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

第1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公园一角

星期六早上,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去滨湖公园去玩。

我和爸爸妈妈走近大门,我看见了喷水池、鸽子屋。然后我往右边走,我看见了花形的花坛、蝴蝶,接着我向前走我看到了一条羊肠小道,亭子、桃树,我继续走,看到了洁白的鸽子,还有小朋友在那嬉戏。我又往左边走我看到了湖,像一面镜子。我又看到了墙,湖边有石子路、柳树,柳树的柳条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还有快艇、整齐的排着,像一排排座位。湖中央有游客、快艇,还有人在快艇上嬉戏、玩耍。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啦。

老师点评:

心怡,你已掌握了描写景物的规律,将你看到的景物按先后的顺序进行了介绍,不错!如果你能将其中的一处景物进行详细的描写,文章主题将更突出!

第2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里的主要起到一个场景交代借用,也可用于作过渡。

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第3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讲评主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39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愈发严重,日常习作中应付作文的现象更加普遍。很多教师批改作业非常认真,把学生的每一处错别字、错误使用的标点符号、病句等内容都一一标注出来,在评语部分也一一罗列不足,对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希望学生能在下一次作文中避免这些缺点。这样的工作教师做得辛苦,而学生不见得就能体会这番心意。笔者认为初中生的作文应该注重批改和评讲。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主要让他们先找出自己小组其他成员作文中的错别字、错误使用的标点、病句等最基本的错误。接着让他们找出本组成员作文中写得较为优美的句子和优秀的文章。最后,批改结束之后,按照他们的推荐,全班一起欣赏优美的文句。

这样评改作文,把一定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他们在阅读、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自己在写作中渐渐地扬长避短,在这样的相互切磋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此外,自己的作文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以欣赏性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学生评改过的作文,教师可以再次集中批改,这主要是为了掌握学生作文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练习的方向。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批改中,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给出合适的评价。很多教师在这一环节急于一一罗列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希望学生在下一次作文中,一下子把所有的缺点都能克服掉,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并且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写褒扬性的句子,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中有“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训练,学生在描写对母亲的热爱时,只要是真诚、自然的,就应该积极地予以肯定,如果结构上或者语言表达上不是那么完美,不要期望学生下次一定全部避免这些失误,而是鼓励他做出最大的进步。每一个中学生都是一个大孩子,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关心与尊重,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肯定他们的自我价值,不要吝啬表扬与鼓励,不要吝啬作文上的分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并且知道教师肯定了他的进步,能够鼓励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对待作文。

三、作文评讲切忌泛泛而谈

教师在评改完作文之后,对学生的作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评讲学生的作文,指出相应的不足,提出具体的评改意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了解是整体的,但是在评讲学生作文的时候切忌泛泛而谈,应该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具有普遍性的。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中有“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作文训练,学生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普遍出现词语匮乏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词汇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美景,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普遍指导积累词语的方法。有些问题是个别出现,又较为典型的,应该具体指出来,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作文评讲要有针对性,针对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设计评讲计划,而不是随意地想到哪些缺点就讲到哪,或者是普遍性地指导,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比如这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是“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那么教师在指导完学生写作的不足之后,作文方法指导就应该集中在如何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典型特点上,而不是泛泛而谈。如果一节作文评讲课既讲作文的结构布局,又讲写景状物的技巧,不但内容多而且杂乱,信息量过大,学生反而抓不住重点,不易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这一次作文训练的是“观察并描写景物的特点”,就按照这一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相应的写作方法。每节作文评讲课解决一个作文重点目标,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4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最近有点烦,数学题越来越难了。”酥油饼说。

“最近有点烦,作文越来越难写了。”炒肥肠说。

唉,真是有点烦,烦得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很少有时间玩耍了。

“我带你们去旅游。”作文老怪说完,开着作文飞碟,带着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来到了重庆江津的四面山风景区。

四面山到了,作文飞碟飞过了龙潭湖,来到了卧龙沟。

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刚从作文飞碟中走出来,便有几只猴子朝他们围了过来。

“瞧,我们进了猴子的包围圈了。”炒肥肠说。

“你们手中的零食,最好主动递给猴子,否则,它们会硬抢,说不定还会抓伤你们。”作文老怪说。

开心米把手中的那包开心果扔到地上,被一只猴子捡走了。酥油饼也害怕围攻而来的猴子,她把手中的饼子放到了地上。

随后,作文老怪带着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看了猴子开会。还真是奇怪了,猴王在上面坐着,下面的猴子,一个个都像学生听老师讲课似的,非常的认真,没有乱吃东西,也没有乱跑动。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们要爬卧龙山了。”作文老怪说,“至少要爬三个小时的山。”

“哎呀,这么远啊?干脆,让作文飞碟带我们上山得了。”酥油饼说,“爬三个小时的山,我的脚会疼。”

“锻炼一下吧,这点苦也吃不了,将来怎么干大事?”炒肥肠说,“难道,你将来就打算烙饼子卖?就是烙饼子卖,也得能吃苦才行。”

“我看你这辈子就卖炒肥肠得了。”酥油饼狠狠地瞪了炒肥肠一眼,“走吧走吧,不就是爬山吗?我还去过泰山呢。”

就这样,大家一路走一路吵一路争辩,分别看到了云龙、水龙、盘龙和喷水龙。

从卧龙山上下来,大家都很累了,一个个都赖在地上不肯走。

“我们去玩水上泡泡吧。”作文老怪说。

一听说有好玩的,三个小伙伴都来了精神。大家坐船漂过龙潭湖,来到了玩水上泡泡的岸边。

什么是水上泡泡?就是用一个大大的塑料圆球,朝里面灌满了气,把人装在里面,然后推入水中,用一根绳子拉着。若是换成叫水上风筝,也是一个不错的名字哦。

三个小伙伴在泡泡里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打滚,一会儿做狗刨……想着法子让泡泡漂得更远一些。他们玩了三十分钟,泡泡里的氧气少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上了岸。

“接下来,我们在空中观看飞龙庙的和尚、水口寺的瀑布、土地岩的壁画,还有天坑地缝情人谷、世外仙境桃花岛、华夏高瀑望乡台等。”作文老怪说。

作文飞碟带着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在美丽的四面山上空飞翔。

“再见了,千姿百态的壁画。”

“再见了,仙境般的桃花岛。”

“再见了,雄伟壮观的华夏第一高瀑。”

……

四面山之旅,真是太开心了。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都说:“四面山之游,忘掉了心中的烦忧。”

说来还真是凑巧,三个小伙伴刚从四面山旅游归来,小布丁老师布置的作文,就是写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下可好了,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应该能写好这篇作文了。

作文本交上去的第二天,小布丁老师把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叫到了办公室:“我就觉得奇怪呀,你们三个一起去四面山旅游,怎么写景的顺序却不一样呢?米多多的写景顺序是卧龙沟、卧龙山、龙潭湖上的水上泡泡、飞龙庙、水口寺、土地岩、天坑地缝情人谷、桃花岛、望乡台瀑布,苏非非的写景顺序是卧龙沟、飞龙庙、望乡台、土地岩……叶大超的写景顺序是望乡台、桃花岛、土地岩、卧龙沟……到底谁的写景顺序与旅游顺序一致呢?”

经过了解,米多多是按旅游时的顺序来写景的,酥油饼和炒肥肠都不是按这个顺序来写景的。

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都耷拉着脑袋,从小布丁老师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作文老怪见到这三个小家伙,笑了笑,没有说话,他钻进作文飞碟里,只听“嗖”的一声,一道蓝光,把一个作文小锦囊送到了开心米的手上。

开心米打开一看:

作文小锦囊

写旅游景点,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之外,还要安排好表达顺序,让文章有条理,让读者如同跟随作者一起旅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写景顺序有:

一、定点观景顺序。站在某一点上,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等顺序,对所看到的景物加以描写。

二、移步换景顺序。所写景物的顺序,以旅游者的旅游顺序来写,先到哪里就先写哪里,最后到哪里就最后写哪里。

三、时间顺序。可以按从早晨、中午到晚上这样的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可以按春夏秋冬这样的季节顺序来描写景物,可以按过去、现在这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等。

“唉,只可惜了我的作文里的优美词句呢。”酥油饼说,“我早知道写景作文还有这样的顺序要求,我就按要求写,那样,我就能得个九十几分,成为我们班上的小才女了。”

第5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在高一上学期执教记叙文写作时笔者坚持双管齐下,既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也努力做到以读促写,通过名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通过解析名作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考虑到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训练与日常写作,笔者将课堂重点确立为:通过阅读名作,分析和概括出名作的景物描写技巧,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两项:一是如何写景,即引导学生从名作中分析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如何景中传情,即教会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向名作学习景物刻画的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如何将眼前景化作笔底文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上课伊始,笔者用PPT演示了一幅荷塘图,让学生作口头描写,字数不作要求。同学们完成得比较轻松,但大多数都很概括和空泛,谈不上生动和具体。接着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虽然沪教版教材将该文放在高三学习,但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已经早有涉猎。即使有学生没看过,单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在理解上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学生齐读之后,对比自己的口头作文,都感觉大相径庭,一致认为朱自清描写的荷叶、荷花比自己描写的美。于是笔者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美在哪里?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段描写形象生动;有的说描写细腻传神;还有的说感觉意境很美,有一种静谧的美。笔者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描写得这么美,作者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去发现作者写景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启发,比如我问:“该段文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荷叶、荷花”。又问“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荷花的呢?”学生根据笔者的启发,经过讨论,发现了朱自清在这段文字中的描写技巧:有的说写荷叶主要是描绘形状,写荷花主要是描写颜色;有的说描写的角度多,如视觉和味觉;有的说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还有的看到了动态、静态描写等。笔者很为学生们的发现而高兴,并及时地把他们的发现书写在黑板上:

1.绘形、着色

2.视觉、味觉

3.比喻、拟人

4.动态、静态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通感”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修辞格,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对该段文字进行续写。比如写完动态、静态的荷叶荷花之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往下补充,增加别的角度和环境条件。比如“下了一阵小雨,雨滴打在荷叶、荷花上,……”再如“一阵秋风吹来,万木萧条,……”可见,只要用心,描写的角度是可以多方位展开的。学生都感觉老师说得有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逐句地,从朱自清绘形、绘色,描写视觉、味道,描写动、静态中再发现一些具体的东西。眼光犀利的学生经过老师提醒,马上发现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些非常细小的规律,即写景顺序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先交代环境或位置;“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接着交代描写对象“荷叶”,且前有修饰语;接下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是用比喻修辞对荷叶作形象、细致的刻画。接下来也是如此,“层层的叶子中间”是交代位置;“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引出描写对象“白花”,前面也安排有修饰语;然后用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再用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连用叫博喻)等作精细的描写。同理,作者在写“清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个规律:先交代位置或环境,接着引出描写对象,再用各种修辞多方位展开描写。

据此发现,笔者当堂布置了作业:选取校园一处景物作描写,如校园垂柳、路旁梧桐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规律,写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二、从名作学习景中传情的方法

成功的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为了使学生认识景物描写的深层意义,笔者又进行了如下安排。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上段的景物描写大胆猜测一下朱自清在写这一段景物时的心情。学生大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内心的一丝迷茫、一丝困惑或淡淡的喜悦。然后笔者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如果写景仅仅是为了写景,那么写景本身就失去了意义;高明的作家都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景物描写要为传达情感服务。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笔者提供了一组名作片段,做成PPT展示如下: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第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季羡林《清塘荷韵》)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这些片段虽然描写的对象都是荷叶、荷花,但每一位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文字却不一样。笔者让学生齐读,然后比较这几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几组片段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情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就不一样。笔者赞同他们的看法,并与其一同对这组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三个片段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分别表现荷花的高傲、生命力的顽强和怀念恩师。笔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向同学们强调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感情基调。描写色调的明或暗,所着的颜色是亮丽还是深沉,全都由情感基调来决定。感情基调定好后,再用朱自清教给我们的方法对这个描写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精雕细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强调了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要求,即带着感情观察,带着感情取景,带着感情行文。

作文教学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叙、说明等基本表达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经过这样一堂写作课,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供了借鉴。课后,笔者将学生这次的作文结集为《杨柳集》,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写得有情有韵,不仅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而且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6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一、巧选景物,确立游记中心

我们在游览过程中观察到的景物五彩缤纷、林林总总,我们该选取什么景物作为游记的写作重点,确立文章的中心呢?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有它最吸引游客、最闻名的景观,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游记的写作重点,或者从游览过程中,选取自己最值得描绘的景物,以此作为所写游记的中心内容加以详细介绍。

二、游踪清晰,记游井然有序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有条则不紊,有序则不乱,写作游记时,需要采用恰当合理的顺序来展现游览时所见名胜风景的优美景色。最常见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对于介绍比较复杂的风景尤为适宜,一步一景,随着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相应地描绘出不同地点、方位的景物,使景物杂而不乱,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效果。如写“游古琴台”,可以依照走进文化宫——石狮——琼阁——琴断口——回廊——走出琴台的游踪,一步一景的介绍。如果要描写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里景物的变化,就应该采用“随时变化”法,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景物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时间推移中,景物发生的细微变化,并把时间交代清楚。如写“观潮”“看海”“海上日出”,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具体描绘出潮水、海水、太阳在光线从无到有过程中发生的细微变化。此外,还有第三种安排游记顺序的方法,叫“画面组合”法,它适宜于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一个地区的风貌和景象。采用这种方法注意选择的画面要有代表性,还要注意各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写“夜游潮州”,可以选择描绘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和选择古墙城两个画面,来展示潮州作为一个古老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

三、抓住景物特征,写出地方特色

任何一处景观都有它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正如人们笔下: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庐山秀一样,我们写景时,只有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做到“人人目中有,个个笔下无”,文章才会新颖、别致。那么, 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首先要观。即对所见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观察,如观察景物时,可以从远和近的不同距离,动与静的不同状态,点及面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观察细致,体验深刻,自然能绘出景物的各自形态。其次要感。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事物的特征。如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方面进行感受,写出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让读者对景物有更深刻、更完整的印象,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恰当介绍风景知识,增添文化韵味

在介绍景物的同时,还应当适当介绍与所游之景相关的知识。在描写景物之中,插入一些故事逸闻、典故名言、文史资料、神话传说、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神往。如一位学生在介绍揭东县桂岭镇的石母山时,只对石母的大小与形状作了客观的介绍,文章显得平淡无奇,我指导她去寻找关于石头的美丽传说,然后把它写进作文里,后来,在她交上来的《游石母山》中,果然增添了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它是包孕着大闹天宫时“齐天大圣”的一块仙石,孙悟空遁出仙石以后,仙石迸裂,飞溅到四面八方,其中一块就降落在此。因此,迷信的人便认为这块石具有了所谓的“法力”和“灵气”,逢年过节都会到此一拜。来到这里的很多游客,也会拿一块小石头,向上扔过石母,传说能扔过这块大石母的人就能永保健康,长命百岁……加上这一个传说,文章就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

五、融情于景,抒写真实感受

第7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仔细观察;相机诱导;融入感情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学好、运用好语言文字。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作文妙笔生花呢?

一、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创设写作环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要让学生“作文有米可炊”,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开展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下马观花”,仔细观察。这样既能培养观察能力,又能训练他们学会寻找,选取精彩镜头,捕捉作文素材,让他们在书面表达的实践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我便组织学生参观了浦城的五一三大街两旁的桂花树,参观江滨公园的桂花树,为学生创设写作环境。参观时,我首先明确提出观察要求:一要看看桂花树美在什么地方,桂花的颜色有几种;二要注意观察顺序;三要注意观看桂花的人多的热闹场面。参观之后,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述训练。我联系《桂花雨》一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那么,你们今天看到桂花树上开满一串串红红的桂花,闻到了桂花香,有什么感想?让我们赶紧写写吧!这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很快写出了《家乡的桂花》的作文,表达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编写儿歌、绕口令,在愉快情景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发展,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些有趣味的活动。

1.编儿歌

为了启发低中年级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可以编识字儿歌。例如,聪明的“聪”字,我让学生猜谜语:“上面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这是什么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聪’字。”那么,怎么记住“聪”字呢?一位同学马上站起说:“我是这样记的:左边‘耳’,右边头上两只‘眼’,中间是‘口’,下面‘心’字底,就是聪明的‘聪’字。”我马上让学生写成《“聪”字真有趣》的短文,这样让学生既学了生字,又写了作文。

2.绕口令

针对学生喜欢绕口令的特点,我提问学生:“天津的‘津’和北京的‘京’,前鼻音和后鼻音你们能分清吗?”学生有的摇摇头。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一定喜欢听绕口令吧!老师编了“天津和北京”的绕口令读给大家听:小明把天津读成天京,小茵把北京读成北津。柴老师来正音:天津的津是前鼻音,北京的京是后鼻音。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小明和小茵,你们要分清。”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并把绕口令记下来写成片段作文,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童话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吸引学生去阅读、去欣赏。为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让学生编写有趣、有意义的童话故事。例如,小花猫与泥鳅、机智勇敢的小马、聪明的青蛙等。只有编出趣味的童话故事,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动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写了不少童话故事。例如,一位学生编写了“小花猫和泥鳅”,这篇童话选材新颖、有趣,编写了小花猫希希要吃掉泥鳅,然而泥鳅聪明、机智,对小花猫说:“花猫姐姐,我身上沾了这么多污泥,你最好给我洗个澡……”结果到河边,泥鳅把身子一摆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化险为夷。”教育意义深刻,以弱胜强,耐人寻味。

四、巧设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和说话能力。因为通过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多数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锻炼,养成口语交流、说话习惯。教师要通过自己简洁有趣的导语,准确的评语引导、点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习作,写“热爱生命”的内容。我设计学生与教师讨论,一位学生问:“怎样写好热爱生命这篇习作?”我启发学生从三方面进行口语交际:(1)选择素材,巧妙构思;(2)抓住重点,写清经过;(3)抒发感情,谈谈收获。第一点:热爱生命的内容,可写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可以写某种植物或某种动物,还可以写自己获得的感受。第二点:事情总是有起因、经过、结果的,要重点突出,把热爱生命的某一件事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第三点:描写事例中,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体会、收获。只有融入感情,才能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受到训练,写作文就能得心应手了。

五、指导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谋篇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立意新颖、有意义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此,首先要拟定新颖、有意义、有趣味的题目。题目确定之后,要围绕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了。因此,在动笔前,要让学生认真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写“校园的一处景物”时,我问:“你的校园怎么美丽?有花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假山、水池吗?选一处景物来写。”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怎么写好校园的一处景物呢?”我又引导学生:“景物展现在你们的面前,就要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按方位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部分,有步骤地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最突出的景物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写“校园的喷水池”,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远看像梅花形―近看池里有小鱼―池中间有假山、彩虹桥、池水的倒影”。这样重点突出喷水池是梅花形,有水、有假山、有桥、有小鱼、有倒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把校园的喷水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2.选材要以多选优

文章的题目、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要考虑选材。写作文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考,选择的材料要新鲜、稀奇、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多中选优,从几个材料中筛选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选材方法,把合适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把中心反映出来。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耳闻目睹的事件中精心筛选出健康向上的、有趣味的内容来写。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巧妙构思,布局谋篇

题目、中心确定之后,又有了素材,紧接着是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周密地组织和妥善地安排好选用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思路,把作文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为此,我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先拟定写作提纲再动笔作文的习惯。作文提纲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事情的起因;二是事情的经过(要详写);三是事情的结果;四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纲拟好之后,先进行口语表述训练,然后再进行书面表达训练。

第8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生活中,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儿,你最熟悉的场景又是怎样的?这次习作,请你选取一处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景观来写一写。

【下笔闯迷宫】

要想把这次习作写好,我们应首先明白题目中的“景观”的含义。其实,这个词语的含义比较宽泛――雨雪云雾、四季晨暮等天象物候是景观;山林江海、溶洞石林等自然奇景也是景观;此外,亭台楼阁、宫殿(diàn)寺庙等人文建筑以及特定的生活场景也是景观,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一看,这次习作的内容可丰富了,我们一定要选取自己见到过的最喜欢或最熟悉的那个景观来写。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写什么”;但是,为了把习作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充分,为了凸显所写景观的主要特征,也为了达到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般感觉的艺术效果,下一步,我们还应该清楚“怎样写”。为了表现好“景观”,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身体器官来感知、接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认真观察景物的特点,然后再把接受、观察到的各种信息在头脑中重组,并诉诸于笔端,变成纸上的文字。可是,老师发现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许多同学常常出现以下几种“病症”,大大影响了习作的表达效果:

病症一:近视眼病――即在描写景物时,只清楚、具体地表现、描摹距离自己较近的事物,而对距离自己较远的事物却视而不见,使得观察角度过于单一,表现内容也显得很片面。

病症二:远视眼病――也就是习作内容上“舍近求远”,只具体描摹、交代距离自己相对较远的景物,而对距离自己相对较近的景物的表现则显得过于简略,不够充分、具体。

病症三:色盲病――色盲原指人对颜色辨别不清的一种色觉障碍疾病;这里借用一下,指的是习作者在习作中对所观察对象缺少颜色的介绍、描摹;使得习作不能够逼真呈现世间万物本有的“绚丽多彩”、显得“灰暗”了许多。

病症四:哑病――当你步入一个场景或置身一个风景中,你的耳朵一定会收集到各种声音,这些声音通过声波的形式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有自然中的、有人为的,有噪音、有乐音,有山泉叮咚、有小鸟啾啾……在习作中,若不对这些音质各异的声音进行描摹,那么,习作就会患上“哑病”,变成“哑巴”。

病症五:鼻炎病――感官中的鼻子也是我们观察景物、接受信息的主要“接收器”,一般情况下,身处不同的“场合”,鼻子会嗅到不同的气味,如在大海边、山林里、田野中,人们嗅到的气味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地方,有时在不同的时节也会有不同的气味,如果园、田野等地方。

为了更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再来看下面3个文章片段:

a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近处看,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的银条儿,那些冬夏长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摘自(书海出版社)《学生实用作文词典》2002年版第758页

b远处的田野,一望无际。青青的麦苗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盖到天边。一阵微风吹过,漾起层层波浪。远远望去,大地毯在蓝天下轻轻飘荡。田间的小路上,有几个人影在晃动。那是收工的农民正扛着锄头回家。他们说着、笑着、谈论着今年的好收成。

――摘自(书海出版社)《学生实用作文词典》2002年版第760―761页

c外边,马蹄匠在对门打铁,锤子一下轻一下重,呼吸艰难的风箱在喘气,马蹄受着熏炙发出一股怪味道;洗衣妇蹲在河边捣衣;屠夫在隔壁屋子里砍肉;街上走过一匹马,蹄声得得;水龙头轧轧地响;河上的转桥转来转去,装着木料的沉重的船,被纤夫拉着在砌得很高的花坛前面缓缓驰过。铺着石板的小院子有块方形的泥地,长着两株紫丁香,四周是一大堆风吕草和喇叭花,临河的平台上,大木盆里种着月桂和开花的榴树。

――摘自【法】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多夫》

片段a既概写了下雪后“远眺”看到的远景,又细写了“近处”所见的树木上、树枝上的场景,层次分明;“白茫茫”、“粉妆玉砌”写出了雪后大地的色彩;“簌簌落落”写出了雪末儿下落时的声音。

片段b写了“远处的田野”,还写了近处“田间小路上”的情境;“青青的麦苗”、“蓝天”色彩感非常明显;另外,读者从中还能“听到”农民说笑、谈论的声音。

片段c为我们描绘的是城镇街头的情景。在这个特定的场景里,有马蹄熏炙后的怪味,有“蹄声得得”,有“水龙头扎扎地响”声……读后,街头的场景不觉历历在目。

总之,要想写好景观,就要远离各种“病症”,要在对景物的全方位的投入与感知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采用“多觉”描写,让人读你的文章能从中目睹其情景,耳闻其声音,鼻嗅其气味,口尝其滋味,身触其物,这无疑能为你的习作增添魅力。

第9篇: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范文

景物描写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巧选角度

我们置身大千世界,出门便是丰富的景点,着眼便是美丽的景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能激发我们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时,我们必须开动脑筋,调动感觉器官,巧妙地选择写作角度,以便把握景物特点,真实再现自然。

何雯娟同学去过黄山,可她在作文中,并没描摹天都峰之险,玉屏楼之妙,云海、温泉、奇松、怪石在她的笔下均不得见。她写了篇名为《翡翠谷的“绿”》的文章,她说,这个角度较新,容易发掘。

“刚走进大门,就有一股绿意扑眼而来,一眼望不到头的全是翠绿的竹子。我们走进竹林,往地面一看,许多幅绿色的画便出现在眼前。细细打量,这才知道,全是青苔。原来,这儿竹子太密了,阳光照不进来,天长日久,地面上便长出了绿意葱笼的青苔,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风景画。”读了这么美妙的文字,即使是没去过翡翠谷的人,也会生发寻幽探“绿”的雅兴。

我们平常写景,习惯于选择别人经常写的景物,殊不知,这些景虽美,人人笔下走一趟,是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睛的。我们不妨跟这位小作者一样,换一个角度思考,描摹常人不曾开垦的田地,展示别一番景象,更能激发读者神往。

二、讲究顺序

写景必须讲究顺序,一般说来,空间方位顺序是我们的首选,像我们熟悉的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等顺序属于空间方位顺序。可有的时候,时间顺序也是写景必须注重的。比方说写某一植物的生长,写某一处景点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魅力。

叶采蓓同学在《“世外桃花源”走出来了》一文中,就是按季节变换的时间顺序,将老家的美景一一展示出来的。

“夏天,只要你踏上我们老家的路,便会有阵阵清香迎面扑过来。原来水塘里的荷花开了。它们有的还只是花骨朵,有的像快要挣破蛋壳的小鸡,有的绽放着艳丽的花朵,还有的却已经结出了甜丝丝的莲子。满塘的荷叶,满塘的荷花,定会让你迷个够。

秋天,田埂边,篱笆上,各色的野盛开着,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直晃你的眼。要是这时你去我们老家,那帮淘气的小伙伴定会把野瓣扯下来往你身上抛,直到你沉浸在浓浓的香味中,醉了,他们才开心地离去。

老家的人们特爱种梅,每家的院落里都有三五株梅树。冬天,梅花开了,红的,绿的,相互掩映着。这时,要是下了场大雪,老家会比画上的雪梅图还要神气。老家的梅树也挺特别,歪歪斜斜、弯弯曲曲的,村里的大人们说,这梅树跟人们走过的路挺像。

春天更好,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房檐、屋角,那些叫不出名儿的花也开了。老家到处是花香,到处是鸟语,到处是生机与活力。这时,你只要呆呆地站上几分钟,定会觉得老家与世外桃源没什么两样。”

小作者为了展示老家景色的个性,特意将夏季美景置于其他季节之前,其目的不外乎突出老家“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致。由此可见,写景既要讲究顺序,同时还要善于变化。

三、点面结合

写景既不能为了突出重点景物,忘了整体的陪衬;也不能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写景应做到点面结合,既有“点”的细描,又有“面”的渲染。

再如何雯娟《翡翠谷的“绿”》一文,“我们继续前行,往右一拐,一条美丽的溪流出现在眼前。乍一看去,溪水是绿的,水中的石头是绿的,甚至连在水里游走的鱼儿都是绿的。看,溪水中那些石头大小不一、千奇百怪,溪里的石板鱼自由自在游来游去,还有些石板鱼在石头缝里嬉戏着,逗人极了。两边山上的翠竹将这条溪流映得愈发的绿。”

这段文字,小作者先进行了“面”的渲染:溪绿,水绿,鱼绿;又进行了“点”的细描:石头的千奇百怪,游鱼的其乐融融。这样点面结合,动静搭配,将翡翠谷这一处的景观描写得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宛若置身其中,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满眼全是那葱郁的如同翡翠般的“绿”了。

四、情景交融

写景必须倾注我们的情思,没有感彩的景,只是死水一潭,苍白无力,很难激人情感、引人共鸣。由此可见,写景离不开抒情。

张倩倩同学在《跟妈妈去春谷公园》一文中写道:“我小心翼翼地下了山,妈妈拉着我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这儿,有好多小朋友正踩着地面上像星星似的东西。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这就是天上的星星啊!’我学着小伙伴们的样儿,站了上去。那感觉,仿佛真的到了天上。设计春谷公园的工作人员真聪明,会让天上的星星跑下来跟我们作伴,难怪会有这么多游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