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专业范文

化工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专业

第1篇:化工专业范文

    以往的分析教学,而实验教学只局限于验证性,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尝试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讲义上。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符合现代中职教学要求的分析化学教学讲义。教学讲义的编写以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够用”、深浅适度为原则,就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解决了某些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达到了各专业所需要的内容要求。如,教学内容突出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知识。实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实验课只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知识,去掉验证性的实验,大幅度增加应用方面的实验。再如,定量分析实验内容增多,定性分析实验内容减少。改革后,理论知识大大减少,而实验课有所加强,现如今,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验原理遍存在,从实,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有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因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配制。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试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就教学方法而言,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因学生的基础,因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于当代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而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方法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学会查阅所需的分析化学知识,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在专业上,解决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其次,我们将引进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除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外还要求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实验操作,尤其是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打破了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仪器的现场操作来完成教学内容。第三,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课上讲重点、难点,随时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或留一定量的课后思考题,下一节课由同学讲解,鼓励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通过讨论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2篇:化工专业范文

1教学内容全程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环保方面的知识、案例,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灵活穿插,对环保知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了解化学污染的原因。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兴趣提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环保方面的知识。例如,化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化工生产或与化工有关的工作,有可能接触到重金属,针对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河流、湖泊水质污染事件,在学习铅、铬、镉、汞等金属时,联系其性质向学生介绍其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饮用了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就会使生物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从而导致缺氧,甚至窒息而死。水的污染源主要是化工生产中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的使用等等。再如,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的酸雨,在学习硫、氮等非金属时,根据其性质穿插介绍含氮、含硫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于工业上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气造成的,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千万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类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可以造成水质酸化,毒害水生生物等。让学生意识到废气污染的严重性,学生感到环境保护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

2结合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素质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课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经常接触到有毒、有害的物质,还有可能向环境排放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液等。因此,结合实训内容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实训教材涉及到实训后的“三废”处理问题较少,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至关重要。比如实训中教育学生怎样减少化学污染,怎样正确处理有毒、有害物质,怎样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怎样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等等。实训活动中一是要求学生实训方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实训中产生有害酸性气体(Cl2、HCl、SO2、NO2等)要用碱性溶液吸收、有害碱性气体(NH3等)要用酸性溶液吸收,避免其排入大气污染环境;实验中的苯系有机物(萃取后的苯、实验中残余的溴苯等)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根据其性质进行无毒处理(苯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镉、汞等可用化学沉淀等方法除去,然后才能排放。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方法改革,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基础上,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如对于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银离子、镍离子、铜离子、镉离子等的鉴别,可把试管实验改为微型点滴•43•第5卷第4期潍坊高等职业教育Vo.l5No.42009年12月Weifa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ec.2009板实验,试剂用量从原来的1—2mL减小到几滴,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了废液、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在一块点滴板上实验,还有助于现象的比较。

3利用校园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普及环保知识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重要场所。要挖掘校园环保教育的潜力,一是在校园宣传栏或校报上开辟专门的“环保知识”小栏目,及时登载环保知识,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例如,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塑料袋的现象,登载“白色污染的危害”小知识,让学生了解长期食用用塑料袋或发泡塑料餐具盛装的食物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状,随意丢弃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由于塑料难于降解,目前有效的防治办法是尽量少用或不用,对废弃的塑料袋要回收后再处理。对于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现象,登载“废旧电池污染的危害”,介绍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镉、铅、汞,是对环境危害较大的物质,一节一号电池在地里腐烂,它的有毒物质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丢进水里,它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等等。这些知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随意丢弃有毒物质的危害,学生们就会自觉行动起来,对废品分类放置、集中处理,使校园环境大大改善。二是在校园网站上,开辟环保教育专页。在专页上设立化学污染新闻、环保动态、环保知识问答、师生论坛等栏目,如环保知识问答栏目,可以以问卷的形式出现:你知道世界著名的公害吗?你知道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吗?重金属离子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哪些危害?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消防人员为什么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对泄漏氯气进行处理?如果氨气发生泄露事故,应如何处理?学生通过这个栏目,可以了解到很多环保方面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联系了起来,既巩固了化学知识,又进行了环保教育。

4举办专题讲座,宣传环保理念

专题讲座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重要途径。讲座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还可以请校外专家讲,可以在化工系举行,也可以面向全校,专题以发生的化学污染案例形式进行,如“伦敦烟雾事件与光化学烟雾”,介绍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预防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控制污染源,减少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日本水俣病事件与重金属污染”,介绍在日本由于工厂任意排放含汞废水,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在体内累积,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出现患口齿不清、面部发呆、手脚发抖、神经失常等症状,最终全身弯曲,悲惨死去。而且水俣病的遗传性也很强,要解除水俣病的影响并非易事,其它一些重金属如镉、钴、铜、锌、铬等,以及非金属砷,它们的许多化学性质都与汞相近,因此,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要杜绝含重金属的废液、废渣的排放。学生听后都深受触动,感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第3篇: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医药化工;学生就业

         中职医药化工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迎合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而设立的。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是为生产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工, 中职毕业生应该是社会上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兼具的人才。我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完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相当迅速,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当今整体就业环境不佳的情况下, 中专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就业压力就显得格外加重。因此必须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就业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医药化工专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社会认知程度低。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化工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化工企业都是污染较大,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尤其对现代的医药行业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 医药化工专业,即时学习医药化工专业也不愿意让学生去相关医药企业就业,所以该专业学生人数及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成为突出性的问题。

        用人单位对中专生认识不到位

           医药 企业不切合实际地对一些并不需要大学生的岗位招聘大学生。这种做法即造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又使从业者觉得大材小用, 怨而不敢言, 使工作情绪受到压抑, 不能激发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企业用人上的错误定位, 使大学生占据了适合中职生的就业位置, 也破坏了人才的流动。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招之就用,注重实用。

        学生的就业观念保守

        学生在就业时要求工资高、环境好、单位大。其次是就业范围窄,习惯在本地寻找就业机会,有守着“家”的观念。另外强调所找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一定要一致,怕吃苦,过于强调自我享受。

自身素质不高

        首先是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扎实,学习存在浮躁的心理。其次是综合素质不强,交际沟通能力弱,敬业精神、共处协作能力差。另外是动手能力差、独立工作能力欠缺,缺乏创新能力。

        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就业建议

        深化教学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改革,制定校本教材,与生产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修改教学计划,全面为学生就业服务,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坚持以学生就业为本,创新办学理念。学校不仅是把学生招进来,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面向人才市场,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对医药化工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是选聘人才的首选因素,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实现对接的直接因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学生的择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理论基础较差,而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训一线操作工,职业技能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而言是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对学生的需求。

        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强化办学模式。将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结合起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采取企业和学校联合培训的模式,紧贴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对企业单位用工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中去,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 职业的变化也是随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的, 一次就业很难是终身就业,。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从低层、一线、基层做起,逐步掌握各项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充分认识自我,理性就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

        合理规划,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这一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及时的修正,不断的完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加强道德的修养,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只有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信赖。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扎实的基本技能是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生存的基础。

        强化就业工作指导、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服务。扩大就业指导范围。就业指导工作现在已不是单纯毕业生的工作,因此要从新生入学抓起,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深化就业指导内容,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就业岗位的要求,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质量。

[参考文献](1)张培德,蒋明军,朱坚强.就业与职业——《一把握通向社会的钥匙》.上海:上海中医大学社。

(2)潘恒曦,《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篇:化工专业范文

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任务

所建的实训基地的功能,可以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那就是建设一个集“产、学、研、训”四位一体功能的企业化基地[2]。校内化工实训基地,以服务本院为主,为本院全日制大专班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工业安全与环保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成人业余班化工工艺专业提供实训项目,实现本院六大化工专业共享。又能与周边兄弟院校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实现资源、信息、经验和成果共享。同时,校内化工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职工上岗培训、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和化工类工种取证培训;还可以对校内外化工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我校化工实训基地采取市场化运行模式,通过员工培训、化工类工种取证培训和技能鉴定、新技术新工艺合作开发等多种途径,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不仅保证化工实训基地可以持续发展,而且使学校、社会、企业、师生和员工共同获益。因此,化工实训基地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生产、培训、科研四大功能。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概括起来应具有以下四个任务:根据化工类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教材,进而制定实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根据化工专业岗位群,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按照培训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化工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进行化工类工种职业技能资格鉴定。

化工实训基地的管理

实训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严格、科学的管理。管理得当,可以充分挖掘设备潜能,调动人员积极性,确保实训工作规范、有序。我院化工实训基地实行部门负责制,由实训部统一管理。根据化工实训基地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学校现有的人员配置。建立了一套合理完善的化工实训基地管理机构:系主任对整个实训基地进行统筹管理;化工教研室主任兼实训基地主任,负责整个化工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长,负责相应的实训室仪器维护和保养;化学药品由专门的老师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各司其职,保证实训基地各项教学任务和培训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第5篇: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毕颖(1978-),女,辽宁营口人,沈阳化工大学督导中心,讲师。(辽宁 沈阳 110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57-02

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组织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其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华盛顿协议》是最早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通过校准、系统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也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目前共有15个正式成员、5个预备成员。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况

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始于2006年5月,由教育部、人事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代表组成了教育部授权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2013年1月中国正式提交加入《华盛顿协议》申请,同年6月中国科协代表我国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被接纳为预备成员。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教育部自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以来,专业认证工作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欢迎,促进了被认证专业的建设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已经有96所高校129个专业点通过了“专业认证”。

二、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发展情况

中国的化学工业诞生于1927年,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教育部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适应性的专业调整精神,将原有的化工类大部分专业整合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覆盖了以前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部分)、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可直接到化工、炼油、制药、能源、冶金、轻工、材料、环境等工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成立于2006年,截止到2012年已对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7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了认证试点工作,其中延长有效期的高校有8所。2013年将对我校、中国石油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认证。如表1所示。

表1 截至2012年我国通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的高校

年度 学校 年度 学校

2012 浙江大学 20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四川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华南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2009 浙江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2011 合肥工业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郑州大学 2008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化工理工大学 20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浙江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2010 天津大学 2006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三、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化工专业范围的扩大和跨学科发展愈来愈明显,而且成为高新科技不可缺少的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的综合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体现出知识更新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多学科渗透、新兴学科涌现等特点。高校作为孕育优秀工程人才的摇篮,是化工行业的主要人力资源,在开展工程教育中应紧密联系行业发展现状,及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服务社会。所以,把工程教育认证引入到高校专业设置和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工程认证既是对办学情况的检验,也是国家政策导向的风向标。

四、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以构建“化工特色”为导向,围绕培养综合型化工类人才,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工专业的有机整体。

1.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调整培养计划

长期以来,各高校培养人才的落脚点就是“宽口径、厚基础”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形式单一,结果人才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工程实践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社会人文、经济、环保等方面知识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转型、社会的转型,需要高校培养出以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这是对教育观念、对教育本质和教育使命新的认识。高效需要以“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为根本,打通人才培养的多个环节,探索化学工程与工业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课程体系

聘请相关工程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资格标准融入化、专业技能递进化”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加大与生物、制药、资源、能源、材料、环境、信息等学科专业的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取决于高质量的任课教师。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向“技能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的角色转变,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教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关注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授课内容,融入前沿知识,做好学生的学科领路人。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技术骨干为青年教师召开讲座和交流座谈会,组织青年教师去企业参观生产过程,增加教师实践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在校教师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到企业攻读博士后、挂职锻炼及科研合作等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将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聘请为卓越工程师的现场指导教师,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一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工程人才机制。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CDIO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CDIO教育模式代表了Conceiving(构思)—Designing(设计)—Implementing(实现)—Operating(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将应用与课程之间紧密联系的方式学习。借鉴CDIO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化工专业建设过程中,一是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基地;二是通过设立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等,搭建校内的实践平台;三是开放实验室,共享实验设备和资源。

科学设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注重研究与加强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人才培养的渐进性、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融合性、校内外教学的统一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与企业学习实践的贯通性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

5.制订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工程实践教学的评价一直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瓶颈,因为实践教学的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教学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考核形式多样、学生个体工作量化标准难建立等,使得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够客观,从某些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职业资格培养引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为了加强本科生的工程实践经验,美国、法国、德国都将职业教育作为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机制专业也相应增设AutoCAD认证、SolidWorks认证、Pro/ENGINEER专业认证、UG认证等软件工程师职业培训内容。企业需要的是独立工作的专门人才,经各种软件工程师的培训及从“通才”到“专才”的后续教育,是工程师培养的有力保证,经过职业资格培养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更快地入独立工作状态,很受企业欢迎。

6.完善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

要实现建立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合作,完善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和渠道畅通的反馈体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人才培养过程的薄弱环节并有效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应该抓住工程教育认证契机,立足本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加强校企合作,解决目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化工相关行业领域中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杰,王志欣.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8,(21):134-135.

[2]王韵芳,樊彩梅,郝晓刚,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构想[J].化工高等教育,2012,(5):8-10.

第6篇: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创新能力

一、知识重组中创新

老师进行授课的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地积极和主动。因此,创设情境在授课中至关重要。由于中职学生自己所固有的特点,他们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应该向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实例,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另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把各种素材与实际进行完美地结合,以此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都是填鸭式的,造成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放弃这种已经逐渐落后的教学模式,转而采取更加科学的授课模式。例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大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力度,此外,还应该多向学生们讲解化学实验,让学生们的学习体验能够变得更加的直观。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授课环节之中的主体,学生们往往都是出于从属的地位,他们对于知识的吸收也不够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们讲什么,学生们就听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抑制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的原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中职院校的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地呆板,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对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点进行深度地挖掘,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深层次的知识。此外,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还要紧密地把握学科的变化规律,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探索精神。

二、培养兴趣中创新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化学这门课程保持足够的兴趣,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才可能投入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在当前的阶段,化学教学依然多以理论为中重,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们出现厌学的情绪。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老师和学校应该对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减少理论的课时,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更加具有热情;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地施展。由于中职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他们相应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学有所获,体会到知识带给他们的满足感。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创新小组,通过各个小组之间不断的进行比赛,来增强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三、解决问题中创新

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要通过给学生们创造学习机会,来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地投入,老师要运用一切机会来向学生们设置疑问,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出合适的情境,让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该事物上,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引导,让他们去运用创新性思维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通常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通过对新问题不断地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创新见解,进而让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提升自己创新水平的要求。

四、重视实验前指导,有的放矢

实验前的准备,如果学生不做预习,效果是难以保证的。教师首先应将实验内容研究透,吃准重点难点,布置预习时便提请学生予以关注。任务布置要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使得学生在动手实验前,脑中已有完整的实验操作体系,不会手忙脚乱。如对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指导时就要给学生讲明这是两个实验的内容:一是按规定浓度配制溶液,配制溶液时对固体物质强调溶解,稀释一定体积,混均;二是确定该溶液的浓度,要注意的步骤有:①选择基准物;②称量基准物;⑧溶解基准物;④加入各种试剂;⑤滴定;⑥终点判断;⑦记录及计算等。完成到这一步,可以说基本已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预习实验、熟悉仪器、做好善后工作的习惯。在实验开始前可有条件地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抽查;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台上相关物品的善后工作进行记录,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对习惯欠佳者进行反复督促,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了,日后步入工作岗位,也应能处理得当,游刃有余。

五、强调工作规范性,勤能补拙

标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开始,我们以化学分析实验为载体,练就学生规范标准的实际操作。鉴于中职生的理论基础较差,笔者通常采取将规范操作的要领编成口诀,便于其记忆,如对于容量瓶的使用,笔者要求学生牢记:“固体溶在烧杯里,转入量瓶波棒提。烧杯润洗五遍清,勿忘润洗转量瓶。稀释一半需平摇,接近刻度要滴加,塞上倒转摇均匀。”学生在实验中达到熟练的程度,除了要求他们记准要领口诀外,反复认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而在实践环节中,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失误或失败,要有十分的宽容与耐心,如对于酒精灯的使用,让学生自己装灯芯,加酒精,调火焰;对于酒精喷灯,应多让学生自己安装,掌握方法,安全操作;在练习铁架台、铁夹的使用时,学生从夹持仪器的顺序、姿势等各方面均提出严格的训练要求,督促其反复训练。规范熟练的操作习惯一旦养成,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核心也就初步形成。

六、培养严谨的作风与负责的态度

学生在实验中屡出浪费铺张的现象,这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尚未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对于职业技能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力与反作用,而欠佳的职业技能也制约了职业态度的提升与升华。

七、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在化工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手段,让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以此为基础,达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目标,进而让学生们把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刘珍.化验员读本(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

一、前言

化学工业是国家支柱产业,是一种特殊的工业,是一种危险的工业,时刻影响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职业学校是培养化工操作技能劳动者的重要场所。作为支柱产业,如何培养职业劳动者值得深思。尤其是职业学校不能依靠简单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而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走入多彩的化工世界。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实践教学。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条件,缺少具备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导致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较大问题,学生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面临的问题。

二、当前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落后。受到实验条件限制,大多数化工学校在实验教学由单一的实验教师独自负责大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实际和最新进展脱节。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部分化工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未能考虑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社会需求,采取部属重点高校、省属老牌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去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问题,造成实践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

(三)师资队伍。很多化工专业引进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博士,缺乏从事专业实践的工作经历,过度看重科研项目和论文,不重视教学成果,导致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强化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建设化工专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

化工专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强化基础化学实验,夯实基础在工科化工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牢牢把握化学系列理论课程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调整课程,合理搭配教学与实践在保证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

二是改进实训方法。改进实训形式采用参观见习、模拟仿真训练、岗位实训、毕业设计等形式,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实际相结合。

三是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训效果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应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二)结合生产实践增加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内容增加实验教学

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发挥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平台作用。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许多新的实验项目是由教师先搞科研再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例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了解胶粘剂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实验,开设了“丙烯酸脂类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综合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搜集不同厂商对胶粘剂使用温度、强度、固化速度等各种参数的要求,再根据市场需要的各种性能不同的胶粘剂来分组设计不同的配方,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知识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热情,提高了的科研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1.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招聘和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2.校企挂钩,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职业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定期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业务实践,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3.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参与职业技能考核。专业教师通过组织技能鉴定,不断积累实践教学需要的技能和经验。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其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时能够提供更切实际的想法和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能够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4.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先进省、市院校和行业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有条件的还应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进行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吸纳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或进行现场教学。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

(四)优化学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组织保证,主要包括科学、规范、系统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档案资料和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等内容建设。因此,构建严格、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课程建设质量的保证。另外,学校和学院教学督导团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检查,除了对过程中的纪律、生产、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进行常规检查外,和学生、老师召开实践教学的座谈会、交流会。这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谢肖力,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1期

[2]饶贵生、舒叔斌,关于高职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年35期

第8篇: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实践 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情感与态度,它是以职业基本知识为基础、职业价值为核心、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指导就业为落脚点、职业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多维度思想形态。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肤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联系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企业、学校、师生成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高年级阶段与专业课相配套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更是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载体。要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重点在于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一、敬业精神是树立职业意识的根本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并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或经营,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热爱专业才能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办好,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就业者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和日常运行。良好的就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化工操作的第一天开始,也就要求从我们的学生踏入实训室的第一天开始。专业实训环节培训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学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开阀门、开水电、用试管等操作方法和步骤的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精神。

二、诚信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保证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将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诚实信用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法律。尤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更加需要诚信,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参数,任何一个虚假的数据或者参数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们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出现了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数据编造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同时还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生如果在学校实训初期就将此习惯带入日常实训环节,必将会出现随意操作、编造数据等不良职业习惯和形成较差的职业素养,丢失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也丢失了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对于数据编造行为在提前教育的同时,加重了处罚力度。我们还编写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诚信档案,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为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供基本保证。

三、创新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促进剂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盘点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平台。因此在《精细化工综合试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牵涉到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设备常识、电工、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改革实验实训任务:选题以学生为主,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督促学生查阅文献和集体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引导学生对我系的实验实训装置进行革新;制订灵活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评分给出设计课题和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院科技节、省创新大赛、国家挑战杯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院层面年年获奖,还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的良好成绩,多件作品被列入校史陈列馆。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改革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四、竞争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动力源

高职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对市场,就业是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通过竞争机制来配置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意味着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看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一天实训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整个团队、整个实训小组乃至将来的整个公司是否有竞争活力,同样还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去竞争:优秀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锻炼,通过考核工作的细化,将创新和改革设定为加分条件,组成小组团队进行实训操作竞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协作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剂

团结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查一个团体人员素质高低、能力强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只顾埋头苦干,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体工作的推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协作已成为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所以说,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使整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使整体走向辉煌的最有力保证。在现代大工业的背景下,尤其是现代大化工的环境中,职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社会化,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成功,企业和企业之间必须加强联合才能共同发展。增加个人的协作意识的培养,就是增加个人和集体成功的法码,只有协作能力强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协作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构建良好的协作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实训内容是学习的对象,实训器材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所以,我们在进行操作单元和实训工段教学时,围绕如何创设高效的工作效能而展开:如何充分运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优点?如何分配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如何协调好组员间的关系?等。实训结束后先让本组学生对这个团体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然后组织组与组间开展评比和分析,讨论相互间的优劣,可发表自己的分析思路,这种教学方法,于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协作的优越性。

实践表明,学生的职业意识还有许多方面,但以上几种意识对于强化其综合职业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并积极创造条件来真正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等新的一代职业技术人才,使中国的制造业快速稳步地向“世界工厂”迈进。

参考文献:

[1]万苏文.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5):84.

[2]黄国标.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2):45-47.

[3]万苏文.关于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4-25.

第9篇:化工专业范文

Abstrac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djust the specialty setting and structur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y structure changes. A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Qingdao blue industry development,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has mad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apply for chemistry-related specialties, and has been constructing marine chemical specialty group, with the purpose of fully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and achieving a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蓝色经济;海洋化工生产技术;海洋化工专业群

Key words: the blue economy;mar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marine chemical specialty group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148-03

0 引言

2009年4月,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市定位于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示范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海洋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海藻化工产业。建设国家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淡化装备制造,把青岛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海水淡化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为了寻找高职专业设置与蓝色产业需求相对接的结合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展蓝色产业发展研究和调研,2009年11月20日,成功召开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蓝色经济专业建设研讨会”;2010年“服务蓝色经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获山东省第三批科研发展计划立项(立项号:j10wh55);2011年8月成功申报了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通过重点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为青岛蓝色产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持。

1 蓝色经济相关产业调研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1]中提出,未来五年将以胶州湾东西两翼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重点突破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四大新兴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盐化工、海藻化工和海洋防腐产业。

随着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化工产业实施战略转型调整,打造“一南一北”产业发展新布局。即利用在胶南董家口和平度新河两个工业功能区,分别进行“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及液体化工品仓储项目”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在石油化工方面,由中石化投资上百亿元建设的“大炼油”项目是青岛临港石化工业的龙头项目,韩国高合化纤、SK化工、丽东化工等一批大型石化及深加工项目相继在西海岸落户,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临港石化产业集群。

在海洋生物化工方面,青岛现有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以及海洋生化制品企业30多家,甲壳质(壳聚糖)系列衍生物加工利用产业初具规模,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甘露醇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