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档案整理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整理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整理经验

第1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当前,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的重点,这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是必须看到,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单纯是工程项目,它是档案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档案管理信息化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道远。

创新与安全的矛盾

由于档案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相对于那个时代最完备的档案管理技术与管理制度。近代档案学已经是一门完善的、体系严密的科学。虽然档案学面临信息化的冲击与挑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一代档案学尚未产生,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处理好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管理创新和原有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同时,对历史档案管理现状难于改变的特点,必然使档案管理不可避免地走向管理方式的多元化。例如,国务院办公厅的档案管理系统就分为1990年前和1990年后,分别用不同的方式管理。在这方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毕竟档案的历史管理方法无法改变,档案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如文档管理一体化。对于这类整合,重要的是处理好整合应用项目与档案管理特有的、独立性要求的矛盾。例如,档案管理中对文件标题有权改动,这必然使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复杂化。采取管理创新和合理技术是档案管理与其它信息系统整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

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范的标准化程度相对比较低,造成应用泛围和信息共享性大大下降。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不同,难于实现标准化。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除中央、地方档案馆外,各政府机构亦管理着相当有年头的档案,有的甚至保存着大量建国初期的档案。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二是在具体管理细节上,各级政府和政府各机构间,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使本来能够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变得比较混乱。最明显的例子是为党、政、人大、政协共用的、相对统一的档案分类主题词表都很难提出。

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造成的应用技术体系不断升级、换代,标准不断变化,加剧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风险,加大了投入和建设难度。例如,每次存储介质的革命都带来存储格式和标准的变革,将已经数字化的档案资料置于重新投入巨资升级或放弃原有数据的两难境地。

四是关于档案的立法相对比较缺乏,甚至对超过五十年的历史档案必须解密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至于建立电子档案,不但存在巨大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至今在标准、法律依据等方面都还是空白。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相关法律的滞后则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电子政务的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政务并不完全是过去OA、信息化在名称上的改变,它具有特定的含义。利用计算机开展OA应用早已有之,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电子政务的鲜明时代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电子政务系统构建在国际互联网平台上,因而能够直接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履行政府职能。这改变了以往的OA系统,由于建立在政府专用网络上,只能为自身业务服务的应用目标,使政府实现了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更高层应用目标。

另一方面应用于互联网上、功效等同于手迹和印章的电子签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构建了在互联网上的最基本的电子信任体系,在网上进行有关社会活动便有了可信的安全保障。正因为如此,国际上电子政府建设成为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标志,使推进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领域里不可避免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推进电子政务必将迈向电子政府。从这个意义出发,今后开展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更新旧观念,研究新问题,做出新部署。在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确实需要创新。

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看,人才档案的管理与应用已经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不少大公司的资料、档案信息系统虽然遭到彻底摧毁,但仅仅几天后,这些公司在其数据备份系统和灾难恢复系统的支持下,业务全面恢复。说明当前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发展到了高度可靠、可用的水平。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办法各自为战地建设,不从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就不可能加速这项建设的进度,就会事倍功半,还会给国家造成巨额浪费。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档案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它是电子政府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电子政府的全局出发,构建档案管理系统。与我们过去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相比,今后系统建设至少需要考虑增加以下任务并及时部署。一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PKI/CA,建立可信任和可授权的应用系统。在互联网条件下,电子档案的应用和管理需要电子证书以规范权限和使用电子印章,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和安全、保密要求。二是政府电子档案的数据备份、事故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系统的建立。电子文档和数据是所有信息化建设投资最终获得的几乎唯一的回报,是极宝贵的数据资源。我们应该以全新的理念、审慎严密的措施、科学的方法,从建设之初就构建电子档案坚固的安全屏障。

新形势下的基本策略

必须看到,在今天的形势下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除了自身建设任务外,还应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带来政府管理创新的巨大机遇,将打破许多原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甚至出现只有各种电子政务建设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情况。所以,新形势下搞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策络。实践经验表明以下策略十分重要。

1、积极纳入国家信息化领导、协调机制。所有电子政务建设都应当自觉纳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总体方案。政府效能的源泉来自管理,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也必然是管理。例如档案管理信息化采用PKI/CA就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协调下构建和应用。

2、与时俱进,观念创新。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采用信息技术引发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的变化将会层出不穷,必须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政府文档数据备份问题,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我国政府机构信息系统中还几乎没有符合严格意义的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安全性十分脆弱。但是要求每个政府机构都建立复杂、昂贵的数据备份系统是不可能的。采用市场的方法可以解决企业和相当一部分机构的问题。但是党政等重要机构如何解决值得很好地研究。这就要求我国各有关机构必须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机构职能等方面全面创新。

信息化产生的一些问题,可能现行各有关部门都不具备解决它的职能,这就特别需要职能创新。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的许多机构有可能通过分析、研究,从拓展业务工作的范围出发,主动承担起新职能。或者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协调下,被赋予新的职能。例如,中央和各地方的档案馆就有可能成为各级政府的文档数据备份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3、遵循标准,推进标准,加强法律建设。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作法极其有害。曾有过高层政府机关,采用仅凭经验管理档案的方法,连续数十年不变,虽然也很有成效,但不具有通用性,无法让更多的人高效率地使用,最终证明这种管理毕竟是落后的,必须淘汰的。

采用标准意味着系统性的进步,对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搞好应用并使应用不断深化,就必须在标准化上下足功夫。有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例如电子档案的标准,不但涉及数据格式,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更应统一领导,集中力量,锲而不舍,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和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档案的立法工作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实现。这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2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农业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我国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实况、经验、措施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好务,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农业稳定与发展,帮助农民奔小康,是档案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资本文由收集整理料不断变化和受到损坏,档案的“寿命”是有限的,档案资料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保管,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对于农业档案部门和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档案损坏的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现就纸质制成档案例材料而言,损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纸质制成材料的质量、纸质好坏、印刷工艺、写字墨水质量等都会影响档案“寿命”,是纸质档案遭到损坏的内在因素,还有就是档案保管条件也决定着档案存活的寿命,如环境、气候、虫害等外在因素。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提供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生活资料。农村经济,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而且还要推广先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和形成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农业和农村档案,记载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记录了农村各项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为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凭证。

近年来,村级档案虽然实现百分之百的建档,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村级档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档案的积累和归档工作还存在严重问题,比起其他门类或专业档案差距太大,我们发现农业方面的档案大多数是经验式管理,自讨方便,谈不上立卷标准、管理规范。个别的档案还存放在各业务部门个人手中,虽然乡(镇)村建立了档案室,但收集保管的档案门类不全,大多数是文书、会计、村民档案,要使农业档案真正为“三农”建设中发挥作用,非常有必要对农业、农村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农业和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农业和农村档案建立后,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规范的内容有: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保管利用、人员素质等。

1、建立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制度

农业和农村档案量大、面广、信息资源丰富,要想系统地管理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就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既有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又要有档案室机构和档案人员,还要有业务基础设施完备的档案用房和用柜,使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供应、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农作物新品种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都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对农业档案形成的时间、归档内容、归档份数都要进行严格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做到

制度健全、标准一致、管理规范。

2、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农业档案要围绕农村“三农”、基层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科技兴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经营、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减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材料进行广泛的收集,对这些材料形成的用纸、用水,案卷的分类、组卷,各种目录的填写都要参照机关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在业务指导工作中作到基础业务建设要起点高、一步完善到位。

3、农业和农村档案材料的保管条件

为确保档案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对各单位、个部门、各专业户形成的文件材料通过整理、立卷后,一定要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房、专箱和专盒里,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防范措施。

四、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好处

农业和农村档案经过系统地、规范化整理后,为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原基础。直接为各经济技术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提供服务上有三大好处。

一是查找方便。经过集中系统的收本文由收集整理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后,有规律的存放在盒、箱、库内,只要利用者前来查询有关档案材料,档案人员就会很顺利地将档案材料提供利用者,不再会为查找一份材料而四处奔波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结果还保证不了能查找到所需要的档案材料。

二是查找及时。档案材料经过档案人员系统的整理,科学的编目,有序的排架,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只要利用者随时查找,就随时有人接待,而且查找起来非常应新顺手。

第3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项目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历时44个月完成了一期建设任务,完成一期总投资179407.01万元,一期年生产能力达4.0mt/a,一期工程建设有142个单位工程,形成项目档案2106卷,光盘档案271件,照片档案15册。2010年9月29日,梅花井煤矿项目档案一次顺利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专项验收。

煤矿建设尤其是井工型煤矿建设项目,不同于地面工程建设,都是在地下几百米深处作业,危险性大,设计变更多,自然条件复杂,受水文、地质、瓦斯、煤尘等影响大,专业性强,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来讲,煤矿工程建设具有高风险、投资大、规模大、工期长、单位工程多、参建单位多、人员结构复杂、没有矿建档案归档标准等特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梅花井煤矿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梅花井煤矿筹建处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结合煤矿建设工程实际,探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煤矿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为国家在煤矿建设领域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优化项目档案管理组织形式,为煤矿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煤矿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各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梅花井煤矿项目开工建设初期,就成立了项目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将煤矿办公室、计划部、动力部、工程部等形成项目档案的部门负责人全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中,煤矿建设筹建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选派了一名懂工程专业的责任心强的人担当专职档案员。在与各参建方签订项目施工合同时,将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挡等要求纳入了合同管理中,坚持项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以建设单位为档案管理核心,以设计、施工单位为档案管理主体,以监理单位控制为手段的三级档案管理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真正将项目档案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各领域,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

部门、参建单位总动员,分工到位、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建设单位充分发挥档案管理核心地位作用,在项目建设开始,就制定了《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管理规定》、《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整理标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案卷构成一般格式要求》、《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档案分类大纲》、《梅花井煤矿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参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文件收集、整理、排序、字迹、装订、装具的标准和职责,并下发到各参建单位执行。施工单位采取逐级包干管理责任制,即对于总承包单位,所辖分包单位其形成的项目文件材料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收集整理编目,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提交总承包单位审核、验收、签字,按照单位工程档案的系统性进行排列,再向建设方移交。监理单位针对矿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没有国家和行业档案管理标准的情况,通过与建设单位、参建单位及参加过大型煤矿建设有丰富管理和实践经验的管理、监理、施工等部门人员进行座谈、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和方法,结合自身在矿建资料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依据《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煤炭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案卷构成一般格式要求》等标准的要求,编制了《煤矿矿建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煤矿机电安装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这两个规程对监理方、施工方的项目资料收集的范围、格式、字号、电子格式、份数、签字等,特别是对矿建施工中形成的工程安全、功能检验、测量、水文地质、通风安全设施、设备试运行记录等文件材料的内容、格式作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其中,《煤矿矿建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监理资料有三大项54条内容,施工资料有九大项217条内容;《煤矿机电安装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监理资料有三大项54条内容,施工资料有十三大项270条内容;这两个规程的编制在一定_程度上填补了国家在煤矿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领域资料收集范围的空白,为系统地收集、整理煤矿工程建设形成的文件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创新档案培训模式,强化档案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有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煤矿建设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但档案管理方面的主体一各参建单位的资料员档案管理水平、资质等参差不齐,为了快速适应、进入项目档案管理的角色,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矿领导决定采取“集中培训――实践――再现场答疑、点评”的档案管理培训模式,即工程项目一开工,矿领导就组织建设方及所有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档案员、资料员等相关人员,请其业务主管部门――神华宁煤集团和自治区档案局专家进行授课,结合煤矿建设工程实际,着重讲解《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案卷构成一般格式要求》、会计、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参建单位将项目资料整理一个阶段后,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把已整理好的资料带来,请档案专家到现场进行检查、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待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建设单位再请档案专家进行把关预验。经过这种快速、实际、有效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使项目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强化项目档案过程监管机制,从源头把好收集关,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齐全

项目档案管理是项目控制的重点之一,对项目管理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煤矿建设是高危行业,其矿建前期的论证阶段不同于其他基本建设项目,涉及政府部门多,有规划、国土资源、消防、安全评价、水利、征地移民、地震、卫生、地质勘查、测绘等,论证时间长,其形成的文件材料多,为了便于管控项目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照项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梅花井煤矿计划部负责项目前期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动力部负责设备的采购和开箱验收整理工作,工程部负责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工程管理工作,并将项目档案管理纳人到部门的工作岗位考核中,实行奖罚制度,三级巡回检查和考核制度。一是每月、每旬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计划部、工程部、动力部、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对项目档案形成的参建单位及责任部门进行检查和考核。二是监理方对土建和安装工程实行周检,对矿建工程实行旬检,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项目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对项目档案整理存在问题的参建单位在工地例会和旬检通报会上进行通报,下发会议纪要给各个参建单位,并要求限期整改,由监理方再组织专人进行复查,整改完后,由监理人员在档案移交清单上签字确认。如项目档案整理不合格,监理方拒绝组织工程初步验收,在项目档案整理合格后才同意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报告。三是每个季度由神华宁煤集团相关部门再组织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人员共同对工程质量和档案整理进行检查,真正将项目档案管理与工程管理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与此同时,对项目档案整理的质量还采取三级审核的控制措施,即监理单位首先对各参建单位的档案整理质量进行审核、签字,然后交建设方工程部审核土建、矿建工程形成的档案整理的质量;动力部审核设备安装形成的档案整理质量,最后交档案部门进行全面审定后,再正式接收进入档案室。

建立了档案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保障机制

梅花井煤矿一期建设中,矿领导充分考虑了项目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今后借阅利用工作,在办公楼的一楼专门设置了80多平方米的档案专用库房,实现库房、查阅室、档案人员办公室三分开,一楼设置安装了监控,投入十几万元配备了豪华型密集架、防磁柜、吸尘器、加湿机、温湿度计、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碎纸机等设施设备,满足了档案工作的需要和安全保管目的,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和支持。

第4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特点

一、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1.保密性:因为档案涉及的信息量特别大,大部分都是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归档。其中不少信息在一定时期和阶段是不宜公开的,特别涉及到一些核心机密更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

2.安全性:档案管理工作无小事。无论是在档案的查阅使用上,还是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确保它的完整和安全。

(二)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为企业或单位正确决策提供经验或借鉴

由于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都是是人们走过来留下的脚印,是对历史的客观记载和反映,既包括发展过程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也有对往事的深刻反省和教训。但“温故而知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为企业或单位决策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或借鉴,避免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2.为企业或单位继往开来提供条件

任何企业或单位的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过程和规律,有它的连贯性和延续性,需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或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最完善的系统资料,方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是制定科学发展的最好参考资料和基础。

二、文书档案整理保管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的档案整理与保管工作势必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因为现阶段保管与整理的方法还相对落后,这样就使得工作的效率偏低。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文书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暴漏无疑。所以整理与保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就是新的趋势。

(一)现代管理技能必须得到有效应用

社会进人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要求各项工作都适应其内外环境。在数字和网络社会里,文书档案的管理方法若能和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势必会提高工作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对文书档案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取合适的办法给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将现代档案管理技术应用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未来文书档案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现代整理手段必须得到有效应用

就日前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文书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工作也不例外。这项工作中对计算机的运用较以前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打破了传统的纸质文书档案的整理方法,避免了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的缺陷。运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整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

(一)分类方法

文书档案工作中最常见的三类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和问题分类法。

1.年度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年度,是通过将全宗内的所有文书档案按照时间为标准进行逐步区分,通过形成年限逐次排开。运用年度分类法,要求根据文件的准确日期将文书档案进行归纳,并且注明其形成的实践,这是确保分类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在当前实际工作中能够合理完善档案分类工作的有效措施。

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根据文书处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它以立档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标准,按不同的机构分别设置类目。

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文件内容所反映的问题或“事由”将文书档案划分成各个类别。

(二)档案装订

档案装订是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普通文件一份装订一次,有些文书的批复和请示可以合并归成一件,如果页数太多当然可以分成两件或者多件。

(三)档号章与页码编写

档案管理中章与页码编写是最细微繁琐的上作之一,页码编号的有序可以提高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所有文件的右上部位应当加印档号章,档号章上填写档案内容,内容包括档案号码、所属年份、机构代号、问题代号、保管时限、馆编件号等项内容。重点应当强调档案号码的填写,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档案号码要从分类、保管时限的低级顺序向高级顺序依次进行。

四、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的信息保管工作

通过计算机系统辅助档案文件保存期限的办法,主要应用的是抽词比较法。抽词比较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按照批次处理。当然进行这种方法的时间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工作的进度来实施,可以随时办理,不局限于哪个月或者哪天。首先,将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因素编制纳人索引表,其中包括文件责任人、内容、种类等等。这个过程可以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按照一定规范要求给每个词条打分,把其余的词条录人到计算机数据库,归之为自学习系统,形成后各建词表。其次,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文书档案的文件格式进行不同的设置。

五、结论

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简单便捷的文书档案整理保管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是否有序高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工作进程。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意识,转变陈旧观念,勇于大胆创新,积极投人实践。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把新时期文书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工作推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玮,许辰弘.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做好现代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电力,2003(03).

第5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科技档案;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前言

科技档案是记录和保存科学技术知识、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档案的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支持科研生产工作。如何加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档案的价值,是实现科技工作创新发展和产业化跨越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因此,使增量档案信息资源与存量档案信息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下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加强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策略:

一、积极总结科技档案管理新经验,加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

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科技档案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环节,它能将科技档案中蕴藏的丰富成果激活,实现科技档案的应有价值。因此,新时期,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联系档案管理的实际,在重点分析研究档案管理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总结科技档案管理新经验,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具体的改进思路和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档案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力度。

一是优化馆藏。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馆藏工作是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传统手工技术与现代技术,重视各种载体档案材料的收集,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档案资源的征集力度,大力丰富馆藏、优化结构,确保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同时,加强档案资料抢救修复工作,保证科技档案资料齐全。

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开发深度。采取“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及时收集、规范整理”的方法,主动跟踪课题研究进展,与科技人员合作互动,采取重点收集、集中收集等方式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对形成的档案资料,要及时接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并深入了解科技成果的先进程度,了解经济市场的需求,及时、适度、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挖掘档案信息的价值潜力,加强档案信息开发的深度。

三是灵活运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在遵守前台与后台并进、制度整合与技术整合兼顾、系统规划与多方参与等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档案资源客体对象的著作权与信息产权状态,应科学选择不同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如:加大对非公共信息产权性质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并对其利用范围进行科学控制;针对不同产权性质的档案资源可通过获得著作权人的使用许可后进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在档案著作权保护期限之外实施对其开发利用等等,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力度。

二、以信息化为主导,建设科技档案利用体系

档案资料信息涉及面不仅广泛,信息量也非常的庞大。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以信息化为主导,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收集、科学管理、系统开发,建设科技档案利用体系,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安全的档案安全体系,成为现阶段加强科技档案利用率的关键和重点。

首先,科技档案信息化编研。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网”的优势,采用网页文件编制实用的电子科技档案编研。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根据社会和读者的需求,科学整理、分析、提炼和加工馆藏档案信息,将分散的原始信息通过网络数据库平台进行集约化管理,汇集成各种编研成果。并及时在网上、更新档案管理信息,丰富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宣传、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其次,科技档案信息化检索、查询。积极利用多媒体科技档案管理软件,提供网上查询,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并行检索、分布式检索、知识的智能检索、知识挖掘、异构信息整合检索和全息检索、自然语言检索、跨语言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概念空间、信息融合技术等检索技术,配置与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扩大档案利用过程中原本被限定的有限的空间、时间、服务等范围,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良好、更积极主动的服务也创造了可能,从而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最后,拓宽科技档案信息化服务渠道。根据“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需求导向、创新开发、整合资源、确保安全”的原则,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建立网上现行档案文件服务中心,实时地进行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同时,与企业、基层农技工作者、专家教授等建立教学基地、科技下乡等网络相关平台,从而拓宽科技档案信息化服务渠道,促进科技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扩大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益

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档案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档案管理的手段日趋先进,对档案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益。新时期,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科技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档案开发及利用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以“积极开发、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向全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通过开发和利用科技档案中记录的图纸资料、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实验总结、总结报告、文献汇编等,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现代生产各环节中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其研制、生产、改进和发展都离不开科技档案所提供的技术经验支撑,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科技档案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拓宽产品规格,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云波.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第6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协作积极进取,力争在档案业务和服务质量等各方面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一、加强宣传,增强档案意识,将档案管理法规制度落到实处

1、利用档案馆网页,宣传档案管理法规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工作自觉性。

2、举办专兼职档案员培训班,结合卷改件的改革,进行档案业务学习、指导,使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推进。

3、深入各立档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单位归档意识,做到归档及时、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提高归档率、完整率。

二、积极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开发使用好档案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1、购置合适的软件,为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基本硬件条件。

2、在软件到位后,积极组织档案目录的录入工作,编制各门类档案管理检索工具,建立数据库。

3、与教务、人事、科研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电子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工作。

4、做好对档案馆网页的维护、开发、优化工作,提高点击率。使档案馆网页成为档案宣传工作的一个窗口、日常档案管理、交流工作经验

的一个平台。

5、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基础上,规范学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适时向学校提出“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三、按照国家二级档案达标要求,做好档案实体基础工作、利用服务工作

1、接收*年档案,按要求及时做好整理、归档、鉴定、分类、编目、排架、入库,做到管理规范、利用方便。

2、清理积压档案,按要求完成鉴定、立卷、归档工作。

3、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按严格的组织程序予以处理。

4、在做好档案实体基础工作的同时,开展内部检查、评估、评比工作,为优秀教学评估做好档案工作方面的准备。

5、开展评选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工作,通过评优总结促进档案工作。

6、配合学校的各项改革管理工作,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树立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

7、改进研究生毕业离校手续、认真做好研究生档案接收、转递工作,做到及时、快捷、准确、无误。

四、围绕百年校庆,开展档案展览等项工作

1、为举办百年校史展览、教学科研展览、名人档案展览,照片专题展览,对展厅进行规划、设计,进行必要的装修,为百年校庆做基础准

备。

2、做好《中国农业大学名人志》的编纂工作、名人全宗档案的整理工作和百年校庆画册的编辑具体工作,如:有关资料、照片的接收、催

收、征集和整理工作。

3、按照学校布署,积极做好百年校庆展览有关准备工作。努力丰富充实馆藏,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利用等工作。

4、完成档案馆简介的编印工作。

五、其它工作

1、开展档案编研,力争写出2—3篇论文,与兄弟院校交流或发表。

2、做好陈列馆接待参观工作,发挥档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向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4、做好保密、安全工作

档案的保密、安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时基础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发生了失、泄密和丢失、火灾等情况,那是要犯历史性错误

的。我们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有很强的档案保密、安全意识,做到档案工作到哪保密安全工作到哪。保密工作中要根据档案内容及情况

变化,确定和调整密级。

总之,*年工作任务是繁重的,要能很好地完成,必须有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经费保证和领导的重视;还要靠档案同仁同心协力、

积极进取勇于奉献,更需要各立档单位的大力支持,规范整理,做好归档工作。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引入竞争机

制,关心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同志的积极性,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瞿书记提出

第7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1教学档案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产物,是教学科学化和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产生了大量的材料,需要及时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完整的档案。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及时收集素材。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和直接形成的文字、图像、表格、音像材料等均属教学档案中的内容和素材。除了上级所发文件、教研室教学材料等直接材料外,对于所进行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时用文字及图像予以记录和保留,形成间接材料,可以丰富教学档案的素材。力求准确完整。教学档案材料每年都有更新,需要按学年归档。每年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教研室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教学材料等均要求有原始材料和数据,保证准确有效。全部已经归档的材料应要求格式规范,保证内容完整可靠。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原则上不外借,可允许材料复制后传阅,以保证教学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科学完善管理。教学档案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既能够如实而全面地反映出临床教学工作实践的全貌,同时也便于教研室进行教学研究,以及在各教研室之间和本教研室各教员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档案必须如实反映各个时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情况、教学研究成果情况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等。必须遵循教学档案的现实性、集中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教学档案能够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教学档案的有效管理

及时收集资料。在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教学档案的资料收集工作是确保档案完整的关键环节。没有高质量的资料,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档案。由于教学档案主要产生于教学管理和教学业务活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其来源是分散的,下发文件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文件和各种教学材料,才能拥有丰富的档案资料,保证教学档案的完整准确。因此,教学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人员也要有强烈的资料收集意识,对每日的工作、每个阶段的工作,带着收集资料的意识去进行计划和安排时间完成,及时收集资料。资料完整准确。教学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各个时期上级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活动情况、本教研室教学经过、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应定期收集文件材料并按照归类目录进行整理,科学分类和系统地归档,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整体教学工作过程和水平。所收集的资料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教育的条例、法规和指导性教学文件;②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文件和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和实纲;③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安排,如教研室教学实施计划、见习学员的见习时间安排、实习学员的科室轮换安排;④教学活动记录,包括课堂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教学活动记录、课程设计、课堂设计、使用教材、自编教材(或讲义)、教学参考资料、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⑤教学工作总结资料,包括实习指导、实习报告、考试成绩统计、试卷分析报告、考试规则及监考情况登记表、各阶段的教学工作总结;⑥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议表、见习带教评议表、教师考核资料、教师授课统计表、论文论著、教学成果、获奖资料等。有些资料是文字文件,例如各种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等,而有些教学活动,如师生见面会、开展第二课堂等,还需要保留图像资料,以丰富教学档案的素材。

科学分类归档。整理分类是按照档案内容、来源和时间的不同,把档案分成若干个类别,为教学档案保管利用提供方便。根据不同教学材料的来源和功能,教学档案的材料主要包括如下七大类:①教学管理文件:国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教育的管理文件,包括法规、条例和各项规定;②教学规划文件,包括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人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等;③教学安排文件,包括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见习实习安排等;④教学实施文件,包括课程设计、课堂设计、教案和课件等;⑤教学考核文件,包括试卷、标准答案、阅卷方法、考试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报告等;⑥教学总结文件,包括课堂总结、中期总结、年终总结和教学工作总结等;⑦教学队伍文件,主要是讲课和带教教员的业务档案材料,包括他们进行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发表的论文专著以及获奖成果等。按照教学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理,使整理出的档案真实而又系统地反映了教学实践工作的全貌,便于保管和利用。由于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活动各种散在文件转化而形成的,同时也是教研室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保持档案文件之间的时间联系,特别是保持档案中文件之间的时间沿革联系和内容相关联系,这样保留完整的教学档案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专人严格管理。建立严格的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和教师利用方便。指定由教学秘书负责整理资料和归档,对教学档案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和编排,及时发现缺漏资料及时查找和补充,并制定严格的教学档案借阅制度。定期整理临床教学档案,提高教学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证教学档案的质量。

3教学档案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档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原始记载。完整的教学档案当中,记录了一次次教学的客观实施过程。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在每学年的开课前,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完成文字资料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改进以往教学的不足。任课教员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参考其他教员以往的教学资料,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以及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在吸收他人精华的基础上,整理出具有教员个人风格和特点的教案,使教员在逐年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档案中积累了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教员的教学材料,包含了大量的教学活动反馈信息。有了完整的教学材料,就可以利用这些素材研究分析临床教学不同阶段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不同教学任务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分析不同教员的教学方法,找出教学中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特点,最大限度的研究和总结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一、加强特殊病例档案的收集、整理

1.拓宽特殊病例档案的收集范围。要对全院专、兼职档案员及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强调特殊病例档案收集、整理的重要性。特殊病例档案不仅要收集文书档案,还要收集医疗活动的档案;不仅要收集传统的纸张档案,还应当收集照片、声像、电子等新型载体档案,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提供丰富的材料。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对特殊病例材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诊治过程中未及时留存资料,或留存后个人保存,未能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分享经验,导致医疗资源及经验资料的流失。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所在单位的(以下简称我院)做法是挖掘室藏档案,通过宣传窗、院报等将医院“第一例起搏器手术”、“第一例心脏搭桥手术”等的文字、照片进行刊登;组织兼职档案员收集特殊病例材料并及时进行宣传;与专家联系把经治过的疑难病例整理后组织医务人员讨论等形式,用事实去教育医务人员,特殊病例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特殊病例档案对教育的重要性,告诫医务人员建立和珍惜档案材料应该从己做起。

2.健全档案员职责,加强部门合作。要健全医院兼职档案员职责,特别是重点科室及手术室的兼职档案员,要由档案室组织定期培训,并与医务科、病案室等科室及医务人员统一思想,对符合特殊病例档案标准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复制备案。为提高留存档案资料的硬件设施,医院档案室应专门配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扫描仪等设备,及时将资料录入保存。

由于目前医院病案室、医务科等部门也保存部分特殊病例材料,要完整收集这些材料,档案室必须要密切与这些部门合作,主动或有效配合这些部门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避免行政部门人为丢失。近年来,我院档案室通过与科教科合作运用手术录像资料对实习医师进行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使得科教科主动收集的特殊病例材料明显增多。

二、利用特殊病例档案开展教育

1.开展医学教学。我院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医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医院利用特殊病例材料对实习同学开展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材料是医院医疗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是医务人员理论与实践,即既当教师又当医生的自然产物,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教育更加直观。如一份完整的疑难病例档案,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文字记载,详细记载了病人病情变化、病例分析、治疗效果等,具有特殊的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可以指导、预防和警示学生,较之与普通病例更能为以后的诊疗、医学科研积累临床实践资料。

2.开展病例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目前,医院临床病例讨论往往是讨论医院内正在治疗的病例。因为诊断还不明确,所以讨论时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特殊病例档案材料为医院提供丰富的病例讨论资源的同时,由于其既存在疑难性、复杂性,又能较全面地反映病人的诊疗、检查及最终诊断,讨论后能让医务人员获取更多的I临床经验。

我院从2003年开始,在医务科、科教科组织下,每月利用特殊病例档案材料举行一次全院病例讨论,医院学术气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9篇:档案整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刘国华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病历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83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以来,艺术档案工作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留存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档案遗产。同时,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已初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况为:在艺术档案工作实践中,用于指导,监督作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艺术档案有关的文件,法规,教材,行业标准及一线艺术档案工作者撰写的实践经验等理性总结。尽管和别的档案分支学科相比显得数量小,稚嫩,单薄,浅显,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汇总,以勾勒出其基本的研究现状供参考。

一、相关文件

艺术档案产生在文化艺术单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艺术生产,研究,活动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用于规范,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针对性意见,通知,政策等文件,是艺术档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

艺术档案工作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检查,评选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能够较快发展。2001年9月,文化部办公厅办机档发〔2001〕3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省级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检查要求》的文件。

2.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

国内,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节,评奖,调演,汇演和大型展演等活动学术会议,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大型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名目繁多.以戏剧为例。如:“世界戏剧节”“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节”“中国豫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生成了大量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光盘和实物等不同载体的艺术档案。2006年3月文化部办机档函〔2006〕80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主办,承办单位的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型艺术活动档案的收集。

3.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

为了保护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建国以来,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在此过程中,全国十多万文化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采风,普查,整理,收集,积累了许多宝贵基础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这些珍贵资料大都保存在承担“十大集成”主要撰写任务的文化艺术研究单位图书资料部门。2006年7月13日文化部,文教科函〔2006〕133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艺基础资料抢救,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料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系统基础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抢救和数字化永久保护。采取摸清文艺基础资料的数量,种类,珍贵程度,保存状况,建立数据库,保护的认定,备案,问责制度等措施。

4.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为了对初步形成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2008年9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主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了“文化部艺术档案业务培训班”。会后文办发〔2008〕37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是近年来全面、科学、具体,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二、相关法规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2002年2月1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是艺术档案专门法律法规。它科学界定了艺术档案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艺术档案定义,明确管理,机构与人员。从内容上,载体形态上划分归档范围。明确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档案的权限,收集职能,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区分。明确了收集与整理原则,强调名老艺人艺术家和散失艺术档案征集。规定了分类设置,组卷规则,及非纸质载体艺术档案的分类编号,艺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明确管理制度,职责范围,撤销合并接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划定艺术档案归档范围。为健全文化艺术档案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加强收集整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建设,依法监督检查,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积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

三、相关教材

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档案学领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化管理,艺术资料人才奇缺,艺术档案流失严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艺术单位公开招聘的艺术资料岗位也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全国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才市场,提高和培养艺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2008.11文化部办公厅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它吸收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文章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借鉴先进理论成果和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收集,艺术档案整理,艺术档案的利用和检索,艺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的保护与库房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突出科学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体现文化艺术档案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

四、行业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艺术档案整理是指按艺术材料形成的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为实现艺术档案整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行业管理遵循的基本法则。文化部颁布《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切实做好各种载体形式的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艺术档案,艺术资料规范整理。

五、研究文章

目前全国有5000余人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统计。输入“主题”“艺术档案”检索出629条艺术档案文章,范围在(1980―2011)年度。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向和发展规律。在629篇艺术档案论文中,经过分类梳理其研究主题涉及:

表1 文章主题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1.基本概念研究(艺术档案本体的定义,性质等基本概念)2.管理方面研究;:各类型艺术单位,各种载体形态的艺术档案管理方法。3.综合性主题研究:现代科技在艺术档案中应用,文化体制改革,大型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相关主题。存在问题:虽然艺术档案研究文章主题广泛,但论证不够深刻,仍处于实践总结的较浅层面,起步阶段。

表2文章数量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主题文章只占档案主题文章的0.38%。说明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边缘位置。

表3 文章作者单位统计:

分析:1.发现艺术档案具体涉及和分布集中在上述部门和单位。2.作者来自文化系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外的新闻媒体,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高校等机构。人员数量不多涵盖面广。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文化艺术一线。并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表4艺术档案发文量统计:(1980―2011)

分析:发表过4篇以上艺术档案文章的期刊有30种。主要分布在档案类核心期刊,戏剧,电影,图书馆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58%。其余的42%文章则分散在全国各地121种报纸期刊中(图书馆学,文艺,艺术,科学,教育,美术,戏曲艺术,科技信息,广播,影视,档案)可谓五花八门。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兼容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各个相关学科都能接受。从文章形式看多是工作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管理方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从文章的发表分散程度来看,说明艺术档案文章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刊物可供发表。在档案类期刊中《浙江档案》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在艺术类期刊中《内蒙古艺术》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说明艺术档案的边缘和交叉特点。

结论:目前艺术档案学是一个位于档案学和艺术学的边缘,交叉学科。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是比较完备的。得到各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初具规模并具有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239-268

[2]刘国华.科技档案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19-20

[3]张萌.新时期的艺术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 2010,

936-37

[4]唐淑香,李利.国内图书馆营销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 [J].河

南图书馆学刊,201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