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小学生科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科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科技知识

第1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一、结合认知规律分解动作

小学生认知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而体育运动往往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再加上运动有即时性的特点,可能孩子们还没有看清楚,教师已经示范完毕,这样的体育教学是不负责的教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使得自己的教学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需要注意的细节上或者快速的节奏部分,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动作分步解说,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迁移规律,才能减少运动技巧的吸收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身体发育初期的小学生,操作起来常常出现动作不协调,不小心还可能发生危险,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小学生的迁移规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蹬腿、团身、滚动,然后根据这三个动作的特点进行分别引导:蹬腿,就是引导同学们双手撑垫子,两腿用力蹦,让大家充分体会前滚翻中的蹬腿动作;团身,就是要同学们抱紧身体像不倒翁那样在垫子上晃动,实现团身滚动练习;滚动,就是让学生在团身的基础上体会蹬腿后的团身滚动的感觉。这样将复杂连贯的动作分解练习,原本枯燥的前滚翻教学变得有趣起来,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通过表象训练刺激感官认知

“表象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将正确的动作示范以视听等直接的感官刺激作用于学生的大脑,让孩子们无意识地借助自己头脑中储存的表象示范进行知识回顾和充分训练,最终形成脑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以较快的速率建立和完善动作概念,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和巩固知识,提升动作技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这里以学习篮球知识为例,篮球运动是一种富集娱乐、健身和竞技等于一体的群体性对抗体育运动,其巧妙的战术、灵活的技巧一直是体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初步接触篮球的阶段,孩子们囿于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限制可能对有些东西不容易形成连贯技能,诸如三步篮、定点投篮等都可能让孩子们在技巧面前逡巡不前,甚至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下,为了积极提升小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笔者提出“好运动不求甚解”的表象训练理念,不给孩子们进行过多的抽象理论分讲,而是将篮球动作的经典部分如“三步篮、定点投篮”等制作成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通过充分的感官刺激先形成条件反射的无意识运动惯性,这样同学们就会先行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再有计划、有意识地不断重现视频上的技术动作示范形象,最终将“意识动作”转换为理性技能。如此教学,将学生的表象、意念、动作进行有效联结,使三步篮、定点投篮能技能掌握水到渠成,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通过趣味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兴趣是激发学生运动的发条,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源泉。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学生认知第一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时借助灵活、活泼的游戏活动来牵引大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比如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时,就设置了一个“看谁反应快”小游戏。游戏的教学方法是: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配对面对面立正站好,同学甲将右手掌展开,同学乙将食指放在同学甲的掌心;教师口哨为号,同学甲做抓手指动作,同学乙两则迅速抽食指躲避被抓,同学甲以能抓住同学乙的食指为胜,同学乙以能迅速逃离为胜;胜一次得1分,3次一个轮换,以得分多的为胜。如此将训练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不但可以很好牵引孩子们积极参与,还能启发孩子们在课下活动进行游戏训练,有效配置时间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合学生能力进行分组指导和评价

第2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高学生;计算机课;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46-01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俗话说目前的真正文盲特点之一就是不会使用计算机。因此提高职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对于其日后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需要职高教师不断的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保证学生真正的接受,这样才可以达到真正的提高。以下是几种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

一、校方要赋予足够的重视

1、加强学校领导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由于职业高中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学校领导在对其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主要的就是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就注重的不够。因此需要校领导对计算机课的教学赋予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努力的通过聘请更多专业的电教人员来提高其解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

2、学校要大力的引进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使得职高学生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基本的硬件设施。这些是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基础,通过引用适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备才可以对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基础。

3、提高电教老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素养。学校在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时候需要对其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以及素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才能够予以录用。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从事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先进计算机技术的传授,以此保证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通过教师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良好的学习气氛的设置和培养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比较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并且上课的时候常常好动,学习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努力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从而避免学生出现玩游戏、上网等问题而影响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

2、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每一堂计算机课程开始之前,电教老师必须明确好学生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从而就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开展教学。比如在讲解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的编辑和制作的时候,就需要对不同步骤的图片处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从而教学的质量才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是课堂中对教学效果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教师能够灵活进行选取的因素。目前,在计算机教学的普及之下,已经逐渐的出现了很多的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有小组学习、探究性学习、角色扮演等。其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取应该注意的有: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其次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采用形式新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展比赛激发学习兴趣。职高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好胜心和好奇心都很旺盛,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性格特点来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因此可以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灵活的采取竞争、小组比赛等活动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胜心理。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比赛。用竞争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益。在游戏结束之后再进行适当的评比和奖励等。这样,在以后开展相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和方式的时候,学生就会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进行,学习的效果就有了前期的保证。

5、综合利用多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叫CAI,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而不断的将各种先进的技术引入课堂的方法。目前效果比较高的CAI课件有各科目的教学课件、各种基于ASP和JSP技术的教学游戏软件以及其他的动态网页技术等。所以,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候,综合的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的时候、制作PPT的演示文稿的时候,可以直接的利用网络上面制作精美和幽默的动画或者是视频来对制作的注意事项和制作的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制作演示文稿,课后,通过为班级的学生创建虚拟学习的社区来对其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虚拟社区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还可以让教师及时的了解目前学生学习的动态,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尽量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进行现场的问题指导,以此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对于职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水平进行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要努力的提高其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校付出足够的努力。在不断的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寻找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这样才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张 雁.浅谈提高职高学生计算机课学习效果的途径[J].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2010(7).

第3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普及;营养学知识;养生;途径

“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饮食是生命活动的表现,也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1]。通过平衡膳食的途径来获得合理营养,从而达到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目的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许多人走入了养生的“误区”,才使得“绿豆治百病”、“生吞泥鳅治病”等种种奇闻不绝于耳,也给众多“养生大师”们的拙劣表演提供了舞台。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及科学养生的目的。在这里,笔者淡3点认识:

1正确看待传统营养学知识在现代养生中的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及实践深受传统营养学知识的影响。传统营养学知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门学科,药膳食疗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在实践中娴熟运用传统营养学的知识来指导日常的生活并达到养生的目的,必须要系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如中医的特点、哲学思想、病因学说、八纲辩证等等;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如“四性(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浮沉”、“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小或没有作用[2])”、“毒性”以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等。

显然,只有专业人士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而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对此若能略知一二也就非常了不起了,于是乎“以形补形”就成为了必然的结局。

2大力普及现代营养学基本知识

2012年以来,笔者会同一些同事分别以在校大学生和市区居民为对象进行了2次营养知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张,回收487张,其中有效问卷464张,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人群的现代营养学知识普遍缺乏,5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尤其缺乏,其中许多人由于受传统营养学知识的影响对现代营养学的知识持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然而,相对于传统的营养学知识,现代营养学理论、知识、技能更容于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更加容易掌握,同时也更容易运用于实践。在人群中普及现代营养学知识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2.1确立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现代营养学的根本观念合理营养是指每天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素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理,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合理营养是人们获得健康的基本手段。[3]

合理营养是目的、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4]。平衡膳食有三层涵义,第一是三大产热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根据我国的饮食特点,谷类是人们所需热能最经济最主要的来源,其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应占到全天总热能的55-65%,蛋白质占全天热能供给的10-15%;脂肪占全天热能供给的20-30%。[5]第二是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平衡,即二者的数量比约为1:4;第三是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之间的平衡。成酸性食物指的是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酸性,如肉、蛋鱼等动物食品及豆类和谷类等。成碱性食物指的是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呈碱性,如蔬菜、水果、乳类、菌类食物等。

2.2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2011)为指导原则《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订,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广大居民而言,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为指导日常饮食及相关行为是非常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2011)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

2.2.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一般成年人每日摄入250-400g为宜,要注意粗细搭配。

2.2.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推荐我国成年人每日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Og-400g。

2.2.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建议每人每日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2.2.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建议每人每天可吃一个鸡蛋,鱼肉或鸡肉50g-100g,猪肉提倡吃瘦的。

2.2.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谈少盐膳食食用油每日25-30g,盐每日不超过6g为宜。

2.2.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健康成年人每天身体活动应达到相当于步行6000步的活动量,每周约相当于4万步。

2.2.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

2.2.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从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

2.2.9如饮酒应限量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

2.2.10吃新鲜卫生食物食物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变质,另外,食物中还可能含有或混入各种有害因素。

2.3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行动依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如下图)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既方便理解同时又方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应用。

3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饮食的第一要素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食发安为先。所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污染是导致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因素。食品污染就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物质进入食品的现象。

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急性损害,如食物中毒;除此之外,食品污染还可以给人体造成一些非常严重的慢性损害和潜在性的损害,前者如食物被重金属镉污染后引起的痛痛病,后者如黄曲霉毒素、苯并芘、亚硝酸胺等污染物引起的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

重视食品安全,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是预防食品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食物采购、储藏、烹调加工等几个环节入手,做到正确地采购食物、合理地储藏食物、科学地烹调加工食物,如此才能把好食品安全这一关。

所以在人群普及现代营养学知识是使人们科学养生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实用营养学.蔡东联.人民卫生出版社,P1.

[2]药膳食疗学.徐江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P31.

[3]实用营养学.蔡东联.人民卫生出版社,P124.

第4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性知识;知晓现状;对策

随着中西文化接轨与交融,我国“80后、90后”大学生开始纷纷挣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追求性的解放与自由。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越来越开放,但是大学生的性知识掌握不多,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大多是非正规的,加上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滞后,导致意外怀孕、流产、性病传播等问题层出不穷。面对严峻的现实,高校教育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十分紧迫且必要。本文旨在了解贵州大学本科生对避孕、性传播疾病、生殖保健等知识的知晓现状,尝试为大学生本身、学校、家庭、社会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称公管学院)、农学院、电工学院三个学院,然后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三个学院的学生进行抽样,三个学院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09份。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自填式当场收卷方式收集资料,调查涉及对象的基本情况、性知识、性冲动及性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以2010级的本科生作为样本,是因2010级公管学院社会学的学生选修性社会学,而农学院、电工学院的没有修过与性知识相关的课程,这样便于做横向比较。

(二)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

二、结果

(一)避孕知识

调查显示在109人中,有40.4%的人认为自己对性知识了解一般,36.7%的人认为自己了解性知识,12.8%的人认为自己不了解性知识,甚至有4人完全不了解性知识。三个学院的学生中,最了解性知识的是公管学院的学生(89.22%);其次是农学院的学生(74.4%);最后是电工学院的学生(65.5%)。

本文采用多变量的频数分析方法对109名学生关于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做出分析。109名学生对避孕措施共做356次选择,被选择次数排在前三的是男方用(30.1%)、药物避孕(19.7%)、安全期避孕(17.1%)。可以看出,目前贵州大学的学生对避孕措施的了解大多集中在男方用、药物避孕和安全期避孕,但对其他避孕措施了解甚少,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男方体外排精这种危险的避孕措施,之所以说危险是因为体外排精是效率最低的一种节育方式,即使结合安全期避孕使用,失败率也很高。部分学生对避孕还存在误区,有15次选择是后立即冲洗阴道,这种方式并不可靠,因为清洗的范围只是阴道,可能在清洗前很多已经到达了子宫颈或子宫内。

(二)性传播疾病知识

在109名调查对象中,了解性传播知识的有34.9%,选择“一般”的有29.4%,不了解性传播知识的有25.7%,非常了解的有5.5%,非常不了解的有3.7%。在三个学院中,了解性传播疾病最多的是公管学院的学生(89.1%);其次是农学院的学生(60.4%);最后是电工学院的学生(37.9%)。可见,公管学院的学生在接受性教育后对性传播知识了解度最高,而农学院和电工学院的学生几乎没有修过性教育的相关课程,对性传播知识了解的学生不多,且存在对性传播知识一窍不通的学生。

(三)生殖保健知识

电工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生殖器保健知识的比例最高(44.8%),其次是农学院的学生(34.9%),最后是公管学院的学生(18.9%)。对生殖器保健知识了解“一般”的学生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公管学院的学生(43.2%);其次是农学院的学生(34.9%);最后是电工学院的学生(3.4%)。不了解生殖器保健知识的学生中,电工学院所占的比例是最高(41.4%);其次是公管学院的学生(32.4%);最后是农学院的学生(16.3%)。可见,公管学院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对生殖器保健的了解度是一般;农学院的学生在“了解”与“一般”之间比较均衡;电工学院的学生对生殖器保健的了解度有点两极分化,认为“了解”的有44.8%,“不了解”的比例有41.4%。并且电工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生殖器保健知识的比例要高于公管学院和农学院的学生。而他们关于生殖器保健知识知晓率的自我评价究竟是否符合实际,我们来看他们在外生殖器清洗频率上的回答。

公管学院的学生清洗外生殖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2天\次或3天\次,这与公管学院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对生殖器保健的了解度是“一般”相呼应。农学院的学生1天\次的频率占本学院学生的比例虽不是最高的,但却在三个学院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其清洗外生殖器的频率也主要集中在2天\次或3天\次。这与“农学院的学生在“了解”与“一般”之间比较均衡”呼应。而电工学院的学生清洗外生殖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大于3天\次”,且所占的比例是41.4%,在三个学院中所占比例最高,这与“电工学院了解生殖器保健的知识所占比例为三个学院最高”有点相悖。因为如果了解生殖器保健知识的话,不会有那么大比例的人选择“大于3天”才清洗生殖器一次。可见,电工学院的学生在生殖器保健上的认识和行为之间存在有脱节现象,他们认为自己了解生殖保健知识,但是在实践上却表现得不了解。这值得思考,因为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这也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四)性冲动的相关分析

在109名调查对象中有91名(83.5%)学生有性冲动,在有性冲动的91人中,有36.2%的人采取的方式;18.7%采取的是压抑;16.5%采取的是;然后是通过运动宣泄(13.2%),(8.8%),其他(6.6%)。可以看出很少有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这种方式来处理性冲动。109个学生对性冲动的看法是:73.4%的人认为性冲动是本能;13.8%的人感到很羞愧;4.6%的人感到自责;2.8%的人感到困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看待性冲动的态度是比较科学的。三个学院对比来看,认为性冲动是本能的公管学院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高于农学院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农学院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高于电工学院的学生。而感觉到羞愧的比例最高的是电工学院的学生,其次是农学院的学生,最后是公管学院的学生。感觉到自责的只有电工学院的学生,感到困惑的有电工学院和农学院的学生。未接受过性教育的电工学院和农学院的学生在看待性冲动的态度上,羞愧与自责的比例都高于公管学院。

(五)性知识获取途径分析

表2.5.1 贵州大学本科生性知识获取途径分析表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影视作品 62 28.8

科普读物 36 16.7

32 14.9

学校教育 29 13.5

家庭教育 18 8.4

18 8.4

非法出版物 15 7.0

其他 5 2.3

合计 215 100.0

注:此表中的百分比数据基于回答总次数为分母。

从表2.5.1可知:109名学生共做了215次选择,其中被选择次数最多的前三位首先是影视作品,被选择62次,占总回答数的28.8%;然后是科普读物,被选择36次(16.7%);最后是,被选择32(14.9%)。之后是学校教育(13.5%);家庭教育与的比例一样(8.4%);非法出版物占7.0%。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性知识获取途径并不是通过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更多的来自影视作品、科普读物甚至、。可以说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获得性知识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过程。

(六)性知识需求分析

在109名研究对象中绝大多数(81.7%)的同学都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性教育;并且如果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的话有将近半数(49.5%)的学生会去参加,大约三分之一(33%)的学生持观望态度;而最受欢迎的性教育课开展方式是选修课(40.4%)和必修课(38.5%);但是学校开展性教育课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大多数学生(76.1%)眼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学校不重视性教育课。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 研究对象对性知识虽有了解但仍存误区。三个学院的学生对避孕知识都有一定了解,从横向对比来看公管学院的学生对避孕知识了解的比例最高,农学院次之,电工学院对性知识了解的比例最低。从每个学院内部来看,公管学院的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度选择“了解”的人数多于选择“一般”和“不了解”的人数;而农学院和电工学院的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度选择“一般”的人数多于选择“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在具体避孕措施上,大多数学生对男方用、药物避孕和安全期避孕这三种方式较为了解,对其它的避孕措施都不甚了解,甚至有人将后立即冲洗阴道选为避孕措施,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对避孕措施的了解存在误区。

三个学院的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了解,从横向上看,公管学院的学生选择“了解”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农学院,最后是电工学院且电工学院的学生中不了解性传播疾病的人数是了解性传播疾病的人数的两倍。对具体的性病类型多数学生了解艾滋病、梅毒和淋病,对其它性病如:生殖器疱疹、乙肝、滴虫病等了解较少,甚至有人将痔疮选择为性病。在艾滋病传染途径的选择上,多数学生了解传播和血液传播,但仍有学生认为给患者输血、握手等方式也会传染艾滋病。可见研究对象对性病的类型了解得不多且对性病传染途径的了解仍存在误区。

对生殖保健知识的分析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从外生殖器清洗的频率来看,公管学院的学生主要集中在2天\次(43.2%)和3天\次(32.4%),这个数据符合公管学院的学生对了解度的选择;农学院的学生主要集中在2天\次(32.6%)和3天\次(30.2%),这与农学院对了解度的选择只能说是比较相符;而电工学院的学生集中在大于3天\次,这与他们在了解度的选择上“了解”占首位的情况很不相符。

在109名学生中有83.5%的人有性冲动,在有性冲动的人中将近有2\5的人采取的方式,16.5%的人采取的方式。在看待性冲动上大多数学生选择是本能,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公管学院、农学院、电工学院,可见多数研究对象对性冲动的看法比较科学,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性冲动感到羞愧和自责。电工学院的学生对“羞愧”和“自责”的选择是三个学院中最高的。

2. 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度高但学校教育不给力。研究对象对性知识的需求度很高,而且绝大多数的人是非常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性知识:两性心理,性卫生、性健康,性道德、性文明,分析性方面的社会现象,生殖器的保健,避孕知识。并且希望获得学校教育,特别是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方式。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事与愿违”,他们获得性知识大多属于“自学成才”,学校教育并未起到太大作用。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与我国长期传统的较为保守的思想观念有一定关系,但在研究对象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不重视。

(二)对策

1. 学校层面:应开设性教育课。在109名研究对象中有81.7%的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性教育课,这与郭静、张爽(2011)得出的结论相差无几,但是据笔者所知在本研究的三个学院中只有公管学院开设有性社会学选修课。如果学校开设了性教育的课程,有将近半数的学生选择会参加,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性教育课这个平台,且大学生对性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婚禁”已经解除,整个社会的性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性知识的不足和强烈需求的现状都表明高校应承担起普及大学生生殖避孕知识的责任。而且高校教育者应该反思和重视如何尽快地满足大学生有关性知识的需求,而不应该只是流于口头上的支持,或是走形式。学校的老师要科学地和学生谈论有关性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性不是猥琐的、不是不可见天日的,不能让学生觉得性是一件龌蹉的事情,搞禁欲主义。当然还要让学生明白性危险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在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时应以性别不同而侧重不同,对男性要加强责任感的教育;对女性应加强自尊自爱自重的教育,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家庭层面:大方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父母要对孩子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懂得科学的性知识。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孩子在儿童期就会对性产生懵懂的认识和兴趣,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要从“娃娃时期”抓起,消除孩子的猎奇心,让孩子健康成长。当然,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父母也要“充电”,很多成年人对性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如果给孩子讲得像雾里看花一样,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不利于孩子正确看待性问题,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当家长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性困惑的时候,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借助专业力量。

3. 社会层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上要形成一个健康的对待性的风气,对性的谈论不要低俗化。要严禁物品的传播,规范地摊、影院(特别是不正规的)。此外要规范网络社会,严禁黄色网站、夜聊吧等。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其身边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周边环境对性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态度,那么在汲取性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看科普读物,而不是“偷偷摸摸”地看黄色光碟或。社会对待性还应该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不能过度渲染性是生理冲动或生理需要,性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如延绵子嗣等。而且每个人对性都应怀有责任感,而不是任意为之。

4. 个人层面:懂得辨别性知识科学与否。在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在各类“健康卫生”书刊竞相出版的时代,或许大学生缺的不是性知识,而是缺乏辨别各类信息的能力,更缺乏一个正确的性观念。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等途径了解性知识,或者通过和朋友聊天了解到性知识。但是这些性知识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科学的,学生们却不得而知。就如在避孕方式的选择上,有的学生将后立即冲洗阴道选为避孕方式,这个信息他们从何而来?如果有一天他们依样照做了,那么结果可能是悲哀的。所以大学生要懂得辨别性知识科学与否,不懂的地方要向专家、老师询问,不要自以为很懂其实什么都不懂,否则造成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

性教育的目的,第一是让大学生学会爱,爱自己的生命、爱父母;第二是学会尊重,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感受;第三是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不受性伤害。性教育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在青少年性观念越来越扭曲的现实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等.1205名女大学生及妇科炎症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

[2] 郭静,张爽.北京市大学生婚前及避孕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

[3] 陆卫群,朱江等.在校大学生婚前及避孕行为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6,26(7).

[4] 陆卫群,朱江等.贵州省大学生婚前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教育,2007,28(3).

第5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集体备课就是一种增强教学效果很好的活动,一方面,它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的良好氛围,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1]。然而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较少,本文就我校医学微生物学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集体备课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实施集体备课是当前的教育形式所需

当前高校各学科的教学一般都是多班次、多批次的教学。即经常是不同教师平行上同样的一门课,或是一门课由不同教师分段授课完成,这就涉及了不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处理及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甚至关联到考核标准的统一与合理性。试想如对同一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曾详细讲解,而另一老师未曾提及;或后面涉及的内容前面的授课教师未曾讲解,这些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学习障碍,甚至在师生间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开展集体备课也是当前的教育形式所需。

2.集体备课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优化教学方案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从本学科的角度审视,而且要考虑到以实用为目的,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突出医学特点。所以备课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研究教学大纲、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授课内容,对教材章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与补充,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详讲、略讲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宜的教学方案。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个人初步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以集体备课的形式一起研究探讨,达成共识[2]。

3.集体备课有助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想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协同发展,就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招生多、教学任务重,无法送教师外出进修。一般来讲,青年教师则对新信息、新发展、新动态的追踪更为紧密。而资深教师对相关医学知识所掌握、涉猎程度要深广些。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商榷教学的重点、难点,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相同的教学问题,高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尤其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可以说集体备课过程即是一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集体讨论后主讲教师要将集体交流的成果,以及自己对教法、学法的思考进行重新加工形成预案,发给备课组教师作为备课、上课的参考,大家汲取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积累、丰富了教学素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集体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与个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青年教师成了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将直接影响教学团队建设的进程。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新而全、富有工作热情、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有些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都是医药卫生类院校毕业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相关培训,对知识的组织能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欠缺,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对教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因而,在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还与老教师存在差距。集体备课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他们可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也包括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大大缩短了摸索阶段,提高了其积极性,也可以使青年教师在这种广泛交流、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集体备课还有利于在青年教师各抒己见的同时,充分展现其不同的个性,使其个性自由健康地发展。

集体备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位教师有备而来,经过深刻的研讨与反思,集体智慧得到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对资深骨干教师的教学也大有裨益。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自己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生。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教学中,教师只会教是远远不够。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仅占一半,另一半时间用在课堂管理上,而后者中大部分时间又是被处理纪律问题消耗掉的。可想而知,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用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反思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教师如何干预和预防课堂问题行为,进而更好地创设学习环境。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我们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两大类。外向性问题行为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攻击型行为。这些行为是较容易被觉察的,主要包括行为粗暴、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对抗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出怪声、做怪相等惹人注意的行为;语言粗俗、顶撞其他学生及教师的逆反行为;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随意走动等抗拒行为等等。内向性问题行为是不容易被觉察的,对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型行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烦躁不安、频繁活动、乱涂乱画等不负责行为等等。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具有消极性;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消耗了师生的精力,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师生之间关系恶劣。

三、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把教学工作例行公事化。有些教师往往把自己预设的一套凌驾于与活生生的学生展开真实交往之上,很少考虑学生怎样在课堂里才能坐得住的问题,也很少去分析学生因能力水平差异、性别因素、社会经济背景甚至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行为差异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诉求,反倒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要学生配合的事情。学生只是作为从属而做出回应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因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容易发生一些不良行为。如;寻求逃避、寻求关注、寻求权利甚至寻求报复等。

2.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初中毕业,而且多数是所毕业学校的差生,文化课水平不高,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对文化课不重视;还有小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混日子”,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都困难,中职生还能有什么出路?

(2)学生的身心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也在增强,他们有时喜欢测试一下教师的限度,看看教师、同学会有什么反应;外向型的学生喜欢刺激,厌倦无聊的课堂环境等。

3.环境因素。当今社会,大众媒体非常发达,学生们很容易接触到庸俗的、商业性的、低级趣味的内容,学生受这些内容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动作与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延伸到课堂上。

四、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对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最关心的是怎样预防和干预。对教师而言,应以预防为主。

1.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高昂的教学热情,对学生抱有极大的热心、耐心和爱心,与学生形成互相欣赏、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通过态度、表情及行为方式将一些积极的、向上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信赖教师,师生间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遵其瞩”,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即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照顾“差生”的情感需求,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预习问题,课堂中安排机会让他们参与问题的解答,给他们以学习的成功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真诚的关爱下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向上的力量。同时,学生尊敬老师,反过来会更加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两者相得益彰。

2.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按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以及学习能力、习惯、意愿的不同,把学生分成A, B. C三个层次,教学“立足B、扶持C、发展A",通过采取同层集中式和混层协作式教学,实现让C“吃得进”,B“吃得饱”,A“吃得好”。同层集中式教学是把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集中排坐,分成学习小组。教学中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分别提出程度不同的讨论题目、练习内容、学习任务。混层协作式教学是把学生按不同层次混合编成学习小组,课堂上按小组排坐,每个学习小组由学习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并负责帮助、辅导C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每名学生完成提问或练习的成绩,就是本组的成绩。这种组织方式,不仅给A层学生创造了表现、发展自我的机会,而且促成了学生个人与集体的紧密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共处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和团队精神明显增强。

3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好的课堂管理者同时也是好的决策者。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其次,应该根据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作出干预。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许多小小的捣乱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那些转瞬即逝的小捣乱。

(2)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当学生做出违规且无法忽略的行为时,教师可运用眼神注视、摇头、运用面部表情、走进、接触或打手势等方法,终止其行为。

(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从表扬学生的正确反应入手,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表扬其他学生。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可能使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表现出类似的良好的行为。

第7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关键词:翻译教学 ;民办高校;认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较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民办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独立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目前,教育届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教育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民办高校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他们的认识方式有何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个民办高校教师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为了探讨民办高校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需求,笔者以所在武昌理工学院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不同形式教学活动的感受,以发现学生认知方式(way of knowing)的基本特点及其需求,为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提供实证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为主的方法,以一份自行设计的开放性问卷为主要数据收集手段,辅以课堂观察等手段,邀请学生就“学习需求”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发表意见,共计发放32份问卷,回收32份,都为有效问卷。在数据分析阶段,笔者以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反馈为主要观测点,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主题分析和核实,最终形成研究发现。笔者的研究问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受益最多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学生认为翻译课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三、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在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考查学生的认知方式,力求调动学生在学习中所应该发挥的主体作用。为了在形式上保证学生具有分享和交流的机会,笔者把学生分成七组,每组5—6人。具体授课方案如下:

表1:授课方案

授课理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座与其他形式相结合,教学与评价并重、学习与反思并重。

授课形式 学生通过ppt展示翻译问题—教师授课----学生独立实践----教师点评—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学习评价 小组评价(小组汇报)、课程评价(练习)

如表1所示,每次授课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开始,课前教师布置相关思考题,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查阅资料,讨论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展示后再继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外加独立演练加深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同时教师根据练习完成情况把问题汇总到全班授课上,通过讲解解决困惑,最后以课后练习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在为学生搭建的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所具有的个人实践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通过小组展示和评测,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翻译能力和智慧,这种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者

参加本次研究的学生共32名,来自武昌理工学院英语本科专业。其中男生5人,女生27人。

研究者作为授课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参与性观察和教师提问,切实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求和困惑,并直接感受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兴趣和表现,作为问卷调查结果的验证手段,保证了研究发现的可信度。

五、研究发现

在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感到受益最多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独立实践,它所反映的是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所具有的自主性特点。学生的学习首先产生于实践和兴趣。他们通过不断地试错检验来发展个人的实践知识。学生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需要通过与人分享和交流的过程进行理论和概念化的加工,因此与老师的交流都能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来源。而以“教化”为目的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在“社会性”的学习中化解理论学习带来的困惑。当学生无法看到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存在的联系时,会出现情感和认知上的阻塞。学生知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把新的方法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而应以内化为目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这些有效认知方式之间并非相互孤立,非此即彼。他们彼此相互补充,互为辅助,是构成学生认知体系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学生认为翻译课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先学生独立实践,然后由教师点评,这样让他们记忆深刻,收获很大。但同时也应注意,不少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这也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而集体意识薄弱,不善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六、基于学生认知方式的课程设置

本研究所揭示的学生认知方式为今后翻译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实证基础。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饱受争议,其原因之一是其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我国英语翻译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用一套公开出版的教材,再加上任课教师自己组织准备的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根据教材的体例,介绍某一翻译理论或技巧,通过实例,阐明该理论、技巧的运用 ,然后是一些课堂翻译练习,再布置课外练习,下次上课时再讲评翻译练习。显然,这属于传统的讲习班式的教学法。大多数人都认为先把理论灌输进学生的大脑,他们马上就能运用到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去,他们的翻译实践活动有了理论作指导,遇到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一旦进入课外的真实语篇翻译,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随着翻译学科地位的确立和本科翻译专业的设立,当前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各种因素中,学生作为主体因素是最为值得我们反思的因素之一。鉴于学生认知的特点,教师需要在翻译教学活动中,打破“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翻译实践。然后再通过理论引导,同学分享,教师问答,个人联系等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增强自信,调动起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自觉性。翻译教学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集咨询、授课 、组织于一身的导演角色。教师在课前要明确上课的内容,向学生交待翻译教学的目的、翻译技巧的组合以及将要采用的方法,使得他们在总体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搞“填鸭式”的讲述和讲评,而是尽量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由教师帮忙解决。教师还可以采取在模拟环境下学生进行有声翻译表演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活跃气氛,而且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能自觉地运用和巩固学会的翻译技巧和理论。学生经过主动的思考达到融会贯通。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工作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条件。在学生学习中,过程和结果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果的必然条件,甚至是更重要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只有摒弃对立的角色关系,以对话和相互学习的姿态共同建立起和谐教学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育出能够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环境。在启发学生反思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师也同样需要反思,及时根据学生认知和发展的需要调整授课方案,不断超越自身局限,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水平。

七、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对不同教学活动形式的切身感受,探究学生的认知方式及需求特点。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排斥理论,但他们需要看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需要与人分享学习中的困惑和体会,需要个人反思的空间。翻译课中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满足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实践性、社会性和反思性特点和需求,因而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燕, 张洁. 外语教师认知方式及需求研究——基于一项暑期研究班的个案调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1).

[2] 张瑞娥, 陈德用.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体系建构的整体观[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5).

[3] 王树槐. 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贡献与缺陷[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4).

[4] 魏清光. 翻译教学的语义—语用模式探索[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2).

第8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一、运用传统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培养积极心理

在笔者学校,较常用的是传统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可在积极心理建设上生发强大的引导效果。

1.妙用英语歌曲,培养友善、自律品质。

每节课上课开始,教师通过播放积极向上、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英语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歌曲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一种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渲染了友善快乐的氛围,培养学生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如,在教学外研社(一年级起)(以下同)五年级上册第七模块His dog can help him.这个模块的时候,笔者播放A good friend这首视频歌曲。学生们看着视频里那只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的狗,捧腹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歌曲氛围中,通过进一步引导,有些学生说,尽管这只狗不会划船,不会骑车,并不是一只特别的狗,但它却是人类非常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人类的朋友,要善待它们。通过这首英语歌曲,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学习了can/can’t的句式,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善待动物的意识。此外,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模块歌曲I worked in an office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向歌曲里的爷爷奶奶一样,无论环境好坏,无论条件如何,都要努力学习。

2. 信息技术搭桥,巧设活动,开放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能在英语的热身、复习等环节里运用,还可以在操练、巩固课文重点句式上运用,它不但能进一步帮助教师突破课文重难点,促使学生掌握运用课文的重点句式,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开放的思维。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这课时,笔者通过PPT制作Guessing Game(猜谜游戏),让学生猜猜图片里的人物都发生了什么小事故。PPT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说出He/She bumped his/her head. He/She fell off the bike. He/She fell over.等小事故。

3. 整合视频,刺激感官,开阔视野,孕育感恩之心。

新基础教育指出,英语学了是用脑、动脑的认知性活动,还是一种审美活动,语言不单单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语言本身就是重要的审美对象,是人类普遍创造的艺术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非常需要加强对英语的整体审美感。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而言,如果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英语,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如英语诗歌、歌曲、电影、故事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巧妙地播放英语视频,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心里种下美好、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种子。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八模块Helen Keller这课时,笔者播放了Helen Keller的视频,学生们对这个同龄小女孩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了,同时对这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女孩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心生钦佩之情,并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明白在遭受灾难,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失去希望。

又如,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八模块There are lots of games.这课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中西方学校的差异。由于视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很快就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感受下,学生对中西方校园生活有了进一步理解,也能用更为开放的眼光了解世界了。

二、 课堂运用电子书包,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及自律品质

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这一两年,笔者学校不仅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尝试探索使用电子书包等新兴多媒体技术。

用电子书包上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什么时候拿出pad,什么时候放好pad,不沉迷pad里的游戏,都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同时,电子书包能改变单纯的教师评价模式,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能以更开放的眼光,多角度地评价他人,眼界更开阔,思维也更活跃。

三、课后利用网络与现代通讯技术,培养自律品质与开放的思想

网络信息教学是一种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有较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同时具备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近一年,笔者利用电子书包网络云平台和“一起作业网”的网上资源,作业,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完成听读、跟读的预习、复习作业,并通过网站的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能通过网站上的课外阅读材料,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每天复习、自觉完成作业的自律品质,并获得对知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与激情。

现代通讯技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能在QQ群、微信群里及时沟通交流。上学期,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布置学生完成一项分层作业。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十模块以Rules(规则)为话题的课文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Ms Smart的家规和班规后,笔者在微信群上布置了一项选做作业:请学生们想一想,在家里、班级、学校、公园、图书馆,或者其他公众场所还需要遵守什么规则,然后在微信上将这些规则写出来,进行规则接龙游戏。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个班有将近30个学生完成这项选做作业。通过这项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有的学生写的是除班规、家规以外的其他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如有的学生写的是考场规则:We shouldn’t cheat.有的写的是图书馆规则:We shouldn’t sing loudly in the library.也有的学生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班级应该遵守的规则:We shouldn’t bring your phone to class. We shouldn’t draw on the desk.通过在微信群上写英语规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己查找单词、组织语言的能力。如五年级(5)班有的学生自己能写出People shouldn’t smoke. We should be honest and love each other.等句子, smoke,honest等词都是没有教过的。学生不仅自学了一些单词,在完成写不同场所的规则的同时,也是对自律品质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更清楚了什么场合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

第9篇:小学生科技知识范文

当前的竞争往往体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上。作为高等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国外大学的教育科技创新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拉开帷幕,[1]而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起步,迄今为止,已走过了30多年历程。[2]然而,多年来中国的许多地方高校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方面成效并不明显。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视角下的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理论的落脚点。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特殊时期,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要向培养出出既有理论功底,又能够适应社会实践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即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此外,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现今的就业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尽管对学校和学历有诸多条件和要求,但更为看中的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高校大学生,许多人虽然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但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则并不尽如人意。因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为学生拓展就业空间,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学校毕业生。

2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许多地方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加一些专业、行业竞赛,但总体上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校引导力度不足,科技创新氛围不浓

当前高校的评价体系大都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过多地注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深刻地认识。[3]这样,学校便缺乏进行科技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也就缺乏给学生科研实践创新提供良好契机的条件。

2.2 参与科技创新的人数少,主动性不强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了诸多限制。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而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2.3 缺乏教师指导

众所周知,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活动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虽然大学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但是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许多高校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安排了指导老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打击创新的质量。[4]

3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

3.1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分管副书记或副校长为组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其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院系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主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和高水平教授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协调学院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管理与使用、组织专家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

3.2 支撑体系建设

要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化和成果化,需要建立起支持有力、系统完善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平台。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并有计划、分步骤的开放实验室,可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3 科技创新鼓励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强调利润最大化。因而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而且更能够面向企业和用人市场。此外,还可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学校的整体措施,如综合评定、评先评优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充分肯定,从而激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3.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许多地方高校学生自己接触科技创新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普遍缺乏“科技创新实践”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的思想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可通过努力拓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给学生打造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培养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开展集中培训,将一些有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想法的学生集中起来,采取小班授课讲解的模式,聘请专业的、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定期进行强化培训;通过建设创新培训网站,互联网上的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通过建设创新培训网站,将创新的项目信息、培训教程、成果等一系列的内容集中在网站上,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创新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同其他院校的交流,组织学生到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合作院校进行学习,和合作院校学生一起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