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自然的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自然的启示

第1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大自然养育了万物,其中很多生物包含很多奥秘。人们仿照着生物做了许多东西。

苍蝇能倒爬在天花板上,是因为它的四肢脚上能分泌出一种很粘的粘液,贴在天花板上,移动时只要轻轻一吸,那粘液便退了回来。科学家们模仿苍蝇发明了人工吸盘手,这种人工吸盘手吸附力很强,你想移动时只需轻轻把它弄开一条缝,就能在天花板上移动了,但每次只能一只手。这就是模仿苍蝇发明的人工吸盘手。

以前,坦克只有一层,如果敌人在右边,就要把整个坦克调边来,人们从乌龟身上得到启示,小乌龟在大乌龟背上可以朝任何方向,因此,人类又发明了转动型大炮。

自然的启示真多啊!

第2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小作者:周懿萍

从前,有个老人以森林为生命,如果有人破坏森林的话,他会不顾一切后果跟他拼命。

有一天,老人生病了,老人得的病很难治。经过老人的儿子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可以治这种病的东西,那就是—啄木鸟。

第3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

世界上有很多种动物,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品种,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本领,人们也从这里得到了许多启示和灵感,并发明出很多东西。

譬如蝙蝠可以用超声波判断方向和位置,保证自己不会撞到障碍物,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雷达,雷达可以发出电波一旦发现目标,电波就会反射回来,使我们确定物体的方位,有些雷达可以根据电波返回的时间来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海豚的超声波可以判断自己离水底的距离是多少,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声纳,声纳可以判断自己离水面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而且可以避免撞到海底;鲸鱼流线型的身体在水中的阻力小,我们又把潜水艇改成水滴状,减少水对舰艇的阻力,从而提高舰艇的速度……我们从动物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和灵感,这些灵感促使这我们的科技走向发达的时代,推动社会的发展。可见大自然为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不应该把大自然破坏得面目全非,大自然是推到我们科学发展的。我们应该尊敬他,不应该破坏它,而且我们也应该去保护它。如果我们的家园毁灭了,我们别无去处,退一步说,我们就算找到了家园,它们也会像地球一样被我们的双手毁灭,所以我们现在想的不是如何找到新的家园,而是因该如何请保护现有的家园,我们应该一边把现有的家园保护好,一边寻找新的家园,以应对家园一旦毁灭,有应对的措施,有些为环境做出贡献的,他们是死得其所,大自然是推动我们科学发展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

大自然是神圣的,是圣洁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第4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偶然间在我家洗手间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小蜘蛛,它正在准备织网,我决定看看它是怎么织网的。只见那只小蜘蛛从嘴里慢慢地吐出一点白色的细丝来,然后从墙角这边爬到墙角那边,这样,第一根线就织好了。接着,它又照着前面织线的方法往下织,过了一会儿,一张完好的蜘蛛网就快完成了,我心里真替这只小蜘蛛高兴,这时小蜘蛛还在默默地努力着。眼看小蜘蛛就要完成了,淘气的风弟弟却跑来捣乱,它“呼”的一吹,蜘蛛网“绷”的一声就断了。

可怜的小蜘蛛只好又重新织网,它又按照刚才织网的方法一丝不苟地织起网来。这一张蜘蛛网和上一张一样刚织了不到一半,蜘蛛网又断了。就这样,蜘蛛网断了好几次,还是没有织完。

我有些厌烦了,正准备走开,心里一想:人家小蜘蛛都没有烦,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怎么能烦呢?于是,我继续蹲在洗手间看蜘蛛是怎样织网的。最后,经过它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最后一次织出了一张完好的蜘蛛网。看到这里,我被小蜘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懂得干什么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所收获的。

第5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的世园会,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给孔子的一封信,草船小大自然的启示开脸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大自然的启示开脸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下雨了,雨点“劈劈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朝外一面的窗玻璃上立刻聚集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珠。哥哥在我们村农机队开拖拉机。他个子高高的!身体很魁梧,黑红的脸上有一块块伤疤,每当我抬起头看到这些伤疤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位拖拉机手给我描述的动人故事……的历史人物,再见了,母校,家

第6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李清照看到细雨梧桐,点点滴滴,发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叹。龚自珍笔下的落花入土,化泥护花,也表现了人像花儿一样所有的奉献精神。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引发了无数人的联想,也蕴含着无数道理。

春去秋来,大自然告诉我们“逝者如斯去,不舍昼夜”,而我们应该明白“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落日无边,江水不尽,是在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此身此日更须忙”。大海无边际,壁立无顶峰,从中感受到的宽阔胸怀非同一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们了解了不要放过任何一点瑕疵,这些人生哲理,蕴含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中,有美丽了我们的心灵。

人类根据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苍蝇眼照相机;蝙蝠在夜间飞行,帮助人们发明了雷达;看到鸟儿在空中飞翔,人们萌发了飞的愿望,发明了飞机;鱼儿遨游水中,帮助人们发明了潜水艇;就连牛顿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一个苹果掉落在他头上后引发的思考······千千万万的大自然现象,无时无刻不引发着人们的思考,帮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跨越。

第7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大自然季节普里什文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1925~1935)中的“创世纪,堪称描绘人和世界的“金色大道”(顺着太阳方向的道路)的童话,描绘地球大船的乘客环绕太阳旅行的童话。在由《春》《夏》《秋》《冬》四部分构成的这一作品中,作家回到了自己早期的一个思想:把世界看做“大循环圈”。在《大自然的日历中》,四季更替的年轮形象补充了周而复始的生命的形象。圆代表自我完善和完整,这一思想成为构建作品的基础,因为作品采取了回环布局结构,以能够结束一个年轮的“春光”图为开端和结尾。”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很多信息,大自然的循环往复与生命的周而复始、圆的象征意义以及春光的形象,这些似乎都蕴藏着普里什文重要的创作思想,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下:

首先,在普里什文看来,一切源于大自然,止于大自然,并在自然中继续循环。这种循环让我们见证了自然的永恒存在与不朽,同时我们人类也在自然中了解到了自己。如普里什文在早期日记中记录:“大自然是万物的源头。人逝去,就回到万物的源头……与万物聚合……有时下雨,人在哭泣;有时阳光灿烂,人在微笑。而我们就在那里了解了自己。”这说明自然是人的物质和精神之源,它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置身其中重新认识了自己。“自然界一年四季有规律的循环变化,凝结为死而复生的神话。”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轮回紧密相连,《大自然的日历》中,普里什文叙说的不仅是简单的季节在循环变化,实际上也暗含了生命的死亡与新生力量。春天时万物复苏,大地一片欣喜,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快乐,“俄罗斯中部的正月是:灰鸦迎春欢唱,家雀争吵打架,狗焦躁,乌鸦初次交尾。二月是:向阳屋檐上落下第一滴冰水,大青鸟纵情高歌,家雀筑巢,啄木鸟初次发出击鼓般的声音。”而冬季万物凋零时,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从晨光熹微到旭日东升这一段时间,是最神秘的珍贵的时间,片叶不留的树木的图案,在这时才显露出来。小白桦树从上到下地被梳理过,槭树和山杨从下到上地被梳理过。”

其次,对于生命的永恒与不朽问题,普里什文与尼采的观点有着不同之处。尼采认为,世界按照漫长的时间周期而复始、永恒循环,在这个永恒循环过程中,世界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而普里什文却认为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运动永无休止,而且绝不会旧貌重演。正如《大自然的日历》中描写的那样:“当多雪的冬天过去,光的春天蔚为奇观时,人人放眼大地,心情激动,无不想着今年的春天会是什么光景――每年迎来的春天都不像上一年,一年的春天,从不和另一年的春天全然相同。”“……一天之中只需花十来分钟记述所过的一天,数月之后便是一幅生活运动的新的图画,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图画,因为生活是不会重复的,我们围绕太阳的旅行每年都各不相同。”可见,普里什文笔下的生命运动总是蕴含着新生的力量,充满着无限的生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碎片,每个瞬间在普里什文看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瞬间孕育着永恒,片段能再现全体。如在《大自然日历》中写道:“林中墙外仿佛有个巨大的茶炊煮开了,这是雨和风在为树儿脱衣……田野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它竖起了耳朵。田野注视着,森林倾听着。”可以看出,普里什文肯定生命的价值,重视个性的存在,追求生命的自由与纯真,不为整体而牺牲个别的利益的和谐统一思想。

再次,圆是普里什文笔下的又一个意象。赫拉克利特认为,圆是完善的象征。任何天体都趋向于圆球形体,而不是呈方形。后来的科学家发现,圆球体能用最小的外形面积容纳最大的体积。完满的社会必须是圆满的,未来理想社会必定是要重复原始社会的合理特征。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普里什文大概对此观点也是认同的,确实,普里什文笔下的世界,自然也好,人类也罢,都不是直接走向完美的,而是呈圆形运动,通过循环往复回到起点,回到自然的原初,去找寻真善美的足迹。普里什文似乎相信,圆象征着宇宙之“道”的路径,人类社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走向完善与圆满。

在伟大的原型性象征中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还有圆圈的意指性具象――轮子。“当圆圈具象化为轮子时,便又获得了两种附加的特性:轮子有辐条,它还会转动。轮子的辐条在形象上被认作是太阳光线的象征,而辐条与太阳光二者又都是发自一个中心的生命渊源、对宇宙间一切物体发生作用的创造力的象征”。这可以理解为辐条和太阳光都是围绕着各自的中心运转,而当中心固定时,二者的运动有着规则的、稳定的秩序。《大自然的日历》中,普里什文在作品一开头就写道:“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物候学、观察自然现象一天天变化的人说来,春天是从光的增强开始的。”普里什文所谓的春光是凝聚着世界万物的创造力,是开启新世界的光明之源,也是真理与美善的体现。

总的来说,《大自然的日历》一书包含了普里什文部分的宇宙哲学观,也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的朴素智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阿格诺索夫 著.白春仁译.20世纪俄罗斯文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利.普里什文自然观的东方色彩.俄罗斯文艺,2003,(06).

[3]鲁刚.文化神话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

[4]刘文飞编著.潘安荣 译.大自然的日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第8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你是否看过一群小小的蚂蚁,在墙壁爬动着它们时时抬着像沙子一般小的食物,成群结队的走动。那细小的身材,生命十分柔弱,只要被人一压,它的一生,可能就这样结束。蚂蚁虽然渺小,但非常团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由於食物的体积太大,自己无法搬运,它便立刻回巢,通知夥伴,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就能成功了。我们也是一样,如果不能团结,像一盘散沙一样,一点力量都没有;如果能合作,在做人处世上就能屹立不摇。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那里酷热无比,还有许多恶毒的猛兽,处境十分危险。但是仙人掌生活在那里许久,却不见它绝种,这是因为它为了适应险恶的环境,长出了尖锐的刺,使动物们无可奈何。这似乎告诉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外在艰苦的环境,要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去解决。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这个道理。

大自然中,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体认,像仙人掌,蚂蚁,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因该保护大自然,不能丢垃圾、吐啖、砍树.接着,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他不爱保护大自然就砍树,拿树做成椅子和桌子,不久,哪个村里人觉的房子旧了该换新的。人们都去砍木做房,房子做好了,那里村字的人都高兴的叫了起来,有的骄傲到比谁的房子美就这样子人们天天都砍树。

不久洪水来了,洪水把村庄全毁了,越漂亮的房子都给凶猛的洪水冲走了因为没有数的阻挡下着些房子都被冲走了,这里都变成废区,这个故事给大家不要乱采地。

第9篇: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一位作家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

我手里的这本书《大自然的日历》,包含《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和《大地的眼睛》三部作品。

读着这无比美妙的文字,我感到大自然纯净而清新的律动和情感——正从这本书中流淌出来,让呆板、干涩和隔膜的心,得到一丝一丝的滋润和抚慰。普里什文是一个具有宇宙感觉的大艺术家,一个真诚面对大自然的诗人。他将其思想和情感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世界的原初和根本,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普里什文终其一生,把俄罗斯大自然作为唯一的创作对象,在世界文学史上非常少见。他不是凭记忆,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铺纸在潮湿树桩、光滑石头上,照着自然界模样,“在森林的口授下写作”。普里什文的一生,是“按心灵吩咐”的生活。

在普里什文的创作中,有几个元素很特别:一、他首先是一个气象学家和园艺学家﹔二、他写了50多年的大自然观察日记﹔三、苏联卫国战争没把他拉出大森林,1943年他才返回莫斯科﹔四、他一生的重要作品都用随笔写就。

为观察鸟的变化及行踪,他有时趴在森林的土地上,匍匐爬行一两公里。他的观察具有一般作家所没有的精确、连贯和持久,他所获得的细节常人难于感受。无论是一束越来越强的光,一片渗出来的水,一棵淌着树汁的白桦,一片最初的积云,还是两只在空中翻筋斗的乌鸦,两只在湖中为而遭狩猎者枪击的野鸭,在普里什文的笔下,都独具个性。

普里什文不用光艳辞藻堆砌精致的意境,也不以炫目修辞夺人耳目、摄人心魄。他的眼睛敏锐,话语素雅而耐人寻味。这些文字似乎都有一种干净、细密、滋润、酸甜可口、维生素丰富的感觉,它们让人觉得很清淡,又很有营养。普里什文与柔媚无关,与颓丧无关。他将大自然的一切视作宝藏,而自己则是好奇心无比旺盛的孩子,每一天都有惊喜的发现。因为最早潜入大自然中,他的这些具有环保理念的超前之作,要比世界公认的现代生态文学经典《寂静的春天》早出现了10年。

普里什文,是世界范围内生态文学的先驱作家之一,其作品充满了善待自然、敬畏生物的思想和情感。他那种以“亲人般的关注”面对自然的态度世所罕见,他那种将人生艺术化的“行为方式”打动人心。普里什文的生态和环保思想,不仅体现在作品中间,而且贯穿在身体力行的行为之中。尽管普里什文的作品不是系统的生态学著作,但在世界生态文学史上举足轻重。

哲思、高度的诗意美,是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这部作品集的最大特点。几乎刚一落笔,就立即深深地嵌入人生意味。普里什文在《松树的方式》有妙笔“:难得看到松树垂下自己的翅膀——树枝;它们在生长的时候,甩掉自己身上留在阴影里的一切,一心向上的树枝仿佛要把整棵大树都带上天去。”普里什文赋予每一样东西(包括动物和植物,甚至连自然中的每一个存在和每一个现象)一个真实的意象。每一页,每一段,每一行,他那清丽流畅的笔触和隽永淡远的意境,都在眼前,都陪着我们。

普里什文在《星星般的初雪》写道:“雪花仿佛是从星星上飘下来的,它们落在地上,也像星星一般烁亮。”普里什文擅长用两三行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却具有独妙的想象,传达出绵绵不绝的余味。再看他的《第一朵花儿》:“我以为是微风过处,一张老树叶抖动了一下,却原来是第一只蝴蝶飞出来了。我以为是自己眼冒金星,却原来是第一朵花儿开放了。”他对自然的记录和描述有如神助,将自己柔韧的美学触角,潜入大自然的一点点细微变化,这个时候——时常会激起他内心涟漪,溅起动情的浪花。他既还原世界的种种原初,也流连藏在什物深处的情绪波动,因而他“能为每一片落叶写出一种心情”。

面对春天里流淌的河流,他说:“在一支支春水流过的地方,如今是一条条花河。走在这花草似锦的地方,我感到心旷神怡,我想:‘这么看来,浑浊的春水没有白流啊!’”面对早被伐倒的大树只留下的空荡荡的树墩,他说:“森林里是从来也不空的,如果觉得空,那就是我错了。”每当我读到他那春天最初的眼泪一般的细雨,那能够回忆起童年的李树散发的香味,那坐在落叶的降落伞上飘落到地下的蜘蛛……每次读的时候,我都感动非常。也许,只有他才能够细致入微地感受——夹在密匝匝的云杉林中的小白杨,有点清冷地伸出小树枝的意态。

普里什文怀有一颗真挚的赤子之心,边观察、边感受、边写作。普里什文把苍凉与美的瞬间,用爱与敏感定格,让读者既能感到作者的呼吸和心跳,又不断浮想联翩。普里什文的单纯和想象,近于天籁。如果你能买到普里什文的这本《大自然的日历》作品集,就不要放弃,因为那是心的圣经。慢慢细读,一遍又一遍,可以触摸到他那颗纯真心灵和澎湃激情。这种把自己当作自然同质化的一分子来审视的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真是独树一帜。

普里什文的作品,特色鲜明,自成一家,微观又玲珑剔透,宏观而意味深邃。不由让我想起一位诗人的短诗:像一只篮子在光中摇荡/在透亮的林子里睡。如果你读普里什文《林中水滴》,你会感受生命里的无限细密。在幼芽发光的晚上,听到杜鹃的第一声啼鸣,普里什文是这个样子;在房檐上的第一滴冰融化,听到树木像亲人似的用叶子鼓掌,普里什文还是这个样子。

普里什文的情感,就是那么安静无瑕,似乎能从中听到心灵之花——开与落的声音。即所谓“普里什文式深情”。普里什文心间,浮现独立的点点滴滴,构成大自然的呼吸,每一个呼吸的姿势和表情,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于是,点滴再现全体,具象折射玄思。普里什文的神笔,在素描之上,把精点和镶嵌作透。动植物的小小细节,摇动着风的创造、雨的秩序和心的话语。

普列什文的文字,干净,感性,湿漉漉的,比草还柔软。读后发人深省,美不胜收。如果读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那么你可以跟随他在通往远方的行走中,对生命保持一份敬慕和尊重。你还可以随意地翻动书页,就像散淡地走在通往木屋的小径上,随手捡拾起那些落叶。无论哪一片落叶上,都有着清新、分明的独到质地。

在他的眼里,自然与人的关系没有主客之分,也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平等”,而是同一化的,不可分割。用另一句话表达,就是“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器官”。他写森林中的一棵蛇麻草,一只啄木鸟,一朵野蔷薇,一棵椴树,一个老树墩,甚至一个小水泡……写它们的声音色彩,形状动态,还有它们的喜怒哀乐。它们如同他的亲人,他的孩子,他亲热地喊着它们的名字,与它们对话,从它们那里得到心灵的抚慰和滋养。

你潜心阅读这本书时,心灵会慢慢地静下来。因为普里什文将哲理、诗意、独白、沉思等熔为一炉,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森林气息,那样清新自然,那样充满生机。他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和森林中的一片落叶、一只蜜蜂、一棵云杉没有什么两样;也和冬天的一片雪花,夏天的一颗雨滴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发现,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