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狗猫鼠的主要内容范文

狗猫鼠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狗猫鼠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狗猫鼠的主要内容

第1篇:狗猫鼠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45-02

一、外语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千差万别的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得以表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流利地使用目的语顺利地参与交际,而交际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得体性。其中三种表现方式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准确的理解和运用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在日常生活中自如恰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所表达的内容符合交际语境,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三种表现形式分别代表外语学习者不同的外语能力和水平,语言的准确性是初级外语能力的认定标准,语言的灵活性是中级外语能力的核心认定标准,而语言的得体性则是认定高级外语能力的重要标准。做到得体地运用一种语言,就要求学习者准确了解目的语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其中必然包含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该语言所处社会的全部文化知识。一种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现与承载,了解民族的文化,是学好该民族语言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及其“四项”技能训练是必要的,而将语言的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是培养学生实现语用能力的必然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曾就外语学习与文化习得的关系有过论述:“要想学会一门外语,学会欣赏语言的魅力、优雅与韵味,没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办不到的。”文化包括民族的信仰、道德、习俗等许多非物质的规约和准则,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这些文化知识对生活在其中的本族人来说,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习得。而外语学习者必须经历跨文化交际,才能成为语言的真正驾驭者。而这个目标不是语法和词汇的所能解决的,属于语言使用规则的范畴。这是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决不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国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留学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加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得学习汉语的潜在价值也逐年攀升。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掌握一种语言的技能过程,即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但真正深入学习一种外语的人都会感受到:言语技能和目的语的文化学习同样重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般而言,人们对外国人语法方面的错误是宽容的,而对文化方面的失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外语教学必须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对外汉语就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就是一种外语教学,必须把汉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21世纪,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互利互惠、彼此融合,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人类的恒久发展,有赖于各个民族文化的彼此吸收、扬弃。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因此,每一个民族都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去弘扬本民族文化。这种努力不仅有利于本民族事业的发展,也对全人类的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大有裨益。

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传播中国文化。突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准确地掌握目的语。由此可见,传播汉文化应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的三大核心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汉语也不例外。现就汉语的三个组成要素分析其中的汉文化色彩。

(一)汉语语音的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音节是自然感知的语音片段。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其中声调是多数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原因是在他们的母语中,多数没有声调。汉语语音中的声调对音节起着“固定”的作用也决定了汉语的节奏和韵律。由于汉语中声调的存在,使得双音节词的韵律感更和谐和舒适,所以汉语中双音节词成为主流,同时在词语搭配上也多选择双音节词语搭配现象。古代诗歌、词赋和民歌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格律的规范化、普遍化和绝对化,而这一特点是建立在汉语声调的基础上。声调使古代的诗、词、曲、赋朗朗上口,并得以广泛地流传。

(二)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具有感彩的词语。我们选择一组成语分析一下: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生龙活虎、虎背熊腰、龙腾虎跃、龙争虎斗、龙吟虎啸、抱头鼠窜、城狐社鼠、胆小如鼠、狗逮老鼠、狗偷鼠窃、狗头鼠脑、官仓老鼠等。

这些成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和虎是阳光的、充满生气的,而狗和鼠则是阴暗的、卑微的、不受欢迎的。汉语中这些普通的语汇凝聚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

此外,还有一些受特定政治、经济、环境制约的词语,如“梯田”、“戈壁滩”、“熊猫”、“窝头”、“冰糖葫芦”、“旗袍”、“四合院”、“窑洞”、“火炕”、“科举”、“干部”、“黑五类”、“插队落户”、“个体户”、“黄道吉日”、“红娘”、“阿Q精神”等。这些文化内涵丰富、没有完全等义的对译词,必须结合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生活传统来解释。

(三)汉语语法中的文化习惯

在汉语语法中,最具文化特征的就是汉语的语序。

1.从方位词语的表达顺序看汉民族文化。“东西南北”表现了以东为核心思想;“坐北朝南”表达了南北向优于东西向的心态;“北上南下”反映了中国的地势南高北低;“上下左右”表示上优于下,左优于右的思想,所以才有“男左女右”这种表达男尊女卑思想的语句。

2.从语序的灵活性看汉民族文化的随意性。“一斤西瓜多少钱?”——“多少钱一斤西瓜?”意思完全一样,怎么说都行。中国人在口语表达中更注重达意,不刻求语言形式的完整性,可以随意变换的原因是汉语可以在语义成立的前提下可以随意变换语序。汉语语法在功能和意义上的灵活性,集中表达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中国人的眼中,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事物都能灵活适应周围环境,都应在功能上富有弹性,汉民族的这种文化精神深入到方方面面,语言当然也不例外。

四、对外汉语教师与汉文化的传播

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学术界早已广泛探讨,其中吕必松、刘殉、张德鑫等对外汉语界的领军人物都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知识层面,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四个方面;--是能力层面,包括熟练运用汉语和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三是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提高意识、科研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开拓精神。

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285所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源于《北京考试报》2010.10.20)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对外汉语教师。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体系,以学科为基础开展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设计,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文化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利用三尺讲台,加强留学生对汉文化的了解,同时迫切需要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由衷地热爱中国文化,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