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快递实务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流技能大赛;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
一、举行物流技能大赛的作用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好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比赛中的技能标准、对选手的操作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指导着专业课程的教学。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一般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要求团队或是个人根据工作任务处理,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大赛考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习情境或是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地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物流核心岗位工作标准和流程通过大赛引进课堂中来,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服务为本、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的职业理念,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择业、就业、创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技能大赛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把大赛流程的单项分散到各项目的教学中
比赛要从平时的教学抓起,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技能水平和指导方法。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可以从比赛中体现出来,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大赛促进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原来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授为主,现在是真正的理实一体,学生动手,自我学习为主,还课堂给学生。课堂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初中教育阶段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传统观念中,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失败者,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是智力、能力很差。相反有些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很优秀,只是开窍较晚。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分组竞赛的机制,鼓励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从而调动大家学习的兴趣。在竞赛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增强自信,更好实现团队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将心思用在学习上,而不是睡觉或是玩手机。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教师动起来。把竞赛机制引入日常教学,这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以技能为本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依照全国物流技能大赛比赛方案和技术标准,在仓储管理实务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训教学,按照学习情境把大赛流程分拆成单项在各项目总进行实训,在课程最后设置综合流程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因为技能本身是企业需要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仓储管理实务有6个学分,共计108课时。教学改革以前理论课时72课时、实践课时36课时。教学改革以后,理论课时36课时、实践课时72课时。在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实践教学,以技能为本位,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对当地知名物流企业典型岗位进行工作流程分析、岗位主要任务分析和市场调研,以物流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构建项目化、能力递进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改革,以仓储配送实训室、百韵超市和苏旅财—苏汽校园快递超市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发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采用行动参与式、模拟式、体验式和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达到将企业搬进课堂,按照企业岗位设置任务的目的,实现校企、产教、工学的结合,对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学时占总课时60%以上,并聘请中外运、苏汽集团等企业的专家根据实际仓储作业流程共同编写教学资料。通过把物流技能大赛引入仓储管理实务的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制订入库作业计划、商品养护计划、库存管理控制计划、盘点作业计划、出库作业计划。在仓储的过程中,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装卸搬运设备,会操作软件,完成货物的入库展业、在库管理、出库展业并能对工作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结合技能大赛内容,将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通过技能大赛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通过把技能大赛引入到仓储管理实务的课程改革中来,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仓储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林.高职物流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通性研究[J].物流科技,2014(10).
[2]朱红梅.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
[3]任凤香.基于物流技能大赛导向的高职类“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研究[J].中国市场,2016(28).
[4]尚书山.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3(1).
[5]孙统超,陆永健,殷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
1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应用型”主要指人才培养单位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毕业生重点是而向生产一线,对应用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具休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休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而,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从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片而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课程休系建设方而应与行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休系,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牛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水_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基本原理的课内讲授,校内实验、训练及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习三位一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上应突出学牛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牛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休,特别是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作为载休的教学方法,提卨教学效果,强化学牛能力培养。
2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休系建设应强调课程休系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整休优化,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及第二课堂通盘考虑,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全而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提高学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模块,培养方案要课堂、课外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学牛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真正实现以学牛学习为主休,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压缩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时数;将实验、实践教学单独组成一个模块,分解到各年级,强化实践,使学牛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抓起,以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为核心和落脚点,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牛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休系建设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而向基层、而向牛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行业发展情况、行业岗位及岗位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岗位能力需求,进而理顺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关联,最后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休系。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3.1物流专业初次就业岗位及成长岗位定位物流专业就业行业及岗位主要包括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业务为主)、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及其他企业及岗位。
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
初级岗位:物流市场开发、仓库管理、车辆调度、物流信息处理、客户关系管理、行政管理等;
成长岗位(2〜3年):市场部主管、仓储主管(经理)、运输主管、分公司(办事处)经理等。
制造企业中:
物流部门初级岗位:物流计划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物资采购、运力采购、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部主管、仓库主管、物流外协业务主管、供应链主管等。
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中:
初级岗位: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信息员、客户管理员、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中心仓库主管、运输主管、配送部主管、供应链主管等。其他企业岗位有货代业务员、货代公司操作员、快递业务员、快递公司仓储员、客服人员、信息处理员等。
3.2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通过对典型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的调研,可以得出下列物流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业务开发的工作过程:寻找、筛选目标客户一客户及业务评估一递交物流方案书一客户确认一会同运作部门进行实施确认一签定物流服务合同一资源准备(计划履行合同)。
运力采购的工作过程:明确需求一分析需求和供应市场一编制采购计划一询价和报价分析一认证确定供应商一谈判一签订合同一关系维护一评价采购工作。
仓储的工作过程:接收入库(出库)指令一货物接运前的准备一货物接运一审核订单与进货单一货物或商品检验一接运信息的处理一储位的规划管理一货物或商品上架储存一储存环境条件的管理控制一盘点一盘点结果的处理一系统确认。
分拣的工作过程:接受订单一商品订单资料分析一确定拣货作业方式一制作拣货作业单据一安排拣货作业路径一拣货作业人员安排货物拣取一分货一系统确认。
配送的工作过程:领取装车单与配送单据一点验单据一按单清点货物一装车作业一按路线进行配送一配送异常信息反馈一领取并审理验收单据一返回验收单据。
运输的工作过程:接收指令一调度车辆一提货一在途跟踪一收货安排一费用审核。
合同维护与修改的工作过程:新客户合同登记一合同归档一按月对登记文件进行查询,看是否有需要续签合同一通知客户续签一如果客户提出新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处理一完成续签或终止合同工作。
关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报关资料及报关指令一根据运作的具体产品情况配合海关完成产品的清关流程一反馈清关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海关临时要求一协调海关处理相关问题。
商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客户业务信息一录入订单一根据业务需要牛成不同合同一根据合同拟制打印相关单据一传递相关单据到关务部和物流配送部并发出相应操作指令一搜集运作中的相关信息并反馈客户一协调客户及公司处理异常问题一配合财务完成与客户的对帐工作一跟催账款的回收。
客户服务的工作过程:①接受客户需求订单一录入信息系统一订单实施的组织和监督一对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一协调客户关系,进行投诉处理一对问题处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②客户服务指令确认(仓储、运输、配送、综合)一录入信息系统一分单一应收费用审核一回单确认一电iS回访。
3.3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分工,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差别主要休现在岗位工作内容上。物流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主要休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休能力要求如下: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3.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调研物流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为基础设计物流专业课程休系,得出如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专业课程休系方案设计。
工作岗位属于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部fJ、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
工作任务包括物流市场营销、项目客户开发、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养护管理、公路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运输场站规划与布置、电子商务运作、物流信息处理、国际、国内货物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物流项目方案设计、物流业务流程优化。
职业能力涵盖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会计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会计专业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大数据技术也快速进入各行业并在财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人才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已不能满足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是当今会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大数据;会计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93-02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业型国家”也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关键。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求高职会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实际与市场发展趋势,对高职会计创新教学进行最优化设想。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大数据技术也快速进入各行业并在财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人才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对培养会计人才意义重大。
一、大数据在会计职业中的应用趋势
大数据时代开始于2013年,是从网络科技行业开始的新技术革命时代。大数据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因此,会计专业所面向的诸如金融业、建筑业、快消业、快递业等行业也需要面临大数据的应用。各行各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对处理和运用大数据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会计专业的教学也要紧跟职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教学进行创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司在战略选择时越来越注重对市场进行数据分析,用客观的有依据的数据来作为判断基础,减少无数据支持的、不科学的臆断的决策。在所依据的决策数据中,会计对本企业和相关市场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信息,尤其是其中隐藏的资本运动趋势和行业前景趋势的数据,就是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因此,会计对管理、决策的辅助职能将越发重要。高水平的、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就是企业急缺的,会计专业教育也应该符合市场经济需要,创新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方法,培养符合大数据工作要求的专业人才。
大数据所改变的主要是会计职业的工作对象,在相关的各个行业中,由于业务量激增,相应的数据量和信息量都大量涌入会计需要处理的数据中。以金融业为例,全民炒股的大热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要求会计处理更多的业务量,比如本金利息、投资收益、日成交量等等,需要会计人员运用电算化工作进行统计。会计人员还可以配合网络工程师进行相关软件和应用中具体算法的开发和校正。会计还要对大数据的工作状态进行统计和计算,辅助企业判断本公司的业绩、效果,总结企业各项业务的综合动态走势,帮助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辅助企业进行战略决策。这些会计业务也在处理空前巨大数据的背景下迎来新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大数据要求会计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相对于对科技进步较为敏感的网络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较为缺乏对新时代的敏感性和学习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主动性,会计专业的教学甚至科研都对大数据缺乏敏感度。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会计教学不应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有不断更新自己、与时俱进和不断学习的习惯,才不会在发展浪潮中被淘汰。
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自主学习意识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感。自主学习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人对该事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足够认知,并有足够自制力将其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动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会计教学的教师们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到一线企业公司了解工作的实务内容和要求,将大数据的实例转化成题目或操作项目,引进到教学中来;还需要教师们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据,引进全方位、多角度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运用与教科书上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区别,并将会计的基本原理,从课本题目的小数据,延伸到工作中的大数据中,熟练运用和操作大数据。
对新知识的认知感是青年学生的最大优势,在足够的兴趣和主动性影响下,青年学生对大数据时代新鲜事物的感知性可能是其教师们都比不上的。这时就需要教师们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感,认可学生的锐眼和创新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形成竞争意识,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主动交流,互通有无,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研究创新。
三、大数据视角下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拘泥于培养记账、算账甚至做账的会计从业人员。但是,会计专业学生所服务的有潜力的大中小型企业更需要会计人员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提供服务,即需要会计管理能力,尤其是在交易量特别巨大的行业市场,需要会计人才对相关市场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中短期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支持。
教学创新首先要做到教学理念的创新,只有理念先进了,教学改革创新才会顺利进行,否则传统势力的存在会对教学改革产生负面影响。从教学理念上看,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需要适应科技经济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方向应该是:以核算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掌握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更新自己的观念,充分体会和感受大数据对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影响。然后要对大数据在职业中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对大数据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知识的更新和创新有所了解,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紧紧把握,将最新的信息引入到教学中来。
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会计教学要对课程计划进行创新,在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引进新的资源和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将会计理论潜移默化地引入到大数据的要求中去,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编制能力、处理能力、运算能力、检查能力和总结能力。
从实际操作来看,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要在保证学生拥有接入相关网络数据的、处理运算大数据能力的基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应培养学生在网络数据中挖掘有效资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布置此类作业或实践项目,锻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和筛选数据的能力。
在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在保证学生对传统会计理论知识充分掌握的前提下,教师教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预处理和建模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管理型会计的思维方式。另外,由于大数据的工作量巨大,实际会计工作往往是由一个会计团队合作进行的。在创新的课程中,必须通过课题或项目,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分担会计工作流程中的各个工作岗位的角色,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分工合作,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在开设检索课程和统计学课程之外,需要增设数据处理软件工具的实务操作课程,在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下,会计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如何熟练、巧妙地使用电算化的相关软件,如excel、用友等。在学校里,学生学习的都是基本用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数据性质不同、计算需要不同,会计需要自己编制一些适合的表格进行计算。那么,复杂套表的设计,公式的运用等就需要会计灵活地使用软件进行设计,满足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由于大数据的规模性和系统性,并且处理的数据量巨大,一个小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结果的很大误差或错误,会计工作中的准确性和对责任感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步步留痕,每一个步骤都是由团队中的某位成员进行的,都有据可查,在作业结果错误时,对出错的成员进行“惩罚”,以示团队对准确性的严格要求,以利于团队成员中个人责任感的提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学分之外的奖惩机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对出过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
课程中还可以结合实务技能,引用互联网上的实际数据,分门别类地对各行业的大数据进行立项分析,或者从某些大型企业的公开数据中,进行数据的引用,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教学训练,模拟公司会计实务操作流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以总结性论文、报告或演讲的形式将结论进行汇报,通过各组的相互对比,评价立项活动的各组业绩是否正确,从而进行学分评价。
完善会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学校可以设计搭建或引进会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平时通过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完成和提交作业、完成随堂和结课测验等功能。运用网络促进学生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及时升级更新教学平台,引进会计的大数据资源,进行相关数据的自动或手动的实时监控收集,套用常用的建模,划分统计模块,进行项目操作。同时,教学平台还要让学生查看学习作业和随堂测试结果,教师的评语和建议,及时了解自己不懂不会的知识点。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随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数据,随时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会计教学的创新还可以与行业公司进行合作,承揽一些实际的会计工作项目,如预决算、招投标、核标、工程评估、财务报表、统计、科研调查等。这一与关联公司的互动合作是互利互惠的,既能帮助公司完成工作,也能借此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打好基础。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各行各业的会计提出了不同挑战,同时也是相同要求。作为会计工作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其创新是一个前程漫漫的过程。希望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从业人员能够进行理论和科研创新,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互通有无,增加沟通,不吝讨论,共同开动脑力探索出对大数据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更为适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润杰,论高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创新[J],教学与职业,
2008(8).
[2]农海燕,适应“2+1”模式优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J],经济与社
会发展,2008(10).
[3]高雁,浅析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吉林省经济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J],2010(6)(4)于沛、綦桂芬,教、学、做合一教
学法尝试[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5]吴飞美,浅析高职高专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J],福
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6]孙建东、李卫红、赵钧铎,对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创新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
[7]张导成,关于我院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
技创新导报,2009(11).
[8]曲芳,浅谈会计教学理念改革会计教学模式[J],民营科技
关键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职教园区
近年来,网上购物迅猛发展,已经占据了零售业的大半江山,而物流在其中彰显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物流业成为热门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中、高级物流人才的稀缺也显得尤为明显。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被学校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省级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明确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可谓是重中之重,相当于舵手,如果方向错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就错了。所以我们一方面注重培养适应社会要求、企业要求相应人才的同时,另一方面自我定位也非常重要。经过对人才调研报告进行分析,我院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就业层次定位。我校是高职院校,基于高职学生学习成绩较本科差、底子薄、学习能力差的特点,我院培养的是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既懂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又懂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中层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二是就业岗位定位。我们致力于培养毕业生就业于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及相关岗位群,从事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运营管理、信息处理、国际货代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中层管理工作。
二、积极学习和探索新的办学思路
我们在学习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和国外高职院校优秀办学方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
(一)订单培养
我们与企业合作,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确定培养规格、设置课程,由校内教师讲授基础理论,企业安排人员讲授专业课,理论学习期满后,可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且学生需要同时通过学校的考试和企业的考核合格后,才能在毕业以后进入企业工作。这种办学模式既节省了学校的实习经费和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又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真正达到了校、企、学生的“三赢”。
(二)根据岗位和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一直实施着“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形成了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的“2+1”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我们都要对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和毕业生跟踪问卷回访,确定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职责、任务、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职业素养,并对物流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能力分析。每年,我们也都会邀请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突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业领域转化为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通过构建专业课程学习情境,编写课程标准。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和课程之间的连带关系,将课程分为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和平行课程,依据课程次序关系进行教学安排。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七个方面。课程定位需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这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衔接得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必需够用为度,以模块化设计,进行项目导向化教学。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方法的灵活多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以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成果产品化等方式实施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由我校统一建设教材库,教材库中囊括了近三年的“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每年定期更新。教师教材的选用必须从教材库中选取,如教材库中没有此类教材,教师要填报教材使用审批单,由教研室、院部、学校教务处层级审核,最终通过审核才允许使用,严把教材入口关,确保使用教材的质量。
(三)强调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我院建立了三精制药等校外参观基地、校内综合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与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商讨、设置课程体系。我院与京东商城合作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我院讲授一阶段的理论课,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分批、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直接参与公司的实际工作,工作岗位定期轮换,每年的“6.18”、“双11”,我们的学生都会到京东顶岗实习一个月,实习结束后,再回到学校上课。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带着困惑回到课堂上寻求答案,会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提高专兼职教师队伍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我院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定期进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梯队建设,打造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群,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并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国内、国外进修,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双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现在,我院已经建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2]拥有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中现有专兼职教师24人(专任教师17人、兼职教师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各1人,校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各1人,物流职业资格考评员1人,骨干教师13人。同时,聘请了哈尔滨炜伦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等7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五)改革教学方法
我院对“仓储作业管理”、“配送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和“物流采购管理”五门专业课和专业群“特许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与策划”、“商品知识与实务”四门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其中“采购管理”和“配送作业管理”两门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企业人员和我校教师共同授课,形成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的机制。同时,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建设带动专业整体专业课程建设。在进行核心课程改革的同时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使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核心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库均已建设完成。我院还在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
(六)鼓励学生获取双证书
我院鼓励学生在毕业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参加物流师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中也融入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另一方面即使学生考不过去,也可以掌握相关的职业要求和技能。
(七)校企合作、资源整合
我院正在建设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引企入校,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目前,我们的职教园区还在建设中,但我们已经和炜伦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合作,在我校建成了“校中厂”,北京络捷斯特有限公司捐助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物流长风创新实验班实训室,目前都已投入使用。我们已经与苏宁电器哈尔滨分公司等6家企业形成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开展了合作。物流管理专业于2014年正式成立了由京东、中央红集团等多家企业参与的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为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的相关环节。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与理论、实训授课及毕业论文设计。建立了多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整合了校企资源[1]。
(八)加强校内外实训室建设
我院现有校内实训室9个,即运输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长风创新实验班实训室、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商务管理、商场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经营管理实训室,仓储配送实训中心1个,能够满足学生进行物流仓储、配送、信息等基本技能项目的训练,并且能够完全按照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操作。与大田集团哈尔滨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6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训的需要。
(九)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有不少高校的教师一味地搞科研,结果科研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却背离了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专家提出要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社会服务中,不能着眼于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是要重视长远规划和社会效益,使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供求合作关系。要正确处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产、学、研的联动性,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用我们的学术成果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服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的专业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我院建立了助理物流师培训站,进行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培训人数达到300余人次。另外,派多名教师到苏宁电器哈尔滨分公司等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咨询服务,得到企业的好评。
(十)实施“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以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构建以工作导向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工学交替双循环要求按照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企业参与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使该课程可以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为:第一个循环在校内进行,以校内物流实训基地为基础,学生通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的学习和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各专业项项目实训,实现“校内模拟的学训交替”。第二个循环在校企间进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学生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后回到学校,将实习的收获以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的形式提交,通过教师指导和答辩,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
作者:李淑华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创业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许多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让大学生懂得创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然而,有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大学生创业时往往怀抱一股激情,但真正到了创业时期,面对各种接踵而至的问题却束手无策,最后创业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从大学生个人素质来看,主要是缺乏社会经验、学生创业能力还不高、对市场判断不准、管理经验不足等。因此加强创业教育的方法、体系的完善与更新,以弥补大学生个人创业素质的不足非常关键。
一、创业实践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从教学过程看,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学科课程和实践训练为主的活动课程构成了现代学校课程的两大体系。在创业教育中,如果说学科课程(主要是以第一课堂为主)在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创业基础理论、操作创业理论、基本的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的话,那么创业实践环节则在学生综合运用所获取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着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是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过程,更是固化创业观念与创业意识的过程。因为,创业素质中的创业意识(即创业品质)只有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磨练、形成和发展;创业素质中的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形成、发挥和提高。创业实践活动从各个方面丰富着实践主体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对知识信息进行迁移、比较、分析、综合、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创业实践主体对某一问题、某一项目甚至某一专业形成网络化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创业教育是一门务实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创业教育只停留在教室,进行纸上谈兵,那么创业教育同一些理论课程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构建完善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创业型人才非常重要。
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创业教育实践性课程体系现状
早在2002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就提出了“培养具有高技能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历经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台职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下同)已有部分学院形成了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除了通过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加强学生的创业管理理论与基础知识外,台职院还构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一) 创业案例教学
笔者在讲授《创业管理》中,收集了大量的创业故事,分成“创业团队建设”、“创业机会”、“创业融资”、“创业销营”、“创业风险”、“创业企业成长”等类别,每一节开始先讲一个创业故事,然后讨论。在课堂中穿插创业案例。案例既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创业理论和有关管理学理论,发现、分析创业机会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也在案例中间接地吸取了别人创业的经验与教训。
(二) 利用各种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
为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锻炼创业能 力,台职院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创业实践,台职院把每年3月至5月定为“创业技能竞赛月”,每年9月至10月定为“学生创业技能学术节”,举办的创业活动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理念辩论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商场实战大赛、模拟广交会、模拟商务谈判等。这些课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三) 邀请专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或社会知名人士作创业报告
专家、成功创业人士有着十分强大的榜样激励作用,他们的经验对学生创业有借鉴作用。因此,台职院特别重视邀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或校友来校作创业报告。校学工部、创业指导中心、校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经常不定期地邀请台职院校友或社会知名的创业成功人士畅谈创业感受,如宝石集团老总阮小明等与同学们分享创业经验,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创业的热情和对《创业管理》课程的兴趣。
(四) 成立各种模拟企业或开展各种模拟创业活动
在台职院,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创业模拟组织,模拟公司、模拟银行、模拟商店等。如经济贸易系组建的模拟广交会等。
(五) 把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制
在台职院明确提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思想后,学校就坚持启发式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敢创、敢冒”,在学分制方案中率先创立了科研学分和创业学分,对创业技能竞赛优秀者奖励学分。学生能够以开展创业活动来获得学分,拓宽了学生获得学分的渠道,对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强有很大的帮助。
(六) 课外创业访谈
每个学期都有“五一”、“十一”长假,笔者布置每个学生在课外访问一个创业者,访问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分析、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开办手续、新产品营销等是如何开展的,以及如何克服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等。通过对创业者的访谈,学生可以加强对创业的间接体验,既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理性。
(七) 创业计划书写作
每到期末,教师都要求学生自我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写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的自我选择与组成,以及在创业计划写作过程中的酝酿、讨论、组织等,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组织与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缺陷
(一)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还不完善
创业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它除了传授学生创业基本理论,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切实参与实践,使学生了解到创业的一般过程,使创业理论和创业意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但是台职院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不能不说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遗憾。
(二)创业教育还只停留在课堂,没有开展现场教学
尽管台职院第二课堂的创业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教师在《创业管理》课程上基本上还是沿袭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实际上,大学校园内外创业实践教学资源丰富,走出教室或校门,依托这些资源,开展创业实践教学,非常方便。比如到学校附近的某个酒店、商铺,就小公司创业和经营情况开展现场教学,或用校车把学生带到台州的创业园区参观、调研等。这种现场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台职院的《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安排相应现场教学。
(三)创业实践性教育资源还较单一,没有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台职院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主要还是依托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然而,只要留心,我们每个大学周边都有很多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如大学旁边的各种书店、信息中心、软件和音像资料店、快递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服装店、洗衣店、快餐店等。这些单位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访谈的对象,也可以为我们开展现场教学提供条件。
(四)教师中具备创业实践经验的极少,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来看,《创业管理》课程理论知识较浅显,学生自己阅读基本都能理解。然而要达到理论的升华和强化创业意识,靠阅读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要进一步融会贯通创业理论和加强创业意识,就要靠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了。然而目前,台职院的教师队伍中,教师本人有创业经历的极少,有在企业中工作经历的教师也很少。这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对学生创业,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
尽管台职院把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制中,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是否支持?如不支持,为什么? 如支持,应在学籍管理、课程选修、住宿安排、教师辅导等方面作哪些政策支持,学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在校大学生有时感到困惑,有创业的想法,但不知道学校会不会支持。
四、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营造校园创业气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第二课堂活动不要仅仅囿于校园内,还要走向社会,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创业计划大赛,开阔眼界。创业计划是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制作的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因此不要把创业计划大赛看作是一次创作活动,而要与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要培养学生推销自己的意识。学校在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计划大赛的同时,还可以联系企业,把一些好的创业计划书有偿转让。这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创业计划的热情,增强创业的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资源,大力开展现场教学
目前,台职院校内有很多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如校内超市,超市中的店铺、校内饭店、校门外的服装店、饮食店、打印店,电脑公司、咖啡厅、书店、杂货店、酒吧、体育用品商店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创业案例。如果走出教室,以某一个或几个创业企业为对象,开展现场教学,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分析创业机会、企业创建等,感性认识非常强。再加上这些公司、店铺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与经验的介绍,效果会比在教室里讲授好得多。这需要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有目的的选择校内外附近的一些公司、企业,以学校的名义同他们签订协议,作为开展《创业管理》现场实践教学基地。
(三)建设创业基地,提供学生创业实践机会
创业基地可选择在台州市高新区、创业园区或一些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创业园区具有现代性、高新技术性和创新性等特征,通过提供基本的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其园区的企业基本都是新创企业,对开展创业实践教学非常有利。据笔者对学生的访谈,多数学生认为:想创业,但苦于没有实际经验,不懂企业里面的实际运作,社会经验少。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提高教师本身的创业实践水平
《创业管理》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主讲教师自身没有创业经历,没有深切的创业体验,学生也就不能从教师身上获得创业的真实体验,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影响。目前,虽然并不能苛求每个教师一定有要创业经历,这在国外也很难做到。但学校可以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创业实践教学水平。台职院在企业界的校友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利用这些校友资源提高创业实践教学水平。一是提高教师本身的创业素质,与成功校友开办的企业合作,学校选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兼职工作3~6个月,加强教师的实践水平。二是聘请成功校友来做创业报告会或做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
(五)构建、完善学生创业政策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基本没有明确的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政策体系。我们一方面要支持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又没有相关政策,学生感到很困惑。因此,学校要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在校学生创业方面的完善的政策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设立专项学生创业基金,对学生科技发明、自主创业给予专项资助,不断加大在人、财、物和政策上的支持和投入。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在企业用地和技术引进等方面为高职学生放宽某些限制性的措施,要设立专项的高职学生创业基金,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可以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宝忠.美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2]黄赐英.实践性课程: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张俊.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周边创业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