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关系
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初中地理课程《中国的疆域》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中国的疆域图,并能够在空白地图上标注我国的重要邻国、海峡、岛屿。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分为学习中国疆域图和借助疆域图辨别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的智能、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系
针对地理学科“借助中国地图辨别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对于地理教材上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相关文字说明以及课后的活动题,学生应该把位置图的学习作为重点,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特点。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
2.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缺点,运用多元教学理论,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有意识地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和关心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特点为基础,拟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智力组合特点,寻求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2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认识到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和看待问题的多角度性,但其认知过程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结构是不同的,将教学设计多样化,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动态化、多样化地展现地理信息,营造地理学习的氛围,记录并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并理解地理知识的不同途径。例如,教师在坚守麦哲伦航海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世界地图了解程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地球仪,动态展示麦哲伦航海时的航线,或者是组织小组竞赛,询问航海的起点和终点,从而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对证明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重要性。
2.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兴趣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制作我国各行政区的模板,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组织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的特征、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小组介绍我国的各省的地理常识。
3.结束语
一、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参加地理教学活动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贯穿地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不仅规定了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法,而且还控制着地理教学媒体的类型以及媒体出示的时机、方法与步骤。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每个单元、课时、课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来传输教学信息[1]。例如,对于认知类教学目标,选择挂图、图片、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多媒体动画等媒体开展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教学目标,选择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如录音、录像等,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
2.地理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地理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存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区别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例如,自然地理多选择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录像等;人文地理多选择挂图、录像等;区域地理则多采用挂图、景观图片教学。从知识属性看,地理名称、地理分布一般采用挂图;地理数据一般采用黑板、投影;地理景观一般采用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录像等;地理演变则多采用动画,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则多采用板书、板图、板画、挂图等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
3.学生特点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区别。从学习积极性方面看,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上都有区别。从认知结构上看,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差,缺乏从整体上观察、从细微处观察的意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注意力比较趋于稳定而持久,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2]。而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结构关系密切,如图1所示[3]。可以看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地理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地理教学媒体与地理教学内容是否统一,地理教学媒体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相容,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一致。统一性、相容性、一致性越好,图1中的重合部分就越大,意味着有效信息量就越大。
因此,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初中生可以较多地使用投影、电影、电视和录像。投影片要形象生动,重点突出,色彩鲜艳,能活动的地方力求活动,每节课使用的片数不宜太多,要对片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使用电影、电视和录像,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对于高中生,选用的教学媒体种类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可增加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增加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延长。
4.地理教师特点
每个地理教师在媒体的使用上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擅长的媒体,在选择媒体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声音柔美、极富感染力,他就可以多采用语言讲述,绘声绘色;有的地理教师美术功底好,可以多选用板图、板画、投影等辅助教学;有的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在学校设备齐全的条件下,他就可以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如果一名地理教师同时具备上述能力,那么他在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就具有更大的空间。因此,地理教师在选择地理教学媒体时,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驾驭地理教学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现代媒体对教师的要求。
5.地理教学媒体特性
地理教学媒体自身特性包括技术特性和专业教学特性两个方面。地理教学媒体技术特性包括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受控性与参与性五个方面。仅考虑呈现力方面,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呈现力要强于其他地理教学媒体,而全面考虑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受控性与参与性因素,幻灯、投影、录音与录像的技术特性较强,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则是最具有优势的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是指教学媒体传递、处理不同内容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同的教学媒体,传递、处理某一教学内容的能力是不同的。黑板适合文字教学,录音适合语言教学,幻灯、投影与录像适合图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则适合动画教学。综合比较各种地理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技术特性好的教学媒体,对各种教学内容的功效都比较高,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即是如此。但也有例外,录音的技术特性虽好,却很难表现地理景观、地理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它的地理教学特性比较差,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得比较少。
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势与缺陷,是地理教师有效选择媒体的前提条件。
6.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环境对地理教学媒体的选用有重要影响。根据信息传递方式,地理教学环境分为传统地理教学环境、电化地理教学环境、多媒体地理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地理教学环境。不同的环境为选择相应的媒体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教学环境,考虑到所选用的媒体是否是唾手可得,或通过简单的准备即可利用,而不应考虑那些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媒体。
二、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在选用地理教学媒体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选一些媒体,因为运用多种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效果好。
从媒体本身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媒体优势互补,进行媒体组合教学。关于教学媒体功能的研究表明:没有万能的教学媒体,所有的媒体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一种媒体能永远优于其他媒体,也没有哪一种媒体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某一种媒体的短处可能恰恰是另一种媒体的长处[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就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如视觉型媒体能使学生眼见其形,但不能耳闻其声;而听觉型媒体则相反,只能使学生耳闻其声,不能眼见其形,如果选择两者,在课堂上结合使用,不仅各显其能,而且能够收到声形并茂和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教学信息论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加大教学信息容量和提高课堂效率。多样性原则要求既要选择传统媒体,又要选择现代媒体,特别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多选择现代媒体。因为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达到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据教育统计材料,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比一般教学媒体增加20%~30%的教学内容,所学得的材料分量比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一倍,且可使考试中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因此,要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应多选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从学习的生理机制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无论是记忆的速度还是记忆的质量远远大于单一感官的记忆。拿记忆后保持的比率来说,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70%,三天后为40%;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60%,三天后为15%;而视听并用记忆比率达到90%,三天后仍为75%,远远大于只看只听。课堂选用多种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就有多种渠道,分别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当不同的感官接受的信息内容相互关联时,就会深化对知识的感知程度,达到强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适度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教学媒体,但这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并不是说媒体选得越多越好,因为尽管多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一定比只有一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要大,但信息量大了,还要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媒体再多也没有用。因此媒体的选择还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即一堂课使用的媒体不宜太多,应有一定数量的限制。一堂课用多少种媒体好呢?有人研究了课堂教学,认为不算常规教学媒体,仅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以两、三种为好,这样既能从不同方面理解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如果选择四五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教学效果就不好了[5]。
3.经济性原则
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曾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的功能一样,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选择媒体,除了看使用效果外,还要看何种媒体花钱少、时间省、成本低,即要遵循经济性原则。一般来说,常规教学媒体的价格低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价格。在所有的教学媒体中,印刷品和黑板的价格最低,标本、模型、录音的价格较低,幻灯、投影、电视的价格中等,电影和录像的价格较高,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价格最高。前面说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但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追求“带电作业”,不是选用媒体越高档越好,而是要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本来用黑板就能展示的板书,用挂图、图片就能说明问题的教学内容,却制成了昂贵的幻灯片、投影片;本来用幻灯片、投影片就能显示的例题或习题,却制成了高档的多媒体课件;本来可以直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的实验,却制成了高价的录像带,这样既浪费材料、人力,又浪费教学时间。可见,选择教学媒体应该考虑低成本、高效能。
4.教学最优化原则
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把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学各方面的因素,协调教学媒体与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原则可以说是选用教学媒体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是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首先,要充分认识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及其发挥积极作用的主客观条件。其次,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构成与水平层次;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类型、层次结构、逻辑联系、重点和难点及其教学意义;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存量、初始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认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室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赫兴无.浅谈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
[3] 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改进方法 素质教育 提高成效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是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地理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创新能力,使学生运用地理学科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地关系作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在激情引思中催生学习情感
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进步出发,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和心理发展,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学实践中,教师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从现代网络传媒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理论,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充实地理信息,适应时展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强化业务学习,加强地理教研工作,完善知识结构,为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增强地理学科教学的履职能力,营造“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催生地理学习情感。
二、设计教学目标,灵活组织安排,在师生互动中提高教学成效
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能力与情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求,研究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关注学生成长进步、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建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地理知识、观念、思想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发展实际和素质教育要求,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科学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注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等,使地理教育走上更加健康、全面、适应时展需求的轨道。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形象、直观、生动、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将更多的地理知识与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地理教学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将一些一时难以表述的知识点运用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提高地理教学成效。
三、衔接生活实践,拓展教学空间,在结合实际中放大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模式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以传授地理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然而,近年来受“中考成绩”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更侧重于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对学生未来地理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的构建模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今天的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听众,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变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欣赏的观众。教师采用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之中,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化课堂发展。如(图1)所示:
从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见一斑,新形势下高效课堂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质疑、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学习,在体验中逐步培养地理素养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教学纲要》对初中地理课时做出了明确要求,与之前相比教学内容没变,但是课时数减少,这就意味着不能再利用时间战术,靠课堂死记硬背达成教学目标,而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认真备课,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包括天气及影响、明天的天气怎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个教学板块,如果对教材把握不准确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会组织很多活动了解天气,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然而,作为高效课堂的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应为:(1)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2)学会通过电视、报纸多种渠道看天气预报;(3)从环保角度呼吁学生保护大气环境。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将学习目标明确地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看预报,识天气”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扎实获取阅读天气预报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有效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模式,主要方法有:利用复习导入新课、利用直观挂图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导入新课等。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雪龙号驶向南极”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对两极产生兴趣,接下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后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了解两极地区,于是教师出示两极地区的投影图,并让学生结合课本地图材料对照分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投影图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两极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为后边的教学铺垫了良好的气氛。
(三)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状态之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能力的获得效果最佳。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一课教学中,考虑到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把握要点,于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建立我国地域的相关地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参照“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来填写导学案上的表格,填好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教师出示题目,从全球不同经度、纬度上看中国位置,小组需要合作探讨,将探讨结果与全班交流;再次,教师要求小组竞赛,与日本、蒙古等国家比较一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通过这类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自学――合作――展示等环节,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适时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转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练习巩固环节也不可忽视。为了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自测题目,当堂检测,当堂评价,可以利用面批、互批、自批等多种方式实现当堂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学习内容。课堂练习巩固小测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基础知识部分、提升训练部分、综合应用部分。对于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完成第一、二部分测试题目即可,而学习精力旺盛的同学需要全部完成。测试题题目的制定需要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具体而定,为强化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提供巩固途径。
总之,要改善当前地理教学现状,以新课程为背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地理课堂看作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研究课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中善学、乐学,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珍.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1).
\[2\]郭卿.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J\].文教资料,2010,(16).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教学调节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71
初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
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观察型提问以及理解型提问。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能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许多学生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初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初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初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地位
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初中地理课堂的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氛围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地位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理了解天气、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各地区的基本概况等。同时,在进行生产活动与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知识的运用,任何生产活动都受到环境、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人文环境及人口特征等也是地理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突出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地位。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地理是一门相对较为枯燥且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自身思维的局限,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强。而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可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利用自身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索地理学科中的奥秘,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丰富其个人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应用紧密联合在一起,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条件下把地理学习及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不断训练,学生可形成学以致用的思考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二、“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
以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应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面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阐述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及其效果:
1.挖掘可用的生活素材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挖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并准备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生活素材,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例如,在讲解气候分布情况的课题时,可通过对比南北方气候特征来进行讲解,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所在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及降雨特征进行记录,引导学生总结该地区的降水特征及气候变化情况。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不断向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例如 ,教师在讲解各地域及各国家风土人情时,教师可对学生喜欢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并为学生设计一场环球旅行的计划,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对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及地域特征有所了解,同时还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地理知识。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做到知行结合。这不仅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还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积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服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满足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初中地理教学应将生活化这一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地理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此外,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还可提升地理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10):35-36.
2.龚倩,赵媛.以“地理家庭实验”活化初中地理教育――美国初中教材《地球科学》的分析与启示[J].地理教学,2014(10):30-33.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素质教育;对策;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22-01
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理论教育,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总之,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角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在新课改环境下,对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地理学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并且对地球、环境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让初中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地理常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对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初中地理教育属于可有可无的文科教育,安排的课时不多,只是按照大纲目标进行简单的教学,而且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因此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比较落后,使得初中地理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力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改进。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并且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地理教学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从而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比如传统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面十分狭窄。对此,应该要对教学素材进行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二、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素质教育倡导要对初中生实行人性化和柔性化教育,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育应该要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1、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全部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有多种方式,比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等,地理教师想要导入一个初中地理课堂情景时,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创造多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让学生根据地理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课堂上,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创设丰富的画面情境。具体形象的画面构建,是初中地理课堂情景设置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种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借助多媒体,加强对图片、视频文件的播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动态的图画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初中地理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各国的名族特色异国风情的一些特质进行教学的引入,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放一些其他国家的气候、风景、人文等方面的图片,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对初中地理课程更感兴趣,地理教师也能从这些内容中找到全新的教学切入点。
2、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强生活化教学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理教学素材,比如每天的天气情况、城市的地形条件等,这些都是地理课程中可以讲到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强的熟悉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生活化教学,将地理课堂延伸到课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比如学生对很多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为了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学习素材,可以从布置作业开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进行发现,通过给学生布置课题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地理知识的习惯,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在讲解植物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从自然中挖掘的植物来到课堂上,分析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期,这些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三、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只有双方配合良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行提升,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教学,用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解释初中地理现象,让学生能从生活中体会到初中地理的奥秘,从而加深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加强对课外教学的重视,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利英.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
[2] 李学义.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4(01)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一)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和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传统地理教学僵化死板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制,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地理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奠定了基础。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这无疑会使学生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子白板技术能够实现圈点、拖动、旋转、放大缩小等动作演示,这些功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强调性暗示,使学生能够更加注意知识细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二)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讲解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的授课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立体、复杂的知识点,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这些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多次演示才能被学生吸收。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能够克服这一难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具体。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重点难点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初中地理的地域产生原因的学习中,可以将演化形式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地球运动的知识难点地球公转中,可以导入地球公转的三维立体动画,配合动画进行灵活的教学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公转的特点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的产生原因。
(三)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教学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记录探究过程,教师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在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铁路干线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状况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后进行小组展示绘图,将结果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演示。最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回顾,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电子白板的现状分析
(一)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流于形式化在应用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的授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的应用的都是将电子白板作为传统黑板或是播放PPT的投影仪,没有真正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作用,没有根本上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活跃度。仅仅应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展示功能,实质上是把电子白板作为了一种彰显教学信息化的工具,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实际上电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和投影设备,只有完全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优势才能实现交互参与的教学创新。
(二)课堂主体之间互动协同性较低电子白板应用技术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走到讲台前进行参与和分享,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一设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使用了电子笔拖拽、移动、旋转等基本操作,这种的层面的交互操作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互动协调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层面的应用,而在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唯有将同学们带入电子白板构建的初中地理授课环境中,带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演示,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学习和高阶的思维拓展。
(三)现有教学素材有限,教师备课压力大教师的授课素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丰富起来,PPT授课模式普及以来,几乎所有的教师手头的课件都是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课件,教师已经习惯、擅长修改PPT课件资源。相对的,电子白板技术普及时间尚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的NoteBook课件素材非常少,课件素材的积累要从零开始。而初中地理知识有着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琐碎复杂的特点,这就更加大了教学素材整合的难度,导致教师备课压力很大。
三、初中地理应用电子白板策略研究
(一)培训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能力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电子白板的实际应用和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培训应当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对教师加强训练,首先要使参训教师大量观摩优秀教学应用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炼出其优点和缺;其次给教师以锻炼和应用的机会,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模仿优秀案例进行课程设计,逐步熟悉电子白板的功能应用;最后要引导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多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鼓励教师参与电子白板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心得与体会,推动教师提高自身技术应用水平,切实发挥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二)融合教学目标适当穿插新奇事物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在整合中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先,一方面不能为了使用新技术而简单堆砌教学素材,仅用信息技术作为丰富教学形式的工具,会导致本末倒置,失去整合初衷;另一方面,不能过多或过少依赖电子白板,对电子白板与初中地理授课的盲目整合将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喧宾夺主,忽视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大纲之外,可以在授课时适当的穿插新奇的内容,但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如结合初中地理的授课知识穿插历史知识、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和科普知识等。教师要把握好课外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又不背离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三)加强教师本身与白板技术教学应用的配合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自觉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更多相关的教学理论,还需要在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定位自身与电子白板这一授课方式的关系,技术不能取代教师本身,要意识到任何硬件资源和软件技术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四、结语
目前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应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创新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加强我国学校师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瑞军.借电子白板打造活力四射的地理课堂.考试周刊,2013,(46):140-141.
关键词:地理教学 角色转变 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是初中的必修学科之一。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每一名地理教师都应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只有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我们才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几种每个地理教师都应做到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指导教学
地理教学应该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在备课时,教师就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教的目标,还要包括学生学的目标。教师要在备课前对整个教学大纲有大致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对教材中每一个章节的细节、要点都有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在备课时,我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仅从教材出发,我们的教学还是要“以人为本”,教学的设计、目标的选定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对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综合考虑这些内容,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富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后,才能从目标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我们良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若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教师,才能把这种情感转化到学习中来,我们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思想,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我们要与学生做朋友,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这样才能有效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爱学”“乐学”。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幽默语言、板书语言等都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融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简单的练习、背诵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掘新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学习方法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知识,却缺乏知识的运用、理解、迁移等基本能力,不能融会贯通。许多学生都感觉知识记得牢牢的,但是一到考试时却不会用。学习方法的指导便可以解决这一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还要会学习。例如,在教学南亚的气候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南亚的地理位置图,观察南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洋位置等基本信息,并组织学生分析其所在位置有何特点。通过我的引导,学生都能认识到南亚绝大部分在热带和濒临印度洋。以此为基础,我再引导学生观察南亚的风向图,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总结特点,然后再组织学生对此地区的降水图、温度曲线图进行观察,并总结气候特点。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我时不时地抛出一个问题,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路上观察图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观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产生成就感。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难,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出主要问题,切忌伤害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整堂课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就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在这样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选择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大部分不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需要下一番工夫了。尤其是地理课,它是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的“副科”,课堂导入尤为重要。我们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好奇心,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导入教学。经过挖掘加工后,教师要用生动诱人且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由于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这是保证我们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五、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开展教学
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几乎都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地图比文字更直观、更准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位置、政区、地形、气候、景观等各种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法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地理位置、环境变化等基本信息。多运用这两种手段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我们地理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