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销售政策范文

销售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销售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销售政策

第1篇:销售政策范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销售政策 整合

根据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内煤炭企业进入了加速整合阶段。销售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合的顺利与否关系着企业整合的成败,作为销售关键环节的价格政策整合尤其是同类产品价格的整合,关系着集团发挥协同作用,避免区域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控制力,稳定和维护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集团的生产经营绩效。通常产品销售价格在整合过程中,将会面临和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1. 煤炭企业的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价格政策整合的第一步,决定了后期价格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国内煤炭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期货销售模式和现货销售模式。期货销售模式,客户预先提报计划、预付货款,煤矿企业锁定价格、锁定资源,有助于稳定销售,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资源风险;现货销售模式采用随行就市的模式,有利于跟紧市场节奏,市场上升周期创造较好效益。目前来看,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大型煤矿企业多采用了期货销售模式。

2. 煤矿企业的订货模式

根据煤矿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或品种结构情况,统一订货模式。目前国内煤炭企业订货模式主要有月订货模式、旬订货模式或其它模式。月订货模式适用于生产工艺流程长、生产组织压力大的产品,有利于稳定直供和战略客户的资源供应。旬订货模式或其它短期订货模式,便于紧跟市场节奏,发现市场空缺,抓住市场机遇,适合于常规、普通的短流程产品。

3. 煤炭企业的定价模式

定价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定价周期、品种加价、区域价格。定价周期需要与销售模式和订货周期协调统一,目前国内煤炭企业主要分为月度定价、旬定价、随行就市定价等,其中月度定价又分为跨月定价、月底结算等方式。跨月定价又含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月中旬出台下月价格,另一种是下旬至月底出台下月价格。跨月定价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时,出厂价格与市场容易产生较大偏差,需要生产企业产品具有高度的独有性、不可复制性和替代性,或者对较长时期的市场有比较准确的分析预测。为克服该问题,目前国内部分煤矿企业价格采取遇涨不涨、遇跌则跌,或者遇涨则涨、遇跌追跌的策略。月底结算虽然能够对本月走势整体把握,但也存在客户为争取较低的结算价格,在下旬或者月底消极提货、打压市场的情况。国内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方式,虽然价格政策比较灵活,但缺乏对市场的主导。

品种加价涉及集团内部同类产品以及差异产品的价格整合。由于各煤矿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的企业标准,需要统一集团内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制定产品质量体系。对于采取相同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同类产品,可以较快的进行统一,制定相同价格。规格加价涉及多个参数,需要充分考虑各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后期的资源优化配置等情况,着重对重叠规格品种价格进行统一。此外,由于各企业的差异和市场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价格制定方面要适当考虑价格差异。 区域价格的制定要遵循保持集团内价格的同步性和一致性,避免同一区域市场的竞争,提高市场控制力,发挥出大企业稳定市场、维护市场的主导作用。区域价格的制定首先需要确定内部各煤炭企业本地出厂价格,对各销售区域制定统一的结算价格(产品运输至该区域的含运费价格),根据内部各企业到销售区域的运输成本差异,实行区域差别定价或差别运输补贴。或者对集团内部销售区域划分出明确的地理界线。

4. 激励政策

根据不同企业的产能、产量,以及客户订货量(提货量),区别制定分级管理优惠;对签定经营协议的客户,根据协议内容和业绩评价实施优惠幅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煤炭企业的分级制度不同,需要在客户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分配后,逐步实施产线分工,提高产线效率和效益。

5. 产品结算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结算模式和结算价格生效时间。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结算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票结算(即结算价格是送到用户的含运费的价格)和两票结算(仅含出厂价格)。一票结算易造成企业税负增加,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取两票结算,运费由客户承担。

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财务要求,结算价格生效时间也有较大差别,目前国内煤炭企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合同签订、客户打款后结算价格生效,价格锁定;第二种是随行就市模式,如开具发货单或者提货后生效。

6. 收款方式

根据市场和资金状况,集团统一收款时间、现汇和承兑比例、贴息和反贴息标准,以及订货打款要求等具体细节。目前来看订货后预付一定比例或者全额预付货款,有利于增强合同的约束力,保证合同正常履行。

总之,产品销售价格政策整合要体现出对客户的激励性和约束性,要有利于实现对客户的分级管理;通过价格的统一控制避免内部竞争,并统一对外,取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价格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发挥各子公司生产线的生产效能;最终实现集团的客户协同、市场协同和生产协同,最大程度地降低集团公司运行的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莎.浅谈销售费用对企业的影响,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

[2]吕木林.如何管理销售人员及降低销售费用,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1期.

第2篇:销售政策范文

1、 区域销售体系混乱无章,销售人员军心涣散;

2、 区域客户不受控制,为了己利,不择手段;

3、 区域市场波动起伏,窜货事件屡禁不止;

4、 业务人员叫苦连天,工作性质就是到处救火补漏;

5、 总部领导骂声迭起,惩罚批评不断;

6、 市场占有率下降,销售额下降,客户忠诚度降低;

7、 产品美誉度丧失,逐渐沦为靶子产品;

8、 自己东奔西跑,,处处碰壁,里外不是人,领导责备、客户埋怨、手下骂娘。

所以,一个区域经理若想做好销售、掌控客户、管理市场、约束业务,就必须要能够准确把握并合理运用销售政策,否则工作性质就会变型,将会疲于应付着各种意想不到业务叫苦、客户波动、市场起伏等突发问题的出现。

每个区域经理都清楚,所谓的销售政策,无非就是那些关于产品的价格、折扣、返利、奖金、回款、促销费用、渠道费用、经销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久经沙场的区域经理来讲,是常见不能再常见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但就是这些常见而简单的问题,时常把我们可爱的区域经理折磨得焦头烂额。

那么作为一个办事处的区域经理,究竟如何才能合理把握与运用销售政策呢?

一个区域经理在把握销售政策时,首先要清楚地明确以下四个方面:

1、 销售政策执行的角度?也就是必须清楚究竟从什么方向制定销售政策,是为客户短期利益备货,还是为市场再上台阶呢?还是为完成眼前的销售任务呢?还是为阻击竞争对手呢?

2、销售政策执行的对象?也就是必须清楚销售政策是为大客户制定的,还是所有客户一视同仁呢?还是根据不同区域市场情况、不同客户体系,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呢?

3、销售政策执行的尺度?也就是必须清楚自己的销售政策的底线有多宽,用什么样方式去实行?还有自己出台的销售政策是否有张有弛,能收能放呢?

4、销售政策执行的效果?也就是必须清楚自己的销售政策能给自己的市场、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前途、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客户带来什么样收获?

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一个区域经理既要面临着销售任务严重超标的压力,也要承受着市场格局起伏不定的考验,还要面临着业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困惑;既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市场的成功运作,又要急功近利完成当前的销售任务,更要突围竞品的前后夹击,否则,就可能因为其中的某个不可预测因素而“败走麦城”。

有这样一位的区域经理小宋,在他的销售政策制定与运用中,时刻把握着一个核心,两条基本线的策划原则:以完成销售任务为核心,以推动市场为主线,以激励客户为辅线。

是的,作为一个区域经理必须清晰地把握着自己销售政策使用的方向和角度,才能更清楚知道的销售政策如何制定,用什么方式体现,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小宋是R品牌SD办事处经理,在他的精心操盘下。各地区业务都做得风风火火,销量蒸蒸日上,客户服服帖帖,活动接连不断,市场生机盎然,搞得竞争对手羡慕并略有嫉妒的传言:R品牌太有钱了,是靠不断的促销活动,总部的资源支持,才把销售做得如火如荼。然而,事实呢?小宋就仅仅依靠总部年初分配的那些可圈可点广告费用、渠道基金和自己办事处包装的部分溢价,只是自己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体现在市场终端、经销客户、推广促销方面罢了。并非随意的滥用折扣、奖励、促销等激励方式来刺激经销商、终端客户来完成自己当前的销售任务,而是综合权衡整个销售政策的运用,设计一套属于自己市场运作的整体方案。下面我们就简单的看看小宋的销售政策运作方案:

1、 产品价格:合理包装产品的价格,就本产品性价比、就竞品性价比、就行业整体价格而言,应该高产品价格包装一定要高,应低的一定要放血作为特价;

2、 产品溢价:产品价格包装产生的溢价绝对要返回给经销客户,一部分用作提货奖励的形式刺激经销客户提货的积极性,另一部分结合广告费用进行终端推广,加强终端活动的频次和气势,在终端销售中为产品加强影响力,帮助经销客户疏通货源积压。该项费用的使用核销,严格要求办事处业务人员先报告申请后使用,再通过详细活动材料核销,避免资源的外流和浪费;

3、 促销结合:要求客户获取的激励政策拿出部分分配给下游客户或终端顾客,其形式有追加赠品、特价、提货返现、增加促销人员等形式来激励客户的产品销售或者流通;

4、 渠道建设:利用渠道基金加强客户的终端形象建设,自己品牌的终端形象重点客户中一定要出类拔萃,不能因为客户主推就重视终端形象建设,同时还拿出部分渠道基金让客户参与企业的培训学习,提升客户经营、管理思路。

就小宋在销售政策的把握与运用中,我们也看不到什么与众不同的创意,也是围绕着市场与客户利润徘徊,所差异的就是把销售政策运用时把市场推动为主线,客户激励为辅线,让客户在市场销售中获得利润,而非通过所谓的套取政策支持赚取利润,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区域经理才能在市场运作中从容的运筹帷幄,而非疲于奔命的到处收拾烂摊子。

许多区域经理在制定这些司空见惯的销售政策,由于把握不好尺度,掌握不住角度,控制不住对象,结果给销售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造成整个区域的市场瘫痪。

梅总是H品牌家电驻GD区域的经理,为了完成今年的销售指标,提高经销客户的积极性,制定了一套销售政策,就是提高给经销商的销售返利奖。

梅总为经销客户制定了三步台阶的年度销售指标,即保底任务、争取任务和冲刺任:

1、完成年终保底任务400万获取返点1%,返利4万;

2、完成年终争取任务500万获取返点2%,返利10万;

3、完成年终冲刺任务600万获取返点3.0%,返利18万;

从上述数字看出,完成年终销售指标越高,年终返利系数越大,返利金额越大。经销客户做生意目的就是赚钱、利润,在这么好政策驱使下,哪能不奋不顾身,大干一场呢?在政策刚实施时,真是形势一片大好,业务员简直就是坐在家里等着收钱。可是没过两个月问题出现了,客户投诉不断,低价倾销、窜货现象严重,更让人头疼部分经销客户不仅在梅总管辖区域窜货,甚至跨区域窜货,造成总部对梅总进行连续严重警告、惩罚,略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地部。这下,梅总真慌了神,对那些严重低价倾销、窜货的经销客户三令五申,并以扣除返利相威胁,但这些大客户根本不吃他的那一套,甚至用不再经销相威胁梅总。

于是,窜货和低价倾销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经销客户看到市场、价格如此混乱,自己获取返利的希望也逐渐渺茫,放弃了经销该产品。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区域市场就被糟蹋了,好好的一个产品也在该区域客户眼中变臭了。痛定思痛,梅总断了几个违规严重的大客户货源,但是一切都晚了,许多的经销客户对这个产品已经失去信心,对梅总失去信心了。接下来,很显然梅总被调离这个区域,新任经理重新梳理市场。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总结以下梅总制定销售政策的几点误区:

1、 忽略了商家做生意的特点:商家是以利润为核心,只有保证价格稳定和合理的价差,经销商才是真正有利可图,厂商合作才会持久。只要有一家的货物开始低价销售,马上其他经销商都会跟风直追,最后演变为到处窜货。窜货行为发生他们利润下降,丧失继续进货销售的信心。

2、 忽略了商家的销售层次和销售能力:每个经销商销售情况、经营能力、目标压力彼此各异,因此制定经销商的销售增长目标以及返利额度,必须制定不同的细化的台阶和档次。

3、 忽视了区域市场之间的差异化:市场发展存在不均衡,不能用一个指标来约束、管理的经销商。要根据区域市场差异化进行划分、分类,针对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政策要合理,不能只管大客户、重点客户,不管小客户,也不能大小客户大小类同等。

4、 忽略了销售政策实施的根本性:销售政策是通过给出一定的条件进行引导、激励、约束。经销商与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为完成销售目标提供便利服务;合理的销售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吸引力,促使客户与销售人员产生内驱力,自动的去完成销售目标,从而给销售带来一些便利与轻松。

5、 忽略了销售政策的执行的尺度:销售政策在执行时必须带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如果客户违反了某些规定,不仅眼前的利益获得损失,而且影响到更长远的利益。销售政策执行的尺度就是为了能给销售带来很大的保障与轻松,做到政策能松能紧,能放能收。

第3篇:销售政策范文

一、个人自建房的基本形式与行为界定

个人自建方主要产生于三种形式:一是由于城镇边界扩张的原因原本属于农村集体性质的土地划属于国有土地,土地上的附属建筑物也重新划分产权,以自建自用的房屋进行申报,变成普通居民住宅,再对外进行出售;二是因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招拍获得,再报以自建房修建住宅和非住宅,建成之后将房产挂记于个人名下,对外出售;三则是存在个人从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下获得土地,再报以修建自建房对外出售的情况。在以上自建房的情况中,一般是个人留用1至4套住房,再将其他的住房按套对外出售。

尽管将个人自建房划分为以上三种形式,但在具体的行为界定中仍然存在不明晰的情况。“个人”在这里是单指个人还是包括个人及家庭。大多数的自建房为家庭共同建造,共同持有。少数税务机关如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对个人做出了明确规定,“个人”即个人及其家庭成员。但大多数地区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单指个人的情况下,那么家庭合建对外出售则不享有优惠政策。其次,自建是以个人出资为标准还是以个人出力为标准。如果以出力为标准,那么个人雇用其他工程人员代为建造则不能免去土地增值税。

二、个人销售自建房的现状

个人销售自建房的情况随着城镇范围的扩大以及拆迁的进行变的越来越频繁。由于个人自建房的初衷是以个人居住为目的,因此享有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许多个人自建房对外销售渐渐变成了以牟利为目的。一些个人在自建房过程中,甚至以住宅小区的名义对外进行广告宣传、预收订金甚至签订了预购协议,其行为与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并无本质区别。尽管部分个人自建房在这之后缴纳了土地增值税,但是这并没有形成标准统一的管理制度。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这形成了一种税负不公平的现象,影响了城镇化的建设发展,也违反了税负公平的原则。

个人销售自建房首先将产权登记于个人名下,在买卖过程中,以二手房的名义转让给购买方进行过户,达成交易实质内容。财税〔2008〕137号中第二条“对个人销售住房免征土地增值税”的规定,此类销售均应免征土地增值税。根据有关调查,“此类自建房项目少则数十套,多则上百套”,在庞大的数量下,已经构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实质。于此同时,这类自建房的修建也带来了大量的税款流失,造成土地增值税的调节作用失灵。

三、个人自建房的征管难点

土地增值税是国家用来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炒房行为的手段。名为个人自建房销售,实为房地产开发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初衷。但是由于城镇面积扩张广,情况复杂,且房屋许多都以自建的形式存在,因此这类行为监控与管理难以实施,普遍存在着行为界定难、资料收集复杂、税款核算难等问题。

1.自建销售牟利行为界定困难

除了上文所讲的自建行为的定义存在混淆的情况之外,自建行为销售是否属于牟利行为也难以界定。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建设,会批准个人的建设请求,并且规定只要拿到相关部门的许可后便可施工,并没有对建筑物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在行为的判断上十分地难以界定。

2.个人自建房行为难以监控

个人自建房存在着分布较广、分布零星、参与人员多、单笔金额较小等情况。这使得个人自建房出售行为较难被税务机关监控。个人开发几乎遍布每个乡镇,也因此个人开发行为难以被全盘追查,同时,由于开发人员的纳税意识薄弱,未到有关部门登记并提供相应的资料,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纳税人真正的信息。

3.税款核算难

房地产开发企业多采用的是通过税票控制税源的方法。但是个人自建房多为私下寻找施工团队进行开发,并没有取得正规的合同。也由于买卖双方均是避税的受益人,因此双方会协定签订阴阳合同。税务部门难以确定正确的应纳税款。

4.难以收集基础资料

按照房地产税收的管理要求,纳税人开发修建工程项目应当具备项目规划、施工许可、建安合同、竣工验收、销售记录、房屋测绘等主要资料,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及时进行备案登记。但是自建房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其开工、建设、竣工主管税务机关均无相关信息资料,只有集中销售时才引起主管税务机关注意。

四、加强个人自建房土地增值税征管的建议

1.加强部门协作

建设、规划、国土部门应当相互?M行信息共享,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机制。国土部门在建造前需要明确土地所属人的性质,项目立项需要规划部门的认定,建设部门要对建筑施工进行审批。在房地产建设的前期税务机关就需要对此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2.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对于自建房应当有一定的标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应当出台相应的自建房的标准和规范政策限制自建房的建筑面积。例如,按家庭合理需求套数或人均住房面积来限定自建住房标准,防止个人利用自建项目为手段,非法进行房地产开发,从而从源头上杜绝偷漏税的发生。

第4篇:销售政策范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增长迅速,但是高速增长伴随着许多急待解决的棘手问题,用户的满意度不高就是问题之一。根据网上销售的自身特点,结合目前个别具有代表性的销售网站的实际运作方式,以提高顾客价值和满意度为研究的指导准则,提出了六项实用的网上销售竞争策略。

[关键词]顾客价值定价无差异区间顾客区隔

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发表的数据表明,近几年中国网络购物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到今年这个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美元。于是乎“熙熙攘攘,皆为利来”,EBAY、AMASON各大网售巨头纷纷以各种方式登陆中国,加之中国“海龟派”创立的DANGDANG,以及数不胜数的中小型网站,各路诸侯鏖战中原。

巨大商机必然伴随着急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表》近期的数据显示,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用户中,表示满意的只有1.8%,较为满意的27.8%。看来,情况并非想象中的乐观。

要解决网上销售现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秉持“提高顾客价值”的宗旨。“顾客价值理论”由多位管理学大师诠释过,目前它的含义在学界还没有完全的统一,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它在现实中体现出的指导意义。读者不妨可以这样理解:“顾客价值”是消费者基于对得到(收益)和付出(成本)的感知而对产品效用的总体评价。那么,作为管理方要做的工作就是,增大顾客的感知收益(包括现实和感觉上的)减低顾客的感知成本(包括现实和感觉上的)。由这两项基本工作又派生出许多的细节,下面笔者逐步分析问题逐步提出相应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一:重视客户系统和数据库的管理,充分分析利用数据。不可否认,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但有不等于真的能发挥作用。数据的收集储存并不能产生效益,只有通过分析组合才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在面对用户的界面——个人账户中,网站应该提供类似私人助理的服务。以购书网站为例,在客户的个人帐户中,网站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客户的购买记录。对于客户来说,简单罗列的购买记录索然无味,毫无作用。网站应该利用数据库对客户购买习惯的记录,根据客户的喜好提供新的书评,提供读书网络社群功能,个性化的优惠推介(这几项的具体细节都将在后面的文章详细描述),以及让客户设置个性化的界面等等。通过上述功能,客户不但享受了购书的便利,而且可以掌握自己爱好领域的最新讯息和结交书友共同讨论,客户收益的增加不言而喻。

在系统后台,管理人员不能只是单单留意登陆网站的笔数,而是应该经常观察客户的浏览内容和浏览速度,以及部分网页的浏览次数,从而为网页的修改提供数据支持。更贴近客户的网页设置能够减低客户的搜索成本(时间,精力),减少相对无关信息的干扰,提高购买率。管理人员还应该分析客户退换货、撤消定单情况。

总之,充分利用客户系统和数据库,不放过每一个登陆网站的客户,想方设法吸引他留住他。同时,客户系统和数据库的完善是以下所有竞争策略施用的基础,不重视客户系统和数据库的管理、不会分析利用数据的网站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处慢人一步。

竞争策略二:掌握“定价无差异区间”,一分一厘积少成多。

所有商品都有一个定价无差异区间(Pricing-indifferenceband),在这个区间内的价格变化对客户的购买行为几乎不会造成影响,这个定价无差异区间视乎商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产品的定价在无差异区间的分厘变化对网上销售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大交易量会使分厘之间的单位差价变得异常可观。

以网络测试客户对商品价格的无差异区间比传统销售方式方便可行。网站可以以促销的名誉以天为单位对待测商品进行小额价格调节,观察销售量随之的变化量,收集一定天数的数据样本,撇除一定的随机比率。利用这种方法再附以计算机运算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商品的定价无差异区间,在区间定价取较高值。网站经营者不能再简单地以其他网站的定价为参照为自己销售商品定价,或单纯以低价为招牌,没有后备支持的低价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

“定价无差异区间”理论运用必须有服务质量、信誉口碑做基础。价格便宜是客户网上购物选择时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它并不是首要的更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网站整体水平才是关键。

通过举例可以更好的说明正确使用“定价无差异区间”理论的收益。假设读者在A网站欲购买三本书,他每本书的价格都是20元;经过比价。他发现B网站每本的价格都低5角,但是B网站(A网站提供)不提供货到付款服务(A网站提供),需要自行汇款;书籍通过邮局平邮寄达(A网站快递送货上门)。通过以上对比,只要是理性的消费者都会选择A网站,如果A网站能在书籍种类的收集方面更加齐全,在消费者想购买的三本书中只有一本是B网站有的,那哪怕这本书B网站价格低1元2元,理性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A网站;如果A网站在网页的设置,其他辅助功能(前面提到的书评、读书网络社群功能,个性化的优惠推介)方面都比B网站做得好,客户的选择意愿就有更加明显的偏向性了。

在这笔者想说明一下,“定价无差异区间”理论在国内众多译本中是在无对比者的条件下阐述的(国外原版书笔者未翻阅过),亦即A网站把所售书籍在定价无差异区间之间调整是几乎不影响销售额的。笔者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种阐述是不够严谨的。本文中笔者是在有对比有竞争的前提下来讨论“定价无差异区间”,笔者的观点是:“定价无差异区间”理论运用必须有服务质量、信誉口碑做基础。经营者只有提高了消费者的“感知收益-感知成本”的净值,消费者才会接受你在“定价无差异区间”调整价格。

竞争策略三:慎用礼券促销。一些网络销售商经常在门户网站向有注册的用户派发购物礼券,借以招揽生意。DANGDANG就曾在YAHOO派发过,规定如下:在网站购物满20元可使用10元礼券一张(20元不包括送货费在内),每张定单只能使用一张礼券。于是,笔者的同学一口气在YAHOO又注册了4个账户(原本就有一个账户),得到了5张礼券,分5张定单买了5本20元的书。

和读者一起来做道算术题:每张定单应付25元(书价和送费),实付15元,共付75元;其中25元是送货费,DANGDANG实收50元。不知这是否就是DANGDANG要的促销效果。我们再来做一道算术题:现在DANGDANG派发的是30元礼券,消费满100元可用;笔者的同学5本书在一张定单买,应付105元,实(共)付75元;其中5元是送货费,DANGDANG实收70元。与前道算术题相比,消费者实付金额相同,DANGDANG实收增加20元,还未将减少定单处理、减少内部运作耗费等成本的节约计算在内。做了两道算术题,想说明一个问题:慎用礼券促销!

我们尝试探讨一下DANGDANG在YAHOO派发礼券的初衷和目的:增加客户量、提高销售额。但通过他们的礼券促销方式好象客户没怎么增加(只是一个人开了5张定单),本来应有的收入反而减少了。哪怕好象DANGDANG的竞争对手AMASON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卓越网上书店在派发礼券时,为“确保”使用礼券的是招揽来的新用户,规定礼券一定要是新注册的初次购买的用户方可使用。其实你有政策消费者有对策:在卓越网上书店再注册多几个账户。自然就成了“新用户”啦。

在广撒网使用礼券做地毯式促销的时候,网站要考虑很多派生问题,似乎可以用防不胜防来形容。与其如此,不如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下面的竞争策略四。

竞争策略四:利用“顾客区隔”提高促销效能,重视保留核心客户。所谓顾客区隔就是了解顾客的购买习惯,清楚掌握何种价格和利益的组合会促使他们购买产品,是何种诱因促使他们做出购买决定,从而准确地将顾客区分开来。区隔顾客是我们在竞争策略一中提到的客户系统和数据库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说客户系统和数据库的完善是以下所有竞争策略施用的基础。

网站一旦找出顾客的区隔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做针对性的促销,而避免地毯式促销时造成的浪费。礼券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购买习惯灵活设计,以提高消费者的“感知收益-感知成本”净值为标准,同时以尽量减低网站运作成本为目标。比如说网站可为鼓励客户提高每单消费额而给以递增的折扣,从而减少配货次数和派送次数。礼券直接派送进顾客在销售网站上的账户,还可以方便系统跟踪调查。为鼓励客户在固定账户累积消费,避免上述的为使用一张10元礼券而注册一个新账户,网站应对累积消费到一定数额的客户给与实质性的优惠,如果只是象DANGDANG上的金卡用户才有97折(还不包括送费,不能与其他优惠一起使用),那毫无疑问金卡还不如一张10元礼券。

其实有时作为老客户会觉得很不可理解,为何商家舍得在门户网站上、手机短信中大派礼券,但对老客户却如此小气,这不能不说有喜新厌旧之嫌。“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大于保留老客户的成本”,网站的高层们对这些已不新鲜的理论肯定是了然于胸的,可一行动起来就变味,所以是“礼券漫天飘,金卡97折”。是否有将顾客放在心上,从一点一滴体现出来。保留核心客户对企业的重要性不用再重复,网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本行业在信息收集方面便利的特点,在保留核心客户做足功课。

竞争策略五:重视网络社群功能的完善。根据麦肯锡公司披露的原始资料,他们的一项研究调查发现:聊天室、布告栏、产品心得讨论区和类似的社群功能,为零售和内容网站创造了可观的价值——使用网站社群功能的人数虽只是网站总浏览人数的三分之一,却为网站贡献了三分之二的销售收入。

网站管理者不能只是在网页上提供了社群功能后就听之任之,社群的作用与其人气成正比,越热闹的社群进入的客户越多。目前许多网售网站不是没提供社群功能,就是社群人气惨淡,形同虚设。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方法增加社群功能的人气:发表心得可赢得积分,购物时可以使用;网上书店可以名人专家的书评;成功者对专业书籍的使用心得(考研考博)等。这些工作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会占用一定的人力,但这些投入是完全值得的。在制造出气氛后,网站的社群就进入了良性运作。研究得出,愿意张贴产品使用心得文章的使用者回访网站的频率是非使用者的9倍之多,忠诚度和购买率也高出一倍。即使仅仅阅读而为参与社群意见交流的使用者,其浏览率和购买率也是较高的。

网站管理者在管理社群功能时,对客户提出的意见、张贴的布告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客户提出的批评意见不能随意删除,也不能不做回应。试想,你在社群功能中为一个客户解决了一个问题,形成的好形象比做多少广告都更加有效。这一点目前国内几大网售巨头都没做到。

竞争策略六:向0缺货率努力

对于缺货情况,现在不同网站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是当客户在网页上对商品点击购买键时弹出窗口“可能因为抢购原因商品目前缺货”。有的在客户下完定单后的几小时或一天后发一封回复邮件“可能因为库存变化原因商品目前缺货”。有的索性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只把有货的商品寄出,这种情况对货到付款的客户来说还可以忍受;但对于事前汇款的客户来说,不是余额被“妥善”地保留在网站的账户中,就是等网站月底结算退回余额时无辜跑多趟邮局(不知为何退款只通过邮局)。

第5篇:销售政策范文

关键词:财政税收政策;小微企业;税收收入

1引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统称。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政府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为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小微企业的重要举措。因为小微企业对提高就业机会,推动技术成果的创新,加快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步伐,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国民消费,维护社会安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现状

2.1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税收收入角度分析,小微企业的财政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55.80%,其中,小型企业的财政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26.20%,微型企业的财政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29.60%;小微企业的增值税收入占国内增值税总收入的60.13%,其中,小型企业的增值税收入占增值税总收入的27.70%,微型企业增值税收入占增值税总收入的32.43%;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占国内企业所得税总收入的41.02%,其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占企业所得税总收入的26.10%,微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占企业所得税总收入的14.92%。从增值税收入角度分析,微型企业的增值税收入高于小型企业的增值税收入;从财政税收收入角度分析,微型企业的财政税收收入高于小型企业的财政税收收入;然而从企业所得税收入角度分析,微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收入低于小型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收入。

2.2小微企业主体税种的税收负担情况

小微企业的主体税种分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小微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情况,小型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情况在逐年降低,而微型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在逐年上升,小微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随微型企业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增加而增加。其中,2012年微型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为3.77%,小型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为1.94%,微型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微型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是小型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的1.94倍,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为5.71%;2014年微型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达到6.29%,这几年增值税税收负担在一直增加,原因在于一部分企业未享受到减免优惠政策,税收税率比较高,一部分企业存在重复征税现象,造成了税收负担增高。

3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问题分析

3.1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现有的税收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税收工作人员缺少约束,从而会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得纳税企业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从而导致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大量流失。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税收体制不够完善其中相关的条例也不明确,这很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从而影响税收的效率,并且偷税、逃税现象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一些不法分子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票面数额巨大,在财务核算成果方面是人为控制的,虚报企业的经营情况。

3.2税收负担较重

在全面“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小微企业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增值税附征、营业税、营业税附征、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等。一般情况下,增值税是按不含税收入的3%缴纳税款,营业税按收入的5%缴纳税款,如果一个小微企业同时有增值税和营业税,就会造成重复征税,增加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如果小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高于3万,应缴纳增值税就必须按不含税收入的3%全额缴纳及其缴纳附征税;不含税收入低于3万,免征增值税也不需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征税,可见,不含税收入超3万会造成税收负担突然加重。目前,一部分超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不愿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通过停歇业后新办重开、失踪或零申报等状态存续,还有一些是被动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人,由于部分行业企业实际经营中难以取得进项发票来抵扣,税负上升较多。

3.3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

我国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有严重脱节,尤其是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政府出台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些地方甚至不能够进行下去,无法使小微企业得到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国务院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了督查工作,但是效果一般,大多数小微企业依然不能够享受到财政税收政策带来的好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能够有效地解决,政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这个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主观的认识以及客观的执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改进与坚持,但是在这个问题没有结束之前,小微企业依然不能够很好的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

4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国家应该完善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量化各种税制要素,在修改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同时也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来约束,这样才能够使税收法制化进程得到大大的提升。对于与税收有关的法律来说要有以下特点,法律条文要清晰不能有歧义同时要做到尽量简洁、条例规定要细致明确这样方便执行,并且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要同时出台,以便于规范税收征管的操作,避免工作人员因在工作操作中对条文的误解,另外,需要对企业检查账务上的问题,要求企业及时纠正错误,对财务人员定期作相应的培训,严处伪造、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4.2降低税收负担

借助“营改增”政策的实施,降低小微企业的流转税税负,从而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减轻小微企业的经济压力,同时应适当上调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将标准提高到年应税销售额为500万元,与“营改增”应税服务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一致,并简化计税步骤,避免重复征税。另外,应严厉查处那些由于税收负担重做出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对违反法规者取消其经营企业的资格,补缴其偷税、漏税的税款,征收其应缴的罚款,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4.3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要扎实做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管理规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服务工作,扩大宣传声势,引导社会舆论,做出良好的纳税服务。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申报纳税越来越成为企业缴纳税款的主流方式,同时税收的网络监督也在迅速的发展。各地政府应该跟上形势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高效与便捷,加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与结合,同时制定新的监督体制确保居民企业能够按时按量申报纳税。一个好政策的实施是需要有人来监督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巡视,提高税收工作的效率,小微企业尽量向“一站式”服务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够使税收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要想引入并完善绩效的评价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有创新,就该使得服务体系与互联网更加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施鸣枫.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J].湖南农业,2015(10).

第6篇:销售政策范文

关键词: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负担;纳税服务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主要是由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来承担。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整体上能够实现和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国仍有相当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税收政策没有能真正起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国外经验表明,税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我国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现行税收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不够,不但如此,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歧视政策,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

(一)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太少,而且大多散见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之中。具体有:在增值税方面,对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商业企业,其增值税征收率由6%调减为4%;2003年和2004年两次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目前最高起征点为销售货物的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日)销售额为200元。在营业税方面,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可由其从事担保业务收入给予享受3年内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至3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于中小型乡镇企业,还可在应缴税款的基础上再减征10%,用于补助其社会性开支费用。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可以“搭便车”的形式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基本上适应了转轨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税收优惠的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有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也有按地区制定的,还有按产业导向制定的,但没有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考虑,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不高,稳定性差且内容零散。再次,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是减免税和优惠税率,其他形式较少。实行的基本上是直接优惠,间接优惠较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也有限。

(二)中小企业的负担偏重

一是增值税的税负偏重。中小企业大都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尽管从1998年7月1日起,从事商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6%调为4%,但相对于增值税的平均税负3.05%来说,其税负仍大大高于一般纳税人。二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也偏高。目前,尽管税法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至3万元和3万元以下的企业纳税人,分别按27%和18%的优惠税率征收,但这一优惠税率仍然过高。因为:第一,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优惠待遇多,而中小企业优惠少,导致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偏高。第二,由于中小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三是社会负担重。中小企业基本上归口于县、乡两级政府和城镇的街道办事处管辖,而我国目前县、乡两级财政又相对困难,因此,一些基层部门往往把中小企业视为收费、摊派、集资的重点对象,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三)现行税制中有对中小企业歧视性的规定

在增值税方面,现行税法规定: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管其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根据这一政策,小型企业基本上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既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不但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同外资企业和内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明显存在税收优惠政策过少,费用列支标准过严,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规定过死等问题。在税收征管方面,有些基层税务部门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其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人为扩大“核定征收”的范围。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中小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是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些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受惠对象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还不够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应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和完善,并逐步建立起统一明确的、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第一,要健全税收法律法规,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第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中小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第三,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应改变现行单一的直接减免税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并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范围。重点要采取以下税收优惠政策:(1)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同等对待,对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残”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继续保留。(2)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不要仅限于部分第三产业,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新办企业也可给予定期减免税优惠,尤其要对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新办加工型企业和以农产品贩销为主的新办商业企业延长减免期。(3)允许中小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并在所得税前扣除,对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的,给予一定比例的退税支持,且对其投资净损失可从应纳所得税额中扣除。(4)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允许按实际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对当年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超过上年实际支出的部分,给予其投资额20%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对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援助费、研究开发费,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5)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不纳企业所得税,而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

(二)调整和完善增值税,消除税收的歧视行为

首先,要尽快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逐步推进增值税转型。这对消除重复征税,促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极为有利。其次,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应税销售额标准。企业不分大小,只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财务制度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没有偷税行为,都可按一般纳税人对待。再次,进一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最后,全面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

(三)改革所得税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首先,尽快合并现行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统一税法,降低税率,特别是要降低中小企业的税率。对中小企业应继续实行优惠税率,并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所得额限额标准,以扩大优惠面。具体设想是: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至10万元的中小企业,适用18%的优惠税率;年应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适用10%的优惠税率。其次,放宽并规范税前费用列支标准。改革的重点是:取消“计税工资”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金额税前列支;取消对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限额,准予税前列支;取消只准按国家银行贷款利率标准列支利息的限制,对不违反现行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都应准予按实税前列支;取消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只限于国有、集体企业的限制,其他形式的中小企业也应享受同等待遇;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以加快中小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第7篇:销售政策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税收征管

1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

当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世界潮流,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看小企业的状况如何。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强有力的税收政策,以支持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1.1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用了多种税收优惠措施:(1)雇员在25人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的利润,可选择一般的公司所得税法纳税,也可选择“合伙企业”办法将利润并入股东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了重复纳税。(2)对年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实行长期投资减免税,对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给予永久性投资税减免。(3)对创新型的小型企业将其资本收益税率减半按14%征收。(4)购买新的设备,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购入价格的10%可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5)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企业可按科研经费增长额抵免税收。(6)准许小型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制度。(7)地方政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一定比例地方税。

1.2法国

法国中小企业众多,政府实行了较为全面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1)中小企业缴纳的公司所得税的附加税2003年起已全部取消。(2)从1996年开始,中小企业用一部分所得再投资,这部分所得可减按19%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3)1983年建立了“研究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待遇”制度,规定中小企业研发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可以免缴相当于研发投资增加额25%的公司所得税(198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50%)。(4)1992年起,对中小企业转为公司时的资产增值暂缓征税,并允许企业将亏损结转到新公司。(5)新办小企业在经营的前4年非故意所犯错误,可减轻税收处罚,并可适当放宽缴纳的时间。

1.3日本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非常全面:(1)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就规定,对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而年度应税所得额在800万日元以下的,税率降为28%(大企业的税率为37.5%)。(2)对试验研究费用超出销售额3%的中小企业和创业未满5年的中小企业,减收6%的法人税或所得税。(3)允许中小企业设立改善结构准备金,对于提取的准备金,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年度终了使用有结余后可交回再提。(4)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投资,给予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特别税额扣除,此外还有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的法人税税额扣除。(5)对进行新技术和设备投资以节约能源和利用新能源的中小企业,在设备折旧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6)对年课税销售额不足5000万日元的中小企业,实行折扣征收消费税的边际扣除制度。

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小企业从税收上给予扶持和支持是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及其制约因素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比较重视,早在2002年就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税收政策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而只有一些能够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在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涉及到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1)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利润在3万元至10万元的企业减按27%征收企业所得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对年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减按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生产性小规模纳税人减按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新的中小企业,对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4)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可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超过原企业从业人员30%以上的,可在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6)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只缴纳个人所得税。(7)对符合规定的校办企业、民政部门办的福利企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8)“老、少、边、穷”地区的新办企业,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9)乡镇企业可以按应纳税额减征10%。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分散于各个税收法规中的有关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优惠手段单一、优惠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现行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

我国现行增值税造成小规模纳税人困境。我国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且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凡达到销售额标准(工业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商业企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规定额度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不合理,把中小企业大量地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如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开应纳税额。这些政策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所含税金不得抵扣,这就增加了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这就阻断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这使得占总纳税户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且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偏高(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其税收负担远远超过一般纳税人。再加上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不到抵扣,又加重了其税收负担,使其产品成本高,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2现行所得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

现行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力度不大。现行企业所得税主要是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及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而对技术落后,急需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活动则缺少税收优惠。这种情况一方面使企业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让,忽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难度。现在内外资所得税虽已合并,但到明年才开始实行,而且对外资有过渡期,所以仍然是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负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负重;同属内资企业,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中小企业实际税负过高。

2.3现行税收征管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和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在实际中,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对并没有违法的中小企业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制定的“应税所得率”标准,明显偏高,工业、商业为7%~20%,建筑安装业为10%~20%,也不符合中小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收所得税,损坏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3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借鉴发达国家税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3.1调整和完善增值税制

调整和完善增值税税制的措施主要有:(1)推进增值税转型及扩大税基。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同时把与扣除项目有关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转让无形资产等营业税税目改征增值税,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抵扣,降低投资成本特别是新创办成本,以鼓励中小企业创办和再投资,加快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使用。(2)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建议取消认定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标准,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只要会计核算健全,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能准确报送税务资料,遵守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可经申请核定为一般纳税人。(3)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改革后的工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不应超过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则应为2%,以此降低其税负,并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相平衡。

3.2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措施主要有:(1)尽快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我国虽已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但外资企业仍有一点的过渡期,在税前列支标准、税率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优惠待遇,内外资企业竞争地位仍不平等。(2)降低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税率,并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3)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①要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并延长其减税的期限;②允许中小企业投资的资产净损失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③取消“计税工资”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金额税前列支;④对中小企业给予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再投资退税待遇,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⑤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授权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减免税扶持。

3.3改进现行税收征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税收,在征管中一定要做好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要体现公平执法,方便纳税,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1)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和建账建制的辅导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利扩大中小企业建账面。(2)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利用媒体或利用办税大厅免费提供税法宣传,提供税务咨询服务,以利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税收法规变动的可靠信息,促使其依法遵章纳税。(3)积极推广税务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尽量减少因不了解税收法规而造成的纳税差错。(4)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征收办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对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调查核定准确,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第8篇:销售政策范文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优势对现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由以前的报纸、杂志、电视变成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接触频率时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的环境下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情况,以及基于此的手机产品的整合营销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手机产品整合营销策略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是一个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实时传播,并且其传播特征呈现强交互性、社交性的媒体群。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熊澄宇说:“新媒体是个相对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宫承波等学者将新媒体界定为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新型媒体形式。例如,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虚拟社区、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特征:1、新媒体的强交互性;2、新媒体的个性化传播;3、非线性传播;4、多媒体传播。

(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近十年来,中国有大量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新生代,报纸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年轻一代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互联网相对于传统报媒最大的优势更在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话语权的欲望增加,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传统媒体的资讯了,而能提供让人们随意发表意见的平台,则只有互联网。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影响传统媒体的发行:阻碍发行增长新媒体是自由思想运动者的平台,共享知识和深入交流等属性已经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用户将有限的时间从新分配,将实践逐渐向新媒体转移,因此新媒体的出现,严重影响传统媒体发行的增长。2、影响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分流传统媒体广告新媒体价值逐渐获得企业主认可,广告主逐渐消减传统媒体的营销费用,将其投向新媒体,随着营销价值的提高,还将继续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

二、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调查

(一)调研方法1、探索性调研作为调研的第一阶段,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文案调查法及访问法(即焦点小组访谈)。2、描述性调研———问卷调查法此次调研共计发放4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95份。主要采用分层方便抽样在某市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结论1、人口统计特征与媒体接触习惯与态度年龄:对于新媒体,25岁以下的人接触频率普遍偏高且信任度较高,而对于传统媒体,各个年龄段的人接触频率没有显著差异,且频率普遍不高。而类似视频网站、搜索引擎、视频客户端以及社交媒体,25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触频率明显高于26岁及以上的人群。职业:对于新媒体而言,不同职业的人对QQ,微博,广播与搜索引擎的媒体接触习惯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学生接触QQ的频率最高。而对于微信、视频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的接触习惯与职业无关,但微信是接触频率其中较高的。此外,学生接触搜索引擎的频率最高,公司职员和老师次之,其他职业接触搜索引擎的频率较低。学历:本科生接触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学历的人群,并且他们与专科生接触QQ的频率较高,对于微信、微博,不同学历的消费者接触的频率大致相同,没有显著差异。性别:消费者在QQ和微博中,接触QQ的频率更高一些。他们偶尔接触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而在接触的人群中女性比例更大,尤其是电视,有22.4%的女性每天看电视。男性更喜欢使用搜索引擎。2、人口统计特征与手机特征偏好性别对手机特征中的价格、手感、拍照质量、操作系统和机身内存均有显著差异,与手机特征中的外观、音质、配置、品牌、屏幕尺寸、运行内存均没有显著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在意手机的价格,手感,拍照质量,操作系统,机身内存。学生、公司职员和老师在意手机的配置,但学生中有更多人在意手机的价格,机身内存,且只有学生比较在意运行内存。

三、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品牌传播策略

通过上述的调研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接触新媒体的频率已经远远超过接触传统媒体的频率。因此,手机公司应当更加注重新媒体营销,加大传播力度。此外,不同性别、年龄与职业与不同手机特征偏爱的人群,他们接触媒体的习惯和态度、购买手机前的渠道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如年轻人更偏爱QQ、视频网站,中年人更信任路边广告,注重手机配置的消费者更喜爱登陆第三方手机评测网站等,因此手机公司应当根据产品的目标顾客选择合适的广告投放渠道,从而提高广告的产出投入比。

参考文献:

[1]刘鹭.新数字媒体时代保洁公司品牌传播与品牌建设[D].兰州大学,2013.

[2]王晓梅.新媒体时代本土日化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3.

[3]张冠佳.新媒体时代服务品牌传播方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

[4]刘艳.新媒体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3-15.

[5]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5.

[6]邓乔茜.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1:32-42.

[7]邓璐楠.社会化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10-20.

[8]陈妙.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服装设计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4-12.

第9篇:销售政策范文

【关键词】收入水平 中小企业 财税政策

一、引言

近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吸纳了城镇就业的70%以上和新增就业的90%。然而,中小企业员工80%左右为工资较低的普通职工,其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缩小低端岗位与其他岗位收入的差距成为国家调整收入分配的关键。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经济转型时期。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中小企业如何度过这一转型期,成为一大难点。企业自身生存艰难使得给职工涨工资更为困难。

二、问题分析及财税政策介入的必要性

企业涨工资困难。一方面,企业的成本升高。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劳动密集型行业所面对的出口市场里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供大于求使得销售价格下降,进而收入明显下降,企业的利润不断被压缩,这将直接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给职工涨工资。

职工的收入结构单一,缺乏应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员工来自内地农村,作为流动人口,由于户籍限制,他们在子女教育、生活环境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待遇。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职工收入完全等于工资,没有包含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完整的社会保障,这才是他们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的根源所在。农村中,很多在外打工人员在脱离农村社保之后,并没有及时进入流入地的社保体系。

在通胀的大背景下,生活成本一再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福利水平堪忧。同时,事实表明,只凭借市场的力量,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出于社会公平的考虑,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干预,以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改善其福利水平。

三、应对该问题的财税政策思路

(一)税收政策

(1)依据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特点,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多元化。大量中小企业处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状态,进项税额无法抵扣,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目前中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应税销售额为主要认定标准。然而考虑到中小企业目前在经济社会中的数量和地位,税收政策的制定机关在制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时,应考虑使用多种标准供不同类型的企业做选择。

(2)针对行业特点使征税方式合理化。目前中小企业微利或亏损问题严重,既然中小企业普遍亏损或微利,那么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减税政策就显得意义不大,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不缴纳或缴纳很少的企业所得税。同时,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税负过重,因此,在税收方面,除了减轻税负降低企业负担,更应当做的是调整税收政策,使中小企业的征税方式合理化。一方面,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程序和纳税程序,延长纳税期限。另一方面,采取各项措施,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成本。

(3)提高企业财务税收管理水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倾向于将财务交给“自己人”打理,不够重视财务团队的建设,缺乏足够的专业财务人员。鉴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税务机关应着力推进中小企业纳税常识的推广工作,并且优化办税流程。降低中小企业纳税过程中的奉行成本和隐性成本。

(三)财政政策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近十几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流动人口2.61亿,较2000年增长了增长82.89%。[中国现有流动人口2.61亿,较十年前大量增加.中国新闻网]然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太低,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微弱。如1998年的教育、科技、医疗支出比重为19.95%,2010年变为22.93%。虽然社会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5%增加到了2010年的10.16%,[ 根据2011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但也不足以支撑失业、贫困和老龄化的福利需要,并远低于国际水平。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人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财政政策方面,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社会保障项目的投入,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着力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使其生活水平不被工资水平完全限制。另外,在制度发展层面,加大对完善制度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不断改进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促使社保政策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2)提高地方财政支出效率。中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中始终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政府支出效率远低于东中部地区的情形没有得到太大改变。除了地区初始条件这样的不可控因素,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对支出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政府的消费型支出或者说政府规模对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投资性的政府支出,包括基本建设的支出则对支出效率有促进作用。[陈诗一、张军.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中国社会科学2008(4)]因此,从制度上加强规范地方政府的收支行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有助于改善政府支出效率。

一方面,应切实落实财政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支出具有乘数效应,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将带动的社会总需求变动。为了使同样的财政支出规模能最大限度地带动总需求增长,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强化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来激励居民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压制腐败活动,弱化“权力性消费”,让税收更好地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