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嫦娥奔月教案范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嫦娥奔月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嫦娥奔月教案

第1篇:嫦娥奔月教案范文

**军区**站,成立于20**年**月,成立以来,该站始终注重提高全站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站党委立足新建实际,本着以教育促任务的思想,紧紧抓住“深入学习理解和自觉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任务圆满完成”这条主线,组织引导官兵把功夫下在“真学”上,把重点放在“真懂”上,把成效体现在“践行”上,教育引导官兵努力争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实践者,探索出一条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思想和行为的新路子,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主阵地”,在集中授课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抓好学习理解,需要逐条逐句学,从掌握基本观点开始。为此,该站安排3名站常委和2名基层领导上台宣讲辅导,重点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等讲清楚,把普遍关注的问题讲明白,把精髓要义讲深刻。为真正把课讲好,站党委组织参加授课的几名同志依据参考材料组织备课,对各自专题需要讲清的理论观点、解答的疑难问题,以及如何联系实际把远的讲近、把虚的讲实、把深奥的讲通俗等,逐一进行了研究,分别写出了详尽的教案。上讲台前认真组织试讲,确保每一课教员讲得清楚、官兵听得明白。授课过程中,授课的同志紧密结合使命任务,紧密结合形势发展,紧密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辅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讲清了重大意义,讲透了基本内涵,讲明了实践要求,使广大官兵听后普遍反映好理解、烙印深。

用好“主渠道”,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只有点滴养成、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内化为政治信仰,外化成自觉行动。为此,该站组织开展了“测控歌曲唱起来、战斗标语挂起来、主题广播响起来”系列活动,政治处精选了忠诚之歌、航天测控兵之歌等体现测控官兵价值追求的5首歌曲,组织官兵以歌咏志,以志导行,让大家在唱响战斗歌曲中感悟航天测控精神。坚持在集合站队、点名、看电影、教育前把军人核心价值观之歌唱起来,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了价值取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弘扬“主旋律”,在军营文化中塑造。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该站坚持用历史印证、让事实说话,充分利用驻地的“红色资源”教育部队,把课堂搬到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让老讲革命传统,引导官兵走进历史感悟军魂,深扎当好新一代举旗人的思想根子;重温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千年梦圆的壮举和基地为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亚丁湾护航提供卫星保障的事实,激发了官兵精忠报国的内在动力;组织观看“撼天记”等影视片,引导官兵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跨越史、航天测控事业发展史中,铭记使命职责,争创新的荣誉。同时,该站还在营区主干道立起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宣传灯箱,办公楼前挂起了激励官兵斗志的名言警句和标语口号,在政工网上开辟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专题栏目,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浓厚氛围。

创新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广大官兵牢固树立起了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坚定了献身我军航天测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2篇:嫦娥奔月教案范文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爱在心里口难开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交往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更是一个人能否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提出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实则可谓是艰辛,其路漫漫而修远兮!

笔者曾以为口语交际课易上,给予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搭建一定的活动平台,学生在课堂中肯定能说善言。满怀信心之下,《我们的奇思妙想》公开课的第一套教案出炉:

教案A:

版块一、 连线引趣激情导入:

1、连线配对,说理由。

嫦娥奔月 克隆技术

悟空拔毛一吹,猴孙遍山野 卫星上天

顺风耳雷达

千里眼 电话

2、多种形式交流课前的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

3、揭示课题,过渡铺“场”

版块二、指导交流畅谈妙想

1、辅助平台――尝试介绍奇思妙想。

①针对2050的生活谈想法,并提示倾听要求

②CAI展示学生介绍。

2、畅所欲言――《我们的奇思妙想》擂台赛

①设置场景,明确奖项要求:

设“创意奖”、“口才奖”、“参与奖”、“顺风耳”。自学提示,定奖项标准。

②自由准备,小组汇报,推选人选参加擂台PK赛。

③ PK擂台赛,出示活动任务单:

版块三、回顾历程总结感悟

试教下来,美梦破碎了:课堂沉闷, 俨然成了优生的展示台,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答会。虽也有生生之间的交集针锋,但乱而无序,如同散沙。大部分学生欲言又止,偶尔大胆坦言,或知言片语一闪而过,或言语含糊,缺乏逻辑性,引来同学一阵哄笑,出现一阵骚动或一片静寂……说者胆怯,听者无心,部分聆听者面对同学的讲述,是你谈你的,我做我的,抓紧时机窃窃私语,瞅准机会搞搞地下工作,真正用心倾听的为数有限,悲哉!问题究竟出在何处?是教案设计有问题,话题选择有误?是学生素质估计过高,目标拔高了?是教师自身素质太低下?……

为此,细读了新课标对小学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都是力求体现的,要达到似乎并不难的,可是以上的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差距,一点一点地粉碎了内心期望,再度令人困惑至极。茫然中陷入深思,四处请教听取意见,揪查病因,分析确认以上劣势或多或少皆存,借智囊团力量推陈出新,出台了第二套教案。

方案B:

版块一、言语体验,开拓思维

1、开门见山,揭示题目

2、活动卡一――言语体验:

你觉得谁的发明最大胆、最有创意?( )

A、会飞的鞋 B、不用换笔芯的笔

C、自动清洁的衣服 D、自动感应空调

E、护士机器人 F、空中飞行的轿车

3、活动卡二――头脑风暴

①头脑风暴:你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赶快用一个符号或词语把你的发明记录下来吧!

②静想细雕: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想清楚,如有必要,可提笔快速简单画画。

版块二、畅所欲言,奇思妙想。

1、个别汇报交流'提出倾听的要求

2、出示活动任务单,再谈奇思妙想。

活动任务单

我欣赏他(她)的介绍,因为

我想问一问

我提个建议

3、同桌交流,上台展示,全班参与

版块三、回味感悟

此番教案意在借“言语体验”、“头脑风暴”活动打开学生想象空间,活跃思维,在此基础上畅所欲言奇思妙想,扶放驱之,点面相随,层层深入,渗透提升,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活跃的交流氛围,在交流中学会交际用语、体态言语。但想象是美好的,现实仍是残酷的,虽学生积极性得以有效地提升,参与度明显扩大,但在汇报交流奇思妙想这块仍脱离不了一问一答的干系,你来我往的多向交互甚少,场面散乱之状犹存,交际修养的提升更是渗而不透,提而不升……大失所望的场面再次残酷呈现。可喜的是在前两次教案钻研的基础上,在多次失败的试教回馈中,病症与方向逐渐在艰难中明朗化。于是,又进行了第三轮方案实施,最终定稿……

方案C:

版块一――历史篇

1、连线配对。

顺风耳克隆技术

千里眼 电话

腾云驾雾电视

嫦娥奔月 飞机

悟空拔毛一吹,猴孙遍山野探月卫星

2、学生发表见解,从中评选“最伟大贡献奖”,师小结。

版块二――现实篇

1、 课件展示世界最新发明:

“变身”自行车变形金刚饮水机 吸尘鞋 新型停车场智能机器人“复娃”

2、 从中评选最具人气奖。

3、学生交际,阐述观点,师小结。

版块三――未来篇

1、过渡并出示课题

2、组织最佳创意奖,提出要求

① 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为代表主讲,组员可补充。

② 其余同学,是听众,也是评委,只有听得认真,才能评得有根有椐

3、小组展示奇思妙想,组际答辩

4、投票确定最佳创意奖(随机可评选最佳团队奖、最佳质疑奖、最佳倾听奖)

5、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

版块四――感怀篇

谈感悟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中,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什么?

此番的大调整,较之前两次,是呈现了最理想的状态: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评选各项奖项时,是各抒己见、交锋不停:“我认为”、“我不同意”、“我补充”、“那请问”……课堂热闹有序,学生主动积极活跃大胆,交际你来我往层出不穷。但活动四个环节中,交际修养的提升仍是渗之困难,收效甚微。几次教案的无疾而终,令人焦头烂额,多次失败课堂的残酷呈现,实属不易,口语交际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二、迷雾重重陷困境,披荆斩棘寻根由

几度教案的调整,在现实中为何都落入尴尬之境?

2.1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教学及研究中的“冷落者”。

①教学地位普遍失落。

新课程的编排中,口语交际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被定格在同一个平等位置的,都是需要注重的一个学习领域。但是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学习领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据有关资料显示,40%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是为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打基础的。现实中,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重视加强口语训练者更是少之甚少。大多数老师是课紧就不上,课松就大家自由聊聊,并未做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与巩固,口语交际课形同虚设。学生的交际态度和习惯,不是简单的几节口语训练课就能一蹴即成的。“劣根”已存,一时抵达理想境地,不易哉!

② 教学内涵认识肤浅。

许多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等同于听说教学,是简单的听与说相加,重说话,轻交流。在教学中,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以至于课上只是个别活跃份子的侃侃而谈,借以推进课堂进程。部分学生成了听客,袖手旁观,凑凑热闹,忽视了口语交际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过程,参与者可以在“听话”与“说话”之间穿行,随时转换角色,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2.2 口语交际课是教师素质的“挑战者”。

口语交际教材的开放度大,交际内容所隐含的互动因素各异,对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则,口语交际课堂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学生在交流中会有什么问题,发表哪些观点,不能完全预测;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争执,产生困惑,不能完全预测:是否会冒出在预设中都没有想到的十分有意义的建议和聪明的方法,同样不能完全预测和预设。面对“行进”过程中的“突然生成”,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与控制,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学时间就难以控制。学生中产生的思维创新火花不能引燃,非预期性信息中活跃的生命力将被遏制,“动态生成”生而不成。加上长期以来口语交际处于薄弱地带,没有更多的典范经验,没有长期的习惯形成,课堂中学生形色不一,有些“君子敏于行,讷于言”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金口难开;乐说者,急于阐述自己的看法,不顾及他人感受,课堂虽热闹却混乱。怎么在有序的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能及时把握学情,调整进程,做到张驰有度,游刃有余呢?这怎能不对教师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综合交际能力提出大挑战?

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从迷茫中走过,在困惑中煎熬,深切地感受到从学生身上扑涌而来的语言魅力和交际热情,他们完全是生动而富有活力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天地,是学生妙语连珠的舞台,是学生灵气和纯真交织的园地。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3.1 营造和谐,促交际动力。

孩子是天真活泼、爱说爱动的,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他们在熟人面前乐于交谈,可在生人面前或当众说话时,往往紧张胆怯、结结巴巴、畏畏缩缩。如何提高学生的胆量,在口语交际中敢说,能说,有主人翁意识,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冲动呢?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失为一剂良方。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可以避免让他们产生一旦说错被老师冷落、同学嗤笑的负面心理阴影。首先,老师不要吝啬和蔼的微笑,抚慰的言语,尽量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面对学生,融入学生。口语交际课堂要走向民主、宽容,促进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给予尊重,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发展的潜在可能,理解学生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你说得真好!”“你的创意真独特,很有意思!”“你的建议令她的设计锦上添花!看来你听得很仔细,善于倾听更是一种风度。”“你挑战了自己,下次我还想期待你的发言。”……老师是忠实的听众,是交流的朋友,一起倾听,一起讨论。心灵距离缩短了,畏惧心理消除了,参与意识自然而然地也激发了。其次,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无端指责,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消失殆尽了!第三,口语训练要给足学生准备的时间。“万事预则立”,在学生一个人面朝众人发言之前,允许学生腾出点空间和时间来酝酿。允许自由地、大声地交流,降低直接交际的难度,给予心理上的减压,从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有勇气坦然面对,直抒胸襟。氛围和谐轻松了,交际动力拥有了,就不愁学生不敢交际了!

3.2 创设情境,激交际兴趣。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的确,口语交际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才得以展开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如同久居陋室,不可能兴趣盎然地承担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口语交际课堂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境,力求生动而有趣。例如:《我们的奇思妙想》第三次教案调整中,将课分为四大版块:历史篇、现实篇、未来篇、感怀篇,并在这些环节中相应的设立了“最伟大贡献奖”、“最具人气奖”、“最佳创意奖”,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学为此如虎添翼,既生动、形象、直观,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又有效地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我认为最伟大贡献奖应该是,因为……”,“我要的是……”,“我想把最具创意奖颁发给……”,“我补充……”,“我有意见……”,一只只高举不下的小手,一声声彰显主观意图的喊叫声,一张张据理力争的画面,你方说罢,我方登台。此时,这番情境的创设,较之前篇教案,声色、图象更具冲击力,更胜一筹。情境创设,是有利的催化剂,它高涨了情绪,激发了主动性,学生带着情感,怀揣兴趣,积极走进交际情境去体验感受,正所谓“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3.3 精选内容,丰交际话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话题。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发展水平的话题,才能使学生易于倾吐和表达,才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①源于学生生活。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他们正在经历的每时每刻和点点滴滴。正在亲身经历着事情或者聆听到的消息更能唤起熟悉的感觉,更有亲近感。比如:放学回到家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针对上网谈谈自己的感受等等。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对未来总是充满着神奇美妙的幻想。遵循这一年龄特征,设计幻想语场,开发口语交际的主题。如《我们的奇思妙想》课中巧设各种情境,激发兴趣,开拓思维,畅谈自己奇思妙想,进行口语交际活动。③切合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有需要,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比如:给自己过生日应该怎样过,提出你的看法,然后评选出理想的方案等。

3.4 注重形式,激交际热情。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欲望,懈怠颓废于被动学习中。所以可借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促进交互。上述案例中,采用了多样形式,打开想象空间:由“你觉得谁的发明最有创意”的言语体验,到填表写下自己最想发明的东西,选择其中一个静思细雕自己的创意,借这些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想象空间。又如:再度调整后的教案,为了能让学生有效地互动交流起来,设立了多种活动形式:“连线配对”连一连,说一说;“最具人气奖”与“最佳创意奖”里的配音展示叙述和代表上台陈述;“最佳创意奖”中的戳蹩脚质疑,反驳陈述……在这些“场”中,“组内交流、群体合作、班级汇报、多向交互”互动环节穿插其间,“评委、选手、后援团”多角色穿梭参与,交际对象不同,交际情境不同,学生交际的要求亦不同,正是在这样多回合、多情境中,使得交际成为了阡陌纵横的“通途”。总之,由衷地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设计多样味性的各种形式,建立信息交流网络,打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真正的“交际”起来。

口语交际不是一蹴能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操千曲而知后音,观千金而后识器,要想真的让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化为学生的能力,需要千百次地练说,作为教师就更应该给他们“讲话”的机会。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口语交际的新策略、新方法,愿我们在口语交际课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超越,在超越中成长,在超越中辉煌!

参考文献

[1] 费蔚《口语交际交际性例析》

[2] 姜菁华《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黄文英 《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3篇:嫦娥奔月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多情况下,许多老师和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高考竞争环境,从原来的学习语文中的人文素养和知识转变为教条的“为考试而学习”,其中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可想而知,学生变成了迎接数次考试的学习机器。老师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有目的”地教学。如果我们把语文放到高考的各个学科中去比较的话,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能是最差的。

面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老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违反了语文学教学的初衷?

一、引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一)学生对语文和语文学习的认识有所偏颇

首先,很多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语文,但他们不能充分了解到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认为数、理、化学科要花时间去攻克,需要做大量的习题,反复地演练就能够出成绩,无暇顾及语文学习;政、史、地科目多背多记就能够出成果,也无暇顾及语文的学习;认为语文的学习就是上课听一听,针对性地对照高考类型题做几道典型练习题就可以了。

(二)认为课本效能低和阅读经典是在浪费时间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后会认为,学了这么多的课本,还不如多做几套高考模拟试题的效果更好,只要认真注意一下高三时的一轮复比生硬地学习教材更好。因此,在很多次考试以后,学生就会对课本产生这种“厌恶”心理,从而《史记选读》中的廉颇与蔺相如的风范没有了,《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杜甫的光辉形象也没了……这就造成了课本效能低的情况。

(三)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过强

现在的考试模式,已经把语文知识“肢解”成各个模块,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和教师,为了迎接一年之后的高考,不惜用大量的时间去配合“肢解式复习”,进而提高各个模块的解题能力。老师在一轮复习中投入大量的模块习题让学生“见识”各种习题,包括各个省份的高考卷和模考卷、近三年的高考题型、当年的新题等。这样的教学很显然忽视了语文学习中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跟着老师“左奔右突”,以企求在高考中“杀出重围”。

二、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自然而然就包括平时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同时,语文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气息。

很显然,语文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具体的语言和文字的体现,而且是承载着文化的交际工具。

三、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以多元的视角审视当前形势下的语文课堂,塑造语文“更新”的面貌

应该让语文课堂以另一种面目展示在学生面前,即:对于高考的目的性和目标性不要过于夸大,否则就失去了语文应该有的美感和学习享受,只有在感觉到了语文的“滋味”之后再去考虑高考的这个功利问题,或许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会更公平些。

1.在内容上求“新”,为语文注入时代气息

很多教师不难发现,学生能较快地跟上时代的节拍,融入时代的潮流。现在的学生,思维意识已经“超前”,我们教师不妨也和学生一样,紧紧抓住时代的潮流和脉搏,在教学中也潇洒地“前卫”一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引进具有时代性的学习内容,如融入与语文有关的时代热点、焦点问题和话题等。这种做法,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讨能力,增强语文的人文魅力,进而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感动中国》栏目中播出的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完全可以用影视材料或文字材料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这些材料充分地融入学生平时的写作活动中。如:“百家讲坛”中著名大学教授易中天、于丹等人关于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解读;体坛明星刘翔、姚明,“超女快男”等等,均可以大胆地和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这些时代性的、热点的材料,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在课堂中,把这些内容恰当地纳入语文的范畴,学生就会发现,语文不是死板的“之乎者也”、不是教条的“比喻拟人”、更不是生硬的“平上去入”。这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也会让教师在讲课时不再教条,会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天地是那样的广阔和缤纷多姿;学习语文,会发掘自己的奇思妙想,会让自己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更会让自己能够真正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生活的天地和语文的范围是同等的,生活给我们什么样的知识,我们在语文学习时几乎就都能够找到他们的影子。

这种教学方法如果能够贯彻好的话,他们在学习“嫦娥奔月”时,必然不会一味地大谈特谈抽象的科学理论,反而会在学习中学会想象,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事实;他们在了解“奥运会”时,不会只是简单地把体育赛事看做单纯的体育竞技,而是会侧重于挖掘体育比赛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那么,语文的魅力就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2.在形式上求“新”,力求多变,为语文打造良好的写作局面

高考作文在写作要求上都存在这样的倾向:议论文要“有理有据”、记叙文要“见人见事”、抒情散文要“有真情实感”。但是,很多情况下,因为现代中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而人情冷漠,“以冷眼看世界”。作为教师,面对这种局面,面对身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中的这些“冷人群”,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将他们“激活”起来,让他们眼中的生活和学习热烈起来。

3.在精神上求“新”,将语文作为人生的指南针

语文教师大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将人生规划和指导方面的担子挑起来。比如:课本中的《人生的境界》的学习就可以将这方面知识范围扩大,将课外所知道的“药家鑫事件”等内容引进课堂,为课堂注入时代的气息;《漫画清高》一文,对学生的人格指导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引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历史人物林则徐;《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师说》是几篇指导事业成功的原则、方法和价值的好文章,在教学中也可以将《感动中国》中的杰出人物引用进来,让学生了解他们取得事业进步和成功的经历。

(二)以讲授知识和传达学习知识方法为基点,塑造教师“更优”的面貌

1.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生眼中的语文老师,不是“咬文嚼字”,就是“之乎者也”或是“比喻拟人”。这种情况,都是平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很多教学行为给学生的错觉。所以,要改变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就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原来陈旧的甚至很传统的教学方法。

2.教师主动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协作学习关系

(1)互相理解、尊重、合作,调动双方的学习热情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并且这种努力要建立在彼此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需要双方联袂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如果教师经常看到的是学生的缺点和不足,那么就会经常带着挑刺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语文老师在这些年轻人的眼里“一点儿也不可爱”。既然如此,学生连语文老师都“不爱”了,怎么去“爱”语文?

所以,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从教师的角度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情感的桥梁。

(2)语文教师上课要有个性和激情

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有个性的语文教师会得到许多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会被许多学生所喜爱。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身上的个性不断地发挥和强化并发展,让学生心目中的语文老师“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语文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时地闪现“个性”。

比如:有的教师擅长讲古文课,可以将课本外古文中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信手拈来,学生会觉得这个语文老师是个“古文专家”;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有严谨的思辨能力,讲课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逻辑性强,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个“逻辑学家”;有的教师很有幽默细胞,他的语文课生动活泼,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开开心心上课”,学生就会跟随语文老师“幽他一默”。

(三)以师生互动为主,适当渗透时代性思维方法探讨问题的学习模式,塑造课堂“更活”的面貌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与课堂上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不开的。因为,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欲望,能够和教师教学内容的感情基调协调一致,从而达到教与学在认知和思维活动上的共识。

1.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下工夫

教师的备课是教师展示自己、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个科学的、恰当的备课过程,尤其是要科学地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自己的教学计划认真地落实到自己的教案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阅读教学理论,虚心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并加以领会,要经常请他人对自己的教法进行评议等。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

2.“正面手段”在课堂中的独特作用

所谓的“正面手段”,就是恰当地、适时地、正确地采用肯定、激励、表扬的语言,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个人魅力“扩大化”,让其在学习中充满成就感、荣誉感。这些语言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成功的欢乐和愉悦的情绪。这不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大有好处,而且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也想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也想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把”。

3.多媒体这个“噱头”的作用不可小视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是一种常态的行为,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多媒体这样的“噱头”。

比如:《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让学生观看视频,那么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就会很鲜明突出。在具体学习本文时就可以在课文的具体情节中去挖掘文中的焦母、焦仲卿、刘兰芝、刘兄等人的诸如体态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分别情景等。

4.其他几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做法

(1)创设“表演环节”中的适当角色,诱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表演环节,让教师和学生一同参加,共同在此环节中扮演角色。

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宦者令缪贤向赵王介绍蔺相如的情节可以让学生一起参加;“完璧归赵”情节中蔺相如与秦王之间的交锋可以让学生担当蔺相如的角色,老师则可以当秦王;“渑池会”情节中教师也担任秦王的角色,学生仍然担任蔺相如的角色;“将相和”情节中学生依旧担任蔺相如的角色,老师担任廉颇的角色。从以上几个表演环节设置中的角色来看,老师担任的角色无非都是“宦者令”“秦王”“廉颇”这些“坏的”“傻的”角色,但是在表演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正是被教师的这种“坏”、这种“傻”所感染,他们对于老师的角色兴趣已经变成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了。

(2)“违反常态”设置讨论话题,激发兴趣

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欲、对不同言论的求胜欲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疑问,未尝不是激发学生这些欲望的良好手段。特别是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违反常态”地设置课堂讨论话题,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那么,学生就会在讨论与探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和补充以后,所讨论的话题相对于将“盛好的饭”“喂”给学生要好得多,教学效果更明显。

(3)让学生当“老师”,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舍得放下自己的身份,自己也做一回学生的话,就可以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优越感,当了“老师”以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的设想,我们可以这样具体实施:

先挑选几个学生组成一个语文备课小组并设置备课小组长;然后,把自己备课的其他课文的教案详细教给学生,让这些同学参照老师的详案来“备课”,自己查找资料,教师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参考资料;最后,“一切就绪”去上课。

当“老师”走上讲台后,老师就会发现,课堂将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他们的“老师”是那样的有活力、有朝气。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讲课”,他们更提高了胆量和信心。

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始终明确课堂教学的实质――教授知识

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固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和记忆,但是,我们教师要始终明确语文课堂真正的实质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处理语文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审美与鉴赏、解答问题等。

(二)将个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特点的充分发挥,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在不断的知识更新过程中不断挖掘内在的潜力,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学习体验,尊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尽量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共同面对学习上的问题并一起解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进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三)知识识记和背诵积累不能忽视

尽管语文学习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作为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识记和背诵积累这一环节,否则,学生学到的部分知识内容就很可能模糊不清,失去了语感,甚至某些知识可能因为过于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一笑而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