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怀念母亲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阅读: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
1.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母爱就如影随形,母亲给予我们很多,是母亲的关怀伴随着我们成长。阅读这篇文章,你会知道比尔·盖茨的母亲给儿子留下的密笈。
2003年5月11日是母亲节,华盛顿大学的校园网上,贴出这么一张问卷——你从母亲那儿继承了什么?
为了吸引人回答它,他们在打开问卷的地方做了一幅小小的动画:一位老太太注视着一只金鱼缸,缸中一只大白鲨正在鱼群中游功,你一点击,它就吃掉一条小金鱼,并传出一句话: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的猎物。
起初,我认为这幅动画是随便设计的,点击后才知道,注视鱼缸的老太太是华盛顿大学的董事长——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次,大白鲨的那句话是他儿子的名言。在2001年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诉讼中,曾被联邦法院反复引用。
他们之所以用这幅动画作引子,据说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董事长,因为前不久她去世了,同时也给访问者一个暗示,只要你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告诉你,比尔·盖茨是怎样回答的。
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就去创业了,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聚集的私人财富,超过世界上38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一位旷世奇才①,他从母亲那儿继承了什么?或者说,他母亲给了他什么?对这样的问题,谁不感兴趣呢?
我打开问卷,发现访问者果然很多。在我点击它的时候,已有75498位网友点击,并回答了问题。
为了知道比尔·盖茨的母亲给儿子留下的密笈②,我按要求填上了来自于自己母亲的品性——虔诚。点击“发送”之后,眼睛还没来得及眨一下,就弹出一句话,说,OK!你和比尔·盖茨一样,从母亲那儿继承了同样的东西。
正当我以为上当受骗的时候,一个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它是一张实物问候卡影印件,是比尔·盖茨在1975年母亲节时,寄给他妈妈的,这一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比尔·盖茨在卡上用斜体英文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比尔·盖茨到底从他母亲那儿继承了什么,我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但从这张问候卡上,我似乎感觉到,这位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东西——赏识。
词语解释
①旷世奇才:旷世为绝代,空前。当代少见的才能出众的人。
②密笈:指记录很多秘密,招数。
欣赏感悟
妈妈的赏识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从他母亲那儿继承——赏识,因此他自己在成长,在成功,他的事业在成长,在辉煌。赏识不仅仅使比尔·盖茨获得了成功,而且让他永远怀念母亲。
阅读实践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传出(chuán zhuàn) 弹出(tán dàn)
似乎(sì shì)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帖( ) 访( ) 幅( ) 密( )
粘( ) 仿( ) 副( ) 蜜( )
3.填写数量词
一( )问卷 一( )老太太 一( )动画
一( )大白鲨 一( )小金鱼 一( )暗示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 赞许——
5.按要求写句子,把下面的句子变成陈述句
对这样的问题,谁不感兴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写作
6.写一写妈妈对你的评价语,感受妈妈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视窗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 “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4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有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同时,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必要前提。
一、注重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朗读,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全身心地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要抑扬顿挫,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语速,轻重缓急,让学生进人意境。特别像《怀念母亲》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深的爱,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也就体会不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自己必须学会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认真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教师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
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时,文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就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的晴朗和开阔,叫人心情特别愉快。学生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去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对于说明文,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就可以了。
三、着重抓好重点段落朗读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会读会写会说,任何一堂阅读课都不可以脱离这个“第一要务”。以理解、品味句子为教学重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写优美句子,学会读写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能力。课文的重点段中,一般用词准确,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怀念母亲》中的第一自然段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懂句中蕴含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泰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无畏,对己团结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快学生对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
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提炼适合我校教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年在郑州市小语导航人许睿老师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四环四读”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以求在“以读代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四环四读”的操作流程为:
四环:1.激趣导入;2.预览交流;3.品读感悟;4.指导习作。
四读:1.范读课文;2.通读课文;3.研读课文;4.品读课文。
【课型特色】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特色是教师通过巧妙的“以读代讲”,让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进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设计依据】
1.理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办法。教会孩子读书学习之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四环四读”教学模式遵循这一理念,倡导以读为法,培养学生自学、善思、悟读的能力,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四环四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体味文本。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已有经验产生对话,进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逐渐步入文学的殿堂。
2.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中高年级阅读课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4.学情: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会认2000多个汉字,具备了一些朗读和习作的常识,已经具有初步地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但学生还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的、比较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趣直接进入课文。
第二环节:预览交流
交流对作者的认识和文本的写作背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先入为主,事半功倍。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此环节包含了四读的步骤)
一读:范读课文、带入情境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后面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三读: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倾向性地学习;在阅读理解中发现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读: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精彩段落。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上“四读”贯穿在第三环节品读感悟的整个流程,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范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引读、合作读等形式,体会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四环节:指导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时空,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进而引起学生心灵震撼,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课例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挚、寝”等8个生字以及“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细读怀念生母的重点语句,能和同伴交流作者对生母的这种真挚的情感。
【目标检测】
1.通过课堂提问与同桌检查完成检测。
2.通过课堂交流与提问完成检测。
3.通过生生交流看法完成检测。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母亲,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母亲在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吗?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
1.谈谈你对季羡林的了解。
2.读准多音字:奔丧、夹、趟。
3.易读错字:崇、仍。
4.字形易错:挚、寝、频、凄、斑―班。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
一读:范读课文、带入情境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景象?
二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说说读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读: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怀念生母的句子,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读: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1.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1)学生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受。
重点理解: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②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③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2)随机补充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中的资料加深感受。
2.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母的怀念?
重点理解:频来入梦
3.读文中11月18日的日记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中的补充资料体会作者情感。
第四环节:指导习作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散文的基本特点,我把《春酒》定为以学生感悟为主的美文欣赏课。还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让他们释放激情、自主探究,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趣味盎然、生动丰富。在《春酒》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故乡和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文章处处体现了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些散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本文文质兼美,含蓄深刻,富有人生意蕴,阅读时需要调动一定的人生体验和积累。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大语文”观,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掘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根据上述内容,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中风俗人情的感受;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入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之中,加深热爱家乡的情感 。
【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刻,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分析课文中的情,恐怕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和理解,无法体会作者对于“八宝酒”的怀念。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感悟,感悟作者真挚、热烈、深厚的思乡情。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如此之浓的思乡情,其二是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与理解来体悟情感。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分忆、赏、悟3个步骤来品味文章,并根据本节课目标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朗读课文――整体感悟――品味鉴赏――情感延伸。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先出示一组新年图片,让学生伴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回忆家乡的春节有什么习俗?欢腾而热闹的新年场景及乐曲激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引入温州新年有喝春酒的习俗,使学生有了解这一习俗的渴望。
忆春酒,理情思
首先,我配上“思乡”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使学生很快融入情境,走进作者故乡的新年。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我又朗诵了一首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小诗:“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使你沉醉;有一种情,一点点,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却难忘他的容颜;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记得那么清晰……”每句诗后面都有一个问号。在舒缓的乐曲中,让学生细读一遍课文,找出上面问题的答案(春酒――乡情――母亲――童年)。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赏春酒,品情趣
给学生朗读体会的时间,同时让他们找出喜欢的词句,并进行品读。以自主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中词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细腻温婉的笔触。如,“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写出“我”很馋,很喜欢母亲的八宝酒);“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写出了母亲的细心和聪慧。)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勤劳聪明、热情贤惠的母亲,体会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感受浓得化不开的乡情。同时教师要随机应变进行点拨、引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启学生的思维。
悟春酒,解乡愁
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旨,但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对这一感情理解得不透彻,仅从文本理解还不够。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领悟思乡之情。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以学生做“阳光使者,发手机短信抚慰作者漂泊的心”开始,然后问学生:“你是否有离家的经历,能否感受到想家是一种什么滋味?”“当你长大离开故乡时,有哪些事物会让你时时想着故乡?”“作为一名游子,你会跟家乡人说什么?”然后教师顺势提问:“读琦君的书像翻阅旧相簿,一张张泛黄的相片都承载着深厚的记忆与怀念,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作者把这种深深的思乡之情,浓浓的怀念之意,集中浓缩在文章的哪一句话里?让学生找出来,并读出那种失落,那种追想,那种怀念的心情来。”
情感升华,创设
此时,学生已经满怀热爱家乡的激情。我对学生说:“是啊,母亲是根,故乡母亲也是根,祖国母亲更是根,叶落总要归根。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无法割舍的情感。许多海外游子,离开故乡几十年,听到呼唤,毅然踏上寻根的归途!”由对故乡母亲的爱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引出回归主题,用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用短短的40分钟,师生穿行在春酒的洒香中,感受琦君浓浓的乡情,我呼唤学生把这一份乡情铭记!然后欣赏歌曲《望乡》,一起在音乐声中去体味醇美的乡情!
课堂结语,余蕴无穷
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中时,我用深情的语言总结:“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归乡的路有多漫长,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背起行囊远离故乡,你会发现故乡的形象清晰而美好地在你的记忆深处闪耀。到那时别忘了这首歌,别忘了我们曾经品味过的春酒,愿你揣着乡愁踏上归乡的路,带回游子的问候与祝福!”
【板书设计及原因】
字词小天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根据拼音写出合适的字、词)。
那天放学刚回到家,就听见chú()房里传来一声ké sòu(),我连忙放下书包进去一看,妈妈正wǎn()起袖子给我洗红zǎo()。这就是母亲对我的爱。突然,chù()生小狗一下子cuàn()到我面前,好像对我说:“你看,你妈好爱你哟!”
二、给加点字选择读音。
供(ɡōnɡ ɡònɡ)品 畜(xù chù)生传(chuán zhuàn)记 冠(ɡuān ɡuàn)军
盗贼(zéi zhéi)憎(zēnɡ zènɡ)恶 赫(hè chì)然摧残(cán chán)
三、补充成语,然后选词填入下面的句中。
张()李()()经风()好高()远名()()实
()()大悟高()远瞩()()吞枣意()()长
1.校长的这番话( ),给了我们不少的启发啊!
2.阅读名篇佳作一定要认认真真,千万不能(),一知半解。
3.上课时冬冬开了小差,老师让冬冬回答,可他()乱说一通。
4.王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真是()啊!
四、给“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的几种解释:A. 灯光 B. 光阴 C. 光彩,荣誉 D. 神采 E.只,单; F.露着
1.一生的时光。()2.为国争光。( )3.慈祥的目光。( )
4. 光说不做。()5.微弱的光。 ( )6. 光着脚。( )
五、选词填空。
爱惜爱护 爱戴
1.鲁迅先生是深受众人( )的作家。
2.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大都养成了()花草树木的习惯。
3.小侄儿在家里得到了好多长辈的()。
4.真正的读书人大都( )各种书籍,不会损坏玷污它。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5. 四年来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虐待,()咬紧了牙就不哼一声。
6.我在当时()清楚地看见,()现在也清楚地记得伯父当时的表情。
7.()小刚没有专心听讲,()难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句子百花园
一、点击名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1.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对人民无私奉献,对敌人恨之入骨,正如他在《自嘲》中写的那样:“ ,。”
2.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说:“ , , 。”
以此启发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
.对那些喜欢浪费自己、浪费别人时间的人,你可以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来批评他:“ , 。”
二、句子加工厂。
1、句子瘦身: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句子换新装。
(1)鲁迅先生走了,他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怀念和思考。
改为反问句:
(2) 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
3、用“张冠李戴”造句,体现自己读书马虎、不认真。
4、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给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三、体会句子课文或对联的含义。
1.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希奇事”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这句话的含义 。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8分)
澄澈(chénɡ
dènɡ)
涟漪(yī
yì)
供货(ɡōnɡ
ɡònɡ)
燕国(yān
yàn)
蚌壳(fēnɡ
bànɡ)
倭瓜(wěi
wō)
晃眼(huǎnɡ
huànɡ)
点缀(zhuì
chuò)
二、读拼音,写汉字。
(12分)
1.
我用线想shuān(
)住一只mà
zhà(
),可是却让它跑掉了。
2.因为爸爸不分zhòu(
)夜地耕yún(
),我家chénɡ(
)包的土地收ɡē(
)的麦子非常好。
3.
爷爷家院子里种了一棵sānɡ(
)树和一棵yīnɡ(
)桃树,鸟儿在树上跳来蹦去,就像在空中闲ɡuànɡ(
)。一只hú
dié(
)飞来,落在树上。它们自由自在。
三、填一填。
(10分)
“愈”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愈”字的解释有:①更,越;②贤,好;③病好了。“愈是寒冷,愈是顽强”中的“愈”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痊愈”中的“愈”应选第______种解释。我能为“愈”找两个形近字______、______,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四、形近字组词。
(8分)
侨(
)
瞎(
)拨(
)衰(
)
骄(
)
割(
)拔(
)哀(
)
五、对号入座填词语。
(6分)
阴暗
阴凉 阴森
1.这部电影的画面(
)恐怖,令人不敢直视。
2.地下室光线(
),空气潮湿。
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
)的地方睡着了。
痴迷
着迷
迷惑
4.他不爱学习的表现令我(
)不解。
5.人类对飞行一直很(
),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从未放弃过。
6.那里风景如画,令我(
),常常在那儿流连忘返。
六、按要求写句子。
(6分)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园子里的桂花。”(仿写)
_________________,也比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改为转述句)
七、日积月累(11分)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本文展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
2.季羡林先生认为月是________明,这表达了他对______________之情。我国有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
3.
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小孩“脱冰作戏”的情景。
八、课外阅读。
(14分)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2分)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______”画出来。(2分)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6分)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多选)(2分)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九、习作。
(25分)
童年,短暂而美好,但却发生了许多有趣或难忘的事。请你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为什么难忘,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chénɡ
yī
ɡōnɡ
yān
bànɡ
wō
huǎnɡ
zhuì
二、1.拴
蚂蚱2.桑
樱
逛
蝴蝶
3.昼
耘
承
割
三、Y
yù
心
9
①
③
愉
偷
(喻)
愉快
偷袭
(比喻)
四、侨(华侨)
瞎(眼瞎)
拨(拨开)
衰(衰老)
骄(骄傲)
割(割草)
拔(拔草)
哀(悲哀)(答案不唯一)
五、1.
阴森
2.阴暗
3.阴凉 4.
迷惑
5.痴迷
6.着迷
六、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这里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家乡的月亮。”
(答案不唯一)
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
七、1.呼兰河传 萧红 快乐、自由、幸福(意思对即可)
2.故乡 故乡的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低头思故乡
3.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八、1.(1)愁眉不展 (2)小心翼翼
2.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3.①“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母亲又心疼,又担心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②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4.①“我”有了新的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
②“我”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成的可以伴随“我”人生的温暖的路。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前两篇是精读课文,也是承担学习新知识的最重要的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没有课后习题,但有过渡的提示语进行导学。先来看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的设计。
“詹天佑”课后习题有三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们对照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和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的课后习题,可以分明地感觉到这项语文能力的训练只起着复习巩固的作用。如果能在后面补上一问:从这些描写的语句中,你觉得哪些词句打动了你,为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在第二学段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这道题的最终的训练目的与第1题大同小异,你看,要想画出示意图,学生必定要认真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才能画得准确。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的。因此,其实质也是理解语言(即找出关键词句),而后体会情感的。只不过是通过画示意图,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罢了。如果此题再补上一问:你在画图时,抓住的是哪些词句,同学之间交流交流。那么学生间就会有意识地品味词句,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准确与效果。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更是无法落实单元的训练重点了。
“怀念母亲”一文课后也有三道题。第1题: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与“詹天佑”课后第1题如出一辙,笔者不再赘述。
第2题: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这道题进了一步,也就是提供了“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表达的情感。
第(1)题: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抓住“频来入梦”这个关键词来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真挚的爱慕之情。而对于用上“频来入梦”对作者表达这样的情感有何作用或说有何特殊效果,一语未提,一问未设,使师生无法达成单元的训练目标。如果补上:文句中用上“频来入梦”,在表达上你觉得好在哪里?那么,学生就能带着词语“走了个来回”,落实了单元的训练要求。
第(2)题: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情感。对于为何用上这两个词语,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设计,特别对关键词“糊”的忽视,笔者感觉甚为可惜。如果抓住“糊”再设计一个问题:通常“糊”是用在什么地方?作者用它来表达自己“浓浓的凄凉与甜蜜交织一起的情感”你认为好在哪里?那么学生就能体会到“糊”字多么准确、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思乡情之深,思亲情之浓的作用,用上“糊”那是要表达情感浓得无法化开程度啊!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单元的训练要求。
第(3)题: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这道题围绕关键词“面影”进行了设计,但同样没能围绕单元新知识来设计。如果教师能在学生说出母亲的面影后,作进一步对比引导:为什么在作者的泪光里,母亲的面影是幻呢?是模糊的“影”呢?这样表达好在哪里?那么将能很好地落实了“体会关键词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单元重点。
第3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读一读,并抄写下来。这一题属积累词句,同样无法起到落实单元目标的作用。
再来看两篇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和“中华少年”。练习题只在过渡语中进行提示。我们从这两篇课文前的提示语中也不难看出,编者的编排意图,还是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及提示老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可是对于“关键词句怎样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或者说,关键词句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只字未提,因此,学生无法在本单元中学习到“体会关键词句对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语文知识,更是无法形成“体会关键词句对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语文能力。这不能不说,是编者的一大失误。编者的失误,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新的教学内容的缺失,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据说,当年这里曾经是寻常百姓不准进入的皇家花园。御花园先前的样子我无从知晓,直到有一天,我走进这里,意外看到了槐花。
记得那是五月里的一天,我无意中走进御花园。抬眼望去,几棵树映入眼帘,树上的花儿一片洁白,很像多年来我常常思念故园里的槐花,走近看时,果然是久违的它!花香淡淡,飘散在空气中,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顿时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其实,喜欢往往源于莫名的怀念,怀念又往往令人悱恻缠绵。我说的故园,当年曾经是我读书的地方。那时,我应该算是乡下的“菜鸟”,所以我和同学之间隐隐约约还有一些东西隔在中间,而这样的距离也让我显得很孤单。记得有一次,我对其中几个同学的傲慢颇为“不忿”,以自己强硬面对强势,但身单影只的我终不是三个大个的对手。那时,有些学生都说我这个乡下小子挨收拾了,于是对我有些疏离,只有我同桌的一位女生,却不太在意这些,总是用弯弯的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那眼神很清澈,也没有距离,让我倍感温暖。好在以后那几个学生也不再来惹我,大家相安无事。我们就这样过着无忧无虑的同窗苦读的日子。那时,故园后面的小山丘成了我和同桌女生常去散步和看书的地方。小山丘上有很多槐树,每到端午节前后,槐花竞相开放,满树洁白,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四处弥漫,就像镇静剂,在那段光阴里,让我变得平静而淡然。
记得赶上一个槐花飘香的端午节,我没有回家,大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思忖着这个端午节,将看不到家家遍插杨柳树枝,挂彩葫芦,采香蒿的景象了,百无聊赖的我便在书本扉页上画了槐树的羽状复叶和几串槐花,并写下了“时近端午槐花香,身在乡外人彷徨”的句子。不巧,让同桌女生看到了,她笑眯眯地对我说:“走吧,去我家过节”。我竟然不客气地去了!同桌的母亲很慈祥,也是笑眯眯的。那次端午节我吃的饺子,是我第一次吃了掺有槐花做馅的饺子。那年端午节唇齿留香的感觉,叫我终生难以忘怀。
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离别,让我与家渐行渐远,槐花飘香的故园也渐渐远去,但飘香的槐花却始终在我心间萦绕。而我和她的那次离别,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穿着新军装,还没受过正规训练的我和战友们,就像一群散养的鹅,走向站台,扎成堆却无序,准备登车远行。车站上到处都是送别的人,我因离家已远,无人送行,只是嘴上叨咕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呆呆地看着别人仨一群俩一伙地离别絮语,自己却依旧孤独。在连长一声令下要登车的瞬间,我才突然发现人群中一个胖胖的姑娘在张望,那双再熟悉不过的弯弯的眼睛,正在深情地目送着我!火车汽笛声长鸣,车轮缓缓转动,望着她渐渐模糊的身影――我又回想起那恰似雪花飘落,沁人心脾和回味悠长的槐花……
如今,御花园是我常来的地方。这个季节,虽然御花园里的槐树只有廖廖的几棵,但是能闻到槐花的清香,已让我感到一丝的满足。在御花园,花香依旧,恰似老友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