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有一点小生活
“小生活”就是要去写那些属于学生一族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展现一个本色的“你”。
如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后门有眼》就写了校园中的一段“小生活”。在高中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老班就要求“上课不许讲话”;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快便将老班的“圣旨”抛置脑后,甚至在课堂上不时因某个问题与任课老师发生争论;事后老班对我们大发雷霆,竟还指名道姓强调“×××上课与同桌说话,×××上课与老师顶嘴”。后来,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教室的后门上有一个小洞;从此,上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班级成绩也直线下降;经其他老师提醒后,老班在班会上诚恳地向同学们征求了意见后,并用一块小木板将后门上的洞封了起来。从此,课堂气氛活跃,班级成绩骄人。这段“小生活”完全是学生版的、花季版的,抒发了学子们对“互信”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企盼,让人品味出一份久违的清荷滴露般的纯真。
二、有一点小感情
“小感情”是相对“假感情”“空感情”而言的。它抒发的是自然流露的感情,抒发的是切身的感受,而不是做作的煽情,不是大而化之的感情,不是口号式的感情。
如以“为了短暂的美丽”为话题的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军营花开》就写了一名在起床号吹响前为自己化妆的女兵。因为她是一个女孩,所以她爱美;因为她是一名战士,所以她只能偷偷地在自以为无人知晓的凌晨化妆。文章将“人性中对真、善、美的渴望”和“战争对人性的扼杀”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演绎出了一朵“军营之花”的“短暂的美丽”。这份情感,虽然违背军规,但它真实;虽然远在军营,但它亲切;虽然只在瞬间,但它给人以震撼。
三、有一点小发现
鉴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事物的看法不大可能高屋建瓴,石破天惊,但如果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小发现,同样可以让文章新颖。
如以“借”为话题的作文,许多考生都以“中国制造”为骄傲,但有一位考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发现”――“中国创造”。他在文中说:“技术是可以借到的,但思想却无法借得。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真正强盛起来。否则,只能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确,无论是“中国芯”,还是“神舟五号”“嫦娥一号”,靠的都是原发思想,靠的都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不是有多少“中国制造”,而是有多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是一字之变,但却显得别具慧眼。
四、有一点小哲理
“大道理”往往给人以空洞、乏味之感,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带着情感余温、带着生活感悟的“小哲理”,往往因为其真实、真挚、真切而让人“于我心有戚戚焉”。它不大,就是日常所见;它不远,就是日常所及;它不深,就是日常所感。因其贴近生活,故而能打动人心。
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朱克波的《那枝康乃馨》就值得借鉴。母亲仅靠两亩薄田供儿子上学,可谓含辛茹苦。在母亲节这天,儿子省下一周的生活费,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买了一枝康乃馨送给母亲。而这位母亲见此却仅说了一句话:“孩子,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这句话虽然质朴,却蕴涵着“小哲理”――“孩子有出息”就是母亲的幸福。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虽然很小,却也足以使人怦然心动,回味无穷。
五、有一点小描写
记叙类文章要想打动阅卷老师,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因为“叙述”搭建的仅仅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才是血肉。“小描写”并不要求成段成篇,只要求“时有”,往往是一段对话,一个动作,一丝心动,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凸显出人物的神韵,传达出文章的旨趣。
如命题作文《我的歌》,有位考生写了一首“用父亲的血为词、我的泪为曲”谱写而成的歌。他在对“背尸匠”父亲这一形象的刻画上用足了“小描写”:
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亲才从老家来到我的新房。上楼时,父亲显得十分吃力,我伸出手准备拉他一把,谁知他倏地把手缩了回去,只是笑着说了句:“不必了。”到新房时,我高兴地打开门,对父亲说:“瞧!”并随手拿了一双拖鞋让父亲换上,父亲刚准备脱鞋,随即又停了下来,用袖子揉了揉眼说道:“我站在门口看看就心满意足了。”
“倏地把手缩了回去”是因为父亲怕把手上背尸体的“晦气”传给儿子。“准备脱鞋”是父亲下意识的行为,也是他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随即又停了下来”是因为父亲怕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带进儿子的新房里。“用袖子揉了揉眼”是因为父亲眼中有泪水溢出,这个“泪”是“欣慰”之泪,儿子终于有出息了;这个“泪”是“骄傲”之泪,自己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儿子终于让自己在一村老小面前可以抬头做一回人了;这个“泪”也是“辛酸”之泪,为了这一天,自己背了一辈子的尸体,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小描写”虽“小”,但它传情,传神,能让人物形象霎时丰满起来。
六、有一点小化用
“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理性层次,但有时也会有“掉书袋”之嫌,而那些已被人引用过千万遍的“名人名言”更让人大倒胃口。为此,你大可不必去“嚼别人嚼过的甘蔗”,你完全可以在这些“名人名言”里加入一点你自己的“情思”,而这些流淌着你的思想血液的“凡人名言”顷刻间就会变成一道“风味小吃”,让阅卷老师满口生津,这就是“小化用”的魅力所在。
如以“经典与时尚”为材料的作文,有位考生就在名言“所有的果都曾经是花,但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思”,使之由一道“大路菜”变成了一道“时鲜小吃”――“所有的经典都曾经是时尚,但并非所有的时尚都能成为经典”。虽是“小化用”,却将“经典与时尚”的辩证关系演绎得深入浅出。
七、有一点小技巧
在文章的主旨确定、写作的素材选定之后,如何使这些素材更好地表现主旨,有时需要使用一点“小技巧”。它可以是:行文上的小布局――让文章有点眉目;情节上的小调整――让文章有点波澜;论证上的小安排――让文章有点层次;表现上的小手法――让文章有点味道。
如命题作文《学会调整》,有位考生在行文上就进行了一点“小布局”,他根据“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为文章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匍匐的冰”“流动的水”“升腾的气”,并在三个小标题下分别写了一个创业者夯实基础、兼容壮大、促成飞跃的创业历程。其实,很多考生在文章中都写了这个内容,但大都写得东拉西扯,而这位考生因为用了一点“小技巧”,就使得文章布局整齐匀称,眉目一清二楚,故事简洁紧凑,主旨明了。
八、有一点小才气
何谓“小才气”?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加点儿小机智、小文气、小风格,它不一定很大,只要有那么一点表现,就会让阅卷老师颔首一笑。
作文水平的高低、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却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们要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深入课程改革,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等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变教学为导学。为此,本人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探究式学习理念。
一、思考过程中渗透多向探究性
生活离不开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能从材料或题目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尽可能多从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方面去综合考虑,是完全可以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来。
以“校园一角”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都极力地展现校园优美的一面,作文内容也多流于一般,写不出好文章来。我通过引导学生注意校园随处可见的纸屑、食品包装袋、饭盒等,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他们纷纷发言,从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治理校园环境的方法、学校的管理漏洞等方面入手,进而写出许多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二、素材积累中渗透情景探究法
情景探究法要求教师创设探究性作文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作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在素材积累中渗透情景教学法,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其创新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去探索未知领域。因此只有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我曾经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对新婚夫妇遇到车祸,千钧一发之际,新郎用力推开新娘,自己却离开人世……学生听后眼眶都湿润了,随即议论开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爱”中,学生很快切入主题。学生这种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不只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多的是学会了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和审视。
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议论,或进行实物牵引,而引发其倾吐欲望,激发其写作欲望,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专题讨论中渗透合作探究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评,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其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我根据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的趋势,尝试开展专题读写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搜集一组含多文体的佳作,整理成册并写上序言后,自己仿作几篇,定期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学生开始重视摘抄积累,学会写作时从不同角度去立意、选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既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能动性,又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他们表达、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
四、写作训练中渗透自主探究法
探究性作文教学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因为学生只有融进了生活,才有丰富的感受,才有写作的欲望,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叶圣陶曾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也就活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自主探究作文,正是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
如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的作文内容不是歌颂母亲,就是感谢母亲,总是给人矫揉造作之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习惯于母亲的付出,对母亲的“伟大”并没有真正、切实的体会。面对这种情况,我便改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妈妈一天纪事》,要求学生对母亲一天的所有事情进行跟踪记录。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任务远比在教室里凭空想象有趣得多,也能促使他们对母亲的艰辛、工作的忙碌、无私的付出有更深刻的体会。
叶圣陶曾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无穷无尽的流出来。”
在写作训练中渗透自主探究法,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现实,让其认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并使其养成写日记、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一.审题
所谓话题作文往往是拟定一个命题围绕这个中心叙述事件或者展开议论、抒发感情、表达看法。话题本身往往存在命题过大或过小之嫌,这就需要适当加以限制或扩展。例如话题作文“生活”这个命题很大很宽泛,通过拟题可加以限制和缩小,例如a.生活需要喝彩,b.生活需要七彩阳光,c.生活二三事,d.生活如下棋等。这些命题从不同层面把宽泛的命题细化、具体化,从而让我们从迷茫宽广的思路中解脱从而把心思集中定格在一个点上。又如话题作文“家”这个命题乍一看范围过小,可是当你看到了这几个文题后,你的思维是不是会豁然开朗了呢?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b.《祖国是我家》,c.《家和万事兴》,d.《有爱就有家》。这四个题目通过拟题把“家”的概念从狭义层面推及到广义的社会层面上,也让我们面对被扩展开的题目思索下一步的行文。
二.拟题与行文
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学生成功的范文运用于教学之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效,现敬呈出来全当抛砖引玉。
1.添加前后缀拟题法
这是一种比较普通常见的拟题技巧,也很适用于半命题作文,可以起到限制、缩小或拓展话题的作用,使行文的对象和内容更具体。例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添加前缀可添加为:a.幸福的味道,b.幸福的颜色。添加后缀可添加为身边的幸福等。在实践作文中,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添加打开思路写出了优秀的作文,比如杨俊红同学的《身边的幸福》列举出我们身边种种温馨幸福的画面: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寒风中相偎的卖菜父子、夕阳下牵手的银发夫妻。用生动的镜头式画面向我们讲诉着身边一个个感动人们的幸福故事。刘帆同学的《幸福的颜色》用小标连缀叙述了幼年时、童年时、少年时幸福给“我”的不同感受和“我”对幸福色彩的理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运用修辞格拟题
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格拟题也可以很好地打开思路。现把写作实例加以展示。
①运用比喻拟人拟题
例如:a.家,爱的港湾。b.往事如歌。c.机会是条鱼。d.幸福有约。e.机会来敲门。成功的作文有冯欢同学的《往事如歌》运用日记体写出了三个阶段的“往事”,分别表现了:一首欢快的歌;一首凝重的歌;一首昂扬的歌。叙事生动、行文简洁明快而又紧扣话题。
②运用对偶、反问、设问的拟题
例如:a.宽容与纵容。b.我宽容我快乐。c.馨香·心香。d.幸福是什么。e.成长有谁听。其中较成功的作文有文翀同学的《幸福是什么》通过题目设问、创设问题作为行文线索导入情境,并且用“幸福是什么”反复提问引发思考。通过小鸟、学生、建设者、游子的回答,使文章迭宕起伏、气势如虹。何婷同学的《成长有谁听》,运用三个广角镜头回答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展示出“小草聆听”“校园记录”“自我奋进”的三幅画面,不仅照应了题目而且使行文有序、思路清晰。
③化用歌词,俗语、名言等拟题
例如以“成长”为话题的同题作文比拼中,刘帆同学《隐形的翅膀》化用了歌词拟题,行文用三个排比段分别写出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怀、友谊的激励三个内容,并把这些成长中的无形的帮助比喻为帮助我成长的“隐形的翅膀”。可见拟题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打开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文帅同学《365个日出》运用日记体记录了成长不同阶段的五篇日记,串起了一幅成长的珍珠项链。
3.运用等式、方程式拟题
还以“成长”话题为例好的拟题有《成长=耐心+宽容》或者《成长=X+Y》。
人们有许多种情感,很多都几乎无法形容,只有亲身探索、体验后才能明白。如诚信、毅力、信念、好奇心等。好奇心在这些因素中虽然看起来很平凡,但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好奇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以好奇为话题的作文600字1“这是什么呀?”我好奇的问。“螳螂。”他慈祥而又温和地说着,像二月初现的阳光般温暖。
小的时候,我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因为原本应该湛蓝的天空少了一些它的颜色,越来越多的灰色像一张网慢慢的笼罩了一切;高大的楼房遮住了我的视线;路边孤零零的几排小树和枝头上无奈压抑的小鸟仿佛在诉说它们的苦闷,所以我便经常叫嚷地要回老家去玩。
现在想起当时的生活,像一页泛了黄的纸,它记载了太多却无法诉说,想起来的时候总是暖暖的。
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在老家附近的一片草地玩,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那儿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小虫,把它们收集式的捉住,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心里就美滋滋的。而那时我的玩伴便是我的姥爷。他总是在树荫下乘凉,看着我捉虫子玩,而我总会拿着捉到的虫去问姥爷:“它叫什么名字?”姥爷便马上回答我,有时我记错了,他就不厌其烦的给我纠正。炎热的夏光灼烧着每一寸土地,它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考验着万物,才可以在秋天结出果实,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秋天到了,田野里飘满了瓜果的香气,红红的苹果像一颗颗悬垂的宝石,令人欣喜万分。那时候,一到秋天全家最乐的就是我,因为可以去摘果子了。于是我便兴冲冲的跑进姥爷种的果树林和姥爷一起摘果实。有时我会问一切我想知道的东西,一些让人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想想还不时地笑着。
记得有一次去摘玉米,我问姥爷:“这是什么呀?”姥爷笑了笑说:“玉米,还可以吃咧。”我便费力的拔下几粒玉米,二话不说便咬了上去,“呸呸!”“真难吃!”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有太多的好奇了,也会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好与坏、美与丑,但童年留给我的永远都是美好的回忆。
不过这些回忆归根结底也只是童年了,现在的我和以往相比成熟了许多,也很少会天真地问别人一些听起来可好笑的问题了。
以好奇为话题的作文600字2小草因为对世界的好奇,从大地探出头来;雏鹰因为对天空的好奇,从暖巢腾飞出来;人类因为对自然的好奇,从无知脱离出来。人的一生便是追随好奇的脚步走出来的。
一个小生命降临于世,初次接触到世界,好奇的看着周围的所有,用哭声作为与这个世界的见面礼。他喜欢会动的物体,对言语好奇。时光牵着他的手长大,他学会爬了,学会走了,学会咿呀说着奇妙的话。如冰心所说,他是”最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幼年,他喜欢看水中的鱼,听树上的鸟鸣,和脚下的小生灵打招呼。他对一切生灵充满好奇,一个个”为什么“接连在头脑中涌现。他不明白鸟儿为什么会飞,猫儿为什么会爬树,花儿为什么开放......他喜欢大自然,童年便在自然的摇篮里美好的度过。他的那些”为什么“,都将交由自然母亲回答。
少年,他要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向他敞开大门。他对形形的知识充满好奇,他开始读书、看书,尽一切方法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知识来了,“烦恼也已经隐隐的来了”。但这并未阻挡住他的热情,他初步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人生的脚步还会前进。
青年,初次步入社会,他心中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好奇与隐忧。他要更加更加了解这个社会,才能在这里立足。他开始努力创业,尽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他还是又尝试了一次又一次。本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思想去做、去拼、去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的,只要他坚持,终会赢得成功。
中年,他娶妻生子,肩上增加了沉重的担子。他不能像以前仗着“人生还远”、“年少轻狂”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他开始现实了,但并不是说失去了好奇心。他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思考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他将担子化为动力,支撑着这个家。
暮年,当人生随夕阳沉去,他又把名为“好奇”的那抹余晖留于明天。
以好奇为话题的作文600字3我是当年武则天立下的那块无字碑。数千年来,多少人对我的存在感到质疑,其实,说实在的,我对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好奇。主人留给我的只是一具空空的躯体和一颗好奇心。
我好奇我的主人。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肩膀却担起天下人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繁华。溺女,谁能体会你的不舍与无奈?弑子,谁能感受你的心痛与欲哭无泪?摄夫,谁能理解你心中恨铁不成钢的痛楚?宠张,谁能分担你独处深宫的寂寥?垂帘,昭示着你——她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称帝,昭示着你不可一世的霸气;改元,一个“曌”字,将你推上了生命的最高点。我好奇我的主人,为什么你的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无奈,痛楚,辛酸……
我好奇我的身世。主人深知自己正遭受着千万人的唾骂,好一句“狐媚偏能惑主”,好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好一个武则天,生前要一鸣惊人,身后也要再鸣惊人。自古碑者,或歌功颂德,或说罪道过;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数语;或意境平浅,或深刻隽永。唯有我,一个字也没有。主人立下我,是怕承受人的唾骂,所以给自己留下一个书写罪状的平台,还是你觉得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都承载不了你的辉煌?
我好奇历史上着名的女者。褒姒,有冷艳,有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壮举;妲己,有妖娆,有商纣王为她建造的“酒池肉林”;玉环,有华贵,有唐玄宗为红颜而置大唐江山于不顾的真心;昭君,有美貌,有万古垂青的芳名……而我的主人,为什么我的主人只有万世的骂名?只有我?
主人,感谢你在缔造我的同时,赐予了我一颗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因为是它,让我了解了你的过去,你的背后,你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只有婉儿姐姐和我能理解吧……我不在乎你站得有多高,亦不会在乎世人对你世俗的评价,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以好奇为话题的作文600字4上体保课的时候,一位同学突然站了起来,大声问:“老师,我想知道关于自己的知识!”老师听了,感觉意外,“现在的孩子怎么都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你不就是个人嘛!这还用问。”这个回答就相当空气,谁不知道自己是人。
那位同学的问话引起了我们全班人的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起了自己。“我自己是个会吃饭的、会睡觉的动物嘛!”小胖说。我想:为什么我自己没两天就会臭臭的呢?我马上就去问同学,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因为你不洗澡呗。我们班的小胖接了我那句话说:“为什么我这么多天没洗,都不臭呢?”我们闻了闻,那臭味一下子让大家“全军覆没”了,一个人捂着鼻子说:“小胖,你鼻塞了吗?这么臭都闻不到!”
放学回家,我又去搜了百度,上面只说人会新陈代谢……那么,我能干什么?我需要什么?我为什么只有两条腿?这些百度都搜不到,别人也摇头说不知道。别人越不知道就说明这个问题越神秘,这个问题越神秘,我就越想知道。
我自己想:为什么人自己会新陈代谢?是不是只要不吃食物就不会,是不是没有肠子就不会?嗯,肯定是这样!接下来的问题,我都用自己奇怪的回答统统解决了,但我还是很想得到正确的答案。
于是,我们班许多我要好的同学都在为我做“人体实验”,为我解答问题——有时,她们会试试不吃早饭,少喝水,会不会排泄少一些;有时,她们会看看不同程度的伤愈合的时间是多久;有时,她们会试试一个礼拜不洗头,头上会不会长虱子……不过,我对自己的好奇还是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还有一些关于我的未解之谜,你们能解决吗?
以好奇为话题的作文600字5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通过鼠标点击各个窗口再进行一轮繁杂的搜索,我们便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好奇则是人生的鼠标,因为好奇我们便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再经过艰辛的探索,最终便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一千多年前,一个幸运的苹果落在了一个好奇的头颅上,智慧之门从此打开。”牛顿就是因为对苹果为什么落地而好奇,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他和朋友们捉迷藏的大石头好奇,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当他的父亲告诉他那可能是天上掉落下来的陨石时,李四光好奇地问:“如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什么没有把地面砸出一个大坑呢?”他就是因为对这块石头的好奇发现了第四纪冰川运动的遗迹,最后发现石油,脱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由此可见,好奇是成功的前提。是好奇心打开了问题的窗口,才使得结论从千千万万个假设中被搜索出来。好奇就是人生的鼠标。
一.选材要三思
这场暴风雪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应该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或目睹或耳闻或平时的积累,材料丰实,有话可说。事实上情况并不乐观,选材“在高速公路上撞车”的接近百分之八十:接教育局紧急通知,期末考试停止,立即放假;然后打雪仗,堆雪人;然后看电视,知道南方受灾,心系灾区……看到话题就想到的最好不要写,要再思,三思,把那些内容鲜活、个性鲜明的素材选到作文中来。如《风雪夜归人》写暴风雪之夜,父亲出去要债,我和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等父亲,这么大的雪,父亲为何迟迟不归,我为父亲担心,表现我心灵的成长。
二.主题要宽广
选材“撞车”必然带来主题的单一:因南方受灾,放假的快乐不再,代之以悲伤,情系灾区;或选择从报刊、电视上看到的报道,重新组合,抒发大雪无情人有情的感慨。以这两个内容为主题的占学生习作的三分之二。如果学生能突破2007年底的这场冰雪灾害的束缚,由“雪”这一由头进行扩散思维,创作的天地就宽了。《风雪夜归人》写我对父亲的关心、体贴、孝顺,表现我对父亲的爱。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放在暴风雪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三.标题要亮丽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会为作品增色,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但大部分同学拟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看不出和“雪”的关系,如《和谐》、《雪中景》、《大雪纷飞》、《一路走来》、《雪中漫步》等等。当然也有少数较好的题目,如《爱融冰雪》、《风雪无情人间有爱》、《情暖冰雪线》等。《风雪夜归人》一题化用古诗名句,交代了故事背景,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风雪之夜主人公为什么出门?为什么很晚才回家?让人思考,令人回味。
四.细节要传神
《风雪夜归人》的细节描写深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巧妙,两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第一处:“门外只有雪花依旧在飞舞,地上的积雪已经很厚很厚,刚才留下的脚印一会儿便杳无踪迹了。放眼望去,家家灯火通明,犹如黑幕上的宝石在闪闪发光。”第二处:“雪下得更大了,一阵寒风迎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远处的万家灯火只有几盏仍然亮着。”作者记叙中不忘景物描写,两次景物描写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一方面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风雪越大,我越是为父亲担心,也就越能反映主人公心灵的成长。
平时作文、考试作文都是限时的,要想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是很难的,可尝试在选材、主题、标题、细节等方面有所创新,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风雪夜归人
孙 飞
窗外雪花依旧在不停地下着。地上、屋上、草垛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个白色的世界。
晚饭过后,父亲撑着伞走出了家门,他是出去要债的。他说这个时候去人一般都在家,我和母亲站在门口望着父亲消失的身影,不禁叹道:“要是能像借钱时那样容易就好了。”
我漫不经心地进了房间,没过多久母亲也进来了,她说:“我在这里等等你爸,我不放心。”是呀!天气这么恶劣,谁能放心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在外面。
我和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电视里正在播放湖南因雨雪冰冻受灾的新闻,我们心里都很担心。母亲突然问道:“你爸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没有回来,你去看看现在几点了。”我看了一下钟8:15,父亲才去了45分钟。我打开门:门外只有雪花依旧在飞舞,地上的积雪已经很厚很厚,刚才留下的脚印一会儿便杳无踪迹了。放眼望去,家家灯火通明,犹如黑幕上的宝石在闪闪发光。我关上门走进房间,母亲正在打瞌睡,我轻轻推了一下说:“妈,你累了,快去睡吧!我在这里等爸回来。”听我这么一说,母亲这才回她的房间去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功夫已经十点一刻了,两个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消逝了。我开始有了倦意,时不时地打瞌睡。我再一次打开大门往外看,依然不见父亲的身影,雪下得更大了,一阵寒风迎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远处的万家灯火只有几盏仍然亮着。我赶紧关上大门,回到自己房间,可不知怎么的,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辗转反侧,刚才的睡意似乎也不那么浓了,大概是自己在担心老爸吧!
朦胧中突然听见有人敲门,我突然坐起,跑到门前打开一看,果然是父亲。只见他头上满头“白发”,脸上也满是雪水,身上的衣服也白了,手上的伞像白色的蘑菇似的,我赶紧把父亲拉进门,帮他把外套脱下,又找来了一双棉鞋给他穿上,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父亲看着我,突然冒出一句“噢,我儿子什么时候变孝顺了。”我赶紧叫他小声点,母亲刚睡,叫他不要吵醒她。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指导学生“心入”生活,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先在观察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进而感受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关键在于不但要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的生动的东西。
怎样才能“身入”“ 心入”生活呢?
(1)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我们要让学生留心生活,能尽情地体验生活的甘苦,进而唤起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鼓励学生发展课余爱好;让学生趁课余空隙或节假日之闲,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总之,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努力使学生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去感受生活的丰富。
(2)以活动“心入”生活,深切体验生活。教师要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引导学生心入生活,深切体验生活。比如,在 “母亲节”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母亲献孝心”活动,可以为母亲作一件事,可以给母亲一件礼物,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等等,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对亲情有更深切的体验、理解和感悟。
(3)以读心入生活,诱发生活体验。中学生的圈子比较狭小,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对他们而言,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生活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通过阅读,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这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
(二)引导学生积累体验
当学生在活动中已形成了诸多体验之后,就需要将体验形成文字表达,保留最本真的体验状态,并训练文笔。
(1)读书笔记——积累阅读体验。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做读书笔记,是积累阅读体验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积累有 “方”我们可以规定统一的读书笔记形式,要求在每次阅读课后或者是自由阅读后完成,也可以规定如在一定的时段内必须完成的读书笔记篇数。
(2)体验日记——积累生活体验。体验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根据这次体验的主要内容来拟定。如,可以分为三类:温馨港湾(家庭生活)。这样就使积累眉目清楚,可以在写作时迅速而充分地搜索到相关的生活体验。“真实再现”就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这次的生活体验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而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可以写在 “小小论坛”里。
(三)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入境表达生活体验
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学生一旦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是头脑中想像的情景,就能激起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学会有意识地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的灵感。
(1)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营造情境的途径是很多的,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淙情境等。比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学生将家庭相册中的一张照片带到课上,讲讲老照片的故事,在趣味盎然中打开学生记忆的心门,让学生将往事记录成文。
(2)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师生同台演出,接受采访,讲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等。如一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课,老师一开始就和学生谈话聊天询问学生平时有什么烦恼,和父母谈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你认为有多少种沟通的方式?你满意现在的交流沟通状况吗?你有过成功沟通或沟通失败的经历吗?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激起学生较大的反响,整节课师生都是在轻松的气氛中谈话聊天,学生争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老师也适时地谈谈自己的沟通故事,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对“沟通”的感受更加深刻了,随后写出了不少的佳作。
(3)学生修改,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玉不琢,不成器”修改,是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体验——写作——修改,才能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这一过程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学生自我修改。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养成自己改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体现主体性和实践性,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改习作的能力,养成自我评改的习惯。
第二步是学生互评互改。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评改,认真推敲,写好眉批、总批。然后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给作者本人审查后写出评改后记,评改后记应侧重诸多体验的收获。在这一互读、互评、互改过程中,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学生不仅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改评水平,而且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而变成了现在自己主动去参与改评,同时也增长了阅读体验、情感体验和写作修改体验。写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处于这种主动地位,才能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长处,有所突破和发展,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那么“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哪里?在于真实,真实就是有特色。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或两种经历。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那么真实一定就是鲜活而有特色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记得在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在引导同学们时,我就说在文中大家可能会写到父亲或母亲以及他们的外貌或职业,希望同学们“儿不嫌母丑”,你的双亲长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也许他腰围和身高相差无几,也许他驼背``````他从事什么职业就写什么职业,也许他只是化肥厂的工人,也许只是普通的农民,或者街头卖油条打饼子的小贩……是他们养育了你,请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记录你们生活中一段真实而感人的经历。那次的作文大有起色。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实而有特色的文章呢?我总结了如下几个简单易操作的环节:
一、看新闻,读报纸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七点半收看新闻联播,每位学生在家中订阅一份自己喜爱的报纸(征得家长的同意),可以是体育的时事的甚至娱乐的……每天饭前饭后读十到二十分钟的报纸。可以在课余时作为聊天的话题。每周安排一节课“本周要闻’,同学们自由到讲台前发言交流认为本周最热点或最感兴趣的新闻以及自己的看法。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态度,并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健康的思想,再美的文字也只能是歪理邪说,糖衣炮弹。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敏锐地观察体验生活。
二、写日记
日记,生活中素材的源泉。必须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可长可短,内容不作限制,重在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批阅一个小组的日记,在每周经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对上周的优秀日记进行展览。
我认为写日记,没什么技巧可言重在坚持。
三、多阅读
要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除了《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读篇目外,还应大量阅读。我们提倡“枕边读”、或叫“睡前读”,在每晚睡前读二十分到半小时的书,形成一种习惯。并尽力安排每周一节“自由阅读课”,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阅读的氛围。
四、多积累
摘 要: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其次是知识储备问题,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作文 策略 素材 知识储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肤”,表情达意的“工具”。只有语言鲜亮,文章才会让人爱读。
目前,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高耗低效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孩子们阅读不多,视野狭窄,语言怎能丰富呢?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学生难写的作文教学现状呢?在此谈谈我的见解。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1 从阅读中吸取营养
品读课本。现行教材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是丰富学生语言的好资源。如《孔子游春》学完后,可引导学生积累以下好词:温文尔雅、深思熟虑、司空见惯、奔流不息、手舞足蹈、情不自禁……佳句: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时常耳濡目染着这样的词句,何愁我们的孩子语言贫乏呢?
阅读课外书。在教学中,我总是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及时把优美的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摘录在采蜜集上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二十个字,却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经过几问几答,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于读者眼前,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为乐的隐者形象令人遐想不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如积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让学生学习字词的推敲。而这些,将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自然“呼之欲出”,孩子的语言也自然变得厚重鲜活起来。
二、从生活中吸取营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有个性、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创造认识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并在活动前有指导,活动后有回忆,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
走进自然,培养观察习惯。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我引领他们去观察第一场春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我带领他们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我让学生观察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我带领他们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训练,学生写起作文来思维活跃。
感受学校生活,激发作文积极性。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素材。例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一次次精彩的比赛、科学课里的“小实验”、综合课上的“小制作”、语文课上的“课本剧表演”等等,我们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事实证明,孩子的语言在教师用心引导的“关注”下异彩纷呈,韵味十足。
感受家庭生活,撷取习作好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撷取习作素材。如 “母亲节”的心意、“端午节”的包粽子、家庭联欢会、“我和家长换角色”的感受等等。
怎样写“好”这些素材,需要老师精心地指导。例如在以“母亲”为话题的习作训练中,我们首先让孩子回家细细地观察母亲的举止言行,外貌性格,记下一天中母亲与自己交流的每一句话……孩子们发现,严厉的母亲与慈爱的母亲关心自己的一句话会有不同的说法,性格开朗的母亲与默默无言的母亲所说的话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母亲关心子女的方式也不同……有了这些,孩子们笔下的“母亲”自然个个与众不同,人物形象在孩子个性独特的语言中栩栩如生。
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储量。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乐意参与,它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主要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无形中充实了学生习作语言的内容,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只要教师善加利用,学生的语言定会文采斐然。在教学中我经常教导鼓励学生要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
“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等电视节目,看《小学生优秀作文》《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书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
“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
“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
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愁写起作文来不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作文 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16-0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以新颖面目示人的作文,更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提供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以为,独出机杼的思路、别开生面的立意、镂冰雕琼的构思和清新俊逸的语言,无不是构成创新作文的要素,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就能比较全面地推进整个作文教学的创新。
一、思路创新
作文思路拓展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如果教师在日常的阅读学习和写作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在作文实践时,学生就可以凭借它以形成“万千头绪”,运用横向、纵向、比喻、类比、联想、想象等方式,构想出形形的写作方案。
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巴赞曾开发了一种思维导图,它立足于一个思考中心,向周围发散无穷的关节点,分别以这些关节点为中心,又可以向它的周围进行继续发散,宛如细胞分裂一般,将人的思维作无限制的蔓延。这种科学高效的技巧,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给学生,只用一种方法,即足以作无尽的创新。例如,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从“珍惜”这个中心点发散开来,可以是珍惜的内容、对象、方式、过程和意义等,再分别以这几个分点发散出去,如“珍惜的对象”,可以想到亲人、朋友、物品、情感、生活等,再从“情感”出发,可以联想友爱、幸福、疼爱、同情、快乐等,这样关联下去,逐渐就可以形成一个“沾亲带故”的关系图。以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十分有效地将自己的思维构建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立体树,然后从中选择若干个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写出内容的关节点,构建起作文的提纲。
二、立意创新
所谓作文的立意新颖,指的是立足于思想性之上的与众不同和奇特。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文章似乎已经将立意的范围穷尽了,作文者很难再找到别开生面的主题内容,尤其是对于作文入门不久的初中学生,他们似乎一下笔,写的全是前人讲过的话、表过的态。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在立意时就树立“不走寻常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识;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创新立意的具体做法,常见的有以小见大、逆向立意、联想创新等方式。
以以小见大为例,它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社会问题、时代精神以及人生道理等。如“美德”这个话题,在初中作文中十分常见,由于学生的生活范围窄、阅历浅,所以立意很容易撞车,但如果真实观察并有所思考,所表现出来的美德也会是崭新的。
三、构思创新
富于创意的作文内容,主要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当他们学会感悟生活,并且是带着自己的个性去体验生活,而非人云亦云时,他们通常都能够写出构思新颖的文章。新颖的构思可以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展开,本文仅以内容为例,说明构思如何创新。
内容的构思创新思考方法,有另类式、引申式、修辞式、逆向式等。所谓另类式,指的就是与一般构思不一样的方式,通常第一眼看到作文题后由字面义直接产生的构思,或者在话题作文中立刻按照提示文字想到的构思,都是不足取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这最为简易的一步,极易雷同,而这种雷同绝非偶然,所以只有避开它们,才有可能创新。引申式是在产生另类想法之后的一个拓展渠道,受词语有本义和引申义的启发,在避开了人人都能想到的本义之后,将思维向题目或话题含义的更深处漫游,考虑其象征义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从而挖掘出别出心裁的构思。
如看到《留在心底的风景》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会首先想到自己曾经见过的各种风光美景,但有一位学生却回顾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7岁、10岁和13岁时发生的母亲、父亲和奶奶三个亲人对自己的不同关爱行为,来描绘人生路上铭记于心的风景,表现亲人对自己的影响;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与文学有关的、给自己留下了特别印象的四个人:三毛、卡西莫多、保尔和普罗米修斯,用“永恒唯美的风景”对他们进行了归纳。在这里,人的行为也成了风景,这都是追究了“风景”一词的引申义才形成的构思。
修辞式包括的面很广,比喻、拟人、对比、类比等大多数修辞均可入选,这种构思会让作文从一个不一般的角度切入,在新颖的同时,亦带有修辞本身的优势。逆向与创新一向是一对孪生姐妹,通常逆向就可以创新,逆向的思维方式也非常符合处于逆反期的初中生的思维,他们凡事都喜欢指东打西,但运用的时候,他们常会犯情节或道理理不顺的毛病,如写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他们会觉得很难,只有造假;但是一旦让他们从反面入手,就会觉得思如泉涌。可是怎样才能转过弯来,常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语言创新
德国诗人席勒说过:“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不管怎样强大新颖的思考,都必须借助相应的语言进行表达。创新的语言是准确、流畅而个性的,希望在运用时达到这样效果的学生,就要注意平时的语言积累,琢磨好的表达使用了怎样的语言,思考其原因,并积极模仿运用,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选择、收纳各种风格近似的语言及其构建方式,形成自己别具色彩的的语言库了。
语言的表达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句话写出来都是前人所未写过的,我们的创新,指的是属于自己风格的语言的重新排列组合:有的学生喜欢搞笑,就可以留意搜集诙谐的语言;有的喜欢优雅,就可在阅读文章时,注意优美的句子;有的崇尚力量,他就会关注力量感强的语言……不仅要搜集自己认可的美的语言,还应学习此种语言的构成方式,就可以很快摆脱模仿,独立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