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于连形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原意
普通螺栓连接时,需要拧紧,即连接处在工作前先受到预紧力。工作时按所受的工作载荷方向分为横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两类。
1.承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螺栓连接
螺栓拧紧后再承受轴向工作载荷(拉力)FW时,螺栓再次被拉长,使得被连接件放松,致使轴向预紧力降低。为了保证连接紧密和螺旋副自锁可靠,残余预紧力FC必须保持一定数值。FC的取值范围是:静载时,FC=(0.2~0.6) FW;动载时,FC=(0.6~1.0) FW;紧密压力容器,FC=(1.5~1.8) FW。而为了保证FC,应按下式计算螺栓的预紧力FO:
FO= FC+kFW ①
k为被连接件的相对刚度值,其取值范围为0.1~0.8。
2.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螺栓连接
普通螺栓连接的螺栓杆部与被连接件的通孔之间有间隙(如下图),横向工作载荷FH是依靠预紧力FO在接合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担的。
根据接合面之间不得打滑的要求,其条件是:
nfFO≥CFH
得到最低限度的预紧力:
FO=?— ②
式中:C为可靠性系数,C=1.1~1.3;n为接合面数(上图为一个接合面);f为接合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钢或铸铁f=0.10~0.16。
二、对教材的补充
对于上面普通螺栓连接的两种受力类型,可以分别得到①与②两公式,是用于计算预紧力FO的大小。但教材中没有通过举例来定量说明两种受力类型中FO大小的区别,从而不能直观地理解这个知识点。为了更好理解,可以作以下补充。
对于①式,可以令k取最大值0.8, FC与FW的关系也取最大的状态,即FC=1.8FW 。代入①式得到:
FO=1.8FW+0.8FW=2.6FW ③
③式表示了预紧力FO与轴向工作载荷FW的关系。
对于②式,如上图的状态,被连接件为两个,则n=1;C取最小值1.1;f取最大值0.16, 代入②式得到:
FO=—=6.9FH ④
④式表示了预紧力FO与横向工作载荷FH的关系。
由③式看出:轴向工作载荷FW增加1倍,相应预紧力FO要增加2.6倍。
由④式看出:横向工作载荷FH增加1倍,相应预紧力FO要增加6.9倍。也即④式FO的变化程度大于③式FO的变化。
所以得出结论:普通螺栓连接不宜承受横向载荷。
但我们注意到,③④两式的导出是设定条件的,这些条件的设定,目的是使得轴向载荷时,FO取最大值;使得横向载荷时,FO取最小值。而即便是这样,我们最终也得到横向载荷时的预紧力FO的变化程度更大(FO=6.9FH)
另外,我们也看到,对于④式的导出,是在被连接件为两个(n=1)的前提下。若被连接件是4个时,则n=3,结果是:
FO=—=2.3FH ⑤
依此类推,当n=4、5、6……时,FO的变化程度更小。
若把⑤与③作比较,可以看出③式的变化程度更大。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普通螺栓连接不宜承受轴向载荷。正好和上面④与③作比较后得出的结论相反。
以上分析是普通螺栓连接方式的状态,而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方式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其连接相当于是轴孔配合,螺栓零件上非螺纹的圆柱部分与被连接的孔相配合。这种方式下的被连接件承载方向是显而易见的,从力学的角度计算可知其承受横向载荷的数值远比轴向载荷要大。所以,教材上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方式适宜承受横向载荷的结论是唯一且正确的。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训练;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在当前“阳光体育运动”项目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的高校普遍的加大对于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力度,并且在整个社会上对于运动以及健康的热情也正处于日渐高涨的背景当中,这无疑在无形当中加大了体育训练学科的学生的就业可能性。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的体系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体育教育学在发展方面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很多高校只是单纯的重视理论上的学习,忽视了训练的强度;另外与之相反,一些高校单纯的重视体育锻炼但是对于理论的学习却比较疏忽,最终导致学生在整体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都比较差,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的需要通过对于个体教育学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更多的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才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以及社会的相关需求。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本内容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最早提出于2003年的新学科,截至目前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其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虽然其发展实践较短但是其却结合了体育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而且其本身更加的适合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可以想象其未来的发展势必是充满活力的。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与其他二级学科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体育教育训练学本身更加注重发扬体育的精神以及体育训练。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目本身不但对于传统体育教学学科当中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沿袭和发展,而且对于发扬体育精神和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我们在进行一项研究的时候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对于研究来说每一个研究的对象都是相对具体的,而整个研究的研究意识形态是可以多种多样而且数目也是相对容易产生变化的,只不过要求研究的特点以及属性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实际研究的基本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整体的研究成效和研究的效率为基础,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对于客观的基本条件进行充分的考量,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进行试验可行性的调查以及研究,并且在充分的满足相关的基础之上形成研究对象。具体到体育运动训练学上面来说,我们对于该课程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为运动训练学以及体育教学的相关方法以及理论的科学。
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本性质
我们在前期对于整个学科性质的设定,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及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产生影响,而学科的性质则是整个学科建设过程当中的最基本属性。我们在体育训练学提出的初期,是将其定义为结合了基本的体育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于其进行延展我们可以解释成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的科学,其中主要包含了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教育”、“体育”以及“训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运行训练学科为结合了运动训练以及教育学和体育学的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科学。这其中的教育学,主要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其主要解释的教育的基本规律。伴随着教育学的研究不断的深入,教育学开始逐步的转向综合性的方向来进行发展,而教育学本身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现如今我们的教育学正在逐步的朝着综合性的方向来进行发展。而如今的教育学通过吸收自然科学中各个学科方向的优秀研究成果,将其各个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规律性研究归纳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此外,教育学还时时跟随时展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整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高,实用性越来越强,综合性越来越明显;体育学则是通过对体育项目发展、体育科学体系结构、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学更加注重体育项目的推广,体育科学体系的完善,体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等方面。综合体育学与教育学两门学科,体育教育的学科性质更加侧重于教育学的一个小的分支,通过运动项目、活动等其他方式来达到对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主要方式是教学,通过体育项目的专业性教程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进而达到对运动项目具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强化的目的。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就是将体育学、教育学和人体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体育训练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进行系统性强化训练,以此达到培养的目标。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就是将具有社会学性质的体育教育科学和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在当前,体育教育训练学在国内发展的实践还相对比较短而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个专业的本身比较的注重实践的教学,但是对于学生训觉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视。我们通过对于实际的相关体育训练来满足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个社会中具有很强的适应力,非常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在社会人才市场中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许多院校纷纷效仿体育院校,体育院校开设这种专业用来培养体育教育类学科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些文史类院校和工科类院校却开设此类专业就显得不太正常了,这样以来就造成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开设院校过于饱和;其次,由于开设院校良莠不齐,进而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最终造成的培养结果也参差不齐,许多院校本身不具备相关的师资力量,体育设施的建设条件也严重不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是为了实现院校的综合性发展要求,推广其扩招政策,对相关专业的宣传大夸其词,进而造成学生的培养水平严重不满足最终的培养目标;还有,不论本科、专科等院校性质,各类院校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一样的。面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在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一些举措必须要实施:首先,国家教育部应该加强不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审核力度,根据相关院校的教学性质、培养方案等进行审查,检查相关院校的体育专业师资力量、相关体育专业的体育设施建设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只有在满足所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开设此类专业,教育部还要定期进行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对那些不满足要求的院校进行责令修改或者停止招生处理;其次,体育教育训练学对训练实践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相关专业的开设院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活动需求,根据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和优势运动项目进行推广和研究,进而实现对区域体育项目进行技术上的优化,进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最后,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的发展要时刻跟随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学理论学习和体育学的运动实践,加上对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体育运动项目推动体育运动更好更快地进行发展。
4、结语
随着国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将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高校、社会对体育老师的需求将会日趋增多,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一种体育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与社会的需要非常吻合,但是整个学科的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不断加快学科的优化和完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士心.静力性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长,2011,(7).
[2]李芳,郑丽敏.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2011,(9).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10.
[4]丛林,朱静文.静力练习在田径中的应用[J].田径,2012,(9).
[5]毕胜彪.论静力性练习力量训练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4).
[6]王培亮.浅析力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J].理论科学,2009(8).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32-01
1 对象和方法
来源2003年3月-2009年3月贵港市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联系,对脑梗死52例患者对比观察,男性42例,女姓10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平均发病1周内入院,排除糖尿病、心脏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照组35名,均为健康体检者,男姓19名,女姓16名,年龄在43~71之间,平均年龄57岁。无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病史。
1.1 方法:研究人员在脑梗死患者发病2日清晨空腹采血,采用英国DREW公司生产设备DS30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上海新波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应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法检测维生素B12(VITB12)及叶酸(FOLIC ACID)含量。血脂、血糖、肾功均用Beckman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由利普生公司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分析;采用随机选取实验设计,对组之间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同型半胱氨酸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2 结果
血浆 HCY水平:脑梗死组为(22±11) μmol/L,对照组为(14±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高血压性脑梗死和血压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分别为(23±11) μmol/L和(21±12) 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另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及血浆HCY浓度的关系:脑梗死组血清叶酸浓度为(3.5±1.8)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2.8) μg/L(P<0.01);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维生素B12的含量分别为(248±159) ng/L和(270±198) ng/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浆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患者组r=-0.39,P=0.01;对照组r=-0.46,P=0.03)。HCY与维生素B12水平两组均无明显相关(患者组r=-0.23,P=0.15;对照组r=-0.31,P=0.17)。血浆HCY浓度与血脂的关系:患者组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脂各项指标与血浆HCY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经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期发生的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5 μmol/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测定了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HCY浓度后发现,患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进一步对脑梗死的2个亚型,即腔隙性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的分析中发现,2个亚型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均较对照组高,但两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这可能与2个亚型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与血压正常的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HCY含量与血脂各项指标无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高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代谢过程中酶的辅因子缺乏。HCY浓度与叶酸浓度呈显著反向相关。因此,补充这些营养因子可能降低血浆HCY浓度,可能对脑血管病起到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关联性
一、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的现状分析
(1)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978~2010年间甘肃省的生产总值在绝对数量上增长了近63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增长了45、51、123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从产值比重的角度观察,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符合一般的演进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的甘肃省还处于工业极不发达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二、三”态势;继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之后,第二产业产值便超过了第一产业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呈现出“二、一、三”的态势,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986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于1987年也超过了第一产业,开始呈现出“二、三、一”的态势;自1999年起,甘肃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在2004年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目前甘肃省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较低层次。(2)甘肃省城乡收入现状分析。自1978年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在绝对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自1996年以来绝对量的增长差距开始大幅度拉大。1983年城乡收入之比达到最低值2.30,之后的大部分年份都呈现扩大的趋势,1994年高达3.67, 2007年达到顶峰4.30,此时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额为7683.42元。1978~2010年间,甘肃省城乡收入比与第一产业比重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城乡收入比随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小而增大。
二、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1)三次产业产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分析。运用Eviews6.0软件对甘肃省1978~2010年的三次产业产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差分协整、加权处理分,最终得出计量经济回归方程:lnY1=0.068467-0.154976lnX1+0.337121lnX2+0.109798lnX3。此方程的可决系数为0.9999,接近于1,说明该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各项指标均通过了T、F检验,说明三次产业产值的增加会对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好的解释。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对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边际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对其有抑制作用,这也说明农业的发展存在不合理性,有待改变。从上述模型分析中亦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发展很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三次产业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分析。将所收集到的甘肃省1978~2010年的三次产业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运用Eviews6.0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可得计量回归模型:lnY2=0.004516+0.458482lnX1+0.052179lnX2
+0.271537lnX3,该方程的可决系数为0.9845,接近于1,说明此方程对数据的拟合度很高,通过了T、F检验,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上述回归方程显示,对农民影响最大的还是农业,农业一直处于发展低迷状态,部分农民转向第三产业以获取工资性收入。相对于第一、三产业,第二产业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较小,这说明了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之间的互动太少。
三、政策建议
(1)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甘肃省须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显著发展,也使特色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得以显现。(2)加大畜牧业的发展。甘肃省的草地资源目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应当对甘肃草地资源较为丰富且地理气候呈现多样性的优势加以利用。(3)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甘肃省应对各区域的主导产业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根据自身的情况促进优势农业的发展,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4)增强产业间的联动性。第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二、三产业的支持,尤其是农村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三产业。一些深加工企业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农民拒绝低价收购从而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可以吸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J].开发研究.2009(6)
关键词:皮肤色斑图像处理阈值分割特征参数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000-00
1绪论
色斑是评价皮肤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国外人们依靠一些专业设备如德国CK-Electronic的Skin-VisioMeter系列、美国的VISIA以及韩国的Cosmanager对皮肤色斑进行检测,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得到十分精确的皮肤色斑状况。国内对皮肤表面色斑的检测主要是依靠医生或美容师的主观评价。但这些方法都具有局限性,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国内外都开始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皮肤表面色斑的评估。
2皮肤色斑特征参数的提取及量化
本章利用阈值分割、形态学滤波、区域标记等常用的图像处理手段对色斑的特征参数进行提取。
2.1 色斑图像的预处理
由于采集色斑图像时会受到光照的不均匀以及被采集者皮肤上的油脂反光等因素带来的影响,采集到的色斑图像会出现高光的情况如图2.1.1所示,图2.1.2是图2.1.1的灰度直方图。
这种高光对后期提取色斑的特征参数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在提取参数之前必须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来去除高光。
通过分析发现利用传统的去高光方法并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据此,本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函数的灰度变换的方法来去除高光如式子(2.1.1)所示,通过实验证明此方法在去除高光上是有效的。
2.2 色斑的提取
本节是根据色斑图像的特点在其S域上进行阈值分割,最后利用形态学滤波和区域标记的方法将色斑提取出来。
要得到色斑的S域值,首先要将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换为HIS颜色空间,其常用的转换公式为[1]:
为了验证这些特征参数在评估色斑时是可行的,先将这六幅图两两分为1组,共15组;再邀请20位观察者根据判断色斑特征状况的依据从色斑的几何外形和颜色分别对这15组图像中色斑的特征进行观察,并对每组观察到的色斑特征做一个简单的描述[3];最后比较由观察得出的评估结果和由特征参数得出的评估结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通过图像处理的手段提取的色斑特征参数在评估色斑时是可行的。
4结论以及展望
本文初步验证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皮肤表面色斑评估是可行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完善,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皮肤可见特征进行评估将会成为一个大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体育;锻炼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64-07
珠江三角洲(下文简称“珠三角”)作为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吸引了众多外来的劳力。大量本省的农村劳动力和省外的劳动力向珠三角城镇转移,使全省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07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以上市中除江门和肇庆市外,其余7个市的城镇人口比重均超过80%。农村劳动力的城镇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人口结构的城乡一体化,这意味着农村人口从统计上成为城镇人口。但是,城市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下所产生的一类弱势群体。关于这一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吕树庭在其《流动人口:社会体育的新课题》研究中列举了关于流动人口社会体育问题的8大挑战,涉及到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与生存、文化素质、文化冲击、流动困扰、企业效益等。近年来对城市农民工社会体育的研究涉及到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农民工的责任主体、农民工体育制约、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等领域,反映了近年来对农民工的城市体育问题研究视野不断拓展,但研究方法多以现状调查分析与理论分析为主,实证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以珠三角农民工为主体,从较为广阔的个体与社会背景上对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SEM)建立指标与潜变量,潜变量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以多因子结构关系对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综合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珠三角农民工群体,全部调查对象均为农村户口。从事的工种分布各个行业,但以电子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珠宝首饰工艺品加工、建筑为主,占87.5%。男女性别比例各为57.2%和42.8%。年龄为20―40岁的占85%。小学至大学学历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样本的代表性较高。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由32个指标构成,涉及对体育的认知、生活状况、文化状况、体育知识与技能、企业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调查农民工每周参与运动的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问卷设计过程,走访了北京、广州、深圳的部分专家、学者。征询了专家对调查内容与调查指标的意见。同时,在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邀请26位不同类型工厂企业的厂长举行座谈会,了解企业对农民工体育的理解和支持现状,以及企业农民工体育的开展与管理现状。
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24家工厂的农民工2405人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对调查对象分批集体培训、集体填答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405份,回收2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092份,有效回收率为87%。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与要求。
2)统计处理。
(1)因子分析:采用SPSSI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提取影响体育锻炼的主因子。
(2)结构方程模型:采用SPSS公司的AMOSI7.0软件进行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的结构模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具有很多其他统计方式不具备的优点:一是它可以依据不同理论观点提出变量关系,对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已有假设,并可以结合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已有理论。二是它可以同时考察多个变量,为多变量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支持。三是它可以从多个观测值出发,估计潜在变量,通过建立基于观测值的潜在变量关系模型,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的提取
依据因素分析理论,对问卷的初测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的适应性考察。首先对全部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经KMO检验(KMO=0.946)和Bartlett’s球性检验(P
第1主因子中,有较大载荷的包含提供体育文化信息服务、体质测量服务、体育场地设备、组织体育比赛及管理等,体现了社区与企业体育组织与管理的属性,将因子1命名为“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
第2主因子中,工作时间、工作程度、生存空间和生活预期4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农民工工作时间、工作的强度以及与外界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对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因子”。
第3主因子中,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认知水平、体育运动技能、参加体育动机、组织比赛和体育活动能力5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体育的认知水平以及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对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体育态度和能力因子。”
第4主因子中,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3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对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文化与生活方式因子”。
第5主因子中,心理压力、生存压力、患病担忧等3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社会心理因素对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心理和生存压力因子”。
第6主因子中,收入与消费水平、消费需求指向于生存必需品、生活预期3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经济购买力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经济条件因子”。
第7主因子中,追求健康、身体健康、身体疲劳及体育兴趣4项指标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农民工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和追求对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命名为“身体健康因子”。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提取了7个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主因子。由于因子分析结果的解释依赖于专业知识、经验及主观判断,不同的研究者可能对因子分析结果具有不同的“合理”解释。例如,
关于本研究的第1主因子为“社区与企业体育”,该因子包括企业提供体育文化信息服务、提供企业间比赛及组织管理服务、社会公共大众化体育设施支持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等方面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究竟是反映了农民工对企业体育环境的主观倾向与期待呢?还是对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呢?在没有进行与实证结合之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具有不定性:既可以解释为“目前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体育锻炼活动方面的政策引导比较缺乏、农民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短缺、保障农民工参与体育的各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也可以解释“由于农民工的体育消费能力较低,农民工更多地参与企业或社区组织的企业型体育活动,企业提供的体质健康测试、健康咨询、场地设备、政策引导等,对引导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再如:影响农民工参与锻炼的第7主因子为“身体健康因子”。追求健康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或本能,虽然为生存所迫或博取财富可能阶段性地牺牲身体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但作为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而言,“身体健康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远远低于其它因子的贡献率,从一般逻辑上不易解释,也需要通过结构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
2.2 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1)初始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为了使模型简化,将第1主因子的10个指标分为4类,分别是服务供给、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组织比赛。此外,“身体健康因子”反映了为追求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锻炼,而其中的“身体疲劳”指标与其它3个指标的含义具有明显的相反性质,在建构方程没有将其纳入,由此得到结构方程初始模型(图1)。模型中的T2为农民工每周参与运动的次数,T3为每次锻炼的时间,用来测量农民工的体育锻炼行为;Z代表测量指标,e代表测量误差。如:Z1-Z4为测量“社区与企业体育”主因子的指标;e1~e4为指标测量误差,其余类推。
通过构建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7个主因子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这7个主因子是从众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出来具有代表性并影响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然而,这些因子到底对珠三角农民工的实际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有多大?不同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不同因子之间对比,究竟是哪一类因子对体育锻炼产生的影响效应最大?本研究将通过结构方程(SEM)模型来探讨这些问题。
根据结构方程对模型拟合参数的判断,X2/df为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当X2/df在2.0-5.0时,模型可以接受;RMSEA低于0.1表示好的拟合,低于0.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TLI(NNFI)和CFI的最优标准为0.9-10较大的数对应于较好的拟合。但在实际情况中可具体分析。经运算,初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为:X2/df=3.19,RMSEA=0.049,TLI(NNFI)=0.849,CFI=0.857。初始模型数据拟合一般。
2)初始模型的修正。
依据结构模型修改的模型限制原则,初始模型去掉模型中不具有显著意义的路径关系。通过模型修正,得到新的结构模型(图2)。新的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为:X2/df=3.34,RMSEA=0.045,TLI(NNFI)=0,853,CFI=O,860,模型拟合指数比初始模型稍好,模型具有一般的可接受性。使模型在现实性和解释性方面得以提高。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2。其参数反映模型修正后各个路径、载荷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2.3 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结构模型的解释
1)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的剔除。
在模型的修改中,删除了路径系数不显著性的路径,剔除了“文化和生活方式”、“心理和生存压力”、“体育态度和能力”3个因子。这表明:当没有考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时,7个因子被认为是影响体育锻炼参与的主因子,而当采用结构方程对这7个因素同时估算与农民工的实际体育锻炼行为时,文化与生活方式、心理与生存压力、体育态度与能力3个因子的重要性降低了,与体育锻炼无显著的直接效应。
关于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调查显示:珠三角农民工初中学历的占54.6%,受教育程度较低,但他们对“文化素质”影响体育锻炼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认为文化素质对其参与体育有非常重要和重要影响的占51%,认为不重要和不大重要的只占17%,说明珠三角农民工认识到文化素质对体育参与的重要性。但是,高认知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这种背离可能与工作压力及低收入等有关。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与他们的实际体育锻炼行为并无直接的影响效应,在结构方程中该因子被剔除。
关于心理与生存压力因子,通过珠三角农民工SCL-90测定值与全国常模比较显示:总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1.40±0.40)、焦虑(1.41±0.39)、敌对(1.51±0.47)、恐怖(1.36±0.40)、偏执(1.45±0.42)、精神病性(1.41±0.37)因子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
关于体育态度与能力与锻炼行为的关系,在以往简单相关关系中,研究结果呈一定的相关性,但近年来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时,一些研究结果反映体育认知、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相关程度不高。这可能与体育动机转化为锻炼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及诱因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在珠三角农民工群体中,体育态度与能力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
2)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锻炼行为分析。
从图2可以看到,社区与企业体育、工作和生活、身体健康、经济条件4个因子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但这种影响效应具有非同质性: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因子对
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工作和生活因子对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31,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和企业体育因子提高1个单位,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可提升0.31个单位。从实证的角度而言,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与体育锻炼存在直接的显著效应,反映了社区和企业对体育的有效组织对珠三角农民的体育锻炼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换言之,参加企业、社区体育活动的珠三角农民工,在体育锻炼的频度及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坚持性特征。由于农民工受收入与消费、生活圈等限制,不可能参与消费较高的体育锻炼,而就近、便利、免费、以农民工群体为对象的有组织的企业或社区体育,对农民工参与体育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调查显示:农民工非常希望和希望企业组织体育活动的分别占27%和54%,无所谓的仅为19%。
身体健康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26,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身体健康因子提高1个单位,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提升0.26个单位。本研究的结果为:在珠三角农民工这个群体中,身体健康对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说明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对该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和坚持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关于经济条件因子,一般认为经济收入是影响居民对体育投入的一个主要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为:经济条件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27,说明经济条件对体育锻炼参与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调查表明,农民工运动服装的购买目的并非只为参加体育运动,大多数将运动衣当日常衣服穿着。这说明在体育消费方面,农民工崇尚节俭及多用途原则,体育消费开支与生活日用相兼顾。因此,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引导体育消费开支,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对体育锻炼的实际参与程度。
关于工作和生活因子,本研究的结果为:该因子对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产生直接的负效应,其路径系数为-0.19,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作与生活压力每提高1个单位,珠三角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减少0.19个单位。在本研究最初提取的7个影响珠三角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因子中,实证研究有3个因子与体育锻炼无显著效应,工作和生活因子是唯一的对体育锻炼产生显著负效应的因子。此因子包括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生存空间以及生活预期等方面,其中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子载荷很高(0.746、0.716)。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农民工工作的基本特点与生存状态。大强度的工作负荷使得农民工在下班后处于身心疲劳状态,难以将时间分配于参与体育活动。此结果说明,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导致珠三角农民工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以上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增进身体健康是体育锻炼最普遍的共同认知。其他两个起主要影响作用的“经济收入”与“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可控性较低。故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受从属、被动、非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文化和生活方式、心理和生存压力、体育态度和能力尚未成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子。
3)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标准化比较。
在因子分析中,主要依据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判定变量的重要性。本研究中,影响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社区和体育因子(22.15)、工作和生活因子(7.94%)、体育态度和能力因子(6.97%)、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5.15%)、心理和生存压力因子(4.08%)、经济条件因子(3.54%)、身体健康因子(3.18%)。但这种依据因子方差贡献率的大小来判别因子影响作用大小的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因子的解释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因子分析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当没有同时进行多因子与锻炼行为关系估算时,因子贡献率仅说明了因子的重要性,但不能证实该因子与锻炼行为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对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进行标准化比较。通过AM0s17.0以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将各变量原始变量转换为Z分数后输出标准化系数。通过标准化系数可以比较不同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并对各变量的影响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从表3中看到,依据标准化系数对各因子的排序,对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大小的因素是:第1位是身体健康(0.536);第2位是经济条件(0.397);第3位是社区和企业体育(0.392);第4是位是工作和生活压力(-0.312)。前3位因子均为正效应,而第4位为负效应。
通过SEM的估算,排序的结果更为客观合理和更具说服力。首先,将因子的影响效应区分为直接的正效应和直接的负效应。对因子的解释的确定性具有因子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次,通过SEM的估算改变了因子分析的排序:影响珠三角农民工锻炼行为的前3位主因子为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因子、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起负性效应的则是工作和生活压力因子。身体健康因子和经济条件因子在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联系中大大地提高了其重要性,更为符合珠三角农民工参与锻炼的特征。
3 结论
1)当没有考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时,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是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工作和生活压力因子、体育态度和能力因子、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心理和生存压力因子、经济条件因子及身体健康因子。
2)当考虑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时,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因子、社区和企业体育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工作和生活因子对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导致珠三角农民工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文化和生活方式、心理和生存压力、体育态度和能力尚未成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子。
3)通过各因子标准化比较,依体育锻炼影响主因子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重要程度的排序为:身体健康因子、经济条件、社区和企业体育、起负效应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参考文献:
[1]佚名,1978-2007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综述[EB/OL],gdstats.省略/,2008-08-20
[2]鲁长芬,王健,罗小兵,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5):10-12
[3]吕树庭,王铮,张宏,等,流动人口:社会体育的新课题,来自调研中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1):2-4
[4]冷晓春,张册,张明记,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3):47-49
[5]胡科,黄玉珍,金育强,关于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67,169,
[6]孙世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农民工问题――体育权利的缺失[J],体育学刊,2007,14(8):4-7[7]赵晓红,李会增,于林佳,我国农民工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45-48
[8]陈小蓉,谢红光,张勤,等,珠三角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3):11,20
[9]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5-17
Abstract: The form o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with structural floor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form, clear force, low engineering cost, and so on,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onnection o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under column and structural floor (waterproof floor) is called a whole body, they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under load, and form a more complex stress system.
关键词:构造底板;防水底板;独立基础;柱上板带;有限元;附加剪力;附加弯矩
Key words: structural floor;waterproof floor;independent foundation;column strip;finite element;additional shear;additional moment
中图分类号:TU4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24-02
0 引言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下室框架结构体系,基础的选型通常为柱下独立基础加构造底板。此类基础形式具有形式简单、受力明确、工程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独立基础用以承担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的轴力、弯矩及剪力;构造底板为卧置与地基上可以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自承重结构构件。当地下室深度范围内存在有水位高于构造底板底面的地下水时,在地下水压力作用下,构造底板需作为一种受力构件进行多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在此,可将其称为防水底板,使其与普通的构造底板加以区别。
1 基本假定
由于柱下独立基础与构造底板(防水底板)相连接称为整体,在荷载作用下相互协调,形成较为复杂的受力体系的受力体系,不便于工程结构设计分析,因此做如下基本假定:
1.1 独立基础只承担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的轴力、弯矩及剪力,当存在水位高于构造底板底面的地下水时,独立基础作为防水底板的支座,承受有防水底板传来的弯矩及剪力;
1.2 构造底板简化为自承重结构构件,不参与独立基础对上部结构构件传来的轴力、弯矩及剪力的承担作用。
2 受力分析
根据以上基本假定,对地下室框架结构体系的柱下独立基础做以下两种情况下的受力分析:
2.1 地下水位低于构造底板底面:独立基础受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的轴力、弯矩及剪力,地基反力,见图1。
由于将构造底板简化为自承重结构构件,独立基础受力情况接近无构造底板底板相连的情况,其受力分析及内力计算可按照现行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但应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在独立基础与构造底板相交接的位置进行适当的构造处理,尽可能削弱构造底板与独立基础协调变形时构造底板对独立基础产生的反力作用,使独立基础实际受力情况接近前述的基本假定。如在独立基础边缘以外设置干炉渣垫层或聚苯板等软垫层。
2.2 地下水位高于构造底板底面(此处将构造底板称作防水底板):根据假定,防水底板自承重且抵抗水浮力,不考虑防水底板的地基承载能力。独立基础承担全部结构荷重并考虑水浮力的影响,其受力状态如下: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的轴力、弯矩及剪力,地基反力,水浮力、防水底板受地下水浮力作用进而在独立基础周围产生的附加剪力和弯矩,见图2。
相对于地下水位低于构造底板底面的情况,此时独立基础承受了附加的剪力和弯矩作用,如何合理计算出附加的剪力和弯矩值,对于最终得出独立基础的内力计算分析结果显得尤为关键。
对于普通地下室来说,将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基础形式简化为倒楼盖模型,确定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进行整体受力分析,无疑是比较准确的分析方法,但此种方法真实的考虑了防水地板的刚度,防水底板与独立基础共同承受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作用,使得独立基础基底面积减小,独立基础和防水底板配筋增大,这种内力特性接近于有下柱墩的筏板基础,失去了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特有的受力特征和工程经济性,违背了防水底板设计理念的初衷。因此,为了能够更合理的确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可将防水底板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对独立基础的作用,以对独立基础的附加剪力、附加弯矩的形式加以简化,每个独立基础按柱网尺寸计算得到相应负荷面积,见图3。
将独立基础边缘外的防水底板按悬臂构件考虑,进而求解出作用于独立基础各边的附加剪力及附加弯矩,再按照常规的基础计算方法求解独立基础的内力。
由于独立基础间防水底板的连续性,使得求得的附加剪力及附加弯矩大于实际值,需要对上诉附加作用进行合理的修正,而这便是合理计算出附加的剪力和弯矩值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待于通过不同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加以比较,得出安全且合理的修正系数,作为今后此类基础形式的设计依据。
3 结论
本文简单阐述了独立基础加构造底板这种基础形广泛的应用性和合理的经济性;对此类基础在不同的地下水情况下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计算模型简化,提出了便于分析的基本假定;对与防水底板相连的柱下独立基础在不同的地下水情况做出了定性的受力分析;提出了新的结构计算简化模型,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与防水底板相连的柱下独立基础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探索性的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ECG检查常表现有胸前导联的ST段下移。笔者通过对1995~2002年间我院收治的54例AIMI患者中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进行了临床分析,比较AIMI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对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心肌的影响,探讨胸前导联段ST下移对AIMI近期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均为收住院的初发AIMI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男41例,女13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6.07±9.7)岁。除外合并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
1.2 测量方法 测量所有AIMI患者入院时体表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程度,以TP段为基线,J点后0.08s处测量,凡心前导联中至少2个导联ST段下移≥0.1mV为甲组,共32例,其余22例为乙组。
1.3 观察指标 (1)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2)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发生率;(3)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过程中CPK、CK-MB峰值变化,协助判断心肌坏死程度;(4)住院期间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ˉ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在心衰、心源性休克、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甲组均明显高于乙组;心律失常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心肌酶(CPK、CK-MB)峰值比较见表2,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3.1 AIMI早期胸前导联ST段下移较常见 本组54例AIˉMI有32例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占59.3%,也就是说每3个AIMI病人就有两个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造成胸前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传统的观点认为AI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下移为其镜像投影结果。但近来更多的研究认为胸前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为前壁和左冠状动脉病变 [1] ;Salˉcad等 [2] 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96%有前降支病变,而无ST段下移者仅38%有左冠状动脉病变。另外有学者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可能是后侧壁或室间隔梗死的标志 [3,4] 。本组32例AI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下移并后壁心肌梗死6例(18.8%),而无胸前导联ST段下移无一例并后壁梗塞,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支持上述观点。此外,本组研究显示CPK、CK-MB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提示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心肌坏死程度较无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重。
表1 两组间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比较 (略)
表2 两组间心肌酶峰值比较 (略)
3.2 胸前导联ST段下移时对AIMI预后的影响 国外研究显示AIMI胸前ST段下移者,左室功能差,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见 [5] 。国内贺威琼等 [6] 研究显示,有左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本文分析结果发现AIMI胸导联ST段下移组心衰、心源性休克、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T段下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贺某报道有异。
综上所述,AIMI早期胸前导联ST段下移对其近期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其心衰、心源性休克住院死亡率高。它的出现预示着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受损明显。
参考文献
1 Tzironi D,Chenzhraun A,Keren A,et al.Reciproc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1980,46:915.
2 Salcedo JR,Baird MG,Chambers RJ,et al.Significance of reciprocal ST segment degression in anterior precordial leads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ˉdial infarction:Concomitant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disease?Am J Carˉdiol,1981,48:1003.
3 Goldberg HL,Borer JS,Jacobstein JG,et al.Amterior ST segment deˉpression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raction:indicator of posterolater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1981,48:1009.
4 Boden WE,Bough EW,Korr ks,et al.Inferoseptal myocardial infarcˉtion:another cause of precodial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transmural inˉ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1984,54(10):1216.
【关键词】 孕妇; 生殖道;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 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genital tract B streptococci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prognosis.Method:300 pregnant women with 36 to 38 weeks were slected in our hospital,the subjects were taken vaginal,and the rectal secretions were cultured.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resul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in which the health of pregnant women (20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genital tract B streptococci (100 cases).The pregnancy outcomes (puerperal infection,intrauterine infection,meconium,post-partum bleeding,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fetal distress and cesarean section) and neonatal health (infection of the newborn,jaundice,pneumonia,and asphyxia)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Pregnant women pregnancy outcomes:two groups of maternal infection and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mniotic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nd fetal distress 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gnant women; Reproductive tract; B streptococci; Mother and infant; Pro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ervice Center in Jiangmen City,Jiangmen 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27
孕D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主要是寄生于人体直肠和阴道内的正常菌群,该菌群为条件性致病菌,感染正常的正常健康人群则不会引发相关疾病[1-3]。但对妊娠期孕妇来说,如感染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球菌将会经患者阴道而进入至子宫腔内,从而致患者子宫腔内感染,最终可致羊膜腔感染和胎膜早破及胎儿宫内感染等,甚至可致胎儿发育不良和新生儿肺炎等,给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并对产妇分娩造成不利影响。但如临床积极检测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则可及时采取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从而及时控制感染,同时合理地分娩方式可有利于提高产妇分娩质量,避免新生儿发病[4-5]。据相关研究显示,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儿早产和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存在紧密联系[6]。本次研究为探讨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母婴预后间的关系,特做如下研究,以提高临床对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认识,加强检测及管理,减少对母婴的危害,现报道如下。
[8]杨军岭,马双婧子.围生期B族链球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0):1184-1185.
[9]林宇岚,陈守涛,荀振,等.179株无乳链球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7(10):1376-1378.
[10]黄晓玲,林云霞,梁敏洪,等.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与母婴预后的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10):45-47.
[11]王莉钦,吴兰芬,韦云龙,等.孕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763-1765.
[12]段小令,谷维,刑彦彦,等.上海金山地区孕妇无乳链球菌带菌状况的检测和药敏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8):555-556.
[13]马丹娟,邓文喻,黄瑞玉,等.围产期孕产妇生殖道感染菌群分布及B族链球菌的定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565-567.
[14]曾选.江西1019例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57-4459.
[15]熊丽丽,田晓予,郭凤仙,等.妊娠晚期孕妇 B 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482-5484.
[16]钟媛媛,周洁琼.武汉市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33-34.
[17]彭兰,柴利强,陈大立,等.孕妇孕晚期 GBS定植及新生儿早发型 GBS感染趋势[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6-27,28.
[18]宋丹,张亚昱,梅花,等.B族链球菌感染与早产儿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2):1065-1067.
[19]王莉芳,邓玲,邱国英,等.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早期干预减少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6):671-673.
[20] Mulla Z D,Annavajjhala V,Gonzalez-Sanchez J L,et al.Group B streptococcal colonization and the risk of pre-eclampsia[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13,141(5):1089-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