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查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召开了全县性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布置会,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以及各阶段工作任务,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以及普查办公室,聘请一名数据录入员和一名环保专业技术人员。
2、新增企业依据环评审批以及“三同时”验收确定,同时根据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核对,没有遗漏排污单位。
3、农业源由环保局负责调查与填报,农业局提供农业源名单、地址,并参与表格审核。2008年和2009年新增农业源名单已确定。
4、分三个调查组全面开始调查,目前已完成工业源表格发放,工业源调查表发放的范围和数量与环保部门确定的调查名单一致。
5、工业源拟发表调查企业数38个,农业源拟发表调查企业数10个。目前,工业源已发表38份,收回10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发表1份,收回1份;农业源未发表调查。
6、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调查表格已收回,普查对象填报了基本信息,未填写产排污系数表。生活源表格还未填写。
7、成立了调查表格数据审核以及修改小组,对已收回的10个工业源表格和1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表格进行审核,从审核反馈情况看,填报项目齐全,数据准确,来源可靠。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部分企业负责人不在厂内,调查表格盖章以及企业负责人签字受到影响,影响调查进度。普查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技术人员少,影响表格填报和审核进度。
一、南京、苏州、湖州出租汽车市场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南京市现有出租汽车13000辆,主城区8800辆,出租汽车公司18家,主要车型为帕萨特、桑塔纳、爱丽金、捷达、红旗、索纳塔、伊兰特。目前8800辆出租汽车已全部为公车公营。苏州现有出租汽车3203辆,公司为29家,2004年新增运800车,800辆全部转为公车公营,剩余2403辆出租汽车目前仍为挂靠经营。湖州市城区总人口为50万人,出租汽车公司为9家,车辆数为1501辆,其中最大出租汽车公司拥有241辆,最小公司拥有12辆,目前70%的出租汽车为公车公营。这三个城市都是先后在2003、2004、2005年开始公车公营,南京市公车公营做得最好,目前这三个城市公司化经营已运营7年左右,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值得肯定和借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出租汽车经营权、产权及车辆设施、设备统一归属企业所有,经营企业对出租车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和处理权,经营企业承担车辆税费和主要经营风险,驾驶员均为企业员工,服从企业统一管理。
2、管理模式:实施公车公营后,公司成为实体,形成了管()理部门——公司——车主和司机的良好运营机制。
3、由劳动部门把关,实行员工制,建立公司和司机合理的劳动用工关系,并为每辆单车驾驶员交纳“五金”,使经营企业和驾驶员都能接受,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由物价部门牵头,确定承包定额。承包合同由行业管理部门统一格式。
4、为保证驾驶员服务质量和承包合同的有效实施,南京市客运管理处要求每辆单车的驾驶员交纳2万元合同保证金(服务质量保证金),司机一旦违规,公司直接按照管理部门的规定扣除资金,避免了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从源头根治了驾驶员不规范经营行为。对公司采用了银行向交通主管部门提交履约保函的方式,加强对出租车市场管理力度。即经营公司向银行交纳一定的资金,专户专用,企业一旦违规,交通主管部门向银行下发违章通知书,银行根据管理部门的通知书,直接从其银行帐户上划拨资金。
5、苏州市运力投放采用了,“出租车经营权定价出让和服务质量招标方式”,招标的范围面向全国。2004年苏州市通过招投标引进上海强生出租汽车公司(上市公司),成为苏州市出租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其它公司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理念。
6、严把从业人员关。南京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先经管理部门培训,拿到《出租汽车客运资格证书》后,再由公司聘选。目前南京市外来司机控制在9%,91%为本地出租车司机,既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又减少了外来人员成份复杂,难管理的情况,从而保持了行业的稳定。
7、为使收取出租汽车驾驶员各项费用无异议(包括:gps、清洗座套、服装费等),由出租汽车协会牵头,每月对所收取的费用在南京市“的士之窗”上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从而更好地消除公司、司机之间的经济纠纷。
8、新增出租汽车运力分配,通过对各公司质量信誉评估确定。对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出租汽车公司,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取消下一批出租汽车经营权投标资格,并在媒体公示。同时信誉评估直接涉及公司的信誉度,这与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和融资都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大大调动企业健康发展的积极性。
9、苏州市通过gps功能与计价器、服务卡相连接,对每辆单车每天的平均收入、行驶里程和乘客的叫车电话及实载率等进行汇总,每年统计出每辆单车的平均实载率,里程利用率和年收入,以此作为每一个阶段新增实力的重要依据。
10、建章立制,发挥公司作用,是搞好出租车市场管理的根本。我们在南京市参观了东方出租汽车公司,该公司现有938辆出租车,驾驶员人数为1773人,公司下设车队、营运管理部、行政部、财务部、合同管理部、宣传部、车辆卫生审验部、车辆维护部等八个业务管理部门,设有二类资质的车辆维修车间、车辆美容护理中心、无线电信息传呼台、出租车司机职业培训中心等经营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成立了公司党支部、团支部、,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该公司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条件较好,质量信誉较高,他们狠抓公司“软件”、“硬件”建设,建立了十七个规章制度,该公司办公大楼整洁、宽敞,设备装备优良、设施完善、车辆回场检查制度、驾驶员安全例会制度坚持很好,堪称一流。注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他们建立了信息传呼台、gps监控系统,对加强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方便市民、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据统计,该公司2008年每天电召的士的人数达2000多人次,为公司出租车每天增加客源3—5宗,增加营运收益50元左右。
二、实行“公车公营”的优势
从行业管理情况看,南京市客管处出租科业务人员10人(制订政策和办理业务人员下同),湖州客管处出租科3人,苏州市客管处出租科5人。从人员数量上可以看出,实行“公车公营”后行业管理重心下移,公司担负起管理职能,法人治理结构清楚,真正成为实体企业。公司的稽查、投拆、业务受理、违规、培训、例会和文明创建等各项职能和活动全部发挥。南京市东方出租汽车公司(上市公司)成立了爱心车队、明星车队。由()过去挂靠经营由管理部门强制要求转换为公司主动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压力基本上全部卸给企业,对企业是一种监管、协调、宣传、服务作用。主管部门抓公司,公司抓司机,责、权、利清楚明朗。
三、实行“公车公营”前期存在的问题
1、在通过对南京、苏州、湖州考察学习情况看,前期在实行“公车公营”工作中,特别是实施公车公营后前三年,主管部门和出租汽车公司都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但是在当地政府强硬的政策下,事情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2、实行“公车公营”后,由于没有挂靠投资回报快,而且对“公车公营”的司机管理相对严,会出现公司找不到司机的问题,但是,随着体制的理顺,这些问题逐步会得到解决。目前,要想进入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非常难,甚至有许多市领导打招呼的司机,才能进入出租行业。
3、“公车公营”初期,公司运营困难,如南京市出现了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借贷以及银行之间的融资等,这些是下一步我们在搞“公车公营”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4、出租车行业牵涉到国计民生,容易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市政府应建立应急处置机构,一旦发生不稳定事件,要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以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关于对我市城区出租汽车“公车公营”的思路和建议
1、从合肥、抚湖、江门、惠州、南京、苏州、湖州等地实施观摩情况看,就服务质量和行业稳定性而言,经营权归公司化经营模式,好于经营权归个人挂靠公司的经营模式,而且湖州、苏州剩余挂靠车辆正在进一步向“公车公营”转变,这符合[2004]81号文件不允许经营权一次性“买断”向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的政策。而我市目前所实施的“公车公营”模式是正确的,是符合国家政策的。
2、下一步工作要围绕提高服务质量,理顺公司和司机关系,坚持新增运力带动挂靠经营循序渐进原则,并通过规范经营权管理,完善政策制度,整顿运营秩序,调整动力结构等,从而使我市出租汽车逐步的规范化。
当前劳动争议的主要特点
一是劳动争议呈利益化。在经营活动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劳动者则追求自身经济价值的最佳实现,由此
构成的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二是出现集体争议的苗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全民所有制的职工在劳动待遇、福利、休假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变化,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及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很容易导致集体争议发生,争议人数也有所上升。三是劳动争议处理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多元化劳动关系格局的形成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因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大多靠裁决方法结案,职工绕开企业和工会组织直接投诉,导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无法按调解的正常程序进行运作。四是管理不到位引发劳动争议。在调整机构和清理劳动合同过程中,许多历史性不规范的操作问题凸现出来,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引发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侵权现象发生。有些企业行政领导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纠纷和争议,不能自觉执行劳动法律政策规定。
二是劳动者观念不适应形势需要,也是产生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因。在施工企业低价中标成本经营的情况下,一些职工对自己享有的权利记得很牢,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不甚了解,思想观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发展为劳动争议,甚至是集体争议。
三是基础工作不规范而造成误解,直接产生劳动争议。有些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致使劳资双方发生矛盾进而产生劳动争议。
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
工会干部要学会统筹兼顾,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转变观念,增强劳动法律意识,要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劳动法》、《企业法》、《工会法》等法律知识,主动做好企业转型时的职工思想工作,提高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市场观念和依法办事观念。要注重通过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帮助经营者和广大员工自觉运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氛围。
根据实际情况定。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切实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在认识上高度统一,态度上旗帜鲜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县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稳妥有序地推进。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市政府下达我县三年内再关闭32家煤矿,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的发生。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辨证关系,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煤矿整合关闭工作,把全县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安全发展的高度上来,坚定深入开展煤矿整合关闭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的重要性。我县煤矿家数全省最多,煤矿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行业,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为此,县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安全发展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摆正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安全理念,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作为构建和谐远安,保稳定,提升全县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是从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的重要性。全县财政收入的60%来源于煤、磷两矿,矿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在目前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李毅中同志曾经说过“不是小煤矿消灭事故,就是事故消灭小煤矿”。我县煤矿家数多,规模小,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淘汰一批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安全基础条件薄弱的小煤矿,才能促进煤炭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的重要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既要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又要保障和维护广大人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县在发展经济上确立了“三个不优惠”:职工的合法权不优惠,安全生产不优惠,环境保护不优惠。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安全生产没有安全期,安全生产没有安全区”等一批新理念,充分认识到短期效益必须服从长远效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事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全县安全发展的大局,必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煤矿整合关闭齐抓共管的联合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1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安监、国土资源、工商、公安、监察、电力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煤矿整合关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煤矿关闭工作由县安监局牵头,提出具体关闭工作计划和日程,协调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并与5个产煤乡镇签订煤矿整合关闭责任状,明确规定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是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乡(镇)长是煤矿整合关闭工作行政责任人,负有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的常务副乡(镇)长为具体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在煤矿整合关闭上不讲价钱,不谈条件,必须作为县委、县政府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无条件服从和完成。
在整合关闭的攻坚阶段,县委常委会集体听取安监局工作汇报,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列入常委会今年督办的重要事项之一。县委书记刘学甫多次指示,煤矿整合关闭工作是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无条件地完成。县长郑廷贵正就安全生产和煤矿整合关闭工作多次调研,亲自到煤矿井下检查安全,先后两次召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研究落实煤矿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要求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为检验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大事和难事来抓。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庄辉俊把煤矿整合关闭工作多次到煤矿调研安全生产和整合关闭工作,亲自带领安监、国土、公安、供电等部门到茅坪场镇依法炸封了下达了关闭决定的界线恼煤矿。县政府在制定年经济目标责任考核时,把煤矿整合关闭列入乡镇政府和县安监局经济责任制进行百分制考核,在月23日召开的全县安全生产大会上,向各乡镇人民政府下达了今年的关闭计划,作为硬指标硬账硬结。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也定期督办通报煤矿整合关闭的进展情况。
(三)稳妥推进,软硬兼施,确保煤矿整合关闭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坚持“软硬兼施”,稳步推进。一是硬整合,软关闭。整合矿井先关闭。对于不具备整合条件的关闭矿井,鼓励企业之间自由组合,关一保一,先将产权合二为一,再选择较差的矿井关闭。对于生产系统可以整合的相邻矿井,先关闭矿井,再整合系统和产权,强力推进。二是硬政策,软环境。县委、县政府用经济杠杆加以引导,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煤矿业主及时转产,用采煤积累的财富在本县开展第二次创业。三是硬心肠,软言语。无情关闭,有情操作,耐心解释,优化服务,化解矛盾。四是硬指标,软着陆。既要坚持关闭数量不打折扣,关闭时限不打折扣,关闭质量不打折扣,又要注意工作方法,大造声势,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坚持企业未写申请书不强行关闭,乡镇未下文件不强行关闭,激烈矛盾冲突未得到解决不强行关闭。先促成共识,再强力推进;先整合产权,再整合系统。
为确保已关闭的煤矿关停关死,不死灰复燃,县政府要求乡镇政府每星期对本辖区内已关闭煤矿全面巡查一次,县安监局每个月巡查一次,县政府每半年检查督办一次。明确规定,乡镇辖区内有关闭煤矿的死灰复燃的,在年终责任制考核时予以惩处,乡镇政府行政负责人到县政府说清楚。到目前,全县辖区内已关闭煤矿无一处死灰复燃。
三、工作体会、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煤矿整合关闭的工作体会。实施煤矿整合关闭工作,全面稳妥地完成好“三年内解决小煤窑问题”的任务,是国务院下达给各级政府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我县是全省煤矿整合家数最多,任务最重,困难最大的县,三年内再关闭32家煤矿的规划在我县能积极稳妥地按计划实施,得益于党央央、国务院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武器,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极端重视。在具体中工作中,我们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强力实施。把煤矿整合关闭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表明县委县政府在煤矿整合数量上不打折扣、在截止时限上不打折扣、在关闭要求上不打折扣的坚强决心。二是稳步推进。妥善处理好关闭企业的利益关系,在形式上以关闭为主,简化整合程序,为企业节省费用;在实质上以整合为主,关矿不关利,缓解矛盾冲突;在程序上先整合产权,后整合系统,分步实施;在工作方法上以稳妥为主,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确保稳定。三是强化宣传。在煤矿整合关闭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刊物等多种宣传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各矿山企业业主的思想认识。县安监局将各级煤矿整合关闭的文件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矿山企业业主手中,逐级开会学习贯彻,做到政策公开,到矿到人,形成共识。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节目,通过现场采访、跟踪报道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煤矿整合关闭工作的进展和动态,广泛宣传党委政府依法监管,坚决进行煤矿整合关闭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让整合关闭政策在企业中形成共识,由强令整合关闭变成企业自觉行为,企业之间根据政策相互协商,权衡利弊,以协议方式整合关闭。县政府积极研究有利于整合关闭的优惠政策,充分考虑整合关闭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积极引导整合关闭企业转产,从政策、服务上给予最大的优惠。
【关键词】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 金融机构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指导下,苏北各市金融机构一般可疑交易报送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但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成效并不明显,金融机构向当地人民银行提供涉嫌洗钱犯罪的有价值情报数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总体效果。为了解苏北各地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送工作情况及当中存在的问题,5月下旬,人行南京分行反洗钱处对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等苏北五市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苏北五市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现状
截止2011年底,苏北五市金融机构总数332家,其中,银行业118家,证券期货业45家,保险业165家,非金融支付机构4家。在重点可疑交易报告上呈现以下特征:
(一)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偏少
经统计,苏北五市金融机构在2010年、2011年上报反洗钱监测中心的可疑交易报告分别是413410份、914570份,涉及金额分别19803亿元、121785亿元,上报的笔数和涉及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同期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仅分别为8份,16份。而同期,苏南地区(本文中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金融机构分别上报反洗钱监测中心的可疑交易报告2114701份、4488623份,涉及金额分别为198774亿元、498177亿元,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分别为42份、81份。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尤其是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明显偏少。
(二)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分布不均
截至目前,苏北五市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全部集中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目前还是零报告。这与一般可疑交易报告多数集中在银行业是相关联的。五市中,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较多的徐州和盐城,2010年和2011年两年分别共有8份和7份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而淮安、宿迁则相对较少,都仅有2份,其中分别有一年完全是零报告。另外,苏北五市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目前全部集中在本币上,外币重点可疑交易尚未发现。考虑到区位因素,苏北各市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在数量、地域、币种上分布不均与各市经济金融活跃程度不同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并不存在完全的因果关系。
(三)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
苏北五市金融机构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普遍质量不高,多数存在客户尽职调查不充分,交易对手及交易背景了解不透,以及缺乏必要的类型及性质分析等问题,有的仅从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频次来判断是否为重点可疑。由于上报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价值较低,导致最后向侦查部门移送的可疑线索数量较少。也是因为向公安部门移交可疑交易的线索少头绪乱,情报价值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难度大,成案率较低。近2年来苏北地区人民银行共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10起(其中,淮安截至目前还没有公安机关移送过可疑线索),最后立案及最终破获案件仅1起。
二、苏北五市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存在问题
(一)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
从调查情况来看,苏北五市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反洗钱意识不强的问题。由于反洗钱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多数金融机构认为反洗钱工作不仅不能够促进业务的拓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甚至担心因为严格执法丧失潜在客户,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难把反洗钱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多数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还停留在合规层面,认为只要合规即可免责,仍处于被动的机械式应付,没有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主动去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可疑交易报送上,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防御性报送问题。而对于涉嫌犯罪的重点可疑交易,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相应的制度及人员安排,有的金融机构甚至还抱有地处苏北,不会有洗钱案件发生的侥幸心理,更有个别金融机构则对重点可疑交易怀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反洗钱工作,尤其是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浮于表面。
(二)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机制欠缺
一是部门有效履职难。苏北五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多数指定由合规管理或风险控制部门牵头负责。但反洗钱具体职责履行牵涉到会计、零售、公司、国际、信用卡等多个部门,虽然设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但主要工作要由合规部门去协调组织,作为普通的内设部门,其协调难度比较大。特别是涉及到重点可疑交易,需要回溯调查,工作力度往往不够。二是工作流程不完善,可疑交易报告职责履行难到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一般由营业网点柜员利用反洗钱系统分析形成,交由业务主管复核后再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上报。其中,网点临柜人员由于日常柜面本职业务工作量大,一般要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兼职完成反洗钱工作,加之反洗钱监测系统根据“客观标准”自动识别和筛选的可疑交易数量较多,临柜人员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很难把职责履行到位[1]。
(三)人工甄别分析不足且识别能力欠强
对可疑交易开展人工甄别,是履行可疑交易报送义务的基本要求,也是确定某项可疑交易是否涉嫌洗钱犯罪的关键环节。但从调查来看,苏北各市多数金融机构限于人员编制和成本,没有设立专职的反洗钱可疑交易分析人员,对一线网点依靠反洗钱监测系统自动抓取的可疑交易,普遍存在着人工甄别分析不足的问题,容易遗漏一些有价值的重点可疑交易。另外,随着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洗钱领域的不断扩大,现有反洗钱工作人员对可疑交易识别能力欠强。在调查中,多家金融机构反映现有人员业务知识跟不上反洗钱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一些似乎存在疑点的,或似乎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确认的可疑交易,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也不知如何进一步追踪。而对于网上银行、POS机等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非面对面业务,更加缺乏识别风险的能力,无法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从而影响了反洗钱情报的获取和工作成效。
(四)反洗钱系统不完善对重点可疑交易的提炼形成制约
为履行反洗钱义务,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金融机构基本都开发了反洗钱监测系统。但从调查来看,多数金融机构存在着反洗钱监测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不能完全对接的问题。如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不少金融机构未将等级划分结果嵌入反洗钱监测系统。而像网上银行等非面对面交易,交易对手信息一般都集中在金融机构的省级分行,地市级分支机构无法查询。对可疑交易实行的有效的监测,需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了解和支付交易的完全掌握。由于系统不衔接,导致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采集不全,金融机构难以按客户为单位对交易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从而制约了对可疑交易及时分析和准确判断。
三、加强苏北地区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
首先是要强化各级金融机构负责人的反洗钱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反洗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是要强化金融机构员工的反洗钱意识,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反洗钱义务,增强工作责任感。同时将反洗钱工作纳入到业务合规工作考核体系中,加大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力度。随着金融业务的转型和工作理念的转变,要提示金融机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认真考虑并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及对公众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快培养反洗钱专业人才
反洗钱工作是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项工作,要督促金融机构要针对自身的业务现状和特点,下大力气解决反洗钱岗位人员流动性高、反洗钱人员兼职且业务技能和水平低不适应等问题,培养专家型反洗钱队伍,保证反洗钱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和延续性。同时,加大对员工进行新产品新业务洗钱风险,特别是可疑交易识别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对可疑交易的甄别、分析,尤其是从可疑交易中提炼情报的能力,确保对反洗钱监测系统抓取可疑交易数据处理的及时、完整和准确。
(三)推进反洗钱工作从前台分散处理向后台集中处理的转变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查找分析自身工作模式和流程中的不足,学习工商银行反洗钱业务“系统做,集中做、专家做”的集中处理模式,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反洗钱工作从前台分散处理向后台集中处理的转变。要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反洗钱工作流程,加强人员配备,特别是人工分析甄别人员的配备,在反洗钱系统自动筛选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并进一步强化人工分析甄别机制,加强对重点可疑交易监测与排查力度,提升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切实做好反洗钱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的对接和整合
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并做好与新业务特性的衔接,在此基础上,优化反洗钱监测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有效整合。一方面完善核心业务系统与客户基础数据仓库等系统的接口,提高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的提取率,实现数据报送的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将核心业务系统与信用卡、票据等业务的链接,将网银交易、ATM存取款、POS机刷卡以及汇票、本票、支票等业务信息直接接入核心业务系统,尽可能扩展同一交易客户可疑交易数据识别来源,为可疑交易的识别和排查创造条件。
(五)督请省级金融机构加强对其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支持
加强与省级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督请各省级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其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特别是在履行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核心义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整合系统资源的基础上,着重要抓好反洗钱工作在分支机构的落实。一方面要抓好薄弱地区,加大对反洗钱工作薄弱的分支机构管理和指导力度,另一方面要抓好薄弱环节,指导分支机构加大可疑交易分析排查力度,加强反洗钱系统数据的监测分析,不断优化参数设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挖掘有价值的洗钱线索上来。另外,还要督请省级金融机构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给予其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必要的支持。
(六)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人民银行分支行要高度重视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送工作,在法人机构监管框架下指导辖区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当前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效拓宽涉嫌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的情报来源。对含涉嫌洗钱犯罪线索的重点可疑交易,鼓励金融机构直接向侦查机关报案。要在反洗钱案例和风险控制方面加强宣传与培训,指导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资金监测,密切关注和经济犯罪高危地区的资金往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资金监测分析水平。另外,还要研究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对于及时报告重点可疑交易、协助破获案件、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反洗钱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工作质量和水平,共同防御洗钱犯罪。
工作报告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的工作报告是老板看完能从这份报告中发现问题,并且找到答案,这是老板喜欢看见的工作积极的优秀员工的报告;而被动型的则是只是简单陈述自己完成了老板交待的工作,而不主动思考问题,或者发现了问题也提出来了,但并不提出解决办法的。
当然,工作报告除了有给老板的,也有给客人或者合作伙伴的,每一种都不一样,但基本的有以下几点: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1. 工作报告内容物理的真实性:写工作报告之前,您必须充分的了解您所汇报或者总结的工作的前因后果和整个内容,如果不了解,那请做好调查或者向同事了解,老板或者客人最烦的就是有错误的数据存在里面,这样会引导他们有一个错误的总结,做一个错误的判断,最后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所以物理的错误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2. 工作报告不夹杂个人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工作报告尽量陈述一个事实,一般反对在陈述事实的时候夹杂个人观点,我们不否认作者个人的思想是对的,但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片面的,而且您也不能判断看这份报告的人是否和您是一样的思路或者想法,那最好请不要在工作报告里夹杂自己的想法。如果您一定想表明自己的想法,那就请注明,这是您个人的想法。
3. 简单明了是工作报告的原则:这一点上面已经提到了。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您的每一段开头先写上总结性的话或者标题,段落明确,观点清晰,这样能让阅读者在五秒内知道您整个报告的中心思想。无论是老板或者客人,都不会很有耐心象读言情小说一样的读您的工作报告的,他们更关心的是结果,所以您不要说花了多大力气去求证一件事情,而花同样的力气去把整个过程写下来,我可以明确告诉您,即使您写下来,读者了不会同情您,他只需要一个结果,这就是您应该去做的。
经市局党组决定,在今天召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年工作任务;并且对××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县区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市直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主任,市局处室负责人。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⒈各县区局作交流发言;
⒉通报表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⒊局长作工作报告;现在正式开会。会议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各县(区)局作交流发言。发言的顺序是:………。
首先请××发言;
(发言完毕)
请××发言;
(发言完毕)
请××发言;
(发言完毕)
请××发言;
(发言完毕)
最后,请××发言;
(发言完毕)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局长宣读《关于表彰××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宣读完毕)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给我们作工作报告;
(讲话完毕)
同志们:
这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局长的工作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廓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各县(区)局长就做好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交流发言,充分表达了大家与时俱进、胸怀大局、敢担重任的信心和决心。会上还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度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可以说,这是一次群策群力、共谋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会议,是一次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会议。会议开得很好,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会议结束之后,我们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这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集中体现在局长的报告中。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坚持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站在全局的高度,客观、恰当地肯定了过去的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公正、如实地指出了目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分析、深刻阐述了新的一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并对年的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和“一个深化”、“两个完善”、“三个推进”的目标,并在开创法制宣传教育新局面、谋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新突破,实现法律服务水平新提高、促进调解工作机制新成效、推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新发展、塑造司法行政队伍新形象等六个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重点部署。××局长的报告,在事关全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大问题上,高屋建瓴,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于我们履行好司法行政职能、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局长工作报告的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局长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的落实上来。统一思想,领导是关键。各县(区)局领导班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局长的工作报告,充分认识司法行政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筛网滤布清晰地明确今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及具体措施,紧密结合本县(区)实际,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举措。要及时把局长的工作报告传达到本局机关、司法所和法律服务单位,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全系统的同志认清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各县(区)局要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部署安排好今年的工作,务求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把行动统一到局长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的落实上来,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对此,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专门要求。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知难而进。今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困难和制约。在困难和障碍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不畏难,不回避,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竭尽全力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更大发展。
二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作风,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健康发展和队伍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勤政”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干事,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要加强分类指导,抓住工作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透。要坚持求真务实,在全系统营造埋头苦干、不图虚名、甘于奉献的浓厚氛围。要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密围绕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拼搏,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把握住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规律。对带有普遍意义、事关司法行政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要组织专题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努力推动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发展。
大部分市民关注“两会”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82.5%的市民知道刚刚开完“两会”。在知道“两会”的市民中,15.3%的人对“两会”很关注;35.9%的市民比较关注;34.5%的市民对“两会”的关注程度一般;12.2%的市民对“两会”不太关注;2.1%的市民对“两会”很不关注。
在知道“两会”的市民中,5%的市民对“两会”的情况非常了解;41.6%的市民对“两会”基本了解;36.7%的市民对“两会”了解程度一般;15.3%的市民对“两会”基本不了解;1.4%的市民对“两会”非常不了解。
被调查的在市民中,3.2%的人阅读过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9%的人阅读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大部分内容;53.1%的人阅读过小部分内容;14.7%的人完全没有看过。
市民对本次“两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以上的市民积极评价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总理在人大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95%以上的市民赞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结;认同总理对我国当前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支持2007年政府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思路、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
2、“两会”代表基本上反映了民众意见。
对“两会”的情况有所了解的市民中,67.96%认为本省的“两会”代表提出的议案,以及他们在重大问题上的投票代表了市民的意见。这说明市民对“两会”代表的表现基本上是满意的。不过,还有32.04%的市民认为“两会”代表表现一般,甚至不代表市民的意见。
3、“两会”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对“两会”情况有所了解的市民中,72.34%认为“两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其中,19.46%的市民认为“两会”的成果很大;52.88%认为“两会”的成果较大。不过,还有23.7%的市民认为“两会”成果一般;3.96%的市民认为“两会”成果较小。
市民对2006年政府工作有褒有贬,相对来看肯定多于否定
我们在调查中请23个城市的市民在25个方面对政府2006年的工作进行评价。他们认为,在国际形象、三农问题、经济形势等3个方面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好转;教育状况、法制建设、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公民权利保障、司法公正程度、城市交通情况、社会治安状况、生产安全、医疗卫生服务等10个方面有了相当程度的好转;在媒体公信度、社会诚信度、药品和食品安全等3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好转;干群关系、环境污染状况、城乡差距、个人挣钱机会等4个方面好转程度不大。
市民认为收入差距在2006年进一步拉大,物价有所提高,腐败程度日益严重,住房状况恶化,个人择业和就业机会减少。应该说这5个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两会”后市民对未来一年的预期和希望普遍提升
1、“两会”后市民普遍认为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在未来一年中会提高。
73.02%的市民“两会”后对未来的信心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17.07%的市民信心大幅度增加;55.95%的市民信心略微增加。另外26.99%的市民对未来的信心没有变化或略有降低。
具体来看,市民信心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未来一年自己的经济地位会上升(占54.47%);其次是社会地位的提高(占43.01%);再就是对未来政治地位上升的信心(25.94%的市民认为未来一年政治地位会提高)。与自己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对比,极少有人认为自己的地位会下降。这说明“两会”给市民带来了更多地希望。
2、“两会”后市民普遍认为主要社会问题在未来一年中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从信心水平来看,市民对2007年最有信心的是国际形象、经济形势、三农问题,与2006年基本相同,只是结构上略有变化。市民认为教育状况、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法制建设、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治安状况、司法公正程度、生产安全、城市交通情况、药品和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服务等11,个方面情况会有较大幅度好转;同时,社会诚信度、媒体公信度、环境污染状况、个人挣钱机会、干群关系、城乡差距、个人择业和就业机会、住房状况、物价等9个方面,2007年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
市民认为收入差距和腐败程度在2007年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从调查数据来看,腐败、收入差距、物价、住房、就业、城乡差距、干群关系、个人挣钱机会、环境污染、媒体公信力是公众关心的十大问题,也应该成为2007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3、“两会”对市民信心的影响。
比较市民对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评价,以及他们对2007年形势走向的估计,可以监测“两会”对市民信心的影响程度。总体来看,我们发现市民认为2007年形势好转的比例(减去认为恶化的比例,平均为40.1%),比2006年(21.13%)高了近一倍。这说明“两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市民对未来的信心。
从25个主要社会问题的分项分析来看,“两会”对市民信心的影响幅度最大的5个社会问题,是物价、住房状况、环境污染状况、收入差距,以及药品和食品安全,影响幅度均达到30%左右。相比之下,“两会”对市民信心影响幅度最小的5个社会问题,是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经济形势和法制建设,影响幅度都低于10%。
基本结论
1、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获得了市民普遍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同时普遍提高了市民对未来一年的期望和信心。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