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书范文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书范文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学生

“电子书包”到底应该怎样定义?据专家介绍,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网络学习资源、以信息终端为载体,覆盖备课、上课、辅导、测试和作业5大环节的教育系统平台。“电子书包”还可实现家庭联系、成绩分析、电子考试、电子课本、虚拟实验、网络调查、网上辅导、学习社区等其他功能。[1]“电子书包”出现在国内已有了几年的时间,但至今难以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成功范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电子书包”技术产生了一种观望和犹豫的心态。大家都不知道“电子书包”究竟应该怎么做。试点项目启动了,却又不敢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笔者站在学生的角度从自己的视角,分析了“电子书包”究竟能给学生、学校及教育带来什么。

一、一场静悄悄的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设备的变革,更核心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的变革。电子书包实验计划不单单只是一项硬件计划,而是一项“教育与孩子梦想”的计划。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陷于大量的练习与记忆之中,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与沉甸甸的书包“说再见”

通俗地说,“电子书包”就是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本、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全部数字化,整合在一个轻便的移动终端中。学生上课时,不用再携带一本本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只要拿上一台小巧的“电子书包”就可以了。由此看来电子书包确实能给学生减轻“负担”。以前的书包里几本原版教材加上每门课至少一本教辅,重量起码15斤。现在用的平板重量不到700克,这减轻了学生的体力负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2]从这个方面说,电子书包带来的好处在于电子书包的移动性、课后辅助效果、书包实质重量减轻及教学平台的连结,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平板计算机的特性,达到老师、学生与家长的高互动化、课后辅助学习工具的个人化以及随时随地的进行行动化的学习。

三、通过教育云平台构建“指尖上的学习”

陕西省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初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目标。基础教育专用云的平台上,会有大批量教师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云端”上,教师不仅会先注册一个实名ID号,还会将教学课件、教学参考、教学游戏等上传进去,不仅让老师自身上可以获取和吸收其他优秀的教学资源,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的课件。教师的个人空间里面设置了个人展示、我的课程、课程拓展资源、个性化栏目等栏目。学期授课计划、课程介绍、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拓展资源栏目与学生在线互动,利用空间批阅作业,与家长开展在线答疑、点评交流,实现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良性互动。在学生的“教育云”界面,分别有“我的课表”、“我的作业”、“我的练习”、“我的考试”等分类。打开电脑,学生就能看到与学习相关的全部内容。敲打键盘,学生就能向老师及时提问不懂的问题。轻触鼠标,新旧知识全都能够串联起来。在指尖上构建课堂进行学习,这是电子书包给我们展现的一幅学生未来的学习景象。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小学生只需要带一个重量仅几百克的平板电脑就能上学,学生和家长们都十分的欢迎。然而电子书包要推广的消息,却并没有让家长和老师们觉得松了一口气,反而质疑声不断,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家长认为只要考试负担没有减轻,那么给孩子减书包的重量,并不能减轻孩子身上的负担。电子书包是把纸质教材变成了电子版,成本较大,而且实用性不强,其实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考试的压力,电子书包是治标不治本。[3]电子书包让佩戴眼镜的学生增多。学生的眼睛发育还很不完善。经常使用电脑或平板,学生的视觉系统可能会受到伤害。电子书包让学生写字水平下降。使用电子书包的学生大部分学习任务都是通过屏幕或键盘来完成,写字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写字水平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出现滑坡。有的家长还认为电子书包可能会造成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孩子形成“电子依赖症”,进而丧失读书习字的乐趣。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长时间对着电脑,不但有害孩子脊椎的发育,电脑辐射也会让许多疾病低龄化。[4]老师们对电子书包在教学质量上的作用也表示担心:“电子书包的系统会不会太慢而影响教学进度?教育资源的缺乏会不会增加老师的准备工作?”“校园网络建设不完全会不会影响电子书包的使用从而耽误教学?”[5]以上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的。

五、扬长避短助成长

就目前来说,即使纸质教材等被电子书包收入囊中,传统的纸质教材也并没有消失,仍在继续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的作业量、辅导书也没有因此减少。因此,短期来看电子书包只能作为学习工具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电子书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个性化学习。[6]若使用方法得当,学生则可从中受益。比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所有学生都盯着大屏幕,难免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或看不清等因素存在。老师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后,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老师所讲的要点,可以轻松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个性化教学。这是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实现的。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会有质疑声,都面临传承与创新,挑战和矛盾并存的问题。教育信息化不能因噎废食,相反,要与时俱进,扬长避短。笔者认为电子书包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参考文献:

[1]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69-75.

[2]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CETE绿色装备,2011,(12):9-10.

[3]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J].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4]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9):88-94.

[5]杜恩龙,安岩,陈静.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十大障碍[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26-27.

第2篇: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书范文

这就是赣州市中心城区第一所九年义务制民办学校,在幸福教育中茁壮成长的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孕育幸福

走进文清实验学校,左侧一块大石头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石头上刻着一个大大的“爱”字。校长周益华告诉笔者,这就是学校的“镇校石”。这个“爱”字揭示了学校的主题,表达了学校以“爱创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

镇校石后面就是学校的主教学楼,楼高五层,整栋建筑形体稳重、现代感强,外立面大方沉稳,简约的线条与细节精致的建筑语言,让建筑大气华贵又不失现代感。教学楼东西南北四面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就像我国传统的建筑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保持传统文化、班级间关系融洽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学楼外墙角上,校徽形似一个向前奔跑的人,又似行楷的“文”字和“实”字,与校名交相呼应。教学楼前有一面爱心墙,100多张教师、学生、家长微笑的照片组成一个大大的心形,温暖人心。教学楼内的墙壁上张贴了各式各样的书画作品和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宣传画。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有“校园之星”们的艺术照、自我介绍和获奖感言。走廊墙壁上,挂满了学生们的画作,有一次性纸杯剪开制作的“地球上的孩子”,有用瓜子壳拼成的“小鸟”,有用碎蛋壳涂上颜色拼成的“小猫玩耍”,还有用棉花和剪纸摆成的“天鹅戏水”……这些画的原料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在学生们一双双的巧手之下,变成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图画,让整栋教学楼都闪现着学生们创意思维的光辉。

学校在每层楼都设置了一排长长的图书柜。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到图书柜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书,然后坐在旁边的休息区阅读。笔者走近图书柜,发现里面的书籍种类丰富,有童话、经典名著,还有学习辅导书。一些书的书角都已卷起,显然是因被经常翻阅造成的。

带领笔者参观的李颖萍老师突然快步走向楼梯,只见一个小男生正边下楼梯边看书,此时,小男生脚下一个趔趄。“危险!”就在刹那间,小男生被赶过去的李老师一把抱住,总算是有惊无险。“不是说了走路时不能看书吗?”李老师嗔怪道。“老师,对不起,我下次会注意的。”小男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我们学校的孩子爱读书,有些‘小书虫’看起书来什么都不顾,真是拿他们没办法。每次看见他们边走路边看书,我都要提醒他们。”李老师满脸慈爱地说。

传递幸福

采访间隙,笔者在学校的学术报告厅观看了一场“童声诵经典,美文传幸福”的展示活动。笔者刚落座,耳边就传来一阵雨声,顿时,灯光一亮,我国古代的私塾舞台造型出现在眼前。随后,欢快的音乐响起,由二年级(5)班的学生们扮演的私塾先生和学生踏着欢快的步伐走上舞台。“先生”头戴瓜皮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色眼镜框,手执一柄折扇。只见他突然把折扇一合,摇着脑袋领着学生们齐声朗诵。

而后,学生们又在音乐的伴奏下吟唱起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他们的吟唱和音乐的配合恰到好处,朗朗上口,优美动听,将古代私塾先生教书的一幕演绎得活灵活现。台下观看表演的学生们纷纷拍手叫好。

就在笔者还沉浸在古代私塾课堂氛围中时,耳边又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伴随着鸟鸣,一阵童音响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二年级(6)班的学生们齐声朗诵起朱自清先生的《春》。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春天的图画。现场观众仿佛被他们领进了春天的花园,学术报告厅内四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活动尾声,参与表演的学生们从身后掏出各式各样的面具戴在脸上,有卡通人物,有可爱的动物,也有搞笑的造型。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手舞足蹈,用自己的表演传递快乐。

活动结束后,周校长又领着笔者来到四年级(4)班观看学生上的一堂“幸福读经典”课。

上课铃一响,坐在最右边的一排学生集体起立,排队站在讲台前。这时,一个小男生把教室的多媒体视盘机打开,大屏幕上出现了“勤奋篇·劝学诗”。在讲台前各位学生的带领下,班上其他学生一起深情朗诵并吟唱了《劝学诗》。

“劝学篇”之后是“送别篇”,大屏幕上出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班上学生先是齐声朗诵一遍,之后一男生举手后起立,但并没有急于发言,而是先轻轻地把座椅向前推入桌子下,说:“这首诗的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为‘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说完,他又轻轻把座椅抽出并坐下。该男生刚坐下,一女生也重复了该男生的一系列动作后,说:“这首诗的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一阵掌声之后,全班学生又一起朗诵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元二使安西》。在朗诵的过程中,不停有学生站起来,或讲解诗句,或赏析诗句。笔者注意到,班上40名学生,每个人都至少发言了一次。周校长介绍说,学校的“幸福读经典”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学生自己上课,课前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或向身边的长辈求教。上课时由学生自己讲解,老师最后给予指导,纠正一些错误。“让孩子们自己上课,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这问那,生怕准备不够充分。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周校长微笑道。

浇灌幸福

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创办于2001年。创立之初,为了办好学校,校领导多次组织教师和学生家长座谈。“真爱无疆,大爱行天下。爱是热爱教育、心怀祖国的豪壮;爱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热情;爱是学会感恩、懂得回馈的情怀。”周校长动情地说。十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文雅学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的教育;涵养儒雅教师,让教师收获教育的幸福;润养高雅校园,让教育成为幸福的事业。在“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学校创“小班化设置,开放式教学,导师制引领,个性化育人”的办学模式,引领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学校爱教师,给予教师最真诚的关怀;学校赏识教师,铭记教师做的点滴好事,撰编“我最崇敬的老师”师德文集,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为平凡的教师搭建感受成功的舞台;学校信任教师,重大决策采取“全民公决”,让教师成为学校主人,让教师收获被信任的欣喜。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为培养教艺精湛、业务扎实的教师队伍,学校制订了《教坛之星工作方案》,实行“教坛新秀——教坛之星——首席教师”三级校本培训;实施“青蓝结对”工程,每年召开拜师会,让年轻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协议书,明确师徒职责;开展“名师工程”活动,每周把三位经验丰富的名师“请进来”,深入课堂教学手把手指导,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学习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就达数十万元。

周校长说:“学校致力于培养文雅学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的教育。我们教孩子九年,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应该努力培养出品学兼优、文质彬彬、生气勃勃、身心健康、尊敬长辈、友爱同学、热爱学校的文雅学生,这是学校、教师和家长们共同的心愿。”

书韵飘香励德,经典积淀文雅。通过长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积累、反思,学校组织教师搜集整理古人的经典和故事,编写了《幸福读经典》丛书。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分学段选定经典诵读内容,修身立德,塑造内外兼修的文雅风范。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创办《清韵学刊》《文博报》等校刊,创建作文网,让学生的思想在文海中绽放。

为了让学生认知感悟明理,学校创设系列化的养成教育活动,如“我帮妈妈做家务”的勤勉教育、“重走路”的磨砺教育、“文清实验人不在任何地方乱扔垃圾”的弘雅教育、“爱心义卖”的感恩教育、“诚信考场”“诚信寝室”的诚信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同时,在学生中选拔“校长助理”“班主任助理”等职位,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学校还实行“校园之星”“全优生”“单科王”等多元激励的评价体制,让学生有进步的渴望,收获成功的喜悦。

收获幸福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十余载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周校长告诉笔者,每一天她都过得充实、开心。她的快乐之源,首先来自学校的发展壮大。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从创建之初困难重重,经历十余年历练,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三大跨越。建校之初,学校校舍破旧,仅有11个教学班、24位教师、400余名学生。现在,学校已经是赣州市章贡区一所颇具规模的全日制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新校区于2007年3月破土动工,当年8月就投入使用,教学楼大气美观,校区占地近30亩,拥有54个教学班,160位教师,2100余名学生。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基地,荣获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中小学写作教育杰出单位、江西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等30余项荣誉称号。

经过十年的培育与发展,学校已倾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大气儒雅的教师团队。肖敏、谢志华、叶继辉等教师就是学校成功培养的青年名师。他们分别夺得全国数学教学竞赛和全国物理教学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从一名青年教师到名师的蜕变。

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高,家长放心把孩子放在学校。每年入学的时候,很多家长凌晨四五点钟就赶到学校门口排队,领取报名号。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文清实验学校读书。“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能获得家长如此的信任,实在是不容易。”周校长说。

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常常选择在这一天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座谈会上,文清实验学校的教师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了2011年的9月10日。2011年,学校首批学生毕业离校,升入高中。教师节那天,校领导和教师们发现,教学楼一楼的大厅摆满了鲜花,150多名毕业学生一起回到母校。“校长,我们回家了!”“老师,我们回来了!”学生们纷纷走向前,拥抱自己的老师。“这帮孩子给我们的‘惊喜’不只这些,刚拥抱完就喊着‘回家’了要吃食堂的炸鸡腿,我们后勤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周校长说着说着,眼角流下了泪水。自此,每年教师节,学校都会准备好特殊的午餐,备好炸鸡腿等着“回家”的孩子们。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