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政治论文范文

生态政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政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政治论文

第1篇:生态政治论文范文

“所谓生态伦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指导下,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伦理观念出发,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生态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和权利观,从而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自觉养成生态环保意识和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培养人们自觉应用生态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善”待自然,能够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使人类和生态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伦理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只涉及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形成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忽略了生态伦理教育。但是,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面对的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展变化相适应,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培养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的人才,所以,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必然。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彻底扭转长期沿袭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而这种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扬弃,意味着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文明形态的建立。”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滥砍滥伐,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使贫困地区更加贫困。这种只顾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没有限制的开发、索取自然资源,结果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有学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证生态平衡,生态可持续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任。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保护自然,树立人与自然之间和睦友好的理性关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人们出于私利对大自然进行掠夺、严重消耗自然资源,造成了人类生存发展上的不平等,也制约了人与自然的谐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是促进人类自身发展以及人与他人、社会、自然共同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纳入生态文明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内潜素质(沉淀在心理深层的文化潜在意识)与外显素质(外部表现出来的从事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生态文明教育应属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范畴,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现阶段推行的是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态文明观,生态伦理观的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目前,生态伦理教育不成体系,导致大学生生态伦理素质缺乏,教育的结果很不理想。通过生态伦理教育,使大学生学会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从而正确选择、调节自己对待自然的行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他们懂得尊重自然时,就能够尊重自然进化的内在规律,发自内心的关爱自然、热爱自然;当他们面对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诱惑时,能够依照生态伦理理念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律,形成简朴、健康的社会风气;当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能够摒弃“个性膨胀、竞争至上”的思维定势,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2篇:生态政治论文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省际间和区域间的效率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各省财政支出效率的变化状况。实证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的支出效率进步较小,并且主要贡献源自技术进步。

Malmquist(1953)提出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概念,使得我们可以在动态条件下,继续在非参数框架内开展进一步研究。Malmquist指数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它们分别反映了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产出水平的提升或下降程度;生产规模是处于哪个阶段,即收益递增、递减还是不变阶段;前沿面所代表的技术在两个时期之间的进步或者退步。

目前,将DEA技术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从动态角度分析财政支出效率跨期变化情况的成果尚属空白。本文对此进行尝试性研究,以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财政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财政资金的效能。

研究方法

Malmquist指数最早由曼奎斯特(Malmquist,1953)作为一种消费指数提出,它是距离函数的比值(Cavesetal.,1982),利用DEA效率测度可以很容易地表达生产率进步的Malmquist指数。

对具有跨期行为的DMU来说,t+1期的产出和投入与t期不同,至少有三个情况使得t+1期的产出改变:投入改变、技术改变、效率改变。假定规模收益不变(CRS)条件下,有单投入单产出生产函数y=f(k),那么产出增加的源泉分解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技术改变意味着生产前沿面的改变,因而它代表着生产前沿面由CRS(t)向CRS(t+1)运动,如B点移至C点,D点移至E点;效率提高指在原有技术前提下,采取最优的生产实践,降低技术无效率和配置无效率情况,它意味着技术向生产前沿面的垂直运动,比如,生产由A点向B点运动;投入改变意味着生产沿着生产前沿面运动,比如,投入增加意味着生产由B点向D点,或C点向E点运动。

假设,同一个DMU在两个时期进行生产,第期的投入产出组合为(kt,y(kt))用P点表示,在t+1期的投入产出组合(kt+1,y(kt+1))用Q点表示。

CRS(t)与CRS(t+1)分别表示第t期和第t+1期的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技术,即生产前沿面。通过CCR模型即可求得第t期和第t+1期的效率水平,分别记为θt和θt+1,那么第t期和第t+1期的潜在产出分别为yt(kt)=yt/θt和yt+1(kt+1)=yt+1/θt+1。于是有:

(1)

右边同时乘除yt(kt+1),经变换有:

(2)

yt(kt+1)的含义是,利用第t期的生产技术,在投入为kt+1情况下的潜在平均产出。上式中,产出yt+1/yt的变动可分为三部分:θt+1/θt表示效率提高;yt+1(kt+1)/yt(kt)表示生产前沿面的变化,即技术进步;表示投入改变对产出的影响。

在(2)式中,技术进步的公式是以第t+1期为基期衡量的,而投入变化是在第t期衡量的。类似地,如果以第t期为基期衡量技术进步,而在第t+1期衡量投入变动,则可以得出一种新的产出增长分解方式。在(1)式右边同时乘除yt+1(kt),于是有:

(3)

为避免基准的混淆,可取上述两值的几何平均数解决矛盾,即

(4)

描述了两个时期内效率值的相对变化,也就是所谓的“追赶指数”。表示“前沿面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两个前沿面的相对距离。由于一个前沿面就代表一种生产技术,因此,描述的是两个时期内技术进步情况。最后的表示投入规模变化对产出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测度效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就是e•t这一部分。如果估计值大于(小于)1,则表示生产率发生进步(恶化)。

实证结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覆盖30个省级地方政府(除外)。本文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与刘振亚等人(2009)相同,数据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中国检察年鉴》(2002~2008)、《中国财政年鉴》(2001~2008)以及各省统计年鉴(2001~2008)。由于最新数据只能从相关年鉴2009版获取,即某些变量值最多更新至2008年。本文写作时,《中国财政年鉴(2009)》尚未出版,所以无法获取2008年度个省预算外财政支出的相关数据。卫生产出统计指标中,婴儿死亡率与人口预期寿命这两项指标都只有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才公布,因此,本文只能选用2000年公布的新迈数据。

在测度了各省在两个时期的相对支出效率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到在规模收益不变(CRS)条件下,各省的投入导向型Malmquist指数及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看,各省的Malmquist指数平均仅增长了5.6%,说明财政支出效率总体进步较低。效率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水平的变化,技术进步几乎是前一时期的3倍,说明“十一五”时期表现最好的宁夏比“十五”时期表现最好的安徽更优。考察期内技术效率发生了严重退步,效率值仅为原来的38.9%。技术进步率的恶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规模效率下降了3%,而纯技术效率的退步程度为59.9%,对技术效率下降起主要作用。

上述分析表明,财政支出效率的规模效率变化不大,而纯技术效率大大退步,进而影响了整个财政支出效率水平的提高。纯技术效率只与政府本身有关,因此,政府应当切实提高决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效率。

从横向的区域角度来看,这个阶段Malmquist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都有一定的效率进步,平均增长分别为121.02%和43.35%,而中部的平均增长为-12.86%,产生了效率恶化。从经济地理上呈现“两边高,中间低,中部塌陷”的态势。技术效率均有退步,从东至西依次下降了47.2%、67.91%和18.61%,而这三个地区的规模效率变化差异不大,分别为0.69%、-7.59%、1.6%。

因此,技术效率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的退步,纯技术效率变化的显著差异造成技术进步率存在着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和西部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恶化情况稍好于中部地区。

参考文献:

第3篇:生态政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木材检验 林业企业 阶段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随着森林保护法的深入实施,林业企业可开发的木材资源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林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就必须强化木材生产流通领域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木材检验工作。就林业企业就目前来看,木材生产销售仍是林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做好材检验工作是搞好术材生产销售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与与木材产品的质量、价值、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关,也是森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为此,强化森工企业木材检验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

一什么是木材检验

根据林业和木材的法律法规,遵照林业行业操作规范,对林业企业生产、存储、流通、加工和销售各的木材尺寸、品种、等级、成材量等属性和数政治论文量上的检验,是对木材科学的检查、鉴定和测试的有效过程。木材检验工作是集实践、操作和运用综合性于一体的工作,贯穿于林业企业生产、存储、流通和加工的整个环节。

二、木材检验的工作特点

1综合性.木材检验综合法律、林业、运输、财会和管理等学科和行业知识,是论述性、实践性和运用性相互制约的综合性过程。

2连续性。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林业产业链整个过程,林业企业生产、存储、流通、加工和销售等过程都离不开木材检验工作。

3针对性,林业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通过木材检验工作都可以得到真实、客观、有效的反应。

三、加强木材检验工作的措施

从源头上做好木材检验工作

1充分掌握林学理论知识理论,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木材检验员,首先必须学习森林测树学和计测学中的树木计测理论,抓好伐区木材检验这一关。其次,在检验伐区木材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木材标准,对原木断面径级不规则,出现内腐、外腐以及弯曲的,一定要严格筛查,防止不达到标准的木材下山。最后在装车时,检验员要逐根进行检测,测定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误差,对误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

2做好木材开采的准备工作

加强山场木材检验基础工作,实行落实木材产值指标;落实包干验收员;落实具体作业伐区的工作。抓林场工作秩序、抓伐区作业质量、抓山场造材质量,采伐木检尺时,要按照检准树种、材长、径级,标出材长,加盖径级、等级、树种和小组号印,准确记入木材检验台帐,木材检验员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应造材的采伐原条合理量材,做好开采作业准备。并上报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局对外签订木材销售合同提供依据。

3木材检验要分工序进行验收。

对于每道工序,都有交接和专人负责。山场造材后检尺,就是把每道工序的验收数据分班记录在册,做到各道工序验收数据清楚准确,便于林场指挥部门进行下一步工作。

4抓好数据处理环节的工作

把检验的原始数据应及时与设计资料上的数据比对,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数据的保存工作。

(二)做好木材存储阶段检验工作

1中楞管理实行责任制。中楞木材检验关,需要中楞的设帐立卡,对检验的木材逐根做好日清日结;储备楞有卡片,根据楞头标牌,方可进入中楞场地。

2做好装、运、卸交接工作。做到车数与根数的一一清算,从根本上杜绝乱记账,记混账,导致数对不上,互相推诿扯皮的混乱现象。

(三)做好木材销售阶段检验工作

1木材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木材检验员持证上岗,稳定木材检验队伍建设,实行统一管理,是做好木材销售阶段的根本。验收员每天上山先量材并计算产量;木材检验员做好检尺验收并计算产量。为了加强有效管理,量材员的工作和工作成绩挂钩,并且由林业局统一发放效益工资,不受承包工组左右。

2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林业局建立技术档案,在考试定级的基础上逐年进行年审,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验收人员的素质,达到上标准岗,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同时林业主管部门要开展专业技术竞赛活动,真正做到林业检验这项工作集考核、使用、待遇、贡献一体化的原则。

3把好质量关。 林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林业企业木材销售阶段,木材产品装车时,对所装的木材产品应做到逐项检验、评等,并按车填报检验野帐。为了方便用户单位按时验收和办理结算,就要把检验野账附在货物运单上。在对木材产品外销检验核算要非常准确,根据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统计知识,为企业领导层的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温振江.木材检验工作的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

2张翠霞.谈如何加强木材的检验管理[J].知识经济,2011,1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