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概论范文

劳动教育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教育概论

第1篇:劳动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计划;灵活性;发展性

一、突出师范性

面向小学,为社会发展服务,是小学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灵魂。小学教育专业是高师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新系列,其课程计划应充分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作为师范生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各种能力和技能,这些建立于文化知识之上的能力和技能,应当成为教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自如得到运用。作为新型小学教师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从事多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在课程计划中,第一,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开设《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研研究方法》、《现代教学基础理论》、《小学教育管理》《心理学原理》、《小学生心理学》、等课程,而且在选修课里又开设了六门教育理论课程。第二,重视对学生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开设《书法》、《教师口语》、《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在选修课里开设了如《数学思想方法》、《小学科学教材教法》、《小学社会教材教法》、《微格教学训练》等十几门与小学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这无疑对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育科研特别是多学科教学有益;第三,为突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各科教学目标中都确立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标准,把这些内容集中到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每学期按计划和标准严格考核验收,不合格者必须重修,重修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二、加强实践性

面向改革开放,面向广大城市和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在课程设置的设计上加强了实践性研究,第一,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要培养新型的小学教师,又要使毕业生切实具有大学本科水平,既不能搞简单的中师“延长”,也不能搞普通高师的“照搬”。在必修课里开设了《现代汉语》、《高等数学》、《写作》、《普通生理学》等课程,在选修课中开设《古代汉语》、《儿童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自然辩证法》、《科技发展简史》等,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第二,我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小学校小人少,有的学校还在进行复式教学,因此我们的毕业生的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即“多能一专”型。这样在课程设计中还开设《体育》、《大学音乐教育》、《大学美术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社会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等必修课,还开设了文化素质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2-3门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都有提高,更好地为小学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第三,重视学生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教育实践的比例,一、二、三年级各进行一周教育见习,四年级十八周教育实习,包括教育调查与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以往的中师和专科生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号召通过教育实习写出心得体会,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论文答辩不通过不能毕业,这充分体现了小教本科学生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强化综合性

小学教育的特点是综合性,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教师有更多的模仿性,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当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日趋整合。而在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课程的综合化又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新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对这种挑战,适应这种要求。第一,在科学文化素质上,必须从小学教育实际出发,为师范生构建一个较完备的知识系统,建立以语文、数学、教育专业知识为主的知识体系。如语文学科的构建,本着“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增加课时比重,融文学与写作、教师口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书写等课为一体。语文学科的性质比较复杂,从语言文字上说具有工具性,从思想内容上说具有文学性,从知识内容(包括社会历史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以及语文知识)上说还具有知识性。这些性质是综合在一起的,因此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以思维增强语感,促进语言的鉴赏、评析和表达能力,使师范生掌握较系统的汉语知识、文学基础理论和写作理论等;同时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选读,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以形成语言、文学、写作等有机组合的知识体系。充分融合听话、说话、阅读、文学、写作、书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数学知识方面,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高等数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理性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胜任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指导小学数学竞赛和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能力。在形成以语文、数学、教育学科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的同时,特别强调教育专业课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力求科学构建系统的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二,在以语文、数学、教育学科为主干的课程体系中,还加大了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比例,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使未来的小学教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在选修课中开设伦理学、美学概论、社会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为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第三,在高中学习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大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两门综合性较强的必修课,即《社会科学概论》和《自然科学概论》。这两门课程既注意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又体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要反映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使师范生的知识面更开阔,为他们继续深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体现灵活性

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安排的较多,选修课和活动课较少,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毕业生在座谈会上也说:“在校时学的课程有些没有用,多开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加大了任意选修课的门类和比重,现设选修课30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性的学习,而且鼓励学生多选课,从评价制度上得以体现。评价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长的学分,学生选学的课多,他的特长学分也多,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是一个重要内容,这无论对学生的就业和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选修课的门类、内容还可以由学校灵活掌握。第二,加强对活动课程的管理和研究,活动课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被高度重视在组织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将活动课分为三大类,即兴趣组与社团活动,军训,劳动教育,而且这些课的开设遵循三个原则即求是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保证活动课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活动课纳入课程方案,就一定加强管理,要有授课计划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活动课学习成绩档案,进行等级评价和成果汇报,将成绩记入学生学籍。

五、确保发展性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借鉴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结合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实际,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确保发展性,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保证语文、数学基础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优先比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克服中师毕业生文化底蕴过弱的不足。第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强科技意识的培养。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挑战,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课堂上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比例,同时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小学科技活动指导》等选修课,目的是培养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的新型小学教师,使他们提高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制作教学软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第三,加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师范生必须加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在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提高这部分课程比例,另一方面拓宽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

[2]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吕达.积极进行课程教材改革[J].中国教育报,2000.3.14

[4]钟启泉,崔允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第2篇:劳动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弹性订单;专业标准;课程模块

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因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而“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除传统“订单式”培养中的“校企实际订单”外, 学校要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综合分析社会长远需求, 制定“社会需求的虚拟订单”。“弹性订单”涉及面更广、更灵活、更具前瞻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产学合作形式。无锡万斯纺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斯”)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商务英语专业共同探索了校企合作、行业先导的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等,取得良好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效果,创建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产学合作办学特色。

一、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标准

市场调研表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学历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企业更看中的是“能力”,并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无需任何培训直接就能上岗的员工很受欢迎,高职学生在学历上并不占优势,而相关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职业教育需要从方向上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实践教育。基于此,万斯和学院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商讨,制定了以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

1、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外贸公司、涉外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在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国际商务单证、商务英语翻译、涉外商务秘书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2、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外贸公司、船务公司、政府机构等。

主要就业部门:营销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业务部门等。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商务英语翻译、涉外商务秘书等。

(2)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详见表1)

3、资格证书要求

(详见表2)

4.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详见表3)

二、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英语+商务”,通常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标准、压缩式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陈旧,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人才的同构化现象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我院采用“行业先导”的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基于上述专业教学标准,同时考虑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校企双方经过反复讨论,将课程体系调整为三个模块,即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体现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和实用、弹性原则。

1.基础学习领域

包含课程:思想政治理论,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心理卫生与健康,入学教育与军训,劳动教育,大学语文,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二外,英语听说实训

2.专业学习领域

包含课程:公共关系,经济学基础,会计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单证,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外贸程序模拟实训,商英综合实训,英语应用文写作,顶岗实习

3. 拓展学习领域

包含课程:人文素质选修课,航空概论,英语国家概况,国际商法,报关实务

三、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上述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在我院已经实施了两年。“订单班”学生在一、二年级重点打好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完成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使之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校内学习期间,公司也会特派技术人员到学院给学生讲课、 开展与企业有关的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就认可企业文化,了解企业业务。第一年暑假学生即被安排到公司进行认知实习,了解该行业的动态以及对应的岗位(群)对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要求。第四、第五学期专门开设为“订单班”设计的“企业(行业)课程”( 如商务单证,国际商法,外贸程序模拟实训等),进行准员工化教育。第六学期即按“协议”规定安排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既获得企业经验又获得对企业及行业的理性认识,顺利完成由学生向员工的过渡。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形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4] 1号.

[2] 王冕.校企合作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 陈斌,施也频 等。高职教育中“无缝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今日南国,2008(9).

基金项目:

本文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行业先导’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YC1003)的阶段性成果。

第3篇:劳动教育概论范文

特色专业是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10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余所高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其中96余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31所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医学类基础课程、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与其相关选修课程,不同院校在学分、学时与实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一般来说,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与湖北科技学院为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资料的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版)和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资料来源于该校提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及其该校专业建设点主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献材料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多维要素质点,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群

主干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与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信号与系统、医学传感器、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与法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三甲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分/264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83:461/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04:45/1:0.43,学时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80学时。毕业实习4学分,16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三、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医学信息工程(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等6个培养方向。2007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出版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1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部级、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群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基础医学概论、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医学影像仪器、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二级以上医院、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仪器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营销策划与推广,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200:475/1:0.2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17:42,学时比例是2180:630/1:0.34。见表2。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论文)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医学仪器等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教研室分散实施,没有载入训练周,这也是与南医大的不同之处。

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设有必修课、选修课两层次。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电子工艺实习,是为数不多的院校,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显示远离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类。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未开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发展专业培养方向,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

(二)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比较分析。两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1、表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分/166学时,比例高出1:1:0.07,但差异相差无几。两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比较,总学时1831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43,占总学时13.3%[3]。两校均高于上海交大,这数据显示出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既重理论教学,又重实践研发、自主学习之缘故。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时比较分析。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和调节,弥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数据显示,南医大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现象,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建设稳定性差。由此建议,开设选修课学时数应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3.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较分析。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表2看出,学科基础课开设门数、学分、学时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与全程教学课程总学分、学时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内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医大,只有一项有意义的数据是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差异性大,湖科院高出南医大的1:0.13,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说明,从总体上看湖科院更重视实践教学,反映出其是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组建17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和宽厚的共享资源。4.医学课程学时比较分析,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4门,总学时是212学时,分别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也是4门,总学时是297学时,分别是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生化)和临床医学概论。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85学时,高出率约占9%。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南医大是单科院校,医学基础条件好,该偏医的却偏工;而湖科院是综合院校,有较强的理工教学条件却偏医。两校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论点不相符合[5]。从邓军民等人报道资料看[6],首都医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远高于同类的南医大260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175学时。

(三)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比较分析

从课程与就业的关系看,从整体上讲,主要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很大程度就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院校对就业方向总体的表述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与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南医大就业方向偏重仪器设备的检测、质控与研发,而湖科院则偏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仪器设备营销策划。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总体上少15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要说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医学仪器类、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产实习实际上是名义,也未开设创新课程。而两校的共性不足是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开设工程实践(金工实习)训练课;南医大未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的湖科院也没有做好集中训练。实质上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不符合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五、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参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导建立国家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配合专业认证制度与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探究专业培养前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拟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需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条件探索与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计划”。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构架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7];第二,未来的任务是积极探索面向市场营销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方案,其专业课开设医疗器械管理、经济、营销类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5%—40%;三是学习清华大学,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三)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及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等五大模块[8]。要求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间应该设置合理比例,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避免体系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而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新视野。

(四)谋划课程体系策略,适应控制学时比例

第4篇:劳动教育概论范文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由于师资的缺乏,又没有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长远规划,加之各个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又相互模仿,难以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从而造成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涉及领域众多,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问题。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没有自己的就业特长,眼高手低,进入企业后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导致用人单位不愿到职业院校招聘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而是宁愿选择社会招聘或自己培养。这是造成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在供求结构上出现错位的主要原因。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各个职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变动性很大,教学计划性强,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随意性,在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也未达到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要求,经常是每年都要更换教材,教师和学生都难以适应。此外,所开设的不同专业课程之间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使得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无法全面掌握应有知识,学科知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3.师资不足

由于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许多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人数也快速增加,但师资力量却极度缺乏。很多非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转岗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这些教师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还有一些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是经过了短期培训就上岗,然后照本宣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进行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近几年来也有许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电子商务行业的从业经历,对企业真正的实践操作环节并不熟悉,也难以把握我国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他们除了教一些基础理论和简单的技能外,并没有更多的经验和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4.教学软件与真实环境有很大差距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职业院校虽然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但大多数只是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软件以供学生模拟学习使用。我们知道,商务行为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如果事先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已经与书本教育没有本质的区别了,因而难以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模拟软件中的大量信息都是随意填写的,与现实中的商业行为有很大出入,再加上许多实体环节无法在虚拟的模拟环境中展现,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模拟软件的实效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鉴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笔者认为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了解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需求,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电子商务行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如下: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各种应用,正确评价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决策以及电子商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将上述内容与企业最新的电子商务应用实践联系起来。毋庸置疑,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了解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态势,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企业用人需求以及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并熟悉岗位需求。为此职业院校应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长期培养规划,制定的教学计划应能很好地体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2.优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创建规范的学科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详细的电子商务教学计划,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通过对现有不同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两大模块。基本理论模块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网络银行、物流基础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法律保障等;操作技能模块强调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常用网络软件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网上购物与支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形成规范性和系统性。教材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不要轻易调换教材。当然,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也可以适当调整教材。

3.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

首先,要加大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让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接受系统的培训,特别是对转岗来的教师可以采用到大学进行全日制培训的方式。相信随着培训力度的加大和持续,教师的师资水平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提高。其次,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除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外,更应该强化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老师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再次,除了把教师送出去进行培训外,还可以把实践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专家请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更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快地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尽量创设真实化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并不是靠安装一套简单的模拟教学软件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完成各项任务,更加真实地感受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及过程,为今后尽早适应环境做好准备。此外,职业院校还可采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打造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置身于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四、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方向

一是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植入工作岗位需要的新知识,如电子商务物流、移动电子商务、新商业文明等内容,并在各章后增设案例题。二是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课时比例,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增加技能实训课,减少理论课。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支付的课时可多一些,电子商务法律课时则可少点。三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尤其是相关软件的学习及应用,要让学生多上淘宝网,掌握相关的规则,学习相应的技巧。四是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职业品德及工作习惯,鼓励学生创新。五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争取与知名的电子商务学校或企业联合办学。这既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平台,又有利于学生聆听实战型专家的经验教学,同时可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五、结语

第5篇:劳动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影视短片制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53-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Wang Liping, Yang Baohua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 Then, it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effect and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 short film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Media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China 252059

影视短片制作是一门影视短片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综合性较高,一般在影视专业三年级开设。从内容上看,该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知识、中期策划、后期成片。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短片概论、短片史、短片制作流程等;中期策划部分主要讲授短片的剧本创作和拍摄技巧;后期成片部分主要讲授如何在非编机上完成后期的剪辑、特效和包装。从教学目标上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培养更多的团队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以项目带动课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在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 意义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一种代表性的理想形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方式工作,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共同制定计划,合作完成项目。在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1 架构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对影视短片制作课程而言,“项目”就是学生按照短片制作的完整流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具体的实践,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通过实践,他们可以验证理论,积累经验,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某些专业知识的欠缺,明确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目标。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项目式教学是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寻找项目、分析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探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更好地完成项目。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项目式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而能力又可以丰富知识。影视作品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编导、摄像、美工、灯光、音响等各方面密切合作。为了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项目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各尽其责。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为适应未来精细化工作所必备的组织、交往与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2 影视短片制作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项目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进行学习,但它并不是抛开理论课不上,或教师布置了任务就放任不管,而是要通过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工作的时空,而且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下工夫。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影视短片制作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同时,课程的教学模块应与项目的任务分解相对应,从而使教学过程更为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来安排实践活动。

2.1 组建项目小组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6人一组为宜,学生按照编剧、导演、摄像、灯光、录音、剪辑等岗位进行分工。由导演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收集整理资料和对外联络等任务。分组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专长分组,保证各小组之间的技能水平相近,避免由于小组之间的差异太大而影响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最终效果。

2.2 确定项目

一般由教师提供项目来源。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教师提供的项目来源范围要适当宽些。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提供4类项目:一是各类DV大赛,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影节、“科讯杯”全国高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等;二是校园电视台、地区电视台等相关栏目的合作项目;三是企业的委托项目;四是师生协商共同确立的项目。

确定项目来源之后,小组成员要了解该项目对影视作品的各项要求,包括内容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召开讨论会,确定作品主题,填写项目申报表。教师要对各组的选题严格把关,以保证项目的质量。项目要具有可行性,即摄制过程中涉及的人物、道具、设备和场景等要在可解决的范围之内;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项目要具有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作欲望。

2.3 制定计划

一旦项目申报表获得教师批准,项目就进入计划阶段。制定计划的目的是让小组成员明确谁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任务,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计划中要安排文字稿本写作、分镜头稿本撰写、演员排练、设备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剪辑等具体工作的程序、时间和负责人等,并最终形成工作计划表。

2.4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任务是将计划落实为行动。在完成项目计划之后,每个小组成员都开始着手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常常表现为既没有设计好分镜头稿本,也没有制定出拍摄日程,就急于进入现场拍摄。这时,教师要担当好指导者、观察员和管理者的角色,对项目的进度以及完成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通常的做法是由各小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交阶段性成果。对于不合理之处,教师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小组长负责项目的宏观调控。在遇到问题时,小组长组织讨论会,由全体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旁听会议。对于在讨论中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在项目实施结束时,各小组需要提交作品、过程性材料和完备的工作文档。

2.5 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交流、展示和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评价要从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

1)组内评价。组内评价是“过程评价”。在小组内,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工作态度和工作配合度等方面进行等级评价,并填写评价表。

2)组间评价。组间评价是“作品评价”。各小组的作品在全班展播,接受全班学生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在网络上建立视频空间的方法,每个小组把作品及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视频空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评。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荐出最佳作品,在全校范围内公映。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项目评价”。教师在检查各组的剧本、分镜头稿本、剧照、工作文档等过程性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作品的完成情况,对项目是否达标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每个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通过讨论、争辩、提问、答疑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影视短片制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影视短片制作项目教学的效果与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几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实践表明,在影视短片制作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的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实实在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艺术创作的无限乐趣。

在影视短片制作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的探索,其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从目前采用项目教学的情况来看,有下列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1)关注每个学生,实现人人发展。教师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有较大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每位学生能做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并善于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中去,确保学习任务的落实。如果这方面工作没有做好,很容易导致小组中部分基础较好、态度积极的学生承包所有工作,而其他学生则甩手旁观,没有得到锻炼。可见要指导好一次项目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水平。

2)重视过程管理,确保能力培养。项目完成的好坏不能只从学生最后完成的影视短片这一结果来衡量,结果固然能反映一些问题,但过程更能反映学习的实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时时监控好项目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完成质量。通常的做法是对项目进行阶段分解,制定出详细的阶段任务目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阶段评价标准,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价。虽然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的工作量,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确保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开放实验资源,提供条件保障。学生的项目计划一旦确定,教师就要严格按项目计划的要求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但是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资源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实行,而不是盲目开放。一般来说,在“确定项目”和“制定计划”两个阶段实验室不对外开放,以避免造成实验资源的无谓浪费。

参考文献

[1]殷旭彪,王永花.基于项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125-129.

[2]林韬.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教学方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1):99-106.

[3]杨莉.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做中学[J].大学教育科学,2005(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