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背景:由于还有升学率的思想的影响,受分数决定高度,有分数就有了一切的旧观念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教与学脱节,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低下,还有这一代孩子独生子女偏多,家长在外务工偏多等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无视学生是这个学习主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点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长期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重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内不行可外补,加班加点,重复劳动,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难以全面发展和有效提高。
2.重教轻学是教学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教师教案的编写工作,把写好教案作为教学管理的首要条件,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但往往轻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准备,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研讨对有效学习所起的积极意义,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者又往往怕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只好来了个面面俱到“满堂灌”。
3.教师过重的负担和无效劳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教师的工作负担问题,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为此我们做过一个统计。
(1)教师(班主任)一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大致是这样的:
上午:6:20——6:50 住校生上早操 ,早自习
7:50——11:40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下午:2:00——6:00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
晚上:6:50——8:30办公,辅导,组织学生就寝教师一天在校时间大约12小时。
(2)从工作的内容时间划分大致如下:
备课:从构思到教案设计,查找习题,如何检验学习效果,最后效果验收,纠错。
上课:约2小时
批改作业:约2.5小时
辅导:约2.5小时
其它:约2小时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教师在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是超负荷的,教师的身心健不能得到保证。特别是一些教师的心理素质较差,由于工作压力大,脾气变得暴躁,有时语言粗俗,体罚 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很有必要来研究解决教师负担的问题。
二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依据
1.研究的对象:初中各年级学生。
2.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总结法
3.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基本要素,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务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的教育口号。
认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要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形成能力。
“洋思中学”的经验也启示我们要“先学而后教,以教促学,以教帮学,使“主导”和“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我们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那么制定好教案和学案才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从学得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我学习,主动求知,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即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教学决策,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2)独立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地解决学习中问题。
(3)超前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可根据学案,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钻研,熟悉教材,探讨过程,弥补课堂上自学时间的不足。
从教的方面来看,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但并不否任教师的作用,而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提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提示目标,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时矫正),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
三 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1.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1)什么叫“教案学案”同步化。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对象,达成目标要求,编制一套与现行“统编”教材相配套的,供学生课堂课外自主独立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相配套的具体方案。简称“教案学案同步化”。
(2)什么叫开放式研究型教学。
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实行教材开放,教案开放,学案开放。学生知道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哪些重点,难点,疑点,学生也知道教师怎样教,教什么,完成了封闭型向开放型教学的转变。
2.理论假设:
如果我们的实验研究是可行的,那么就能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向先进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解决师生负担较重的现象,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得以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四 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操作变量
工作措施:
在2009年暑假中,我们开始确定研究课题,组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进行了认真的理论学习,查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研究时间:初步打算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实验研究,最后以著作的形式公布研究成果。
操作变量:
①编制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同步化实验丛书,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编出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上下),初二数学同步练习(上下),初三数学同步练习(上下)。
②实施“三环六部”教学模式 。
我们依据“合作教学”理论和“三环教学法”,把我们的实验教学简称“三环六歩教学法”。“三环”是指课堂教学的学生自学、教师引导、课堂练习三个环节。六步是指课堂教学实施的六个步骤:①自学探求;②精讲梳理;③疑难分析;④课堂练习;⑤课堂小结;⑥课外训练。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揉合到一起,是比较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
自学探求:自学探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新教材,学生顺着教材发展的的思路,按照自学提纲的提示和要求;在新概念上停留思考,在论证原理或总结规时进行探索,从而对本节课要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弄懂自己可以学会的东西,对于少数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也念念不忘。这时,老师在引导学生相互开展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即互帮、互学、互教,使学生解决少数较难的问题。对于极少数大家都感到困惑的知识,同学们又会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老师的讲解,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此阶段老师应来回巡视,发现学生在自学中有什么问题,是力所不及,思路不对,还是方法不对?同时给予提示指点,帮助解决,并为下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做好准备。
自学探求的优点是:第一,让学生学会了本课要学的大部分知识。第二,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培养了同学们相互研究 互学互助,共同提高的优良学风。第四,为下一部教师讲解和梳理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
精讲梳理:
通过第一环节的自学讨论,在本节课要学的新内容中,哪些地方学生已经弄懂了,哪些地方虽然弄懂但理解深度还不够,哪些地方学生还没有弄懂,教师掌握这些情况后对症下药,该讲的地方要精讲,讲深的地方要讲透。然后再按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特别要把本节课知识分类归档,分别嵌入到知识结构体系中去,与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注意精讲内容的选择,什么问题要重点讲,要结合学生自学实际,一般对于本节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的,应结合自学提纲作为精讲内容,要讲深讲透,讲解时要尽量运用启发性语言,提问,自由交流,运用启发引导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精讲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知识梳理,对学习内容作简要概括整理,可归纳为几条基本原理,或形成简明提纲,或列成图表,或几句话概括,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疑难分析:
重在解决疑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突破。
练习深化:
精选几组练习题给学生练习。选择练习时,主要是融合了课本的练习,精选部分典型习题来加深拓宽,已达到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教材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提高运算,推理,复述和解答问题的技巧。学生练习后,教师应及时评定对错,有时也可采用学生自评相互对比,教师提供答案等多种方法进行。
课堂小结:
为学提供可行的课后作业,一般总量不宜太多,起到巩固知识点作用即可。
我们采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进行,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降低了教师选题难度,也省去了学生课后繁重的作业负担,较好地体现了增效减负。
五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得以实施。由于有了学案,全体学生课前就可以依据学案,通过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一些后进生也会积极参与讨论,大大提高这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同学。
2.先进教学经验得以推广。由于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时间按学案的要求去钻研教材,弥补了学生课堂自学时间不足的缺憾,真正做到课堂上学学,议议,自由自在寓学于乐。
六 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理性思考
1.“教案学案同步化”课题研究有理论有基础,可操作性强,但教者不能唯教案唯学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学案灵活运用。
一、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概述
1.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通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素养,架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学工作更加关注于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接触化学。
(2)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基础
由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化学科学的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制定中,必须慎重考虑各方面因素。
1.符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上,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任何教学措施、理念都是为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服务的。在现有的中学教学价值体系下,任何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因此,教学策略的制定也必须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根本。
2.符合初中生学习规律的实际情况
再好的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都将变得无用。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并将其作为制定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相匹配
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教学策略,最终都将以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必须充分考虑所教内容的特点,使教学策略与所教内容相互吻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策略也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爱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益,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课前可以先分别在两块棉花里各包一块过氧化钠固体,上课时请两个同学分别向两块棉花中吹气、滴水。学生将会观察到两个棉花都燃烧起来了的神奇现象。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信息,让学生猜测发生现象的可能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爱好,有助于端正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态度,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将会使整个教学工作的教学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
2.提高初中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直以来,化学实验都给学生一种高深莫测的印象,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自信,认为这是一门很难的科学。在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让学生一直以这种心态进行学习,那么将会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日常物品及现象引进到实验中来,使学生更加亲切地体会到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普通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如:可以将医用注射器替代分液漏斗、滴管、反应容器、量筒等进行实验。
3.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结论
关键词 农村中学初中化学课堂 实验教学 探讨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打破了中学化学一本教材统一天下的格局。但不管哪一种教学理论或模式,没有一位教育专家会否定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教师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作者在农村中学化学教育战线上战斗了二十多年,综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和做法。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农村教师大多对实验教学意识淡薄,由于实验设备和条件落后,又没有实验教师,化学教师只应付性做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既麻烦又费时,则很少开出。如果规模在四个初中毕业班级的学校,多是一个化学教师,教师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初中化学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课时多,升学质量压力大。化学教师以说实验,讲实验,学生背实验为主。最多做几个演示实验,以期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处于“好玩”、“有趣”,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思考和分析变化的实质。死记硬背结论,但这很快又被遗忘。“读书无用”论几乎笼罩着绝大部分学生,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启蒙学科,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大,一段时间后他们对化学学习索然无味。
(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灾后重建,学校实验室建设更趋完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更加齐全。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很落后,实验室管理跟不上,实验教师要么是化学教师代替,要么是接近离退休人员来管理,要么是其他科任教师代管,造成了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差。
由于以上原因,当前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
二、加强化学教师化学实验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急需培养和建设一支爱岗敬业、训练有素、开拓奋进、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特殊素养是人类为实现本阶段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实验教师素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它决定着实验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态度与工作效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是实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道德素质包括:
(一)实验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实验教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实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尽管学生可能记不住你的名字,但作为一名“园丁”,一定要竭尽全力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实验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实验和探究实验是一种以验证科学理论和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为主的实践活动。实验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与引领者,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论的思维方法和敏锐的洞查能力。在准备实验时,必须按照仪器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必须做到认真、准确、真实;不能主观臆想,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出判断和总结。
三、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演示实验,教师要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要充分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农村初中学生在中考化学中实验题和实验探究题失分率较大,究其原因,在动手实验操作上的缺失。在分组实验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七: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家庭小实验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不仅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还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农村化学教师和化学实验教师应切实行动起来,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观察能力 探究能力 环保意识 动手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问题时,必须以实验为理论依据,以实验为获取第一手知识的途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或必要性是符合客观需求的。作为一个初中化学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还要继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将化学实验当做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课前让学生实验预习,课后让学生写实验报告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由于初中的化学任课教师长期采取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这样不良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还影响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化学教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替而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前预习很重要,尤其实验前预习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在上每一节实验课之前,学生必须仔细查阅有关的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注意的安全事项等内容,还要知晓在本次实验中主要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验完了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实验,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设计更有创意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对所认识的化学基本概念或基本定律、基本原理的验证都是按照机械化的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其实这样的实验设计是一个不算完整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这样的实验设计时,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什么,只要按照教师和书本上记述的实验步骤照样做下去,就可以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别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是连学生自己最初的一点点操作兴趣也可能因为这样的化学实验设计而逐渐消失。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良机。不但要力求突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还要让学生自己精心设计一个有使用价值的实验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验工作中能改变以往的机械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自己设计有价值的实验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从而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三、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绿色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其核心内容是在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减少有害的物质。获得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好参与反应的每个因子,采取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创设一个没有环境污染的理想实验教学方法。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的保护,它是人主动地防止环境的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的源头,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尽力建设或应用绿色化学实验教学,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减小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此,教师也要注重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对社会或环境的影响,好好思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废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实验教学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作为一名21世纪的初中化学教师,要尽自己的所有能力,提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让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实验教学中,使它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让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行为习惯。
总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当今社会的需要和教学内容,正确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实验教学思想,努力实行绿色化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把绿色化学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去,就一定能在实验教学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进而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兴趣,在探究实验中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透彻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
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
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
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明确仪器用途和选择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择仪器。
三、做好和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学生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可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外,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08-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蕴含许多自然美,如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化学药品、实验现象、实验操作,都体现了一种简洁直观的形式美。同时,在化学实验中,科学家的执着、严谨、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是一种内在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美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他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此,笔者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美育的途径。
一、化学实验内容与美育的结合
许多化学实验内容展示了美的世界。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美”,引导学生欣赏化学实验内容之美。这样,教师在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从哲学角度看来,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只有实现真与善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内容之美。为此,教师应“以真创美、以美导真”,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感知化学之真;同时“以善创美,以美扬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到情操教育,感知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自然科学的“善”。当“真”与“善”得到统一,学生就能获得美育上的熏陶。
如教学《燃烧的条件》(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增加这样的实验步骤,把玻璃导管热水之中,在靠近白磷的地方鼓入空气,并且让学生探究:白磷和红磷都放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可以燃烧而红磷不能?在热水中为什么白磷不能燃烧,放到空气中也不能燃烧?为什么红磷经过加热,也可以在空气里燃烧。学生经过实验知道,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氧气和自身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指导学生从现象中分析爆炸、自燃发生的原因和原理,从而总结预防火灾的措施,认识“鬼火”“天火”发生的原因,从而认识事物的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只有通过事物内因和外因,才能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通过这一方法,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得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获得事物真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从而实现了真与善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
二、在实验过程中感知自然美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各个组成部分的科学。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美、鉴赏自然美,加强对自然美的理解,获得美的教育。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自然现象的美。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走走,如登山远足、逛森林公园。然后在实验教学时,把知识点和自然联系起来,让知识点与相关的自然融合,让知识活起来,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美。
如在《溶液酸碱性》(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中,教师把教材知识点和自然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走进自然,组织学生到污染严重的工厂周围进行酸雨检测。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塑料瓶或者矿泉水瓶,做成雨水收集器。然后到污染严重的工厂的厂区内和厂区附近,设置雨水采样点。在下雨之前放置好雨水收集器,在下雨的时候做好气象记录,在雨停之后收回雨水收集器。回到实验室里,教师可组织学生用pH试纸和标准色板去检测,并且做好记录,之后根据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一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界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性美
化学成果是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取的,化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为科学奉献的品德和精神,是真、善、美的体现,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应该讲述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故事,传播科学家探究真理的精神,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悟到孜孜不倦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到科学精神之美。
一、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面对化学实验是陌生的,他们对实验有着很强的期待感.想要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就必须结合实验内容构建一定的情景.换句话说就是情景的创设是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去设置教学目标,创设实验情景,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科学意识.
如:在学习“燃烧”教学内容时,创设了一个小的实验情景,即:点燃两根火柴,分别将它们竖着放和平着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从氛围上凸显实验性,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实验,反复进行这样点燃,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去思考,很快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竖着的火柴燃烧后火焰会熄灭,而平放着的火焰则不会.
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一个小小的实验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进而教师再抛出实验,有意识的留有思考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自己去分析实验产生的现象等等,诸如上述中火柴放的方式不同,其火焰熄灭的结果不同等等,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从而为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指导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改下一直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鉴于学生之前对化学实验的陌生,教师在实验之前很有必要指导实验方法,即: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实验用具的使用、实验的优化等等,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实验进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规范记录实验数据、专业性的口语表述等等.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可操作性强的实验――“雪碧中逸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即: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到的雪碧中的气体代替教材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操作要求是:将雪碧中的气体倾倒向阶梯式的燃烧的蜡烛;实验目标是: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阶梯状的蜡烛是下层先灭,上层后灭),总结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不能够燃烧也不能促使燃烧的化学性质,并延伸到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灭火.在开展这个实验之前,笔者指导学生蜡烛的摆放、蜡烛火焰的高低和强弱怎样处理、烧杯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集气瓶、实验过程中雪碧中气体的倾斜角度是多少、雪碧气体的流动速度、借助玻片进行遮挡等等.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结合教材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在这轮实验之后,笔者结合实际问题趁势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诸如:借助漏斗或者自制的塑料瓶漏斗实现雪碧气体的倾倒;二氧化碳溶解性方案的优化等等.这样,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自主的对实验进行选择、制定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等等,从而端正自我的实验态度,从根本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拓宽实验教学,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很多化学中的实验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生活中包容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原料和实验工具,诸如:贝壳可以做化学实验中的烧杯、塑料瓶剪一下可以做漏斗等等.在现如今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科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有效的科学实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凸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其与生活相融合,拓宽实验教学,将其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尝试进行安全性、可操作性的实验,一方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即:结合教学的实验进度,笔者设置课后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尝试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生活性,生活的化学性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很大,其目的是进行科学探究,对学生化学实验的的基础奠定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实验对象模糊和教学安排不合适等原因,导致了实验教学存在无序和低效的状态,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提升化学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提升;对策
初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化学学习十分重要[1]。实验使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3]也要求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堂学生动手实验两种[4],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往往会超越与实验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实验课效果,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提升化学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验课的忽视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即将面临中考,学习任务繁重,中考是他们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老师也往往将十分重视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将化学理论成绩作为完成中考的一个指标,忽视了实验课。
2.实验纪律涣散
由于化学课是初三才设立的,大多数学生对化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可以亲自动手的实验也比较热心,所以学生就对化学实验课感到兴奋,有时候往往也忘了实验的目的,也没有对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对实验过程不清楚,导致了实验时的手足无措,实验时小声讨论;另外一些学生对实验课不是很重视,仅仅是为了好玩,对实验课没有严肃对待。
3.实验课本中实验对象模糊
目前部分教材对实验内容区分度不够,对那些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那些是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这导致了教师对那些实验具体怎么实现充满了迷茫,往往认为实验很简单,认为做起来比较简单,往往自己动手操作,忽略了学生动手参与。
4.教学评价的单一
实验教学的评价往往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仅仅能反应学生的书写水平,不能反应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验态度和实验效率,以及对实验的思考。
二、提高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由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和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所以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认识
教师在平时化学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为了应付考试而加快进度,应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同时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借助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老师进行化学课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PPT、动画)进行教学,使实验看起来生动形象。总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认识。
2.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师既要做好实验课的备课作用,准备好实验时需要的各种教学仪器和药品,做好操作和教学中的各种准备。实验前检查实验仪器,确保实验仪器足够,同时做好预实验,确定药品的浓度和用量是否合适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如在制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因为后续有很多性质实验要用到二氧化碳,所以要严格计算石灰石的用量和盐酸的浓度及用量。同时实验时用到大量盐酸而造成实验室的污染和对学生的伤害,可以减少实验分组和开窗通气,降低盐酸用量和污染;在制氧气的实验时,要保证高锰酸钾的用量(理论上需要4g),使其产生的氧气足够后面的两个性质实验,通过亲自实验发现4g的高锰酸钾大约要3到4药匙,实验时嘱咐同学取用4药匙,保证高锰酸钾的用量足够;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因为粗盐颗粒较大,用量也较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前笔者把大颗粒的粗盐研磨后使其变小并将实验改为9ml水溶解3g粗盐,这样安排后,既缩短了溶解的时间,也加快了后面蒸发的速度,缩短了实验时间,使实验老师和学生时间更为充足和从容不迫。
3.编写适合的实验教材
为明确实验对象和减少化学实验的盲目性,结合学校实际的实验条件和教学安排,编写适合学校实际教学的化学教材,让化学实验课有一定的容量和技术含量,让实验教学真正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改变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单纯的依靠实验报告的模式,对学生实验时的实验态度、表现出的合作意识,实验时的效率以及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等进行考察。并将实验成绩计入最终的期末成绩。
总之,在初三化学课堂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编写好适合实际的实验教材,改变实验课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提高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黄石市铁山区铁山一中)
参考文献:
[1]樊为民.浅析运用实验手段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23
[2]陈正亮.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4,5:77-78.
任务单导学模式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放在首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发展的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学习小组,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文章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任务单在其中的运用。
【关键词】
任务单导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相较于传统的“灌输法”,使用“任务单”导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任务单导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单导学呈现的是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归纳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思考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重要性就被削弱了,反而在任务单导学的理念下,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课的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让学生自己看着新课设计和完成实验,而是对于新的实验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考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旁边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进行“酸雨的形成”这个实验时,可以通过趣味的导入法导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被酸雨腐蚀的照片,找一些古时候的照片,找一些现代的照片,让学生对比一下酸雨腐蚀程度的不同,对大地产生的不同影响,然后在黑板中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根据实验室中的器材自主进行实验。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类“任务单”导学实验方法时,会对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感到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填空格的方式,在黑板上给出部分有空白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实验,再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加以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实验的成就感,逐渐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过程、找出答案的思维模式。
(三)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
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流连忘返,但中学化学实验课程与普通课程一样也是45分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教师讲述实验步骤,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就要花掉半节课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实验时间就更少了,更别说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而如果运用任务导学单上课,在任务单导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由基础好的学生分别带领基础一般的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在实验课前,让小组成员进行预习,了解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1]这样学生上实验课时就能够减少之前教师介绍的繁琐步骤,在小组合作下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学生可以通过简易的导管设计减少实验中的失败率,这都是任务单导学中学生创新的成果。
二、任务单导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将任务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任务单导学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把控好整堂课的节奏,让学生从教师导入开始就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确这堂课需要实验的主要内容。下面以初中化学中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为例进行分析。
1.建立实验小组
实验小组是任务单导学中的基本单位,在整个实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分配实验小组成为了任务单导学的关键,如果一味地让优秀的学生一组,只会拉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一般需要让优秀的学生带领基础一般的学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2]优秀的学生可以将整个小组的实验效率提升,在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实验组长可以先让组员收集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绘制任务单
作为引导学生方向的任务单,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拐棍。任务单作为任务单导学的载体,推动着学生在进行团队思考时的内容以及方向。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一般会给学生三个任务单,第一个是了解氯化钠的来源与主要成分,可以通过课外查资料,在网络上查阅或是书籍中查阅;第二个是除去粗盐中不溶杂质的实验操作,在过滤、蒸发时需要注意的步骤;第三个是除去粗盐内的可溶性杂质,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成实验。
3.实施任务单
任务单导学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成为了教学的关键。为了实现高效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师需要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课程导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一片片盐海的美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成堆粗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就了解到了这堂实验课的主体是“粗盐”。同时优化学法指导,对于一些化学器材要勇于让学生尝试,一味地教导学生不要乱碰实验室的器材,只会让学生对做实验产生恐惧,只有告诉学生不同实验器材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或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查阅不同物质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提升实验兴趣,在实验中创新。[3]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去除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镁这类杂质时帮助学生,并告诉学生更好地去除杂质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做类似实验时积累经验。
4.总结提升
在任务单导学教学完成后,教师要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中的学习成果,指出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学生做实验的薄弱环节。当然,评价的形式不要过于生硬死板,可以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报告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访谈,询问学生自己对这次实验是否满意,从而完成任务单的导学。
(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实施任务单导学时,教师要时刻谨记着要真正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置,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任务单导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给出不同的任务单,在完成一次化学实验后,教师可以给基础好的学生提供这次所学实验的难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他们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对自己的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熟记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过程。采用分层教学结合任务单导学的方法,促进整个班集体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将生活作为任务单导学的大舞台
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使用任务单导学时,不能只将眼光放在课堂,而是要放到生活中,给学生布置生活中的任务,培养学生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一种细心观察、不断创新的思维,例如在生活中的米酒放得越久,为什么酒味越醇?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为什么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到冒烟?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一种现象时自己去思考,然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得出结论。在小组热烈的创新氛围中,“任务单”导学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过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任务单导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但是学无定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作者:邵红 单位:江苏灌云县南岗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晓阳.构建“任务单导学模式”打造高效科学课堂[J].软件:电子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