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三首教案范文

古诗三首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诗三首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诗三首教案

第1篇:古诗三首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古诗。

教学过程

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

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

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7.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

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

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

3.品读上阕:

(1)出示内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自读自悟:

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3)交流: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

②听到的:蝉鸣、蛙声。

(4)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

(5)配乐有感情朗读,前两句读出“幽”,后两句读出“喜”。

朗读时,前一句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4.品读下阕。

(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2)出示内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导学: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8)指名读,比赛读。

(9)配乐朗读。

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6.有感情朗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三、诗词对比,感受不同

1.回顾《宿建德江》,读一读。

2.说说同样写的是月夜景色。这两首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诗词说一说。

3.《宿建德江》表达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体现

“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面对美丽月夜,丰收之景的愉悦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4.分别朗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5.交流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对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悲怆郁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感悟不同的诗词。即使写的是同样的意象,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境。本环节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诗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朗读本首词并背诵默写。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拓展阅读课外相关古诗,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记事)

日暮客愁新(抒情)

(所见)

比喻

诗中有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夏夜 清幽 静谧

丰收景象的喜悦 峰回路转的惊喜

教学反思

第2篇:古诗三首教案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处理方式

下面我想就个人经验结合有关教育专家的理论,从两个方面谈谈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课堂“突发事件”,大致可分为三类

1.来自外部的干扰

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在“真空”中学习。特别是在我们偏僻的山村,缺乏见识的老爷爷、老奶奶突然到教室找老师、找学生的现象时常发生。比如,一次,一新教师正在上课,忽然教室门外一老爷爷,大声叫喊着:“二毛,你的校牌忘了,我给你拿来了。”一声“二毛”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都引过去了,随即一阵哄堂大笑。课堂全被这位老爷爷搅乱了,好久才恢复正常状态。

2.来自教师本身的疏忽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无论课前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中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某个教学用具忘拿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电脑突然失灵了,特别是上公开课前,老师们总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教案,精心挑选教学用具,计算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但有时候,往往越是到了这种大场合,越是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3.来自学生的各种因素

案例一: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窜进一只小老鼠,一个女学生惊叫“老鼠”。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傻眼了,学生都在看着小老鼠,胆大的学生还离开座位用脚去踩它。我把课停了下来,关闭教室门,和学生一起追打老鼠。人多力量大,几番折腾,老鼠一声惨叫,命归西天了。我就对学生们说,老鼠是害虫,它糟蹋我们的粮食,传染疾病,是该斩杀。有个俗语是怎样的呀?大家齐声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后我风趣地说:“广告也精彩,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学生在欢乐声中静了下来,继续上课。

案例二:一次,我校一年级伍老师正在上数学课,上课不久,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突然,一男生站起来大声向老师报告说:“老师,某某说我结不好婚。”只见这个学生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该生话音刚落,另一女生也站起来凑热闹说:“他也说我结不好。”课堂轰的一下乱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然后又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伍老师,期待着老师的评判。伍老师是我们学校有着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据后来伍老师和同事们交流得知,她说,当时听了,真想把他们一一训斥一番。但她没有这样做。她严肃地面对学生,想了想,突然笑了起来,分别走到课堂滋事的几个同学面前说道:“你们几个多虑了,你们都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长大了都结得好婚。”那几个同学没说话,默默地点了点头……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就这样被伍老师机智地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而且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我们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1.转移注意策略

转移注意策略,就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注意规律,尽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利因素,创造条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教学活动中。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授课者在尴尬的环境中,顺着尴尬事件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自圆其说。

在课堂上,教室环境的布置、周围的环境、师生的衣着打扮、教师讲课的声音、板书以及教具的出现等,都可能会诱发类似网页上的“小广告”般的突发事件,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面对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分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注意力;如果处理得好,会增强学生对老师教授内容的注意。

上文中的伍老师,面对年幼无知的一年级学生,结得好和结不好婚的这类既好笑又好气的问题,巧妙地运用了转移注意的策略,消除了学生的顾虑,把学生引导到认真学习上来了。因此,老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观察这类“小广告”的特点,把学生从对与课堂学习无关对象的注意巧妙地转移到学习活动的目标上来。

2.因势利导的策略

因势利导的策略是指利用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找出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堂学习目标靠近。如:案例一:课堂上突然窜进一只小老鼠。当然会一下子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把课停下来,关闭好门窗,接着有序地组织开展消灭老鼠的行动。然后,联想俗语,再幽上一默“广告也精彩,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

让我们在偶发的小插曲中,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和情感,实现语文课堂的三维目标,达到双赢的目的。

3.摆脱窘境策略

摆脱窘境策略是指老师用含蓄幽默的手段使自己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在教学中,可能因教师的疏忽而发生突发事件,若处置不当,则会耽误上课的时间,还会伤害到师生之间的感情;若不予处理,则又会损害老师的威信,甚至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采取摆脱窘境的策略,以保护学生脆弱的一面,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

比如,上述的由于教师的疏忽,造成的“小广告”般的突发事件要灵活处理。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课堂中遇到一些突况时显得尤为可贵。这里所说的“机智”,是一种当场作出的解决方法。记得上周,我们学校举行教研课。新老师娄老师教学的是五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望天门山》。在最后的诗句鉴赏教学时,突然发现,预先绘制好的诗歌情境挂图竟然忘带了。当时,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这可怎么办呢?知情的老师为她捏着一把汗。只见娄老师随手拿出几根不同颜色的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画着符合诗句的情景简图,一边说道:“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冲断,分成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经这儿,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伴随着她生动形象的描绘,学生们的眼睛如磁铁般集中在黑板上,很快画就画好了,教学顺利进行……

4.制止策略

制止策略是指通过传达对学生的要求以终止或改变学生行为,以达到控制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的目的。

在组织教学时,有时会遇到学生故意刁难老师或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处理这类突发事件,老师往往会感到很棘手。此时,老师要明辨是非,严肃对待,不能过于放任学生,以免导致学生的不良品德得以蔓延。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运用“低强度—隐蔽”的方式,让少数学生知道,把突发事件扼杀在最小的范围内。如: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如果老师每次都严肃批评,未免有点小题大做,而如果不闻不问也不太合适,适当的暗示则会恰到好处。遇到开小差的学生,老师可以不打断教学流程,只要走到他面前,摸摸他的头,或是微笑地看着他,轻轻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就会心中有数,立刻回到课堂。在特殊情况下,老师也可以果断地使用“高强度—公开”的方式告诉学生,如果继续错下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并用大声的命令语言要求全班大多数同学对此加以注意。

这些突发事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课堂是动态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思想,还有点小个性。在课前,尽管老师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不能确保一堂课都能按照我们的教案顺利实施,如何处理好课堂中插播的“小广告”,化解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甚至能够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机,给我们的教学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起到“点睛”之功能,真正让“广告”也精彩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