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龙的谚语范文

龙的谚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龙的谚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龙的谚语

第1篇:龙的谚语范文

解释: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2、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解释: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爱好。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3、大水淹了龙王庙 ,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第2篇:龙的谚语范文

1、张云龙于朦胧演的电视剧——《轩辕剑之汉之云》。

2、《轩辕剑之汉之云》是由潘文杰、金沙、余蒨执导,张云龙、于朦胧、关晓彤、张佳宁领衔主演,鞠婧祎特别出演,高伟光、李宗霖、王瑞子、代斯等联合出演的古装玄幻剧。

3、该剧以上古传说为背景,讲述了三个远古战国,两队骁勇善战的国之勇士,围绕着上古神剑轩辕剑展开了一场场惩恶扬善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龙的谚语范文

关键词: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华夏民族的自称。语出《国语・周语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有夏虽衰,杞、犹在;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之心间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夫亡者岂无宠?皆黄、炎之后也。”也就是说,鲧、禹与夏人之后,以及共工、四岳与各姜姓国,“皆黄、炎之后也”。传说中,炎帝与黄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综上所述,我们中华民族儿女自称炎黄子孙也就不足为奇。那么,我们中华儿女为什么又自称是龙的传人呢?本文对这一疑问进行了解答。

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最崇拜的一种神物就是龙。这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是人们所熟知的传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考古发掘中竟然发现了我们远古先民崇拜龙的遗迹,这是无可争辩的实证,龙的传人找到了先民崇拜龙的根。1987年在河南濮阳县城西南西水坡遗址中,发现了仰韶时期的45号墓葬,在人骨架两侧随葬品中有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龙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飞腾。经碳14测定(树轮校正)距今大约6400年。许多专家参观研究后,将在濮阳发现的龙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是龙的故乡。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支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中华民族都非常自豪地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在古文献记载中,我们的先祖都可上推到炎黄二帝,昌意、颛顼、帝喾、尧、舜都与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均有龙生龙相之说。古代有盛德的帝王,多假托为龙所生,或具有龙的特征。《述异记》:“泣为江河,馕风,声为雷,目为电,喜为晴,怒为阴。《广博物生》引《五运历年纪》:”“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其形貌本领几乎完全与钟山独龙相同,都具有造物主的资格。

王充的《论衡・龙虚篇》曰:“雷龙同类。”雷泽也可以称为龙泽,雷神实际就是龙神。后人称伏羲为人祖,女娲传土造人,人可称为女祖,伏羲与女娲是兄妹,后结为夫妻,对这一对人祖,史书记载为:“蛇形人首,”“蛇身人首”“龙身人首”。蛇、龙同类,汉代画像石上有不少伏羲、女娲图像,皆龙首人身,如果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关于他们的传说确实是代代相传的,伏羲太昊是龙身人首,而且“以龙纪官”。如“太昊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星;渠陛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流。又立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又曰苍龙,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是为龙师而龙名。”(见)《竹书纪年》笺按引《通鉴外纪》。伏羲在当时实际是代表了一个庞大的龙族集团。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多发生在中原濮阳地带。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祖,说起来他的父母更为神奇。如说:“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竹书年纪年》)。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地而孕,十三年生庖牺”(《路史・后纪―》注引《宝椟》)”。“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诗含神雾》)。雷泽地区最突出的是颛顼,颛顼也是“龙颜”属龙族系统。颛顼的形象是鱼身、龙颜、戴干《大载记・五帝德》曰:“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吕氏春秋・古乐》云:“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能乘龙而至四海。传说帝喾妃庆都与赤龙交,孕十四月在丹陵生尧,名放勋,姓伊祁。《山海经》引《开筮》:”“鲧死三岁而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又传说鲧治水不力,三年目不瞑,腹大剖开,一条虬龙从腹内腾空而飞,这就是大禹。《山海经・海内经》:“鲧腹生大禹”是也。周的创始人文王姬昌,史称其“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龙颜”就是面貌像龙,也就是帝之相,这说明文王也是龙种。

到了汉代汉高祖刘邦也是龙生。《前汉书・高帝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与神遇。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好酒及色,尝从王媪,武负嗜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史传说,龙与华夏部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由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引出了龙的神话,龙的传说故事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在白族、高山族、朝鲜族、回族、苗族等等。许多少数民族中几乎都有龙的传说故事。

为什么历代帝王主要把自己说成为龙呢?因为“龙为麟长,幽明、巨细、短长、升潜等无所不能,”龙能翻江倒海,夹持雷电,具有”升天入水,变化不居的神性。它能升天,可以直达天庭,向至高无上,神威无边的天帝,反映人间的情况,又可以从天庭下来,传达天帝的旨意,所以龙成了我们祖先最崇拜的神物,成了中华名族共同尊奉的图腾,于是我们也就成了龙的传人。

“真龙天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人们用来形容当代的英雄豪杰,歌颂一代风流,人们还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和龙联系在一起,如“喜登龙门”“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等仍然古为今用,广为流传。

我国是神秘的龙的国度,龙的传人在各个民族的心理上取得了共识和认同,是华夏民族的祖庭和祖茔,我们的祖先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最令人自豪的还是龙的传人,所以我们既是炎黄子孙,又是龙的传人。

参考文献

[1]姚军.探源“龙的传人”[J]. 科学大观园,2005(24).

第4篇:龙的谚语范文

【关键词】 龙血竭;龙血素A;龙血素B;高效液相色谱法;组织分布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issue distribution of loureirin A and loureirin B in rats.Methods After intragastric (i.g.) administration of loureirin A and loureirin B at doses of 250 mg/100 g in rats, the tissue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Results After i.g. administration, the main tissue distributions of loureirin A and loureirin B in rats were similar. The loureirin A and loureirin B concentrations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were the highest and those in the spleen,heart,lung,brain, and muscle decreased sequentially.Conclusion There was an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loureirin A and loureirin B in rats.

Key words: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C.Chen; loureirin A;loureirin B; HPLC;tissue distribution;

血竭(Dragon′s blood) 又名麒麟竭,为传统名贵中药。国产血竭称龙血竭, 龙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功效,被誉为“活血圣药” [1],临床应用广泛。 文献报道龙血竭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在治疗冠心病、脑梗死、心肌缺血、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等方面有显著疗效[2,3]。龙血素A、龙血素B是龙血竭黄酮的主要成分,所以本文用HPLC法[4]测定了龙血素A和龙血素B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SD大鼠,体质量(250±20) g,雌雄兼备,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06A064。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515 HPLC泵,2487双波长吸收检测器,N2000双通道色谱工作站(浙江大学智能信息工程研究所);TDL802B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超声仪(上海超声波仪器厂);ZH2 BLENDER涡旋混合器(天津药典标准仪器厂)。

广西产龙血竭(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提供);龙血素A、龙血素B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乙腈(色谱纯);甲醇(色谱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冰醋酸等均为分析纯。

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5 μm,250 mm×4.6 mm);保护柱:Easyguard C18 Replacement CartridgesCat#6101;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体积比35∶65);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2 mL/min,柱温30 ℃。

1.4 龙血素A、龙血素B对照品贮备液的制备

取龙血素A用甲醇配制成每1 mL含100 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龙血素B用甲醇配制成每1 mL含80 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

1.5 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用水洗净,滤纸吸干,称重,加生理盐水制成30%的组织匀浆液,-20 ℃保存,备用。

取组织匀浆液1 mL,加入乙腈2 mL,乙酸乙酯2 mL[4],涡旋振荡1 min,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再重复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50 ℃水浴挥干,于残渣中加入100 μL甲醇,溶解,10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0 μL进样。

转贴于

2 结 果

2.1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取各组织空白匀浆液,精密加入龙血素A、龙血素B对照品储备液,配成系列标准溶液,混匀,按“1.5”项下的方法,自“加入乙腈2 mL,乙酸乙酯2 mL”起,依法操作。记录峰面积。以质量浓度(ρ)为横坐标,峰面积(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龙血素A、龙血素B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检测限为0.025 μg/mL和0.023 μg/mL,各组织回归方程见表1、表2。表1 各组织中龙血素A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略)表2 各组织中龙血素B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略)

2.2 回收率试验

取各组织空白匀浆液,精密加入龙血素A、龙血素B对照品储备液,混匀,按“1.5”项下的方法,自“加入乙腈2 mL,乙酸乙酯2 mL”起,依法操作。计算绝对回收率,结果见表3、表4。表3 各组织中龙血素A的回收率试验(略)表4 各组织中龙血素B的回收率试验(略)

2.3 精密度试验

取各组织空白匀浆液,精密加入龙血素A、龙血素B对照品储备液(加入量与回收率项下加入量相同),混匀。按“1.5”项下的方法,自“加入乙腈2 mL,乙酸乙酯2 mL”起,依法操作。计算日内、日间精密度,各组织中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0%。

2.4 稳定性试验

取各组织空白匀浆液,精密加入龙血素A、龙血素B对照品储备液(加入量与回收率项下加入量相同),混匀。放置-20 ℃保存1周,37 ℃水浴解冻后,按“1.5”项下的方法,自“加入乙腈2 mL,乙酸乙酯2 mL”起,依法操作。冻融样品稳定。

2.5 方法专属性

取2只大鼠,实验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1只做空白对照,1只按100 g给予龙血竭250 mg,灌胃给药,给药2 h后处死,按“1.5”项下的方法,依法操作。由图1可见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测定。其他组织的HPLC图中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出峰时间与肝脏的HPLC图相同。

2.5 组织分布

取大鼠36只(实验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随机分成6组,每个时间点6只,称重,按100 g大鼠给予龙血竭250 mg,灌胃给药,分别于1、2、3、4、6、10 h处死大鼠,按“1.5”项下的方法,依法操作。结果表明,龙血素A、B在肝脏及肾脏浓度最高,然后依次是肺、脾、心、骨骼肌、脑,见图2、图3。

3 讨 论

药物的组织分布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及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组织中的分布不相同。大鼠口服龙血竭后,经血液循环而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中,在外周组织分布较少,这与文献[2,3]报道龙血竭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在治疗冠心病、脑梗死、心肌缺血、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等方面有显著疗效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S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10.

[2]刘忠和.复方血竭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6):174-177.

第5篇:龙的谚语范文

1、可以通过开御龙林区域的日常箱子获得,不过通过开箱子获得的几率极小;

2、可以在拍卖行购买,寻找到同一时间正在卖钥匙的游戏玩家即可购买获得;

3、自己增加副职,然后收集材料制作出钥匙即可;

4、可以向其他玩家求助,寻找游戏好友商议后,赠送给你即可获得;

第6篇:龙的谚语范文

[论文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蕴涵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龙”在汉英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龙”为例,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手段,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起着文化传输的功能。由于生活环境、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不同 .同一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形成 了不 同的文化 内涵 ,而文化内涵的不 同又影响着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本文试对“龙”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作以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促进理解和交流。

一、“龙”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

(一)龙为何物?

“龙”在概念意义上是一种“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能“登天”能“潜渊”,人可骑可驭的温驯动物。许慎《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辞源》说,龙是“四灵”之一,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韩非子 ·说难》:“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古人相信,龙经常生活在水中,但“不处网罟之水”(《竟林》引《任子》),“食乎清而游乎清”(《吕氏春秋 ·离俗览》),“倘若川渊枯则龙鱼去之”(《苟子 ·致士》)。

(二 )文化内涵

在华人世界里,大多把龙作为一种最为荣耀的动物,华人都把自己叫做龙的传人。《太平御览》引《春秋合成图》云:“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婚),生伊耆,尧也。”尧、舜、禹都是传说中的上古的贤明君主。远古神话中,有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鲧因盗神土为帝所杀,死后“三岁不腐,刻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可见远古时期,华夏的先人就被视为龙的化身。在华人看来,龙是吉祥之物,它是尊严的化身。因此,华人大多有龙的情结,在心理取向上,在群体文化特征上,在漫长的文化积淀里,很多都在向龙靠拢。如十二属相里有龙,有大龙、有小龙、有龙年,据说龙年出生的孩子有出息,能沾龙光。以前,中国人都过二月二,二月二又叫“龙抬头”,实际上是指百虫经过冬眠,开始苏醒了。这一天吃的春饼叫吃“龙鳞”,吃的捞面叫吃“龙须”,吃的馄饨叫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吃了就一顺百顺。老百姓都望子成龙 ,即希望子孙出人投地。华人好龙,向龙靠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象征,皇帝是真龙天子。唐 ·章碣《题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里的“祖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龙作为帝王的象征能起到神化帝王的作用,“神龙见首不见尾”。帝王是真龙天子,要说龙体、龙颜、龙准;帝王用的东西,要说龙驭、龙床、龙袍;像龙的东西,有龙舟、龙灯、龙车等。跟龙有关的成语不少,如“虎啸风生,龙腾云起”、“云从龙,风从虎”《(易 · 乾》)。龙虎常并提:龙蟠虎踞、龙潭虎穴、龙吟虎啸、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等。封建时代,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龙凤常并提:龙章凤姿、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盘凤逸等。

二、“dragon”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

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形象与中国“龙”形象大相径庭 ,它以毒蛇形象为主,在此基础上还综合了其他种种令人产生恐怖感、厌恶感的动物特征,如鳄鱼、蜥蜴、蝙蝠 、癞蛤蟆等等。有的居住深海,有的沉睡于火山 ,有的狡诈,有的怪模怪样。西方的英雄史诗中,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 中都有dragon的故事。西方的龙一般是蛇身狮爪,身上披着鳞片,嘴里喷着火,双翅或四翅,头部基本上类似于爬行类动物 ,如蜥蜴、鳄鱼和蛇。所以西方的龙可能是爬行动物的化身,但有些地区的龙也用狮头或猫头。西方文化中首次对龙进行描述的是《动物寓言集》:龙的头上有羽毛,嘴很小,它通过气孔呼吸,舌头也从中吐出;它的牙齿和尾巴都很有力量;它通过吹气而不是拍打来杀死敌人,它的尾巴卷起来可以杀死一切东西。书中有一幅它用尾巴杀死大象的图片,将它与魔鬼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与魔鬼十分相似。《圣经 ·新约》中的《启示录》里记载了大天使米迦勒屠龙的故事:“天上又现出异象来 :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他抓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把它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龙在《圣经》中以基督教的最大敌人撒旦的化身出现,在基督教长久的精神统治中,必然被丑化、恶化,所以龙在后世看来也就成了恶的化身,基督教文明的兴起则基本摧毁了西方人对龙的慈善想像。林桦在《北欧的神话传说》第一章《创造天地的神话》中,介绍北欧的毒龙时说道:有一条狰狞的毒龙叫尼特霍格,盘踞在冰天雪地的海维格尔玛泉水旁,日夜不停地噬咬着伸入泉水的巨大树根。又说:“毒龙生为恶魔,企图最终咬断宇宙树的巨根,毁灭世界。”据《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中东地区的蛇或龙硕大而凶猛,被认为是邪恶的总代表。希腊、罗马人接受了他龙是恶者的说法,同时也把它构想成慈善的力量,希腊的阿波罗就是蛇的崇拜者。但总体上来讲他们也没有改变龙的邪恶形象。

与中国对:龟崇拜相反,龙在西方古代文化中极不受人欢迎。龙是神话中的怪兽,是个由许多种动物 的部分肢体拼成的丑八怪。人们都厌恶它,龙基本上是暴力和邪恶的标志。除了神话中的龙 以外,由于龙生相凶狠,西方人便将这种怪兽绘在武器上以恐吓敌人,于是龙也成了战争的象征。由于在西方人的心目中“dragon”是 凶恶的象征,所 以在英语 中“dragon”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汉语中 引起的联想完全两样。

在英语中,dragon常指 a fierce bad tempered oldwoman(泼妇,性情暴烈的老妇人)。例如:

That old woman’S a real dragon!(那个老太婆简直是个母夜叉)

When she’s angry,she is a dragon.(她生起气来像个母夜叉)

Her mother is a real dragon.(她母亲把她看管得真够严的)

dragon在词组中也多含贬义,如:the old dragon是撒旦、魔王、魔鬼 的代名词;like a dragon指猛烈地、凶猛地。

这里的“dragon”,不是指凶恶的女人就是魔鬼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说 ,“龙”与“dragon”联想意义有天壤之别。可见,dragon在英语里是个贬义词 ,西方人一见到 dragon,便自然想到恶。“dragon”在西方象征着人兽对抗 ,象征着害人恶魔,象征战争和杀戮。

由此可见,在中西文化中“龙”与“dragon”在形象上不 同,中国龙 的形象是美感与崇 高的化身。“dragon”在概念意义上和汉语的“龙”有很多不同。因此,在词汇学习中,研究词汇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无论对促进理解与翻译还是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89.

第7篇:龙的谚语范文

聋人与健全人,聋人朋友彼此之间都是用手语来交流的,可以说聋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手语。在中国标准手语出台前,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地方流行手语为主,逐步形成了本地的专用手语,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大力推广中国标准手语,但因聋人们大都习惯于应用自然手语(与社会流行的地方手语接触中,逐渐慢慢形成自己习惯特点的自然手语),在习惯上不乐意接受中国手语,故远远还没有普及。而各地电视台在播放为聋人制作的手语节目时,使用的一定是中国标准手语,相当一部分聋人都看不懂,所以聋人中一再要求增加字幕是不足为奇的。

笔者认为:只要是能提高聋人文化水平,又能适应广大聋人习惯的,在实践中就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现在很多地方经多年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应大力推广!助听器更新换代,人工耳蜗也被人们广泛接受,全国各地都设立了聋儿语训康复中心,旨在使“铁树开花”让聋人开口说话!这确是造福聋儿的实事、好事!但是做什么都要适合中国国情,目前能进行聋儿语训尤其是植入人工耳蜗后的聋儿语训的地方,在国内还只是极少数。那么手语荏苒实聋人们和外界交流沟通的有力工具,在聋人心里也放不开他们的母语――手语!这是他们的心理和习惯上的需要;就残疾人中人数最多的2700万聋人来说,手语是永远离不开的语言,那么推广中国手语也和推广普通话一样势在必行!

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深有体会。一次本市有个福利企业招聘聋人,有近50人去应试,市残联理事长、厂长都参加了,还特意请了聋校手语老师来翻译,没想到领导讲了半天,大家就是不明白翻译比画的是什么内容?经大家一致要求,领导才把我叫来,我接到电话放下手中工作马上打车来到现场,大家一见我来了就热烈鼓掌!会议重新开始,只一会工夫我就把领导的讲话清清楚楚翻译给大家,当场顺利签订了劳动招聘合同。我虽然任省、市聋协主席,根本没进入过聋校,手语是我从1982年开始向广大聋人群众及从中国手语书中学的,和聋校老师比我并不是专业!可我打的手语为什么大家都明白?而聋校老师打的手语大家反而不懂?我认为这首先是因为我长年和聋人群众打成一片,而且通过自己的刻苦自学,结合标准手语、地方手语,又吸取当地聋人专用手语语言,打出来的自然手语既符合广大聋人习惯,所以他们容易看明白。为此我深深体会到推广中国标准手语任重道远。

第8篇:龙的谚语范文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学前聋儿识字教学进行教育策略的研究。在聋儿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聋儿语言训练基本方法,另僻溪泾,提出了借助文字识读来辅助聋儿教学的方法。由此,提出了识字学语的依据,从汉字的主要特征、聋儿识字学语的基本条件切入,分析了其方法操作的可行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直观演示法、语境游戏法、情景表演法、参观法、个别辅导法、家庭辅助法等,让学前聋儿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借助文字识读辅助语言学习。结果表明,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训练计划,并辅以多种适宜的方法进行早期聋儿语言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一、引言

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是指语言康复训练时,借助文字识读来辅助语言学习。本人从事学前语言康复教学多年,尽管不是这类科班,但在教学中还是充满着激情去努力做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力求让聋儿语训效果达到最佳。我知道听障儿童要通过直接经历获得知识是有限的,他们不能用语言进行交往就会丧失通过语言获得信息的机会。他们入学时尚不具备学习活动所需的认知能力,然他们的视觉、味觉、嗅觉也许比耳聪人更敏感,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让学前聋儿进行识字学语,充分发挥聋儿的视觉功能,拓展其语言训练的能力。因此,这几年,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了这方面教学,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深感有所收获。我感到识字学语不仅能加速聋儿语言康复进程,而且能有助于帮助其掌握词义、句式和积累词汇,有助于增强语言记忆和提高思维能力,为聋儿与正常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日后随班就读奠定了基础,下面就如何进行学前聋儿识字学语的教育策略谈谈几点认识。

二、识字学语的依据

语言康复旨在使用听力残疾如同眼获得所要求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识字学语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相联系的特点来充分调动聋儿视觉器官作用,强化聋儿各感官交替参与语言学习,力求做到语言训练“视、听、说”一体化。

1、汉字的主要特点

语言分口语和书面语,而书面语系指文字,也就是汉字,它是一种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汉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是一个音和一个意义单位,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现了具体、直观和形象。一般来说,辨认汉字字形,就能联想到字的音和义。同时,汉字的形、音、义还充分调动和使用了人的左右脑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功能。

2、聋儿识字学语的条件

聋儿识字,主要是认字,即看到字形,能准确地读出字音,并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知道字义。这使聋儿“以目代耳”的功能得到了发挥。要知道聋儿与正常儿童一样有着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由于听力残疾致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晚,思维能力形成较迟。因此,识字学语,就是充分利用聋儿视觉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以克服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文字的识读来帮助聋儿对语言的理解,从而使聋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可缩短聋儿语言康复的时间。

三、识字学语的教学策略

1、直观演示法:适用于初学汉字的聋儿,主要学习名词、动词。方法是循序渐进(1)认识词语卡片。(2)找出卡片。

2、语境游戏法:此方法可运用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粮”,是儿童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

3、情景表演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已经过半年以上学习的聋儿,因为这些孩子已初步学会了简单的表演,有的大些年龄的孩子已能理解情景表演中基本动作,而且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词语,为学习简单的句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情景表演不要太复杂,要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来设计情景。

4、参观法:此方法运用比较灵活,可适用于识字初级阶段以引起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可运用于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幼儿让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过在参观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让幼儿知道参观的内容,让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5、个别辅导法:此方法可运用于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优点可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缺点在于由于学习汉字比较枯燥,而且一个幼儿学,故竞争意识不够强,因此必须要有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才能让其专心学习汉字。

6、家庭辅导法:此方法同前,但一定要做好家长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四、教学策略运用实例: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实物、图片、字卡(词语卡片并附有拼音),以较为直观的形式来演示一个字的词义,使聋儿的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同时参与识字学语。初学汉字的聋儿可从简单的生动的真实的实物及图文并茂的图片、字卡中得到刺激、联想,就易记牢所教字的字形、字义及发音。

2、语境游戏法

创造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让聋儿在各种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语言的存在及语言交流的需要,培养其语言学习的兴趣。

3、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适用于有一定表演能力以及除懂得“以物代物”外还懂得“以人代人”的含义,因为它类似演员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也称为“角色扮演”是象征性游戏的高级阶段,是随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6—7岁的幼儿运用此方法比较适合,但也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情况。

4、参观法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就带幼儿去超市、水果店、小菜场等等地方,让幼儿寻找自己认识的字,这不仅能扩大幼儿眼界,发展其智力与语言;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对识字学语的兴趣。

5、个别辅导法

聋儿由于听力残疾程度的不同及语言启蒙的早晚,致使聋儿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每天除了进行正常的语音、语句操练外,还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每位聋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个别识字学语辅导,就是细化集体活动时所学的内容,让识字学语得到进一步强化,使聋儿在不同程度及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这样做,对轻度聋儿,可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加深语言表达能力,并能牢固的记住所学的字。而对重度的聋儿,个别辅导就显得特别需要。

6、家庭辅导法

家庭教育延伸了聋儿在幼儿园里语言训练的内容,家庭对聋儿来说是一个更加亲切、自然的环境,尤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内容的丰富、形象、直观,更便于其识字学语,另外,家长往往最了解孩子的习禀性和兴趣,与其接触的时间也较长,这样会更有效、更自然地引导聋儿识字学语。

第9篇:龙的谚语范文

关键词:达斡尔族;美术;现状;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56-02

达斡尔族是起源于黑龙江流域的一支东北土著民族,其族源至今尚无定论,是黑龙江流域民族中唯一的农业民族,是我国现有人口中比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基本上分布在、黑龙江省、新疆自治区等地,主要居住在美丽富饶的嫩江两岸和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美术资源尤为丰富。达斡尔族美术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它具有悠久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的美术不仅多姿多彩,而且也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的一颗宝石。

一、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的美术研究现状

对达斡尔民族美术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中涉及达斡尔族美术研究的,如高卉民主编的《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中达斡尔族部分的达斡尔族美术研究(2004),陈兆复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2001)等。

二是对达斡尔族的纯理论研究中包括达斡尔族的美术或民间美术的研究,如满都尔图主编的《达斡尔族》中的第十一部分文学艺术要略中介绍了达斡尔族的民间美术(1991),孟志东主编的《达斡尔族研究》第一集(1987),鄂小楠、鄂.苏日台主编的《达斡尔族造型艺术》(2002),季敏《赫哲 鄂伦春 达斡尔族服饰艺术研究》等。

三是与达斡尔族美术研究相关的艺术研究,如(前苏联)《阿穆尔沿岸地区的古代艺术》(1981),鲁静、高晓霞的《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研究》(2009),安英《达斡尔族艺术及其研究现状》(2005)等,这类研究的数量可观。

除此之外,达斡尔民族研究多集中在内蒙古等地,针对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民族美术的研究较为分散,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相关少数民族研究院针对达斡尔族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历史、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囊括了达斡尔族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最新成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就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达斡尔族美术研究尚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对达斡尔族美术的专题研究数量不多,且显得过于零散的状况,针对达斡尔族美术进行全方面的、完整且具有系统性的理论研究较少。其次,研究多集中在达斡尔族美术的某一方面的研究上,缺少全面的呈现达斡尔族整体的美术研究以及其美术特征的归纳,本文的研究旨在针对达斡尔族美术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力求用图像文献来呈现对达斡尔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并从中进行社会学的考察。第三,缺少对达斡尔族美术创作进行深度的本体研究。基于以上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对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及其美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及其发展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的美术研究意义

对达斡尔民族美术的系统研究,其重要性意义可归纳如下:

第一,作为美术学视觉的研究,通过达斡尔族美术的图像收集与整理,系统归纳达斡尔族美术所包含的不同种类,为系统完整的建立达斡尔族美术研究与创作的资料库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及其美术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及其发展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二,通过对达斡尔族美术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达斡尔族民族美术的思想内涵以及与达斡尔族文化的关系,进而提炼出达斡尔族美术存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我国的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发展提供可考的参考依据。

第三,达斡尔族美术研究是呈现达斡尔民族美术文化的图像文献,是对达斡尔族的历史发展、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各方面的挖掘与表现,再现和创造出一系列反映达斡尔民族审美文化,使其在达斡尔民族研究中具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在传播和弘扬鄂伦春民族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作为社会文化研究,本选题通过对达斡尔族美术所呈现出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的考察,可以为学术界对达斡尔族的深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同时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是达斡尔民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达斡尔族生活史中,始终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对它的研究整理,对于了解达斡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美化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的美术形式及特点

经过历史岁月长河的洗礼,达斡尔族各种美术形式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在不同时期又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兼收并蓄,其美术丰富多彩,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美术形式:包括服饰、绘画、剪纸、雕刻、刺绣等门类。其风格独特、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达斡尔族的多种美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历史久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形成了独具匠心的艺术个性。二是具有相传性,由于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许多的美术都是以口头传承等方式流传至今。由于达斡尔族聚居地相对比较偏远,以及自己独有的审美方势,因此许多美术形式至今日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我们在达斡尔族民间还能看到经常看到使用的桦树皮制做的生活用品。三是达斡尔族美术形式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广为流传于民间,渗透到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四是达斡尔族的多种美术形式与原始,萨满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研究美术形式不能脱离对达斡尔萨满文化的研究。

四、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的美术传承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美术建设进程的推进,达斡尔民族美术传承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学界和美术界广泛重视。对其社会急剧变化以及传统文化特点共同促成的前途命运问题的忧虑成为关注热点。对达斡尔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化,尤其在服饰、绘画、剪纸、雕刻、刺绣、桦树皮美术等方面的挖掘更加深入,使我们对达斡尔民族文化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弘扬和保护达斡尔民族文化,维护多样化的民族及社会和谐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探讨达斡尔民族美术的发展方向,保护好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让这颗闪烁的明珠放射出更多更灿烂的光芒。

总之,达斡尔人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在创作出多彩的少数民族美术,描绘着达斡尔的游猎史,他们的美术充分表现出达斡尔民族淳朴的审美观和原始的美术追求,丰富了世界民间美术宝库。达斡尔族美术顽强的生存并延续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达斡尔族美术已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虽然受到各种现代美术的冲击和影响,但其独特魅力仍为广大人民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项目,《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题材绘画研究》立项编号:12D016。黑河学院青年科研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