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第1篇: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测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在解答时往往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文言语句理解不准确,缺乏文言“语感”,以致对文言文“难以卒读”。从目前中考语文试题来看,所选的文言语段正逐步趋向由课内走向课外,无形之中难度也加大了许多。要想读懂文言文,应对文言文试题,关键要从文言文的词句理解入手,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文言词句呢?下面我们通过例文进行细致讲解。

【典例呈现】

(2014・湖南长沙卷)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 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扬雄:人名。

1.解释文中的黑体词语。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考点解析】

考点一 词义理解

【思维轨迹】解释黑体词语,考查的内容是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其中以实词为主,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现象,虚词则主要是考查初中阶段常见的词,如“以”“而”“其”“于”“之”“或”“为”等的意义和作用。总之,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考查的都是课堂上老师多次强调过的词语,尤其是课文下的注释,如第一题中的“至”“一”“鲜”就分别是出自八年级的《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和《爱莲说》,想到此,“周到、周全;全、都;少”的答案也就很容易得出了,至于“之”,它可以作代词、助词,还可以作动词,我们只要把它带入到具体的语境――“遂与之异”,“代词,代指王安石”也就显而易见了。

【参考答案】1.(1)周到、周全 (2)全、都 (3)少

(4)代词,代指王安石

考点二 句意理解

【思维轨迹】第二题是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和简答题(直接翻译),主要是翻译含有关键词语(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特殊的句式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上例中的“安石轻富贵,何吝也?”,重点考查的是对宾语前置句式、重点实词(“轻”和“吝”)的把握,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轻”本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了,应译为“把……看得很轻”,“何”是什么的意思,而“吝”,就是吝啬,根据直译法,“什么吝啬”的译文显然理解不通,“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也就不难翻译出了。

【参考答案】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技巧总结】

一、对应直译,理解文章内容。

对应直译,即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运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有时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试题后面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时,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二、结合语境,联系所学字词,准确解释重点字词。

要解释好一个词语,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字词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也可以联系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词语的意思。如果所选语段来自课外,就更应该联系学过的课文,因为课外文言文字词考查的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先思考在哪些课文中学过这个词,它作何种解释,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三、牢记“留”“换”“调”“补”“删”五字诀,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1.留,即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翻译,可以直接保留下来。如:“孔子云”,孔子是人名,翻译时要保留,可以不译。

2.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感彩发生了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德恶劣。翻译时应改用古义。

3.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补上量词“个”“张”“把”“把”“块”。

4.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中“夫”,作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就可删去不译,直接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 。

5.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如“何陋之有?”就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我们要把前置的宾语调回到谓语后面,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专项训练】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的黑体词语。

(1)临溪而渔( )

(2)四时之景不同( )

(3)杂然而前陈者( )

(4)云归而岩穴暝( )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常羊学射

[明]刘 基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③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④而过,翼若垂云。王注⑤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射道》)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吏。③起:驱赶起来。④旃(zhān):安置在马车上的红色旗子。⑤注:附着。

1.下列句中黑体词的用法与“战于长勺”中的“于”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B.楚王田于云梦

C.鹿出于王左

D.王注矢于弓

2.下列句中黑体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引弓欲射(拉)

B.使虞人起禽而射之(派)

C.臣之射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使虞人起禽而射之(表转接)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若欲闻射道乎?

翻译:你想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B.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翻译: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

C.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翻译: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

第2篇: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范文

不少学生由于不懂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结果常会出错误,还会闹出一些笑话。如何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主题。进而分析技巧呢?在这里,笔者想与中学生们谈谈文言文学习的一些方法,或许对于大家的学习能有一定的帮助。笔者认为文言文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原则和方法,它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十二个字,即“信、达、雅”和“留、换、增、删、调、选、引、缩、扩”。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三条基本原则。

所谓“信”,就是翻译时要忠实于文言文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句句地落实,或直译或意译,不歪曲原意,不添枝加叶、不望文生义、不牵强附会:更不随心所欲地撇开原文,去凭空编造。

所谓“达”,就是翻译出来的现代汉语要求表意明确,语言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整无缺,保持原文的语言不走样,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留有文言气。

所谓“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留、换、增、删、调、选、引、缩、扩”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义和语法已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句子特点和组成句子的实词、虚词的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

一、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词语。文言文中凡是专有名词、物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以及一些固定词组(如成语)等,可照录保留。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降职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在翻译时把它们照搬到译文中去就行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译: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就灵性。

这句子中的“山”“水”“龙”古今词义相同,翻译时不用改变它的原意。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古今差异较大,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已改变,在翻译时就要用相应的词语来替换。例如: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译: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便转身往回跑。

句子中的“还”通“旋”,是“转身”的意思。“走”古今词义不同,应换成“跑”字。

三、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份。在文言文翻译时,增补的情况最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居多,所以翻译时应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增补成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例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句子中“年”“面”“居”都是单音节词,应增补为双音节词“年纪”“面对”“居住”。

2 文言文是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时应把量词增补上去。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译: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3 句子成份的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为了表意明确,应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村里人)看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便)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应将它们补上去,并用括号表示。

4 有些句子,它们的句子成份是完整的,但是为了上下文的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翻译时也要作适当的增补。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鱼为职业。(有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忘记了(划行)路程的远近。

四、删删去一些不译的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在句子中只起某些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因此,可删去不译。例如: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译:作战,是靠勇气的。

句子中的“夫”是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因此删去不译。

五、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它们的语序调整过来。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译:你太不聪明了。

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

译:有什么简陋呢?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状语后置)

译:行人在树下停留休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定语后置)

译:(马类中的)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饲料。

六、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十分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来翻译。例如: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根据上下文,这个句子中的“顾”用H项最恰当。

七、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很多,因此有些词很难从它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对这类词应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引申义来替代。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这里的“增”本义是增加,此处引申为扩大;“制”本义为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

八、缩缩就是简化。即把文言文中的一些繁笔合并翻译为简笔,使译文简洁通畅。例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译:总计一条小船,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户,还有竹篷、木桨、火炉、茶壶、画卷及念珠各一件。

九、扩即对过于言简意丰的句子加以扩展。如“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类句子,翻译时如果不多用些笔墨,就难以把意思全部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