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课外阅读

第1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点燃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就应该认真培养,细心点燃。何为点燃?字典中的解释是“使燃烧”,即像木棒燃烧一样激发起他们的激情。这里重要的不是关注学生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他们对所读书的喜爱程度如何,是否像木棒燃烧那样具有激情。换句话说,就是要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时时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加之他们对所关注的兴趣点持续时间短,所以应该选择一些彩图注音读物,同时还可开展一些诸如朗读、猜谜语、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等活动配合阅读,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另外,中国古诗词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可以安排他们每周背一首诗(词)。在对每首诗词拓展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让学生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

到了中高年级,由于先前的阅读积累,学生的读书能力增强了,这时就需要推荐一些文学精品供他们涉猎,同时还可借助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对他们的读书方法和收获予以交流。经验表明,趣味性、文学性、知识性较强,并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最适合学生阅读的口味,也最能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推荐《爱的教育》《不可思议的小豆豆》《告诉世界,我能行》等读物供他们阅读,以此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

二、悉心指导

1.选择适合自己、内容健康的书。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别林斯基也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阅读兴趣异常广泛,另一方面是非分辨能力还很弱。教师只有指导到位,学生学会甄别,课外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一本好书可谓良师益友,它不但给人以启迪、鼓舞,还给人以力量、智慧,有时甚至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不良书籍对人的损害也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小学生知识有限,他们在看什么书,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和指导,特别是电子读物更要注意。一般地说,对低年级的学生可重点推荐那些语言优美、富于想象、生动有趣的中外童话名著或儿童杂志。中年级学生可重点推荐童话名著、浅显的儿童文学名著或质量较高的学生杂志,高年级学生由于已拥有基本的知识素养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实际,酌情征订如《学生天地》《儿童文学》等杂志,或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名著。对个别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则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困惑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使阅读时时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2.选择精读和略读。对个别教师重点推荐的带有学习任务的文章,可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勤查字典,多请教教师和同学。同时,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细研。所以,还必须掌握略读这种读书方法,以便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当然,精读、略读等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要告诉学生只有在略读的基础上精读,在精读的指导下略读,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3.学会思考。思考是读而有获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读一分钟书,花几分钟或更多时间来深入思考,那将会有新的启示和收获。如果懒于思索,惰于钻研,那将不会有任何创造,只会模仿和抄袭。因此,我们应当以教会学生边读、边思为课外阅读指导的重点。教师要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真正贯彻于日常教学之中,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4.做好摘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好词好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的心得等,一一摘记下来,在以后查阅中的益处自是不言自明的。摘记方法有很多,可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或摘记,或剪贴,或复印后再粘贴。无论哪种方法,均必须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便日后查阅。

三、正确培养

1.引导学生把要看的书看完。教师要经常告诫学生,书一旦选定,千万不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一定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好习惯。要养成这个习惯,一开始最好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看,因为图书馆的书是有期限的,学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才能借其它的书,可促使他们把书读完。

2.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读书的时间。读书的时间可以自己选择,或中午,或晚上,―旦选定时间就要严格执行。人们常说:“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所以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一连几天都不读。教师也应该妥善、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作业,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姿势要正确,用心要专一,重要的地方最好能够及时做一些摘记或眉批,这些习惯必须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要注意和家长密切配合,经常提醒学生,督促和检查他们读书的情况。

总之,小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教师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关注学生阅读内容,进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忠实朋友,从而为学生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87-01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榜样激励,现身说教。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推荐书目,自主阅读

1.适合学生的课外书

(1)要与学生自身生活紧密相关。

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关于卫生保健知识、安全防范方法、自我服务技能以及礼仪、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太空历险记》、《阿童木》、《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结合学校开展的“晨读暮诵”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荐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新语文读本》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三、授予方法,学会阅读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西游记》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2)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追求快速,也不观其大略,更不要求背诵积累,因为它们一般都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而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细品型阅读,主要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我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5)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6)心得笔记。如:学法领悟、思想收获、人物评价、释疑体会、写作鉴赏等等,均可以写,让他们自由抒发,写的内容不拘一格。

四、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产生共鸣。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我告诉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一个问号,请教老师或者家长,你对书中的角色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话想说,可以在旁边写下来。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第3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四)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第4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1课堂的引导

阅读并非课内的事,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的引导,让课内带动课外。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内阅读是小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拼音为拐杖,引导孩子阅读带拼音的读物,由《丑小鸭》一课到《安徒生童话集》,由寓言《揠苗助长》到《寓言故事集锦》,在课外阅读中,小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讲,阅读的引导更是必不可少,此时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读一些思想健康的优秀读物,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临死前的严监生》到《儒林外史》,从《草船借箭》到《三国演义》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中,学生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看到了知识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让他们明白: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2活动中引导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的点缀和装饰,我们必须把它落在实处。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在实践中,可通过各种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低年级我通过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对中高年级,可通过写日记、朗诵比赛、办手抄报等读书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活动中,学生会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的去从事课外阅读。

3家庭的引导

第5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80-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145万字”并不单纯是一个数字的量化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同时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1)阅读兴趣缺乏或单一:懒于与书打交道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数量;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2)课外阅读缺乏指导:读物的选择上,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方法的选择上,错误地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就是要多看作文书,只会摘录好词好句,很少注意阅读的方式方法。(3)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那么,如何改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实效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是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阅读看成和吃饭一样重要,不读书就有饥俄感时,他们就会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想象,提高阅读的效率。

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感受快乐,享受成功,保持兴趣。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过程中,不能纯粹以阅读来阅读,而要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快乐中发展阅读,是最好不过的。在班上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感受阅读乐趣设计各种各样的平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1)漫步书林:带学生走进新华书店,在教室开辟读书园地;(2)与生同读:读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精彩处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孩子们听;(3)打开一扇窗:讲故事讲到孩子们听得入迷时嘎然而止,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借书去读;(4)阅览车出发了:每月设计一个模拟旅行的游戏,每天记录学生读书页数,在“导游图”上标出,看谁先到达假定的“目的地”;(5)点击名人:鼓励学生搜集名人的短诗,掀起背诗、诵诗热潮;(6)开辟实验田:引导学生记录阅读的日期、篇名,作摘录,写感想,记问题,配图案;(7)读书擂台赛:让学生自己选择优美的文章读给家长听,做记录,写评价。

2 培养学生坚持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的保障

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学生了解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教师要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

3 指导阅读方法,倡导个性阅读――提高阅读实效的关键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低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中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略读”,“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高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要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授之以渔,充分运用教材――这个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同时,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4 以写促读,开拓思维空间――提高阅读实效的途径

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切结合的。”读好文章才能写好文章,但是写又能反作用于读,写作可以促进阅读。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透。

如何进行积极的内化吸收、内化表达,并实现书面表达促进阅读积累?专家归纳出的“九字真言”――“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对我们不无启发。读得进,强调课堂上引导学生尽情玩味文本语言,充分赏析,实现内化,既实现方法的历练和提高,又达成情感的体验与熏陶感染。记得住,重在调动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相似经验,在品读体味中积累感性的、典范的语言范式。张志公先生说:“读时对重点要点要敏感……不仅要了解那些你不了解的知识、经验,要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还要有意识地识记一些字、词、句……”,否则“一无所获”。用得出,着眼于将消极的静态的语言转化成积极的动态的语言,使其焕发出活力。阅读教学中的“迁移运用”,能促使学生及时地把储备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外化表达。而外化表达又能积极作用于新一轮的阅读积累。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 钱国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当代教育》,2007.7 第25~26页

第6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0余万字。这么庞大的阅读量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仅靠有限的教材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外阅读这一有效途径来辅助完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传承文化、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活化思维的有效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我个人持以下观点:

一、培养小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从媒体获得直观知识,对静心读书兴趣不浓,因此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面,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有趣味的课外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乐中学,趣中获”。其次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从有限的文字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第三,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应以表演、游戏等形式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第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朗读比赛、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热情,从而使小学生自觉进行课内、课外阅读。

二、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应赋予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比如边读边想法、联系实际法、情感体验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其次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要把指导课外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将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第三,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时应注意精略并重、读写结合,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归纳总结,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逐渐领悟课外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推荐小学生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

好的书籍记录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痕迹与脚步,传承着人类的精神财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精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以及年龄、个性特点等向小学生推荐不同种类的课外读物,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比如:推荐低年级儿童的课外读物应倾向于短篇、完整的幻想性题材故事,中年级儿童应推荐童话类、传记类、历史类等富有神秘性、创造性的读物,对于高年级儿童则应倾向于游记类、传记类等带有悲剧色彩的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的兴趣与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第7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构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场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再次,要有一定的检测方式,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压力。平时,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对课外阅读的检测方式很多,如查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等,还可以采用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平时交流以及辩论会、读书沙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8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现状兴趣 对策

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课文阅读的现状

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语文的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与否的关键。但现阶段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很让人担忧,不容乐观。

1、学生无课外书读。大部分农村小学无健全的图书室,室内无好书、新书。图书室也没有随时向学生开放。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书籍。

2、学生无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农村小学条件艰苦,教师除忙于教学工作之外还家务繁多。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未能身先士卒,起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哪里会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予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也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3、学生无课外阅读的空间。不少农村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办学条件差,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也难以随时向学生开放,班级图书更是一片空白。 广大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办学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4、家长不支持。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放任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为闲书,有的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些习题,这与学生的欣赏水平以及家长狭隘的阅读观念有关。也有的家长是在老师要求下才会让孩子读书,但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不能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把课外阅读当成是一种任务硬塞给了学生,不管其年龄、时间、个性等因素,一下子就想将孩子培养成才。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5、学生无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农村小学条件艰苦,教师除忙于教学工作之外还家务繁多。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未能身先士卒,起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哪里会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呢?学生的课余生活被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所吸引,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很多学生说只有老师布置了摘抄任务的时候他才会进行课外阅读。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沉迷于口袋书和卡通漫画书,却不知我们的学生也常常抱怨:“老师让我们读书,一读书就非得写读书笔记,烦死了。”不是学生没有了阅读兴趣,而是这种兴趣被肢解了,被格式化了。所以我们得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必要的。

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晨会、语文活动课、班队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听童话故事录音,再经常有声有色地给学生讲故事。故事中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会开始热衷于一本本课外读物。

2、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当学生读他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悲同喜,读完后还兴奋得滔滔不绝,向人介绍书的内容。当学生读他不喜欢读的书时,他会味同嚼蜡,读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3、展示阅读成果。

①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讲故事比赛"“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②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再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不良行为及矫正实验报告》[J] 中国语文网 2005.04.09

[3]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第9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总目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中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课外阅读现状如下:

1、83.2%学生的业余时间以看电视、玩乐为主,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

2、53.3%的家长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成绩,总是阻拦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3、57.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4、小学生喜欢童话、寓言类、漫画类的图书,阅读名著或科普类、小说类图书的学生较少。

5、作文类图书比例较高,课外阅读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

6、小学生阅读的图书来源较狭窄,基本上是自己买或同学互换,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

7、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待提高。

同时,我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不支持课外阅读还占有一定比例。

2、家长不理解,教师不愿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3、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至于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4、知识匮乏,能力不足。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在个人教育的实践中分析总结,认为有如下对策可改善现状,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该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1000多册,但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利用率极低,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买不起书,有些学生觉得书难借,针对此情况,可以提倡学生积攒废品换作班费来购买图书,或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教师把家里的书也拿到班里,同学之间互相轮流借阅,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甚至个别家长能够进行亲子共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兴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一)榜样的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心理,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种无声的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空余,教师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二)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从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学生的阅读调查分析表明,小学生多数喜欢教辅类图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1)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引导学生阅读笛福原著《鲁滨孙漂流记》;学习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小抄写员》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景阳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少年闰土》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宝葫芦的秘密》、《三毛流浪记》、《伊索寓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的道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

(四)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渴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可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读书卡,有极富真情的读书感悟……并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积累基础知识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阅读,自然成诵,多读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 品味语言,能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后感,摘抄优美词句 ,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人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是释疑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朗读、诵读、精度、略读、浏览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读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读一些健康向上的有益书籍,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如在习作、黑板报、文艺活动中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五、走“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如何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何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如何带领学生读整本书,使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家庭环境最差的,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150万字的阅读量?应该说,解决农村儿童“阅读洼地”的手段不止一种,但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唯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90%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什么是仪式?仪式是在指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师生共读整本书,也要像仪式一样,有指定的场合(教室)、有固定的时间、而且需要规范化。比如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整班共读,在这个时间段里,默词语、背课文、做练习等语文活动,都需要让步。学生知道,这个时间就是大家一起读书。长此以往,就成了一种仪式,成了像星期一集体晨会必须要升旗一样的行为。这种仪式的最后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由的事情。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ISBN 7-303-05875-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赵令德,陈艳.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