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础化学;非化学专业;专业特色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向现在的全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得化学课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变[1]。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河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渤海校区在食品类、海洋科学类和水产养殖类专业中开设了基础化学课。目前,基础化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再如,面对不同的开课专业,该类课程的教材、课程大纲、考核标准均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完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2]。
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的教学策略
(一)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从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来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求及应用存在明显差异。食品类专业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课程包含仪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而基础化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基础。海洋类专业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热力学以及海洋化工技术,而基础化学课程中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化学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中化学热力学部分、化学动力学部分以及四大化学平衡等内容是学习化工原理以及化工热力学的先行知识。相对来说,该类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需求较少。养殖类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侧重于化学物质的分析及生化分析,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后续化学课程主要包含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动物药学与药理,该类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以部分有机化学的内容为基础知识。根据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可以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全书详细讲解层次,其适用对象主要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化学知识在后续课程的应用面积较广。因此,可对基础化学三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全书讲解;第二层次为部分讲解和部分自学层次,该层次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需求,但其联系又不是十分紧密,对知识的把握重在理解,而非以此为基础的应用;第三层次为侧重讲解和广泛性自学层次,该层次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类专业的学生,该类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内容需求较大,而其他化学内容则仅限于简单的了解。因此,该层次的授课则侧重于有机化学的讲解与学习。
(二)授课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根据各类别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实际情况,逐渐转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专业需求及实践情况相结合。此外,该类教学活动的授课对象均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所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知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势必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内容要求等合理设置考试方式,可以采取课堂作业、实践情况及试卷考试按一定比重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3]。由于学生的教学层次不同,各类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也应不同,如对于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求较多的专业,应增大试卷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而对于侧重知识理解的专业,则应增加实践及课堂作业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三、结语
采取分类针对性教学,能够结合我校的现状实际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需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而教,与学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何娉婷.浅谈非化学类大学化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9(2):122-123.
[2]陆时洪.大类招生下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分类教学模式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3):151-156.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实践 教学策略
要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上课讲的多、进度快,课堂效率就高。而是要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在每节课的有限时间里,实现师生之间的配合,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应有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能力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下面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运用发现探究式教学策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提高化学科学素养”理念下的化学课程的化学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多方面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发现探究式教学,亦称“解决问题法”,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的教学策略。
2.采用自主交往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交往式教学法,是在案例探究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现以“哪里来的煤气 ?”为例浅析自主交往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爸爸:“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3.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诱导学进行问题式探究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现以“铁为什么会生锈?”为例谈谈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3.1 启发诱导学全自主讨论,提出假说。
铁在空气中会生锈一定是和空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发生了反应。
①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②可能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③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④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发生了反应;
⑤可能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共同发生了反应;
⑥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共同发生了反应。
3.2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①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干燥的空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②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潮湿的空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③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干燥的氧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④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⑤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满经加热煮沸的蒸馏水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⑥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氧气和水蒸气混合物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⑦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⑧将一颗新铁钉放入装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试管中密封观察。
实验后连续几天观察发现:②⑥⑦⑧几个试管中的铁钉表面发生了变化。其中②⑥⑧三个试管中的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铁锈,且⑧中生锈最快, ⑥中生锈最慢, ⑦中的铁钉表面也有变化,但颜色较②⑥⑧中铁锈略有区别。一个月后再进行观察时发现:②中生锈最少,⑥中生锈最多。
3.3 推理判断、获得结论。
针对以上实验现象学生自主讨论、教师指导,对假说进行推理和判断:
①由实验①③④⑤可看出铁锈的形成较复杂,不是单一物质作用的结果;
②由实验②⑥⑧可看出铁锈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由实验②⑥⑧可看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加速了铁锈的生成。
3.4 交流、解释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化学的启蒙与基础。想要增强化学教学质量,就需要严抓初中化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概念,实验操作等技巧,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未来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以下简要探讨几种化学教学的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利用演示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主动地进行探索。然而,因为一些原因,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感觉十分困难,不愿进行努力,缺少学习动力,从而导致他们过早放弃化学学习,产生厌学想法。其实,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只要教师可以给予正确引导,许多学生都乐于接受新鲜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这一特性为学生演示无字书信的实验,利用白磷在水下可以燃烧的特性为学生演示海底火山的实验等。学生在观看这些奇特的实验现象的同时,会不自主地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更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分析原理,从而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教学质量及效率得以提升。
二、利用动手操作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
想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实验是较好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分组做好实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一些简单实验的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也再次将化学实验的步骤、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一举多得。在让学生操作课堂教学实验时,教师应从旁指导,防止出现危险;在做一些小型的简单实验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就自身想要做的实验进行简单论述,讲明原理,再进行操作。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操作与动手机会。例如,酸溶液遇到石蕊试剂会变红、制作氧气等。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可以细致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巩固化学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单调地依照课本讲解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局限性较大,而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变成具象,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讲解时,一些实验危险性较高,一些实验成功性较低,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能依照课本知识讲述,学生自行想象,甚至死记硬背,因此无法真正灵活掌握与应用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实验的操作步骤,放映实验的过程短片,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得更仔细,从而更扎实地记忆相关化学知识,提高自身化学能力。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不能够全盘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重视两方面内容:其一,适用。不能够为了应用多媒体而进行多媒体教学,而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设定。一些课程讲解还是通过传统方法效果较好,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尺度。其二,适量。教师不能够整堂课都应用多媒体进行讲解,需要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唯有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够全面、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资源,依据真实情况及学生水平选取合适、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及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李远哲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
三、化学与环境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治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环保责任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化学与生产、生活
人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等无一不和化学密切相关。高一化学新教材卤素一章介绍了“碘与人体健康”,高二化学结合有机化学知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并以大量的彩图形象的介绍了各类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用途。高三化学在电解池教学中,常识性介绍了“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结合生产实际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新教材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与化学问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介绍得较少,知识体系综合化不够,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充分地体现化学素养教育,还可以在有关教学内容后以常识介绍的形式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做适当的讲解,譬如,“胶体”内容后可结合空气溶胶介绍物理学中有关空气中可见光的波长,使学生明白“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但瑕不掩瑜,新教材较以往教材,价值定位有了很大进步。这是价值的相对真理性,它随时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更新。
五、化学教学实践基本策略
1、主题型教学策略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主题,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体现这一主题。如“糖类、蛋白质、油脂”可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主题;氮族元素结合生物圈中氮的循环以固氮为主题;硅和硅酸盐工业、金属和合成材料以材料为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原理以开发新能源为主题;烃以石油化工为主题。主体型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内容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2、用途联系型策略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应该将现代最新的有价值的有关元素化合物用途纳入教学之中。如在学习NO的性质时,可联系医学新成就,介绍NO对人体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量NO吸入人体有害,而少量的NO吸入却能治疗某些疾病?在学习有机高分子材料时,可联系智能高分子材料、导点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等;在卤素学习时,可联系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饮水与消毒化学;在硅和硅酸盐学习时,可联系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等。
3、情境渗透型策略
对某些与中学基础知识有密切关系的新的应用型成果可采取情境渗透型策略。例如,进行晶体类型与性质学习时,可以将“晶体缺陷对晶体生长、晶体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有重要影响,如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价态可以变化并形成非整比化合物,从而使晶体具有特意色彩等光学性质,甚至具有半导性或超导性。”作为情境,讨论具有NaCl型结构的NiO晶体发生晶体缺陷形成的非整比化合物NiXO的结构特征等。
4、实验探究式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探究的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实用性等。在教学中,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联系生物实验“空气中SO2含量的测定”,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根据具体操作,提出问题:为什么抽拉活塞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设计“HCO3-结合H+容易还是CO32-结合H+容易”等探索性实验。这些都是在创设出一种问题“情境”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价值活动。
5、调查研究型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学科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99-01
创设情境新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对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如今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化学教学中在实现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日常教学的一些体会,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化学教学工作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创设探索知识情境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了古代已有的单纯的“解疑释惑”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化学课堂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建立师生平等和谐互助的关系。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持久性、稳定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抱着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较好的一种方式。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进行氯水的漂白性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试液变红,在向上述溶液通入氯气,红色退为无色。引导学生讨论原因,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是一种漂白性物质使红色漂白,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求证真实原因。
二、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互相参与的过程。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是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比如教师提出问题或者由学生自身提出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在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相互交流、讨论知识与问题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交流时间与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现行的教材比较注重学生的交流,包括学生小组间的交流,也包括师生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也可以实行竞争抢答等方式。比如学习氯水的漂白性质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水,红色会慢慢褪去。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为什么红色会褪去昵?再设计实验证实褪色是由哪种微粒引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着眼点在于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氯水中存在的微粒分别和酚酞及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是次氯酸的漂白性引发褪色,也可以是发生了中和反应,使溶液的PH值小于8,出现褪色现象。在相互讨论中,理解的快的同学能帮助理解的慢的同学,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漂白褪色和中和褪色两种情况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并进一步验证。
三、分析了解学科特征,合理安排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有别与初中化学,教材与初中的化学教材有了巨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还有内容多、知识碎、大量实验结论需要记忆的特点,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化学中的分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是由字母构成,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也会比较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还是应该抓住教学的主旨,不能把高中化学和其他学科混淆,不能够企图通过死记硬背在高中化学中取良好的成绩。有些概念结论并不是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验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根据教材,从教材的整体性着眼,有体系有逻辑的安排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引导教学过程,以使师生达到更加完美的配合。
四、注意把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相结合
一、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
(一)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1.在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
如对某一化学概念,应以学生的理解水平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
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对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方案
从以上三个入手,可设计以下六种教学方案。
1.理论分析综合法。
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
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再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
系统分析法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继而研究各个系统运行过程的方法。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以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4.图解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步图解、逐步图解的方法。
5.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一项完整的结构分析成若干个小步骤,再逐步分析的方法,如一项技能分为感知、回忆、计划、完成四步,让学生分步掌握。
6.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指将一项完整的功能分解为若干项小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领会,再合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改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树立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理念;树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将知识的传授过程,方法和结论并重的理念。
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征,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既要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博客辅助教学
1.开展博客教学有利于学科教学信息管理和,使教学时空得以极大延伸。
网络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舞台,博客作为一种优秀的平台技术,为网络教育中虚拟社区的创建、应用、管理提供有力武器。它可作为学科信息的管理工具,教师可以把教学资源,如教学文件、与教材相关联的音像资源等放博客之中,也可以链接网站或文献,从而为教学提供学习资源,呈现学习内容,记录学习过程,构建个性化的教学专业博客。博客可以成为完全属于教师个人的流动性的信息资源库,具有查询和归类的功能。老师可以有选择地将其中的一些内容设置为开放级别,在网络上,提供协作交流的一个虚拟社区。
博客不仅可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便利,而且可以为学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和组织知识管理提供有力武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博客将本学科信息有效分类,在浩如烟海的网络空间,组成学科特征鲜明的博客圈子,借助博客在虚拟学习平台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交流学习心得、沟通信息、开展研究来探讨共同的话题,使教学时空得以极大延伸。
2.开展博客教学有利于构建师生交流的开放互动性环境。
不论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以网络为纽带的虚拟课堂上,博客都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相关的教学资源的链接地址记录在博客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记录每一天学习的心得,收集一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通过博客,大家彼此分享心得、分享知识,促进了解、增进理解。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可以以主题博客形式展开。首先,教师提出研究探讨的主题(学生提出也可以),然后,充当引导、帮助者的角色,通过博客将学生对该主题的一些认识、查找的相关资料整合在一起,供所有人来分享,并将该主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可以说博客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展开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和交流形式。
(二)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1.及时复习与总结。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遗忘先快后慢,教师要教育学生及时复习,及时总结,将复杂、零乱的知识梳理形成网络模块,并经常展开点、面、体的联想,系统化整理。这样才能强化记忆,化学尤其如此。
农村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使得实验的开出率、效率较低,化学实验的次数不能达到《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农村中学教师有着重理论而轻实验的思想。在中考定终身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认为学生会做实验不如会做题,产生了做不如讲,讲不如背的观念,部分中学还存在着老师演示实验替代了学生动手实验,可演示实验演变成不做实验。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实验室装备达到了标准化配制,缺乏的是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实验创新意识不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做教材实验”的层面上,缺乏自制教具和实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变成了应试教学,而不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达不到化学课标规定的实验要求,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农村学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转变农村初级中学化学老师的教学理念
要想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转变化学老师的观念是关键,因为农村化学教学的落后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虽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曾尝试着使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被迫放弃了实验教学方法。因此,只有转变农村初级中学化学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体系,才能重视实验教学创建实验条件,才能改变多年来的听、记、背、练的根深蒂固教学模式,才能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才能为社会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例如对化学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一些实验等;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上级部门应组织力量针对化学实验方面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在职教师进修。可以进行针对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對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技巧,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举行各级化学实验研讨会,提供化学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教师通过讲授、演示等方式将实验相关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非常少,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可以尝试将讲授、演示实验等方式转变为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探究”化学规律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摸索”。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到可操作的情境之中,把化学知识教活,使化学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感悟化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当然,学生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相互合作,学生初始时互相比较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最优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过程中,在实验观察及实验评价等方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以达到取长补短,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优化知识网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验,验证课本上化学原理。教师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
1.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
2.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3.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总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改革创新,改变现状,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同时,也应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多下功夫,使实验教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策略 新课程 探究性教学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通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以下四条教学策略。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根据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NH3的水溶性时,教材设计了NH3的喷泉实验,很多学生对这个实验都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布置有关喷泉实验的课题。
2.设疑法
“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例如、在做完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实验后,如果教师仅提出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NO2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设问学生是否可以得到N2O、NH4+等等,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
3.竞争法
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兴趣法
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不让每一位同学掉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例如、介绍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以及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等有关情况。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化工厂的工人、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六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创设提问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4.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
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6.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活动探究;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开设活动探究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活动探究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初中化学的奥秘,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中,活动探究课常常是不尽如人意的,许多活动探究课直接变成了化学教师的演示实验课,鲜活的教学情景素材直接变成了化学教师的讲话稿。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初中化学课活动探究有何教学策略?
一、化学"活动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1、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有的教师想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一味追求课堂纪律,将很多活动与探究的教学内容改为讲授内容,忽视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验内容。
2、学生活动探究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九年级面临中考,要提前结束新课复习,教学时间紧迫。化学课每周只有3课时,如果大多数的"活动与探究"都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完成,显然时间不够。教师认为"活动与探究"太浪费时间,倒不如多做两套模拟试题出教学成绩,从而在"活动与探究"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知识形成的背景与过程,让学生活动探究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3、教师教学组织安排不周
在活动探究中是往往是分组实验,对学生操作水平没有充分认识,分组不合理,教师对实验准备不充分,对课堂上所需的药品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充分预计。这些都可能导致课堂失控、纪律混乱,实验中失误出现比较多,难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收不到满意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愿上"活动与探究"课,把"活动与探究"课变成学生讨论课以及教师讲授课。
4、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差
特别是农村中学实验条件差,资源不充足,学生难得有一次实验机会,所以课堂上学生都很兴奋,到了实验室争着动手做,而有些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不清楚实验目的、步骤、怎样规范操作。因而实验失误多、桌面乱、课堂乱等。
二、活动探究的教学策略
1.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课程,他们的化学知识少,对探究的方法、程序还没有认识体会,一开始就要他们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是不可能而且也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因此,首先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一些简单的实景渗透,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探究活动。以《对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探究》为例,它是初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中第一个活动探究实验,根据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生的水平,最适宜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蜡烛的颜色的观察、硬度、密度、蜡烛燃烧火焰温度等内容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或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知识后再探究较深的化学问题。
2.将学生的探究实验与随堂实验、演示实验有机结合
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是通过练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学生亲自做实验比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记忆更牢固。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时要考虑学校的现有条件和教学内容,凡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验都改为学生的随堂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的运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酸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度的测定"等,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和要求,由学生来演示实验,可以使部分学生体会实验的感觉,暴露操作中的错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和反思,同时实验的技能也能得到提高。对于趣味性与探究性较强的实验,安排同学们在实验室分组"活动与探究"。比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质量守恒定律"、"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粗盐提纯"等等。凡是操作复杂、有腐蚀性、危险性的实验一般由老师来演示。
3.不能局限于教材受制于教材
虽然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活动与探究"内容,但我们也应灵活应用教材,我们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不能局限于教材。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注意从社会、生产、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的污染时,让学生调查家庭附近河流的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同时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小组合作完成当地土壤pH值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也许学生的建议、方法、方案看来简单或不成熟,但是,这对提高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解决问题能力和增强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社会责任感非常有益。
4.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每次学生的活动与探究,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仪器药品齐全充足,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交流探究结果体验探究乐趣。其次要求学生提前认真预习,了解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步骤,应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做到心中有数。活动时教师要大胆放手,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交流、讨论、操作、实验、分析、反思,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活动探究教学中如果缺少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