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商业银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自成立伊始存在着资本金不充足、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为克服城市信用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弱点,城市信用合作社开始合并为地方商业银行。1995年6月22日,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商业合作银行的诞生。
第二阶段: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xx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阶段:尝试跨区域经营。上海银行2005年12月16日宣布,经中国银监会审核,宁波银监局已同意上海银行在宁波筹建分行。中国银监会表示,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对于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跨区域经营的尝试。
二、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份额低
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2003~2008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但是城市商业银行依然不能与国有股份银行相比较,其资本在银行体系所占份额较低,所以其影响力比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
城市商业银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背负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资金包袱,先天不足,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
(三)市场地位不清
随着规模和业务的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和自身优势认志不清,盲目地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不仅背离了“市民银行”的初衷,也使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产权变更
1.通过增资扩股调整原有的产权结构。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增强,必须扩大实收资本,增大资本充足率;同时,调整资本的结构,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从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通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产权结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期是比较长的,会所持股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董事会的成员也不再由政府垄断,公司治理将得到改善。
(二)关注中小企业
大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较小,在大项目上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抗衡,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却有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的企业比较了解,拥有信息的优势,贷款比较容易监管,可以迅速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关注市民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于细小的日常各种费用的支付,要求比较基础,这与资本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所能提够的服务正好对应。根据本地区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本城镇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在便利了城镇居民的同时,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在当地的金融市场中获取客观的利润。
关键词:创新;公司治理结构;市场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数量最多平均规模最小的银行群体,在近些年依托改革、立足创新,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但处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还要面对国内大银行及外资银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市场状况和自身特点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市场化、多元化、资本化和国际化等趋势。无论从发展机遇,还是从挑战与压力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但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形成唯我独具的经营优势与特色,走出一条既符合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特点,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跨区域发展之路。本文拟着眼于银行未来发展,谈谈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制度指引》是公司治理的国际一般准则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对城市商业银行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经营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功能作用;根据发展需要,对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进行适当的、必要的结构调整,聘请会计、法律、审计、管理方面专家作为独立董事;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尤其要着手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层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
2.逐步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一是抓住机遇增资扩股,通过定向募集一部分法人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入股,吸收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分散化,并采取措施进一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止形成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间的不平等关系;二是引进新的国际战略投资者,逐步实现股权机构国际化,从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实践看,效果非常明显,不仅可以引入境外资金,更重要的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管理技术、经营理念。
3.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会认知程度。信息披露制度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数量,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审计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另一方面逐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二、强化市场定位和客户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立足地方”、“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市民”的市场定位和客户战略,为城市商业银行在与股份制银行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但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即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与要求相比,与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在集中优势资源,确立目标市场,尤其是在突出特色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个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1.提高对服务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突出中小企业银行特色。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虽然可能导致风险扩大,但同时也给自身发展带来良好机遇。首先从服务对称性看,同样作为中小企业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服务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产业结构变化看,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将不断上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日渐凸现,城市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必然会随着这个群体的增长而增长。当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着风险,需要牢牢把握经营方向,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对不同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通过主动为他们度身量制金融新品,有效控制风险,降低风险。2.创立与市民联系的“绿色通道”,突出市民银行特色。市民银行是指拥有健全服务网络,以有力技术支撑为手段,以创新金融工具为载体,以一揽子代收费、代支付项目为核心,能持续创造出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金融新品、与广大市民有极强亲和力的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要集中优势资源,创新与市民生活相关的金融产品,进一步彰显市民银行特色.一是创建“绿色通道”,在监管部门支持下,调整网点布局,健全服务网络,力争用有形、无形的服务网络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都贴近市民、服务百姓;二是针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变化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结合市场消费热点,在个人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消费信贷领域,以及在银行卡和为个人提供多元化、差别化服务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具有城市商业银行特征、特点和特长的个人金融的品牌服务、系列服务、规范服务。
3.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按正确的市场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必须要有适合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目标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共性就是应当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个性就是牢牢植根于“地方建设、中小企业、市民”的市场定位,从而细分市场、选定自身客户战略,形成比较优势。从长远目标看,城市商业银行应有步骤、有目标地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在“小”、“精”、“专”、“新”、“特”方面做文章,使之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和市民的银行。
三、强化管理创新,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1.构筑适合自身经营需要、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体制创新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绩效,决策迅速、机制灵活,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之一。面对激烈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与创新活动匹配、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创新体制,使业务与管理模式创新,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之间建立一种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现有的规划、程序标准有自由创新的空间;根据潜在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的部门设置,如成立创新中心、金融工程研发中心等机构,专门负责金融市场监测,制定创新规划,把握需求趋势,及时推出金融新品,促进业务开发。
2.构建风险管理体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1)在发展中不断强化“质量优先”理念,真正把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提到关乎金融安全与稳定、关乎城市商业银行存亡兴衰,关乎广大存款人和全体股东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切实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2)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跟踪,并涵盖风险控制、信用、市场、操作、营销等各方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风险报告、评价、检测制度,推动整个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能力再上台阶;(3)严格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加强信贷管理,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回收、盘活、处置力度,积极探索压缩不良资产的新方式、新途径、新办法,与此同时,更要防止不良资产增量的产生,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四、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方式创新
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和员工队伍,是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的成败。
1.推进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根据发展趋势,创新城市商业银行
人事制度,有重点的选拔一批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在未来竞争中带领城市商业银行大展宏图、引领城市商业银行的航向与时俱进的领军者;有重点的引进一批业务精、经验足、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者;有重点地引进一批精通金融政策法规、精通金融产品创新、精通金融电子化研发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有重点的培养一批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善于发现市场需求信息、善于维护客户关系的营销人才。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结合发展创新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决策、管理、操作等不同层次员工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员工素质培训,建设学习型银行,形成浓郁创新氛围,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实现创新。
2.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推行薪酬改革,建立起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商业银行薪酬体系与分配机制,实现待遇留人;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紧密联合在一起,实现事业留人;通过丰富的企业文化与精神理念,充分承认与肯定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情留人。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对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创造经营特色,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唐旭.中国商业银行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2007,03:15-16
一、初期的艰难探索
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之初,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内部形势。一方面从各家信用社翻牌过来的支行,仍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且对总行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总行在开展工作中既缺乏权威性,又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不可能实现防范信用社风险和支持地方发展的建行初衷。于是,结合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前提下,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一些艰难但非常必要的探索。
1、营运资金适度集中。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之后的规模优势,营运资金适度集中是非常必要的。各家银行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进行资金的适度集中:一是建立二级准备金制度,按照存款规模的一定比例支行向总行缴存准备金;二是鼓励支行闲置资金上存总行;三是通过联合贷款等形式,将支行资金相对集中后投向优势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实证明,建行之初果断采取的营运资金适度集中的战略性措施是非常英明非常正确的。由于资金适度集中,使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很好地抓住了1996年和1997年国债市场异常火爆的难得机遇,无论是国债696品种、796品种还是实物券,都提供了非常丰厚的利润来源。高收益的国债投资有效减缓了之后几年利差不断缩小对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的冲击。
2、经营权限适度集中。不论是从调整和理顺总行与支行关系的角度考虑,还是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经营权限的适度集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为了尽可能减少改革过程中的阻力和振荡,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对经营权限的调整是逐步进行的。一是对支行资金流向进行调控。规定支行在购买国债时只能通过总行渠道来进行,而不能再从其他银行购买。这一规定从全行角度看,增加了整体收益,降低了资金成本。二是对支行资金运用权限进行调整。在各地融资中心相继撤消之后,要求各支行不得再从事资金拆借业务,资金头寸的调剂由总行统一运作。三是对支行的贷款权限进行适当调整。根据管理需要,逐步缩小了支行的贷款权限。一方面对于风险较大的信用贷款等品种,不再允许支行直接经营,另一方面对支行贷款最高金额进行控制。特别是在人民银行出台有关规定之后,直辖市城市商业银行支行的贷款权限缩小到100万元以内,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商业银行支行的贷款权限缩小到50万元以内。对于部分资产质量太差的支行,完全取消了贷款权。配合经营权限的调整,在人事管理、费用支配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3、风险控制适度集中。建立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当时信用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金融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初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后,一方面加快了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另一方面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信用合作社时期出现大量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所以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在建设内控机制、防范风险方面进行了非常可贵的探索。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支行在日常业务经营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组织人员对已经颁发的制度办法进行有效性甄别,终止无效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对规范全行业务操作,理顺一级法人经营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步在全行范围内确立起守规经营、守法经营、全行一盘棋的经营思路。二是建立内控组织体系。内控机制的良好运作,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职责明确、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体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以稽核部、事后监督部为主,其他业务部室为辅的内控组织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三是按照人民银行对内控工作要求,建立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内控运行机制。第一道控制防线设在业务操作环节,第二道防线由各业务管理部室负责,第三道防线由稽核部门负责。
经过三年左右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包括北京市商业银行在内的早期成立的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在各方面的关系已经基本理顺,初步具备了进行新的创新性探索的基础。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城市商业银行也不得不在经营模式上进行更加积极的创新和探索。
二、日渐成熟的主动探索
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有能力和精力开展主动性的创新和探索,这种探索已经明确地带有与国内外金融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特征。具体来看,对经营模式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存贷合一的资金运营模式。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后,为了迅速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综合竞争力,普遍采取了大规模引进人才的战略措施。这些人才以从专业银行引进居多,因而采取与专业银行相类似的资金运营模式就成为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事实上也确是如此,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建立了资金计划部、信贷部等存贷经营完全分开的业务职能部室,另一方面在资金筹措和使用上,也基本上遵循相互分开的经营观念。这种经营模式对城市商业银行资金运营迅速走向正规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不断变化,这种比较传统的资金运营模式在效率上已经不能适应客户的需要,在效益上已经不能适应银行管理的需要。因此,实行存贷合一的运营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存款和贷款主要有一个综合性职能部门来统一管理和负责后,存贷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复存在。存贷合一后使银行的运作不再完全按照内部运行来进行,而是充分考虑到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并使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更有益于城市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同业竞争。
2、审贷分离的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审贷分离是贷款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如何分离,如何兼顾风险防范与经营效率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后,一般由信贷部统一负责信贷工作,贷款调查、贷款审查和贷款检查都由一个部门来进行,因此审贷分离实际上只是在同一部门不同岗位的分工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审贷分离并没有完全做到,因而就为信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制度上的缺陷和可能。为了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更加符合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搞好审贷分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改革的实践中,一方面建立了跨部门的全行性审贷委员会,行使贷款最高审查权限;另一方面将信贷部改组为主要履行贷款审查职能的信贷管理部,同时由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部统一负责存款的筹集和贷款的发放工作。这样,审贷分离的贷款管理模式开始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
3、本外币一体化的货币经营模式。大多数银行在经营外币业务时,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国际业务部,主要从事与外汇有关的各类业务。这种本外币相分离的经营模式,基本上适应了银行经营管理需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货币经营模式。一方面外币业务需要熟悉外语和外汇管理制度的较高素质的银行职员,这方面的人才对许多银行来说都是相对缺乏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将本外币业务相分离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希望银行能够提供本外币一体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银行也需要从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实践中来培养人才、积累经验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国内银行更加适应加入WTO后即将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本外币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内银行必须采取的经营模式和必须努力的方向。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界的一支新军,在这方面的改革中会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一是在推广综合柜员制时,强调要会出储、本外币一柜清,在前台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在资金交易中,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统一运作,统筹安排;三是在基础性的存贷款业务中,实现本外币的融合和一体化经营。
4、以客户为中心的部门经营模式。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在许多经济领域出现了买方经济的市场结构。从金融市场的形势发展看,由于金融机构不断增加,买方经济也初露端倪。在这种经济和金融背景下,银行的经营理念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以前,银行普遍以自我为中心来设置业务部门和开展业务经营,银行因为拥有资金处置权,认为可以奇货可居,一般来说主动开拓业务的积极性几乎没有。这时的银行更象一个机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因此,银行主要根据内部管理需要来设置相应的业务部门,客户在与银行来往时,常常一笔业务需要与很多业务部门来打交道,客户即使有不满情绪,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银行与客户交往中居于相对主导性的地位。随着银行间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银行的经营观念也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城市商业银行刚成立时,大多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设立资金计划部、信贷部、财会部等业务部门,每个部门针对的客户可能基本相同但履行的职能有一定差异。但是,在观念调整之后,出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金融服务的需要,设立了根据客户特点划分的业务部门,如公司金融部和个人金融部,银行业务部门在经营中也主要围绕客户的金融需求来进行,包括设计金融产品、提供财务顾问、进行理财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特别是客户经理制的试点和推广,使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部门设置与经营模式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在向现代银行迈进的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应该选择怎样的竞争策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培育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进行再思考――城市商业银行从“草根金融”跃升为“现代金融”后,还需不需要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我们认为,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是必须的,它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应该继续选择“草根阶层”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满足处于经济社会底层那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其熟悉中小企业、熟悉社区、管理链条短、决策迅速、快速高效的优势,用差别化服务、错位竞争策略替代同质化竞争策略。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来开展业务,通过经营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创新等创新手段和提升银行的科技水平来逐步培育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乃至外资银行的错位竞争格局。
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既是继续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又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还是优化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布局的迫切需要。
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南充市商业银行的市场调查表明,即便在四川南充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截至2004年底,该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16万户,从业人员45.8万余人,注册资金近240亿元,提供新增就业机会75%以上,为本地GDP提供40%~50%的贡献度。
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其金融需求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南充市商业银行在本地的市场调查表明,7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超过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限制其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认为目前向银行贷款“难”或“非常难”的更是达到了89%。
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金融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战线,不同程度地撤出县级及以下市场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一直以“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为市场定位的城市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与地方经济发展、与中小企业形成了“荣辱与共、共生共亡、血肉相连”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城市商业银行再脱离“中小”、脱离地方经济发展,一味走所谓的“高端发展”的道路,只有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瓶颈问题更加突出,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只有更加贴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贴切的金融服务,才能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历史和现实赋予城市商业银行的神圣使命,是城市商业银行不可推卸的责任。
外部环境竞争激烈的要求
认真分析我国的金融格局和金融业未来的改革方向,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是“非常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国有商业银行转型成功后形成的压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待其转型成功以后,竞争能力将有较大的提升,相应地会挤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到那个时候,如果城市商业银行还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其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强烈的扩张欲望会使我们的区域优势逐渐丧失。种种迹象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倾向于设置新机构达到扩张的目的,其业务也正逐渐向目前尚未设置机构的地区特别是一些二级城市扩展。比如在四川的南充市,有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在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二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其三,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对中资银行带来新的挑战。2006年12月,我国将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开展人民币的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届时,外资银行必然将利用其资本、品牌、技术等优势与中资银行争夺客户,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四,利率市场化将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挑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利率改革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金融机构而言在设计产品方面是有一定的好处,但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挑战,甚至这个问题可能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因为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没有实力去研究利率定价问题,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市场。
其五,目前的竞争方式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目前,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同样的管理机制下,通过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去竞争同质、同类的客户(即所谓的高端客户),甚至各类银行的考核机制都大同小异。这种竞争方式对在管理、产品、技术、区域都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其六,监管的压力会越来越强。以前,在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方面,从保护其生存和促进其发展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相对宽松的,但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从保证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等方面考虑,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肯定会逐步加强,特别是在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等问题的监管上会逐步“强硬”,这是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面对愈演愈烈的业内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另辟蹊径,选择错位竞争策略,才可能在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而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正是巩固了城市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
有利于优化我国银行机构的整体布局
我国银行业的格局素有“三个梯队”之说,第一梯队是四大国有银行;第二梯队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三梯队是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大多由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内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而来。不过,看似有序的梯队格局并没有带来有序的竞争。长期以来,各个梯队的银行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出现了某些领域过度竞争,而某些领域无人问津的现象。例如很多银行纷纷去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和城乡普通居民却不甚在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研究》课题组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省份2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担当市民银行的角色并不是很到位。贷款对象偏重于大型国有企业,偏重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按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500人以上大型私企、100~500人中型私企以及地方政府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7%、14.5%、18.6%和6.7%,对100人以下的小型私企的贷款占比平均为17.8%,而对家庭的消费贷款(包括商品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信贷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贷款)更是显得微不足道,平均只有2.2%。
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切实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继续保持“草根性”,以广大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才能真正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元化的需要。
有助于实现城商行建立现代银行的目标
城市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的目标可能有很多,比如充足的资本、完善的公司治理、独特的企业文化等,但作为商业银行,其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保证资产的高质量从而保护存款人;二是收益最大化从而满足股东分红的要求。通过对国外诸多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第一,定位中小客户群体对城市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是有帮助的。欧洲复兴信贷银行在东欧及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微小企业贷款,事实证明,中小客户的贷款偿付率很高,超过了98%(在转型经济国家高达99.8%),分析其原因,大致包括:
(1)中小客户缺乏可靠的融资来源,如果银行愿意帮助他们,他们就不会冒险而失去获得银行融资的途径,换句话说,中小客户的违约成本比大客户要大得多。
(2)中小客户一般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政治权利或能够影响司法机关的力量去面对违约的后果,而大型的借款单位则有时会存在这种情况。
(3)中小客户在其业务规划中谨慎行事,尽可能避免超出实际需要的借贷,因为他们不想损害他们惟一的生存来源。
第二,中小客户能承受较高的利率水平,有助于银行收益水平的提高,因为:
(1)中小客户没有力量去影响贷款定价。在中小客户与银行的谈判中,中小客户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不会在贷款利率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大客户在此问题上正好相反。
(2)中小客户对贷款利率的敏感度不高。由于自身经营具有快速的特点,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银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银行满足其需求的效率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对利率的关注程度就相对不高了。
(3)中小客户自身的特点使他们被迫承受较高的利率。中小企业客户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等原因,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而当一家银行能为其贷款时,他们只好“心甘情愿”地接受较高的利率水平。中小客户相对大客户而言,更有能力承受较高的利率水平。世界银行的相关调查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中小客户能够获得的边际利润高达117%~847%,大大高于大企业的水平。
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
在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中,经过十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充分说明城市商业银行是有竞争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就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上。
其一,决策迅速高效是其最大的优势。相较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少、管理半径、管理链条短,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其二,人熟、地熟、情况熟是其固有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发展,已经和当地的客户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其他的银行要进入这个城市(或区域),他们对当地客户关系、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熟悉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
其三,有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在一定的区域内机构多、人员多,而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是机构收缩战略,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使新设机构也无法形成这样的优势。
其四,经营的灵活性是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一般规模较小,经营区域的范围也较小,但“船小好掉头”,小也有小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对本地市场变化的反应和调整速度快,是其他银行不可比的。
其五,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也是其优势之一。虽然在银行的改革中要尽量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但地方政府对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是真心真意的,因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建设是有较大推动作用的。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城市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制之后成为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并迅速发展,其在城市金融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立时间不长,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只有商业银行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的管理,更新管理理念,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才能促进银行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一、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银行开展财务管理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管理意识,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往往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注重自身本职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做到重点对待,并且由于银行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力。同时,由于银行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方式,导致银行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不能面面俱到,财务管理工作不能真正落实。
(二)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念陈旧、模式落后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很多城市银行存在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欠发达的现象,银行的经济效益地 下,战略成本管理思路匮乏,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并不能从全局出发进行整体成本的把控。并且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并没有做到从银行自身情况进行管理,流源式财务管理理念欠缺。另一方面,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财务管理的模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分层管理模式上,各个级别所对应的财务管理机构仅仅对其所属级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直接限制了银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遏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增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而阻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往往由地方的国有企业或者地方财政进行控股,而这些控股的领导层更重视银行的融资情况,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盈利目标等认识不够。其次,银行监管部门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目标没有要求。其更多关注的是银行的风险情况,比如银行的资本情况、存款贷款比例等,而对于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具体目标不重视。最后,城市商业银行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往往趋于形式,银行领导层虽然设定了一定的管理目标,但更多重视的是其任期内的硬性指标,而银行的财务管理核心目标往往不能触及,导致银行财务管理目标愈加模糊。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城市商业银行加强财务管理的保证,但我国很多银行往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战略性的决策机制。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定义不够明确,在银行财务管理时并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银行管理账目。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奖惩制度,部分银行仍存在着虚账假账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财务决策时缺乏长远性、战略性和计划性。银行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仍然存在“行长经济”的现象,银行领导层往往根据自身想法随意更改管理目标,严重影响银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商业银行加强财务管理措施
(一)提高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
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是银行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银行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意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必须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意识。以优良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将银行每一项财务工作落实到管理实处,以便降低银行管理成本。只有不断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并将其应用于银行财务工作,才能降低银行成本,提升银行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银行财务管理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银行可以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财务工作能力。同时,加强行业交流,积极创新,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二)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城市商业银行想要达成其财务管理目标,提高银行竞争力,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思路。一方面,树立全新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将银行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在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为银行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还要进行财务规划、预测以及决策,并通过财务分析对银行各项活动进行评价与控制,从而降低银行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树立银行持续改进财务成本的理念。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由各个部门共同合作进行,而不是局限于银行财务部门。对于银行的每一项财务投资,均应考虑投入与产出,从银行全局进行考虑,合理安排。
(三)明确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目标
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目标是银行战略的核心,是银行加强财务管理的方向。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向,确立财务目标,通过一系列管理方法实现银行最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在确立银行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着眼于银行的发展,满足银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保证银行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能够稳定发展的同时提升银行的整体价值。银行通过既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银行的经营目标与战略方向相融合统一,平衡好银行财务经济风险和权益的关系,平衡好银行长远发展与短期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利益最大化。
(四)完善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
城市商业银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因此必须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银行应建立一套健全的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在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资本的使用,因地制宜,建立适合银行自身实际情况的资本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银行绩效考核,以效益为核心,激发银行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及时调整银行的资本回报情况,推进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避免出现由于“分级核算”而管理权利混乱的现象。将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均由直接管理层领导和管理,做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垂直管理,提高银行财务管理的集中程度,以便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论
财务管理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相对落后、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以及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等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必须严肃对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目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从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罗花荣 单位: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亚春.城市商业银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3(06).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
城市商I银行的是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其后经过国务院的批准而建立,是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特殊组成部分。城商行的成立是中央为了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而对城市信用社进行撤并组建的,有着特殊市场定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达22.68万亿元,为1995年的42倍,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11.38%。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大幅增长,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 也在我国金融体系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近几年的财务表现日益下滑,从2010年到2014年,国内城商行净利润增速由54.33%下滑至13.29%,个别城商行如湖州银行、汉口银行、绍兴银行等的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金融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加速了城商行之间的竞争,使其发展前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回落
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有13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22.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增速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占银行金融机构比例为11.38%,占比同比增长0.89个百分点;总负债为21.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增速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占金融机构比例为11.85%,占比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股份制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均小幅上升。经过近几年的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群体已基本摆脱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历史包袱有所缓解,但还远不容乐观。不良贷款比例过高不仅形成了大量的资金沉淀,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导致经营风险的加人,而且阻碍、牵制了业务的发展。
(二)不良持续上升
由于我国经济目前处于换挡期和深度调整期,受宏观经济发展回落、产业转型以及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影响,2015年城商行的信贷风险继续暴露,不良贷款持续双升。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13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增幅达到56%;不良贷款率达到1.40%,比年初增加0.11个百分点。虽然城商行的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但是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相对控制良好。
(三)盈利能力下降
2015年城商行税后利润总额进一步提升,但增速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持续下降态势。城商行税后利润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0%,达到10.1%,比2014年占比提升了0.5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等因素的影响,从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两个指标变化情况看,2015年,城商行资产利润率1.0%,比2014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14.3%,比2014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近三年,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均值和资本利润率均值同样表现持续下降态势。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必定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客观环境。想要对城商行进行战略调整,促进其竞争力的提高,就必须从理解和掌握现实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其所面临的宏微观环境,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自身的战略能力,形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和战略,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以此作为未来发展的依托。
(一)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外部环境
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处于一个开放、竞争、多样化的金融体系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态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性调整、金融改革的深化都为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激励空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面临着货币政策变化、利率市场化、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监管政策调整和完善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使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银行体系内部挑战、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制度创新的挑战、宏观政策调整和金融监管进一步严厉的挑战。
(二)银行业面临的竞争态势
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实际与潜在的竞争,不仅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而且也面临着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国有银行改制后经营活力的提高、股份制银行规模发展效应和管理机制优势、外资银行渗透后对市场的蚕食和引发的市场行为方面的变化等,都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其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网点,其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竞争策略、多样的金融产品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对正在发展中的城商行来说都形成一种挑战。
(三)发展优势与机遇
1.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一级法人体制带来的快速反应优势。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治理相对科学完善,机构的地域设置较集中,具有信息传递快捷、决策链短的特点,因此对客户需求及业务建议得到及时的掌握与反馈,对各项情况的出现可以迅速反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2.与地方经济交融的地缘性优势。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缘优势和时效优势,对当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效果掌握得更详尽准确。可以有效地掌握当地客户的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
3.得到政府支持的优势。由于城商行成立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城商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近,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植,更多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一)确立清晰的市场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和竞争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客户的特点,把市场按不同的子目明确细分,确立自己所要服务的特定市场。同时,要全面审视金融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比较自身的优劣势,不断深化巩固“市民银行”、“中小企业主办行”的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道路。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二)加强内控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城市商业银行应吸收中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要根据行内业务的发展或系统的升级变更,及时修正、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要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在管理方面,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定银行人才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为绩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体现价值导向,提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为人力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强金融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
金融创新推动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走向自由化、多样化、国际化创造了条件。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拓展生存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并获得持久的盈利能力,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应把握好业务样品多样化、市场营销高效化、金融服务人性化、营销策略针对化等原则,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来拓展市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取得胜利。
(四)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与区域化
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兼并和重组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可以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使实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逐步向区域化乃至全国发展,突破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方面地域的局限性,这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其产生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在竞争不断加强的金融行业,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威胁,但也存在机遇。其竞争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更需要自身加强内控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增强,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化竞争中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学民.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吉林工商学院报,2012,28(1).
[2]虞伟健.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14.
[3]向上.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
关键词:经济资本;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1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30-03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信用风险管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包括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逐步实现按行业授信评审;逐步实行授信评审派驻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岗位设置;在单笔业务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信贷组合管理层面。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并且已经按照分类结果及相应的等级风险权重进行了拨备的计提工作。
但是,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以客户和债项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没有引进和掌握信用风险管理核心技术,无法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评级和成本化度量;还没有建立按照新巴协议标准的评级模型开发应用、债项评级模型、押品评估模式和机制、风险敞口计量模型、组合风险计量模型。在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数据支持方面,包括数据全面性和完整性、积累长度、数据质量、数据的可获取性或便利性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数据缺失严重。
(二)市场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未严格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和管理,目前主要由各行的总行金融市场部通过各项比例指标来管理和控制市场风险。在资金管理体制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是差额资金管理方式,内部资金通过内部拆借的方式调动,资金定价通过比较初级的内部期限匹配定价曲线来实现。
目前,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未能按照新巴协议的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方面,尚未建立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制定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存贷款利率定价授权机制、前中后台分离和岗位制衡机制;风险计量模型方面,尚未针对交易产品类型开发相应的估值模型,还没有风险价值计量模型、返回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模型,还没有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三)操作风险管理
在操作风险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加强了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确保经营管理的稳健、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董事会、监事会层面上建立集中统一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风险控制和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核查,提高对系统性风险、体制性风险、大额资产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内部审计经验,提升稽核理念,完善稽核组织,改进稽核方法,提高稽核水平,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但城市商业银行尚未按照新巴协议要求的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成明确的操作风险定义和分类;尚未建立操作风险的管理架构;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报告机制;尚未开始积累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尚未开发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还没有建立自己的KRI指标体系。
二、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研究
(一)城市商业银行实行高级法的差距分析
通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国际银行风险和资本管理先进实践、经济资本计量的相关要求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实行高级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内部治理结构与政策的差距。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结构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部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各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在资本充足率管理、风险与资本联动体系方面的职责;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规范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风险缓释工具管理相对薄弱,缺乏数据积累;没有明确、规范的风险计量模型质量控制体系,模型需求提出、模型假设、模型验证、模型应用与监控等环节缺乏制度规定。
2、信用风险管理的差距。需要明确、公司、银行、股东等不同主体的风险计量体系与流程;没有按照客户的风险特征,建立完整的基于违约概率的评级模型体系;没有违约概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损失等估计模型;没有规范、明确的评级模型验证程序与管理标准;没有规范、有效的压力测试管理流程与技术标准; 组合管理的模型方法论需要明确,计量体系需要改进;需要将风险计量结果应用于业务流程,提升工具的效用。
3、市场风险管理的差距。没有明确的市场风险政策和流程,缺乏明确的交易账户划分方法与管理流程,缺乏独立的市场价格验证流程,另外,还需要完善市场风险限额设定与管理,改进市场风险报告流程以及内部审计;城市商业银行应用内部模型法还没有明确的模型和工具,没有明确的风险价值计量流程。
4、操作风险管理的差距。操作风险政策体系不完善,需要理顺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风险来源和业务条线的管理政策不健全,没有操作风险明细分类的制度规定;没有深入开展操作风险自评估,没有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没有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没有形成自评、损失数据和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三大工具的有效联动机制。
5、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差距。数据管控机制不完善,包括数据标准、数据管控岗位职责、数据管控流程等都需要尽快建立完善;信用风险违约概率数据要求至少5年数据;零售违约概率模型;没有记录抵质押品定期市值重估信息,不能满足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没有完整的风险数据集市,需要在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全行不同类别的风险数据,建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数据集市。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现实选择与改进
1、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在国内外资本约束环境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各家城市银行推行的内部评级过渡方案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信用评级体系基本上还依赖于简单的打分模型。在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建成内部评级系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银行资产的五级分类情况倒推出违约概率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以下就是推算过程:
违约概率PD的推算:
预期EL损失计算:
EL=EAD×PD×LGD
W=PD×LGD
EL=EAD×W
PD=■
其中: EL―预期损失;W―预期损失比率;UL―非预期损失;EAD―违约风险暴露;PD―违约概率;LGD―违约损失率。
非预期损失(UL)的计算过程
UL=EAD×■
?滓LGD2是违约损失率的方差,我们假设违约损失率是无波动的,因此方差为零。
UL=EAD×■
选择合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技术核心。国外有许多优秀的模型,如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KMV模型等,这些模型在全球银行业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尽管这些国外模型都能够给我们提供可供参照的标准,而要直接使用则面临种种困难,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并加以改进。通过对各种模型的比较,笔者认为Credit Metrics模型比较适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这是因为该模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用产品,并强调评级的一致性,可以比较不同的行业,这对于我国银行以定性分析为主进行跨行业比较的信用风险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另外,我国银行数据大集中,贷款五级甚至是十六级分类法的推行,都为更加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大型违约数据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Credit Metrics模型的使用需要输入几个关键指标,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迁徙矩阵、相关系数和远期收益率。在这几个参数中,前3个最为重要,而这3个又是通过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得到的,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相关系数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组合中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贷款组合信用风险的计算,可以先算出单笔贷款的损失,然后通过相关系数计算贷款组合的信用损失值。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缺乏一个可靠基准利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因子的方法解决,或者根据SHIBOR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进而确定远期收益率。当前西方先进商业银行拥有成熟的内部评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Credit Metrics模型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完善信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
2、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虽说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应用VAR作为管理市场风险的手段,但是VAR的使用还处于模型的调试阶段,而且仅限于总行的资金交易部门对市场风险的模拟计量,在日常经营中仅起到参考作用。就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采用搭积木法计量市场风险,分别计算利率风险、股价风险、汇率风险等每一个风险因子对应的市场风险,然后通过简单汇总,最终计算出整体风险。搭积木法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步骤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已经给出,银行只需要将风险资产进行分类便可以算出市场额,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要求不高。
搭积木法的算法具有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风险变化不够敏感的缺点,在对市场风险精确化计量要求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建立VaR模型,并通过回溯测试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在模型的选择上,由于历史模拟法必须依赖于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数据储备、数据的规范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蒙特卡罗法对人员素质要求太高,同时开发成本也较高,所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设计VaR模型时,应该首先考虑采用方差――协方差法。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数据积累不够,在采用方差――协方差法建立VaR模型时选择的持有期不宜过长,置信水平也不宜过高,可优先开发置信水平在95%的VaR模型。在应用模型时,应对模型加强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作为补充。最后,由于VaR模型自身的局限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局限,VaR模型的使用应该与其他方法(如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银行计量市场风险的精确度。
3、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度量风险的观念薄弱、适用自身情况的度量方法、数据基础不扎实、自主开发模型等都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采取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以此为突破口,初步建立起操作风险度量的经济资本模型。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高级计量至少需要5年的内部损失数据。目前就是国外先进银行有关操作风险损失的内部数据也不多,因此普遍使用外部数据。尽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数据库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鉴于各国起步都较晚,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争取赶上国际先进银行的。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尽快规范数据标准,提早构建操作风险的数据构架,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加强对8条业务产品线和7种损失事件类型所确定的56个子项目的跟踪监测,做好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共享,为实施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做好基础工作。(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周凤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 Michael.Kong.Internal Credit Risk Models:Capital Alloc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Risk Books,1999,37.
[3] Philippe Jorin.Value at Risk.Mcgraw-Hill Company,2004.
[4] 武剑.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分析及我国实践[J].南方金融,2008,(05):9-22.
[5] 杨光明.浙商行实践经济资本管理尝到甜头[N].金融时报,2006-07-05,(5).
[6] 武剑.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35-240.
[7] 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的必要性
一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解决企业资金需求量大的难题。由于一些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单个城市商业银行受资金,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等的限制,很难满足这些较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银团,共同向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如邯郸市商业银行2009年9月增资扩股前资本总额为4亿元,按照银监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单一客户的授信不能超过4000万元,对集团客户的授信不能超过6000万元行业授信不能超过2亿元。这样的授信规模对当地的邯郸钢铁,天津铁厂,邯郸矿业等大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只靠跟在大型商业银行后面“垒大户”,不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一起共同开展银团贷款,城市商业银行以后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更多地来自于传统的存贷款息差收入,收入渠道非常单一,中间业务收入比重非常低,在目前息差收窄的不利条件下给经营管理带来诸多困难。2007年银监会颁布的《银团贷款业务指引》指出 银团贷款收费体现了金融服务的附加值,属于中间业务收费,不属于政府指导的范围。收费的种类和金额应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收费标准不得高于同期同类中间业务收费水平。据此,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收取安排费,承诺费、费等中间业务费用,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有利于经营管理。按照国际惯例,银团贷款一般可收取相当于筹资额1%~2%的银团安排费,这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笔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银团贷款操作比较规范,使用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并在融资协议中都明确约定贷款份额可以在银行间自由转让,这大大方便了信贷资产在各金融机构间的流转。因此,通过银团贷款的分销,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改善和增强流动性。
四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降低贷款集中度。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受区域经济专业化的限制,单户贷款集中度、行业贷款集中度等监管指标均易突破,如邯郸市的贷款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焦化等产业,承德主要集中在旅游,副食品等,石家庄主要集中在制药、食品等,而沧州市则主要集中在石化港口、船舶等。但由多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组成银团,就可以很好地把控贷款的集中度,将每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分散到不同的单户行业,于各家城市商业银行,于各家大型企业均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单个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实力和客户资源有限,在某些市场的竞争中会处于明显的劣势。而通过参与银团贷款,就可以与其它城市商业银行做到信息和客户资源互享,促进其在相关市场的业务发展。
六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信用风险的识别。多家银行参与风险评估要比一家效果好。在银团组建过程中,安排行要考虑所有参与银行的信贷标准,在贷款评审时更加谨慎、更加全面;参与行一方面参考安排行的推介意见以及包销额度,另一方面要在安排行、律师行提供的信息备忘录和法律意见书基础上进行独立审查,增强了整个银团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七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增强贷后监控能力。在银团贷款模式下,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会同时参加到贷后管理工作中,行也会定期向参与行对于集团授信客户贷后管理的全面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道德风险,增强单个城市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后监控能力。
八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分散信用风险。借款人的违约风险由所有参与银团贷款的城市商业银行共同承担,能有效降低单个银行的风险敞口,降低其信用风险的集中度。
九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在双边贷款模式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别银行员工容易采用非法的手段影响信贷独立决策。采用银团贷款,利用多家银行参与,多边审查,可以降低内外勾结的可能性。这种多边制衡机制,可有效地防范银行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的建议
一是城市商业银行应探索建立“事业部制”的投资银行部。投资银行部专门负责银团贷款的推介、谈判和销售。该部门应当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整合相对独立的产品研发、产品营销,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城市商业银行应结合银团贷款的参与额度风险承担情况、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等因素,对银团贷款产品单元建立以事业部为核算主体的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和分析评价系统对银团贷款业务收入成本和与业务经营有关的费用的完整数据进行绩效考核。
二是提高贷款客户对银团贷款的认识。银团贷款不仅能够满足大企业和大项目长期,大额资金的贷款需求,还能拓宽贷款客户的金融服务渠道,充分利用各参与行的专长,为自身提供完备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另外利用银团贷款也有利于贷款客户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表示各参与行对自己信用财务和经营情况的综合认可。
三是加大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力度。在完成由城市信用社向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变后,城市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变地方财政一股独大的局面。这样有利于在地方政府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建立正确的市场关系。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银团贷款应注意的风险
与双边贷款一样,银团贷款不是没有风险的,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只不过它们两者的风险点不同而已。如双边贷款的决策程序简单而迅速,而银团贷款的决策程序则相对复杂一些。而且,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存在着包销风险,行存在着操作风险,参与行会因协议不规范,不严谨而存在着法律风险等等。
牵头行。要切实承担贷前尽职调查的责任,如实披露项目信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所有参与行的专业优势,设计合理的银团贷款币种、期限,利率、费用等产品结构,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行。要强化贷后管理和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职责。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上市方式;股份制
2007年7月中国首批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上市,南京和宁波银行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同时挂牌交易,南京银行以每股19.20元开盘;宁波银行以每股20.38元开盘。另外,除上述两家银行外,上海、北京、重庆、杭州、天津等7家城商行也已明确表示有上市意向,这些银行大多已实现3年盈利,基本具备上市要求。一时间,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必要性
(1)有利于增强银行实力
通过上市,可以迅速补充资本金,建立良好资本补充机制,有利于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规模扩张能力。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率普遍较低,资本金补充机制也很不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通过留存收益、股东以部分红利注资等渠道补充资本,其增资扩股不仅受到自身经营状况的限制,而且受到监管当局严格的审查。这样,城市商业银行难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时补充资本金,显然适应不了入世后更加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而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最为有效的途径。
(2)银行上市能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正如《百年花旗》中的一句名言,“赚钱的本领在赚钱之外”,上市对银行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融资,而是完善对银行经营的社会监督机制,推动经营管理体制的彻底转变,最终实现与国际化规则的接轨——公开上市是城市商业银行强化管理的良好契机。
股票发行上市后将在银行内部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管会——经营者”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政企分开,形成对银行经营管理者的产权约束,建立良性的委托——关系,有利于解决由于银行内部所有者缺位而引起的“内部控制”问题。
另外,股票上市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分担的社会化。集中表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原则,从而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的稳健性。银行股权越分散,股东数量越多,其分散经营管理风险的功能就越显著。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后必须接受外部监督,从而有助于强化对管理的外部约束、监管机制、减少管理决策失误。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最大的差别在于上市银行除了要对内部股东负责、接受内部监督之外还必须对外部市场上广大投资者负责,接受外部监督,包括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监督。而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为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督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可行性
(一)监管部门的支持
监管部门多次鼓励自身发展条件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勇于探索各种发展途径,包括重组联合、资产购并、引进外资以及发行上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具备了上市的条件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中发展良好的个体而言其很多经营指标和其他条件都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规定。符合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等相关规定。具备了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
(三)银行上市已成为一种趋势
从全球范围内看,国际银行业正越来越多地运用资本市场进行扩张,银行上市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银行上市极为普遍。在纽约银行交易所上市的银行约有9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30%;在nasdaq上市的也有900多家,占上市公司总数19%;在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目前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队伍中,第一梯队国有商业银行除农行外,其余都已经上市。第二梯队股份制商业银行,继招商银行成功在港上市后,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也都纷纷加入了上市的行列。如今,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也开始了上市之旅,一波上市热潮正在到来。
三、城市商业银行上市方式分析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上市方式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上市的形式、上市的方法、上市的地点。
(一)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形式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单个上市和联合上市
1单个上市
单个银行发行上市模式是由某一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直接发行股票并上市。它适合于自身实力雄厚、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因为此种方式对银行的规模、效益等各方面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在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中,只有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具备这样的条件,例如,刚刚上市不久的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和正准备上市的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等。
2联合上市
联合上市模式是指数家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共同联合形成以金融控股公司后上市的模式,上市的联合范围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区域,也可以根据行政区域。如果以行政区域作为联合范围,可以以省际为界,例如,2006年底江苏省内由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镇江、盐城和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在考虑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争取五年后上市。当然也可以以经济发展区域作为联合范围,比如说以环渤海地区等来进行分区联合(2002年,豫鲁苏皖四省17家城市商业银行曾有过组建“淮海银行”的设想)。联合上市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大银行,解决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分布过多,单个竞争力弱、内控效率偏低的弊端,但缺点是上市过程复杂,各行原有经营模式的相互磨合困难,并且容易形成新的地区性金融垄断,降低金融运行效率。
(二)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地点
城市商业银行按上市地点可分为单一上市和多重上市。
单一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只在一个证券市场进行上市的行为,多重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在多个证券市场进行上市的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看,第一,a股市场是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主要渠道。这是因为,一方面, a股市场由境内投资者参与,符合一个时期内国家对城市商业银行股权分布控制目标,城市商业银行上市能够丰富沪深证券市场,加快金融证券市场发展,合理分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a股市场投资者了解城市金融产业发展状况,有利于形成敏锐的金融类公司评价体系。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选择a股上市较为便捷,易于达到上市目的,应是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首选目标。第二 ,香港证券市场是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融资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一方面,香港市场容量大,有利于大规模的募股计划;另一方面,香港是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重要通道,城市商业银行在香港上市能在更大范围上拓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来源渠道。第三,美欧证券市场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理想目标之一。应当说,欧美证券市场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最终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当前的政策取向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还需一段时期,但这个过程不会太长。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不仅可以补充资本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为契机转变经营机制,到海外上市更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方法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方法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买壳上市。
1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以下简称ipo),是指己经发行的股票经证券交易所批准后,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法律行为。股票上市,是连接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的“桥梁”。在我国,股票公开发行后即获得上市资格,因此ipo是指企业在达到上市条件时,按照中国政监会的要求申请首次直接向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方法。中国大陆、香港和纽约证交所主板市场对公司的上市要求较高,按城市商业银行当前规模和财务状况,只能选择在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申请上市。中国香港和美国非主板市场对公司的上市要求较低,但由于美国小额资本市场容量大、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规模和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要求,因而在美国小额资本市场申请上市较为可取。
2 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实现间接上市的方法。非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的控股公司的实体资产,从而将非上市公司的主体注入到上市公司。因此,买壳上市又被称作“反向收购”。工商银行收购了友联银行,并将其香港分行的业务注入,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洲)。工行通过“买壳”实现部分上市。相对于ipo,买壳方式可以避开直接上市严格的条件,避免复杂的财务和法律障碍,显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上市审批程序,缩短漫长的审查及等待发行过程。
但“壳”成本较高,买壳上市可能需要动用大量的现金或负债,财务、风险较大成功率并不太高。城市商业银行在香港和美国上市可采用买壳上市或造壳上市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沙虎居 著 区域性民营银行的发展 浙江区域经济研究系列[m]葛立成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