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根据某服装公司产品企划总监的实战经验,总结了一种较为成熟的产品设计规划管理流程,希望能给企业者或者设计总监们一点启示和帮助。
服装产品企划的职务规划
设计规划工作首先要明确个人的不同的职务要求,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整的完成整体的设计任务。对于企业,设计部门的最简单的职务结构规划,如图1所示。
服装产品规划的流程及注意要点
设计部进行服装产品企划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流程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设计开发任务。流程的周期一般为4-6个月,这样的时间一般适合一些知名成熟的品牌,一些小型企业往往会合并或者忽略其中的很多环节。
产品规划流程的阶段性管理
作为产品开发的管理者――产品开发总监,不但要具备很高的审美涵养,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几点:
1.工作计划性一定要强。比较有效的可以用表格来实施管理。
2.执行力要彻底,有效果。管理表格一定要合理,专业,更要有责权利的体现分配。
3.工作协调要灵活。不仅部门内部的各个环节协调要灵活、协作的外部门之间的协调更要灵活有效。
4.工作安排要灵活有条理。分工要明确,有条理,根据客观事实按照主次决定工作的适度调整,以保证整体设计任务的完整性。
在此,简单概括的将设计研发生产方面的四个基础管理表格给大家解读一下。
一.在产品开发的初期,要有整体的统一时间规划来要求设计师们在每个阶段的大任务。
产品开发整体时间表,见参考表格(1)
制定者:产品开发总监;
监督执行:企业者
内容:整年的工作时间规划(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实际执行会有一定出入,但一定要把握好,尽量按照时间安排完成)
作用:为整年产品企划管理定基础
时间:每年的春夏季产品开发前(一般会在年中)
主要执行:设计部、生产部、技术部、库房物流
二.根据总监规定的时间规划,设计主管(主设计师)要细分设计内部工作,要有具体管理表格来规范时间掌控和效率把握。见参考表格(2)
制定者:设计主管(主设计师)
监督执行:产品开发总监
内容:整季产品的设计规划,包括:时间、工作具体内容、人员安排、工作要求和工作完成反馈信息及问题解决方案(以月为单位进行工作计划安排;随着工作的推进,要及时的调整更新内容)
作用:细化工作分工,有效合理的进行工作安排,实行制度管理
时间:年间整体时间规划下发后一周确定完成
执行:设计师,设计助理
衔接部门:技术部、生产部辅料管理部门、财务部
衔接协调:产品开发总监、设计主管
三.设计部任务确定后,产品开发总监要根据设计部的时间规划,制定出技术部的样衣开发工作安排管理。见参考表格(3)
制定者:产品开发总监+设计主管+技术主管
监督执行:产品开发总监
内容:样品制作时间规划,包括:设计图稿、原辅料的配备、样衣制作的工时及人员安排、完成进度记录、反馈及解决方案
作用:及时有效的规划技术部门的工作时间安排,明确各自的任务及要求
时间:产品设计方案确定后
执行:技术部
衔接部门:设计部、生产辅料管理部门、财务部
衔接协调:产品开发总监
表格反馈:产品开发总监、设计部
四.在展示会完成后,根据搭配分配,确定产品上市周期后,要完善一个生产周期的规划管理。见参考表格(4)
制定者:产品开发总监+品牌形象推广主管+技术主管+生产主管
监督执行:产品开发总监、品牌形象推广主管
内容:样衣修改时间规划、原辅料确定及订购入库时间规划、生产安排规划及生产信息反馈和解决方案(所有这些的依据是产品上市要求)
作用:及时有效地跟相关各个部门沟通进度信息,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工作顺序和进度
时间:展示会完成后要相对完善,根据工作进展,及时更新和调整具体内容
执行部门:技术部、生产部
跟踪部门:设计部,品牌形象推广部
衔接部门:设计部、销售部、技术部、库房、物流部、财务部
衔接协调:企业者、产品开发总监
表格反馈:产品开发总监、设计部、品牌形象推广部、销售部、库房、物流部、财务部
此表格应注意:
1.应根据整体时间规划,按照月具体的安排每 个月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及时有 效地与总监沟通进度
2.在执行过程中,设计主管应及时督促和检查 完成进度
3.在每一月的月底都要统一公布本月的工作总 结和下一个月的工作安排
4.时间要确定,责任要明确
此表格需注意:
1.每周要进行工作总结,安排下周的工作
2.原料、辅料的到期时间,技术部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工作顺利开展
3.交接人必须明确,责任要明确
此表格需注意:
1.每周要进行工作总结,安排下周的工作
2.原料、辅料的到期时间,生产部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工作顺利进展
3.负责人必须明确,责任要明确
在媒体日野马汽车新闻会,川汽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全新产品规划,展现了其不俗的研发实力。根据本次的产品规划,2014年及2015年将是川汽大跨步发展的两年。2014年,川汽将迎来3款全新车型:战略型SUV—B60X、MPV车型M302以及F系列改款车型。2015年,B50、B62X两款紧凑型SUV的面世,将为川汽进一步占领细分市场,尤其是轿跑型SUV—B62X,将会完美彰显“品质川汽”这一特质。
国际顶级团队加盟
为了全面提升川汽产品品质,将“品质”打造为川汽野马的核心竞争力,川汽还与世界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韩国迪佩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过一系列明星车型。本次战略合作,迪佩克公司将从车型外观设计、零部件设计、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等方面为川汽注入全新的理念。
根据本次的产品规划,2014年及2015年将是川汽大跨步发展的两年。2014年,川汽将迎来3款全新车型:战略型SUV—B60X、MPV车型M302以及F系列改款车型。2015年,B50、B62X两款紧凑型SUV的面世,将为川汽进一步占领细分市场,尤其是轿跑型SUV—B62X,将会完美彰显“品质川汽”这一特质。
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川汽,拥有30余年的造车历史。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民族汽车品牌,肩负着振兴四川汽车工业的重任。从首款车型F99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到F10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再到F12一举成为A0级SUV标杆产品,川汽野马一直在稳步发展。2014年,川汽新生产基地将会建成投产,推动川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燃烧试验台;点火试验台;测试;排放
中图分类号:TK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61-02
为了提高燃烧控制领域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检测能力,具备对各类燃烧器进行满负荷的燃烧实验以及性能检测能力,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产品中试中心。中试中心立足于国际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需求,致力于以煤、油、气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和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绿色燃料的燃烧和转化过程,及其中污染物的生成规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中试中心的特点:采用1:1的实验模型,最真实的模拟实际点火和燃烧工况。
中试中心实验大楼设有光电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热工实验室、力学性能实验室、精测室等,配备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激光粒度仪、运动粘度测定仪、煤粉自动工业分析仪、量热仪、热重差热综合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开口闪电自动测定仪、高温烟气水冷取样枪、抽气式热电偶、红外测温仪、气相色谱仪、奥氏烟气分析仪、热线风速仪、移动式金属元素分析仪、各类电器仪表、流量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浓度测量仪表等。
点火实验台以观察燃烧器的点火状况(室燃)为主要目的,并可进行火焰形状、燃烬率等特性的测试,单支燃烧器输入热功率65 MW,可基本满足配各种容量等级锅炉的燃烧器点火实验的要求。
燃烧实验台功能是进行热功率45 MW及以下燃烧器长期稳态燃烧实验(室燃),可满足对燃烧出力、阻力、燃烧效率、火焰温度场、燃烧产物、NOx生成控制等各项指标的测试,以真实检测燃烧器的热态性能。
1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1.1 点火实验台
点火实验台主要由燃烧器、绝热燃烧室、缩口段、喷淋室、尾部烟道和观察平台等组成,喷淋室后尾部烟道与燃烧实验台共用。燃烧室采用平衡通风方式,仓储式制粉系统,燃料多变。燃烧室前部设有操作平台以便于燃烧器的安装。点火燃烧室开孔包括测量孔、检修孔、人孔、观察孔等,观察孔沿燃烧室左右两侧每2 m各设一个,共24个;测量孔径统一为φ50 mm,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引风机后烟囱前、水膜除尘器后引风机前设置两处人孔。
燃烧室为钢架护板结构,内表面敷设耐火材料,燃烧室前墙开三个直径1.2 m的燃烧器安装孔,缩口段与喷淋室相连。点火实验台及其附属设备和耐火材料,能适应不少于风冷40次的热冲击。
点火实验台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1.2 燃烧实验台
燃烧实验台由燃烧器、水冷燃烧室、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尾部烟道、观测平台组成,与点火实验台共用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采用露天布置。燃烧室前部设单台燃烧器,最大输入热功率为45 MW,采用平衡通风方式。设有烟气再循环系统,从空气预热器后抽取烟气,引至燃烧器入口。
燃烧室采用全膜式水冷壁结构,膜式省煤器,空预器为卧管式结构。实验台汽水系统可采用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运行压力为常压。燃烧室前部设有操作平台以便于燃烧器的拆装。沿燃烧室长度方向,布置多个观察孔,并设有观察平台。
设备满足安全联锁保护,当燃烧室突然灭火或送风机全部跳闸,引风机出现瞬间最大抽力时,炉墙及支撑件不会产生永久变形或垮塌。燃烧室(包括炉墙、钢性梁、炉顶密封连接件等)的设计压力大于±4 500 Pa,瞬间承受压力不低于±8 730 Pa。整个实验装置在必要的地方设置防爆门,同时配置FSSS系统。
燃烧实验台主要参数为:
冷空气/热空气温度:20 ℃/350 ℃;
排烟温度:220 ℃;
燃料输入热功率:45 MW;
给水温度/压力:20 ℃/0.1 MPa;
燃烧室出口温度:~1 050 ℃;
再循环烟气温度:220 ℃;
饱和蒸汽温度/压力:100 ℃/0.11 MPa(a)。
2 系统技术规范
2.1 燃料
实验用固体燃料(煤粉)种类包括:烟煤、褐煤、贫煤、无烟煤等;液体燃料种类包括:0#轻柴油、150#重油、其它重油或渣油、废液等;气体燃料种类主要是天燃气、液化石油气等。
2.2 点火方式
点火实验台采用高能点火枪先点着柴油火焰后,再点燃煤粉;一般采用火焰逐级放大进行少油、微油点火;也可使用等离子枪直接点燃煤粉。
当进行油气燃烧器实验时直接使用高能点火器进行点火。
2.3 一次风系统
燃煤实验时,采用冷风送粉(需要时,启动风道燃烧器预热)。一次风机风压、风量调节采用再循环加变频调节,最大通风量28 000 Nm3/h,保证一次风压在煤粉燃烧器入口处压头不低于4 000 Pa,一次风经过给粉机携粉后进入燃烧器,给粉机后一次风管设置一次风动压、静压、流速、风温的测点。当点火实验台做大功率油点火实验时,此一次风机可以和二次风机联合运行给点火实验台油燃烧器送风。
2.4 二次风系统
燃烧实验台在烧油时仅使用二次风机进行送风,二次风机风压、风量调节采用再循环加变频调节。二次风机最大通风量47 000 Nm3/h,燃烧器入口处风压不低于3 000 Pa。
燃煤点火实验时仅一次风机供风。燃煤燃烧实验时一、二次风机同时供风;二次风一部分经过空预器,其余从空预器旁路通过,在燃烧器前混合以调节二次风温。
2.5 烟气系统
点火实验台高温烟气经喷淋降温后进入除尘器,除尘后经烟道由引风机排入烟囱。燃烧实验台高温烟气经过省煤器、空预器冷却;需要时,空预器出口的10%烟气由再循环风机引至炉前燃烧器进行循环,剩余部分进入旋风水膜除尘器(入口处最大烟气量为150 000 Nm3/h)。
燃烧实验台燃烧室出口正常压力-100±50 Pa,点火实验台燃烧室出口压力-200±50 Pa。在点火实验台喷淋室后和燃烧实验台烟气合并的尾部烟道汇合处设置切换烟气挡板,可以关闭任何一侧进行单侧运行。
2.6 原煤及制粉、送粉系统
根据多种燃料点火和燃烧试验的需要,实验装置设有独立的制粉系统,采用中间储仓式冷风送粉系统,供两个实验台共用。原煤经干燥后进入制粉系统磨煤成合格的煤粉,通过斗式提升机输至粉仓,再通过给粉机输送到一次风道,进入燃烧器。
原煤房堆放面积约40 m2,干燥出力为每次3 t。磨煤机为YGM75型雷蒙磨,出力为0.5~3 t/h。该制粉系统无热风干燥及送粉装置。采用斗式提升机将煤粉从制粉系统输送到3个粉仓,实验时只使用其中的1个粉仓,此输送设备能将煤粉手工切换送至任一粉仓。
设置3个粉仓容量分别为7 t、11 t和18 t;配置3台给粉机,额定出力分别为6、9、15t/h,采用变频调节,给粉机裕量满足《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下粉应通畅。给粉机分别设置到点火实验台和燃烧实验台各3条的一次风管,这6条一次风管满足不同容量等级的燃烧器,切换采用手动档板。
2.7 燃油、燃气系统
两实验台共用油系统。轻油罐里的轻油,通过油泵,经轻油管路,进入燃烧室燃烧。流量范围10 ~6 500 kg/h,枪前油压为0.5~5.0 MPa,油罐容积为6 m3,采用汽车运输。
重油系统点火实验台和燃烧实验台共用。重油罐中的重油经蒸汽加热至流动状态后,通过油泵,经蒸汽伴热管路,进入蒸汽加热器,达到雾化要求温度后进入燃烧器,经蒸汽雾化后进行燃烧。流量范围50~6 000 kg/h。重油泵压头1.5 MPa,油量6 000 kg/h,油罐容积为6 m3,设计时还需预留(用于增容扩建)一个重油罐的位置。
天燃气管道接入厂区内,经过缓冲罐的天燃气,通过天燃气管道,进入燃烧器内燃烧。其他燃气储存在燃气罐中,调节出口压力,通过燃气管道,进入燃烧器内燃烧。天然气设计压力0.35 MPa,流量4 500 Nm3/h。
2.8 蒸汽系统
启动蒸汽炉额定出力2 t/h,枪前雾化过热蒸汽温度220℃,压力为1.1 MPa。产生的蒸汽用于重油加热、重油伴热、重油管道吹扫、油枪雾化。
2.9 压缩空气系统
压缩空气目前暂定为两台压缩机并联使用,设置2个压缩空气罐,其中一只容积暂定为6 m3、正常气压为4.0 MPa;另一只容积为3 m3、正常气压为0.8 MPa,大罐通过减压阀向小罐供气。大罐作为压缩空气雾化气源,小罐作为等离子发生器和仪用气源。
2.10 水处理系统
原水池冷段水经过水处理设备软化后,给启动炉和燃烧实验台供水。启动蒸汽锅炉给水流量2.5 t/h,燃烧实验台给水流量为60 t/h。
2.11 灰水系统
水膜除尘器及喷淋冷却水循环利用,除尘器含灰水和喷淋室含灰水一起通过灰沟流入污水池内,通过逐级沉淀回流到沉淀池净水段。点火实验台除渣考虑人工定期清扫。
2.12 自动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
采用西门子DCS7控制系统,主控系统采用S7-400PLC,实验现场使用ET200远程站,两者之间通过现场总线通信,实验室一楼设置电子间,放置机柜。二楼设置集控室,设有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数据采集站,现场设有触摸屏。集控室的操作员站和触摸屏之间均可操作,以后者优先。
2.13 供配电系统
施工期间工地有一台400 kVA的临变。永久工程为设计为800 kVA,配电室在楼西南角一楼。
2.14 等离子系统
等离子枪布置到炉前一套和演示室两套,分别设置控制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全部接入DCS系统,电源分别为可控硅电源和开关电源,电源可以相互切换备用。
3 中试中心整体布置
燃烧实验台与点火实验台作为主试验设备,并排布置。烟气系统由旋风水幕除尘器、烟道、引风机、烟囱组成,烟气经烟气系统除尘后排进烟囱。共用辅助系统包括制粉系统、送粉一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燃油系统(含油罐)、燃气系统、水处理系统、压缩空气系统、雾化/伴热蒸汽系统(含启动蒸汽锅炉)等系统组成。除上述系统外,产品中试中心还考虑了原煤堆放、原煤干燥、演示室、燃烧器试验件的堆放场地,中试中心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4 安全要求
点火实验台的定位是点火观察性实验,燃烧实验台以稳态测试燃烧器性能为主。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涵盖尽可能多的工况、燃料进行实验。
燃烧室接入FSSS系统和设置防爆门外两项措施。燃烧室爆炸可分为燃烧室外爆及燃烧室内爆两种。
①外爆控制。在15 s内,投运的燃烧器中有50%监测不到火焰,或全燃烧室火焰失去时,锅炉MFT动作。MFT动作后,必须满足如燃油泄漏试验完成、磨煤机出口挡板关闭、磨煤机热风隔离门关闭、25%~30%额定空气流量等防止炉内积聚可燃混合物的吹扫条件,燃烧室才开始连续吹扫5 min之后,MFT继电器才能复位,锅炉才允许点火。
②内爆控制。调节引风机入口动叶开度燃烧室压力维持在设定值范围内,超过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③其他控制设置。炉温控制、点火实验台壁温控制、燃烧实验台汽包(如果有)压力报警;水冷壁、省煤器水流量控制、报警;燃烧室烟气压力控制、报警;燃烧室出口烟温控制、报警;空气预热器后烟温超过250 ℃报警。
5 结 语
中试中心围绕国家的能源需求和战略目标,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燃烧与控制、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基地为目标,组建国际一流的燃烧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创新技术平台,力争成为国家燃烧与控制、节能与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技术应用与辐射基地、凝聚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和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源泉。
【关键词】:复杂机;装配;规划;仿真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1 、装配体模型的信息描述
根据机电产品的特点,结合装配规划与仿真过程的基本要求,其数字化装
配模型应具备下列条件:
1.1、装配体零部件要完整,即装配体模型除包含刚体零部件,还应包括传输电流和控制信号的柔性电缆;
1.2、要表达清楚零部件之间的装配约束关系,装配约束关系对于装配规划与仿真过程中零件的运动方向及运动路径有影响,所以清楚的表达约束关系能确保装配规划与仿真结果正确性;
1.3、尽量简化装配体模型的表达和存储,以符合装配仿真的实时实性要求,减少零部仿真过程中位置、状态、形体发生变化后所产生的计算量;
1.4、要便于实现仿真系统数据来源与CAD系统的无缝连接,在CAD系统中所做的零件模型信息的修改应能实时的反映在仿真系统中。
2、线缆的模型信息描述
在复杂机电产品中,不但包含刚体零部件而且还包含很多线缆,作为传递信号或能量的主要方式,其装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机电产品的性能。线缆的装配与刚体零件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2.1、线缆在装配过程中不仅会发生位姿变换,柔性部分还会形变,如弯曲、扭曲等,且因为这种形变的影响因素多,如重力、拉力、线缆的材料等,造成形变结果难以计算;
2.2、大多时候线缆以线缆束的情况存在,通常包含多个接头,其安装配过程中不但要插接接头,而且要固定线缆,一边两者是交互进行,一次性完成很难。
这些特点使得线缆的建模与刚体零件也有较大差别。当前,线缆的装配模型以其几何形状模型为基础,只反映了其几何形状,并无法表达其柔性形变特征。CATIA系统的布线设计模块能表达线缆的几何形状,并显示线缆的最终布线设计结果,却无法表达线缆的形变特征和装配过程中的形变特点,不可依为装配过程仿真提供很好的支持。
3、装配序列规划
3.1装配体约束矩阵的生成
装配约束指的是装配体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关联关系,通常分为几何特征约束和装配过程的工艺约束。几何特征约束决定了产品装配序列的合理性,而装配过程的工艺约束则对产品装配过程中零部件的稳定性、仪器仪表的安全性、装配工具和人员的变动情况等工艺性要求进行了考虑,反映了零部件装配次序对工艺条件的满足程度。
产品各零部件的装配顺序首先应满足几何约束关系,才是可行的。几何约束关系由装配体的结构特征和零件间的配合关系确定。然而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是否满足几何约束关系是很难判断的。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把与坐标轴平行方向作为装配方向,即(X, -X,y, -y,z, -z)6个方向,并通过建立干涉矩阵来判断每个方向的装配是否发生干涉,并以此作为装配顺序的几何可行性判定。然而在复杂机电产品中,并不是所有零件的装配方向都与坐标轴方向平行,所以该方法无法满足复杂产品的装配规划要求。但是采用全人工方式,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定结果的准确性,但当零件数量较多时,人员工作量太大,极易出错。下文将自动推理方式与虚拟环境下人机交互方式相结合,来实现装配约束矩阵的生成,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装配工艺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大幅提高装配顺序几何可行性判定的准确率,其基本步骤如下:
Step1:在CATIA环境中生成装配体模型的装配接触关系图,并用邻接矩阵ML表示,其中ML=[bij] ]nxn(1≤i,j≤n),元素bij满足下列要求:
(1)bij = 0;
(2)如果零件pi和pj之间存在接触关系,则bij = 1;否则,bij = 0。
Step2:由工艺人员根据装配经验确定基准件,设基准件为px,则矩阵ML中的元素bxx = -1。
Step3:如果零件pi需要先于pj装配,则在拆卸过程中,Pj应在Pi前拆卸,否则,因为存在Pj,必然使Pi的拆卸存在干涉。通过判定所有零件的优先关系,可得到零件的优先装配关系矩阵Mc。其中Mc=[cij] ]nxn(1≤i,j≤n),元素cij满足下列要求:
(1)cij = 0;
(2)零件Pi和pj之间如果存在优先装配关系,则Cij= 1 ;否则,Cij= 0。
Step4:使MAR=ML+Mc,则可得到初始的装配约束矩阵,然后工艺人员可根据经验增加线缆与线缆之间以及线缆与刚性零件的装配约束关系,生成最终的装配约束矩阵MAR 。
3.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
对于由n个零件组成的装配体而言,其可行的装配数在最坏的情况下为:
,在装配规划的时候,尽管能用一些约束条件人为的去除一部分几何和工艺不可行的装配顺序,但可依生成的可行装配顺序仍然比较多,在n较大的情况下,以人工方式去掉不可行装配序列的工作量将会成几何指数增加。所以,如果只靠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产品的装配方案做出选择,难度依然很大。此外,分析发现,最优装配序列的选择过程其实也就是对装配序列解空间中的序列进行综合业生条件和产品特点的情况下,从众多的可行装配中选择效率高、成本低的装配序列。
为了能快速、高效的从大量的可行装配序列中选出最优序列,一些研究人员将智能启发算法应用在装配规划过程中,效果良好。在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智能算法具有各自的适应性,对于大多数启发式智能算法来言,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容易收敛于局部最优解。
在这些智能算法中,遗传算法被最早应用于解决装配序列优化问题,因为遗传算法的鲁棒性很好,在装配规划过程中应用广泛。装配顺序的生成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组合优化过程,装配顺序不同,会对产品的装配效率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也难以实现以穷举的方式对所有因素和所有装配顺序进行考察。作为一种参考了生物界遗传和进化模式的智能算法,遗传算法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思想应用于求解过程中,能实现多个体、多参数的同时优化。这些特点使得遗传算法在解决装配序列优化问题时,表现出良好的求解能力。
4、装配过程仿真方法
4.1 装配过程仿真基本原理
4.1.1、装配空间中零部件的位姿描述
通常要在虚拟空间中表示三维实体的位置和姿态,可以通过对一个4X4阶相对于统一世界坐标系的齐次空间变换矩阵来描述。在虚拟空间中,三维实体的移动和旋转可通过修改位姿矩阵的值来实现。位姿矩阵〔P〕可以表示为:
(1)
式中,XV, Fv, Zv分别表示装配元件控制坐标系(也就是其生成坐标系)3个坐标轴的方向矢量,(XS,YS,VS)则表示坐标原点。它们均是相对于虚拟空间的装配坐标系OXYZ 的。
当零部件从当前状态点KP变动到另一状态点KP',相当于原位姿矩阵[P]发生了一个矩阵变换[T]move,到达新的位姿[P]',变换过程可表示为:
[P]' =[P]·[T] move(2)
其中,[T]move也是一个4X4的矩阵。
(3)
上式中,(Ur,Vr,Wr)分别表示零部件位姿发生变化时沿3个坐标轴平移分量;矢量X,r, Z反映转动分量的影响。由此可见,要实现零部件从一种位姿变换到另一种位姿,变换矩阵[T]move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4.1.2、零部件的运动表示与运动变换
在产品的装配时,装拆动作的完成一般表现为零部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或沿某一轴线发生旋转后到达新的状态,也可以是移动与旋转同时发生而变换到新的状态。例如,轴的安装表现为轴沿轴线移动,螺母的安装表现为螺母沿某一轴线旋转并移动。总之任何复杂的装配/拆卸操作都可以分解为零部件的移动、旋转或移动旋转同时发生。在虚拟装配空间中,对零部件的装拆运动仿真,也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因此,可以考虑用一个11元组M来描述零部件的运动:
(4)
上式中,(Xdt,Ydt,Zdt):表不平移运动的方向矢量;
Mt:表不平移运动的位移量;
(Xpr,Fpr, Zpr):表示旋转轴上一点;
(Xdr,Ydr, Zdr):表示按右定则的方向矢量;
Mr:表示旋转位移量;
与其它方式相比,用所述的11元组来表示虚拟空间中的零部件装/拆过程运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能准确的描述虚拟空间中零件的所有运动形式,如移动、转动以及既有移动又有转动的运动;另一方面,是具有一致性,即对于零件的装配过程与拆卸过程而言,11元组所描述的运动形式完全一致,只是方向矢量相反,这样一来,就可以方便的实现装配与拆卸运动之间的相互转换。另外,这种描述方式还可以反映零件的运动过程,通过对运动过程进行插值运算(如对移动位移量和旋转位移量进行等分)的方式,可以求出中间位姿。
4.2 装配路径的仿真生成
目前对于装配路径的规划方法主要有位姿空间法、方向多面锥代数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用性不强,对于面向虚拟装配的路径规划而言,不需要考虑零部件装配运动中的移动速度和加速度,只需满足优化的装配顺序的要求即可,也就是说,对于优化后的装配序列,只需提供可行的装配路径,使得优化后的装配序列可以实现。对于复杂产品而言,如釆用体积推理方法则容易出错,导致路径规划结果不准确,比较可行的方法仍然是在虚拟环境中,以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实现。人机交互的方法实现路径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人机交互方法实现路径规划流程)
在人机交互实现路径规划过程中,拆卸路径的记录不但反映了零件的运动过程,同时通过对视点的保存还可以反映与其他零件的位置关系,这对拆卸过程视频的生成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总之,装配工艺规划与仿真技术对于缩短复杂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装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装配序列规划技术;层次关联图;装配经验知识;割集法
1.装配信息模型
装配信息模型是装配序列规划的基础,完善、正确的装配信息模型是装配序列生成的保证。
1.1.装配模型的信息需求
建立完整、精确的装配信息模型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为装配序列规划优化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简化装配序列生成过程中算法的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影响装配序列规划的装配信息主要有三类:1.零件自身的属性信息,主要包括零件的形状、尺寸、材料等;2.产品的组成层次信息,一个产品根据设计时的功能、结构特点可以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又可进一步划分;3.零部件间的装配联接关系信息,主要反映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联接、相对运动关系以及配合关系。
1.2.装配模型的表达方式
国外很多学者对装配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表述方法,归纳起来共有两种比较成熟的方法:
1.2.1.关联图模型:表达机械产品的装配关系最初由法国学者Bourjault提出,Bourjault以数据结构中的图结构G(P,L)表达装配体,其中节点P={ , , …… }代表装配体中的零部件,n为产品中零部件的数目;边L={ , , …… }代表装配体中的零部件间的联接关系,这里的联接关系表示零件之间的物理接触关系,m为联接边的数量。
1.2.2. 层次模型:从三维建模软件中可以获得原始的装配树结构,该装配树中只包含装配体中零部件的名称信息,为了能够自动生成装配序列,还需对产品的零件、子装配体、紧固件进行统一的编号,为简化装配层次树,还可以将一组规格、功能相同的紧固件合并当作一个零件处理。最后生成一个新的经过编号和简化的装配层次关系树用于割集法生成装配序列。
1.3.基于层次关联图的装配信息模型
层次模型可以树的数据结构来表达,反映了装配体中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层次关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能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和产品的零部件组成层次,由于将产品的零部件分层来表示,所以当采用割集法生成装配序列时,只对某一层的零部件进行规划,可以有效降低装配序列规划的复杂度。层次树模型的缺点是缺乏对同层中零部件装配关系的描述,也没有涵盖零部件装配操作有关的信息,因此这种模型很难被装配序列规划模块直接所用,关系模型主要用图的数据结构来表达,反映了装配体中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但是该模型不能清楚的表达产品零部件的层次结构,不符合人们对产品的认识习惯,对于割集算法当产品中零部件数量较多时,容易产生“组合爆炸”问题。
针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相结合的装配模型表达方法,即基于层次关联图的装配信息模型。既表达了装配体中零部件的装配层次关系,也反映了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
2.装配序列生成
2.1.目前装配序列求解比较典型的几种方法,按求解方向的不同又可以将装配序列生成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向法,正向法是按照产品装配的顺序得出装配序列;另一类是逆向法,逆向法是按照产品拆卸的方法得出拆卸序列,再取逆序得装配序列。
常用的知识表示结构有:基于逻辑的知识表示,基于框架的知识表示,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三种类型。其中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经过分析更加符合装配序列规划的过程,同时在系统实现方面比较容易,本文将主要介绍基于规则的装配知识表示。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形式如下:
IF(前提条件1,前提条件2,…,前提条件n),THEN(结果),CF(可信度)
其中前提条件主要描述配合的零件以及装配特征类型等,结果表述零件的装配序列,可信度表示结果正确的概率。
为了基于规则描述各种装配知识还需定义若干谓词,现举例如下:
螺栓联接用Bolt(x, , ,y)表示,其中x表示螺栓,y表示螺母, , 表示弹簧垫片和平垫片,当 , 为0时表示该联接没有使用垫片。
Connect((x),(y))表示用联接件y将x中的零件联接起来。
Sequences(x,N)表示零件x的装配顺序为N。
利用上述三个谓词可以构造一个螺栓联接的推理规则,先叙述如下:
IF(Connect((x,y),bolt(cont1,cont2)),bolt(cont1,0,0,cont2)),
THEN(Sequence(cont1,1),Sequence(y,2),Sequence(x,3),Sequence(cont2,4)),CF(0.9)
该规则包括两个前提条件,前提条件1表示用联接件(cont1,cont2)将零件x,y联接起来,前提条件2表示螺栓cont1,螺母cont2形成螺栓联接但没有使用垫片。结果为先安装cont1,然后y,x,最后cont2。该结果正确的概率为90%。
2.2. 割集法
割集法求解装配序列是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把装配体得拆卸过程巧妙的与图的分割过程结合在一起。但是割集法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当零件的数目增加时,割集分解的数量呈现指数级增加,因此对于解决大规模装配体割集法则显得无能为力。
在利用割集法求解时,最后得到了每层子装配体的装配与或图。
3.总结:
传统的方法只能解决零部件较少的小型装配体的装配序列规划问题,本文针对大规模装配体提出了基于层次关联图的装配信息模型,该模型能够恰当的表达装配体的结构层次性以及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在装配序列生成时采用正逆向相结合的方法即装配经验知识与割集法相结合来求解装配序列。
参考文献:
[1]范菁,董金祥.虚拟环境中的产品装配技术[J].工程设计学报,2000,(3):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标准化生产创品牌、基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狠抓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产前指导、产中监控、产后检测三方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水果、食用菌、茶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水产品禁用物质和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畜禽产品“瘦肉精”等禁用物质和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鲜乳和禽蛋产品中的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措施
(一)突出宣传教育,深化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有效监管重要性认识。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纳入“六五”普法规划,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禁止国家规定的23种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种植业产品上的使用;禁止国家规定的限用农药在对应经济作物上的使用;禁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在畜禽产品上使用;禁止“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在水产品上的使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农产品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均达到100%。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以建立完善我市主导产业柑桔、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品标准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以主导产业为主,制定完善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化生产要有龙头企业或以农业经济合作社组织带动,依靠他们将标准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生产各个环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经营的农产品,实行以“四有”(即: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有包装标识,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有《农产品产地证明》)为主要内容的产地准出制度。
(四)做好农产品质量认证与安全管理工作。一要抓好产品认证,面向我市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品,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认证覆盖率;重点引导和帮助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认证,扩大“三品”产业规模。二要加大对认证产品在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建立以绿色食品为主体的“三品”市场体系,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三要创新监管,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重点要加强对已获证“三品”的证后监管,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添加剂的使用以及质量抽检等。四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绿色食品续展、有机食品的保持认证工作。
(五)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一是全面开展农产品检查,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控制在目标以内。继续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开展标准园创建工作,完善标准园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规范用药行为。组织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整合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鼓励使用低毒和生物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和督查。重点查处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按法定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和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行为;应当包装、标识的农产品不按规定包装、标识的行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未按照规定建立检测机构或委托合法检测机构对入场农产品进行检验的违法行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六)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是督导各类农产品销售市场严格查验食用农产品入市的四项条件证明材料(农产品产地证明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农业“三品”的有效证书和一年内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农产品市场签订的已明确质量安全责任条款的购销合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具备其中任一项条件的,允许入市销售;不具备其中任一项条件的,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违者依法查处。二是督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固定摊贩和流动商户的经营者身份信息档案;与固定摊贩和流动商户签订质量安全经营责任书,并督促其建立进销货台帐;对经营户进行经常性的质量安全教育。三是督导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进货登记制度;对进入市场内销售的农产品实行“逢进必检”,及时公示检测结果。四是要加强对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抽查和市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七)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登记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农产品销售者在采购农产品时应当索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并向购买者出示有关农产品质量的证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农产品销售企业要建立进货销货登记制度。
(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超市专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市场要配备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对生产、经销的农产品进行检测。
(九)严格监督检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负责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未按规定开展检测和公示的农产品销售者给予处罚。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对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重点活动安排
(一)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查。3-10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抽查活动,重点抽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时公布监督抽查和案件查处结果。
(二)农药市场专项检查。结合省农业厅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活动,在7-9月农药销售旺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以农药批发市场为重点,至少抽查1/10农药经销门店,检查内容重点为农药标签是否合格、农药经营者资质是否合法、是否违规销售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
(三)农业投入品使用宣传培训。3-10月,在主要生产开展病虫防治、配方施肥、安全用药技能培训,引导农户科学选购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投入品,并发放宣传材料。
(四)农产品检测及农产品市场准入专项培训。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超市的农产品经营负责人、农残检测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市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社区)要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状,一级抓一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各相关单位和各生产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农产品加工和经营企业(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的法定代表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各县(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网络,正式机构未成立之前,要尽快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检验临时工作机构,承担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的业务指导工作。各县(区)要保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所需经费,要将农产品监管和检测检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凡进入我市销售的农产品必须具备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委托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明和具备国家认可资质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单,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方可准入市场。对国外进口的农产品必须具备我国政府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单和检疫证明,方可准入本市辖区内销售。
四、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食品)认证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出具由认证单位颁发的认证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章后,可作为进入我市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证明,实行入市抽检制度。
五、对未取得相关认证证书,但出具有产地证明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进入我省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实行入市抽检。对无产地证明和检查合格报告单的农产品,实行入市登记、现场检测制度。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室)现场检测合格的,准予进入市场销售;检测不合格的,禁止进入市场准入销售,并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置。
六、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检测人员。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后不得经销,不得自行处理,应及时向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七、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部门按规定对本辖区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主要农贸市场应当自觉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抽检,并提供必要的相关证明资料。
八、准入市场的农产品,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生产者要向经销者,经销者要向消费者,就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做出质量安全承诺保证。实行召回制度,对自己生产销售的不合格农产品应当免费召回。
九、对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其产区的相应品种农产品六个月内禁止进入本市辖区内销售,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十、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主要农贸市场,必须在显著位置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每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产地、质量等级、销售价格进行公布,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专销柜台,实行优质优价。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关键词】可拓目标规划模型;房地产;产品策划
引言
产品策划是房地产开发前期连接市场定位和建筑规划设计的纽带,目前学者们研究产品策划的的理论主要是通过市场调研方法和经验方法给出某项目的产品规划建议(郑华,2008[1];杜伟,2009[2])。市场调研方法可以为项目提供客观的市场依据,但是经验方法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且缺乏创新。这些方法虽然适合于项目前期的产品定位和产品种类策划等定性的研究,但是却在定量化确定产品种类配比以及制定产品策划方案的研究中显得不足。以创新思维为基础、以开拓创新规律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可拓工程(蔡文、杨春燕,2007[3])在研究解决房地产产品优化组合的策略集生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周成斌、邹广天,2006[4])。但是目前没有把可拓工程与目标规划结合起来,开展解决房地产开发前期产品策划方案生成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采用可拓目标规划的方法来解决房地产产品策划过程中产品策划的问题。
1 可拓目标规划模型
目标规划方法[5]是1961年由A.Chrenes和W.W.Cooper提出的,用以解决如何利用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可拓目标规划方法[6]是蔡国梁等学者在可拓数学、物元分析理论、目标规划方法基础上建立的,此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在系数可拓范围内最优解的选取、最优值的分布、解的满意度加以研究,来得到人们最关心的满意解。
在可拓环境下,设系统资源约束的可拓关联函数为 ;目标的可拓关联函数为 ;可拓决策为D,则有:
采用可拓关联函数表示,有:
根据可拓优化理论,其可拓满意解x*应满足:
下面给出一般目标规划与可拓目标规划的转换方法,首先考虑单目标情况。
记目标与约束的可拓函数分别为G(g),Bi(bj);认为给定关联度目标 ,则得可拓优化模型:
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此时目标函数为:
在多目标情况下,设目标的可拓关联函数分别为 ,由于不同目标要求的达成状况及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分别给出各自目标的优先级及权系数,则有如下可拓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如下:
2 房地产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模型建立
以浙江桐庐分水镇XX住宅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为例,建立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可拓目标规划模型。并从地块资料、当地政策规范、开发商诉求、市场调研的客观事实以及从项目的主观定位出发,确定该项目符合开发商诉求与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策划方案。对能够量化,也非常有必要量化的问题进行量化。这里用可拓目标规划模型对该项目的产品策划方案进行优化,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确定该项目策划目标和条件约束。XX住宅项目地处以制笔企业为龙头经济的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以及与开发商的沟通一致确定该项目走高端住宅物业的发展道路。以弥补目前分水镇高端物业的市场空白。结合这一产品定位,该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的目标中可被量化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至少获得不低于项目投入的20%的利润;
B 项目投入至多1个亿。
另外,该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约束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项目容积率控制在1.2以内;
B 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
C 三种产品比例排屋:叠排:高层=5:2:3
第二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途径,选择可能的决策变量,把该项目可能的建筑类型作为可拓目标规划模型的决策变量。根据分水镇以及分水周围县镇住宅物业当前情况的调查研究及评价,结合专家咨询,选择可能的可拓决策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桐庐分水镇XX项目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模型的决策变量及参数
建筑类型 决策变量 决策参数 备注
建筑面积(平米) 户型面积(平米) 层数 单位产出(元/平米) 单位投入(元/平米)
排屋 x1 (KT)A户型:320 (KT)3层 7000~8000 3000~5000 ①建筑面积不包括地下室,半地下室面积
②单位产出和单位投入均取自当地市场的情况,并取整。
x2 (KT)B户型:380
叠排 x3 (KT)C户型:200 (KT)5层 6000~7000 3500~5000
x4 (KT)D户型:270
高层 x5 (KT)E户型:110 (KT)16层 4000~5500 2000~3000
x6 (KT)F户型:140
配套 x7 ― (KT)1层 ― 800~1000 ③配套包括:住房配套用房、物业管理与经营用房
排屋地下室 x8 ― (KT)地下1层 7000~8000 3500~5000 ④半地下室和地下室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⑤假定半地下室层高≥2.2米,其面积记入房产建筑面积
叠排地下室 x9 ― (KT)地下1层 6000~7000 3500~5000
高层地下车库 x10 ― (KT)地下1层 1500~2000 500~1000
表格由研究者整理所得
注:(KT)表示其后的数据是可以变化的,第一列表示住宅物业类型及配套;第二列为决策变量:建筑面积。第三列是决策参数,包括户型面积、物业层数、单位产出和单位投入。决策变量的选择与参数确定以当地房地产市场调查数据为依据。为了模型计算方便,这里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对排屋、叠排和高层户型给出一些代表性的户型面积。
第三步,通过对项目当地楼盘的抽样踩点调查、当地建筑部门统计资料分析、专家预测等手段,获取模型建立的有关参数。主要包括,建筑层数、单位产出区间、单位投入区间等。通过对分水镇以及周边乡镇竞争对手的现状调查和预测分析,得出XX住宅项目开发前期策划可拓模型的决策变量的各种参数如表1所示。
第四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2大目标以及第三步确定的可拓决策变量系数,结合项目产品策划前期的基础资料以及可拓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建立桐庐分水镇XX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的可拓目标约束方程:
(1)
(2)
(3)
(4)
(5)
(6)
(7)
第五步,根据政府及开发商建设用地的限制要求,以及根据所在区域高端住宅市场的需求,建立主要决策变量的约束方程。(单位:平方米)
0≤x1+ x2≤9666
0≤x3 +x4≤3866
0≤x5+ x6≤5800
0≤x8≤3570
0≤x9≤850
0≤x10≤500
3 房地产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方案生成及优选
3.1 XX住宅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方案生成
根据上述可拓目标规划模型,通过人――机对话式的计算机模拟,通过将模型程序输入LINGO软件[7]后,再进行策划活动中企业资源配置目标、约束条件、决策变量参数等变换,可以得到桐庐县分水镇XX项目开发前期产品规划的可能方案。表2为决策参数的取值情况,通过变化觉得参数得到的代表性的方案有三个:
表2桐庐分水镇XX项目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决策参数表
建筑类型(平方米) 主力户型建筑面积 收入目标万元 资金投入目标(万元)
≥1.2个亿 ≤1个亿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排屋地上建筑9666 x1 8000 7280 7680 5000 4500 5000
x2
叠排地上建筑3866 x3 7000 5880 6880 5000 4500 5000
x4
高层地上建筑5800 x5 5000 3980 5080 3000 2500 2500
x6
配套 x7 ― 1000 800 1200
排屋地下室3570 x8 8000 7280 7680 5000 4500 5000
叠排地下室850 x9 7000 5880 6880 5000 4500 5000
高层地下车库500 x10 2000 1480 1780 1000 800 900
表格由研究者整理所得
方案一结果分析
①x1=0;x2=9665 ;x3=0;x4=3866;x5=0;x6=5799;x7=0;x8=0;x9=0;x10=0;
②排屋地上建筑面积为9665平米,主力户型为380平米;叠排地上建筑面积为3688平米,主力户型为270平米;高层5799平米,主力户型140平米;
③另外,根据软件分析的结果可知,满意解结果显示小区内配套建筑面积为0,但如果要想增加1平米配套面积,投入需增加1300元;如果要增加1平米排屋地下室面积,投入增加1750元,如果增加1平米的叠排地下室面积,投入需增;
④项目容积率1.2
⑤建筑密度27%
⑥项目收入1.3个亿,超过预计目标1000万元;项目投入1.07亿,比预期多投入700万。
⑦可获得932万毛利
方案二结果分析
①x1=0;x2=9665 ;x3=0;x4=3866;x5=0;x6=5799;x7=0;x8=0;x9=0;x10=500;
②排屋地上建筑面积为9665平米,而且主力户型为420平米;叠排地上建筑面积为3688平米,主力户型为280平米;高层5799平米,主力户型120平米;
③另外,根据软件分析的结果可知,最优解结果显示小区内配套建筑面积为0,但如果要想增加1平米配套面积,总投入要增加1040元;如果要增加1平米排屋地下室面积,投入需增加848元,如果增加1平米的叠排地下室面积,投入需增加562元。
④项目容积率1.2
⑤建筑密度27%
⑥项目收入1.19个亿,比预计目标少0.01亿;项目投入0.92亿,比预期少投入800万。
⑦可获得968万毛利
方案三结果分析
①x1=0;x2=9665 ;x3=0;x4=3866;x5=0;x6=5799;x7=0;x8=0;x9=0;x10=500;
②排屋地上建筑面积为9665平米,而且主力户型为340平米;叠排地上建筑面积为3688平米,主力户型为270平米;高层5799平米,主力户型140平米;
③另外,根据软件分析的结果可知,满意解结果显示小区内配套建筑面积为0,但如果要想增加1平米配套面积,总投入要增加1560元;如果要增加1平米排屋地下室面积,投入需增加2308元,如果增加1平米的叠排地下室面积,投入需增加308元。
④项目容积率1.2
⑤建筑密度27%
⑥项目收入1.34个亿,比预计目标多0.14亿;项目投入0.98亿,比预期少投入200万。
⑦可获得1073万毛利
3.2 XX住宅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方案优选
按照桐庐县分水镇当地房地产开发商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状况,以及根据当地政府对地块规划使用的要求和开发商人、财、物等资源分配的要求,从容积率目标、建筑密度目标、投入目标、产出目标四个方面,通过进一步研究、咨询建立可拓决策目标规划方案评价优选的域区间即满意区间(经典域)、基本满意区间(节域),桐庐分水镇XX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方案评价优选的指标及其域区间如表3所示。
表3 桐庐分水镇XX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方案评价优选的指标及其域区间
目标 权重 满意区间 基本满意区间
容积率 0.3 [1,1.2] (0,1)
建筑密度 0.2 [25%,30%] (0,25%)
投入(万元) 0.2 [0,10000] (10000,12000)
产出(万元) 0.3 [10000,14000] (7000,10000)
表格由研究者整理所得
根据上述三个方案对容积率、建筑密
度、投入、产出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方案优选指标及其域区间(如表3所示),通过可拓评价优选的方法,通过对计算得到的第一、二、三方案各指标关联函数值和综合优度如表4所示。
表4 桐庐分水镇XX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方案各优选指标的关联函数值及综合优度
目标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容积率 1.35 1.35 1.35
建筑密度 0.2 0.2 0.2
投入(万元) -15.5 1.4 0
产出(万元) 0.3 0.5 0.7
综合优度 -2.565 0.875 0.655
表格由研究者整理所得
第一、二、三方案的综合优度分别为-2.565,0.875,0.655。由此经分析、比较、优选,最终得到桐庐分水镇XX项目开发前期产品策划可拓目标规划模型获得的满意方案为方案二,本方案可以较好的实现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投入和产出的所定的目标。
4 研究结论和存在问题
本文初次把可拓工程和目标规划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房地产开发前期产品策划的可拓目标规划模型。并尝试用此方法解决XX住宅项目初期产品规划设计中的各项经济指标的优化问题。该方法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应用实属第一次,在许多方面还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今后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郑华.房地产产品策划_市场化的住区开发策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8,3 .
[2]杜伟.烟台埠岚房地产项目定位与产品策划研究[D].江苏大学.2009,12.
[3]周成斌,邹广天. 住宅产品类型创新中的可拓策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8 (7)
1 请介绍一下《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 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 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JL年下发的中央l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 《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2 出台《规划》,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呆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熏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3 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4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5《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规划》同时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大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二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巾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发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