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一书记发言稿范文

第一书记发言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一书记发言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第一书记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协同发展;高校;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5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在国务院下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到了京津冀区域的功能定位,在清晰的功能定位下,这一区域的各方面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下,该区域的艺术类高校也将有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现如今,京津冀地区的高校在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上有所增加,但是同样需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确保该地区的艺术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改革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下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具备的优势

1.1 资源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将这三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且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样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此环境背景下,地处这三地的高校在为学生建构知识、素质、能力及实现的过程和方式上就拥有了更多的资源,有利于构建创新型和实践型结合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京津冀地区最为凸显的优势是地缘相接、文化一脉,这能够协调好贯穿各个产业中最活跃的人才因素。同时,处于京津冀区域中任何一所高校,都能借助这三地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开设特色课程,谋求新的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

1.2 政策优势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该区域的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和学者都对区域人才合作较为关注。为此,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依次签订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2005)和《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2011)。这些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协议的签署,为地处该区域的高校在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奠定了政策保障。

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创新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2.1 以创新性理念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

艺术类专业以培养富于创新性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艺术类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导致这项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对高校艺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在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应重点突出“创新性与创造性”,以此培养出综合实力较强的艺术类人才,为社会服务。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该以动态性、发展性的眼光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在艺术类专业设置上,与京津冀区域的特色相结合,针对艺术专业的具体学科和门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校自身的特色。在切实实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地方高校应依据京津冀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更新思想,调整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艺术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地方高校还应分析社会对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方式。最后,高校还应注重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保证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2.2 搭建模块式课程体系

地处京津冀区域,其资源优势尽显。在此情况下,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京津冀一体化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地方高校应梳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并根据需求结果分析如何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艺术类专业人才。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必然需要众多复合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的推动,因此,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应该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并以此为主要方向M行改革。同时,地方高校还需要增加跨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以及应用类课程。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准。在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组成中,要注意两点,其一,合理设置技能型理论课程的比例。其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此提升艺术类学生基本的专业水平。

2.3 灵活运用京津冀优势资源

京津冀的优势资源使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拥有有利之势,这对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所谓的“引进来”,就是针对地方高校在艺术类培养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增补资源的一种方式。京津冀区域中,“冀”(河北省)在艺术类人才方面的培养还有明显的欠缺,但是“京”“津”独具优势,因此,河北省的地方高校在艺术类培养方面可以引进北京和天津的优势资源,善加利用。所谓“走出去”,是地处这三片区域的高校在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并心同力,通过国际交流中心与国外一些大学进行合作,通过留学、合作办学的方式共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