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被造就的虚拟偶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敬拜人的时代只能产生于上帝和神性之天的退隐。在上帝和神性之天将人规定为卑微的有限者时,人不可能以人为最高崇拜对象。上帝和神性之天的退隐是现代性取代前现代性的结果:前现代性的基本逻辑是人被超越人的存在(诸神,上帝,神性之天)所规定(决定),现代性的核心则是人性的自我规定(决定),所以,现代性对前现代性的取代也就是人道主义对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扬弃,由此完成的是精神世界中心的革命性位移——从上天和神转向大地和人。萨特对人道主义的两个含义有比较准确的总结:其一,把人看作目的或最高价值;其二,认为人是自我设计的存在,处于不断的自我超越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计划创造自己。(1)显然这两种人道主义都意味着对原始的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否定。所以,在现代性诞生之时,上帝和神性之天实际上便已经退隐。自称“反基督徒”的尼采在1882年借疯子之口宣告上帝的死讯,实是在迟到了的讣告:
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我们将何以自解,最残忍的凶手?曾经是这块土地上最神圣与万能的他如今已倒卧在我们的刀下,有谁能洗清我们身上的血迹?有什么水能清洗我们自身?我们应该举办什么样的祭典和庄严的庙会呢?难道这场面不会对我们显得太过于隆重了吗?难道我们不能使自身成为上帝,就算只是感觉仿佛值得一试?再也没有比这件事更为伟大的了——而因此之故,我们的后人将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更高尚的历史之中!(2)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上帝的讣告要推迟数百年才由一个疯子斗胆?人为什么不在上帝和神性之天退隐之时就将自己推上最高的高处?我们在如此追问时已经涉及到人在现代性诞生之初无法超越的困境:如果立刻承认人是绝对的中心和终极的目的,那么,人将不得不亲自成为上帝或类上帝存在,这不仅是刚从外在限制中解放出来的主体性所无力承担的,也会将人抛入信仰的悖论。所谓信仰的悖论是指:人在上帝和神性之天退隐之后将不得不冒险信仰自身,但人却是有限者,信仰人就是信仰有限者,而这与信仰的超越性恰恰构成了无解的矛盾,因此,人不能以人为信仰对象,也就是说,人将同时不能不信仰人和不能信仰人。要理解信仰的悖论,我们必须首先追问:何为信仰?信仰在英文和德语中分别写faith和glauben,均是信的意思,但这信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绝对的信奉(firmbelief)。那么,什么样的存在能被绝对地信奉呢?一定是无限者:有限者的有限性意味着它可以被相信,但却不能被绝对地信奉,因为它不能在它之外为我们的精神提供着落;如果我绝对地信奉某个有限者,那么,我必然在他有限的世界之外迷失自己,被抛入荒谬的处境。上帝和神性之天之所以会被绝对地信奉,是因为他们都曾被领受为能为人的身心给予永恒关怀的无限者。人成为人的信仰对象有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人也被推举为具有无限力量的存在。在现代性诞生之初,人的主体力量还相对弱小,把人推举为无限者对于绝大多数而言是不可思议的。既然人不是无限者,对人的信仰本身就是悖论。为了回避这个两难境地,包括笛卡儿在内的现代性的早期阐释者都采取了一个折衷的策略:在将上帝罢黜以后又将已成空名的他请回虚设的宝座,以使人在成为自我决断者的同时回避信仰的悖论。笛卡儿的推理清晰地展现了这个逻辑:他首先认为一切都是可以怀疑的,将上帝由绝对者降为反思的对象,与所有存在者一起处于被悬搁状态;接着他指出我在怀疑是不可怀疑的,而怀疑是思,因此,我思才是所有推论的原点和世界向之呈现的中心;最后他又说我在怀疑说明我是不完满的,必有某个完满者赋予我思以合法性,这就是上帝,所以,上帝仍是人的信仰对象,人则是“上帝与虚无间的一个中介”。(3)由此可见,以为现代始于人道主义对神道主义的完全替代是错误的,因为在费尔巴哈和尼采之前的现代主义仍是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统一。但是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统一并不是平衡的:对上帝的信仰不再是firmbeliefwithoutproof即非理性的虔信,而是人的理性所引导的过程,上帝已经成为我思的推论,所以,人道日显而神道/天道日隐是现代化进程的明晰走向。这种不平衡最终导向人道对神道/天道的彻底收复,上帝被当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属人的本质突破了个体的、现实的、属肉体的人的局限,被对象化为一个另外的、不同于它的、独自的本质,并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仰望和敬拜。因而属神的本质之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4)
费尔巴哈所说的对象化后来被尼采形象地称为投射:人从自身投射出他最坚信不移的三个内心事实即灵魂、精神、自我,然后又将这被投射出的存在命名为上帝。(5)既然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投射),那么,崇拜上帝就是崇拜人自身。对上帝的信仰之谜既然已经破解,人类信仰意向的转折便必然发生:从彼岸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由指向上帝到指向人。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人将以人为崇拜对象呢?如果是,人将怎样解决信仰的悖论?费尔巴哈显然对此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因而敢于直言“人就是人的上帝”。(6)尼采的思想要比费尔巴哈细致得多:他在1882年以疑问的口气说过“难道我们不能使自身成为上帝”后,便放弃了这个思路,另觅信仰转折之途。仅仅过了数月,他就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第一卷中公布了他的最终答案:
我将以生存的意义教给人们:那便是超人,从人类的暗云里射出的闪电。(7)
那么,什么是超人(superman)呢?虽然尼采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他诗化的语言中体悟到超人是人的将在即人自我超越的目标:
我的兄弟,这走在你前面的幻影,美丽于你;你为什么不把骨与肉给它呢?(8)
让将来和最远之物成为你今日的动机吧:你应该爱你朋友身上的超人,作为你存在的理由。(9)
我对于这些高人和最好的人已经厌倦了;我渴望从他们的高处上升得更高些,直达超人。(10)
由此可见,尼采倍受质疑的超人学说表达了他对新的信仰体系相对周密的安排:超人虽然将所有实存的人规定为欠缺,但他是人的实在的变形而非上帝,因而以超人为信仰对象既恢复了信仰的属人性,又避免了直接以人为信仰对象所导致的悖论,可谓两全其美。然而崇拜超人实际上是崇拜人的将在,所以,尼采所最终完成的仍是信仰的人类学转折,所言说的依然是现代性的基本逻辑。尼采与费尔巴哈从根本上说是殊途同归的,他们都是拜人的文化的创生者。
拜人的文化所拜的人是什么呢?这又是个关键的问题:拜人的文化的诞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被拜者,被拜者必然是那些相对接近人类超越理想的个体,而他们之所以接近人类的超越理想,是因为他们更充分地实现了人的本质,因此,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就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关人的本质的定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点:1、人的本质是精神即向真理和善而在的心;2、人的本质是能动的身体即居住在大地上的实在。拜上帝的文化由于把上帝把握为超越的精神即宇宙的大心,必然将人的本质规定为精神: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
体贴肉体就是死;体贴圣灵乃是生命,平安。(《罗马书》8:6)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哥林多后书》5:9)
身体在这个体系中归根结底是被克服的对象。人只有克服了肉体的欲望,走出身体,才能皈依作为绝对精神的上帝,方能获救。这种对感性生命的否定在现代性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必然被怀疑和舍弃,因为现代性以肯定人的现世的实在力量为基点,而人的实在力量只能来自于身体。人在对自己实在力量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原本是能动的身体,所谓的灵魂/精神不过是身体的功能:是这思想着的身体在移动石头,发动机器,改变世界,所以,人不是别的,就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费尔巴哈称人是属肉体的感性存在,马克思认为人是改造世界的实践者,所强调的都是人是身体这个基本事实。尼采在为上帝讣告的同时也不竭余力地证明人是身体:
我整个地是肉体,而不是其它什么;灵魂是肉体某一部分的名称。(11)
创造性的肉体为自己创造了创造性的精神,作为自己的意志之手。(12)
信仰肉体比信仰精神更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后者乃是对肉体垂死状态的非科学观察的结果(是离开肉体的东西。等于相信梦境是真实的——)。(13)
既然人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那么,拜人的文化归根结底是拜身体的文化。身体才是人存在的整体,是文化真正的创造者,他本身就是能动的,无须所谓独立于他的精神来发动和引导。精神不过是身体内在的“意志之手”,其超越性源于且受制于身体的此在性/有限性。想象精神能够离开身体而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无所不是,乃是人自我超越的冲动所造就的幻象。身体的此在性/有限性意味着人作为身体天然地渴望超越自身,但这超越永远是此在的/有限的。身体和身体所建立的世界都有其边界,对于身体的真实意识只能是界限意识。人所能做的是探索身体的潜能,力图越过既有的界限。瑜迦、气功、竞技体育、极限运动等都是身体实现潜能的具体方式,在这些活动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如体育明星)自然会成为崇拜的对象(如撑杆跳世界冠军布勃卡被称为神人)。人们为身体的运动制定了各种游戏规则,实验自己在这些游戏中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在对身体机能极限的挑战中展现身体的力量、美、智慧。然而身体所完成的实在超越毕竟有其限度,人要越过这些限度演绎身体的可能性,就只能进入实在与虚拟并存的领域,通过艺术象征性地实现身体的理想。这就是身体在表演中的成形。身体在半实在半虚拟的世界中可以相对自在地听从自己“意志之手”的指引,将自己造就为自己想成为的存在,变得神奇、强大、完美。能够完成如此演绎者展现了人作为身体与其理想最为接近的状态,必然在拜人的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的杰出者还会成为新时代的偶像。所谓明星,便是那些通过身体的运动演绎身体的理想的人。他们的光芒来自于他们所是的肉身,精神的力量在他们那里直接展现为身体的力量。崇拜明星就是崇拜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演绎的美好/强大程度。
费尔巴哈和尼采分别于1872年和1900年去世,均未能目睹在二十世纪方成潮流的明星崇拜现象,自然无法评判它是否合乎他们对于拜人的文化的预想,但是我们作为时代的见证人却可以证明明星崇拜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拜人的文化的特点:1、对明星的崇拜是人对人的崇拜;2、人在这里是作为能动的身体即真正完整的人而被崇拜的;3、大众崇拜明星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保证其生存,而是因为他们创造着/演绎着人类所能达到是美好程度,所以,被崇拜的人是作为目的性存在而被肯定的。在明星崇拜现象产生之前,只有那些保证大众生存的人(政治家、军事家、宗教家、科学家等)才会成为崇拜的对象,他们被敬拜的根本缘由是他们对于大众的有用性,而非他们自身的完美,因此,被崇拜者并没有被当作真正的目的性存在。从崇拜人的功能性存在到崇拜人的目的性存在是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动因,其物质前提是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将追求完美的目标正式提到议事日程。所谓崇拜人的目的性存在,乃是指:将人所是的身体当作目的,探寻身体所能达到的美好程度,将那些能代表个体—身体在当下最美好状态的人作为最高目的来崇拜。所有的人都是目的性存在,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被肯定为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被当作最高目的而受到崇拜的人不一定能保证大众的生存,他们被崇拜的原因完全在于他们自身的存在形态。在人道主义的语境中,人类劳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最接近其理想的个体诞生,所以,那些最为接近人类理想的个体就是最高的目的性存在。人作为作者的最重要作品就是人自身,因此之故,只有那些同时是艺术家和艺术品的个体才能成为人类劳作的最高目的。画家、导演、作曲家等不以自身为作品的艺术家便无法被肯定为最高目的,因为他们与他们的作品不是合一的,作品的完美不意味着他们自身的完美(贝多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人们最为热爱的只能是那种自身即是艺术品的艺术家:他们所创造的主要产品不是椅子、电视、空调这样的工具性存在,不是在诞生后即成为他者的外在作品,而是作为艺术品不断诞生着的他自身。一个在舞台上旋转着的芭蕾舞大师和向人类运动极限挑战的运动员都以自身为作品的作者——将自己所是的肉身作为艺术品来创造的艺术家。与画家、导演、作曲家等艺术家不同,他们作为艺术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自身造就为接近完美极限的艺术品,向宇宙呈现自己挑战肉身极限的动姿。这种集艺术家和艺术品于一身的个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胜利,而那些欢呼着的追星族实际上是为人类的胜利而陶醉。对明星的崇拜体现了人——作为类和个体——自我超越的欲望。人作为身体的此在性/有限性注定了艺术是拜人的文化的最高形态:
艺术的根本仍然在于使生命变得完美,在于创造完美性和充实感;艺术本质上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祝福,使生命神性化……。(14)
生命的完美归根结底是身体的完美。精神的完美如果不能实化为身体的完美,那么,它所表征的就是人作为整体的欠缺,所引发的便是个体对自身无法消除的悲剧意识:
我的丑陋确实是我应该归之于命运的东西,或者我可以称之为命运的残忍。因为,我为什么生下来就是丑陋的呢?当你碰到这样的事情时,就会看到偶然性和残忍。(15)
由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萨特这样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也会由于身体的缺陷产生难以消除的悲剧感和荒诞感。他在其一生中都在品味和逃避自己作为身体的缺陷,在自欺和自嘲的两极之间颠簸。一个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的人却发现自己并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身体,这就是萨特对自身的悲剧意识的起源。由于萨特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人就是身体,所以,他最终没有超越自己思想的自欺结构。但我们作为后来者却可以替萨特做出总结,清晰地把艺术对于生命的祝福领受为对身体的祝福。进而言之,艺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祝福在本质上是身体的自我肯定和自我祝福,是身体艺术化的自我塑造。身体本身就是超越性的,他总是在越过自身(beyonditself)。然而身体的此在性却注定了他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自己,在他的自我设计和他的实存状态之间具有不可消除的距离。人能构想出上帝这样的无限者,但他在此刻所能达到的生命高度却是有限的。由于这种不可克服的有限性,人类对于完美的追求只能在艺术中获得最充分的演绎,又由于大多数人都有难以消除的欠缺,不适合演绎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的美好程度,所以,人类必然将追求完美的理想寄托在少数艺术家身上。正是这种寄托使得在人类求生存时期被当作纯粹娱乐工具的文体从业者具有了远为重要和神圣的社会功能:创造和演绎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的美好程度,挑战身体的运动极限和形象极限。伟大的明星受到崇拜的最根本原因是他把自己所是的身体创造为/演绎为最接近人类此刻理想的艺术品,以至于人们认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胜利。他的崇拜者们想成为他,以一种近似于朝圣的心态走向他,企图通过接近他来分享他的美和力量。追星族在迷狂状态中会将某些明星神化,把他们当作半人半神的存在。但是人们在迷狂中所敬拜的归根结底是大地上的肉身,所以,明星崇拜现象昭示着信仰的此在性,是人类信仰转向的表征。
然而我们在把明星定义为演绎者时就已经摆明了:被崇拜的归根结底是明星以身体创造出的意象,而非明星本身;明星毕竟是人,他在某个瞬间的生命高度是有限的,以明星为崇拜对象意味着信—仰有限的存在;这在崇拜者生命的某个阶段是可以忍受的,但在他追求更高的生命高度时则会成为束缚/障碍;人与人没有本质的不同注定了人不适合成为人的崇拜对象(崇拜和热爱是两回事),人对人的崇拜从根本上说是对幻觉的崇拜,所以,明星崇拜自在地具有幻觉品格。人们之所以会认识不到明星存在的幻觉性,是因为他与明星之间存在着心理学意义上的距离,他在想象中经历这个距离时已经完成了对明星的再创造。个体不可能崇拜他自身,因为他与他自身永远是合一的,他不能满足自己立刻越出自身的渴望。一个美好的人总能设计出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个体相对于自己的理想来说是永远的欠缺。被大众崇拜的明星可能是自恋的,却不会自我崇拜,道理就在于此。如果人注定要崇拜人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只能选择以他人为崇拜对象,并且这个他人必须与他有一定的距离,以便能够承担他的理想。心理学意义上的距离使得个体可以把自己所想象得到的美好品格加在自己的崇拜者身上,然后以朝圣的心态走向他,仿佛他原本就是如此美好。所以,只有当一个人被幻觉化即其可能性空间在别人的想象中被无限扩张之后,“他”才能成为被崇拜的对象,而这个他转变为“他”的过程也就是实在的他被否定/废弃/罢黜的过程:崇拜者所崇拜的是“他”而非他。他之所以成为“他”,是因为崇拜者在迷狂状态用自己所塑造出来的“他”暗中置换了他。他成了一个引发无限想象的被超越的原型,一个名字被借用来命名某种理想的凡人(人皆是凡人)。他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是崇拜者生活的目的,实则是崇拜者用以寄托自己理想的工具性存在:那个作为幻觉的“他”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他被崇拜的缘由不过是他相对接近于“他”而已。任何偶像都是心像。我们的心像之为心像,在于它在外界没有对应物,在于它是不断生成的内在的理想型。人有一种为自己内在的理想型寻找对应物的永恒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使得某些实际存在的人被当作理想型的化身,明星作为以身体制造幻觉为业的人成为偶像的本体论因缘恰在于此。无论被崇拜的明星多么美好,他在被当作偶像的一霎那都已经被人们的心像投射出的虚线所幻化了。只是人们认识到这个事实后的事实需要时间,同时,他为了延宕自己走下神坛的时刻,也会努力扮演“他”,尽可能地按照大众的心愿塑造自己。成功的明星都是特别善于制造幻象的人,把自己作为完美的幻象来呈现乃是他的职业/事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大众,以便造就大众对他们的距离意识,似乎他们与大众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当他们真正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他们已经变成了幻象,并作为幻象而被崇拜。大众的目光抵达了他们所是的身体,但大众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人——一个远比他们自身美好、强壮、神奇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星崇拜兴起于现代工业—技术体系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不仅仅是因为富裕社会或准富裕社会的到来使追求完美成为个体日常生活的目标,更是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体系为制造幻象提供了条件。从根本上说,当代所有的明星都是现代工业—技术体系的产品:1、他们在表演和竞技时依赖于工业技术体系;2、他们所传达给大众的意象——通过电视屏幕、电影屏幕、报刊、广播、现代舞台——直接是工业技术体系的产物。我们生活在世界变成图景的时代,人们所看到的幻象远远超过了他们所看到的实在事物:电影、电视、电脑所传达的影象使得虚拟世界对实在世界形成了彻底的包围之势,文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彻底地视觉化。明星是视觉文化时代的宠儿,因为他们所创造出的是自身幻象,可以承担人们寄托自己理想的愿望。所谓对明星的包装实际上就是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其目的是满足大众对幻象的需求。大众需要哪种幻象,文化生产线就会生产什么。哪个明星被选中来代表这个幻象具有偶然性,必然的是对幻象的创造——制造幻像乃是当今世界最赢利的产业之一。认识到这个事实后的事实也许会使我们感到荒诞,却会使我们免于自欺,清醒地面对人类和世界。所以,尽管明星崇拜现象源于人自我超越的本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自我超越的愿望,但是它与任何崇拜拜人的运动一样具有虚幻的品格。我们可以热爱那些由于外形、智力、技能而被选中代表人类理想的明星,却不能把他们作为偶像来崇拜,因为任何偶像本质上都是心像。把明星当作偶像崇拜的人最终获得的只能是幻灭感和荒诞感,正如任何人类学意义上的偶像崇拜都会产生幻灭感和荒诞感一样。
以研究荒诞派戏剧闻名于世的英国学者艾斯林在谈到荒诞派戏剧产生的原因时说:
自尼采时代以来,相信上帝已死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且人类已经从那些被用来取代上帝位置的廉价庸俗替代物的虚伪与邪恶中吸取了痛苦的教训。(16)
他所说得“用来取代上帝位置的廉价庸俗替代物”指的显然是曾被狂热崇拜的希特勒等人间魔鬼。这些一度被推举为超人的个体后来被证明是大地上的恶魔,人类为与此相关的错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荒诞派戏剧呈现的正是人类在上帝死后遭受的又一次心灵创伤。拜人的宗教的悖论在此时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并且实化为毁灭性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因此发现费尔巴哈和尼采等人的错误:属上帝的本质不是属人的本质,上帝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人与上帝分别是有限者和无限者;有限者的本质力量外化后仍是有限的,人将人的形象投射到宇宙中,所造就的仍是人的形象,将这个形象当作上帝来崇拜会造成严重的人间灾难;人之所以要设立上帝的存在或将天神性化,恰恰是因为他觉悟到了自己无法克服的有限性/此在性,恰恰是因为他作为有限者要寻找和皈依无限者;因此,人不是人的上帝,人也不能将人作为偶像来崇拜。萨特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对人类的崇拜会导致孔德式的自我封闭的人道主义,最终会导致法西斯主义。我们不要这样的人道主义。(17)
虽然明星崇拜与政治学意义上的个人崇拜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它的幻觉品格同样证明了拜人的宗教之不可行。信仰是属人的,但信仰的对象必是超越人的存在,因而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存在是什么?显然目前的人类还没有找到答案,我们只能暂且称之为X。所以,人类仍然站在信仰的十字路口上:诸神与上帝已死(18),拜人的宗教本身又是悖论,那么,人类究竟应该信仰哪一个X呢?在人类所面临的诸种问题中,这是最紧迫、最富有挑战性、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所能达到的生命高度取决于对它的回答。在它获得回答之前,人类将不得不耐心地“等待戈多”。
(1)(15)《萨特思想小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56页,第12页。
(2)尼采《快乐的科学》,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39页。
(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第378页。
(4)(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59年出版,第39页,第442页。
(5)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43页。
(7)(8)(9)(10)(11)(12)尼采《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5页,第69页,第70页,第67页,第43页,第13页。
(13)(14)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第205—206页,第37页。
(16)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12页。
企业要通过网络营销吸引客户,以下九大方法值得参考。
一、产品形式多样化,产品外观多彩化。
个性化的消费特点必然要求产品多样化的形式。强化商品的工业设计,开发出具有不同风格特点、不同形状的产品。同时,在外观色彩上也要多样化,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流行色。比如在手机市场上,在诺基亚5110彩壳手机诞生之前,没有哪一个生产厂家能大规模进入普通消费者市场。因为清一色的黑色让消费者没有更多的消费选择,直到诺基亚彩壳手机的问世才出现了突破。再比如康佳的七彩小画仙彩电,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组合,正好迎合了E时代的消费偏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品牌塑造个性化,品牌内涵深度化。
E时代追求品牌,但又缺少品牌的忠诚度。针对这一特点,企业应强力塑造品牌的个性化,同时深刻挖掘品牌的深度与广度,让品牌形象赋予足够的张力。在统一品牌个性的前提下,紧跟时代特色,扩展品牌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另外,根据E时代崇尚“知识英雄”和“数字精英”的心理,在一些高科技企业,适当的挖掘企业创始人的传奇故事,也不失为一条为品牌贴金的好计策。比如张朝阳个人的魅力即为搜弧网站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市场细分个人化,信息沟通互动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目标市场的细分不仅仅只是细分到某个群体,而会细分到个人。E时代消费者作为真正的“产销者”将参与到商品的生产中来。因此,企业的市场应是每一个不同的顾客个体。这样就需要进行很好的交流。比如现在网上虚拟社区就变得很流行。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数据库营销,互联网营销等营销模式也终将变得必要起来。比如亚马逊书店在其数据库营销中就已经开始做到根据顾客以往的购物经验通过电子邮件给其提供个性化的书目推荐。
四、营销渠道扁平化,价值传递实用化。
基于E时代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必须缩减流通渠道,强化渠道的信息沟通功能和服务功能。长的渠道会抹煞掉信息和沟通的及时性。这对于没有耐心的E时代群体来讲是不能忍受的。同时,E时代具有普遍较高的知识水平,不易被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形式产品所迷惑,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因此,传递的价值应该是现实实用的。他们喜欢先试后买,亲身体验到商品的价值。因此,在商品流通中,尤其在终端市场上应该鼓励E时代试用商品。
五、广告宣传偶像化,促销手段多样化。
E时代的年龄都普遍年轻,具有青春活力、个性魅力的明星对E时代会产生很强的亲和力。选择E时代所推崇的明星作为产品形象代言人是一条很好的策略。比如娃哈哈集团选择偶像明星王力宏,乐百氏选择黎明,而旭日升集团在一系列不很成功的广告之后,选择了E时代喜欢的明星陈晓东和范小萱,产品销售获得了重大成功。另外,对E时代的促销手法上也要灵活、新颖。比如节假日的大派送活动,买一送一活动,展销活动,游乐活动等,再配以新潮热闹的POP广告,以此增加卖场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销售。
六、建立独立网址的网站,网站维护以自己为主。
使网站真正成为集团经营活动的橱窗。常看常新的网站,不仅给访问者不断带来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提高访问量和潜在的商业机会,还使老客户时刻感受到集团经济工作的勃勃生机。
七、借助网络媒体,高强度、低成本、针对性地宣传自己的网站。
一是在国内外知名网站的电子公告牌上进行轮番宣传。如中文的阿里巴巴网站、英文的汽车网、联合经贸网等等,一共大约有50个。基本保证在这些网站上每个月都有我们集团的最新消息,因为它们的访问者大都是商贸界人士,尤其是“专业对口”的国内外买家较多,有些商务网站和我们的业务非常接近,其访问者往往就是潜在客户。二是加入商业信息库,提高网站被访问者检索的机率许多综合型的商贸网站上都有一些开放的商业信息库,我们就有选择地登录了一些,大约有30余个。三是向客户群定期发送电子邮件。经过多年的网上*作,我们收集到了大约1000个左右的E-mail。这些E-mail的主人,有的是汽车制造商的采购主管,有的是零部件经销商,有的是综合贸易的负责人,有的是这些产品的爱好者和设计人员。当然,这个客户群也是动态的,有的圈进来,有的也被退出去,我们始终保持在一千个左右。几年来我们累计向16万人次发送邮件2000多次,而其成本不过区区几百元。四是为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宣传主题。同样是一条新产品促销信息,如果千人一面地宣传产品如何好,买了以后怎样实惠,是网上客商最反感和厌恶的,只有设计一些精确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八、实行实时沟通
提及互联网,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字就是“快”。现在的客户早已对传统商业模式中以天为单位的回应速度嗤之以鼻。他们要求的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对他们的要求作出反馈。在他们的词典里,“及时”的意思就是“即时”、“随时”。
作为青少年运动装备的主导品牌,七波辉不仅身拥“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显赫荣誉,更以单一品牌年产数百万双(套)成为青少年运动用品行业一道不可逾越的标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七波辉走过了一条坚定而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1.走出温柔陷阱——从外贸出口型企业转型专注内销
20世纪80-90年代,泉州鞋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掘取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造就泉州这个当今闻名的世界级运动鞋生产基地。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泉州每年仅以定单加工形式销往海外的运动鞋就超过1亿双,2001年达到4亿双。当时的国际市场对众多鞋企而言就像是一块流着油的肥肉,订单多,利润高,信誉好,风险低,国内市场与其相比较则更像鸡肋,企业不但要搞研发、开渠道,还要拓市场。正当众多鞋企沉浸于OEM这块安逸的乐土时,七波辉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高瞻远瞩但同相风险异常的决策:摆脱替他人作嫁衣裳之道,走自主研发品牌之路。1997年,七波辉组建销售部、市场部、研发部门,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销售网络,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开拓。
数年前的一阵短痛,奠定了日后七波辉青少年运动主导品牌的坚实基础。
2. 永续经营——坚持以品牌发展为核心的道路之路
1998年之后,泉州运动鞋行业的崛起,明星代言+广告的创新模式成功,标志着泉州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和萌芽,由此也催生了整个泉州制鞋行业的品牌创建热潮,一些有实力、有眼光的企业把发展重心投向了打造自主品牌之上。抢先一步进入国内市场的七波辉,经过数年的市场经营,早就认识到了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最大利器,只是苦于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模式。与此同时,随着童鞋行业的发展,竞争愈趋愈演愈烈,童鞋行业的一些问题也不断暴露:产品在中低档市场高度集结,产品高度同质化,低价竞争,相互模仿,业内营销策略和手段的严重同质化等等。
七波辉开始积极寻求一条长期发展之路。90年代后期,七波辉经过重重论证,最终确立了以品牌为核心,产品为基础,渠道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参照美国迪斯尼在儿童市场的成功经验,2001年七波辉在童鞋行业领域第一个采用了卡通形象作为品牌的虚拟代言人,并开创性的在行业里第一个导入VI系列。由此,七波辉造牌运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在过去的几年里,七波辉一直致力于“七波辉”卡通虚拟形象的推广,从产品包装到POP、立牌;从户外形象到各大终端的门头形象、店堂设置、收银台、灯箱、促销赠品等,七波辉开始了规范化运营。皇天不负有心人,就这样,经过长期的投入与耕耘,“七波辉”成为青少年世界醒目的偶像明星,至此,七波辉已经真正成长为中国童鞋产业的领军品牌。
转型——扬长避短,进军“青少年运动装备”利基市场
所谓利基市场(Market Nicher),就是指“某一个被大多数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是细分市场里边更细小的市场。”如果把儿童运动鞋当作整个运动鞋的一个细分市场来看待的话,介于8-16岁的青少年市场无疑是被成人运动鞋和儿童运动鞋同时忽略的细小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利基市场(Market Nicher)。
1.卡通童鞋狂潮漫延,卡通虚拟代言泛滥成灾
2002年开始,童鞋企业在历经了无意识的品牌竞争阶段后,众多童鞋企业开始走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正式开始了朦胧意识形态下主导的品牌运作。恰逢其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卡通文化狂潮刮到了中国,各类卡通漫画的电视剧、电影和网络Flash动画极为盛行。来自发达国家的卡通一下子征服了中国的少年儿童,成为儿童崇拜的明星。诸多童鞋企业审时度势,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纷纷推出了以卡通造型为品牌标志的卡通童鞋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上半年,市场上就涌现出50多个卡通童鞋品牌。一时之间,各类卡通品牌充斥市场。据估算,仅仅以猫为命名的卡通童多达13个,以兔为命名的卡通童鞋则多达9个,以熊为命名的卡通童鞋也有7个之多,以狗为命名的卡通童鞋也达到了7个。
卡通文化的盛行帮助诸多童鞋企业掘到了第一桶金。相对于2002年之后成人运动鞋市场竞争趋势的日愈严竣,童鞋市场成为一个令人垂涎的朝阳市场。诸多成人运动鞋企业纷纷转型意欲进入童鞋领域,期望在童鞋市场塑造自己的辉煌。而此前一直专注外贸贴牌加工的外向型童鞋企业,也开始调转方向,酝酿打开国内市场。一时之间,童鞋特别是卡通童鞋竞争大战一触即发。
2. 中小童市场竞争白热化,七波辉寻求新的市场出路
极盛之下必有隐忧。
虽然七波辉是第一个导入卡通虚拟形象代言人的童鞋企业,也是第一个使用卡通形象的企业,但随着卡通童鞋狂潮的不断漫延,七波辉意识到童鞋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过度饱和的市场。2004年中小童鞋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谓空前绝后。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整个童鞋行业特别是低端卡通童鞋行业兴起了价格战、终端战,每一战下来,失去的是企业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利润,得到的却是不断萎缩的市场空间。变革势在必行,不变无异于坐以待毙。
在众多卡通童鞋展开“白刃战”的时候,七波辉开始反其道而行,开始寻找新的利基市场。经过七波辉近一年的市场走访与研究,七波辉终于发现了一个显为人知的利基市场——青少年运动市场。虽然童鞋竞争已达白热化程度,但童鞋市场的青少年也就是8-16岁的市场区间却几乎是一个竞争的空白。众多的卡通童鞋受到卡通的制约和缺乏战略眼光,几乎都将竞争的战线放在中童、小童、婴童之上。而青少年运动鞋市场同时也为成人运动鞋集体遗忘,成人运动鞋主要以17-24岁青年学生为主,很难下探到8-16岁这样一个消费区间。
七波辉惊喜的发现,虽然当前有少数品牌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进入这个利基市场,甚至有些企业还打出了学生鞋的旗号,但还没有一个足够有份量的品牌能够旗帜鲜明的专注于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那些数年前穿着七波辉长大的青少年群体,随着年龄的成长,可供选择的运动鞋越来越少,在他们内心深处往往会发出这样的呐喊:“我长大了,我还要穿七波辉”。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利基市场和历史机遇,七波辉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全面转型。2004年,七波辉主动放弃了在童鞋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比波人”,转而确定了以青少年运动鞋为核心,发展综合青少年运动用品的第二个五年战略规划。七波辉成为整个行业第一个旗帜鲜明的打出“青少年运动装备”旗号的企业。
3. 扬长避短,进军“青少年运动装备”利基市场
何谓“青少年运动装备”?青少年运动装备,顾名思义指青少年日常运动所需要的各种“武器”,除传统的各种基础运动(网球、足球、篮球)等产品外,还包括时尚休闲等产品如各类的休闲鞋、布鞋、T恤……及各类的运动配件,如运动袜、溜冰鞋等时尚运动装备。七波辉青少年运动装备概念,即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运动解决方案,不仅要提供给消费者最好的运动装备,还要教消费者怎么样享受运动,享受生活。
进军“青少年运动装备”利基市场,对于七波辉这家老牌儿童运动用品企业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其一,发挥七波辉优势,规避七波辉劣势。七波辉不是一个卡通品牌,与此相对应,青少年运动装备市场是一个完全区隔卡通童鞋的新市场,这个细分市场的特殊属性(仿成人化)给七波辉带来了无限的机会,为七波辉筑起一道天然的防火墙。而大多数卡通童鞋品牌进军青少年市场的梦想,则必将因其自身的卡通形象束缚而无法成功。
其二,对企业而言,青少年运动市场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旗帜鲜明的专注于满足这块市场的需求,再加上2008北京奥运的市场利好消息引导,这一利基市场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潜力。青少年运动市场对于七波辉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是一片新的蓝海。
腾飞——创建青少年运动装备第一品牌
从儿童运动鞋到“青少年运动装备”,为了更快、更好的向前迈进,七波辉制定了企业的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在七波辉的发展蓝图上,通过五年的持续发展,到2009年,把七波辉打造成为生产规模、零售网点位居行业前列,产品涉及鞋、服装、包、袋、袜、配饰、运动器械、文具、玩具等综合青少年运动用品的规模企业。
1.运动服装异军突起,初步形成青少年运动鞋、运动服装两大支柱产品
一开始,七波辉进军“青少年运动装备”还保持着相对审慎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的摸索。毕竟,从单一的运动鞋进军综合青少年运动装备对于七波辉来说,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为了走好第一步棋,七波辉调集了最精锐的团队,投入了最大化的政策倾斜。2005年10月,第一批产品千呼万唤之下正式登台亮相。令七波辉意料不及的是,七波辉第一批产品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产品定单超出了企业预期的成效。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七波辉迷失方向,为了控制风险,七波辉毅然做出清醒的调整,只是进行了少款式、小批量的试点投产,希望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来提升水平,也希望给商、零售商更多的时间来了解青少年运动服饰市场。2006年6月,第二季七波辉青少年运动服装的上市再次造成市场的轰动,这一次,七波辉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2006年秋冬季,七波辉服装的产销规模突飞猛进,远远超越了七波辉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预期。至此,青少年运动服饰正式成为七波辉品牌的另一个支柱产品,成为与青少年运动鞋并列的第二大拳头产品。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青少年运动服饰将成为与运动鞋并列(甚至超越)的支柱产品,成为七波辉青少年运动装备坚实的排头兵。
2.大品牌、大传播抬高青少年运动装备市场进入门槛
随着七波辉的极大成功,青少年运动市场广阔的空间与巨大的潜力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一个“秘密”,引起众多童鞋企业的觊觎。然而,始终没有其它童鞋企业可以在撼动七波辉的地位,在这一利基市场有所作为,一方面,除了大多数童鞋自身的卡通形象束缚的内因之外,七波辉为这一特定的市场投下的重重门槛则更是成为不可逾越的外因。
在七波辉的五年发展规划战略步骤里,在2004年七波辉第一次清晰的提出进军“青少年运动装备”利基市场之时,就已经为这个利基市场预先抬高门槛,用实力征服这个市场。
2004年,七波辉为“青少年运动装备”利基市场投下了第一道槛——形象代言人。当众多童鞋企业还在为寻找一个卡通形象而苦恼,在为卡通授权而支付不菲费用的时候,七波辉顺应“青少年运动装备”的需要,将目光投向了偶像明星。2004年,七波辉以不菲的代价签下了歌坛天后孙悦,借助孙悦的号召力,七波辉在童鞋行业更显突出,网络扩张迅猛飞速,零售网点一下子提升50%,市场销售亦突飞猛进。从此,青少年运动装备市场进入品牌形象代言人时代,没有强有力的形象代言人,只能沦为七波辉的补充和追随着,而导入一线形象代言人,则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一时之间,准备跟进这一市场的企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2005年,在追随企业还徘徊在形象代言人问题的时候,七波辉再度出击,为“青少年运动装备” 利基市场投下了第二道槛——高额广告费。当年,七波辉以巨额的综合传播投入(代言人、广告投入、促销品、道具器械、配销品等),占据了当年整个儿童运动鞋传播投入的30%。高频率的品牌曝光,为七波辉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七波辉与竞争品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七波辉销售渠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日愈增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
2006年,当众多追随企业终于痛下决心,计划花费不菲代价导入形象代言人之时,七波辉为形象代言人这道门槛升级,重写“青少年运动装备”形象代言人标准。2007年初,七波辉投入巨资与中国最炫目的青春偶象明星李宇春强强联手,聘请李宇春作为七波辉青少年运动装备的新任品牌形象大使。李宇春是近年难得一见的超级偶像,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身后更是拥有数百万的超级Fans群体,而这个群体也正是七波辉最核心的目标群体。李宇春的加盟,不仅在品牌上为七波辉大幅度的加分,更是在消费群体拓展上,带给七波辉最直接的帮助。李宇春的导入,令七波辉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七波辉在青少年运动装备这条大道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结束语:
我们为何青睐“艺考”
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在网上公布了2012年本科招生各专业方向考试合格考生榜单。作为最受关注的艺考学校,这所学校的专业考试每年都会成为艺术考试的焦点。今年更是出现了1.8万人报考的“盛况”。这无疑使人感受到了艺考的灼热程度。据了解,近年来,高等艺术专业考试持续升温,艺术专业招考比例超过了百里挑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艺考?这些人当中,确实具有从小热爱并决心从事艺术行业的,也有文化成绩平平以至于临时抱佛脚把艺术考试作为大学敲门砖的,而且后者占有很大比例。在准备参加“艺考”的学生中,不少人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高考前临时“改行”学艺,把艺考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在一些高考声乐、器乐、表演、绘画辅导班中,以前没有任何表演、音乐、美术基础,只是为了参加“艺考”而突击学习的人很多。
随着参加艺术考试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艺考”之路已越走越窄。由于竞争激烈,艺术专业录取率大幅下降。像北京电影学院,今年报考者有1.8万人,只录取450人,远低于一般文、理科专业的录取率。全国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每年以30%以上的比例增长,而录取率仅百分之一左右,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当“陪考”的命运。艺考从“高考捷径”变成了另一座“独木桥”。
【素材分析】
就在人们感叹高考大军一天天萎缩的同时,这高考大军的一个分支—“艺考”部队却在日益发展壮大。这支壮大的队伍可分为两类:一是愿意投身艺术的,一是以此为高考敲门砖的。其实即便真正“热爱艺术”,也要分清是愿意为艺术而献身,还是被艺术界的一些“明星”获得的名利所引诱。倘若是后者,这艺考终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敲门砖”而已。参加“艺考”的学生逐年增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艺考”工具化、功利化。工具化、功利化的考试不是对艺术的向往,而是对艺术的亵渎。
【速用片断1】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艺术考试热持续高温,“艺考”的虚火越烧越旺,这引起了教育界和艺术界有识之士的担忧。因为众多考生“赴汤蹈火”,其动力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好处,想借此先跨进大学的门槛,为将来挣得一个饭碗。
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艺术教育的普及本是件好事,但家长的急功近利和培训班的推波助澜却使艺术教育应试化倾向愈来愈明显。其实,艺术考试本是为了发现具有艺术天赋或能力的人加以培养,不是为了造就大批的“艺考者”。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公众场合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选择艺考,这是一场以生命作为成本的残酷游戏。”当投入与得到不成比例或悬殊太大时,家长和考生需要理性地思考一下:这样的高投入到底值不值得?
【速用片断2】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今,很多少男少女都向往着一夜成名的传奇,期待那些发生在普通草根、邻家男孩女孩身上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奇迹有一天也能在自己身上演绎,这样的明星梦使得他们“奋不顾身”。不少业内人士每年总要给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泼冷水”,除了提醒他们“艺考”并非成名的捷径,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明星们其实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辛酸苦痛,在成名之前他们的付出和投入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如果只是为了名利而来,艺术之路就一定行之不远。那些没有艺术才能,而本身又抱有功利目的的考生不要报考艺术院校,因为艺术本身是很纯粹的东西。没有一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纵然进得了艺术院校的大门,也难以叩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素材示例二】
“学雷锋热”引爆潮流
“学习雷锋,好榜样……”随着轻扬的歌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开始了。3月5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也加入了学雷锋的行列,开展了“忆雷锋事迹,扬北京精神,做文明市民”的主题活动,志愿者在街道工委等部门的带领下,用实际行动向雷锋精神致敬。
学院路街道宣传部、团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此次活动。主办科室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北京精神”纳入其中,赋予了学雷锋活动新的含义。活动中,雷锋格言被制作成红色的宣传展板,格外醒目。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公共文明引导员和大学生们组成的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为过往行人发放“北京精神”宣传册和纪念品,同时开展了量血压、理发、计生咨询、养老助残、修理自行车、交通协管等义务活动。不少志愿者表示:“我们不只是今天才学习雷锋,平常也送服务上门。”社区合唱队的20多名队员带领全体人员合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走向复兴》等歌曲。雄壮而令人振奋的歌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聚集到现场。大家都被现场热烈气氛和大伙儿助人为乐的热情所感染着。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引爆了学雷锋的热潮。像河南“编外雷锋团”、长沙“雷锋超市”等都坚持50年学雷锋不走样,这些感人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素材分析】
人是具有从众心理的一种社会的动物,当冷漠成为一股潮流,“见义不为”就会像传染病一样伤及每一个原本健康的肌体;当热情成为一种时尚,“助人为乐”就会成为荡漾在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请看每年的三月,当那些有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像一支曲子的引子奏响之后,总会有更多自发、自愿的公民加入到这支交响乐队中来。这说明了雷锋精神不过时,也说明需要有人来引导我们社会的潮流。以雷锋为榜样塑造人的品质和形象,引导年轻人做好人做好事在今天特别重要,特别有意义。惟愿学雷锋常态化,而不仅仅只是一时的风景。
【速用片断1】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当前学雷锋的主体—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年代距离雷锋时代已较为久远,若一味强调雷锋形象的“高大全”而忽视他作为普通青年的青春气息,则不利于学雷锋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深入开展。所以应该通过文学、影视作品等手段发掘其形象中的时代特征,帮助人们认识一位走下神坛的“青年朋友”。而雷锋确实也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时尚、有很强亲和力的可爱的青年。他的一些生活情趣和爱好,与时下青少年一代的气质有着本质的相似性。
还原雷锋的真实面貌就是要告诉大家,雷锋首先是我们身边的一员,是一个普通青年、一个时尚青年、一个文艺青年,他可以是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是我,然后才是一个优秀青年。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优秀而忽视了他生活中普通的一面,从而拉近这位“道德偶像”与青少年以及更多人的距离,发挥“其人可亲,其言可信”的榜样力量。
【速用片断2】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2011年小悦悦事件把道德滑坡的“传言”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年恰逢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雷锋精神”被再次高调提出,成为影响国人的道德力量与精神楷模,雷锋无私奉献的利他主义精神是与我们时代呼吁的主旋律相契合的。为此,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以后每个周六为“学雷锋志愿活动日”。
典型教育法一直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而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常态化的活动究竟是否能有效地贯彻实施或者说如何能避免其流于形式化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学习雷锋到底是在培养道德自觉还是要制度约束,如果学习雷锋这种道德领域的问题被行政制度绑架,是否会产生人们皆“被雷锋”的嫌疑呢?
【素材示例三】
当翻拍经典成为习惯
近年来,翻拍经典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茶馆》等一批传统名著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一些红色经典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江姐》《山间铃响马帮来》也纷纷“推陈出新”。一时间,经典翻拍剧几乎占据了荧屏的大半江山。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似乎,中国的电视剧近两年“没什么新鲜玩意儿”,只是在讲昨天的故事。
表面上看,经典剧有群众基础,有品牌效应,投资不会少,收视不会差。所以影视公司跑马圈地,纷纷傍上各类经典剧。可每一部翻拍剧无一例外都会引起大量争议。观众不满,觉得导演乱改经典。经典翻拍完,观众开始拍砖了。导演委屈,觉得观众是鸡蛋里挑骨头。制片方说,时代在进步,观众的口味不该停滞在20年前,应该与时俱进。观众却强调,不是我们陈腐怀旧,是你们做出来的东西太差了,让我们不得不怀念当初的经典。
影视剧只是文化产业中的一类商品,片商要做的就是尽力规避风险,寻求最高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片商们一窝蜂傍上经典剧也无可厚非。但是影视剧又不只是商品,它还是一种文化产品,在商品之外还应具有文化的灵魂。少了这灵魂,文化便没有人“闻”了。
【素材分析】
经典可以翻拍,因为一部文艺作品完全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也完全可以进行艺术再创作,推陈出新。翻拍经典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应当有一条底线—即对原著的尊重。为了提升影视剧的收视率而刻意添加低级庸俗的枝节,甚至对名著进行曲解乃至篡改实在是对名著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是一种戏弄。这样的翻拍,只能让观众误解了原著,客观上造成了对经典名著的歪曲,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本着尊重原著的态度,应当成为翻拍名著的影视编导们恪守的准则。
【速用片断1】
材料新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电影资深研究专家黄会林认为,名著改编始终是需要的,正如莎士比亚戏剧不断被重排一样,它是一个时代艺术传承和创造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重拍或改编必须遵守一些准则,尤其不要去歪曲和篡改。“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有规则和道理的,如《西游记》本身虽然也是对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某种创造性演绎,但它的细节早就经过读者和时间的千锤百炼,它是符合逻辑也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标准的。”
黄会林说,在改编名著或翻拍经典的同时,尤其要对搞笑、消解、歪曲、混搭等所谓现代元素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名著一定要强调“尊重”,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创作者只有心怀敬畏,才可能塑造经典。翻拍经典,切勿把经典“拍翻”。
【速用片断2】
材料丰富
当年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拍得很好,剧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已被定格成一种经典,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如今的翻拍剧脱离原著,故事情节夸张、雷人,让人很难接受。经典作品的高度包括剧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线索、想象力和叙事方式,已深入一代人的心中,它们是永远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经典不可复制。很多翻拍的名著好像仅仅是在娱乐观众,吸引眼球。譬如一些翻拍的名著中,感情戏以及女性服饰、造型,看了直让人摇头惊呼“少儿不宜”。剧中人物的对白也越来越现代,原著已经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观众是云里雾里—“经典”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速用片断3】
见解新颖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经典。而我们这个时代,缺失的就是真正的经典,我们呼唤真正原创经典的出现。文艺工作者不应该满足于甚至沉湎于所谓的翻拍、重拍,而应该不断地去创作、去创新,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创作出真正的经典。尽管经典不断被翻拍,但是,经典已经不是以往的经典了,经典离我们其实很遥远。我们的剧作人员应该有勇气去创作经典,不断将经典奉献给观众,而不是在寻找中重复炒作。时代需要经典,观众需要经典。
经典应该是一种能够唤起受众记忆、引起受众讨论、激发受众想象、承载受众争鸣、让人感受到振奋和励志、最终得到力量和精神愉悦的作品。现实生活中题材很多,文艺创作完全可以从现实出发,不断创新,推出新的经典。
【素材示例四】
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又影响着现实社会。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正在迅速发展。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和流行文化的关注,“给力”、“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伤不起”、“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非常艰难的决定”、“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网络热词一波一波不断涌现出来,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了现实语境中。
网络流行语何以层出不穷?相关新闻事件本身的重大和语言内容形式的新异性是其流行的直接原因。网络宽松的语言环境、技术条件、年轻化的网民构成为流行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且塑造了流行语的形态。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的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会有老的网络流行语逐渐衰亡,又会有新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出现,这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些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网络语,可能会进入词典。
【素材分析】
既然我们已经创造出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人人有发言权而又不容易被盯梢的网络,那我们就得接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出的良莠不齐的植物和妍媸并存的花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这个虚拟的世界实际上乃是对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折射,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更集中、更直观的表达。网络流行语亦如是。它是现实生活的浓缩,是现实话语的再创作,是人们喜怒哀乐的曲折表达。每一句网络流行语都可以找到它的背景,就像每一个成语都可以找到它的典故,但网络流行语却是层出不穷、此消彼长扑面而来又悄然而去的。
【速用片断1】
语言生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生活需要调剂品,而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恰恰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的酸甜苦辣。
“寂寞党”无疑是生活的烦恼者。一碗面,他们尝出了寂寞;一包烟,他们抽出了寂寞;一首诗,他们更念出了寂寞……这一切无疑都是寂寞惹的祸。但这祸从口出,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用宣传,不用包装,轻轻一点,寂寞的朋友便蜂拥而至。他们给自己平淡生活找到了寂寞这个苦闷的源头。幡动是因风动还是心动,人们似乎已经看不清了。一句“哥X的不是X,是寂寞”就囊括了一切。是寂寞融入了生活,还是生活中融入了寂寞?
【速用片断2】
见解新颖
第一章 险遇
暑假期间,试行中的昼夜系统切换成白昼模式早上七时,明绯鱼在人工太阳第一缕光照进房间后,准时醒来。
床头壁龛上的金属盒融化为一团光,光团蠕动几下,孵化成一只通体金色的鹦鹉。
鹦鹉轻盈地扑翅,它弯曲右翼拢在胸前,宛若人类的绅士般,彬彬有礼地朝睡眼惺忪的少女汇报道:“早上好,绯鱼!今天是西元2137年7月22日07时02分,人工生态圈风和日丽……”
知性生命体,是赋予了人类思维模式和智能的多次元构造智能生命体,在问世后短短七年,就取代之前流行的电子宠物,成为人类的新宠。这个名为莱夏的知性生命体,是六年前父母送给明绯鱼的生日礼物。
洗漱完毕,她在餐桌前坐下,家用机器人按编排好的用餐程序,为她端上早餐。
明绯鱼打开终端的电源,切换到投影模式。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节省时间,她会在早餐期间,快速查看个人邮箱和晨间新闻。
“绯鱼,边吃边看新闻对胃不好。”
她无视莱夏的唠叨。荧蓝的虚拟屏幕投射在半空,她随手点开科教新闻的页面。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生态圈“东方伊甸园”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如果成功运行,将有望解决世界上二十分之一人口未来的居住和生存问题。今天,第一批入住的测试居民,迁入生态圈内居住已达一个月……
头条依旧是CA08区人工生态圈最终测试阶段的跟进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关注这件事。少女关掉网页,端起牛奶一饮而尽。
莱夏扑扇翅膀,在房子内欢快地飞来飞去:“绯鱼,今天有什么行程吗?”
“不清楚,等出门后再说吧。”
明绯鱼今年十六岁,普通的高中生,唯一的爱好是探险。
CA08区的人工生态圈,建在中国地势最高的第一阶梯上。这项庞大的工程,在三十多年前海平面急剧升高,沿海城市陆续被淹没后正式启动。
明绯鱼的爷爷,曾担任这项工程的开发部主任,爷爷退休后,就由父母接替他的工作。然而,后来在一项工程中,她的父母不幸殉职。爷爷受到了打击,从此身体每况愈下。
一个月前,她有幸被选为这东方伊甸园首批测试居民之一,搬迁进分配给她的房子居住。由于爷爷和父母是这人工生态圈的开发者,作为家属的她,按照社会贡献程度,被分到这面朝大海的高级居住区。因为尚在测试阶段,偌大的临海别墅群,就只有她一个人居住。
如果人工生态圈顺利通过最终测试,明年春天,将会有许多人搬迁到生态圈内居住。
八点整,明绯鱼走出别墅群,在海水区边缘停下。
她在沙地上坐下,停在她肩上的莱夏在打瞌睡。为还原逼真的海洋原貌,除海水外,海岸沿途风景均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经过一个月,喜欢探险的明绯鱼,已经彻底厌倦这一成不变的美景。她无法想象,将来外面的环境彻底无法供人类居住后,人们永远被困在这箱庭般的人工生态圈内,会有多无聊。
漫不经心地盯着水族箱般通透的人工海洋,忽然,她站起来,眼睛发出淡淡的光芒:“莱夏,我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明绯鱼敏捷地跳上停在海面上的单人潜水艇,她发动全自动潜水艇,往海底深处潜去。她早就把介绍生态圈构造的书籍全部通读,书里说,海水区全是海水和放养鱼群,但就在刚才,她发现海底有若隐若现的城市光影浮现。
潜水艇屏幕上是浑浊的海水和泡沫,她打开探照灯。光束透过一望无垠的幽蓝海洋,现出一座座悬浮的同心圆基地,仿佛神话中的失落帝国亚特兰蒂斯。
明绯鱼的心怦怦直跳。她隐约记得,小时候父母曾说过,人工生态圈海水区的构造就是参考那神话故事里沉没的大西洲。就在她打算全力下潜时,潜望镜探测到,有一头身躯庞大的鲨鱼正朝她的方向冲来。
莱夏吓得羽毛都竖起来了:“笨蛋绯鱼,在黑暗处,所有移动的光源都会成为活靶子!”
“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
鲨鱼张开血盆大口,雪白而锋利的牙齿令人触目惊心,明绯鱼全力操纵潜水艇,加速避开鲨鱼的追击。她逃窜的举动激怒了鲨鱼,它一路穷追不舍,最要命的是,明绯鱼发现探照灯的按键失灵,她关不掉灯。
“绯鱼,我们还是放弃潜水艇吧,稍后我会变成一层保护色的薄膜附着在你身上,你趁机从驾驶舱弹出,奋力往上游……”
在弹出驾驶舱的瞬间,明绯鱼猛地想起一个重要的事情――她是旱鸭子。
第二章 海城
鲨鱼和潜水艇的身影远去,虽然明绯鱼不会游泳,但是莱夏变成的薄膜,让她不仅可以在水中自由呼吸,还能像游鱼般飞快游动。
确定鲨鱼不会追上来后,明绯鱼并没有原路折返,而是继续往海底的建筑物游去。对于爱好探险的她来说,遇到危险就临阵逃脱,放弃对未知之地的探索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没游出多远,迎面冒出一头高近两米,双眼露出凶恶红光的机械犬,它前爪不停摩擦着地面,仿佛随时都要扑上来,将猎物撕裂。
明绯鱼咽了咽口水,今天够倒霉的,怎么接二连三遇险呀?
不过,她不会退却。人类和机械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面对危险时,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莱夏,要变身了!”
她伸出手,莱夏化作一把精致的手枪,而跃跃欲试的机械犬终于按捺不住,朝她扑来!
枪声让耳朵暂时失去听觉。在开枪的同时,明绯鱼迅速滚向一边。机械犬敏捷地避开,子弹擦过它坚硬的外壳,顿时火星四溅,它很快退后到保守距离,打算卷土重来。
明绯鱼玩过不少5D冒险游戏,机械犬的袭击没让她方寸大乱。在肉搏上她的实力不够,但她可以用优秀的即时反应进行弥补,更何况,她还有能按她的意识变成武器的菜夏。
激战仍在持续,机械犬外壳坚硬,以莱夏的威力尚不足以彻底破坏掉它,消耗体力的持久战对她不利。最有效方法是打败机械犬的操纵者,但是,对方身在何方她不得而知。
不对……她不必打败机械犬。
“莱夏,你能分辨出附近哪个物体损坏后这里受到的损害会最大吗?”
“遵命!”
枪身游过一层幽蓝的光芒,莱夏的声音直接传入脑海:附近被破坏掉后,造成区域损害最大的地方,在五点钟方向的闸门。明绯鱼朝机械犬连开几枪拉开距离,她转身,飞快往闸门方向奔去。
就在她扬起莱夏变成的钢钻,准备毁掉闸门时,一道声音传来:“请住手!破坏掉闸门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果然……如果鲨鱼,还有机械犬都是为了驱赶入侵者的“守卫”,那么,想必破坏掉这里,指挥“守卫”驱逐她的人会很头疼吧。
机械犬眼睛处的红光熄灭,它跪伏在地,以示没有敌意。
明绯鱼手中的钢钻抵在闸门处:“你是这地下海城的负责人?我想见你一面,官方给出的设计图纸上并没有显示海底城的存在,你能解释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沉吟片刻,机械犬身上传来说话声:“一般人还是不要知道为好,这是关乎全人类性命的机密。”
“我爷爷是人工生态圈的主要开发者明魏然博士。我答应过爷爷,会见证人工生态圈的未来,所以,我有资格知道。”
明绯鱼不清楚对方是否认识爷爷,而且,拿长辈名号压人的举动有点像小学生吵架。
没想到,对方立刻松口:“原来如此。那么,你来到这里,一定绝非‘偶然’。”
顾不上理解这话里的深意,明绯鱼松开手中的枪,跟机械犬往前走去。
此刻他们所置身的空间类似于巨型密封舱,空气中飘荡着刺鼻的灰尘和浓重的铁锈味,除了适才打斗的痕迹外,再无人迹。
连续变身让莱夏疲乏不已,它化作手镯圈在明绯鱼的手腕上,进入半睡眠状态。
隧道尽头处,竟是一层由高浓度发光粒子形成的屏障。她鼓起勇气穿过屏障,前方的景象豁然开朗。
屏障彼方,是通透水族箱般的海底城市。一座座悬浮的同心圆基地上,建有华丽的哥特式建筑,花草树木繁茂,色彩斑斓的深海鱼群从其中穿梭而过,海雪扑簌簌地无声落下……陆地与海洋特有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
明绯鱼发现,她置身海水中,却能正常呼吸。
第三章 箱庭
“来自陆地的人类,欢迎来到人工生态圈的核心,地下两千米的‘亚特兰蒂斯箱庭’,我是这里唯一的住民……”身穿普通白大褂的金发青年站在拱形城门下,大概是太久没做过自我介绍,他翻起别在口袋上的徽章瞄了一眼,“人称诺托博士,和你爷爷明魏然博士同期。”
“骗子,和爷爷同期的话,你应该是个老头子。”
“全身机械化后的身体能永葆青春,永无病痛,只需定期让大脑休息就足够。”他朝明绯鱼伸出手,“你要摸摸看吗?质感和人类肌肉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九,还有自行调整体温的功能……”
明绯鱼连忙摆起手拒绝:“免了。”
身体部分机械化,在现在的医疗里,多半用于有肢体或脏器缺陷的人身上,例如由于事故失去双腿的人,或有肾脏疾病的人等等。但是,鲜有人会除却大脑外全身机械化。
自称诺托博士的人,在听她自报家门后,似乎放下所有警戒心,不然,他是不会将自己全身机械化这等秘密说给她听。在明绯鱼的印象里,爷爷是个热爱花草的慈祥老人,没想到他的名字如此响亮。
“你是二十年来海水大量灌入后,第三个到这里的外人。”诺托博士将手插在白大褂兜里,转身往前走去,“你刚才说过,要‘见证’人工生态圈的未来是吧?那么,就让我做导游,带你参观参观这里吧。”
对喜欢探险的明绯鱼来说,他的话是很难以抵挡的诱惑。在人工生态圈的海水区底部,矗立着明绯鱼在5D虚拟游戏里见过的瑰丽哥特式建筑群,就算是全息投影,也令人震撼。
“好吧。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在我之前的两名‘外人’,他们是谁呢?”
“他们已经被相关机构给‘处理’掉了,我已经说过,这里是人工生态圈的‘核心’。如果这里遭到破坏,整个生态圈都会失衡,所以,隐蔽其存在是最保险的做法。‘东方伊甸园’能够成功,全部得益于被隐藏在‘亚特兰蒂斯箱庭’――人工生态圈之核的数百种系统。”
她早该清楚,人工生态圈是几乎投进整个国家三分之二资产的工程,关系到全国十分之七人口的命运与未来,与之相关的机密不是像她这样的少女有权限知道的。
明绯鱼俯身,捏住一只花瓣上的蝴蝶,虽是全息投影的虚拟产物,却惟妙惟肖。她就像这蝴蝶,不知不觉间,撞在看不见的蛛网里,想必她也会和前两个倒霉鬼一样,会被“处理”掉吧。
她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蝴蝶鳞片:“既然都是要消失,可以让我参观完这里再说吗?那样我也会死得暝目。”
测试居民需要定期向监测人员汇报情况,大概就是怕他们避开监视,走进。她在这地下海城,与外界中断联系不知已有多久,相信外界早已清楚,她闯进了。
然而,诺托博士却露出诡异的笑容:“你说过,你要作为人工生态圈的‘见证者’吧?在知道这些秘密后,能够全身而退的方法只有一个。”
明绯鱼隐约猜到答案:“诺托博士,你的意思是,让我留在这里?”
“你果然很聪明。确实,如果知道这亚特兰蒂斯箱庭的你,愿意留在这里,和我一样成为‘海城的住民’,你就不需要被‘处理’掉。当然,我不会强迫你,你是明魏然博士的孙女,我会安全将你送到出口。但接下来外面的人要怎么处置你,我就没有权限阻止了。”
少女的脊背发冷,早在跳进海中时,她就落进了深渊,却还愚昧地一味往底部靠近。
“我会考虑的。”虽然这么说,她却心乱如麻,根本无法正确作出决定。
爷爷前阵子住进重症监护区,而父母早已经离她而去……在外面的世界,她其实并没有值得牵挂的人和物,留在这里,也不算很糟糕。
第四章 空壳
巴洛克风格的房间内,衣服和零食乱七八糟地丢成一堆,简直无从下脚,躺在床上的少女正抱着被单,苦恼地来回滚动。
“怎么办,莱夏,我才十六岁,就要一辈子被困在海城里不见天日吗?”
气定神闲的金色鹦鹉咬开一枚核桃,默不作声。
那天,明绯鱼决定留在这里,诺托博士就给她安排了住所。一连三天,她都是一副颓废宅女的模样。最初莱夏还耐心开导她,如今,它已经懒得理会这婆婆妈妈的主人。
内心还残留有对外界的向往,明绯鱼起身,调开终端开始换装。她决定,要去外面逛一圈,逼自己早点认清现实。
她登上海城最高点的t望塔,从塔顶俯瞰的海城局部图,就像是精致的箱庭。
爷爷在退休后的爱好,就是摆弄后院里的花草树木。他曾说过,箱庭和人工生态圈都是微缩的地球,或许一应俱全,但却无法取代地球。
这话真正的意思,明绯鱼现在总算理解。
从t望塔下来,她漫不经心地走到海城深处,诺托博士只带她去看过同心圆基地内的系统,其余时间她只顾着逃避现实,根本没时间认清海城的构造。
停在一栋毫不起眼的别墅前,明绯鱼敲了敲门,门上浮出幽蓝的虚拟屏幕,弹出一行字,要求她输入密码。
“莱夏,到你的登场时间了!”
无数乱七八糟的代码从屏幕上流过,莱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密码破解。门应声而开,明绯鱼走进屋内。她还以为密码门内会是什么可怕的世界,可是,别墅内只有一面巨大的全息屏幕,上面整齐地排列着无数人的照片。她伸手点开放大,一连几张,都是一些知名的人物。
她点开照片上的注释,还没来得及看,就听见诺托博士的声音传来:“你果然还是找到了这里,看来,我有必要再告诉你一个机密。”
注释上的文字是照片主人的名字、性别等基本信息,最底部是“社会贡献值”的红色柱状图,继续点开几张其他人的注释,发现这些人的社会贡献值的长短不一。
“社会贡献值……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被选进人工生态的‘拟生态住民’们的护照吧。”
国家对外宣布的消息,能够入住人工生态圈的,只有经过测试,身体指数适应生态圈生存条件的人们。但事实上,入住生态圈的名单,是根据社会贡献值而定。一切有名富豪或者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者是在娱乐圈极有影响力的偶像明星等等,都属于社会贡献值高的人群,他们都能取得优先入住人工生态圈的资格。而他们的亲属也能凭借连带关系得到入住资格。
目前,国内的人口有接近十亿,能被选进人工生态圈的,却只有十分之七。也就是说,人工生态圈建成后,将要舍弃掉三亿对社会贡献不高的人。
“怎么会这样……”明绯鱼被安排到高级海景别墅,就是托这个制度的福。她内心并没有任何侥幸的心理,相反,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愤怒。爷爷说过,人工生态圈是为了造福人类未来的工程。科学是平等的,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存在。“诺托博士,这种选择制度难道真的没有改变的方法吗?”
诺托博士摇头:“理论上是不可能的。过去,在受到人为砍伐后能自动循环再生的森林,如今也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变成了荒漠。任何事物都有‘极限’,更何况是依靠复杂的系统维持运行的人工生态圈,在额定范围外,多增加一个人,都会给系统增加一份负担。”
“如果我能找到改善人工生态圈‘极限’的方法,让更多人住进来……这种制度会被取消吗?”
即使是荒漠,精心灌溉,总有一天也会再度变成森林。更何况,这赌上十亿人未来的人工生态圈,还只是初生的婴儿,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也许吧。但在那之前,你要成为人工生态圈的研究员,为此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明绯鱼是在说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她坚毅如炬的双眼却让人无法嘲笑她的决心。
走出那别墅,明绯鱼发誓,她一定让更多人得到“希望”。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生存的年代、出身和地位等外界因素,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命何其短暂,我们能够作出决定并贯彻到底的也就只有我们的生存方式。
而一旦作出决定,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败,我们都将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2010年,24岁的闫如婷和老公李威携手走上了婚姻红毯。两人都是南京人,通过相亲介绍认识。在公司做白领的闫如婷活泼开朗,在事业单位做技术员的李威木讷老实。婚后,两人过起了小富即安的生活。闫如婷是个追星族,平时就喜欢用微博关注她的偶像明星们,她对这些明星们的衣着用度品牌、度假旅游情况如数家珍。
有了微信后,闫如婷觉得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底气越来越不足了。比如,她的同学林妮晒了一次出国游,她的闺蜜晒了她鸽子蛋般的钻戒,她的同事在网上晒出了家里刚买的豪车,甚至那些豪华餐厅的饭菜也被用餐的人晒出来。闫如婷每次在给她们评论完之后,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对比着别人的精彩,别人的高大上生活,她越来越觉得她的生活没滋没味,平凡甚至寒酸。
李威开导妻子:不能那么比啊,他们都是自己做生意的老板,现在挥金如土,可随时也会身无分文。虽然咱俩工薪族,但月月旱涝保收,咱们不是挺安稳的吗?没想到,这一句话竟然点醒了闫如婷,她拍着大腿说:对啊,我们之所以生活没品质,就是因为我们是上班族。
2011年底,闫如婷不顾家人阻挠,也没有沉下心做市场调查,完全凭着励志学与成功学赠给她的一腔热血,辞掉工作开始创业。
疯狂创业变毒舌
原来就喜欢网购的她想到网上开店。网上开店没有任何门槛,而且投资小,再说光一个淘宝网就造就了多少富翁呢!李威劝她别跟风,有危险!闫如婷批评他:一个连成功学都不看的人,连扎克伯格是谁都搞不懂的人,你懂什么!
励志姐闫如婷大批量进了一种女士弹力裤,一种男士运动衫和两种化妆品。随后,她也加入到淘宝店主的价格大战中。那三个月里,闫如婷终日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她认为生意红红火火,甚至有时分不开身,她不得不雇了一个钟点工。
把货清空后,看着手里密密麻麻的票子,她很有一种成就感。可是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广告费、运输费、请人的费用,闫如婷发现最后只剩2000块钱利润。她这才明白她是彻底赔钱了,她三个月的人工费也不止这个数啊!
闫如婷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他身上:如果你出去创业打下一片江山,何苦我这样拼死累活?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她对李威的牢骚越来越多。李威被弄得烦躁不安。2013年初,在闫如婷不断的刻薄语言的攻击下,李威终于受不住了,尽管他完全没有创业的热情,木讷的性格也不太适合创业,但因为受不了妻子的毒舌,他最终还是冲动地办了停薪留职,决定跟着闫如婷一起创业。
“励志”也是一种病
因为李威的加入,闫如婷决定发挥李威的技术特长。李威是学重型机械修理的,两人决定做这一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可李威天生不善言辞,连名片都没派出去几个。
两人一起创业后,闫如婷确实轻松了不少,因为有李威的过硬技术,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但另一个麻烦来了,两人在一起做事,磕磕碰碰的矛盾摩擦也就不断产生了,闫如婷开始像河东狮一样终日对着李威练“狮吼功”。
李威脾气再好,也受不住经常性的羞辱,他积蓄了几年的窝囊气一股脑儿全爆发了。他没吵没闹,只说了很重一句话:闫如婷,这日子我过够了,我要跟你离婚!虽然当天没离成,但心意已决的李威第二天就搬出去住了。闫如婷一个人孤零零的在房间里怎么也想不明白,她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啊,为啥适得其反,家就要分崩离析了呢?
2014年3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高谈阔论着自己的精彩和快乐,闫如婷触景伤情,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跟她当年最好的一些姐妹们说:为啥你们都过得这么幸福舒适,感情美满、物质富裕,可我却什么都没有呢?
她这一句话触到了其他人的敏感点上。不少人说:谁说我过得舒服了,我看你们才过得舒服呢,经常烛光晚餐,老公还经常送礼物。
其中一女生回答:我两年才吃一次烛光晚餐能不晒一下吗?我讨了半年才让他送我个像样的礼物,能不出来得瑟下吗?也有人曝出了自己深层的秘密:我晒的那款豪车根本不是我家的,而是我在4S店照的。我拍的那个LV包,也不是我的,是PS来的。天天都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终日精打细算的日子真是腻味死了,我是拿人家的出来装一装幸福!
闫如婷突然间开窍了,她一直心心念念向往的这些朋友高大上的生活,不过是社交网络的幻象,大家其实都过着差不多的平凡生活,只不过在网络有选择性的晒幸福,把那些生活中的小情调放大了。而分不清是非的她,不仅因此变得急功近利,疏于判断,还把“励志”和“创业”当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她早就忘记了生活中那些朴实的简单和幸福,还有李威对她的细心呵护与宽厚包容的爱。
2014年4月的一天,闫如婷跟丈夫李威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仔细商量后决定,李威重回工作岗位,而闫如婷则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找个项目创业,不再急着“成功”。
心理点评:
段漠(二级心理咨询师)
读完此文,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内心有那么一瞬间,认为其实我也有过闫如婷这样的时候,只是时间长短、程度深浅而已。
闫如婷现象,是时代的印迹。
在目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新旧经济增长的方式交错呈现,它固然给深谙此道的经济大鳄们提供富可敌国的有利商机,互联网、股票市场,完全群龙见首不见尾就一下子成了暴富,而生活其中却不得门而入的平民百姓却也无法不被吸引;就是那有俩闲钱无意中买套房子,一转眼,就入手几百万上千万,是咱百姓挣几辈子也挣不来的呀,搁谁都动心,所以会有中国大妈搞乱了国际金货市场,会有中年妇女把工作辞了天天到证券交易厅去上班蹲守。
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专著《乌合之众》一书中说:“我们即将进入的这个时代,确确实实会是一个群体的时代。”的确,我们有QQ群,同学群,股民群,现在有微信群。每个人,不管他有多么显赫或多么卑微,他是需要隶属于一个群体中,才觉得安全和有归属感;群体有许多特点,不一一列举,但有两点:一是交互感染;一是自我意识消失,无意识横行天下。
闫如婷热爱的微信群,因为太方便,便无时无刻地不在作用于她,大家在群里晒的幸福,被这个大时代的无意识定义为:金钱。交互感染的结果,闫如婷觉得朋友的幸福也应该是她的幸福,别人拥有的就本来是我应该拥有的,如果我没有,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错?她找来找去,最可以控制和报怨的,就是那个待她最亲的人:丈夫。一方面是她深切感染了成功者的如梦似幻的美好人生,一方面是现实 的她和丈夫的捉襟见肘的窘迫生活,这巨大的落差让她 几经折腾却无果,只好化作刻薄的言语指责丈夫弥补这一心理失落。
在中国这个经济转型时期,确实有许多神话般的致富故事,闫如婷被这些故事无意识地牵引着,加上她渴望改变的强烈动机,然后,那些励志专家们刚好大肆鼓吹人的主观效能,让个人意识完全消失,让群体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闫如婷被彻底洗脑,她看不到比尔盖芡、扎克伯格还有乔布斯和她之间的本质区别,她只看到了她和他们的高度一致:渴望成功有钱。“群体不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却常常会在付诸行动的问题上操之过急。”每一个成功者一定有他人无法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但闫如婷除了渴望发财的梦想,什么都没有,行动越急切,失败来得越快。
互联网引领中国商业环境发生质的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互联网市场化10周年。互联网激荡的十年,是改革开放激荡的三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前20年,基本是落后的工业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的结合;改革开放的后10年,由于互联网的加入,变成先进的信息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的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生产方式的质的飞跃,并由此产生新的增长方式。
由此可见,互联网加入之前与之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先进生产力的有无。生产方式等于生产力加生产关系,互联网使改革开放产生质的飞跃,从生产关系调整,变成加入生产力变化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中国从工业化的增长方式,转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增长方式。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从农业化转向工业化之后,又一次文明级的伟大历史跃升。
同是走市场化道路,信息业改革与工业、农业改革的不同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的充分结合,十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共同向前推进,把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改革与发展结合的新阶段。当前,在生产关系潜力通过改革开放充分释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由于生产力低下而陷入过冬困境。走出过冬困境的关键,在于为改革注入发展的驱动力,以提升价值链上的位势。正如一位领导指出的,“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商业互联网的成功实践,昭示了以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前景。
这是互联网对中国商业环境产生的最大的影响。
互联网的商业化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被钱德勒称为两大“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前者对应传统工业化(品种越少,成本越低),后者对应新型工业化(品种越多,成本越低)。互联网的商业化,推动了企业战略本身向新的增长方式转变。
1 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原动力升级
这主要表现在大型企业信息化中,信息化与业务战略的融合阶段。2008年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新科状元中远集团,利用网络化实施 “变拥有为控制”的散货战略(散货相当于品种多样化,中远集运以此为主要利润来源),将航运模式从大规模、少品种转向小批量、多品种,在完全市场竞争中一举取得对世界第二名的绝对竞争优势,显示了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发展的巨大实战威力。国家电网在组网过程中,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化企业” (相当于动成长企业、灵捷企业、虚拟企业)理念,显示出将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生产方式融入企业战略的明确意识。原动力升级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大型企业从传统工业化的“做大做强” (恐龙),转变为新型工业化的“做大做强做活”(会跳舞的大象)。
2 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原动力升级
民营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极大推动了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最大、最具共通特点的创新,是形成“平台免费、增值收费”的范围经济模式,通过共享平台,分摊差异化成本,通过增值业务实现品种多样性带来的升值。典型如腾讯、盛大、巨人网络等。
范围经济的另一种形式,是阿里巴巴的网商模式,即“中小企业+网络集群”模式。它具有平台共享,差异竞争的特点,实现了“小的就是好的”,走出了不同于规模经济越大越好的道路。
互联网产业把先进生产力产业化
商业互联网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即信息技术向信息产业的转变,把互联网技术商业化。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一个木可或缺的要素,这是中国的信息化不同于其它国家(特别是小国)的特点所在。互联网技术的产业化,既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又是将第一生产力转化为商业的必然要求。
十年来,我国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及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经营氛围不断优化。权威指出,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量将会超过电信行业。
1 基础设施和电信运营业成为商业互联网的基础产业
中国网络基础设施产业迅速升级。当前,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2008年1-8月,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413.2万户,达到1527.7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293.4万户,达到7934.8万户。目前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目前中国的手机上网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电信运营业也随之日益转向互联网业务,开展全业务运营。中移动每日利润高达2亿。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DMA已变为现实的、具有互联网功能的3G手机,在中移动推动下,从研发转向试商用。
2 设备制造业成为商业互联网的保障
与印度完全不同,中国依托国内需求,发展起规模巨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形成了华为、中兴等大型网络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主要互联网设备和终端产品技术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卡、NGN产品、IPv6设备等。网络设备制造方面的上市公司包括新华股份、深桑达、东大阿派、湘计算机、大显股份、宏图高科等。网络建设方面的上市公司包括广电股份、中信国家、东方明珠、电广实业、青岛东方等。
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的界限日益模糊。2007年我国全年生产手机5.48亿部,增长14%。28.9%网民用手机接入互联网。微型计算机1.21亿台,增长29%;数码相机7493.5万台,增长11.9%。网络计算机、网络打印机、网络相机受到市场欢迎。手机、计算机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全行业对外贸易额达到804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
3 技术产业化为商业互联网提供了创新动力
移动通讯业(包括3G)、宽带产业、视频产业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软件服务业(包括SaaS产业)等现代信息服务业正在兴起,三网融合、3C融合以及下一代网络,还在不断带来业务融合、产业融合的下一代机会。这些产业都在成为互联网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技术服务方面的上市公司包括厦门信达、国脉通讯、广西斯 壮、长安信息等。
通过互联网应用焕发了民营企业的创造性
商业互联网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应用,即互联网技术产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在互联网增值业和传统产业的应用。
1 互联网应用产业的发展
增值服务业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部分,是在互联网设备制造业、电信运营业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应用产业的发展特点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形成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分工。互联网的“基础一增值”分工特性,有助于国有与民营的博弈,向着双赢而不是零和的方向发展,将改革中的矛盾,化解于发展的无形之中。
在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就是广大民营互联网企业集中于互联网增值应用,特别是虚拟交易领域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即时通讯(腾讯)、搜索引擎(百度),游戏(盛大、完美时空等)产生了年轻人的上市公司。此外还有中华网、网易、搜狐、新浪、无忧招聘网、e龙旅行网、空中网、灵通网等民营企业在纳斯达克先后上市。
主要的互联网应用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含邮件服务),IDC服务,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包括商务信息服务、网上书店、网络咨询业、招聘网站、财经网站、文娱网站、旅游信息服务等),电子商务(B2B、B2C、G2C),网络文化(网吧、网游、网络音乐),无线信息服务(包括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游戏等服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网络媒体(包括IPTV、视频网站等),Web2.0(博客、播客、SNS、RSS等),以及网络安全服务等。
2 互联网产业应用的发展
互联网产业应用是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水泥+鼠标”模式。垂直应用的行业(如中国化工网),网上银行,远程教育,旅游(携程),房地产,汽车等专业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不断细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有70%的行业网站集中在江浙一带,这与那里的商业环境理想有关,而北京的民营电子商务却处于外流之中。
除民营企业外,一大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互联网产业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总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为17.6%,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为13.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实施物资采购“阳光工程”,通过网上采购的物资达5000多种,累计实现网上采购总额4336亿元,节约采购资金159亿元。中国移动通过在全系统推行比价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近30%。
互联网改变了消费与生活方式
国人从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到把它视为同读书、看电视、打电话一样的现代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历史上还从没有一个事物能像互联网这样,这么快就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带来巨大的文化变革,深度改变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据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网民报告2008》显示,在认同互联网的理由中,回答“可以提供更多选择”的,在网民中占91.2%,而不上网人群只有39.7%,说明上网人群比非上网人群,表现出强得多的主体价值多元化的意识。
互联网还催生了在家办公(SOHO)、产消合一(如消费者开办网店)等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目前虽然有来自个别地区工商部门的诸多阻力,但长远发展仍十分乐观。
互联网造就了一代阳光型企业家
商业互联网的十年,是商业逻辑不断战胜官本位逻辑的十年。互联网企业家不靠老子、位子、裙子、刀子,阳光致富。这与钱权交换盛行的传统经济,形成鲜明反差。
十年来,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这片有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土壤中得以生根发芽。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执着梦想、不怕失败的“企业家精神”在互联网企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榜样和偶像。
一、从原子化受众到链接式用户
众所周知,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观众作为电视内容的接收者,被视为原子化的受众,他们是孤立的、被动的、同质化且面貌模糊的一群人。面对组织化的传媒和有目标的传播,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观众唯一能够掌握的就是遥控器,他们能够决定的也就是看或不看。然而,新媒体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一传播格局,“受众”转变成了“用户”,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地选择多样化的媒介内容和接收渠道,而且能够通过彼此的连接和互动,来参与媒介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可以说,“用户”已然成为媒介融合链中的关键节点,以用户为中心也成为电视媒体寻求转型的突破点。面对新媒体形塑的新生态,湖南广电积极探索连接受众的方式,试图将原子化受众转变为链接式用户,而这种连接行动主要从三个维度出发:
一是从分散到聚合。过去,对电视媒体而言,观众是静坐在电视机前的孤立且分散的大众,媒体机构只需做好生产和编播环节,就能让具备强大魔力的视听内容抵达受众。直到互联网的崛起,大众逐渐分流,他们开始拥抱除电视之外的其他娱乐方式,他们更常在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移动App等媒介通道中流连忘返。在此情境下,如何让分散的受众重新聚焦于电视荧屏便成为电视媒体所需思考的关键问题。正如美国学者戴维•阿什德所言,“信息技术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是信息文化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被融入某些社会行为的方式,而同时它又为所有不同的社会行为提供发展的机会”②。号称“电视湘军”的湖南广电正是凭借对信息技术的敏锐洞察,充分利用移动App、社交媒体等新传播渠道,将分散的受众汇聚起来,让电视观众和网络用户实现对接融合。2013年跨年狂欢夜上,湖南广电推出基于电视互动的移动社交应用“呼啦”,让电视观众通过手机屏幕汇聚于呼啦星球,与其他呼啦用户一起参与电视互动。如此一来,湖南广电便顺利地将分散的观众汇聚成了圈子化的用户,强化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联系。2014年4月,湖南广电又重磅推出“芒果独播战略”,宣布今后湖南卫视的自制节目将由芒果TV独家播出。不到一年时间,芒果TV全平台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已近3000万左右,芒果TVApp下载总量超过6000万次。芒果TV的独播战略降低了渠道的可替代性③,让日渐分流的观众重新回归芒果领地,而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也为湖南广电连接观众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在新媒体传播生态系统中,原本彼此孤立的受众蜕变成了链接式的用户,他们不仅接收内容,同时还会对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和分享,以及再生产和再分发,而这种基于社会化网络的连接力量可以使一部电视剧、一档节目甚至某个人迅速爆红,甚至直接影响电视媒体传播的后续效应。正是源于此,如今的电视媒体都非常强调观众的参与性。事实上,早在超女时期,湖南广电就以短信投票的方式让观众体验了制造明星的,而今,湖南广电更是借助多种媒介渠道开创了多元化的互动方式,让观众直接参与到节目进程中。例如,2014年金鹰电视艺术节期间,湖南卫视首次推出互联盛典晚会,在晚会直播中引入了极具互联网特质的“弹幕”元素,电视观众兼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芒果TV移动端和PC端对晚会内容进行吐槽或点赞,这些评论内容都可能以“弹幕”的形式出现于电视直播屏幕上;2015年跨年演唱会上,湖南卫视更是联合芒果TV推出360度全方位直播,用户可以通过芒果TV自行选择机位,观看除电视画面之外的台前幕后的实时动态。除了提升观众对电视的参与之外,湖南广电还充分借助社交媒体来引领观众之间的互动。无论是《爸爸去哪儿》中星爸萌娃经典语录、搞笑片段在网络上的风传,或是微博平台关于“回忆我的一年级”话题的热议,以及《我是歌手》中“秋裤男神”“老鲜肉”“童颜巨肺”等称号的走红,由节目内容衍生出的话题不仅促进了观众及用户之间的广泛连接与互动,更让节目在裂变式的链接路径中实现了影响力的倍增。
三是从同质化到个性化。无论是移动社交应用“呼啦”的开发、视频网站芒果TV的独播,或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互动运营,湖南广电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的融合与联动来汇聚观众、积淀用户,其更关键的意义还在于大数据的积累与应用。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将“大数据”(Bigdata)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④,而在当前汹涌袭来的数字化浪潮中,大数据的发展空间更是让社会各个行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电视媒体而言,随着电视观众与网络用户的融合,原本面貌模糊的受众在数据化生存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受众的需求、偏好和行为都可以通过数据的挖掘得以洞察,由此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为之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体验。早在2004年,湖南卫视就确立了“快乐中国”的品牌定位,而后又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将目标受众定位在青春向上的年轻人群。除了主推金鹰独播剧场和王牌综艺节目带之外,湖南卫视还通过对观众及用户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创新推出了钻石独播剧场和青春进行时两大周播剧场,以古装偶像+青春偶像的优质剧集来进一步锁定年轻观众,让芒果式青春更具特色。除此之外,湖南广电的另一内容输出口———芒果TV也开始发力自制节目,为年轻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内容。比如依托《我是歌手》衍生出《备战T2区》《歌手相互论》等节目;针对电视剧《花千骨》推出“《花千骨》PK《盗墓笔记》”的娱乐盘点;另外还开创性地跨国直播2015Billboard、欧洲歌唱大赛和金球奖颁奖典礼等等。他们通过引进小众的优质内容满足了新媒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强化了平台的品牌价值。由此可见,湖南广电正是凭借“用户至上”的理念,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的联动与融合,成功地将原子化的受众转变为链接式用户。这群链接式用户不仅构筑了具有凝聚力和忠实度的粉丝圈子,同时还在传播中发挥出结构洞的“第三者”连接效用,从而使湖南广电的内容优势和品牌势能在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社会化网络中得以进一步放大和增值。
二、从生产单一型节目到生产集群型产品
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湖南广电凭借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和品牌效应,依旧打造出了《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一系列现象级节目,吸引了一大批兼具传播力和消费力的忠实的年轻观众,从而使其新媒体转型之路具备了先天的优势。这也意味着,即便是在“互联网+”的融合产业浪潮中,“内容为王”始终是电视媒体发展的立足之本。然而,随着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及营销都发生了系统性的变革,单一的媒介内容已经无法支撑起电视媒体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对此,电视媒体亟需转变商业模式,由生产单一型节目迈向生产集群型产品,借助媒介融合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首先,何谓“产品”?事实上,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产品依然是内容,但它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建的用于经营的媒介内容”,因而超越了原来简单的内容生产层面,具备了鲜明的营销指向。也即是说,对电视媒体而言,媒介产品的运营必须打通节目策划、生产、发行、播出以及宣传、营销乃至衍生开发等整个产业链条,而在此过程中,媒体机构既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用户群的消费需求来生产多样化的内容、布局多元的渠道,还要围绕产品内核,从横向和纵向的层面来整合运作不同的内容及渠道,打造出集群型产品,如此才能持续地维系用户、拓展市场。众所周知,湖南广电的产品意识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电视媒体。早在《超级女声》火遍大江南北之时,湖南广电就围绕这档节目进行了娱乐包装、短信增值、艺人经纪及商业演出等一系列的市场化探索。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浪潮的席卷,湖南广电更进一步强化了产品意识,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电视节目进行产品化开发与市场化运营,而这一从节目到产品的升级之路主要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对优质内容进行整合营销,将电视节目打造为现象级IP资源。近两年,IP热潮正席卷整个影视行业。所谓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在时下的文化产业领域,IP已更多地引申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⑤,其在形式上包括文学作品、影视剧、节目、游戏、漫画等等,或者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概念。凡是具备内在的核心价值,拥有广泛的受众群和社会影响力的媒介内容,都可以成为在文化市场上流通的IP资源。电视节目升级为IP资源,首先必须以优质内容为依托,综合运用全媒体传播渠道进行整合营销。随着媒介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对多种渠道资源的整合利用,以促成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例如,湖南卫视在播出一档节目或是一部电视剧的档期内,往往都会在老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开设该节目或电视剧的专场,同时,芒果TV也会持续更新与之相关的花絮片段或衍生节目,而移动应用“呼啦”上也会推出特别专区,为用户关注节目动态、参与电视互动及线下活动提供通道。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首映礼”上,湖南卫视就通过“呼啦”召集了30对亲子与星爸萌娃同观影、齐互动。除了整合自有平台资源之外,湖南卫视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思维进行话题引爆和口碑营销。其中,《我是歌手》第三季曾以131亿的微博话题阅读量高居微博热门话题榜榜首,《奇妙的朋友》也凭借“明星饲养员”“动物萌宠”“爱心公益”等热议话题实现了热度和口碑的升级。在基于全媒体的整合营销过程中,节目资源推广、网络衍生节目、App互动、微博话题、微信互动、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及内容彼此连接、相互促进,以“集群”的形式发挥出强有力的协同效应,由此造就了《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兼具高收视、好口碑、强话题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节目,而这些现象级节目也就此演变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IP资源。第二阶段,即对现象级的IP资源进行全产业链的开发和运作。目前,业内对于IP资源的开发,一般都是通过打造矩阵式的集群型产品,即横向进行产业链拓展,纵向进行系列化延伸,促成IP资源的价值延续和经济增值,从而构建可循环的内容生态链。
在这方面,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可谓是IP运作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以“星爸+萌娃”的角色组合、亲子互动加户外体验的内容元素,吸引了一大批跨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庞大的粉丝群,不断掀起收视狂潮。随着节目的热播,湖南卫视顺势推出了《爸爸去哪儿》同名手机游戏,游戏玩家可以扮演节目中的星爸萌娃开启跑酷闯关。该款游戏上线首日下载量即破百万,注册用户不久便上亿,日活跃用户超过300万;而在节目收官不到一周,《爸爸去哪儿》同名电影就开始拍摄,并在2014年春节档斩获7亿票房;此外,《爸爸去哪儿》同名图书预售3天销量就突破5万本,一度位居学生读物畅销书榜首。从电视节目衍生出同名游戏、同名电影、同名图书等多类型产品,将传统电视产业链延伸至游戏、电影及图书等多个领域,这一过程体现出明显的跨界思维,而这种跨界行动也极大地促进了《爸爸去哪儿》节目IP的经济增值。在横向的产业链拓展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湖南广电又于2014年6月开启了第二季节目的系列化生产和运营,并将于今年暑期档推出第三季节目,一方面继续沿承节目的内容模式和产业模式,另一方面也根据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创新,在持续迭代中为IP注入新的内涵,从而不断延续用户的价值认同和IP的生命力。从节目到IP产品,从IP资源到集群型产业链,这两个阶段并不是割裂的,也没有绝对的先后之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们共同构建了以内容为核心的电视产业链。进而言之,湖南广电自制的每一档节目都可以构成一个IP,而IP正是当前电视媒体拥有的核心资产,IP热潮也预示着“内容为王”在媒介融合时代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围绕一个创新IP,全方位开发集群型产品,延伸多元产业链⑥,这将是电视媒体利用自己先天内容优势迎战媒介融合的一把利器。
三、从经营单一渠道到构建媒介融合生态圈
在传统的媒体经营格局中,电视台主要是作为视听内容的生产机构和播出平台,而电视媒体只需持续地用内容来经营渠道,就可以通过广告实现盈利。之后,随着网络视频、社交网站、移动应用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作为媒介渠道的电视媒体逐渐面临巨大的冲击,于是纷纷开始寻求转型。但在初期,电视媒体的转型仅限于渠道层面的拓展,例如创建门户网站、开设微博、微信官方账号,或是与网络视频进行合作播出,然而,这种浅层次的尝试已经远远跟不上媒体市场化发展的步伐。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产业革命浪潮,电视媒体必须积极把握媒介融合的机遇,与其他媒体组织、商业机构等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与合作,从经营单一渠道向构建媒介融合生态圈跃升。
所谓生态,是“由不同的因素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来形成,彼此之间互相依托支撑价值链”⑦,而生态圈则是不同的物态围绕一个核心而汇聚,彼此之间存在共栖关系,由此所形成的自循环的有机系统。例如,苹果公司就是以iPhone、iPad等产品和ios操作系统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涵盖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制作、服务平台等多层业态的良性生态圈,并且生态圈内部上至硬件制造商、内容供应商,下至普通消费者都紧密关联、彼此互动,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系统,从而带动不同产业的发展。在电视媒体领域,作为行业先锋的湖南广电也开始着力打造生态型体系,其以内容为核心,对内整合所有渠道、终端等资源,对外则尝试在电视、互联网、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彼此共栖共荣的生态系统,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介融合生态圈。首先,湖南广电内部生态圈的构建所秉持的是生态整体观,即遵循整体优化原则,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打造“内容+平台+应用+终端”的一云多屏的传播生态。在内容方面,湖南广电集团整合了旗下十个电视频道、一个视频网站、一个电影子集团、五个广播频率等多个媒体机构,由此也形成了卫视自制精品节目+地面频道分众化内容+芒果TV自制内容+电影+广播等多元品类的内容集合;在平台方面,涵盖了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平台,以芒果TV为核心的互联网视频平台,以快乐购为标志的电视购物及产业经营平台,以电广传媒为标志的资本运营平台等等;在应用方面,湖南广电推出的电视互动社交App“呼啦”则主打“电视+社交媒体”的跨屏互动模式,其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电视内容互动、直播聊天室、社交游戏等多种形式,全面构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电视社交生态;在终端层面,作为独家拥有湖南广电内容资源的视频服务平台,芒果TV目前已全面布局PC、互联网电视、手机、PAD、IPTV等终端,而作为全国首批获得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机构,芒果TV也正在积极发力互联网电视业务,推出芒果派、芒果嗨Q、芒果月光宝等多款电视机顶盒,意在借助互联网智能电视的东风重新占领客厅,打造家庭智能娱乐中心。
在这一内部生态圈中,内容、平台、应用和终端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动与融合关系。例如,移动App“呼啦”的整套互动体系和激励机制都与湖南卫视的节目内容密切相关,观众经由网络应用转变为用户,而后又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与节目内容、与电视平台之间的联系。再如,湖南卫视和芒果TV正逐步建立起电视平台和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双向互动模式,除了湖南卫视对芒果TV予以内容支持之外,芒果TV的自制内容也对湖南卫视形成了反哺,未来,双方还将斥资10亿共同打造湖南卫视的周播栏目剧,通过平台的联动促进内容的多元化升级。其次,在建立内部生态体系的同时,湖南广电也非常注重与外部社会资源之间的对接与合作。今年4月,湖南广播电视台正式完成转企改制,与芒果传媒资源整合成立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在全新的市场化体制下,芒果传媒担当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连接平台。换言之,湖南广电正是以芒果传媒作为市场主体,在生态互动观的指引下,遵循互动共进原则,与各种媒介资源、商业资源进行资源置换和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随着互联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电视媒体如今正积极寻求与互联网合作共赢的节目创新模式,而这种模式被业内称为“台网互动”,亦即台和网之间取长补短,围绕某一共同的传播内容,形成跨媒体、跨地域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合力。2015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微信“摇一摇”的合作被视为台网互动的标杆之作。在台网互动的热潮下,湖南卫视的多档热门综艺节目都与微信“摇电视”展开了多番合作,如《我是歌手》摇一摇即可“抢红包送金话筒”、《一年级》摇一摇送助学金红包,以及小年夜春晚上摇一摇送《爸爸去哪儿2》观影红包等等。诸如微信摇电视等台网互动形式充分发挥了不同媒体各自的传播优势,在创新电视互动模式的同时也增强了观众及用户黏性。除了“电视+互联网”的台网互动之外,“电视+电商”媒体产业经营也是湖南广电构建外部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电视+电商”也称“T2O”(TVtoOnline)模式,是指通过电视内容直接连接消费者和商家,让观众/用户实现即看即买的消费体验。事实上,电视购物早已非常普遍,湖南广电旗下公司快乐购就全面整合了快乐购频道、广播电台和时尚生活类节目《我是大美人》《越淘越开心》等媒体渠道资源,对接3C家电、家居用品、美容服饰以及旅游等各大行业及商家。而在媒介融合生态下,快乐购又与芒果TV进行资源整合,在新媒体渠道方面展开合作,先是快乐购在芒果TV试水推出了社交视频电商项目“MM秀”,而后又在芒果盒子推出以“芒果铺子”为核心的电商产品,为用户提供一块抢、达人圈、芒果商城及快乐购TV直播节目等多种功能及服务。此外,芒果TV也于今年5月份推出全新的互动产品———灵犀,通过对视频画面内容的精准定位,为用户匹配多种形式的内容推荐,更加有效地触发了用户的消费行为,由此打通内容、用户、广告与品牌之间的壁垒⑧,建立起完整的商业闭环。
9月4日,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达成2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成为IT新老大。消息传来,举世震惊。惠普公司总裁费奥·利娜(Carly Fiorina) 提出了构造"全面客户服务模式"(Total Customer Experience),带领新惠普由传统的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全面转向体验经济。
10月25日,被微软公司形容为设计最佳和性能最可靠的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XP全球面市,比尔·盖茨宣称该新操作系统为人们"重新定义了人、软件和网络之间的体验关系"。"XP"来自"Experience",其中文意思即是体验。
12月2日,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来到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这位曾经预测了“第三次浪潮”到来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
一时间,体验这个词在各种媒体上一下子热了起来,不但在IT领域,传统产业的企业也纷纷一起来关注体验。但到底何谓体验,何谓体验式营销,如何执行一个体验式营销战略呢?看了本文,我想你将会有一个较为深度的认识。 一、体验式经济的到来
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时代之来临,依据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Strategic Horizons LLP)顾问公司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因第二(B. Joseph Pine 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双月刊1998年7-8月号“体验式经济时代来临”(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中指出:体验式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已来临,其区分经济价值演进的四个阶段为货物(commodities)、商品(goods)、服务(services)与体验(experiences。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现在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型态的变迁息息相关,随着科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与欲望,消费者的消费型态也相应的受到了影响。
经济发展的演进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走向现阶段的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而各经济发展阶段在生产行为及消费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型态:
农业经济:在生产行为上是以原料生产为主;消费行为则仅以自给自足为原则。
工业经济:在生产行为上是以商品制造为主;消费行为则强调功能性与效率。
服务经济:在生产行为上强调分工及产品功能;消费行为则以服务为导向。
体验经济:在生产行为上以提升服务为首,并以商品为道具;消费行为则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注重与商品的互动。
下面是从衣、食、住、行、育教、娱乐等层面举例探讨上述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 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衣(服饰)自己织布及裁缝作衣服买成品布请裁缝师傅作衣服在服饰店购买适合自己尺寸的各类衣服服饰店不再是仅仅卖衣服,更强调店面整体搭配,体现自身品位,并推出专卖店以突显品牌特色食(蛋糕)以自家农场生产的面粉、鸡蛋等材料,亲手作蛋糕,成本不到一美元从商店购买蛋糕粉等材料,自行烘烤,仅仅花费几美元在面包店订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过生日不再是以蛋糕为主角,更强调以生日宴会等方式创造难忘的体验,花费一百美元住(房屋买卖)买卖房屋靠口耳相传在各种媒体上以刊登广告达到宣传目的委托专业的房地产销售(中介)公司,且服务到家门通过推出具有特色的服务,如数字化小区、绿色家园等,给消费者以想象的空间,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行(汽车)被视为昂贵的交通工具,少数人专用的,且被定义为代步工具强调汽车的安全性、耐用、经济实惠建立较为庞大的汽车销售网络,以提供完整售后服务。除了对汽车性能的注重外,更强调汽车与生活、休闲及个性色彩的结合,透过感情及联想的诉求,提供给驾驶者更多的体验空间,以达到销售的目的育教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不再只是上课的唯一场所,以森林小学、户外教学方式提供学生直接的体验,更可建立双向的互动关系娱乐休闲娱乐活动多属单一性且单调强调亲身体验的旅游特性,使用高科技手段造就了各种主题乐园,同时新兴的旅游型态如亲自动手之休闲农场、SPA、度假村等也应运而生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知,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生产及消费行为已有了如下的变化:
(一)以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新活动。
(二)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
(三)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四)以建立品牌、商标、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
台湾著名的资讯(Information 信息)社会学教授罗家德先生在其《网络网际关系行销》一书中也曾指出,消费符号化的趋势。消费不仅仅是买有用的东西,而是成为消费者用来诉说自己的“语言”。一件衣服面料成本很低,但因为有了新颖的设计、创意的广告、动感的促销,就如同给其贴上青春、活泼、典雅、开放、大方的“价值”标签(Barths),又为这些价值寻找年轻的、高知识的、国际化的、反传统的等等“社会性”的定位。“在过度富裕的社会里,当温饱舒适已不成问题,任何商品都‘符号化’了,人们要买的已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 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式消费”或者说是“符号化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式经济”已开始大行其道。 二、体验式营销的兴起
体验式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影响深远,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企业的营销观念上。就象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到底何谓体验?
所谓体验“experiences”就是人们响应某些刺激“stimulus”(例如,是由企业营销活动为消费者在其购买前与购买后所提供的一些刺激)的个别事件“private events”。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会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可因身体的一些活动。体验的基本事实会清楚的反射于语言中,例如描述体验的动词:喜欢、赞赏、讨厌、憎恨等,形容词:可爱的、诱人的、刺激的、酷毙的等等。根据心理语言学家已经研究表明,类似这些与体验相关的词汇在人类的各种语言(如:汉语、英语、德语、日语等)中都是存在的。
体验通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诱发的,当然诱发并非意味顾客是被动的,而是说明营销人员必须采取体验媒介。最后一点,体验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两种体验是完全相同的,人们只能通过一些标准,来将体验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企业的营销人员如其关心一些特别的个别体验,还不如探讨一下营销战略,考虑你要为顾客提供那一类体验形式,并如何才能提供永久的新奇。
体验式营销的特点?
关于体验式营销,我提出以下几个关键特点可供读者参考。
1、关注顾客的体验
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人在遭遇、经历、或是生活过一些处境的结果。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2、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
当咖啡被当成“货物”(Commodities)贩卖时,一磅可卖三百元;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goods)时,一杯就可以卖一、二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services),在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但如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experiences),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增加产品的“体验”含量,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检验消费情景
营销人员不再孤立的去思考一个产品(质量、包装、功能等),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娱乐、店面、人员等)来创造一种综合的效应以增加消费体验;不仅如此,而且还要跟随社会文化消费向量(sociocultural consumption vector, SCCV),思考消费所表达的内在的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和生活的意义。检验消费情境使得在对营销的思考方式上,通过综合的考虑各个方面来扩展其外延,并在较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提升其内涵。顾客购物前、中、后的体验已成为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决定因素。
4、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
一般的说来,顾客在消费时经常会进行理性的选择,但也会有对狂想、感情、欢乐的追求。企业不仅要从顾客理性的角度去开展营销活动,也要考虑消费者情感的需要。
5、体验要有一个“主题”(theme)
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说:体验式营销乃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主题,或者其至少应设有一“主题道具”(例如一些主题博物馆、主题公园、游乐区、或以主题为设计为导向的一场活动等)。并且这些“体验”和“主题”并非随意出现,而体验式营销人员所精心设计出来的。如果是“误打误撞”形成的则不应说是一种体验式行销行为,在这里我所讲的体验式行销是要有严格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过程在里面,而非仅是形式上的符合而已。
6、方法和工具有多种来源
体验是五花八门的,体验式营销的方法和工具也是种类繁多,并且这些和传统的营销又有很大的差异。企业要善于寻找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营销方法和工具,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 三、体验式营销的战略基础:战略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
体验是复杂的又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分成不同的形式,且各都有自己所固有而又独特的结构和过程。这些体验形式是经由特定的体验媒介所创造出来的,能到达有效的营销目的。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将这些不同的体验形式称之为战略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s,SEMs),以此来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下面将介绍五种不同的战略体验模块:
感官(Sense)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感官营销可区分为公司与产品(识别)、引发顾客购买动机与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等。理查特(Richart)公司制作的巧克力被英国版《时尚》(Vogue)杂志称之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巧克力”。理查特首先定位自己是一家设计公司,接着才是巧克力公司。其商标是以艺术装饰字体完成的,上头特别将“A”作成斜体,用来区隔“富有”(rich)与“艺术”(art)这两个字。理查特巧克力是在一个类似精致的珠宝商展示厅销售,巧克力装在一个玻璃盒子中,陈列于一个广阔、明亮的销售店。产品打光拍摄,在其产品的宣传资料中就像是件精致的艺术品或是珠宝。促销品用的是光滑、厚实的纸张,它的包装也是非常的优雅。巧克力盒子是有光泽的白色,附着金色与银色的浮雕字。红色丝带封着包装盒。盒子衬里是分割成格,所以每个巧克力艺术品是摆设于自己的间隔中。对视觉感而言,巧克力本身就是个盛宴。他们有漂亮的形状,并且以不同的花样与彩饰装饰﹝其中的个别特殊产品系列展示着一组迷人的儿童绘画﹞。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制造特别的巧克力徽章。这些巧克力是如此的贵重,因此理查特甚至还销售附有温度与湿度表的薄板巧克力储藏柜,这个柜子如同雪茄保湿器,售价六百五十美元。
施密特曾举例希尔顿联锁饭店的一个小作法是在浴室内放置一只造型极可爱的小鸭子,客人大多爱不释手,并带回家给家人作纪念,于是这个不在市面销售的赠品便成了顾客特别喜爱希尔顿饭店的动力(当然希尔顿饭店其它设施、服务等方面也是一流的),这样便造成了很好的口碑,这就是“体验式营销“的应用(视觉和触觉上)。另外,在超级市场中购物经常会闻到超市特地生成的烘焙面包的香味,这也是一种感官营销方式(嗅觉)。
情感(Feel)
情感营销诉求顾客内在的感情与情绪,目标是创造情感体验,其范围可以是一个温和、柔情的正面心情、到欢乐、自豪甚至是激情的强烈的激动情绪。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新加坡航空以带给乘客快乐为主题,营造一个全新的起飞体验。该公司制定严格的标准,要求空姐如何微笑、并制作快乐手册,要求以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情境来“创造”快乐。通过提供出色的顾客服务,使得新加坡航空公司成为世界上前十大航空公司,和获利最多的航空公司之一。反观国内的企业在体验式营销上,尚没有成型的做法,但以情感为诉求点的营销做法却是有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
一句“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引起在外游子对父母、对家乡无限的思念之情。使得顾客在消费中,也感受了“想家”的体验。(亲情)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友谊地久天长。“喝杯青酒,交个朋友”陈酿贵州青酒的这句广告语,让你在宴请宾朋的时候多一份“友情”的体验(友情)。
一位清纯、可爱、脸上写满幸福的女孩子,偎依在男朋友的肩膀,品尝着他送给她的“水晶之恋”果冻,就连旁观者也会感受到那种“美好爱情”的体验。(爱情)
思考(Think)
思考营销诉求的是智力(Intelligence),以创意的方式引起顾客的惊奇、兴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顾客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思考活动的方案是被普遍使用的。在许多其它产业中,思考营销也已经使用于产品的设计、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
1998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的iMac计算机上市仅六个星期,就销售了二十七万八千台,以至《商业周刊》把iMac评为为1998年的最佳产品。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史提夫·贾伯斯(Steve Jobs)表示:"苹果已回到它的根源,并再度开始创新" 。iMac的设计师伊维(Jonathan Ive)也指出:"与众不同是这个公司的基因" 。iMac的创新紧随着一个引人沉思的思考营销的促销活动方案。该方案是由广告人克劳(Lee Clow)构思,将"与众不同的思考"(Think Different)的标语,结合许多在不同领域的"创意天才",包括爱因斯坦、甘地、拳王阿里、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约翰·蓝侬和小野洋子等人的黑白照片。在各种大型的广告路牌、墙体广告和公交车的车身等随处可见该方案的平面广告。当这个广告刺激消费者去思考苹果计算机的与众不同时,也同时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通过使用苹果电脑,而使得他们成为创意天才。贾伯斯说:“与众不同的思考代表着苹果品牌的精神,因为充满热情创意的人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苹果决定为处处可见的创意人,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工具。”
行动(Act)
行动营销的目标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型态与互动。行动营销通过增加他们的身体体验,指出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型态、与互动,丰富顾客的生活。而顾客生活型态的改变是激发或自发的,且也有可能是由偶像角色引起的(例如,影、视、歌星或是著名的运动员等)。
耐克每年销售逾一亿六千万双鞋,在美国,几乎每销售两双鞋中就有一双是耐克。该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出色的“尽管去做”(Just Do It)广告。经常地描述运动中的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升华身体运动的体验,是行动营销的经典。
关联(Relate)
关联行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层面。关联营销超越私人感情、人格、个性,加上“个人体验”,而且与个人对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连。关联活动案的诉求是为自我改进(例如,想要与未来的“理想自己”有关连)的个人渴望,要别人(例如,一个人的亲戚、朋友、同事、恋人或是配偶和家庭)对自己产生好感。让人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一种亚文化、一个群体等)产生关联,从而建立个人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进而形成一个群体。关联营销已经在许多不同的产业中使用,范围从化妆品、日用品、私人交通工具等等。美国哈雷(Harley-Davidson)机车,是个杰出的关联品牌。哈雷就是一种生活型态,从机车本身、与哈雷有关的商品、到狂热者身体上的哈雷纹身,消费者视哈雷为他们自身识别的一部分。
伯德·施密特还特别提到瑞士名表的一张小小附卡为例:表店在其中一款瑞士名表上附上一小卡片,上面说明400年后回来店里调整润年;其寓意是在说明该瑞士名表的寿命之长、品质之精,即便拿它当作“传家之宝”也不为过。而非如同一般电子表虽有过400年自动调整润年的功能,但谁会认为电子表可以保存到那么久呢?该表店以此“关联”的寓意来传达商品的价值。 四、体验式营销的执行工具:体验媒介(experience provider)
伯德·施密特将那些营销人员为了达到体验式营销目标,所用来创造体验的工具称之为体验媒介(experience providers,ExPros)。作为体验式营销执行工具的体验媒介包括:沟通(communications)、视觉与口头的识别(visual and verbal identity)、产品呈现(product presence)、共同建立品牌(co-branding)、空间环境(spatial environments)、电子媒体(electronic media)与网站(web sites)、人员(people)。下面是进一步具体的解释:
1、沟通(communications)
主要包括:广告、公司外部与内部沟通(例如,杂志型广告目录、宣传小册子、新闻稿、公司年报)以及品牌化的公共关系活动等。其中,广告最常被企业所运用的。
2、视觉与口头的识别(visual and verbal identity) 一般是指可以使用于创造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及关联等体验的品牌。包括品牌名称、商标及标志系统等等。例如麦当劳黄色的大m型标志及NIKE的勾型标志。
3、产品呈现(product presence)
一般是包括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品牌的标志物或是吉祥物。例如:昂贵的女性化装品和香水就是一钟极为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及包装的产品。至于吉祥物么,第11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可以算得上家喻户晓,它已经成为那届运动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共同建立品牌(co-branding)
包括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参与或赞助、联盟与合作、授权使用、产品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出现以及其他的一些合作活动等形式。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柯达公司等一些世界知名企业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更制造了品牌被体验的机会;在007系列电影中,男主角詹姆士·邦德所驾驶的汽车为德国产的宝马(BMW)跑车,该产品在影片中的出现,使得BMW带给消费者以全新的体验。
5、空间环境(spatial environments)
一般包括公司建筑物、办公室、工厂空间、零售空间(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商场、专卖店等)、宾馆饭店以及商展摊位。例如:德国巴伐利亚汽车厂(BMW)的总部就建成了一个类似四缸发动机的样子,海尔公司总部建筑的设计也是别具特色,体现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理念。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的零售企业如:沃尔·玛特、家乐福、日本大荣;宾馆如:希尔顿、香格里拉;以及一些举办各种商展的公司,他们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上都是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
6、电子媒体(electronic media)与网站(web sites)
互连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沟通的方式,也为企业的体验式营销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例如:在logo或banner上使用网络动画广告展示品牌和产品;使用flash或real格式的网络电影,进行服装展览(而非现场展示);聊天室和BBS留言板使得企业与消费者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取代销售人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来交流);以及网上购物等等。去Microsoft为Windows XP所建的Web站点,或者去IBM的站点,那里为你准备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全新的体验。
7、人员(people)
主要包括销售人员、公司代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人员,以及任何可以与公司品牌相关的人。对于价值较为昂贵的产品,越需要销售人员去创造顾客的体验。例如:一个态度和蔼可亲、专业知识丰富的汽车销售员;一个面带笑容的、落落大方的、善解人意的化妆品专柜小姐等等。象这样一些非常优秀的销售服务人员将会把一种简单的交易变成一次完美的体验。 五、体验式行销的主要战略规划工具:体验矩阵(Experiential Grid)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体验式营销的基本的概念和工具的介绍,企业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体验模式,进行自己的体验式营销战略呢?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提供了一整套的概念、工具及技巧。
体验杂型和全面体验(Experiential Hybrids and Holistic Experiences)
我们将体验分为五种类型,但实际情况下很少有单一体验的营销活动,一般是几种体验的结合使用,施密特将其称之为体验杂型(Experiential Hybrids)。进一步来说,如果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体验是涉及所有的五类体验,就会被成为全面体验(Holistic Experiences)。一般的来讲,战略体验模块(SEMs)被分为两类:一种是消费者在其心理和生理上独自的体验,即个人体验,例如: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另一种是必须有相关群体的互动才会产生的体验,即共享体验,例如:行动(Act)、关联(Relate)。体验杂型和全面体验(Experiential Hybrids and Holistic Experiences)并不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战略体验模块(SEMs)简单的叠加,而是它们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当然建立体验杂型就要需要其专有的工具──体验之轮(Experiential Wheel)
体验之轮(Experiential Wheel)
传统的营销学中会提到效果的等级(hierarchy of effect),即顾客对一种产品的购买是分阶段进行的,如下图所示:
体验之轮也是遵循类似的原理,使得五种战略体验模块(SEMs)在使用上有其自然的顺序: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感官”引起人们的注意;“情感”使的体验变的个性化;“思考”加强对体验的认知;“行动”唤起对体验的投入;“关联”使得体验在更广泛的背景下产生意义。并且,战略体验模块(SEMs)还要考虑和体验媒介(experience provider)的搭配使用,那就要使用体验矩阵(Experiential Grid)
体验矩阵(Experiential Grid)
要实施一个体验式营销战略,首先要对你的企业内部和外部情况进行分析。要考虑你的目标顾客,包括他们的喜好、行为、价值观,以及影响他们的社会文化或社会亚文化。要考虑你的产品,包括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的销售情况。还要考虑你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整个产业的有关情况。体验式营销人员何以通过体验矩阵(Experiential Grid)来进行战略体验模块与体验媒介的搭配使用,来规划一个体验式营销战略。
一般的说来,对于情感和关联营销的创意,人员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共同建立品牌和电子媒体以及网站的使用又为思考营销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实施一个好的感官或情感营销,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六、体验式营销实际应用问题的探讨
传统营销与体验式营销的比较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传统的特色与利益(Features and Benefits)营销已逐渐的被体验式营销所代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传统的营销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产品的特色以及对消费者的利益。认为,一件产品对顾客而言,非常实用即可。食品很卫生、有营养;家电质量高、耐用;零售店商品丰富、价格公道;各种软件性能好、稳定、效率高......然而到了体验经济时代,这样做就未必赢得消费者了。谁也不能分别出娃哈哈纯净水和乐百氏纯净水,到底哪一个更解渴、更有营养。就是靠的“我的眼里只有你”这种体验来打动消费者。Windows XP的推出,对于国内IT行业也算是件大事,IT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要学习,在营销理念上也要重视学习微软的经验。当然对于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来说,在关注体验式营销的同时,一定也要重视传统的特色与利益营销。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可能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以及体验经济在中国同时并存。国内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可以直接转入体验式营销,大多数企业还需要对传统的特色与利益营销进行补课。
体验式营销的幅度(Breadth)
·挽救衰落的品牌
·使公司的产品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为公司树立形象和建立识别
·推动变革
·诱导顾客试用和购买,并增强消费忠诚度
体验式营销的范围(Scope)
·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一般工业品与高科技产品
·新闻及娱乐
·顾问咨询公司
·医疗及其他专业服务
·金融服务
·宾馆、饭店、主题公园等一些旅游设施的设计
·为零售店(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商店等)做店内环境设计
·建设Web站点
制约在中国开展体验式营销的一些问题
首先,从宏观上看,体验式经济的到来是因为社会高度富裕、文明、发达而产生的。对于那些刚刚满足温饱或者勉强达到小康的人们来说,“体验”也许是一种奢侈。我在上面也曾提到过,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四种经济形态可能同时并存。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体验式经济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