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学生考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考试总结

第1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小学期中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总结 小学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总结作文:期中考试在焦虑,喜悦,悲伤等种种复杂心情的交织中,落下了帷幕。

考试成绩下来,令我大吃一惊!曾经认为考试一定会是全班甚至是年级第一名的我,在试卷发下来之后,第一反应是呆若木鸡!我的总分581分,全班第15名,年级53名!

我认真看试卷,英语,数学倒不错,可语文……一言难尽。语文成绩没有上一次测试好,看了一下试卷,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我没有用心去记,没记牢!

我此时此刻站在黑暗中,只感到大人对我的希望和我自己的信心在消失,消失。回想起大人们对我的希望,回想起大人们对我遇到困难时帮助我度过难关的耐心,回想起大人们对我的关怀……我脑袋“嗡”,一下子炸开了!整个世界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我,并且毫不客气地嘲笑我。世界突然沉寂了,恍然间,我的另一种信心战胜了我的绝望——这是一次期中考,还没到期末考试呢,我的机会还是很多很多的呀!!古人不是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吗?圣人千虑可有一失呢!我立刻茅塞顿开,心中的大门缓缓打开了,一丝明亮的光射入了我心中……

第2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010年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四)经验和收获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2.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文艺下乡等活动与大学生接受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3.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二十天,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3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师;教学考试;创新型教师;适应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拥有创新型教师。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系统。教学考试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高师的教学考试就应该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作为终极目标。可是现有的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一些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对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进行调查。

一、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调查

本文选择四川省4所高师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分层随机抽取全日制2005级、2006级的师范本科生作为施测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37份,回收率93.7%,有效问卷900份,有效率96.05%。其中2005级427人,2006级473人;男生347人,女生553人;文科生322人,理科生344人,艺体生234人。

1.教学考试内容现状及其分析

当问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学课程的考试内容是什么”时,结果显示:有43.56%的学生选择“教材上的内容占多数”,有38.89%学生选择“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占多数”,还有14.00%的学生选择了“理论知识多”,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多”的学生只有2.67%,选择“实践知识多”的也仅有0.89%。调查数据足以说明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内容和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太少。

2.教学考试方式

当调查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参加的教学考试方式是什么”时,结果是:在900名样本中竞高达851名学生选择了“闭卷笔试多”这个选项,占抽样样本的94.56%;选择“开卷笔试多”的只有27名学生,占抽样样本的3%;选择“实验(实践)操作多”的有11名学生,占抽样样本的1.22%;选择“口试多”、“写论文多”的分别只有5名和6名学生,分别占抽样样本的0.56%和0.67%。这些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等现象。

3.教学考试题型

对“在你就读的大学里,考试的题型主要是什么”这个题目进行调查时,回答“知识再现(如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的题型较多”的学生有73.44%,而回答“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论述、综合思考、实践操作)的题型较多”的学生只有4.44%,另外回答“知识再现的题型较少”的学生仅有0.67%。这些数据足以表明现有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题型也被限定在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等知识再现题的题型,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当问到:“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在教学考试中学生作弊人数变化情况”时,900名高师学生中选择“大幅度增加”和“有些增加”的人数高达325名,占调查人数的36.11%;选择“保持不变”的学生有270名,占30.00%;选择“有些降低”和“大幅度降低”的学生有305名,占33.88%。也就是说被调查的学生有2/3的人认为作弊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5.学生作弊目的调查

当问到:“在你看来,学生考试作弊目的是什么”时,在900份抽样样本中有646人认为,高师学生考试作弊的目的就是“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不补考”而已,占整个抽样样本的71.78%;有130名学生认为,高师学生作弊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占整个抽样样本的14.44%;还有9.78%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评优评先进拿奖学金”;也还有3.00%的人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毕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仅有1.00%的人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给父母一个好的交待”。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不挂科、不补考外,也存在着为了考的分数更高,为了评优评先进拿奖学金等目的。

6.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在调查“你认为,大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原因是什么”时,被调查的900名高师学生,有53.78%的人认为教学考试中作弊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有22.0%的人认为是“考试内容在教材上和笔记中都能找到答案,作弊成功率高”。认为是“学校管理不严”和“考题内容太难”的分别占8.56%和8.22%。也有7.44%的人认为是“看到别的学生作弊,自己也去尝试”。从这些调查数据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高师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第二个原因是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或笔记中都能找到正确答案,作弊易成功,作弊成本低;第三就是效仿其他作弊学生的行为。笔者认为上述这三个原因是主要的,当然也还有其它的一些,如:学校管理不严,考题内容太难等次要原因。

7.评价方式

被调查学生对“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在评优、评定奖学金方面,主要依据是什么”这个题目的回答是:776人认为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占总人数的86.22%;有70人认为是“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占7.78%;认为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分别占2.67%和2.44%;在90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8人认为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占总人数的0.89%。

在调查“你认为老师对你考卷评价标准主要是什么”时,900名学生:有349人认为是“依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占23.89%的比例;有215人认为是“依据教材的描述”,占23.89%的比例;有181人认为“没有确定的标准”,占20.11%的比例;还有95人认为“依据教师的个人喜好”,占10.56%的比例。这900名学生中仅仅有60人认为是“依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占6.67%的比例。

当问及学生“你认为现在的教学考试体现了什么样的目的?”时,有29.89%的学生认为是“促进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有29.44%的学生认为是“促进学生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有11.56%的学生认为“没有明确的目的”,认为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目的的有12.78%,还有16.33%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教学考试目的是“用考试压学生,以防学生贪玩”。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第一,目前高师院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还没有走出“唯分数至上”的误区,强化了考试的功利性。第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掌握知识(教材内容和老师讲授知识)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第三,对一个学生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随意性大。

8.教学考试后分析与总结

学生对“你现在就读的学校,教学考试后,任课教师对试卷进行评讲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900名学生中有664人选择了“所有的教师都不评讲”这个选项,占总数的73.78%;有169人回答的是“个别教师评讲”,占18.78%的比例;认为“所有教师都评讲的”只2.89%;认为“讲评与不讲评的教师各占一半”的也是2.89%;选择“很多教师都评讲的”只有1.67%。

在调查学生本人考试后,对考试课程的总结情况时,900名学生中有273人回答的就是“对所有考试课程都不总结”,占总人数的30.33%的比例;有357人回答的是“对少数考试课程进行总结”,占总人数的39.67%;可怜的是900名学生中只有42人回答的是“对所的考试课程进行总结”,只占总人数的4.67%的比例。回答“对大部分考试课程进行总结”的有150人,占16.67%,也还有8.67%的学生选择了“总结与不总结的考试课程各占一半”这个选项。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考试后的总结和分析,考试的诊断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9.高师现有教学考试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

当问到“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教学考试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教师吗?”时,有347人选择了“不利”这个选项,占总人数的38.56%;有114人选择了“很不利”这个选项,占到了总人数的12.67%的比例;选择“说不清”这个答案的有381人,占总人数的42.33%;选择“有利”这个答案的有53人,占5.89%的比例;选择“非常有利”这个选项的只有5个人,仅占总人数的0.56%。这样看来,选择“不利”和“很不利”占到总的调查对象的51.23%,而选择“有利”和“非常有利”的仅占总调查对象的6.35%。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院校现有的教学考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

二、高师教学考试现状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不适应性表现

1.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思想品德

从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高师教学考试中,学生作弊仍然存在,且有加剧的趋势。这些作弊行为,除了影响了考试应有的公平、公正性,干扰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公正评定外,还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养成。当然,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学生本人思想素质不高,诚信意识不强所致。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为了考试过关,就采取一些作弊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师风、考纪考风、诚信守信等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二,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式存在问题。因为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和笔记本上都能找到现存的答案,学生作弊的成本低,作弊成功率高。如果说,考试的内容需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经过思考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的话,这就提高了作弊的成本,作弊成功率就很低,自然就会减少作弊人数。如果我们能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如:开卷、口试、实践操作等,就能很好地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有待改进。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都有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向。他们评价一个学生学业的好坏,主要是看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怎样,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状况如何,只要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不管是评优、评先进、评定奖学金、入党,还是毕业找工作,都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学生也把考试得高分作为考试目的。有的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在考试中不惜一切代价通过作弊来达到目的。考试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思想品德。

2.不利于创新型教师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知识能否有助于他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关键看他是否具备多元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因为知识丰富的人,可能会形成许多心理定势和思维惯性,这会极大地阻碍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创造力水平的下降。

高师教学考试内容以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或者取得高分数,在学习中就只对教师讲的内容和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钻研,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很不利于学生建构多元的知识结构。如果在考试内容中增加一些与教材内容和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这门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求在更高层面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地建构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

3.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师教学考试题型仍然限定在传统题型之中,比如:使用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等知识再现题的比例较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而高师教学考试方式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理论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等现象,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仍然是大多数高师采取的考试方式。这种单一性的考试方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个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调查结果还表明,高师教学考试后,老师和学生均不重视考试的分析和总结,影响考试诊断功能的发挥。在教学考试中,考试的诊断功能应该是最主要的,通过考试,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了解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总结这个环节包括教师自己能力和教学工作的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情况的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考试的总结。只有认真分析总结、取长补短,才有提高、才有创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考试结束后,一定要重视总结这个环节,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提高,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科研能力

考试是一个“指挥棒”,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师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不能只重视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不时代所淘汰。从调查数据来看,高师考试的内容就是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注重知识掌握的准备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这种考试只能培养“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J].教育探索,

2006,(3):7-8.

[2] 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

究,2005,(5):25-26.

[3] 蔡青.世纪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广西高教研究,

2000,(4):78-80.

[4] 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

2005,(2):77-78.

[5] 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

究,2005,(5):25-26.

第4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A4纸学习法 小抄 主动学习 归纳法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7-01

课程改革已经有多年了,苏州的地理学科也经历了从独立的一门学科到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然后再回到最初的独立的地理学科,不论哪个阶段基本上都是以非中考科目的形式出现的,到目前为止苏州地区的地理考试从闭卷走向开卷,闭卷考试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范围或纲要性的资料让学生去整理、去背,学生有的放矢,复习还是处于有序状态中,但开卷后学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想想反正可以带书来抄,有很多学生认为不用复习了,只要考试时把书带来就行了,时间一久,连听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下降,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让学生回到有的放矢的状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尤其是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传统的复习过程是以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学为主,而A4纸学习法则是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A4纸学习法,说的简单点就是要求学生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实际上是每节课的重点,都总结在一张A4纸上,内容和字数不限,讲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公开允许学生带“小抄”来考试,只要你有本事能把重要的内容都整理到“小抄”上去,在开卷考试的时候不能带课本来,只能带一张总结好的A4纸和地图册来考试,下面笔者就A4纸学习法的目的、优势、方法以及注意点做一个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A4纸学习法的实施方法及注意点:

1.教师要和学生讲归纳总结的方法。

比如:表格法,比较法、图示法等,归纳的语言要精炼,重点部分可用醒目颜色的字来写或用下划线。

2.A4纸的内容必须为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印稿或复印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A4纸上的内容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整理而成,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从网上复制粘贴或是复印别人的成果。

3.开卷考试时只能带一张A4纸和地图册来。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浓缩了各种地理信息,更是获取地理知识和进行地理探究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4.每次阶段性学生学业水平检测完后,要让学生养成回顾的习惯,即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小抄”还有没有什么不足,以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

其次,这种学习方法有很多优势: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A4纸学习法的来源。

在国内有很多地区,初中地理是不参加中考的,但要进行全市统一的地理毕业考,也就是会考,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简单的认为开卷考只要到时把书带过来抄就可以了,无论教师课前准备的有多充分,也无奈自己在这场表演中只是在一厢情愿地唱着独角戏,下边的学生是在很被动地听,回家后更谈不上复习巩固了,以至于上课和复习的效率都大打折扣。

但用A4纸学习法的想法来源于哪呢?但凡有考试就一定会有人想作弊,当然有这种念头也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能更理想一点,为什么不引导学生把重点内容归纳总结到“小抄”上呢?总结的过程不就是复习的过程吗?最初的想法即来源于此。

2.变被动为主动,重在学习过程。

实施A4纸学习法之后,根本不用老师多强调,学生就自觉的阅读教材,归纳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了,目标非常明确,这就是笔者想要的结果:学生的主动学习,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熟悉教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加深印象的过程、是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二、加强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1.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归纳法是地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方法,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部联系,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加工的过程,是对教材众多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分类、比较、整理和化繁为简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归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一次交上来的学生总结的A4纸,情况不是很好,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应当如何总结,要注意哪几点。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逐渐抓住了要领,越来越会归纳总结,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厚积薄发,开始显示出它的优势,从成绩上看,不同基础的同学进步情况不同,学习中等和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进步较明显,基础较好的同学变化不大。

2.不要小瞧学生的总结能力,他们的潜力会让老师眼前一亮。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归纳总结的方法。比如:他们会更多的使用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而不是文字;懂得对分散在几节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理、组织、融会贯通。有的男生平时一点也不积极,上课连笔记也懒得记,总结的A4纸居然是工工整整,内容丰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些都是笔者没有想到的,真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家伙们的潜力。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使用了小抄后,很快学生就发现吃了亏,继而了解到光有“小抄”只要不理解还是没用,这就告诉学生一个强烈的信息,“小抄”只是一个学习的辅助工具,不是根本,根本在课堂内45分钟的听课效率,这就逼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两年实践下来,笔者找了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无记名投票调查,结果如下:

第5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图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第三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机械02-1、电子02-1、化工分析02-1等几个班级进行,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对这几个班级的考试问题上,直到期终临考前学生都不知道考试方式。当学生突然得知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时,除了特别高兴外,还非常认真地去复习、准备物理考试,并且平时学习物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基本没有受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了引入这种考试方式的目的。

第6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一、科学有效记忆,备足考试“弹药”

如果把高考当作一场战斗,那么学生的知识无疑就是为这场战斗而备的“弹药”,而知识的掌握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对于知识的记忆,我提倡“三步记忆法”。第一步先略读,知其大概框架内容;第二步精读,力求弄懂每一句话,要善于发现问题,以问题为载体进行记忆,不留任何疑问;第三步通读,将整课内容联系起来,再对相关问题加深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对复习内容,我侧重于当堂强化记忆,课后尝试回忆,尤其在晚睡前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放电影”,这样记忆才会长久;指导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以一个个小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记忆,这样的记忆才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另外,让有条件的学生买个录音笔或者有录音功能的mp3,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读下来,在上厕所,一切不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用听流行音乐的方式反复听,不用刻意记自然都会背了,我会唱那么多流行歌就是被动听、反复听的结果。

二、在总结中提高,在错题中“淘金”

进入高三,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主张“两本学习法”。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总结本和一个错题本。总结本就是把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你所理解的体系。形象地说,就是自己写一本自己看的“书”。强调自主就是因为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总结的知识,自己构建的体系,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掌握得才更加牢固。自己写的“书”对自己最有用,理解也会更深刻。无论什么时候,有了新的理解,都及时把它加入到这本“书”里头,最终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自主构建体系,确保“弹药”存放有序,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错题本就是把你做过的题中那些做错的题搜集起来,经常拿出来看看。最容易错的题就是学生做错过的题。我认为,如果不进行思考、总结,则题海为一大害;但如果不做必要数量的题目,也很难在高考中取胜。所以,利用总结本和错题本投身题海,自会获益匪浅。

三、复习抓主线,做题理思路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强调 “一条主线梳理法”。抓主线也就是抓主干知识,抓知识体系的构建。高考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考生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筛选信息,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再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回答。死记硬背书本是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在书本上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自己来分析,最后做出结论,编制答案,那就需要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明,这也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之一。这要求考生在落笔前,要想清楚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怎么回答等。清晰的思路对解题至关重要。答题的时候,梳理清楚思路,就可以调动学过的知识,组织成新的知识,为答题服务。

四、教会学生考试,提高心理素质

高三复习阶段的考试是非常多的,考试是对知识、方法、能力、经验的检验与总结,我应该充分运用它。老师要教育学生怎样做。首先,考试要独立完成,不要看别人的,否则会掩盖你的漏洞,失去老师对你的关注,也会失去对自己的正确估价。其次,考试要注重基础题的解答,要明确考试是靠做“对”会做的题得分,而不是去做不会做的题得分,取得好成绩是依靠做“对”多少,而不是做了多少,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放弃”,不要因为一、两个题目而影响整个试卷的成绩,考试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态,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练习,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

五、关注现实生活,让政治复习更精彩

第7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考核 考试管理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34-02

课程考核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各课程任课教师要积极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契机,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鼓励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课程考核管理的内涵

对课程考核管理的涵义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理解认为课程考核管理就是抓考风考纪,尽力减少或者杜绝作弊现象,这只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从广义上讲,考试管理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过程管理,它包括三个环节:考前管理、考中管理和考后管理。课程考核管理,首先是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按章行事”;其次是学生工作部门要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学院(部)、教研室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要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加强考试管理的各环节,使得考试管理诸方面整体优化,发挥考试管理良好的综合效应。

考前管理主要包括教务部门组织教师命题制卷、组织学院进行合理的考试安排和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等环节。命题是考试的核心,命题必须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要认真确定课程各部分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例,题量适当,难度适中。命题应根据课程性质确定题型,试题的文字应简练、准确,不产生歧义。学生层次不同,课程学时不同,均应分别命题。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试的质量,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考试安排包括考试时间的安排,要有间隔性,保证学生有缓冲的时间;考场座位编排方法为:(1)考生左右间隔两个座位(或走廊);(2)阶梯教室,除左右间隔两个座位外,原则上前后还须间隔一排空位(若人数较多可前后不隔),应提供宽松的考试环境,有利于监考教师在考试期间方便查阅学生考试相关证件,而不影响学生考试;监考人员的安排,任课教师作为主监考参与授课班级所在考场的监考工作,每个班级另配备1名副监考,主要负责试卷的收发及考场纪律的维护。任课教师和学生班导师应参加监考,保证考试过程中试卷质量和考生违纪的正常快速处理。因此合理进行考试安排,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考前管理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考试前学校学生工作处(部)、教务部门和各学院(部)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召开师生考前动员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要求学生积极备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考中管理包括考场管理、考纪管理、监考管理、巡视管理等环节。学生凭考试证(学生证)入场考试,无证者一律不得入场。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服从监考人员的要求和指挥。学生进入考场后,必须按指定位置就座,将考试证及指定考试用具(笔、尺、计算器、橡皮)放在桌上以便检查。考试结束铃响后,学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将试卷整理好后放在桌上,得到监考人员的允许方可离开考场,试卷由监考人员收回。各学生班班长应按监考人员要求,协助核对试卷份数。对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学生,监考人员有权当场没收其试卷,取消其考试资格。该门课程以零分计。对作弊学生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监考人员要勤于巡查,保持考试过程正常进行。对于考试违纪或作弊现象,监考教师必须在考场违纪情况登记表内据实记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考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教风,进而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然而一个好的考场纪律需要监考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在高校应设立考试违纪处理申诉委员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考试过程中违规、违纪事件。

考后管理主要包括试卷评阅、成绩分析、考试总结和信息反馈等环节。试卷评阅原则上采取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中阅卷。教师评阅试卷前启封试卷袋,应认真清点试卷份数是否与考场情况登记表上实到人数一致,否则应向教务处提出查对。若在阅卷过程中或阅卷结束后发现试卷缺失,由阅卷人负责。阅卷教师应认真评阅学生的每一份试卷,每一道试题,认真分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得分和失分原因。严格执行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的课程评定形式。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为30%~60%,可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平时测验等评定,且应在学生参加课程结束前评出,并向学生公布。对考试结果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反馈,重视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工作总结,找出教学中成功的部分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考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二、目前课程考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加强课程考核管理工作,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使考核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课程考核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过程中,学生的违纪作弊现象普遍存在,而且作弊手段越来越高,难以正常体现考试的真正功能。首先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导致学校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其次考试作弊现象不仅背离了教学规律和考试目标,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不能实现考试公平、公正,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教师和学生的考试目的不明确。高校部分教师只是想通过考试检验自己所教的课程如何,下个结论了事;学生只是为了取得成绩和获得学分;管理者也只是把考试作为学生学籍异动的评判依据,而忽视了考试的真正目的,难以体系考试的真正功能,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

3.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目前高校大部分课程考试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教师自己命题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易产生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局限性的弊端;出题的方向和范围易受心理倾向的影响,有时会忽略自己在教授过程中知识上的盲点;教师自己命题比较易控制成绩的正态分布,但这种正态分布并不完全是客观公正的。

4.忽视考试后的评价工作。考试结束后,教师只关心阅卷,给学生一个成绩,结束自己所授课程,忽视了对试题和成绩的分析,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进。学生只关心考试结果,忽略了对考试进行总结,给以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改进。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在考试结束后未能对整个考试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课程考核管理的具体措施

课程考核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机制,不断提高考核管理水平,优化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促进考核工作健康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树立现代考试观。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考试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课程考核管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课程考核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和《巡视人员守则》分别对学生、监考教师、巡视员在考试过程中进行规范;《学生考试违纪处分条例》是详细认定考试舞弊行为以及对考生舞弊行为处理的办法;《考场评估细则》是对整个考试的规范性进行监控管理,它包括对考试的组织过程、监考、巡视、考场秩序、各学院主考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行评估检查,运用考试评估体系检查考试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认真做好考试后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考试评价是考试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使考试工作更科学、更规范。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的检测、反馈、评价功能,考试结束后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教师对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写出该课程的教学总结,找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2)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试卷进行抽查,分析试卷的难度、广度及题量是否适当。(3)教学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考试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找出考试过程中在考试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功之处,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加强对考试的评价工作,可以促进考试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达到以考促教的效果。

4.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试卷的命题、阅卷、评分等具体环节的实施者都是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各项考试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只有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才能积极参与考试管理的研究,使考试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吴晓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考试管理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85-86

[2] 李卓.民办高校考试管理实践与思考.考试周刊,2008(42):96-97

[3] 高云志.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4):73-75

[4] 于淑萍等.高等院校的考试管理.中国西部科技,2006(7):74-75

[5] 赵月明.高校考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2004(3):106-108

第8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 《建筑力学》 课程考核 改革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是学生最早接受工程观点和工程知识的课程,与工程实际有紧密的联系,课程内容既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力学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计算,学生通过力学系列课程的学习后才可能走向工程[1],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不改革,考试的导向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将严重地制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2]。因此,课程的考核亦需要改革,我们需要改变考试观念、更新考试方式,注重知识应用、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是教学系统的重要反馈手段,对教学具有调节、评价作用。同时考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3]。

传统的《建筑力学》考试多采用一次性的闭卷笔试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成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考试观念陈旧

部分学校、老师、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仅把考试当作决定学生升级、毕业、获得学位的考查手段;考试就是为了取得学分,能够顺利毕业,拿到学位文凭。这些错误的观点既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今后学习,又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校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了解[4]。

2.考试方式单一

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期末一张试卷,总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占70%)和平时作业(占30%),主要表现为总结性考试、闭卷、笔试。这种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弊端,一些学生到考试前临时突击,平时作业尽管也能完成,但是完成质量怎么样,教师却无从真正了解。而且学生在考试时容易投机取巧,采用作弊手段获得高分,总结性考试缺乏阶段性考核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不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3.考试内容片面

传统的《建筑力学》考试内容不够全面,多局限于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记忆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只侧重于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的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助长了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从而影响了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二、考核改革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否则,便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将制约《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作了如下方面的改革探索。

1.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讲授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课程的学习整合为几大模块,结合专业特点,充分设计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任务的实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协同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锻炼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考试方式改革

要想改变“平时不学、考试突击”这种状态,只有改革考核方法。改革一次性总结性考试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平时考核采用模块化学习任务、发现提问、小组讨论、成果报告等多种形式。这种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学习过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课程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可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的功利性,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长期制约学风、考风建设的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3.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是考试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保证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考试题目应具有灵活性大、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特点,这样可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针对建筑力学的课程特点,可加强对综合性、工程性内容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中的很多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工程训练性,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来分析解决相关的实例。

三、结语

针对传统《建筑力学》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上述改革探索,这些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内容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系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协同工作精神。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涉及到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改革,还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等,应当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工作仍很艰巨,亦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步推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剑,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筑,2007,(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汪利,刘海燕.制约高校考试改革有效深入的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第9篇:学生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考试;分析;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66-02

命题与组卷

一、试题的命制

1.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试题的设计与考试性质相吻合,面向全体考生;试题选编的情境材料须有可靠的出处,设问和答案涉及的知识与观点正确,赋分与评分标准合情合理,确保测试具有合理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2)准确性原则。试题内容属于学科考查范畴,与学科考试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具有较好的测试信度和效度。(3)规范性原则。试题表述体现学科特点,内容科学、严谨,语言准确、清晰;格式统一、规范,指导语明确、简洁。(4)前瞻性原则。把握高考命题改革方向,合理预测命题改革趋势,在题型功能和考查立意创新方面有适度的前瞻性。

2.试题要素:立意、情境和设问。(1)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整套试卷的立意要反映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学科教育意义。(2)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情境要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素材。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情境,科学、可信、新颖。情境材料必须与试题答案存在必然联系,包含正确答案的某些信息;其文字量或图表复杂程度要适中,与题型和试题分值相适应,对多数考生来说没有文字阅读障碍,也不会产生理解歧义。(3)设问: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设问要围绕立意、根据材料情境提出,突出重点内容。设问要做到语言简洁,答题要求明确;主观题有多个设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3.命制程序。(1)研究考纲考题。熟悉课标、考纲、说明,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规律。(2)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考点和题眼,能力考查要求,题型及结构,长度与难度等。(3)确定分工。根据各人优势进行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间。来源:自拟(或选题)。(4)分头命题。按照命题分工独立草拟、设计试题。(5)集体讨论。互相交流,打磨修改。(6)合成试卷。试卷格式与上一年的高考试卷接近。(7)冷却处理。试卷合成后,要有一个不少于1天的冷却时间,随时修改、订正。(8)讨论定稿。再次采用全组集体讨论的方式,逐题修改、完善、定型。

4.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2)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3)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关系一致。

二、试卷的合成

组卷即是按一定的规则,把命制完成的单个试题组织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份完整的试卷。

1.组卷原则。(1)严格把握考试内容。a.按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范围确定考查的知识内容;b.遵循《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能力要求(评价目标,如下表);

c.考虑考试内容的合理覆盖面及协调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如中外史的分值比例,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分值比例等。d.体现考试科学、社会公正的原则。即对内容的把握还应包括防止考试偏异造成的不公正后果,并避免误解和负面社会影响。所考查的知识内容、选用的试题素材、制定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注意政治、种族、民族、地域、风俗、性别及社会各部门、行业的差异。(2)配置适当的难、中、易题比例。难、中、易题比例分别是:约30%―约50%―约20%

2.组卷方法。(1)试卷格式依照上一年的高考试卷排列试题,题型、题量、分值、结构、长度、字数、难度等方面,应尽量与高考试卷接近。(2)全面考虑整份试卷涉及考查的内容,以及学科能力要求层级。(3)同一试卷中,限制考查同一知识范围的试题,避免出现考复或相互提示的情况。各种试题之间不出现相互提示信息;(4)选择题答案分布不应有规律,要随机排列。(5)合理配置各类试题的分数。试题的分数必须与考核的内容、分量、方式相宜。试卷中准确标明试卷满分、各大题总分、各小题分数。(6)各种题型前的指导语,表述要科学、明确、简洁,使考生明确考试任务;(7)再一次校对检查:标题、页码、格式、版面、序号、正文、标点、图表、答案。

三、专家的审核

(1)审查试题的考查立意是否符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2)审查试卷版面、格式、题型、结构、长度是否与高考试卷基本一致;非选择题长度和赋分是否适当、合理;(3)审核题干、选择项和设问的表述是否准确、简洁,不生歧义;名词术语、图表和符号是否正确、规范;(4)审核试题内容有无知识性、思想性错误,能否引起科学、政治、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5)审核答案与评分参考是否科学、准确、全面、合理,易于评卷把握;(6)对试卷、试题提出更换、调整、修改或补充意见。

考试与分析

四、数据的分析

1.班级成绩统计分析。

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高分率,一本上线率,二本上线率,各分数段人数,以上各项指标在学校年级中的位置,是强势学科还是弱势学科。

2.班级学生知识、能力评价。

将全班学生“个体知识、能力评价”的结果(得失的分值及原因)按试题顺序,逐题、逐项(问)加以统计分析(包括:单选题正答率、各选项人数;主观题统计分数段、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失分原因等),得出一个全班的知识评价结论。

由此,分析判断全班学生存在的失误和不足,找到学科教学的薄弱点和改进学习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提出最有价值的教学指导。

五、质量的评价

1.评价依据。数据分析;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1)试题语言的准确性。(2)试题的难度应该适当,或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3)试题的答案没有异议。(4)试题评分标准清晰、明了。(5)试题没有思想性错误。(6)试题没有科学性错误。(7)试题没有地域、民族、学校、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偏向。(8)每一道试题与其他试题无关。

2.试题质量评价报告。(1)考试目的和对象;(2)考试测量的能力目标及其内容领域;(3)试题的内容效度检验;(4)考试总的统计分析结果;(5)试题分析(含试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6)总结。

讲评与总结

六、功能与问题

讲评课是在考试和或练习之后对试卷或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解题中暴露出的知识和思维的盲点与误区;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感激励,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的信心。目前,讲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情了解不够,仓促讲评;简单对答案,提升总结不够,重点不突出;教学目的不明确,归因意识不强;教师包办过多,学生思维误区不能充分暴露;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在课堂上缺乏归纳总结的时间;缺少针对性强的补偿练习。

讲评原则:注意及时性,突出针对性,强调主体性。

七、环节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