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挂职干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做法
1、思想上关心,营造温馨的关爱环境。县委高度重视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制定出台了《**县挂职干部管理工作意见(试行)》,坚持把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纳入人才强县战略,把挂职干部的接收培养与人才的引进和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建立挂职干部座谈会制度。在接收和选派挂职干部时,县委召开座谈会,向他们表示欢迎问候,认真听取意见,征求挂职锻炼需求;挂职结束时,召开总结会,交流收获体会及经验。二是建立帮带制度。要求各接收单位主要领导与挂职干部建立帮带关系,通过“一帮一”的方式,注重给挂职干部搭建锻炼平台,提供锻炼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定期到接收单位听取领导和群众的意见,了解掌握挂职干部的工作及锻炼情况,并及时反馈给选派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2、使用上放心,营造信任的工作环境。对挂职干部的接收安排坚持全盘考虑,充分酝酿,根据挂职干部自身特点及培养方向,结合**实际,大胆使用,把挂职干部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锻炼,让他们既分管某方面的工作,又熟悉单位全面工作。有的挂职干部还分管和参与了全县(乡镇)的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
3、服务上尽心,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一是实行定额补贴。针对挂职干部生活不便的问题,每月给予每位挂职干部生活补贴500元,尽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完善沟通联系制度,县委组织部通过电话、座谈等形式与挂职干部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挂职干部的思想动向和工作情况。
二、成效
一是改善了班子结构,增强了班子活力。我县乡镇和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在综合素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还有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选派到乡镇和村级组织中挂职的年轻干部文化素质高,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涉及法律、宣传、经济管理、财经、水利水电等专业,他们有热情、有干劲,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给各乡镇及村委会带来了新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基层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增强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他们有效地促进了基层与机关间的联系与沟通。
二是增长了知识才干,提高了领导水平。下派挂职的干部,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缺少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缺乏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通过挂职锻炼使年轻干部的理论知识得以进一步升华并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促使他们改进工作的思维方式,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丰富工作的阅历,尽快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是强化了奉献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下基层锻炼,挂职干部增强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毅力。大部分挂职干部都能把组织的信任作为自己的一种荣誉,把挂职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自觉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党和集体利益。由于奉献意识增强,挂职干部与基层干部和群众同甘共苦,在干部和群众中作出了表率,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是培养锻炼了年轻干部,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挂职锻炼,使年轻干部有机会在新的岗位和环境中看到过去看不到的事情,了解到过去了解不到的情况,学到过去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阅历、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增强了党性,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挂职锻炼,也使各部门能从新的视野发现人才,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
三、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认识上有偏差。少数干部群众对下派干部挂职锻炼的做法不赞同,认为没有必要,培养不出干部,反而使下派干部丢生了所从事的专业,下派干部是向基层掺沙子;同时少数干部还担心机构改革后这些干部留下来和他们争位子。
二是在工作中不压担子或担子压得太重。有的认为年轻干部不成熟,情况不清,担心他们履行不好职责而误事,只安排做些一般性的工作,不压担子,不给应有的职权,让挂职干部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有的地方则走另一极端,担子压得太重,使情况不熟、工作经验不足的挂职干部,一时难以打开工作局面,同时也给挂职干部在思想上造成较大的包袱。
三是在干部管理上走极端。有的认为挂职干部是上级派来的,挂职一年两年以后抬头不见低见,怕影响关系,不愿做更多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的忽视干部的成长规律,期望值太高、求全责备,使得挂职干部不敢大胆工作。
四是部分挂职干部加强锻炼不够。极少数干部忽视挂职锻炼的过程,认为挂职锻炼只不过是换换工作环境而已,挂职锻炼一年、两年期满后,仍可回机关工作,因而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工作上主动性差、纪律观念不强。
四、建议
一是抓途径创新,促进挂职锻炼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方式和“三派”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拓宽挂职途径。即外派挂职,实施“走出去”战略,借用沿海发达地区培训平台,积极开展县(市、省)外挂职锻炼。下派锻炼,利用基层广阔的天地,大力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居)挂职锻炼,使干部在农村工作中提升自我。上派充电,每年选派干部到省、市直机关跟岗学习,使干部在“高门楼里长见识”。
*市科教党委对本系统领导班子以推进科教兴市为重点的综合考核工作中,创新思路,注重实效,着力于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考核工作发挥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中的激励、引导和督促作用。考核工作探索了领导班子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还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调查评价等,取得了成效。
重点突出注重引领
科教兴市是*市全面推进的主战略。科教党委系统作为*市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和未来人才的培育基地,无疑是实施这项战略的主力军。自今年6月下旬起,科教党委考核所属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意识、能力和业绩。在对*大学综合考核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对市科委、市教委、市知识产权局等5个单位进行了重点考核。科教党委首先确定了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客观全面、权责统一。在考核内容上,重点聚焦战略方向、制度创新、内涵建设、服务功能。在考核指标上,把握不同考核对象在共性与个性上相结合。坚持重点引领,重在激发班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工作的激情和动力。还有就是坚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
开拓创新力求科学
科教党委在考评的方式运用上,注重提高实绩考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重点在实现“三个转变”:在考评方式上变封闭性考评为开放式考评;在考评主体上变上级评为主为上下结合式考评;在考评组织上变组织部门考评为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结合共同考评。在具体运用中,体现了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的统一;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的统一;客观评价与注重实效的统一。
在坚持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方面,不仅注重改进和提高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传统方法,同时注重探索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方法,使多种考核评价方法产生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效果。比如,在考核组成员构成上,坚持组织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配合相结合,打破原有组织干部部门统揽的格局。又比如,在考核的综合评价上,坚持考核组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探索了第三方民意调查方式,将专业机构形成的调查报告,作为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在考核的程序上,坚持常规程序与新的考核方式相结合。力求与平时领导班子届中、届满考核的程序相一致,保持相对适应性、稳定性。
在坚持客观评价与注重实效上,力求使考核评价客观全面,努力做到繁简适度,宽严得当,做到“三个结合”:平时了解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既把握本单位的功能定位,也掌握本单位创造性履行职能职责情况;工作思路考核与工作实绩考核相结合,既考核领导班子的科学发展观,是否高度重视落实主战略,也考核贯彻落实情况;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力求数据易于采集与分析,体现考核的整体要求和本单位的个性特点。在考核实绩分析上,既体现个别谈话等所形成的定性内容,又体现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定量数据分析的内容。
不断完善坚持长效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科教党委此次的考核工作不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班子成员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动力,还通过总结、反思,提出了一些可持续的干部考核工作思路。据党委组织干部处同志介绍,有这样几方面思考:
要建立考核工作协调与督查机制,加强考核主体间和不同考核项目间的沟通、协调,统筹安排考核活动和内容,共享考核结果,避免重复考核。
要完善调查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专业的调查评估工作机构,探索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性调查评估机构参与调查评估。
要建立实绩分析评价机制。如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尽可能与班子换届和干部任职考核相衔接,有利于推进班子和干部的目标管理。
要形成实绩分析新的评价格局,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访谈等基础上,结合审计、国资等其他考评结果,形成多位一体的实绩分析评价格局。
要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做到考核结果与干部调整配备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相结合,考核结果与文明单位评比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相结合等。
去年以来,岱山县为进一步完善干部实践锻炼制度,对人员选拔、锻炼方式、管理责任、措施保障等四个环节进行规范,使实践锻炼成为培养干部、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严把人员“选拔关”。经过单位推荐、组织考察、党委审定三个程序,注重把那些德才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没有在基层工作经历的、身体健康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下去。挂任职务一般不采取提拔式挂职,采取高职低挂或平级挂职,或者挂高一级职位的助理职务。
二、精选锻炼“方式关”。选派挂职的方式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分别是“补短型”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相应的安排工作,共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1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新引进大学生到乡镇、部门挂职锻炼;“扬长型”即根据干部的优势和特长安排相应的工作,共选派5名综合部门干部随县里重点项目到乡镇挂职,帮助企业开展工作;“对接型”即与原单位的工作对口安排,选派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在总体安排上,依据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以“补短型”选派为主,综合考虑进行“扬长型”、“对接型”选派。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小糊涂仙”为你整理了这篇县委副书记挂职锻炼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我于2018年8月初挂职两当县委副书记,负责帮扶、精准脱贫及相关工作任务的督查督办,分管县委督考办和农办,联系金洞乡;自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又承担了专职副书记的工作职责。本着“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的要求,我始终坚持严于律己、虚心学习、扎实工作的态度,摆正位置注重团结,密切配合主动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在2.5年的挂职锻炼期间,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筹办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培训班等会议、培训班73次,分别做了讲话和培训;主持相关局委办参加的云屏水电站破环生态环境、鑫源工贸有限公司诉两当县水务局、左家乡大庄村简易桥修建等各类协调会83次;与省市相关单位和两当县相关局委办积极沟通对接,帮助解决香菇、木耳、树苗等的销售,道路、护坡的维护等问题474个;3次带队赴兰州市开展两当县农特产品推介,与17个单位和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3次带队到兰州市城关区进行“友好县区”对接,对24项帮扶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牵头协调军地、校地合作等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带队赴青岛莱西市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一定进展;对驻村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治乱、河道治理、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136次督查暗访;主抓生态放养鸡产业,先后赴相关乡镇、村组调研指导35次;对县发改局、教育局、住建局、财政局等19个脱贫攻坚指标单位进行了调研指导;撰写各类发言、讲话材料274份;审核修改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397份;参加四大班子联席会、党政班子联席会、县委常委会等会议293次;陪同各级领导开展工作179批次;根据院领导安排,承担了省院研究室的一些工作任务,等等。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完成了13.6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已顺利毕业;修改完成了21.6万字的书稿,已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作为研究生实务导师,评审和答辩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甘肃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86份;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评审高检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申报材料176份,等等。
挂职锻炼期间,我始终严守挂职干部工作纪律,克服离家远、母亲住院无法照料、小孩中考等实际困难,工作中求真务实、勤勉负责,赢得了两当县干部群众的广泛普遍认可。同时,通过近两年的挂职锻炼,我也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因长期在检察系统工作,工作面较窄、思路观念等方面也受限较多。而县委副书记的工作牵涉到全县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每一项工作都具有极高的政策要求,对相关工作政策文件的学习,对相关工作的参与和实践,使我了解了相关工作的政策原则、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工作方法等,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特别是学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那种重视政策研究,善于把握政策方向,始终坚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因事制宜、以人为本、力求实效等原则开展工作的思路方法。这些党政机关、党政领导好的工作思路、经验和方法,对于我将来更好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工作,更好的立足大局、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更好的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是增强了政策意识,提升了能力水平。县委副书记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对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特别注重对每一项政策的研究,从宏观要求到细节安排,从一般情况到特殊事例,从政策的发展沿革到未来方向都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既要保证对以往工作的准确评价,又要为未来工作的发展确定方向。每天浸润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每天参与到这样的工作实践中,让我逐渐形成了在工作时学习、研究、把握、执行政策的习惯,政策意识、大局意识得到了增强,理解、把握和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挂职2.5年来,我始终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的工作习惯,虚心向全县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学习请教,认真研究县域情况和各级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到乡镇、贫困村和自己联系的贫困户家中实地察看、座谈走访,使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理解和执行相关政策的能力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是强化了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对于检察系统人员而言,党政机关挂职锻炼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面对新的工作内容、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工作环境,就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无论是进行政策宣传,还是落实具体工作;无论是起草发言材料,还是撰写会议讲话;无论是对下工作指导,还是开展调查研究,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在挂职锻炼的2.5年时间里,无论是参加会议、签批文件被动学,还是虚心请教、参加培训主动学,我先后学习研读了大量有关政策文件和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积极学以致用,既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又拓展了学习的广度。通过认真学习和积极参与,对于党建、宣传、统战等工作也有了一些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跳出检察看检察”,对于检察机关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是增强了党性意识,净化了思想灵魂。作为一个山区小县,两当县的工作、生活条件是较为恶劣的。在下乡调研检查时,看到的乡镇干部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全县除了城关镇和金洞乡的干部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外,其他乡镇(工作站)的干部每周一到周五必须要吃住在乡镇(工作站),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拆违治乱、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期间,许多乡镇干部甚至连续几周到一两个月都奋战在工作一线,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和亲人。受县上财政资金紧张、事业编制人员多等因素影响,两当县虽然于两年前已经完成了车改,各乡镇(工作站)的车辆已经统一上交,但车补却直至去年9月才发放,而乡镇干部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许多情况下都是开着私家车奔忙于工作一线。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通过亲身感受,真实的体验到基层干部的艰辛,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这样一大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省院机关干警的待遇和保障远远好于这些基层干部,我们更加没有理由干不好我们的检察工作。
穆春阳感受到的,不只是距离,还有身份的“大转弯”:他从一名工学博士,变成绥宁的挂职副县长。
他开始参加会议,下乡调研,看各种资料。最重要一点是,他要想清楚这一年挂职时间里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他的70多个高校同行,在武陵山周边71个县市区里也进入相似角色。这片分属湘鄂渝黔四省市的地域,被称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它既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又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的首个试点区。
这种“区域发展与扶贫相结合”的全新模式被寄予厚望――过去20年的中国扶贫,从“贫困县”到“贫困村”乃至“贫困户”,不断细化,俗称“点扶贫”。这种方式在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上颇见成效,但并不利于“面”上的均衡发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里,提出要连“点”成“面”,以县为基本计列单位,划出11个扶贫片区,要求到2020年,扶贫对象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都有保障。
之后又确立一项机制:每个片区由一个中央部委负责统筹协调。武陵山片区由国家民委负责。已明确的一项工作计划是,今后5年,国家民委将向武陵山区分批派驻380多名挂职干部。他们的统一称谓是“联络员”。
联络员的到来,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他们是干什么的?
据介绍,首批联络员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架构:第一层,是坐镇北京的武陵山片区试点工作联系领导小组,由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负责。
第二层,是驻各省份的总协调,比如湖南的协调人,是国家民委办公厅副主任魏国雄。他同时挂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
第三层,是各省份分出的一些小片区。如雷崇民挂职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第四层,是派驻在县一级的联络员,他们通常挂职县(市、区)委常委、副县(市、区)长。
2012年3月下旬,派驻湖南的40名联络员相继到岗。
在邵阳,一名当地官员对突然到来的副市长感到陌生,特地上网搜索其简历。但很快,他又有了新的疑问:“联络员是干什么的?”
事实上,联络员的一些任务与普通挂职干部相似,如利用自身所长开展帮扶工作,就像在怀化挂职的青觉,正在考虑利用中央民族大学的资源,对口支援当地学校。
但另一些任务,则显示出联络员的特殊性。
根据国家民委的公开材料,联络员的主要工作如下:宣传《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督促和协助挂职地尽快完成与国家规划的对接,出台子规划;跟踪落实各项政策和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项目和资金;开展调查研究,定期汇报调研情况;探索沟通协调机制,为区域协作摸索经验;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因此,联络员要面临一连串挑战。比如,武陵山片区横跨四省市,由71个县市区组成,发展思路和利益导向各有差异,如何协调?
湘鄂边界县城仅隔4公里的“双子县”――龙山和来凤,就提供了一个例证。
一直有融城计划的两县计划合建一座大桥,各负责一部分工程。龙山段完工后,来凤段却未见动静,“人工断桥”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除了资金到位步伐不一致,开发思路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一个但求速成,另一个想着建桥的同时在周边开发新区,以至征地延误了许多时间。
人们还普遍关心:资源如何才能用在刀刃上,避免权力拦截和重复建设?如何引导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具体的问题如组织机构方面,是像欧盟那样各自让渡一定权力,还是采用相对松散的联席会议制?
联络员们要做的,就是深入基层为这些问题摸索答案,遗憾的是并无先例可循。挂职邵阳新宁县的叶炜记得,离开北京前,国家民委一个副主任说:“你们要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连石头都没有,就得直接往河里跳。”
他们正在做什么?
“先熟悉情况,再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建议”,是联络员们比较一致的计划。
融入当地、熟悉情况是第一课,常用的办法无非是看材料、找人交谈和下乡调研。调研必然要听取汇报。在一些乡镇,基层官员们早把数据背得滚瓜烂熟,谁来了都是同一套说辞。对此,一个副县长联络员采用的办法是,“少听多问多看”。
这位联络员是财务专业出身,善于从数据中找出不合理之处。在一个偏远乡镇,镇长介绍当地有一个炼钢厂,他饶有兴趣地跑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个土法炼钢的东西”。
调研中,一些问题也初现端倪。
挂职武冈副市长的何建宁发现,政策不均衡会引发一些问题。他去过一个苗、侗、仡佬族杂居的村子,村子与城步苗族自治县交界,有村民跟他抱怨:“我家亲戚住在对面就能享受优惠政策,为什么我们不能?”
类似情况,当地干部显然更熟悉,但不一定会如实陈述。“他们还是有顾虑的。”一名联络员称。
在联络员的网络中,信息会流通得更顺畅些。经过筛选总结,他们最终会形成一个或多个达成共识的调研报告,上交国家民委。国家民委作为武陵山片区的联系单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片区工作的走向。
他们能带来什么?
私下里,有当地官员坦承,并不看好这批挂职干部,理由很简单:地方要的是资金和项目,但高校出身的联络员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青觉承认,这种观点也有道理,“我们并没有带着项目和资金下来”。
财政部曾公开表示,2012年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同比增长20%,新增部分约50亿元,主要用于片区发展,这将成为各地争夺的重头戏。
青觉了解到,资金项目仍走正常渠道――先由地方申报,中央进行统筹,然后逐级规划落实,这意味联络员无权直接干涉。
他记得,他们抵达长沙那天,在欢迎宴上,一位省委领导对来“接人”的各市州官员强调了两点:一是对联络员放手使用;二是不能给他们强加跑项目的任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施加影响,“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建议,”雷崇民说。
也有人认为,联络员作为一个整体,至少可以影响国家民委,后者则直接影响资金项目的分配――武陵山片区规划以十年为期,期间的修改和调整必不可少。
联络员的建言机制有待探索,监督的职能却已明确。
旧的扶贫模式常遭诟病的一点是,扶贫资金下拨到地方后,常会遭遇拦截和挪用。联络员被明确要求,今年的项目和资金下来后,对之进行跟踪落实,确保合理使用。
正是考虑到地方政府可能挪用资金,许多省份都将项目审批权限提至省级管理部门,但这又会导致新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其报告《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指出:省级管理部门每年接到数以万计的项目申报,但这些部门远离项目实施地点,除了项目申报书,缺乏其他信息来源辅助项目评价,所以审批只是走形式,达不到排除非扶贫项目的目的。
在何建宁看来,将他们下放到县一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在项目编制时帮助“优选”,尽量瞄准扶贫“靶点”。
至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那些指向模糊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到底需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机制?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联络员都认为,“有待探索”。
第一。全心投入,做好挂职工作的思想基础。新的工作环境,内心无比的喜悦,感激组织能给我这次难得的锻炼学习的机会。但由于语言的关系,很难听懂别人的讲话,知道我听不懂方言,就主动说普通话,也学着学习他方言,主动适应工作环境。自觉以学员的身份认真做好工作,渡过了一个思想适应期。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氛围浓厚、服务理念至上的环境中,真切的体会到奋斗、努力的目标是更好地工作。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挂职不是镀金,不是享受,而是学习,更是锻炼。挂职”一种特殊身份,代表的不光是自己的形象,更是组织的形象。挂职期间,严格依照作息时间上下班。上班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广泛进行学习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尊重当地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一切服从当地组织部和街道办的布置,严格依照既定日程及内容开展工作,自觉参与挂职街道办的各种集体活动,从未提过不合理要求。
第二。深入思考,做好挂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挂职锻炼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需要学习、思考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初到,工作环境、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为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除自觉参与有关会议,查阅资料、文件和当地报刊外,坚持深入部门、深入社区了解、熟悉街道基本情况,学习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坚持与领导同事们交流思想,听取、学习他经验,交谈中汲取营养,交流中积累经验,不时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第三。做好挂职工作的最终目的挂职期间,加强与当地干部的交流,虚心做他小学生,诚心和他交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宣传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使他更多地了解。此我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领导和同事们对待工作的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和善严谨的处世之道,身上我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他那里,更加坚定了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的决心。同时在和街道办的同事们朝夕相处中,也学到为人处世、对待工作的一些方法。本次挂职锻炼使我真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志。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以此为契机为起点,努力工作、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喀夏加尔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近两个月的挂职锻炼。感到收获很大,也认识到差别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感受之余,更多的思考。自己认为: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只要我紧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不时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异。
挂职收获
挂职锻炼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空间、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挂职锻炼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经历。
第一。
角色定位是关键。一定要摆正位置。虽是挂职,熟悉新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不能失职;虽不参与分工,但不能当看客,千万不能有临时观点,得过且过,把挂职当度假。要全身心投入,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平时工作中,自觉服从挂职单位领导布置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学习同事的工作方法,既不能把自己当作挂职单位的客人,又不能作为主人;团结同事,不乱发表个人意见。这次挂职中使我领导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第二。
懂得现代企业管理,一定要珍惜机遇。现代的领导干部需要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懂得如何谋划发展,为经济服务。从经济欠发达乡镇到经济发达地市体验,组织选择了这个机遇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干部的领导才干、经济工作能力,需要在具体工作的实践中形成。因此,非常珍惜此次机会,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三。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要在“选人”上下功夫;要在“培育”上下功夫;要在“激励”上下功夫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职数的减少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党委组织委员逐步从“配角”地位转变成“主角”地位,职责任务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选人”上下功夫。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把那些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热爱组织工作,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为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敢于创新的干部选进队伍。二是选人程序上,在搭配乡镇党委班子时,县委组织部要多方征求意见,加强衔接与沟通,优先保证一名适合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三是在人才储备上,县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乡镇组织委员后备人才库,纳入一批优秀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平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业务知识培养,组织参与系统内的部分中心活动,定期安排他们在组织部或乡镇跟班学习。组织部门在考察提拔干部时,如乡镇组织委员职务出现空缺,尽量从这些后备人才中挑选,确保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活力。
二、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如果组织委员责任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角色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县级组织部要利用年初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对乡镇组织委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乡镇组织委员充分认识到,不管党委让你分工什么,“组织委员”这个名称是不会变的,作为组织委员,第一位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应每年举办1—2期组织委员培训班,根据乡镇组织委员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对刚进入组织委员队伍的同志,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结合当前组织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业务辅导。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组织委员到县级综合部门挂职,特别是在开展重大活动期间,都要抽调部分乡镇组织委员到县里统一参与活动,重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要在“激励”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负责,采取逐月统计、平时掌握、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委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秀者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政治奖励;对成绩居于末位或未达到要求者,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效果的,调整其工作分工或直接免去其职务,打破过去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同时,注重提拔使用组织委员队伍中优秀的同志,增强组织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典型推介力度。要多渠道发掘优秀乡镇组织委员典型,找准亮点,从最细小、最亲近角度,收集整理出生动、真实的素材,准确提炼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宣传手段,如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追踪报道先进典型的后续动态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长效宣传,延长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活和政治上关心、关爱典型,带动了社会对典型的关注,激发干部人人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情,进一步放大了典型宣传的效果。
近日,商丘市举办基层团干部培训班。团省委书记何雄出席并以《提升能力魅力,吸引凝聚青年》为题作辅导报告。商丘市各县(市、区)团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团市委机关全体人员、部分乡镇团委书记,机关、企业、学校的团干部代表及大学生村干部5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何雄在讲话中指出,干部培训可以补充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可以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可以统一团干部的思想认识,形成一致的行动;可以训练干部,推动重点工作。按照团中央要求,去年对县级团委、高校、企业、中学中职团干进行了轮训,今年继续在全省广泛开展团干部读书学习交流活动和干部培训。通过培训和交流,总结了“读书+实践+吃苦”出干部的规律;团干部要增强执政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青年工作角度,提出团干部要着力提高介入经济工作、参与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三种能力;针对全省158个县(区)团干部,提出要善于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找准县域团的工作切入点,要勇于在推动县域团青工作中锤炼过硬本领。
何雄强调,吸引凝聚青年是做好团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吸引凝聚青年是由团的组织属性和履行根本职责的要求所决定的。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不仅是建设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一定要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紧迫、认真、有效地做好吸引凝聚青年工作。此外,他还强调要在深入了解青年中找准吸引凝聚青年的途径和载体。
何雄要求,要在吸引凝聚青年的过程中提升团干部能力和人格魅力。一是增强能力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升人格魅力是吸引凝聚青年的有效方法。他指出了九个提高能力的途径:要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要注重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能力,要在注重创新中提升能力,要在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中提升能力,要在做好经常性工作中提升能力,要在吃苦奉献、克服困难中提升能力,要在锻炼思维中提升能力,要在完成重大活动、工作任务中提升能力,要在独立开展工作中提升能力。要建立读书学习、工作绩效、上下挂职交流、定期培训、内部研讨、考察交流、重大任务锻炼、激励约束等提升能力的工作机制。
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理论与立异
近年来,县紧紧环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这一基本目的,在立异干部培育方法上下功夫,在健全干部选任机制上求打破,在增强干部监视治理上见实效,有用进步了各级指导班子的战役力、凝集力和召唤力,博得了干部群众的优越评价。
1、立异理念,在艰辛一线任务中辨认干部。在接纳党校集中培训、进修、座谈钻研交流、调查观摩进修以及宣传兴学、指导带学、以考促学等多种惯例办法强化干部培育磨炼的还,容身文明底蕴丰厚,但天然前提差,经济开展滞后,广阔干部群众开展愿望急迫的县情实践,总结提炼出以“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为中心的“精力”,把其作为培育干部、考验干部、辨认干部的珍贵财富,连系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和创先争优运动,不时深化、拓展内在,教育各级党员干部不时解放思维、改变观念,带头弘扬“大开展小坚苦,小开展大坚苦,不开展更坚苦”的开展认识,带头事必躬亲“指导在一线指点、干部在一线效劳、问题在一线处理、政策在一线兑现、经历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的“六个一线”任务法和任务重心向底层根底任务倾斜、向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重点项目和中间任务倾斜、向催促反省落实倾斜的“四个倾斜”的任务作风。县委在干部自动呼应科学开展的召唤中,在积极投身艰辛一线的任务中,在奋力推促任务展开的理论中培育、调查、调查干部,包管选准干部、配强班子。
2、立异机制,在改良选任方法中选准干部。在仔细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把干部选任资历前提、引荐提名、组织调查、酝酿沟通、评论决议等关隘的根底上,紧扣干部动议、提名、调查、酝酿、决议五个要害环节,积极探究理论,变革选人用人方法,制订《科学标准和有用监视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方法》、《科级指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方法》、《差额选任科级指导干部暂行方法》、《干部选拔任用任务申报和评断暂行方法》等四项配套准则。依照干部调整动议五动五不动、三提三不提准则,接纳分类提名引荐方法,执行全程记实、任前考廉等准则,具体履行差额选任指导干部任务,树立了动议有规、全程差额、民主择优的干部选任新机制,包管选准用好干部。还,把竞争性干部选拔作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有用方式,制订施行《乡镇、县直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施行细则》和《县直机关任务人员遴选方法》等准则,使一批优异人才经过公道竞争锋芒毕露,走上了适宜的指导岗亭,充沛调动了各级干部的任务积极性。
3、立异办法,在增强任后监视顶用好干部。仔细贯彻落实四项监视准则和中心《关于进一步从严治理干部的定见》,充沛发扬干部监视任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元的结合监视效果,强化对干部任后的日常约束治理。树立指导班子和指导干部任后跟踪回访调查准则,接纳实践检查、单个说话等方式,对换整或提任满6个月的科级指导班子运转状况以及科级干部履职状况进行任后具体调查,经过比对民意反映、效果发扬、连合共同、廉政勤政等状况,与干部任用决议互相印证,进一步增强监视,包管选出来的干部用得好。
二、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探究与考虑
经过规则,立异方法,强化办法,我们在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方面获得了分明成效,博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开展供应了刚强的班子和干部包管。在增强理论立异的还,我们也对若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做了一些深化考虑。
1、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前提是增强对各级干部的有用培育磨炼。出力增强各级干部培育磨炼是提拔指导程度和在朝才能的必定要求,是增强指导班子和干军队伍建立的主要行动,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推进经济社会疾速科学开展的根底性工程。一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培育磨炼导向。底层一线是锻炼干部的熔炉、是干部生长的摇篮。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分外存眷长时间在前提艰辛、任务坚苦当地任务的干部,注重从底层一线选拔优异干部”,这为我们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指清楚明了偏向。因而,我们要紧紧环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把注重底层、崇尚实干作为选拔培育干部根底性、久远性的任务,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一线,把培育磨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底层,积极探究树立从底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亭培育选拔干部的路子和办法。经过接纳科级后备干部到后进村或贫穷村挂职磨炼、增进身手,优异年青干部到城市革新、交通路途建立等急难险重岗亭锻炼进步、砥砺意志,专业技能干部到农业财产化建立、灾后重建等一线强化理论、积聚经历等崇尚实干的任务办法,实在培育干部扎根底层、安心任务的民本认识,培育干部扶危解难、效劳群众的综合才能,培育干部艰辛斗争、务务实效的任务作风,促使显示优异、综合本质高的干部锋芒毕露,归入组织视野。二要互补提拔的培育磨炼路子。要区别分歧行业、春秋、学历、任务经历等方面的要素,多方式、多渠道增强干部培育磨炼。年青干部普通学历条理较高,悟性强、有生机,但任务阅历单一、视野不宽,任务局限、思想有局限;乡镇干部对微观状况调查不敷,统揽全局、微观决议计划才能欠缺,任务缺乏标准性;机关干部对底层缺乏调查,对经济任务熟习不敷,碰到详细矛盾和复杂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多。针对以上问题,要在抓好党校中青年干部、三方面干部、后备干部等培训班次培训的还,探究树立“党校学理论、外出开眼界、挂职学经历”的互补提拔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子。经过双向交流挂职、外出进修调查,让年青干部协助或分工担任某一方面的任务,参加微观协调、统筹决议计划,进行指导人物体验,不时扬长补短,坦荡思绪,丰厚阅历,增进才干。三要树立渐次进步的培育磨炼机制。培育一批顺应科学开展要求的后备干军队伍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基本包管。为此,要在承继传统经历的根底上,用开展的目光,探究树立单元引荐、组织调查、一致测验、集中培训和理论磨炼的“五段式”科级后备干部渐次进步培育准则,实在处理后备干部生长迟缓的问题,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奠基根底。单元引荐就是各单元依据干军队伍中近期岗亭需务实际,经专题研讨,向组织引荐后备干部初步人选。组织调查就是县委派出调查组深化到各单元,接纳民主引荐、民主测评、单个说话等方式,具体调查引荐人选的有关状况,经过调查调查,研讨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一致测验就是对确定的后备干部人选,组织一致测验,调查后备干部的综合营业才能、组织思想才能、综合剖析才能和实践察看才能,初步构成对后备干部的综合评价。集中培训就是举行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依据组织调查、一致测验环节调查到的状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准则,分分歧状况,因人而宜组织进行理论进修、理论磨炼或钻研交流等方面的培训,进步后备干部的综合本质。理论磨炼就是依照“建立平台,早压担子,力促进才”的思绪,有针对性地把科级后备干部布置到重点工程、严重项目建立任务一线,交义务、压担子,进一步拓宽思绪、坦荡视野、磨炼进步。经过“五段式”引荐、培育干部,可以有用进步后备干部的常识储藏和综合协调才能、处置复杂问题才能和实践任务才能,为后备干部疾速生长建立平台,包管了班子后备人选精确到位。
在乡镇基层工作一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工作、生活中也就相关问题与许多领导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而对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进而对乡镇干部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做出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毕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常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