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体育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专业论文

第1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航海专业招生对象是男生,在体育锻炼上会有别于女生,本文主要对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的进行调查研究,为丰富航海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航海技术系航海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搜索了相关体育锻炼动机的论文,查阅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2.2.2问卷调查法2012级、2013级、2014级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达89.3%。2.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和收集的有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由表1可看出,该校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占71.6%,可见航海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地热情,表现出极大地兴趣。3.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数的调查3.2.1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校学生每周练习的频次不是很高,从一周体育锻炼次数上看,有26.1%的学生一周锻炼3-5次,仅有2.6%的学生一周锻炼8次以上,而有一大半以上的同学一周锻炼的次数在两次以下。在锻炼时数上学生中有17.2%每次锻炼46-60分钟,有11.9%每次锻炼在一小时以上。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数太少,缺乏主动性,不能达到每天体育锻炼60min的要求。3.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习动机调查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习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增强体质与健康;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塑造良好体型。其中为了应付的动机在体育锻炼中排在后两位,说明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正确。但我们不能忽视部分学生是为了达标而参加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这可能是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激情与活力,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达标而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应该改革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分析,采用帕累托分析法(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法使用了帕累托法则,关于做20%的事可以产生整个工作80%的效果的法则。这种排列图把累积百分数在0~80%之间那些称为A类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80%~90%之间的因素被称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90%~100%之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在这一区域内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的帕累托分析图可以看出:体育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校园体育气氛好、受同学与朋友的影响、受到体育运动传媒的影响、提高自身体育技术、受到体育老师的影响、缓解学习的压力、展现个性和才能、体育娱乐性强这九个方面来是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而具体的影响因素可从生理、心理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从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从心理方面来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使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部因素:1.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设施。2.有关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宣传。3.教师的表扬及专业素质、同学之间的互相肯定、体育学习分数、奖励。3.5航海专业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3.5.1航海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时间的选择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有41.8%的同学选择个人锻炼,33.6%的同学选择和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一般比较枯燥,容易中断,但比较自由,而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便于增进同学间的交流,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航海专业的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有一半(51.5%)的同学选择在傍晚锻炼,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都没课,时间比较充裕。早上和晚上锻炼的时间分别是12.7%和21.6%。早上锻炼的人数比较少的原因是学生业余时间比较丰富,睡的比较晚,第二天起不来,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学校没有出早操和课间操的规定,所以学生没有早上锻炼的习惯。3.5.2航海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由表8可见,航海专业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游泳、篮球、武术。这跟其专业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航海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游泳这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锻炼中会加强训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也深受学生的喜爱。3.6影响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表9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航海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航运发展需要的航海人才应具备很多证书,学生学习任务重,功课紧,只好放弃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技术指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又一个因素,会导致学生盲目的进行锻炼甚至无从下手,不利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本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累、身体健康无需锻炼则是内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药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4.结论

4.1航海专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地热情,表现出极大地兴趣。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数、次数上航海专业的学生每周练习的频次不是很高,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数太少,缺乏主动性。4.2航海专业的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与健康,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是正确的,能够全面的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与功能。4.3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因素:从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从心理方面来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使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部因素:首先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设施。其次有关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宣传。最后教师的表扬及专业素质、同学之间的互相肯定、体育学习分数、奖励。4.4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个人锻炼、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体育锻炼的时间上超半数的学生选择在傍晚锻炼。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游泳、篮球、武术。这跟其专业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航海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游泳这项基本技能。而影响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场地太少,缺乏技术指导。

5.建议

第2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1.1研究对象

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300名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有关的书籍、期刊论文,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文研究内容,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表》。共发放问卷300份(男、女各15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为286份,有效率为97%。

1.2.3统计分析法

依据本文研究需要,对定量资料进行常规统计处理;对定性的资料做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从研究结果分析,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均有明确的认识,希望通过参加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能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却不多;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不足和运动方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原因和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不充足而出现想做而无法实现的现状。在调查中还发现男、女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强度、频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2.1.1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由表1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课余体育锻炼很重要的占47.6%,认为重要的占33.6%,认为一般的占16.1%,还有2.7%的学生认为课余体育锻炼不重要。说明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意义方面的引导。2.1.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在早上锻炼的占40.1%,下午锻炼的占28.7%,晚上占总人数的16.8%,不确定时间和双休日锻炼的分别占8.7%和5.7%,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集中。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锻炼时间的选择多在30-60分钟,占总人数的54.5%,其次是30分钟以下占43.4%,60分钟以上的只有2.2%。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是符合休闲运动健身的要求。2.1.3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一次的为49.7%,每周两次的33.6%,还有12.2%的人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有4.5%的人不参与锻炼,这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频度上还存在着不合理的认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2.1.4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更喜欢结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51.7%,独自一人锻炼的有37.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的有7.7%,其他的有3.5%,(表5)。说明在这方面应多做工作,使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2.1.5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场地、器材表示满意的占44.1%,不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分别占37.8%和18.1%,说明学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学生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愿望,但由于场地、设施缺乏而不能参加锻炼人比较多。2.1.6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健美操、武术、球类、舞蹈、网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8.0%、8.4%、12.2%、6.3%、28.3%、3.5%、7.0%、6.3%。此数据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选择场地和技术要求较低的跑步、球类等运动项目,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体育设施、场地不充足。2.1.7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意志力薄弱,占总人数的39.2%,学习压力大占22.7%,无人指导占15%,无锻炼场所、器材及无闲暇时间分别占11.2%、7.0%、4.9%。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学校如果能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开展课余体育锻炼,不但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2影响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从表9中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低,主要用于网络、服装上,体育列最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2.2.2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情况由表10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作为课余生活的人数最少,大多数学生把时间用于作业、聊天和网络,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引导。2.2.3大学生的健身环境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构成大学校园体育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勉强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能够提供学生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的较少。从表11得出:49%的学生对当前的健身环境不满意,30%的学生比较满意,仅有21%的学生能够对健身环境满意。健身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影响了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能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参加程度比女生高,约有12%的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相比较而言,女生的运动量明显不足。3.1.2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主要集中于校内田径场、篮球场及空地;锻炼方式更倾向于结伴锻炼;球类运动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次是跑步、散步及健美操。3.1.3课余体育锻炼是课余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但是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的缺乏以及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制约着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热情。

3.2建议

第3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范文: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开题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

二、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第4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运动是良药,让大学生拥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目标和意义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学毕业生,10%的女大学毕业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60%的男毕业生,15%的女毕业生形成体育特长。从“不自然,有意”到“比较自然,似乎已经有了从事此种活动的欲望”,再到“不经意间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习惯通常会伴随一生、。

1.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基本情况分析

艰苦专业大学生多为理工科,通常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习处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甚至没有女生,将来工作的环境艰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是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艰苦专业大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男生约为女生的2.5倍,喜欢体育的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调查人数中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喜欢体育,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大约为调查总数的5%左右、。、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除和自身有关系外,也和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及体育运动氛围有关。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自由,有很大的群体性趋势。本研究结合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及其操作定义“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以上”,另外规定参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者。由表1可见,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为低年级上体育课,时间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急于找工作等;处于动荡期的学生(即不确定是否拥有体育运动习惯)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引导,环境影响,假以时日会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成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而体育可谓贯穿于每一个层次之中。大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参与体育的动机自然也比较明了。由图2可见,运动减肥、缓解压力、人际交往、文化环境、习惯娱乐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家庭和就业压力比较大,人际交往也相对薄弱,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更促进了他们投身体育之中。大学生一个最奢侈的优点就是拥有大把的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我们把他叫做“余暇时间”。由图3可见,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睡觉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4.4%、34.3%和47.3%,看书学习仅为23.1%此外谈恋爱和社交活动也占据了不少比例,明确表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比例为31.1%。调查发现,时间不足,身体困乏、懒惰,天气因素是影响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1.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

1.2.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式和场所分析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愿意彰显个性,更愿意到社会中去历练。高校社团则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比如体育社团就会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为集体社团、和社会人、个人自己,场所选择以学校和俱乐部居多。一方面说明大学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参与体育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对很多城市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太了解,积极参与社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学习,扩大交际圈,提高办事能力。

1.2.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项目选择分析大学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做事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潮流,当然艰苦专业学生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会稍有区别。由表4可见,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以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轮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为主,在俱乐部中进行力量练习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艰苦专业学生切不可因为攀比或追风而选择超出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最终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1.2.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分析体育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性。体育运动本来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让人发现其魅力所在,当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天气、环境、搭档等诸多问题。结合“体育人口”的操作定义,发现在校学生是最容易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人群。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点、次/周、时间/次、运动强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见,利用课下时间、周六日和体育课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艰苦专业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动的时间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动不足半小时的学生。艰苦专业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从图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了中等强度以上水平,即身体出汗,感觉休息下后身体比较疲惫;强度较大的学生比例为24.6%。由此可见只要是参与体育运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运动年限是体育运动习惯稳定性最直观的体现。结合表1、表7可以得出,拥有和处于“动荡期”运动习惯的大学生,运动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学生达到了一年以上。

1.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存在陋习情况分析

体育运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或现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坏的。大学生生活相对自由松散,自主性强,往往拥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叫做“陋习”。文章所指陋习主要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的不好习惯,主要包括不做准备活动、穿便装,戴首饰、空腹或饭后运动、活动过量成瘾、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准备活动往往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即使是慢跑也要适当做一下拉伸和体转等活动,毕竟让身体直接进入剧烈状态,心脏等系统是无法马上接受的。从图6看出,空腹、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和大量饮水的学生比例颇高;穿便装戴首饰运动的大学生时有出现;每次运动过量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建议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合理、科学、安全的运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体育运动习惯应是个体主动积极性的需求,体现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场所、形式、项目类别、稳定性四个方面。

2)艰苦专业大学生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

3)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以集体社团、社会人士、个人为主;场所以学校、俱乐部、小区及公园为主;项目类别以球类、自行车、轮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较强;时间点以课下时间、周六日、体育课居多;周次数以一次居多,持续时间则较长,强度和量基本适宜。

4)艰苦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陋习”严重。

2.2建议

第5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基于体育专业“术科”的特点,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各单元确定的主题知识点为学习目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学习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便进入到下个单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好实现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的教学结构.它完整地展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科学研究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通过研究所获的证据而进一步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同时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构建科学观念、体会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事实上,在本质上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探究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及意识。

二、“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体育教育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体育与健康型中小学体育人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技能并重,并能胜任教学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亟需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体育方法学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训练方法、锻炼方法、保健方法、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密切关系实践活动,这也侧面反映了以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上缺乏所需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传递文明的人员,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人员.在当今学习化的社会中,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而最有用的能力可谓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把之前“讲课就是灌输知识”的观点转变为“学习教学方法”的观点.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劳动行业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必须把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健身的方法作为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重视体育教学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及自由去探索课程所具备的的知识,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多的方法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无止尽的习惯。

2.术科的单位探究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身是一种科学活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培训老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必然趋势,也将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后,老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教学与研究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研究的确可以促进教学,也可以通过研究得到最新的知识,及时掌握所教科目的第一线,提高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教学工作以前的“经验型”向“教学和研究模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研发能力,科研意识强,教学不断反思研究,努力探索规律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研究探讨,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学校“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继续提高,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但也能适应其他的专业和学科。以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教学改革来创新人才是不可避免的。

3.体育专业的术科教育课程教学时间缩短,提供了客观条件为术科“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发展。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都在不断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课时显著降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再完全按照竞技体育模式继续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那么多时间,使我们更难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的实际情况,迫使我们对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讲学习方法,如何应用理论和体育健身项目的嘴,让学生在具体的技术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课堂经验进行自我比喻,使课内和课外的整合,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的连续性,以弥补减少的时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我们的体育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由“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是证明了可行的。

三、结语

第6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园本教研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初探

 

我园在近几年的教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教研工作之准则,教研活动一直立足本园实际,扎实有效地进行(简称“园本教研”)。它让全园教师享受到了园本教研为我们专业水平的提升所带来的快乐。我园教研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幼儿教育论文,供同道们参考。

1.查找问题 有效研究

2006年10月,我园园长、业务园长在参加省“以园为本制度建设”培训会后,及时回园传达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紫幼园本教研领导小组,带领全园教职工参加市、区组织的理论培训,组织全园教师认真讨论,分析查找我园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国。我们发现:(1)、教研组织形式单一,不能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效结合,教研活动不能更好的解决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们注重教研过程,不注重总结幼儿教育论文,缺乏成果意识。(2)、在家园共育中,家园协同比较困难,部分教师对开展家长工作有倦怠情绪。(3)、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开展较为薄弱。一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的现象;二是教师担心幼儿在园进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不敢大胆、创新地开展体育教育,教法比较陈旧、活动内容单一;三是幼儿园体育锻炼环境开发与利用不够,体育活动器材匮乏,体育锻炼质量不能充分保证;四是幼儿的动作发展,身体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的培养。经过园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最初的园本教研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再次对园本教研方案进行了修改幼儿教育论文,结合家长工作,把“快乐体育”,作为我园开展园本教研的突破口,同时也作为课题研究。

2.健全制度 确保实效

为确保园本教研落到实处,我们建立比较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如奖励制度、学习制度、反思制度、总结交流制度等,确立合适的教研组长(有工作激情、有学习欲望、有协调与组织能力等),将教研的权利交给教研组长,并为教研组拨取适当的教研经费。我们坚持每周一下班后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每次教研人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主持教研活动,并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幼儿教育论文,每月进行教研工作总结中国。我们强化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园本教研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聘的重要条件。

3. 增加投入 满足教研所需

在我园资金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不断加大教研的经费投入,为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各班添置了电子钢琴,桌面操作玩具等;为各班组购买了小蜜蜂扩音器,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20余种专业杂志和其它书报,并制作了1000余件户外体育器械。还定期组织教师进修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对积极参加学历再提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幼儿园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及名师来园辅导,提高了教师的教育与研究能力。

4. 提供多元操作平台,帮助教师形成教育特色

4.1以赛促练,强化学习

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多次竞赛活动幼儿教育论文,如:环境创设评比、幼儿早操评比、师德演讲比赛、教师自制玩具展评、半日活动评比、教学反思评比等,通过比赛,激发教师积极向上,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4.2 教学展示,自成风格

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展示、青年教师汇报、送教下乡、师徒带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平台。每次活动前执教者先讲自己的设计思路,活动后进行自评,听课者进行问答式的点评,共同剖析教育行为,商讨相适宜的教育方案,使大家在不断的实践与研讨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4.3 结对互助幼儿教育论文,资源共享

我们一直提倡以能者为师,向教有所长,干有所长的教师学习,在互相结对、互帮互学中,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国。

4.4 建立分享互助的研究共同体

我们努力为教师建构合作与反思的研究平台,强调教师的学习与分享,特别是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学习,大力推进“提问(疑问)——研讨——验证——反思的研究方式。”

(1)班级研讨:以班级为单位,在特色展示中分享班级日常工作的做法与思考。如就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环境创设、区角活动开展、互动家长会的召开、庆祝活动的筹备、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策划等内容展开研讨,有效提高了各班教师对常规工作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2)、教研组研讨:开展年级组研讨一直是我园园本教研的活动载体。我们积极转变教研视角幼儿教育论文,注重创建开放的教研氛围。一是进行参与式研讨,让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二是利用“一课三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三是开展专题研讨,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策略。四是开展“好书分享”,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中国。

(3)、积极参加区与园际间的“幼教沙龙”研讨。

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参加顺庆区教研室组织的“园本教研可持续性发展论坛”、“幼儿园教材研讨与分析”、“民间游戏研讨”、“幼儿园早操观摩”、“体育教育观摩”、“秋日诗语朗诵会”等活动,实现各园教研的优势互补,变封闭式教研为开放式教研;而且我们还注重幼儿园内各教研组的沙龙活动。

4.5 自我反思,加速成长

“反思”主要引导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最后达到提高。我们带领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制作个人成长档案,每月书写教学反思,并鼓励教师将反思整理成经验文章或论文在各种杂志与网站上发表。

4.6 课题研究形成本园特色

课题研究是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幼儿教育论文,在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坚持将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相结合;我园的科研课题《开展快乐体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已经结题,并获得了南充市政府二等奖。我们承担了顺庆区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现场观摩”,先后接待县市区的姐妹园所1000余人次观摩学习。我们一直将科研工作园本化,每周坚持两次集中体育锻炼,做好对孩子活动的观察与记录,班级、班组坚持对活动的反思与内容的调整,并坚持制定每期科研工作目标、每月科研活动计划、每周具体的体育锻炼内容,每月还进行科研工作总结中国。我们形成了家园共构体育活动模式:共同制作体育器械,共同制作幼儿的成长档案,共同搜集民间体育游戏、积极参与到游戏的改编与创编中,共同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5. 收获付出之后的快乐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幼儿教育论文,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园本教研的魅力,感受到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并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自觉反思、敢于创新的意识。回顾园本教研的历程,我们收获的是:它让我们欣喜于一路的艰辛与困惑,追求与努力,更让我们体验到付出之后的快乐与成功;它让众多教师获得发展,诱发每个教师潜在能力的外显。近三年来我园教师教学观摩达20余次,教研活动共计100余次,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有3名教师获得本科学历;每个教师的教学反思、读书笔记与经验文章累计达40余篇,基本上人人每年有文章获奖,大部分教师有文章在专业杂志或者网站上发表。同时我园确立为全国“以园为本”实验园、中国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基地园、四川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并多次获省、市、区“幼教工作先进集体”、 “南充市顺庆区园本教研先进集体”等称号。园本教研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阶梯上尽情体验幼儿教育的快乐。

第7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题目来源:真实 、 自拟 ■ (二选一)

结业方式:设计 、 论文 ■ (二选一)

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作以本课题只就前一种情况,即来源于日本本民族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大体上拟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ps:任务书就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部分需要自己写,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开题报告

先行研究

1.1日本国内における研究

日本では、多くの学者は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ついて論文を書いててきた。例えば大河内康憲編の『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では、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について深く研究を進んだとのである。また、遠藤紹徳は「日本語における漢語語彙及び中国語の同形語彙との比較という論文も発表しいた。外来語の面では、那須雅之は「外来語の受容と消化?吸収では、外来語をめぐって自分の見解を述べていた。前述の論文はほとんど言語の相違点の比較を着目し、外来語の訳し方について別に言及していない。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から外来語の訳名についての研究は日本にはまだないようだ。だから、本論文は主に中国国内の書物を参考資料として適当な中国語の訳し方を探索しようと考えている。

第8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选题是看你的擅长和兴趣点的,以下选题为参考选题。大家可以对某一选题进行调整,也可以自定题目。

  

1、早教机构0-3岁婴儿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   

2、试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  

3、 陈鹤琴或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4、试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研究  

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论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径  

9、浅谈游戏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0、试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11、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研究  

12、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研究  

13、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14、论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15、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16、某地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7、试论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18、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研究  

19、试论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21、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以及对策研究  

22、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3、浅谈多谋体课件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2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25、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26、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对策研究  

27、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28、试论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29、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30、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31、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32、试论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33、刍议园长非权力性影响力与幼儿园和谐管理  

34、农村婴儿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5、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6、试论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37、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38、试论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39、幼儿园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方法研究  

第9篇:体育专业论文范文

一、专本一体化的高职本科教育

高职教育可以在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上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还停留在专科层次,而“专升本”又面临着上述诸多问题。因此,新推出的专本一体化育人模式有可能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专本一体化是指本科培养方案5年整体设计、分“3+2”两阶段实施、灵活出口的培养模式。由合作院校一起统筹制定前后既贯通又相对独立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技能训练体系。高职3年与本科2年均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学生完成3年高职阶段的课程后,能够获得大专生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就业技能,可以毕业、就业;同时也具备可以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完成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学生通过2年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够获得技术应用型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的学生,获本科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对符合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要求的学生,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学生在高职阶段享受高职学生的各项待遇,在本科阶段享受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各项待遇。专本一体化的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专本一体化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特点:一是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全面贯穿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二是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三是与普通本科相比,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加大;四是重视与业内相关企业的合作培养。[在3年的高职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掌握自主学习工程技术和相关知识的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2年的本科阶段,不仅掌握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更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创新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采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核心,以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注重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二、课程设置与衔接

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保证前后两阶段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满足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需要。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要综合考虑项目人才培养规格的特点和衔接要求。要整体设计,又要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保证学生学完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实现高职本科衔接的关键是课程体系。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设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专本一体化课程体系。3年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知识适当比普通专科要加强一些,但依旧还是以应用型为主,突出工程技能的训练,如图1所示。以常州大学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本一体化试点为例,为了与本科衔接,达到本科入学要求,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三门课程称为接口课程,其中,英语课程定为240学时,贯穿3个学期。高等数学160学时,贯穿2个学期,并且采用本科教材,“高等数学”由常州大学负责出卷、阅卷等工作,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专项能力课程和基本能力课程组成。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其中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以及数据结构”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由于要配合后续本科的要求,因此这类课程的课时数会适当增加;专业专项能力课程包括“网络与操作系统”“Android应用开发”“NET开发技术”“Linux操作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包括C语言实训、Web企业级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践技能。2年应用型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一方面着重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期满足本科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并使其具备更好的发展潜力。在专业技能方面,着重于专业技术以及适度的管理能力的提升。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组成。以常州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专业基础课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增加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基础类课程,而专业课程中则增加了“软件需求工程”“系统结构”“高级软件工程”“架构设计与设计模式”等课程,以期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本专科课程的衔接,避免了专升本体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但在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以及更深层次的本专科互相借鉴功能互相渗透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专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应以工程实践教育为主线,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更加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专科阶段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推动本专科课程体系的衔接,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类工程应用型人才。

作者:侯振杰王晖林逸峰单位: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