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学实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 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锻炼我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交际范围,进一步加深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培养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增加工作经验与收获,也从中发现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或许需要改正的习惯,更或许是某个被掩盖的亮点,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结合平时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再加上实践,使之更加完善。另外,我还实践了其他领域的工作,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如何高标准完成一个广告案例,提早适应社会,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广告设计师打下扎实基础。
一、实践过程
转眼间,一个炎热的假期就要过去了。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当准备收拾心情,重整出发时,发现原来匆匆的假期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充实……
7月4号学校的所有事情办妥了后,就准备开始之前已经联系好的假期实习了。这是大学生活最后一个暑假了,9月份回来就要准备答辩,然后12月就要出去找工作了。自己什么水平搞的并不清楚。
7月5号朋友陪我到了位于xx市的xx电视台生活资讯频道工作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和主管技术的高老师说了自己的情况。专业上的、生活上的都谈了一下。然后自己出去找地方住,忙碌的一天……晚上在租来的房子里静静的躺床上想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但是并没觉得孤独寂寞。我喜欢这种陌生的感觉,我热爱生活,我渴望未知时期盼新机的等待。
开始上班后我并没有感觉到有很多压力,高老师是个很平和的人,在给我说了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后,我有时候并不能尽如人意的把交给我的案子完成了。但是公司的同仁更多的是给我提出一些好的更改建议,并且不断的鼓励我。在这种环境中我成长的很快,在做每一个案例时我都在自己的想法基础上听取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因为在学校很难接触到那些专业型的硬件和软件,所以我出去后基本上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譬如广播级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机房播出系统的使用。当我面对这些新东西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小紧张的。我怕完不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但是我更加深知我需要勇气需要敢于担当的精神。如果迈不开这一步那么我的实习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坚定信念,开始自己从头学起这些新的知识,尽管这个过程我出了很多错误,可是在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下一样样的改正过来了,之后不到两个礼拜我就完全掌握了上面所提到的新知识。回想起来我当时如果没有勇气去担当那些自己薄弱的东西我是不会迅速成长起来的,那么我实习的意义也是没有多大的。
我之前一直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我认为干工作就是自己品质的体现,我不能只为干工作而干工作。在掌握了工作的方法,完全具备了完成广告的技术后,我就可以单独的完成一些广告案子了,在接到每一个广告案子的时候我都认认真真的去做,在不懂得地方也积极的去问老师,并且和客户沟通广告的表达意图,从而完美的完成工作。就这样我在昆钢生活资讯频道学习实践了一个半月。很庆幸的是我达到了实习了目标,并且公司领导认为我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对待工作上都还行,所以我在要走的时候单位领导组织了一场欢送我的活动,大家聚了餐也唱了歌很尽兴。然后负责业务的老总也和我谈了一下我个人工作的事情,提出了如果我愿意的话答辩完了可以直接可以过来上班的希望。我很感动,也诚恳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我的实习圆满的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短短四十五天
的实习,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专业上的,为人处事上的,我自信的认为我都有很大的提高。我知道了书本的东西和实际操作的距离,也明白干工作是必须要努力的,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的品质。我们不想也不能把工作干完后,给人家留下的是工作没干好人也不咋样的印象。如果那样就真的太失败了。
二、实践体会
第一、面对挑战要敢于担当,直面自己。
刚去报道的时候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我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尽快的融入进去,想过避重就轻的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想我是在实习,我的实习意义就是来这里给自己充电,学新的东西,掌握自己不熟练的技术。如果不敢担当不敢直面自己的薄弱环节,那么困难永远都是困难的,不会的我永远也不会。于是我积极的去担当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请教老师,询问同事。经过一段时间自己已经完全胜任了各项工作。所以我认为刚出去工作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干的就是自己所擅长的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陌生的工作环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敢于担当、敢于直面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的放矢的去改进,去学习。尽快的融入工作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产生价值,而对于用人单位我们才会被认为是可以产生效益的人才。所以我认为这一 点很重要。
第二、做事情一定要认真负责。
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接触的东西都很正面,离社会是很有一段距离的。所以在工作当中容易理想化,容易产生过于浪漫的想法。但是工作是实际的,所以我们在干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些未预知的困难时候时总是很恼火,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消极怠工和敷衍了事态度。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一次公司领导吩咐我做一个公司户外宣传海报。我以前基本没有做户外广告的经验。在纠结了两天后实在是想放弃了,于是就想简单的做一个就成了。可是后来想想,我不能这样。首先领导让我做事儿就是给我机会,如果我敷衍了事,这首先是对领导的不敬,我敷衍领导一次,我可能在领导眼里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那么我以后可能就没什么做事的机会了。其次这样做是对我自己人格品质的践踏。如果一个人担负着别人的信任和希望却让人失望了,这是不可原谅的。这是对自己人格的践踏,这是对自己品质的猥亵。所以我认为做事一定要认真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干事的机会,干事情的机会多了,我们成功的机遇也就来了。
第三、刚开始工作时候姿态低一些,要诚恳一些。
我刚去公司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会,很多事情也不懂。但是我很诚恳,姿态也很低的去询问同事,请教老师,我发现大家还是很乐意的去帮助我的。公司不管是领导或者同事有事情需要帮忙,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都是在第一时间去提供帮助的。这样就很快的和大家打成一片了,然后那些不懂得知识,不懂的事情也就在这过程知道了,了解了。作为一个新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勤奋些,姿态很低的去做事做人。只有这样才会尽快的融入工作环境,而少走一些弯路。
《焦点时刻》是湖北电台的一档老牌节目,年年被评为、国家广电总局“青年文明号”,经常有记者获得各类奖项,不少新闻作品也获得全国性的大奖,所以,虽然没有去成新华社,但能在焦点这样的节目实习,也是相当有幸的。
早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湖北电台新闻频道编播部副主任、焦点的老监制、我校96级的刘征师兄就给我们上过课。上课期间,刘老师就有意识的请电台的一些记者、领导过来讲课,而《焦点时刻》栏目的大部分记者,也都和我们见过面,陈建国和沈维维甚至在去年寒假,就在焦点这边实习了一段时间,所以,这边的人头相对比较熟。
因为我们几个都有媒体实习的经历,也都在学校媒体做过,而且又刚学过广播编辑软件,所以,上手还是很快。我们6月2号到台里报道,马上就开始找选题,联系采访。很快,我这个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广播的人,就熟悉了焦点的采访、写作、录制、编辑以及节目上线的各项流程。办公室的几位老师看似都还不错,对人也很好。我们几个去的时候问这问那的,黄文老师居然还很认真的问了我们的QQ号,答应有采访就带我们去。甚至去电台的第二天,何瑛老师去编稿子的时候,就特意带我们几个去播音间,教我们一些电台编辑软件最基本的常识,虽然以前我们在学校都已熟练掌握了,但还是获益匪浅。
在焦点实习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们几个不依靠老师,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编辑、上线,基本对电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半月的实习,我做了限塑令(2篇)、电子垃圾(2篇)、选号费、创建文明城市(2篇)、电子处方(2篇)等五个选题,9篇稿子,两万多字。期间,经历了多次暗访,几次被人发现(看来咱采访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采访了叶青、李荣建、向柏松等知名学者;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学会了使用专业的广播编辑软件编稿子,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焦点这样优秀的节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焦点的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
7月中旬,很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腾讯*大楚网招聘实习生的新闻。腾讯*大楚网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腾讯公司联系创办的湖北省综合性门户网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出了我的第一份简历,经过严格的面试,我有幸被招聘到了大楚网。忙完了电台的节目,和电台的老师们和朋友们告别之后,我开始了大楚网的实习,转入网络媒体“作战”。在大楚网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伴随着奥运的脚步度过的。非常感谢大楚网能给实习生这么好的一个锻炼机会,放心的把实习生放到奥运报道的第一线,使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网络媒体的运作、运营、竞争之道,熟练掌握了腾讯新闻系统3.0版的各项操作,学会了作为网络编辑最基本的一些技能,这可算是我实习中最出彩的一段经历了,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奥运会。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调查分析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稳定的价值体系,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时代特征日益显露,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的交互作用下,多种价值观强烈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着游离、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为此,笔者就目前所在区域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进行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对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陕西地方高校进行调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960份,有效回收933份,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期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现状
(一)对指导思想的认同
在对“是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调查中,大学生选择不确定(14%)和不赞成的共占20%;在对“个人的成长关系与认为作为指导思想是否密切”的问题上,选择不确定(24%)和不密切共占43%;在对“同个人成长国家繁荣的关系与作为主导思想的密切程度”调查中,选择22%不确定,20%认为不密切;在对“是否信仰”调查中,有60%选择不信仰;在对“当今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否可以多元化”调查中,41%不赞成这个观点;在对“是否愿意与反对的人作斗争”调查中,不确定者占46%,比较不愿意者占16%,非常不愿意者占8%;在对“大众化是否必要”调查中,不确定与不必要的人占30%;在对“大众化是否有利于更多人学习”调查中,同学选择不确定与不利于的选项分别占21%和6%;在对“是否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多元化比一元化更适合我国的发展”调查中,选择不确定的占27%,选择不赞成的占18%。
(二)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
在对“是否认为传统道德观对人的行为举止有约束力”调查中,选择一般的达56%;在对“是否认为传统道德早社会生活中是重要的”调查中,认为很重要的占50%,一般的占44%;在对“在自身日常生活中是否遵照着传统道德观的要求”调查中,28%认为非常遵守,66%认为一般;在对“社会是否缺失‘仁义礼智信’”调查中,缺失‘诚信’的占77%,缺失‘礼貌’的占40%,缺失‘仁爱’的占65%,缺失‘理智’的占43%,缺失‘守义’的占39%;在对“是否清楚孔子提出的‘内圣外王’之道”调查中,清楚者仅占20%,而30%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具体含义;70%的大学生不认同“传统道德观中的‘中庸’之道”;3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经济文化的需要”,2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需要”;45%的大学生赞同“男女在婚前应保持身体的纯洁”;60%的大学生认为“现在不应该完全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67%的大学生不赞同“同性恋”;72%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国粹民根,应予继承和弘扬”,20%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应不予干涉,任由时代将其灭亡”。
(三)对当代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认同
70%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找兼职工作有影响”,“专业不对口而遭拒绝经历的大学生”占83%;60%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物价水平很高”,35%的大学生认为“物价水平偏高”;45%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会影响到自身的人际交往”;57%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的富有对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78%的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比预期相差甚远;80%的大学生认为“努力就能成功,不努力什么都得不到”;总体来说,“个人觉得社会是否公平”调查中,73%的人认为社会并不公平;9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存在正义;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实践社会主义;甚至70%的大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是旁观的态度。
(四)对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思想观念的认同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优化;工科院校
一、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缺乏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习内容,很难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另外,由于实践教学周期短,教学模式也相对较单一,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教学大纲中的实践内容,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其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2.教学质量检验标准不能客观地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定。目前,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局限于实习报告上的等级评定或分数量化,在实践过程中都是以分组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这样同组内部分学生存在互相抄袭从而过关的可能性。
二、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
1.增加城市生态监测实践环节,丰富实习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环境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环境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需将环境生态学实践内容与《城市环境学》和《环境污染生态学》相结合。除以前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认识外,还增加了生物修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布设相关的实习内容。通过实地考察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功能性生态湿地,使学生基本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对城市环境的服务功能,以及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机理;通过实地考察汉城湖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使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类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其布设方式。2.加强学生实践主动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样它的解决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问题[3]。环境生态学实习中的野外实习目前主要是在安康市宁陕县秦岭火地塘试验林场、祥裕国家森林公园、淳化县仲山森林公园完成的。野外实习内容与《环境土壤学》《自然地理学》相联系,突出生态实习的综合性。对土壤剖面的观测,使学生了解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以及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认识植被的蓄水保土的原理;对秦岭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地带性植物认识自然地理中的垂直带谱分布规律。在实习之前,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学习指导书,分组并制订出详细的实习方案,分工协作。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出当地草本群落样方最小面积,以及通过自己的亲自调查理解实习的目的;通过样方调查,计算出群落密度、频度、重要值,以及多样性参数;通过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光照强度以及各群落不同层面光照强度,得出群落分布与光照的关系。对植物群落的观测,了解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以及进一步了解垂直结构在群落生态功能中的重要性。
三、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组织环节,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1.实习前、中、后进行构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环节。在实习之前、制定计划过程中采用多样式方案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城市综合性公园生态系统调查讲解完后要求学生自制调查表,格式不做具体要求,学生在查阅文献后制定出了各种各样的调查表和调查方案,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技术问题及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湿地生态系统对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实习中,让学生认识到在湿地系统中植物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此类研究方向上的兴趣,思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植物种的选择及其配置等问题。2.对实习方案和实习报告进行规范化严格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之前的方案制订要求各组同学认真细化,如对校园生态因子的测定实习内容时,对测定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提前确定好要测定目标对象的具置,为随后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另外,在每部分实习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立即进行数据汇总和总结。在报告书写内容上要求学生每个部分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总结和认识,对实际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一些措施。同时,对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了实习报告应满足图文并茂、图纸绘制清晰、实习现场照片支撑等规范化要求。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组织化和规范化,学生以组为单位能够在实践过程前完成实习方案制定工作,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野外实习熟练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参观实习现场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问题,或者对带队老师提出的操作环节衔接问题做出正确回应。实习报告书写较规范,大部分学生实习报告中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境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几乎都有开设。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保等学科,是生态学的应用学科之一[1]。同时,“环境生态学”为《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在学科构建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教材选择问题自1992年金岚主编的最早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有教材版本达十几个,总的来看,大多数是面向不具备生态学背景的专业编写的,生态学基础知识所占篇幅较大,适合林业院校非生态类的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类专业采用;而林业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开设有普通生态学或生态学基础课程,在修读“环境生态学”课程时,其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因此,该专业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有较大的困难。
1.2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重叠问题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在大二开设《普通生态学》课程,大三开设《环境生态学》,由于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是随着人类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变化、以及适应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与生态学必然存在知识交叉、内容重复的现象。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通生态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规划等内容[2-3];而环境生态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特征及动态、生物群落特征及动态、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4-9]。不难看出,二者主要在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及生态系统生态等方面存在着大量内容的重叠。据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统计,两门学科的内容交叉点达到了40%~70%,这种局面不利于建立优化的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也造成了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1.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较传统的单一板书有其优势,如信息量增大、动态过程可再现等。但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也有不足之处,如大量使用相对浅白的图片,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可能会产生抑制作用[10]。诚然传统的粉笔授课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但也不应完全摒弃。据学生反馈,板书授课在强调细节(如公式推导)、思维跟随方面好于电脑。故建议依赖电脑教学的年轻教师增加些板书,善于粉笔授课的年长教师适当扩充些PPT。再者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授课多为“授-受”单向式,对学生参与引导不充分,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课后很难提出问题,知识得不到升华,这种局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11]、“情景再现法”、“互动式多媒体”[12]等,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受损生态系统”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同学们所在家乡有哪些生态破坏现象和环境受污染的案例”,学生发言后,归纳常见的受损生态系统类型。
1.4考核问题“环境生态学”课程考核主要问题是考试未能体现出课程性质。环境生态学在学科性质上是属于应用生态学,但在目前的考核中,这一性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目前的考试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比较轻视。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分理论与实践2部分,理论部分考核采用“笔试”,实践部分考核依据“实习报告”。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大突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实习报告”存在同组内大同小异的现象,体现不出学生个体应用能力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提高。
2优化“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对策分析
2.1课程建设要有统领大纲“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
要取得良好效果,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统领大纲,包括制定详细知识点的教学大纲、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优化体系、目标明确的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
2.2选择适宜教材环境生态学教材的选择是关系到教
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首要因素。教材选择的标准应当根据林业院校环境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来确定。通过比较国内外环境生态学教材,一般来说,国内教材比较简练,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国外教材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入,但信息量太大,条理性不强。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基于环境科学专业具有生态学背景知识,在授课时可选择生态学内容精简的版本;当然有条件亦可建立教材建设制度,鼓励教师自编符合林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特色教材。
2.3改进教学方式,强化自主学习
2.3.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环境类专业本科《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应用生态学理论及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专门研究环境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环境生态学”本科课程应当处理好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重点放在课程应用方面。另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并不满足于课堂上有限的知识传授,学生本身对课程的理解差异很大,需要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在大学4a中从来没有与专业课教师交流过,教师缺乏来自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影响。现代网络技术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理想的纽带[10],学生可以随时到授课教师的教学网站上浏览信息、查找辅导材料、提出问题或建议,教师对网站的维护更新过程中,需要收集整理大量的课外辅导材料,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延伸了教学时空,同时也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2.3.2整合教学内容环境生态学经过30~40a的发展,基本确立了独立的学科框架。在教学内容上,“环境生态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当前人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为干扰下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物体及群体对环境的响应,以及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以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健康及评价理论作为有机补充,突出课程实际应用性,简化或摒弃生态学基础知识部分。对于不具有生态学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可以在各个应用章节中穿插讲述生态学知识。
2.3.3加强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野外的生态环境考察是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本课程选择滇池流域作为生态考察区域,在生态考察实践中,通过学生对入滇河流水质、西山周边采石场植被破坏和恢复情况的调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态环境评价中,使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也可针对教学中所涉及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设计成小型的研究课题,如针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理论,提出“××公路护坡及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初探”。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环境生态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加强了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3.4营造学生参与式教学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生态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把相关内容组织成相应案例,以案例分析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师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及实际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分组编制实际案例、进行课堂阐述或书写实践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综合技能。
2.4改进考核方式
根据“环境生态学”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灵活地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并且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考核。理论课程考核可分为2个阶段,即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平时考核又可以采用分组口试、小组专题论文等形式,每个学生有不同分工,他们可以在小组中互相学习、讨论,这样既能轻松掌握考核的知识点,又能增加教学互动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期末考核则主要以教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由于学生平时能掌握相关知识点,期末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又进一步提高了下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课程考核也分2部分,即外业考核和内业考核。外业考核主要从学生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野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打分。内业考核可以采用“实训单元模块”的方法[11],教师准备几套不同的实践内容,如浸蘸法模拟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等,学生采取抽签的方法进入相应的教室,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技能等的考核力度,有助于形成知识、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具备普遍性,对经常出现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改进,就消弱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而要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相应对策。
1.1课内实验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及不全面的现象,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或不配套,二者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较差。就以淮阴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实验课程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二是专业性实验,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实验。
就基础性实验而言,在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尽量多开一些与环境科学专业结合较为紧密的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环境专业相关仪器分析试验学时,精简无机元素化合物验证性测定,减少重复性的有机合成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实验主动性,从而为后续的专业实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就专业性实验而言,实验的设计与开设尽量具备典型性,尽量能囊括这一门课程的方方面面,精简重复性的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另课内专业实验的开设也尽量做到全面,既要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实验室操作的实验,也要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生态学等野外操作的实验。
1.2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及毕业实习两部分。就专业见习而言,应避免以往乱看一气的传统,在兼顾全面的同时也应突出重点。应让学生全面了解见习单位的组织结构、运行情况及废水、废气、固废等处理工艺流程,另需适当延长见习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切身体会更深刻,进一步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毕业实习而言,应摒弃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强制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并在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这样才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另可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以满足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同时也可缓解校内资源匮乏的现状。
1.3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设置的合理与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专业的认知深刻以及实践教学的好坏与否。因此,在制定课程设计培养计划时,应尽量做到合理与全面。不仅需开设环境工程设计课程,其他诸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等课程的课程设计也需开设。另各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也应具有代表性,如环境工程设计内容可偏向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方面,而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设计内容可偏向环境影响报告表或报告书的编制等方面。
1.4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本科学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显得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可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并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以下环节:(1)选题。论文选题应集中在当前比较现实或前沿的环境问题上,可由导师出题,也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拟题目,并尽量做到“一生一题”,避免传统“多生一题”的现象。(2)大纲及技术路线的制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定后,可要求学生在2周时间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独立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在与导师讨论后拟定出论文大纲、制定出合理的论文技术路线。(3)论文的实施和撰写。论文的实施和撰写阶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遇到问题可与导师相互讨论,导师也应严格控制,要求学生应有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避免学生出现剽窃、大面积引用、学术不端等现象的发生。
2结语
实习内容的丰富不意味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全掌握所有知识,需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实习内容的安排不仅要符合专业特色(我院的研究方向以环境化学为主,环境管理和生态学为辅),更要利用所处地区的一些地缘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无论是教学实习还是生产实习,都根据教学要求安排了重点实习和一般参观两种性质、不同层次的实习内容。通过重点实习,学生可以从深度上掌握实习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的技术要点,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通过参观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广度上了解本专业在更多不同实习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扩展知识面。在教学实习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因为有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实力强劲的科研院所和成熟的管理经营模式被确定为实习重点。其中一些典型区域和场所被用于环境学和生态学的实习教学。实习内容丰富,实习时间充裕,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也加深对环境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而松花湖、龙潭山和百里清水绿带都属于一般参观性质,主要是利用地域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方便学生从其它层面,如水资源利用、地方优势物种生长特点、松花江水文特征及景观生态等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印象。环境保护监测站各两周的实习为主,以动力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参观实习为辅。重点设在污水处理厂不仅是因为我院经过努力与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签订了长期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由于该单位在污水处理、固废综合治理以及给水排水方面都有着国内领先、相对成熟的清洁生产工艺,能够提供学生良好的实习氛围。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不仅分析、监测设备条件先进,且有着正规的环境监测程序与严谨的管理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并且,每个实习单位都有专人讲解或指导,让学生实际接触并了解有关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和固废处理的一些实际发展现状。实习单位一般管理相对严格,但是经过长期的接触和沟通,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相对成熟的实习基地保证了教师熟悉相对稳定的内容来指导实习,为确保正常完成生产实习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实习方法的研究
传统的实习方法不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新时期的实习方法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锻炼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习的各个阶段都渗透着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综合发挥着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实习动员多元化
实习动员实际是实习关键的起步。随着科技进步,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我们将传统的说教改为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动员。首先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实际介绍一些生产工艺、基本原理或可能在现场看不到的内部结构等。如长白山的生态资源和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我们都准备了详尽的资料,制作了光盘。第一保证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留下初步印象,在实习现场重复讲解时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非重点部分适当省略,为从事校外实习的其它工作节省宝贵时间;第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变被动为主动,在实习之前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为深入生产实践做好准备,有利于实习过程中强化教学。其次利用网络资源,在师生共享空间里上传相关的文件(包括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分组和时间安排),方便及时沟通,答疑解惑。之后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实习要求,就会顺理成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重视。
(二)实习指导模式化
实习指导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的角色和指导策略方面的研究今年来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校内学习有本质区别,校外实习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采用了“1+2”模式,即每一组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各一名,两者协作完成每组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宏观管理。校外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实习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工艺流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机理等方面的细节问题。“1+2”模式充分发挥了校内指导教师理论水平和校外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势互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
(三)实习管理层次化
一直以来,实习管理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安全第一”是校外实习尤其要重视的一方面。除去实习动员时进行入厂前安全教育,入厂后还要由企业进行二级、三级安全教育。由于我们实习地点多、范围广,还涉及野外作业,所以安全隐患多,每个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同时也会加强管理。在教学实习中配备专人负责安全,严肃纪律。如在教学实习中做到每到一地都要清点人数;在生产实习中做到每天至少一次岗位巡查,对违反纪律的情况零容忍。学校的良好组织和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保证了本专业十多年的实习指导没出过任何安全事故。(四)实习考核多样化针对不同实习目的、具体实习环境,考核方式也是灵活掌握,而不一定完全依赖最后的笔试。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总结实习考核可以从现场实际操作能力(20%)、口试(10%)、实习日记(10%)、实习报告(30%)、笔试(30%)几方面综合评定,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在笔试后组织的分组答辩中因表现突出获得10~20的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年轻人的表现欲,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并通过竞争、比照从而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理论水平高,沟通协作能力低;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弱;抑或相反,都需要今后或全面发展,或取长补短,或发挥集体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实践证明,通过校外实习,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返校后学习目的性增强,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普遍提高。
三、结语
月20日,继上次的实习,我们在李迪华老师的带领下又进行了一次实习。早晨7:30分左右从北大东门出发,先参观蟹岛度假村,返回城区参观北海团城、景山公园、天坛和永定门公园。下午5:00在北大东门结束实习。和上次的实习内容一样,本次实习的路线也是安排在市内,通过参观蟹岛、团城等地点学习和理解生态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实习的路线和安排来看,这次实习的内容更加深入,不但有城市生态学的实际案例,更包含了让我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依然采用了访谈+观察的方式,参观了蟹岛、团城等地。在这篇实习报告中,我想以蟹岛为重点,着重分析生态学理念的应用和意义。
一、蟹岛生态度假村——绿色生态的应用
蟹岛之行是本次实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蟹岛生态度假村虽然是生态旅游区,而且每天都有无数的游客光顾,但是蟹岛所采取的绿色“零排放”经营模式成功的解决了游客每天所抛弃的废物、排泄物等。蟹岛的绿色模式是我们当前相当有研究意义的。蟹岛何以成为绿色生态农业教育基地,它的绿色生态农业有何特点,为何蟹岛可以得到经济和生态的双丰收?
1.蟹岛绿色生态农庄概况
蟹岛绿色农庄位于市区金盏乡机场辅路中段南侧,距首都国际机场7公里。蟹岛园区占地面积3000多亩。其中90%的土地为有机生态农业种养区,10%的土地为度假村服务区。蟹岛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经营理念,以生态农业为轴心,依据生物链原理,把园区中的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微生物工程、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构建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资源的循环闭系统,整个蟹岛实现了作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成为一个环保、高效、和谐的经济生态园区。北京蟹岛有机生态园区和内蒙蟹岛有机农场为市场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有机食品,蟹岛度农庄成为北京旅游度假和会议的好去处。
蟹岛以“回归大自然”式的生态旅游环境和独特的“村容”、“村貌”、“前店后园”的村庄特色,把现代、舒适的度假酒店置于绿树成荫、稻麦飘香、六畜成群、蟹肥鱼跃的田园风光之中,使农业生产与酒店经营、都市文明与乡土感受、开发受益与生态保护都在自然的生物链结构中循环运转和持续发展。
2.绿色生态农庄的运行
我们国家早就开始提倡使用沼气,可是真正把沼气的应用落到实处的却还是不多。而敢于“吃螃蟹”的蟹岛生态度假村却做到了,而且做的相当优秀。蟹岛的能源系统即由沼气系统构建而成。
在蟹岛区内,无污水、无烟尘、无垃圾、无农药、无化肥,而这一切源于蟹岛的能量来源。太阳能采集和沼气生产是蟹岛资源利用循环体系的核心。用来制造沼气的材料,是“蟹岛”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人粪尿和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这些材料经过发酵、分解,产出沼气,沼气又用来作燃料和发电的能源;而沼液和沼渣,则是高效、无菌、无害的农田肥料。以污水处理为核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蟹岛”模式又一大特点。“蟹岛”的用水,取之于两眼地热井。地下热水汲出后,先供给游泳池和客房,然后再流向温室大棚、蟹宫、沼气池,最后流进鱼塘;每天产生的15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则通过2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到无害化,用于灌溉、养鱼。灌溉水和鱼塘水又可回渗地下,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同时给“蟹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所有的这些造就了一个年接待游客上百万、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却没有向园外排放一升污水和一公斤垃圾的蟹岛生态度假村。
3.循环经济模式
整个蟹岛农庄内建有沼气站、污水处理厂、太阳能泵站和环保生物净化湿地,这一系列设施形成了整个园区物质循环的核心。同时,作为度假村,蟹岛却并不局限于旅游,而是发展多种产业,成立了蟹岛种植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总占地面积2700亩,包括大田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苗木花卉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和后勤保障区六个部分,形成了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循环系统。这一循环系统也为其实现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在这些设施和产业的基础上,蟹岛以废物资源化和能量利用最大化为指导思想,真正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进一步保证了其循环经济模式的实现。
二、团城——古人的智慧
这是元朝所建的占地4500平方米的练兵之处。整个团城内没有任何的灌溉系统,所有的植物却生长得很好。原因是如下图所示的深水口和所有梯形的砖,这些砖上大下小,下面便是涵道系统。这样相当于在下面修建了一个小水库,把雨水储存起来,以供给植被的需要。据老师的讲解,团城的最大出水量是4037立方米,而北京平均年降水量为640毫米,再乘以团城的占地面积,其乘积小于团城储水量。完全可以说落在团城得每一滴雨都没有浪费掉。对于北京这样的缺水城市来讲,这样的系统无形中节约了多少水资源。同时可以发现在团城上所有的树木都是松树、柏树这样的耐旱植物,这样更能够实现无需浇灌植物就可以生长得很好的目的。团城上树龄过百,受到保护的树还有很多,这些树尽管都是耐寒植物,但要在这样一个面积仅6000平方米的小围城里生存如此之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团城的渗水设计
(1)独特的地砖设计
团城里的地砖,有很独特的形状,它不像普通地砖那么方方正正,而是呈倒梯形。把这些倒梯形的砖排列起来,砖与砖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通道。这个通道既便于透气,又便于渗水。不仅如此,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也没有抹灰浆,这样做也能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另外,砖下面的衬砌材料,又松又软,形成一层具有强大吸水力的吸水层。
(2)无满泄水口
团城不同于故宫、天坛等古建筑,在环绕它的长城墙上,竟没一个满泄水口。这种设计有助于雨水的保持和积蓄。
(3)c字型集雨涵洞
在团城的地下有一个c字型的集雨涵洞。此洞呈拱形,高约1米多,宽有六七十厘米,洞壁由青砖砌成,地面上淤委长着一层厚厚的黑土,黑土下面是同样由青砖砌成的洞底。
(4)入水井口
团城共有9个入水井口,呈椭圆环走向排列,每个井口均与地下涵洞相通,整个函洞走向呈“c”字形。
(5)团城排洪蓄水全过程
从以上巧妙的设计,得出团城排洪蓄水的全过程:每当大雨或暴雨来临时,一部分雨水透过地砖下渗,另一部分雨水就顺着井口流入涵洞储存起来,形成一条暗河,使植物在多水时不致积水烂根,在天旱时不致缺水干枯。
2.关于团城的思考
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半干旱地区,眼下北京城区只有30%是渗水的绿地,另外70%的地面被建筑物、道路及广场所覆盖,这些“硬铺装”好比一层厚厚的防水服,使地下很难得到水补给。在城市一场降雨之后,“硬铺装”的地面90%的雨水形成径流白白流走,10%被蒸发,这是十分可惜的。在解决水紧缺的问题上光靠节约用水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进行水再生才是良策,而进行水再生的主要的也是最好的对象便是雨水。将雨水储存起来是一个有着很大潜力的工程,而在这个工程的实施工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团城这个储水系统。有的时候我们就是由于设施过于先进而迷失了自己,团城这个储水系统并没有过多的人力投资,跟多地是依靠自然,在规划中我们要多以历史为鉴,不能盲目的前行。
三、景山公园、天坛
景山公园占地面积23公顷,远不及天坛公园的273公顷的广大土地。景山虽小,但却以高度浓缩的景致和活泼的气氛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天坛虽大,但反而没有前者的热闹气氛。同为公共游憩空间,二者的定位究竟如何呢?
首先,从绿地规划来看。总的来说,景山公园内的植被生长情况较好。尽管也经历了“改造运动”,园内山体的东坡和南坡的向阳地带已自然演替出大量荆条,同时侧柏、白皮松、以及百年的酸枣等生长也很好,另外我观察到的植物还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月季、黄刺玫、牡丹、芍药、秋海棠、连翘、油松、枸杞、五角枫、山桃、黄卢、银杏、槐树等,其中发现了几株较大的白皮松,说明至少对白皮松等木本植物的保护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