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第1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一、留守儿童人数增多,加大教育难度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难题。“留守儿童”普遍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到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固执、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2.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此外,他们也极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上发生偏差;3.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多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聚少离多,见面少时间短,沟通方式单一,缺少亲情呵护。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班主任应该做的是作督促孩子的父母,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要求留守孩子的父母,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班主任老师应当及时地和孩子的父母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反应孩子的学业成绩。要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二、社会发展,手机进入校园

第2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科任教师 班级管理 研究进展

一、班级管理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我国自清末民初成立“训务部”,实行“学监制”以来,依次出现“级任教师制”“指导制”“导师制”等班级管理雏形。在借鉴俄国班主任制基础上我国于1952年始设“班主任”,主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与德育。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在班级管理历史背景中,班主任一直是其唯一主角,而针对科任教师工作的各方面,教育部基本没有做出太大补充,成为教育制度中一大空缺。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实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单一班主任制。即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是直接实施者。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并指出,“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早已使班主任沦陷于不堪重负的漩涡中,科任教师却在参与班级管理上常表现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态度,使“教书”与“育人”严重分离、脱节。

二、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1.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即研究群体对个人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一原理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该研究者认为,群体动力学原理对教师教学默契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若教师间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教师间共同性的教学特征就很容易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外,群体动力学也为研究教师群体凝聚力强弱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2.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与二者关系的巧妙处理。教育心理学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揭示,证明了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效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全员参与”。以顾吉祥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对班级管理意味着该系统中内部成员(学生、班主任和班级科任教师)和外部成员(学校其他老师、家长等)全部行动起来,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三、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研究进展

1.导师制

以张艳萍、张静为代表的研究者在《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对导师制作了具体阐释,具体要求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科任教师组成导师组负责整个班级管理建设,每个导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负责分配给自己的若干学生,促进学生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在不增加校舍和师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

2.多班主任制

对多班主任制的研究体现在叶建军、黄金梅的《多班主任制――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构想》一文中,研究者在对现行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单一班主任制概况及弊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班主任制,即学校或班级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每个班级由多个甚至所有科任教师来共同担任“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建设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

3.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也是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所提出的创新构想之一,通过“小班化教育”的改革,原有班级规模大大减小,每班学生控制在24~32人左右,该构想不单纯是对原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是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及师生交往状况的全方位变革。

4.班级组与学习共同体

对班级组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以李涵为代表,在其《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一文中提到这是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具体做法是取消现有班主任的称谓,把所有教师都纳入班级管理中组成“班级组”,班级组集体对班级管理负责,且在班级内组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具体形式有四种,即“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及“多对多”,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很好地融为一体。另外,研究者赵蒙成对班级组和学习共同体予以理论支持,如交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并提到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促使班级由社会组织向社会初级群体来过渡,目标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5.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

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与上述几个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该制度将家长与学生很好地纳入了班级管理建设中,最大限度发挥了集体合力的潜质。该制度赋予了班级管理以新的内涵:即在班级经营过程中,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核心成员共同参与对班级的管理建设。

四、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保障措施

制度的保障对任何管理理念的实施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上述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在于构想的创新性、教师的自觉性,更在于制度的保障性。本人查阅了2004~2013年的中国期刊网,将有代表性且利于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保障措施归纳如下:加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二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科任教师专业的培养,提升其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制度,并使之落实。

在众多文献中,以研究者路晨为代表的观点较为新颖,其文《浅析初任教师之工作困扰》虽然主要以初任教师为论述对象,却更全方位、更立体地从师资培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群体及初任教师自身等五个维度展现了其对策措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另外,学者周建平在其文《生态式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中提到在教学制度安排上,就是要建立一种激励性的制度架构,多样化的立体组织系统以及网络性的沟通机制。

五、综合评价

总而言之,就是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提升科任教师专业化素养及其班级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能。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探索,科任教师会以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班主任制:困境及破解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09,(16).

[2]单方保.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3).

[3]顾吉祥.凝聚集体合力,创新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初探.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4]张艳萍,张静.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9).

[5]叶建军,黄金梅.多班主任制――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构想.教学与管理,2012,(4).

[6]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13,(4).

第3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创新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深入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更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作为初中生学校生活的核心,在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显露出了众多的弊端,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弊端,探讨了初中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得我国初中班级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根深蒂固

我国目前仍然采用的是考试选拔制度,这样就使得初中生的所有重点在于考试,使得班级管理在新课改的推行下被忽略了,目前我国班级管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家长式、权威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单一,而且压抑学生的个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有着创新活力的人才的需要更加的迫切,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改善初中班级管理的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2、学生缺乏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班级是初中生初中生活的核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初中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成长的社会、家庭等环境使得他们更加的关注自身,再加上由于不同经历以及文化背景,使得不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排斥感,这就使得初中生更加的缺乏班级集体荣誉感以及凝聚力。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网络的逐渐普及,学生更加愿意在网络中与人交流,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影响到了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影响了班级的荣誉感以及凝聚力。

二、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1、发挥班主任的灵魂作用,提升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态度以及班级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学生的状态,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因此创新初中班级管理模式,首先便是班主任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班集体,增加学生对于班集体的认同感,从而逐渐的提升学生的班级荣誉感。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体现自由、民主的原则,让学生针对班集体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班集体主人翁的意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感;另外,班主任要适当地抓住时机,促进班集体的荣誉感。例如,我们知道运动会是所有初中生所关心的事,这关系到了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荣誉。因此班主任可以抓住这次机会,科学的安排班级中的运动会参与人员,以及场下接待人员,甚至是班级中的拉拉队等,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会期间增强班级的荣誉感,以及认同感,从而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2]

2、民主选举班委,营造公平、民主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的阶段:青春期,他们敏感、脆弱、自尊心强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在初中生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盲目自恋的,因此传统的教师指定性的班干部,已经不能够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在选择班干部的时候,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班干部的选择,这样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班干部的工作就会比较支持,从而促进班集体的管理。民主选举班干部,有助于在班集体中营造公平、民主的氛围,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班级主体性,促进班级管理的进行。

3、注重班干部的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班级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集体管理的时候,可以放权,让学生管理学生。首先,明确班干部的责任以及职权,其次,确立班干部之间的制约。这样班干部在进行班集体管理的时候,明确的责任,更能够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并且班干部之间的权责制约,有助于促进班集体民主、自由氛围的营造,从而在班干部的治理下,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例如,我们在班级体中一般设置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各科课代表等,其中班长监管班集体中的一切事物。这样各个班干部各司其职,就能够促进班集体的正常运营。[3]

4、注重班会,促进学生思想认同

班会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班会班主任,可以就这一段时间学生的表现做一个总结从而让班级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以及班级的状况,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通过班会,班干部可以向学生报告一段时间班级的具体运营情况,发现班级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完善班集体的运营,促进班集体的更好发展;通过班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关心的班集体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班级问题的完满解决,促进班级的凝聚力。总之,班会可以说是班级矛盾的剂,有助于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初中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的民主、自由,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的写作,希望有助于促进班级的科学管理,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槐丽.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10(09):02-03.

第4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叶圣陶

教育工作者亦如农民,表面是从事耕种和收获的简单作业,事实上,在耕种到收获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关注和期待生命的平和、是尊重和赏识生命的博爱。不管在教育的哪个岗位上,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才能够将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学校当作家庭来建、把学生当作子女来教。

班级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管理好构成学校的这一个个“细胞”,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前提。在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上,只有把它视作成长中的生命,从其诞生到不断发展都付诸精细的管理和呵护,才可能使整个学校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正常开展。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告诉老师们,要“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学校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得在管理中体现对教师的绝对信任,这也是对生命的关注和期待。信任教师,并不等于放任。兼顾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首先作好了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结合双向选择,推行“聘任制”,可以把优秀的教师选拔到从事班级管理的重要岗位上来。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建不好一个优秀的班级;没有一批得力的干将,建不起一所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2002年秋,经过校委会的反复斟酌、讨论,我校开始推行聘任制。聘任的第一步,明确班主任的权利和职责,凸显学校对班主任的重视,发动教师申聘班主任岗位;第二步,在收集了全校教师的申请表之后,校委会再次进行磋商、酝酿,选拔基本功扎实、管理和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而在该年度没有被选拔为班主任的教师,则作为班主任的后备人选,一方面加强对后备班主任的培训,另一方面也为后备班主任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升后备班主任的各方面能力,为下一年的聘任作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双向选择聘定班主任之后,由已聘班主任展开科任教师聘任,让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走向最优化的组合。班主任是实施学科教师聘任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对照教师的学科教学岗位申请表、综合各方面情况,首轮聘好本班的任课教师。将班主任首轮聘任情况予以公示,再次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由科任教师选择受聘岗位,对出现空缺的岗位由校委会组成的聘任组进行调控,实施二轮聘任。这样,几乎完全由班主任选择本班任课教师,既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突出了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由聘任制产生的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体现了学校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的信任,也体现了班主任对本班任课教师的信任,这种双重信任是对人本教育的学校管理诠释。不过,信任是基于学校或班主任对教师以前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分配各班级、各教师的目标任务才是对教师未来工作的关注和期待。

以生命意识构建而成的学校班级管理体制,首先要求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为核心”的意识。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伊始,第一项工作就是综合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班级目标。学校针对班主任提出的班级目标,通过了解和分析该班情况以后,与班主任签定《班级目标责任书》。在明确责任之后,班主任围绕班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以此指导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工作。同时,这一班级目标也作为本班任课教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任课教师要结合班主任签定的《班级目标责任书》,根据任教学科特点和分析班级学生构成情况,提出学科目标和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真正实现以班级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一方面需要强而可行的分级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还需要上下齐心形成合力。我们是这样使二者科学地结合在一起的:

一、加大班主任的管理权限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是学校聘任的班主任,在以班级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之中,学校就要放权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有权可用、有权能用。班主任的管理权限不仅是对本班学生的管理全权,而且还涉及到对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只有让班主任成为实际上的学校管理人员,才能够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综合力量,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

二、实行捆绑式考核

班级与班主任、班级与任课教师捆绑考核,首重班级工作,催生班级生命。班级是有生命的,关键是看它的哺育者如何使它充满蓬勃的活力。班主任不是神人也不是圣人,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班级目标,更何况个人精力有限而众人智慧无穷。要让班级管理管出水平、管出特色,必须依靠班科教师的紧密配合。因此,学校层面以班级目标的实现情况、班级的进步情况、班级在平时的具体表现等作为对该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考核依据,起到了促进班科教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班级工作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跟班管理

除在后备班主任中选拔出每个班的副班主任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也要主动挑重担,负责一个或几个班的日常管理。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加入到班级管理中去,一方面增强了班级管理力量,另一方面还能起到督促、沟通等多重作用。学校班子成员平常管理倾向于某班,责任在全校,不管哪个班出现特殊情况都必须全力以赴。2002年冬的一天深夜,一个家长电话报告学校,说一批学生近十人商量集体外出,现已聚集于某一学生家。得此信息,全体在校班子成员立即和住校全体男老师一起摸黑下乡寻找学生,沿着乡村泥泞水滑的公路逐户寻找,摩托车陷入泥坑,就几个人抬着走。待找到这批学生,并把他们带到学校教育安置完毕,已是凌晨三点多了。只见下乡教师个人全身湿透,满身泥浆。此次“摸黑追逃”事件后,学校不但加强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关注留守学生,而且还进一步细化了班子成员的跟班管理责任,使学校和班级真正连成上下齐心的整体。

四、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第5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魏书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一起创造了许多奇特而又合乎教育规律的班级管理方法,成为众多班主任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笔者就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班级文化要素从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理念文化

班级理念文化也可称为班级精神文化,它包含的是一个班级的价值观、班级目标、班级精神、发展战略、道德风气等精神层面的因素。班级理念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他决定和支配着其它层面的班级文化要素,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理念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是班级成员共同奋斗的方向,是师生群体共同意志的象征,也是实现班级整体价值观的动力。在魏书生主导的班级文化中,培养的是主动发展的学生,这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带班的主要目标。

班级价值观:班级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它指的是绝大多数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是关于教书育人和学生发展的评判标准。学生的群体价值观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符合班主任的班级价值观要求的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魏书生的班级价值观主要有以下要素。

1.学生主体观。魏书生一贯主张,要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就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他坚持“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的原则。

2.教师服务观。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魏书生在师生关系上反对班主任的个人中心意识,反对班主任把自己摆在保姆、警察和监工的位置。他主张教师应该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公仆。

3.学生助手观。魏书生在十多年班级管理生涯中始终不渝的信念是:“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他把学生放在助手的地位,不但有利于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不再单纯是班级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4.主动发展观。在学生发展问题上,他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了“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个体”的信念。这种观念使他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了先育人后管理的传统。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学习就会主动起来,这对班主任而言则是其管理工作的水到渠成。

二、行为文化

班级行为文化是主要表现在活动层面的班级文化。他受班级理念文化的支配,并在运作中体现班级理念文化。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班级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一些多年沿用的传统活动项目上,如:以“治病救人周”为代表的特色活动周、让学生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精神充电、课前一支歌、以“选举闲话能手”为代表的周选举活动、以“高效学习日”为代表的提高学习效益的活动等等。

第6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教育;主体意识

班级管理是教育的基层管理,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个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潜意识中把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楷模,尤其为人处世方面。因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怎么才能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上班级管理教育工作的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定位班级管理基调,抓准班级情感支点

管理定位是关键,定位准确,班级管理工作则事半功倍。民主式、放任式、粗暴式、铁血式,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将决定于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及班级的基本情况。因为新班主任中途接手对班级内部相对陌生,反而学生对班级的情况十分熟悉,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已习惯原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无论其管理效果如何。新班主任要融入班级集体中,必须找准班级情感支点,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对学生没有产生爱,教师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产生爱,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忽视班级管理的教师。班主任情感支点、学生情感支点、班级情感支点成三点一线,就会产生一个优秀的班级。师爱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心理发展。

二、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情感支点,一般来说,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是纪律性较强的,经常性违纪的学生只占极少部分,只有针对性的对这极少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再加上有计划地指导班级干部开展班级工作,班级管理基本达到成效。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心理,深入解剖经常性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其优点和缺点,夸张性的发挥其优点,针对其缺点开展教育工作,动之与情,让班主任情感和学生情感交流融合,产生心理共鸣,以达到良好些的教育目的。

做好学生个性教育工作,班级这个共性就比较容易达成管理教育效果,通过学生个性确立班级共性点,明确班级管理教育新理念,使学生围绕这个方向性共同努力,并通过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使学生从新角度去认识新班主任,接受新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念,从而使学生团结到新班主任周围,配合新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有一个新的面貌、新的风格,产生新的动力,更好地完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三、了解班级整体特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

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对班级有深入的了解,再逐渐的引导;教育是有过程的,切忌功利主义而要求一下子把班级管理好,那是不现实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必须有良好教育效果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如果了解清楚班级的整体特点,就能树立良好的班风新形象,学生就容易产生新动力,那么,要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无论什么管理方式都是为了管好班级教育学生,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两个大砝码。加强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教育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基础教育,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只有班级凝聚力才能师生同心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学生产生荣誉感,才能促使学生为这个团队而努力,在努力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提高。若连集体荣誉感都没有,何来团队精神?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班集体的荣誉也是学生个人的,班集体与个人是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无论学习、工作,集体决定个人,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反过来又影响个人。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使学生参与到班集规划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把班级整体特点融化进团队中,使学生个性情感体现在团队共性中,就很容易很准确的抓住班级情感支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较快较好地完成班主任交接工作,完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四、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让学生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会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能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管理意识得以提高。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保障。运用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充分发挥班委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班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力、培养博爱之心。

五、班主任的个性魅力是班级管理教育的核心,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

第7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1.班级管理的现状

周一回到教室,班长马上向我汇报上周四,五班级里出现的违反校纪的情况:周四值日生没有打扫教室,都逃回家了,班级里的卫生是她和卫生委员搞的;周五的体育课有同学乘老师不注意溜到校园外面买零食。她在向我反映情况的同时给了我一长串名字,除了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外,几个我以为很守“本分”的学生也在其中。

我当时就火冒三丈,把学生全部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还打电话通知了几个学生家长,好好地告了他们的状。冷静下来后,仔细想想,也不能全怪学生,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确有漏洞,让学生有机可趁。

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我像保姆似的每天早来晚走、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在老师面前一个样,老师不在时又是另一个样子。我付出很多,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学生没管理好,自己却身心疲惫。多数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常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缺乏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2.班级管理要实现两个转变

(1)学生管理不到位,要培养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

在班级中虽然设立了班委,有班长,纪律委员等,但是每个同学的职位形同虚设。在平时一旦有事情发生,总是班主任出面解决问题,这些同学没有机会去自己处理事情,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他们缺乏锻炼。一旦没有了班主任的支持,这些同学就束手无策,如果碰到不服管的同学他们更是六神无主,没了底气。

(2)班主任管理策略不健全,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为了便于管理,我也设立了许多的管理制度,如《班级管理日志》、《班级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班级卫生承包责任制》、《班级一周情况反馈细则》等等。但是平时班主任虽然挂在嘴边,但是都没有真正的落实,学生不知道具体怎样去做,一旦违反了,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构建班级“三步三环”管理模式的思考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部分班主任为了班级任劳任怨,事事亲历亲为,但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三步三环”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一种革新。它主要基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一手抓→扶着做→大胆放”三步(但对这三个步骤有一定的革新),以及班级管理“核心环”、“制度环”、“队伍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和谐班级管理的一种模式。

具体如右图:

笔者认为“三步三环”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手段。

三、构建班级“三步三环”理模式的探索

(一)理论依据叶圣陶老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同理,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作为班主任,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创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我们认为,借鉴主体教育论、集体教育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理念与成果,建构以“三步(一手抓,扶着做,大胆放),三环”(班级管理核心环,班级管理制度环,班级管理队伍环”)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和生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二)“三步三环”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1.“三步模式”的运用于实践

一般来说,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班主任主导管理班级——一手抓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而班级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班主任,一开始班主任的管理尤其重要。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学升到了初中,无论是学习环境和学习进程都发生了改变,到了初中,班主任想要一个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班级集体,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班主任 )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事事要亲历亲为。班主任在为班级奔波的同时,也可以慢慢的务实好班干部的人选,然后通过自荐和选举,选拔出一批得力的班干部人员,慢慢培养。

(2)师生共同管理班级——扶着做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的大部分工作都与班级管理有关。若单纯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跟踪,即使一天24小时工作,效果也不好,班主任也没有这样的体力和精力。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七年级开始培养的班干部在此时可以发挥作用了,一方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班干部们管理班级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宣传委员负责策划某期黑板报,卫生委员负责一次大扫除人员的安排等等,但是班主任不能完全放手,还需要在幕后做一些收尾工作。记得七年级下学期的一次大扫除,卫生委员把人员安排好后,两个负责到垃圾的同学有意见,他们嫌脏,死活不肯去倒,卫生委员在一旁傻站着。我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马上把垃圾去倒了。这时学生傻眼了,纷纷到办公室向我道歉,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3)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大胆放

班级是一个集体,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出谋划策,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光靠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还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外出时,几个调皮学生总是要冒出来,做一些离谱的事情。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除了团结互助,更重要的是人人是班级的主人,个个是班级的管理者,变外在的约束为内在的自律,自主管理班级。

2.“三环模式”的运用于实践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要处理好三个步骤,还要处理好三个环节:

(1)班级管理核心环,班主任要认清什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对每个班主任来说,一个严肃活泼、积极上进的班集体,是梦寐以求的。尽管班级管理有着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有一点至少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学生对班级要有责任感。我认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班级管理成功的核心。一个学生只有对班级有一种责任,他才会真正为班级着想。所以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也是班主任的必修课之一,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总是斜着眼睛看人。

有一段时间,我班学生总是喜欢埋怨别人:上课有人说话,同学自修课讲话影响了我的学习,同学喜欢拿我的学习用品等等。其实这些学生都犯了同一个毛病:只说别人,不看自己。为了引导学生自省,我设计了一堂班队课《个人和集体》,要同学谈谈个人对集体的重要性。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说:“我考试不及格,就影响全班的平均分”。体育委员说:“我们在队形队列比赛时,一个同学走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形象”。同学们都发言了,很踊跃。这次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心灵的盘点,课后大家在思考自己的责任心,自己该为班里做点什么?

(2)班级管理制度环,班主任要有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师生就没有是非观念,没有行为规范,或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因此,班主任必须从班级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充分发挥班级制度的积极作用。以前我也有一大套制度,制定的初衷想要好好管理班级,但是时间一长,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麻痹了。《班级管理日志》、《班级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班级卫生承包责任制》、《班级一周情况反馈细则》等形同虚设。这学期我做了一下改变,利用两节班队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制定各项制度,等到全部出炉后,学生对各项制度也了解地差不多了,因为亲口说的比别人给的容易记住。接下来我就负责把它整理出来,作为班级公约张贴到教室前面的墙上。接下来我的管理工作就比较主动了,一旦谁违反了上面的哪一条,就要受到全班同学的谴责,集体舆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况且有些还是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

(3)班级管理队伍环,班主任要培养好几支队伍来共同管理班级。

一名班主任想要管好一个班级,必须要抓好几支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锻造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带好班集体非常重要的条件。同时各科的科代表队伍,小组长队伍,每天值日生的组长队伍,这些都是班主任要关注的对象。科代表有没有责任,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和成绩。小组长有没有责任,关系到整个小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上交情况。大部分学生放学以后学生都急着回家,值日生工作敷衍了事,班主任安排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她能做好一切后续工作,把教室搞得井井有条,省了班主任不少的心。七年级时,我根据学生名单简单地安排了值日生和组长,没有去考虑谁负责谁不负责。但是到了第二天就有值周老师来汇报,要么卫生打扫不彻底,要么包干区没有打扫,要么饮水机没有关等等,这种丢三落四的现象经常发生。我慢慢改变了安排值日生的方法,现在我每周安排一位工作负责的女同学来做值日生组长,由她全权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这样一来,上述问题就没有了。

四、有效的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实践的思考

作为和谐教育、和谐班级建设的追求者,我觉得在这里,还许多值得深入考虑的内容。

1、注意班主任的言传身教。

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学生的严格监督,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方方面面做好学生的表率。假如一个班主任天天在教室里强调,要求不要乱扔垃圾,我觉得还不如亲自去体验一次,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垃圾筒外的垃圾捡进筒内,这样效果比较好。

2、注意处理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第8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  培养助手  树立形象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19-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劳动,要在处理大量具体事务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和锻炼。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既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更起着导师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学校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质量。

1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级管理关键

有一句话说的好“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做法。为了减少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失误,作为班主任,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块阵地,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笔者会利用晨会课的时间从学生的身边事情说起,比如要和父母学会沟通,要学会尊重自己的长辈,要和自己的同学融洽相处等等。现在的孩子有点被宠坏了,事事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耍脾气。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有时候发现有的孩子情绪不对,要及时找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矛盾。其次是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要是课本中有这方面的内容,笔者都会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通过讨论,让学生逐步形成较好的品德思想。正是因为班主任及时的教导,我们班同学很少发生打架等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学习环境。

2 培养“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班主任工作一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在我们农村小学更是这样,所以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有的为了不担当这项任务,还托人去和领导讲。其实,只要能在接受新的班集体时候,用心培养好班级的“得力助手”,就会给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好处。要知道一个班级的得力助手培养好了,他们会起到让你意想不到的作用。每次接受新的班级,笔者的首先任务是确立班级干部。首先,确定班长。班长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所以选班长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以学生自荐和其他熟悉的同学推荐相结合,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和带领就可以了,实在不行的话,在调整。其次,要选好小组长,笔者常常选择一些做事比较认真的孩子担任小组长,使他们明确各自的分工到职责,从理论指导到放手实践再到总结经验,班主任都要做到经常引导和监督,保证小助手手的工作有章可寻,小组长主要任务是每天收发作业本,定时监督其他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并及时地做好登记。在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岗位很重要,那就是劳动委员。在我们这里每个班级都有清洁区需要学生自己去打扫的,而且每天有扫两次,所以劳动委员就显得很重要了,选择劳动委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开始的培养中,班主任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形成习惯以后就很省心了。

3 树立“率先垂范”的形象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 “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深有感触,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因为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一个班级的好坏和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需要振聋发聩的讲话,有时又要和风细雨的滋润,有时还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行为。有一年,笔者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学校安排我们班负责清理又臭又脏的水沟和垃圾池,当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笔者发现学生都不动手,面面相觑。作为班主任的笔者,马上意识到该怎么办,笔者一声不响,脱下鞋袜,挽起袖子,把脚踏进臭水沟,用手把那些又脏又臭的垃圾、石子一把一把地掏出来。学生看到笔者这样做,也纷纷来参加劳动了。后来的劳动不用笔者多说学生都很积极。又如笔者每次踏进教室,看见地板上有纸屑,就不声不响地俯下身去,一团团,一张张拣起来,放进纸篓里,反复几次后,笔者在班上宣布:大家要注意卫生,保持课室的整洁。这样有行动有号召,学生自然容易接受了,从此,我们班级地上很少看到纸了。学生养成了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4 构建“尊重、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第9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有效实施;问题;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班级管理相关知识更新缓慢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班级管理的知识更新缺乏应有的重视,依然以主观的认识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依据,这样的班级管理现状极大地影响了高中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不利于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其具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的领导,在其思想的深处认为高中班主任都是从相应的师范院校毕业,自然懂得很多班级管理的专业知识,应该具备班级管理的能力,因此很少针对班级管理工作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班主任班级管理知识的更新缓慢,这是影响高中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现阶段教育实施的大环境,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的实施中,都是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这也是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知识更新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班主任依然是班级管理中的权威

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既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要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使班级管理的内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从内在因素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更多强调的是班主任的权威性,认为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的监督者,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执行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活动而实施,这样的管理理念极大地制约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不利于学生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也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创造性的有效发挥;从外在因素来看,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缺乏对班级管理外部影响因素的关注,在具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缺乏与其他各个学科教师的及时沟通与协作,经常是以“单打独斗”的管理方式开展班级管理活动,而对于家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家长很少沟通,缺乏与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合作,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班主任权威式的班级管理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3.班级管理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同时也是高中班级管理所应该遵循的管理理念。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管理活动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对如何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缺乏必要的关注,这种认识直接决定了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施的管理内容较为单一,在具体的管理内容中缺乏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管理教育的内容,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教育的内容,高中阶段因为升学的原因,学生的心理压力是空前的,由于相关的管理教育不到位,高中生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造成的身心伤害是比较严重的。

4.管理中重优嫌差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在高中教师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比较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仅听话,在学习中还比较刻苦、认真,成绩也比较突出,这些都让老师对那些优秀的学生刮目相看,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不听老师的话,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大多数的老师虽然嘴里不说,但是在其内心深处是比较嫌弃的,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不太关注,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在排座位方面表现得就更加突出了,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一般都给排到前几排,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一般都给安排到后几排的座位上,这样的管理举措,在无形中就形成了好学生与学困生产生了天然的隔离,这对于差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

1.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学识上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师从心眼里佩服,也会自然地接受教师的管理,相反,一个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平庸的教师,即便是他再敬业、再勤劳,也难以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因此,作为高中的班主任要实施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素质,不仅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提升业务素质,也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以师德修养的有效提升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旧有的教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的需要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日新月异,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地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引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要坚持终身学习,以自身素质的有效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以班干部素质的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班干部队伍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班干部的素质提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班干部是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这么说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眼睛”,只有通过班干部,教师才能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也只有对班级的管理具体情况纯熟于胸,才能够采用实效性的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才能够真正地收到实效。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动班干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以班干部的素质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班干部的特点为每一个班干部都要量身打造不同的管理岗位,让每一个班干部所承担的管理任务都是其所擅长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班干部参与管理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每一个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次,在班干部的选拔方面,选拔工作要力求民主,要通过班级同学的民主选举来选择班干部,要选择那些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同学做班干部;再次,在班干部的人选确定以后,班主任还要对班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会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技能与技巧,要让每一个班干部都能够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以班级管理目标的明确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是高中班级管理实施的重要保障,要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目标确定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纪律、有文化、健康快乐的有用人才。只有班级管理的目标明确了,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什么样的事情学生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学生不该做,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样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才能够更具实效性。

4.要以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主任在开展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实效性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实效性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实施不言之教,要在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去做,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的规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实施;其二,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懂得与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要在生活的细节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其三,要处理好管理的严和松,对于一些不可以违反的事情要从严管理,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则不要过分的要求,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够真正发挥管理的实效,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5.要以学困生的转化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好学生与学困生,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学困生的管理工作做不好,将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可以这么说学困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胜败是决定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管理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就要首先转变原有的观念,要懂得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够戴着有色眼镜,嫌弃学困生,对学困生不管不问,冷漠而缺乏关爱,要从思想深处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学会赏识,因为学困生尽管其自身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每一个学困生身上又有许多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善良、有的学生勤劳、有的学生乐于助人,教师要重视每一个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并赏识这些优点,让这些学困生身上的优点不断地放大,用肯定和赞扬促进学困生更好地转化;其次,教师要学会与学困生勤沟通,通过沟通与交谈增进彼此的感情,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逐渐地拉近,并且可以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非常有利的,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创新管理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往往教师对他越好越逆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管理方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促进高中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的高中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策略,对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