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

第1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是工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气工程中实现了自动化的工作方式,电气工程自动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率,电气工程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建设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电气化工程自动化发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通过特殊的技术方法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程序进行国际性的汇编。在缩短编程时间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电气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建立集成控制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全部功能,为国家自动化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上应该实行不断创新的理念,电气工程管理中也需要满足企业管理层对电气工程相关数据的存储功能,这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这些现实的要求,必须加强有关介质访问方面的控制研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就成了未来电气工程研究的主要方向。这个专业性的系统能够高效的实现控制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并且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无形中促进了电气化工程更加科学的开展相关工作。除此之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内部结构也在跟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各种数据化的发展都是围绕实际生产过程数据处理展开的,有效的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改革。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1、电气自动化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综合的科学技术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要想保持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必须选择合理的技术研究路线。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的组成元件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很多生产企业在核心技术上都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整个行业的竞争几乎完全是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和渠道竞争,生产企业假如能在技术上实现创新,这个企业将会成为整个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领头羊。所以,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大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才能受到市场的青睐,也才能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获得长久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类:革新产品和服务,这能实现竞争力的突飞猛进;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与管理,这能循序渐进地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因此,企业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不仅要重视内部经营管理的改进,还应该重视产品革新换代。这在电气自动化产业上更为明显,因为,其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性能的优越性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而要实现和维持这一目标,必须靠技术改进和产品革新来完成。

2、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性不强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一些电气自动化还处在多岛自动化的层次,多岛自动化具有互不连接、功能单一、信息独享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和作用。

3、电气自动化的网络构架不统一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高校、快捷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但目前喝多企业自身网络构架不尽相同,使得依托于网络结构而发展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另外不同于企业和商家在软、硬件产品交换过程中,因为程序接口的不一致,影响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交流,进而阻碍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4、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过于受主观支配

不同的企业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开发中,由于技术人员思想理论及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过分根据技术人员主观习惯和意识支配,系统的开发平台各有不同,进而导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实际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中的程序和成本增加,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运行费用和负担。

三、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解决措施

1、建立科学、统一的自动化运用系统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环境会对电气自动化的生产提出比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将解决的措施引向系统的完善和健全上去,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将目前的各种先进的技术都充分的运用进去,进而实现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目标。在测试、开机和运行的各个环节都以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来完成,将这些先进的设计思想都用在实际的管理系统当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完成系统的开发利用,将降低系统管理中的相关费用。企业在发展和精进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顺,有关企业工程中不同系统的运用都能够满足各种企业产品的生产需求,在执行统一平台和系统的管理过程中也实现了运用平台的独立性。

2、对电力调度系统的监测将从传统的稳态监测全面向动态监测发展

目前电气系统自动化监测还是处于传统的监测,不能实时的进行同步监测。下一步发展方向便是要从对电力调度系统的传统稳态监测逐步向动态监测方向发展,可以更好的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使用,最大化保证系统工作效率。

3、充分地融合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力是电气自动化的最终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省劳动力资源、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大化地实现机械化。而计算机的出现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尤其是PC客户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才不断地驱动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和IT技术的融合,通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对当前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及处理,还能将信息技术充分地渗透到机器、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当中,甚至渗透到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仪表等产品的所有层面。

4、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将由原来的开环状态向闭环的检测方向发展

具体的就在未来的电气工程中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发电的多少进行控制;其次是必将推动我国电力发展从高压电的等级向低压电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电气工程从能量管理的系统逐步向配电管理的方向发展,按需配送;再次就是在功能上,电气工程将由原来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和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如未来的变电站中实现自动化的综合无人控制;第四就是将继续推动电网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去发展;最后则是通过自动化技术,摆脱现在的单纯以经济为目的的管理,而实现整体电网的综合服务和应用服务方向去发展。

5、全面建立DMS系统

DMS系统是提高电气管理水平,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提高各个分系统对各自设备的保护,从而保证电力的供应;建立科学的事故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事故所带来的损失;使管理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状况,如电力配备、电流电压的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功率等,DMS系统也能进行详细精准的计算,对电力平衡、设备负荷等问题都能起到监控作用。通过这些功能的应用,将真正达到无人看守自然运行的状态。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段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段的进步,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当前的工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要求,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也在逐步完善。电气工程会更加注重自动化的水平,加强集中管理,降低设备的书里使得系统更具灵活性,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电气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蒙有福.探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 广东科技. 2009(16)

[2] 蔡泽斌.集控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3] 黄红梅.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 2011(02)

第2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范文

[关键词]水电厂 电气自动化 设备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162-01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利系统的电气控制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水利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创建独立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水电厂的实际运行状况,对保证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的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电气自化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经济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中,这些外企不仅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还拥有很多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设备,这也势必会对中国本土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大部分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纷纷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加大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其能够真正适应于现代市场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电气自动化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后,自动化水平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自动化技术逐渐变得成熟,能够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发展。然而, 想要充分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就要将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网络技术完美的集合在一起,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管控的目标。

2.水利电气设备运行问题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结构体系,由水工建筑物及电气设备共同构成,建立了现代化水电调度系统模式。水利电气设备主要包括: 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为水力发电生产控制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当前,国内电能需求量持续上升,电气设备运行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满载、超载运行等增加了设备的耗损率。

2.1 电气故障。电气设备负责执行工作命令,按照地区用电需求完成对应的运行动作,决定着电网在区域用电调配中的作用。电气设备布局与安装时,依旧存在“高压低用、低压高用”的设备状态,电网正式启用之后,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运行故障问题,破坏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2.2 信号传输。现有水利工程采用信息传输平台,对电气设备应用实施信号式传递方案,扩大了设备信号传输的工作范围。但是,电气信号传输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导致电气设备信号中断,影响了电气设备执行信号指令的便捷性。例如,信号传输安全不足,水电站在传递电信号过程中,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缩短了通信接入的运行速率。

2.3 设备控制。电气设备属于水利工程控制型设备,整个电能分配过程都存在着调度方面的困境,尤其是电气系统层次划分不明确而影响整体效率。比如,变压器由于内控装置不完整,限制了电网安全控制系统运行,区域用电调度中心对电网控制的稳定性不足,降低了电能资源的分配率。

3.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

3.1 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的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电气信息,对越限信息、故障状况、模拟量信息、变位信号、运行状况和相关事件进行检测,验证信息的合理性,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数据采集信号的类型包括脉冲量、状态量和模拟量等。脉冲量主要是无功电能和有功电能;状态量主要指的是安装自动装置的动作与报警、机

电保护装置的动作与报警、接地开关的位置信号、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位置信号等;模拟量主要包括功率因数、温度因数、无功与有功功率、电流、电压等。

3.2 通信网络

基于信息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国内通信行业开始走信息化改革道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通信系统改造,构建现代化信息传递服务区空间,满足了广大用户传递信号的操作需求。通信网络改变了过去单一信号传输模式缺陷,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多种信道的传输方案。表面上,通信网络构建了多种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电信网、移动网、联通网等主要运营商的结构层次实现了优化改进。

3.3 设备调度

考虑到互联网技术是信息科技改革的主流趋势,必须坚持电气设备信息化这一改造趋势,研发出更高端的调度系统才能提升设备工作效率。电气自动化选用高性能计算机设备,或者组建计算机集群调度模式,扩大设备信号数据的处理范围,减小了单一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功能缺陷。计算机调度中心根据水利设施指令要求操作,时时刻刻都能提供最快捷的设备自动化通信服务。

4.计算机技术在水电厂电气自动化应用

在水电厂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往往能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变电、配电、发电、输电、用电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这也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

5.自动化设备维护

任何设备在处于长时间运行状态下,都会产生一定的故障和磨损,如果对于这些问题毫不重视,久而久之,电气自动化设备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自动化失效,缩短了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下面,本文就具体归纳了影响自动化设备维护工作的几方面:

5.1 就我国目前电气自动化维护工作而言,企业并没有注重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养护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5.2 自动化配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采购人员很难购买到同样型号的自动化配件,及时选择相似型号的自动化配件,却无法达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

5.3 由于电气自动化配件的采购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采购人员无法及时购买到相同型号的常规配件。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充分做好电气自动化设备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定期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充分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电气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故障位置,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将电气自动化设备损坏程度降到最低,这样有利于延长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周期,使得水厂生产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6.结语

目前我国小水电站普遍存在产能低、自动化程度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小水电站的效益发挥。由于水电站生产过程的特点,在实现水电站自动化的时候,不仅要实现机组一级的自动化,还要实现电厂一级的自动化,水电站实现机组和全厂两级自动化,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有鉴于此我国水电站电气自动化要发展,只能依靠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自力更生,实现国内企业之间的协作,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郑姝晟.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2,06:57-58.

[2] 赵松蕊.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3:199.

第3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及对策

前言:在发展前提下夯实基础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而言很有必要。该技术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兴科学,由于当时受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被推迟了二十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才开始真正融入工业生产中。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当代科技发展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对于社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它也是我国科技水平的一种体现。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因此,相关人员需结合解决对策应对电气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展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概况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史

电气工程的发展处于核心和关键的位置上,现代科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进程,且日益成为了推动电气工程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到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自动化这种新兴的工作模式,可以对电气工程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从各学校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到研究生学位的创立。各个学校响应时代的号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国家培育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攻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的学子奔赴岗位工作。因此相关的人员应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和流程等进

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将理论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之中,从而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价值发挥出来。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范围大,应用广泛,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对于社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它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上的应用是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电网安全质运行的可靠保证,电网运行的监控监管电压、周波等,以及观测主设备位置情况以及水、热的指标等,除了安全监控,自动化的应用可以让电网调度节能减耗,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事故提出处理对策,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我国主要有水电和火电发电厂,它们在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中,有较大的相同点,一般来说,水电厂比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更高。配点自动化在我国应用规模较小,主要在就地控制的馈线、集中监控等自动化方面。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在传输技术、自动化控制、信息处理上,主要是为了代替人工作业,提高管理水平。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存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大以及质量不达标。电气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使用时的安全操作,以及使用寿命,管理不合格,施工质量不能保障,都是电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集成化程度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是未来方向,我国这方面起步晚,信息资源难以有效共享,给自动化技术的作用造成了制约。网络架构不统一。由于网络架构不统一,电气工程企业的网络架构不相同,使得自动化系统缺少兼容性,导致信息难以共享,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系统集成化程度和网络构架

增强集成化程度,建立起系统的自动化体系促进相关的电气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应该建立起相对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使不同电气工程

自动化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对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目前众多电气施工过程中,由于对企业对质量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将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和管理思想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之中,这样可以实现对系统最大限度的开发,将系统运行和管理产生的费用降低。电气工程企业在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时,使用相同开发平台,提高技术开发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电气自动化平台的独立性,提高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设计的成本,还能在系统运行后,降低维护成本。

2.2优化电气自动化节能减排设计

优化电气自动化节能减排设计主要指的是在节能设备的使用以及技能技术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有效地解决能源的浪费问题。随着我国电厂的改革,人们逐渐地意识到了电气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管理工作要确保电厂正常运行,需要对电厂生产的日常照明以及温度等方面进行调节,做好对于材料的防潮工作,防止材料的损坏,做好防火的工作,这就使得在电气工程的管理质量以及能源的消耗和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充分认识到建设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要,严控材料质量,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作业。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中,除了满足实际需要,还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选择使用阻值小的变压器等,减少运行成本,使电气工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第4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释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当今工业发展的主流,该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和高校作为该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其教学质量关乎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该行业普遍存在普通劳动力多,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少的现象,这就牵涉到教学质量问题。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基础性、长期性作用。高职院校只有认清人才培养形势,深刻领悟课程开发的内涵,才能形成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展课程开发和建设,既体现出本校教育特征,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1.1 基本内容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实现学校到职业的转变,缩短毕业生适应生产岗位的时间,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就业,而学生从学校走向岗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工学结合模式使学生在学校长期与企业接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就业岗位。同时,工学结合模式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试金石,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程开发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与学生经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具体来说,课程开发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过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和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进行的开发活动,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1.2 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已经确定,就必须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必须合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一般要遵循适应性、多元性、基础性、协调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紧扣市场发展形势,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基础训练,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2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现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加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开发必须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其课程开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发动力不足、开发环境差、开发系统差。

第一,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艰辛的长时间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努力研究学生特点、社会发展趋势、课程目标、教学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课程开发和建设。但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非常多,教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科研工作,这使得教师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课程开发。教师的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效果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最重要的是给予教师足够的财力支持和时间支持,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第二,开发环境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以岗位需求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课程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一体的一种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开发也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培养职业技能。因此,课程开发人员不仅是专业教师,还有企业人员,但企业投入到课程开发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偏少,开发环境差。

第三,开发系统性差。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解决的内容很多,如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课程门类、教学标准、评价标准、教学环境建设、师资力量等。就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而言,其课程开发包括十几门课程开发,涉及领域广,课程开发不仅是单门课程的开发,而是多门课程的系统开发。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投入过少,系统性不强。

3 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3.1 发展趋势

3.1.1 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前文已提到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主体不应仅仅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应有企业员工,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说,未来的课程开发主体应是专业教师、企业领导者、行业专家等人组成,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1.2 评价的社会性

课程评价也是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评价是一种价值判定,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评价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学习态度、社交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既是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评价结果则必须综合考虑各方评价主体的意见。评价不是用简单的分数或是优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看到自己今后努力方向,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高。

3.1.3 开发内容的针对性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开发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岗位实际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课本上的知识,它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学习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开发的内容从生产岗位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开发策略

3.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并将其与高校、中职等学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深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简单来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职业技能,面向冶金、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3.2.2 确定工作任务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训,重视实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习,在实习中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进行生产岗位分析,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个工作过程的四要素是劳动者、工具、产品和行为,所以在分析时就要注意: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产品是用什么工具制成的、生产何种产品、劳动者的行为。结合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面向的生产岗位群,开展调研活动,深入调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比如说:电气维修工的典型任务有:电机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部件故障维修、电机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操作、总线控制设备操作等。

3.2.3 归纳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每一个岗位都有大量的工作任务,而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其中的典型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课程开发中的课程内容开发就必须归纳典型任务,确定学生的行动领域。由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典型任务,并将典型任务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归类,比如说,将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分成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明确的理论知识和实习任务。

3.2.4 编制教学标准

编制教学标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校企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与生产活动的结合的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为辅的原则;以经验型和策略型知识为主、概念性知识为辅的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合二为一原则,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原则。

3.2.5 在课程开发中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贯彻教学过程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起指挥棒作用。如前文所说,课程评价应积极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社会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结合起来,将评价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参加维修电工、电气安装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给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专业的工作鉴定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课程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它是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也是课程开发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4 结束语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和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课程开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艳萍,赵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18-20.

[2]朱霞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