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理论文范文

物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理论文

第1篇:物理论文范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学是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2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2.1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致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2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3结论

第2篇:物理论文范文

本文提出的针对于理论物理教学与实践的探究方案,是遵循微观到宏观,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单体到多体的顺序展开的,一共包括三个知识单元,它们是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为了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物理知识,我们需要结合教材中原有的三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改善原有体系中知识的逻辑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所占比例,以协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点。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宏观物体。宏观物体主要是由微观粒子组成,因此,在这个知识单元里面,我们依照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展开讲解,并遵循统计学和宏观物体的联系。以普通物理学为背景,循序渐进,引入量子统计理论,慢慢激发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第二个知识单元。量子力学知识单元。在第二个知识单元里面,我们首先讲解单原子分子量子理论,慢慢引入到多原子分子量子理论,最后引出第三个知识单元——固体物理。在第三个知识单元里面,先讲解理论,在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实现创新。这样,三个知识单元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最后贯穿成为一个整体,给予学生整体上对于理论物理学的知识。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物理理论较为抽象,即便是来源于具体的事例,学生学习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理论物理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着手,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试验中不断培养。本质与非本质的认识影响着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因此学生认识物理规律会有一定的困难。物理实验能够提供给学生最具体、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因为这些精选出来的物理实验,是最通俗易通,简明扼要表达物理理念的感性材料。与生活中的现实例子有所不同,物理实验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物理实验比较典型,可以代表一定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需要有动手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物理实验定性定量的表明了全面性。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积累创造意识,同时可以协助学生科学的研究理论物理。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可以从中掌握到相应的物理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还可以发现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动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物理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物理知识,以及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探寻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模式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包含了所有与物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心理活动,具体来说有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框架、面对新知识的认识、接受和使用、包含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知识体系的更新等等。物理认知体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形成的每个人各不相同的知识框架体系,是学生对不断接受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组织之后建立的。从认知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可以容易的发现,学生在认识接触到的物理概念、理论等时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物理环境作为刺激源后被学生感受到之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仅仅与这些知识有关,还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状态等主观因素有关。当接受到知识后,学生会通过思考在已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再加工。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梳理清楚已经学习的知识,形成清晰的体系,实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认知模式可以发现,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物理现象。对于为何有些同学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大的乐趣,而另一些同学却感觉到这些知识枯燥、难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是因为学习的动机问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认识什么事理论物理以及它的应用,很多同学在内心当中认为这些基础的物理知识都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实际的生产、工作和自己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作用,在这种思维下,必然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其实,在物理学科发展至今的数百年中,已经积累了无数的先进理论,产生了很多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和发现,衍生出很多高新科技学科,例如常见的核能、半导体、计算机、通信、太空活动、量子试验等,无不与物理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培养求知的动力,形成为学科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而奋斗的良好志向。最后,应该尽可能的把理论基础物理与更加专业的物理应用领域,例如光信息学科、半导体学科等高新科学专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当今,光学学科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光子操控、光材料研发、量子通信等方面,这些热点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样的,其他高新学科同样也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地方,需要更多的物理人才投入到学科研究当中。如何将基础物理的知识规划与未来高新学科的需求联系起来,为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就成为了学科内容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习理论物理,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因为理论物理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十分抽象。因此,物理理论的学习,是感性认知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物理理论,认知物理世界,将自身与物理的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积累理论物理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给自己形成立体的物理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发挥良师益友的功能,首先,协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新知识和老知识相互结合。其次,老师也要引导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应当尽力协助学生培养对理论物理的兴趣。理论物理本身是十分有趣的,有多种方式可以感知,包括观摩,听讲等。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会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路跟不上,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产生了厌恶抵触的心理。理论物理公式繁多,推导过程繁杂,理解起来也晦涩,甚至感觉实际生活中没有用途,因此,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缺乏认知的缘故。

四、创新教学模式

第3篇:物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密切协作,物理课改

 

物理实验员是物理实验仪器装备的管护者和准备者,也是物理新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验员长期从事仪器设备的维修、养护和使用工作,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护和熟练使用仪器装备的方法经验。任课教师是物理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的主要实施者和指导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实验员与任课教师由于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分工、侧重点不同,所起的主要作用也各不相同。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益,有效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把物理新课程改革“凸显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消除有些教师认为实验员所从事的工作只是一些教学辅工作,对物理教学所起的实际作用不大,自己才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承担者等一些偏见,以及个别实验员对自己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认为只要自己工作努力、不需要任课教师的协助支持就会做好实验管护工作等的错误观点。实验员与任课教师都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系统,互为依存。

因此,二者在实验教学中必须互相尊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而不是相互脱节、相互指责、要求不统一,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即使再好的仪器装备也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用物理论文,实验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折扣!只有二者在工作中紧密协作,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就会有效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益,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下面阐述一些笔者的做法与经验,与各位同仁交流和共享:

一、互相尊重、密切协作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论文的格式。由于物

理学特有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实验员与课任教师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教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教学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低、主次之分。实验员是任课教师的参谋和助手,课任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彼此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默契配合、各负其责。

课任教师要尊重、理解、支持实验员的工作。督促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的操作规程进行,带头爱护实验仪器,实验毕与实验员一起检查验收仪器装备的使用情况,督促学生按实验要求,认真填写实验记录档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严谨的实验习惯等。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探究实验都是按两人一组配备的,组数较多,仅凭课任教师一人进行全面指导会难以兼顾,这就需要实验员给予积极协助指导。

同时,二者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向各有其侧重,优势互补,实验员侧重于仪器设备等使用方法指导,而任课教师则侧重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二者恰当有机的结合、互为补充,将会发挥各自的长处,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实验员与课任教师也毫不例外。实验员熟悉物理

仪器装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课任教师要虚心向实验员学习请教,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要向实验员拜师学艺,逐步摸索仪器设备的使用要领,在学习和使用中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改进实验方法,这也是物理新课程资源建设的需要。实验员应把平时发现和积累取得最佳实验现象的技巧,及时传授给任课教师。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地区经济的日益强大,物理实验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就需要课任教师必须同步更新实验技术,凭过去的老经验是行不通的。

如现今条件较好的学校都更换了过去简陋的实验台,代之以美观漂亮、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实验台,数字化的实验设备也逐步走进了中学物理实验室,成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大“亮点”物理论文,课任教师就必须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其使用方法,便于在实验指导中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员也应该向课任教师学习。由于他们长期直接从事课堂教学,对物理实验原理,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学生观察点的把握,以及物理实验效果的是否明显,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认识理解都有深刻的体会与感悟,在仪器的使用和实验的改进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到的见解,实验员必须悉心关注和收集,这虽然是一些点滴经验,但都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思维“火花”,长期积累应用,就会促进教学资源的共同利用。

如做静电感应的演示实验时,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感应起电的实验现象,在球形导体上贴上了几根红丝线,这虽是一个简单的改进,但实验效果却非常生动直观。实验员保留了这个微小的改动,一直沿用至今。

三、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物理实验员与课任教师的工作是衔接紧密、协调一致的,二者互为依存、各有特

点。实验员为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和技术支持,而任课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者。二者相互支持、配合默契,才能取得物理仪器管护与提高实验效益的双嬴!

如物理仪器的管护离不开任课教师的支持配合,而物理实验器材、材料的充足提供、实验指导也离不开实验员的全力以赴,只有二者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实验课堂结构、实验效益的最大化论文的格式。

四、相互补充、全面发展

实验员与课任教师是组成实验教学最关键的两个因素,课任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

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有关仪器装备的管理要求,在学生探究实验中事先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强调仪器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求学生树立爱护仪器设备的自觉意识,真心诚意地理解支持实验员的工作。

而实验员在实验中深入课堂,一方面,检查督促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及时处理实验中的突发问题;另一方面,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实验指导,当好课任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生源地的差异、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的差异影响,全部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都能达到预期的实验要求,总有一些学生希望在课外时间继续进行实验练习。因此物理论文,实验员可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指导有实验需求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探究,以作为课内实验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五、相互交流、彼此沟通

相互交流是人们之间消除矛盾、的最好办法。实验员与课任教师在仪器

使用和准备实验时,由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认识上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必须相互交流、坦诚相见、反复实验、尊重科学、大胆改进,以提高物理实验效果为共同目标。

如笔者用摩擦力演示仪演示滑动摩擦力时,实验员提出要用硬塑料、硬纸片等材料制作几种不同的接触面,和原仪器较粗糙的接触面相比,既减小了摩擦力,保持了测力计指针的相对稳定,便于学生观察,又直观地显示了不同材料制作的接触面相对滑动时产生摩擦力的明显不同的现象。最后,实验的实际效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第4篇:物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内燃机

 

燃料燃烧要放出热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一样的。热值这个物理量的引入就是为反映燃料燃烧的放热本领。我们把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读做焦每千克。

知道了某种燃料的质量和热值,计算它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公式是:放出热量=燃料热值×质量。若用Q表示放出热量,q表示热值,m表示质量,则公式写成Q=qm。

二、两种热机

关于内能的利用,有两个重要方面。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它来加热物体。内能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它来做功。各种热机就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内燃机是使燃料直接在气缸里燃烧,也就是全部能量转换过程在发动机内完成的热机。应用最广泛的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大致相同,它们在构造上的区别是汽油机气缸顶部装有火花塞,用它产生的火花来点燃从汽化器送进气缸里的雾状燃料混合物。而柴油机气缸顶部没有火花塞,但有一个喷油嘴,没有汽化器,但有高压油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柴油机的点火是在压缩冲程末由高压油泵经喷油嘴向汽缸内喷射雾状柴油,雾状柴油遇到远远超过它的燃点的热空气,便立即燃烧。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都是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这四个冲程组成。完成每个工作过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曲轴要转两周。在柴油机里,推动活塞做功的燃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汽油机里高,燃气做的功较多,所以效率比汽油机高,功率较大。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三、热机的效率

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如果用Q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1表示与有用功相当的热量,表示热机的效率。那么有:

蒸汽机的效率很低,只有6%~15%,内燃机效率比蒸汽机的高,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关于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要知道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工具,家庭炉灶和取暖设备,它们都要用煤、石油等燃料,以取得和应用内能。它们排放的烟尘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不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影响全球的气候。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5篇:物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2、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两种方法。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2、了解天体中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条件求天体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及解决天体运动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分别写出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的关系式。

2、解决匀速圆周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

4、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引入新课

师:阿基米德在研究杠杆原理后说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同样给你一个天平,能否称出地球的质量呢?

生:不能。

师:地球的质量不能用天平直接称量,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称出地球的质量呢?

新课教学

一、科学真是迷人--------称量地球的质量

1、教材上提供了一种称量地球质量的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是如何称量地球质量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1) 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初中物理论文,说明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

(2)表达式成立的依据是什么?

2、思考:利用万有引力的知识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帮忙:(同学讨论完成)

某同学根据以下条件,想要计算地球的质量。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半径为 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T ,你能帮助他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吗?

提示:(1)月球在做什么运动?

(2)解决这类运动的思路是什么?

3、总结:求解地球质量的方法:

方法1:若不考虑地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方法2:若已知地球一卫星的轨道半径和线速度、角速度或周期其中之一,也可求得地球的质量。

练习1:

算地球的质量,除已知的一些常数(G,g)外还须知道某些数据,现给出下列各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有哪些组:

A. 已知地球半径R

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线速度v

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

D. 地球公转的周期 及运转半径

通过对上题D项的分析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从而把求解地球质量的方法推广到求解其他天体的质量。

4、知识迁移:

受到地球质量求法的启发,能否求出太阳、月亮等其他天体的质量呢?如果能求,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如何求?

学生讨论完成上面问题。

5、小结:求解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

方法1:表面重力加速度法:

若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天体的半径,可利用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得。

方法2:环绕天体法:

若已知天体一卫星的轨道半径和线速度、角速度或周期其中之一,可利用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求得。

提醒:

1.利用上述方法求天体质量时,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求环绕天体的质量。

2.在求天体质量时,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月球绕地球的运行周期可做为已知条件用。

练习2:

A、B两颗行星,质量之比为MA/MB=p半径之比为RA/RB=q初中物理论文,则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A、p/qB、pq2 C、p/q2D、pq

练习3:

某一绕月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求

(1)月球的质量M为?

(2)月球的密度ρ为?

(3)若该卫星贴近月球表面飞行,则月球的密度ρ为?

二、发现未知天体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阐述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过程。

三、考题回顾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和密度ρ

四、课堂小结:

1、如何求解天体的质量。

2、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五、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2、完成练习册23、24页习题。

六、板书设计:计算天体的质量(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1)表面重力加速度法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2)环绕天体法

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

第6篇:物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2“分子和原子”P50“分子在不断运动”探究实验,虽说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较快,但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没做处理易挥发,污染环境,加之用小烧杯装氨水,所需药品量大,不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实验量少,回收重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无污染)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五个改进,一是用塑料瓶(或塑料管)代替大烧杯形成密闭环境;二是用废弃药瓶代替小烧杯装浓氨水;三是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代替加有无色酚酞试剂的小烧杯;四是实验药品一次使用为多次重复利用;五是将氨气分子和滴有无色酚酞试剂接触瞬间变色改为依据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一、改进优点

1、污染小。用塑料瓶代替大烧杯,实验后用橡皮塞密闭后集中处理,整过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挥发的氨气对教室、实验室空气污染小初中物理论文,确保学生和教师身体健康。

2、药瓶用量少。改小烧杯盛装氨水为带瓶塞的小药瓶盛氨水,改两个盛放滴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为直接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溶液,药品用量少(若用装棒冰的塑料管等直径小的塑料管代替塑料瓶作为密闭容器,药品用量更少)。

3、可回收重复利用。小药瓶中的氨水和用过的滤纸都可重复利用。

4、速度快。将实验装置改为直立状态,氨气分子向上运动速度快,达到实验目的所需的时间缩短,实验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能提高课堂效率。

5、凸现分子扩散运动的痕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很直观的反映了实验中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效果好。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图

1.制作实验装置(图1)

步骤一:准备

2、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小药瓶瓶盖(见图二),通过由塑料瓶制作的密闭通道,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随着氨气分子向上运动,氨分子遇到滤纸条上滴入的酚酞溶液,由下自上依次变红。

3、实验装置制作

(1)材料:废旧矿泉水(纯净水)瓶2个,宽透明胶一圈,橡皮塞2个,小铁夹1个,小药瓶1个(根据所选塑料瓶口径的大小选择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参麦注射液等废药瓶),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滤纸条cssci期刊目录。

(2)制作:取2只规格一致的塑料瓶保留16CM去掉底部(除掉的底部可以做盛水的容器做图四的实验),用宽透明胶带将去掉底部两只塑料瓶粘在一起(见图一);取一只废旧胸牌上的小夹子,用细铁丝固定在一只橡皮塞上(见图一);将滤纸剪成宽0.8-1.0CM,滤纸条长度也可根据密闭容器的长度灵活掌握;将浓氨水装入小药瓶用瓶盖盖紧备用。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操作

(1)、实验前按实验装置图制作和准备实验仪器(见装置图一)。

(2)、在滤纸条上自下而上按一定间距(见装置图一)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为增加趣味性,也可以在滤纸条上用无色酚酞溶液按一定间距画圆圈、小花等图案。展示初中物理论文,滤纸条上不变红。

(3)将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条用橡皮塞上连接的小夹子夹住,固定在塑料瓶瓶口的一端。

(4)、拔掉塑料瓶另一端瓶口的橡皮塞,打开装有浓氨水小药瓶的瓶塞,将塑料瓶瓶口罩在小药瓶的瓶口上,尽量压紧(见装置图二)。观察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后,盖紧装有浓氨水的小药瓶的瓶塞,以备下次使用;用橡皮塞盖紧塑料瓶瓶口以便处理实验废气(见装置图三)。

2、现象

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3、结论

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第7篇:物理论文范文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第8篇:物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八(12)班的汽化、液化恳谈会

 

老师:同学们,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后,如果你能够在课余时间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果你已经有所发现,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小虎:我和爸爸一起在浴室洗澡时发现,浴室里每一个淋浴用的莲蓬喷头,都与两根管子相连,爸爸说这两根管子分别是冷水管和热水管,我们通过调节冷热水管的阀门,就可以从喷头喷出温度合适的温水了。我发现这两根管子中有一根外面是湿漉漉的水珠,有一根却很干燥。有一次我觉得好奇,就伸手去摸摸这两根管子,结果那根干的管子很烫手,而那根湿的却是冷冰冰的。我很是奇怪了一阵子,现在回想起来我明白了:冷水管外壁温度低,浴室里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管外壁会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聚集在管子外壁,看起来冷水管就是湿漉漉的。热水管外壁温度高,比浴室里的热水蒸气温度还高,所以热水蒸气遇到它无法放热液化,而热水管子外壁即使因为其他原因沾上水珠,也会很快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看不到的,所以热水管外壁很干燥。

小雨:在家里烧开水时我有一个发现,嘻嘻,不过这个发现耗时很长的。我发现夏天水烧开时,茶壶口冒出的白气很少,而冬天水烧开时,茶壶口冒出的白气很多。而且无论白气的多少,都是壶嘴附近白气明显少,离壶嘴远一点的地方白气多一些。今天我可以解释啦!夏天水烧开时,因为厨房温度高,从壶嘴冒出来的水蒸气不容易迅速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所以我们看到的白气少;冬天则相反,厨房温度低,水烧开时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可以很容易地迅速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大量的小水珠在空气中飘荡而形成浓浓的白气。至于为什么总是壶嘴处白气少稍远处白气多也好解释免费论文下载。因为无论什么季节初中物理论文,总是壶嘴近处温度高,冒出来的水蒸气不容易放热液化,所以白气少;壶嘴稍远处温度低,冒出来的水蒸气容易放热液化,所以白气多!

小慧:我爸爸喜欢喝啤酒,夏天他还喜欢喝冷藏过的。我发现夏天爸爸从冰箱里拿出啤酒放在桌上后,一会儿瓶外面就会有很多小水珠,有时候连啤酒瓶外面的商标都会被水浸泡得一揭就下来了。现在我知道了,啤酒在冰箱里放了一段时间后温度会和冰箱冷藏室一样低,只有几摄氏度。拿出来放到房间里,夏天的房间温度有几十摄氏度,因此房间里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啤酒瓶就会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啤酒瓶外。

小名:嘿嘿,听了小萱的话,我顺便弄懂了自己的一个疑问。我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冷饮时,冷饮周围也会冒白气,这些白气一般都是飘飘荡荡地向下散发。小时候我还以为这是妖怪在作祟呢,现在我明白了,这白气就是空气中相对较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无风的环境里,这些小水珠因为重而向下降落,所以看到白气慢悠悠地向下弥漫。

小华:我暑假回老家爷爷奶奶家时,看见院子里的爷爷栽着荷花的大水缸外面有水珠,然后不多久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奶奶说,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是这样的:夏天下雨前,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而大缸里的水在不断地蒸发吸热,导致大缸外面的温度明显低于空气温度,于是空气中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的大缸外壁就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缸外,就成了一条水淋淋的裙子。晴天没有这个现象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相对较少,即使有水蒸气液化在缸外,也会很快蒸发变成水蒸气,缸外不会有水珠长时间存在,看不到这条“裙子”。

老师:说的真好!我们就是要这样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第9篇:物理论文范文

能力素质的培养又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能力素质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已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发展其智力,培养其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制作能力等诸多能力。过去的传统学校教育一直是以重知识轻能力为办学路线的应试教育。这种“重知轻能”的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毕业生虽然可考进高等学府深造,分数也不低,但是大学毕业后居然有些人连自己家里电灯线路出了故障都无法排除,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这种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工程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自己分析类比的能力;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物理实践培养自己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力;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些能力素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总体素质的高低。

物理教学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独特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它的教育功能等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重视。

二.物理教学是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自然科学。它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大到尖端科技小到日常生活无处不包含着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的描述;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建立以及基本物理原理和理论的论证与阐述。

1.物理实验教学能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比如幼儿时期站在大人们身边看大人们干活,到再大些自己拆开家里的闹钟看看自己为什么会走、打开家里的收音机看看里面到底是否有人在唱歌、讲话。其实,广义地讲这些活动就是一种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实践,是一种无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人们的好奇心所至。

而物理实验教学向他们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又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学会观察,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是当今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之一。

物理实验能够有目的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以便学习者从中提取加工处理。学习者要想很好地完成实验,除了要有良好地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要靠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力,从实验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处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很多,象条型磁铁的形状、螺线管的形状与匝数、连接电流计的导线长度及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等,但真正有用的信息是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和螺线管的匝数,经过对有用信息的处理得出“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就要求实验者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去伪存真”。养成良好的观察判断能力。

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物理实验恰好为人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等民主得自由空间。人们通过自己亲手操作获取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验证,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萌发。

科学创造,贵在置疑。事实证明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的有效手段。

2.物理理论教学有助于提高人们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辨证思维能力

许多物理名家常说这样一句话“物理是想会的,不是听会、看会的”。这里所说的“想”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物理理论包括基本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基本物理规律,而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又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