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图书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对两代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包括其角色的有限性、层次性、不可替代性、中立性及主动性等特点,进而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思考,认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具有层次性,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定位应该是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1两代学科馆员角色的对比
依据学科馆员制度赖以依存的信息环境、角色职责、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科馆员制度分为两代,即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也有学者将传统的第一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1.O(Subjectli-brarian1.0),而将具有新的角色的第二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2.0(subjectlibrarian2.0)。
从两代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来看,第一代学科馆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作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络人、用户信息素质培训者、参考咨询馆员。这个角色在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信息环境、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学科馆员服务也在不断适应形势走向深入,伴随新的业务的拓展,逐渐承担起更多的新的角色。在保留和发展了第一代学科馆员角色职责的同时,还成为学科信息作者与者、信息资源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研究人员、虚拟交流的组织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更是形象地将第二代学科馆员新的角色比喻为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排忧解难的“社区民警”、提供全方位呵护的“私人医生”、善于推广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推广教授”、精于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专家”、路上播撒火种的“工农”、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图书馆馆长”。
比较可以看出,学科馆员的角色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学科化服务的深化而不断在丰富,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虽然,第二代学科馆员这种理想的、复合型的学科馆员角色对于彰显学科馆员岗位的重要性很有益处,但其角色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学科馆员岗位设计与管理上的困惑。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学科馆员服务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
2.1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①学科背景的有限性。相对于众多的学科门类,学科馆员的人数总是很有限的,和院系专业教师相比,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学科背景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②服务的协作性。学科馆员不是万能的,他不是图书馆骄傲的天使,是为用户服务的有效体系中的一环。在学科馆员服务系统中,学科馆员并不是孤立的,他需要图书馆其他馆员的协作与支持,如采访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在国外一些大学,如英国的UniversityofBristol还设有学科馆员助理(Assistant-subjectLibrarian)和院系联络员(FacultyLibrarian)、学院图书馆代表(AcademicLibraryRepresentatives)协助学科馆员开展工作。学科馆员服务的协作性说明尽管要求学科馆员是复合型人才,但是作为图书馆服务群体的一员,其角色要有一定的专指性。
2.2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国内外有关学科馆员的研究看,学科馆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低到高呈现出层次性,表现为学科馆员1.0-学科馆员2.0;②从国外学科馆员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层次性,学科馆员经历了从书目员(Bibli-ographers)发展到联络员(LiaisonLibrarian,AcademicLiaisonLibrarian,FacultyLibrarian),再到学科馆员(subjeet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specialist),再到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SupportLibrarian)、学术馆员(AcademicLibrarian)和教育(师)馆员(EducationLi-brarian,TeacherLibrarian)、学习顾问(LearningAdvisor)的历程;③从国内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整体实践看,受各自馆情的制约,表现出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学科馆员服务开展较早、较有影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只是充当学科联络人和学科咨询馆员的角色,而作为学科馆员职能较高层面的研究支持、科研伙伴、学科情报教育等角色则还无力承担。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情况尚且如此,其他高校的开展情况更是可以想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仅仅是学科联络员的角色,甚至一些学校图书馆的针对性更强,如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把学科馆员的工作岗位进一步细分为“学科采访馆员”或直接定位为“学科采访馆员”。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反映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应该考虑馆情实际,但要体现学科馆员角色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2.3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是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根本特征,是学科馆员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员的地方。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包括学科馆员角色能力和角色责任两个方面。角色能力是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学科馆员所独特拥有的,角色能力如果不强,就会造成角色定位的模糊。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技能的两栖人才,其核心能力是利用自身的学科背景优势敏锐地去发掘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去识别、组织和筛选学科信息资源,开展学科情报教育,支持科学研究。角色责任是学科馆员这一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以角色能力为前提的,角色责任和工作职责不同,角色职责是学科馆员天生所具有的,它体现学科馆员的使命,工作职责则是后来设计的,它反映了学科馆员的具体任务。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说明学科馆员角色的学科性和情报性缺一不可。
2.4学科馆员角色的中立性和主动性
有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持中立性的原则,即图书馆员无权代替读者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先入为主式的判断。也就是说,在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上,图书馆员并不比读者具有“专业”优势,图书馆员不应该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出好与坏、有用或没用之判断,而应该把判断及选择的权利交给读者自己。这个观点似乎与本文研究的学科馆员的个性化主动服务相矛盾。但这恰恰和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有直接的关系,学科馆员作为学科信息使者,作为学科信息专家,虽然具有角色的中立性,但是他同时又融入了学科团队,成为科研伙伴,具有双重角色。把经由学科信息专家组织、筛选出来的学科信息资源主动推介给学科用户、科研伙伴自然很受欢迎。
3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思考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可分为三个层次:学科信息联络员、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3.1学科信息联络员
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学科馆员角色最基础的定位,也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角色主要承担对口学科单位的学科联络工作,其使命是开辟图书馆和院系交流渠道并建立起协作关系,了解学科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档案,宣传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和服务的提升。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图书馆的信息使者,核心能力是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能力,也即公共关系能力。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一般性的沟通联络。学科背景可以让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有共同的专业语言,能让学科馆员更清晰的明白学科用户的需求所指,帮助学科馆员迅速融入学科团体开展工作。
学科馆员自1998年清华大学从国外引进还不到10年时间,虽然学科馆员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这一先进的服务模式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限于人力资源的困扰,目前还在观望和等待,期待条件的进一步成熟。笔者认为,学科馆员服务的开展可以从学科信息联络员做起,通过学科信息联络员的努力工作和院系学科用户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将对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资源建设、学科咨询服务、学科研究支持)至关重要。
3.2学科咨询馆员
学科咨询馆员是学科信息联络员角色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中级阶段。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信息联络员所不同的要求是具备更加专深的学科背景知识,能够在线或现场解答学科用户的咨询,帮助解决其学习研究中资源利用方面的疑难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信息咨询。学科咨询馆员的核心能力是信息能力和咨询能力。
从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情况看,我国较早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些高校图书馆目前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图书馆,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就明确提出学科咨询馆员制度和学科咨询馆员的岗位名称,并明确规定学科咨询馆员的职责为:及时介绍与学科相关的试用数字资源,搜集对图书馆预(已)订购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为院系开展用户教育,针对学科用户做数字资源及图书馆服务的培训讲座;为各院系提供重点学科网上资源导航服务,并定期更新;向院系介绍图书馆的相关服务等。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在总馆成立了学科咨询服务部,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并公开向社会招聘。虽然,国家科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起点就比较高,但由于该馆此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从目前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来看,笔者倾向于将其定位为学科咨询馆员。
3.3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学科情报教育专家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理想的角色定位,也是学科馆员角色实现的最终目标,其核心能力是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事实上就是一个教学研究环境,图书馆员就是教育者,从事参考咨询、分类、编目、资源建设、书目指导工作等和课堂上教学一样,都是帮助学生获得各自领域所必需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首先应该是学科情报专家(或称学科信息专家),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专长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和研究任务,编辑学科动态与研究指南,开展学科导航,帮助用户构筑和优化学科信息空间。同时,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学科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澳大利亚有学者认为,应将图书馆放在知识更新更加快速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审视,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学科馆员应该变成这个学习场所的一个指导者。学科馆员应该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而不是“教”,要发展一种学习的文化。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UniversityofAuckland)图书馆培训部主任王晓力女士也认为教师馆员(Teacher-Librarian)提供的服务包括教师服务(Facultyservice)和学习服务(Learningservice),学科馆员当然也含括其中。另外,MCMaster大学图书馆也提出寻找具有创新和革新能力、经验丰富的教育与学习图书馆员(TeachingandLearningLibrarian)来领导信息素养计划和动态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按照2014年各高校最新的岗位聘任制的要求,各校图书馆对馆员聘任不同的岗位,制定了不同的要求。比如馆员在操作计算机上工作,那么就要求要有相关计算机方面上岗证,教师就必须有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合格证等等。另外,对于已经聘任上图书馆专业中级职称的馆员,在晋级副高级的时候,也需要继续教育学习分。这也是评职考核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二、继续教育的学习研究内容
1.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馆员队伍层次参差不齐,有非专业的,也有一部分早年图书馆专业毕业的,知识严重落后的人员。如何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就要求馆员掌握丰富的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对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最近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等。掌握馆藏结构及了解各类书刊的流通情况。对于专业人员,要加强校际间的研讨和交流,多走走,多学习,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科研水平,在专业内占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2.加强网络化信息知识的普及教育
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是纸质电子文献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传播速度快,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相关信息,就成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馆员不在限于纸质图书的流通,而要努力充当电子信息时代的管理员、知识导航员和网络中介员的角色,以便对师生开展导读工作,满足高层次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协助教育教学、科研等进行文献检索。
3.加强岗位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馆员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搞好一切服务的前提。要热爱图书馆事业,要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有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能自觉遵守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做好继续教育实的几点要求
1.加强馆员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并作为一项馆内的长期培训制度
整合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领导不重视学习,从而忽视对馆员的教育,造成上面不认真,下面就马马虎虎的现象。馆领导要了解本馆内的人员专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培训规划和短期学习计划,让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的流通岗位的人员都进行培训。
2.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加速资源交流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科,近年来的研究发展成果突飞猛进,在某些项目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而高校图书馆守着大量的书籍和相关资料,又拥有网络信息中心,可以说有着先进的技术和条件,促进了各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又给馆员提供了更多的深入学习机会。
3.积极鼓励馆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馆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能使馆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也让馆员们打开思路,提高科研和研究的水平。
四、结语
【关键词】乡土小说 文学价值 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乡土小说中,关仁山乡土小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小说的意境,给原本平淡的内容增加了一缕色彩,使飘荡着浓重的乡土气息的小说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在关仁山所创作的乡土小说中,充分地反映了乡村的现实,并以浓重的笔墨将中国的乡村的历史发展,通过乡民们的心路历程表现出来。以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来审视乡土小说,有失偏颇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乡土小说进行重构,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其历史形态。
一、关仁山乡土小说的文学价值
(一)乡土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表现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还是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理解,乡土文学的出现,虽然有其特殊的历史涵义,但却是不可丢弃的一种文化积淀。乡土文学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乡土小说这个概念的凸出,也昭示着一种文化倾向。现代人对于“乡土文学”概念的理解也许比较茫然。看起来这种文学体例似乎已经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消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被现代的文明气息所淹没。但是,既然是历史,就会留下痕迹,并对后代产生影响。关仁山作为著名的乡土小说家,其在创作中,将意识形态更倾向于改革文学。无论是从故事的陈述上,还是从语言表达风格上,都渗透了时代的气息。比如,关仁山所创作的《大雪无乡》中,就将政治意识形态的话语渗透其中,从知识分子的立场来观察底层的生存状态。为了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冲突,甚至于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中,将时代隐去,而仅仅将农村的画面展示出来,纯净的乡土,淳朴的农民,带有传统色彩的民俗以及各种各样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图景。意识形态容纳与农民的各种活动当中,通过主人公的鲜明表现力,对于作品定位。因为乡土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明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文学艺术用自己独有的表现手法,将这段历史记录了下来,并得以保留。用文明的方法,将这段历史的痕迹隐藏在文学作品中,供后人去欣赏和体会。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当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不会因为现代都市化文明而有所改变。而要将乡土文化剔除,显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即便是思想观念有所更新,也仅仅是适应现代都市文明的一种表象,并不会因为受到文明的冲击,而失去固有的意识形态。
(二)乡土小说的特殊文化语境
语言,是传达信息的最直接的方式。在乡土小说中,由于其特殊的创作历史背景,使其在语言的表达上也呈现出了独有的文学艺术价值。从小说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处于特殊时代的矛盾状态在字里行间中处处流露。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从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就可以体会得到。以关仁山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麦河》为例,其中以故事陈述的方式,将农村的图景展示出来,其中所出现的“三农”问题,成为小说中的一个关键点。小说的语言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其中不乏围绕着土地流转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农民的性格不同,对于当时出台的政策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就会出现各种故事,其实这些都是建立语言环境的关键点。乡土小说是在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那种田园的抒写,其内涵就是传统思想的保留,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的思想也会发生着转变,对于乡土小说的理解,当然也已经背离了其传统意义,从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偏移。传统的艺术特征依然保留在乡土小说当中,这是它的文学价值体现,而从现代人思维模式来理解乡土小说,就需要重新审视和洞见。这就使乡土小说,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焦点,乡土小说中所蕴含的与传统艺术相背离的某种特征也因此凸显出来。
二、关仁山乡土小说的理性价值
关仁山的乡土小说在文坛上是令人瞩目的,并在文学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关仁山创作的长篇小说《麦河》中,以其宏达的叙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生活画面,将中国农村的图景表达了出来,其中所表达的更多的社会的理性价值。
关于乡土小说的理性价值在早期的乡土小说也有所体现,但是其主流意识是通过对时代的批判而逐渐展开的。乡土文化充斥其中,并以此为创作背景,展现出批判性主题,同时理性地进行价值判断。时代会影响一个人的创作心理。关仁山的乡土小说在进行乡土小说人物塑造的时候,那种人与自然的若即若离,那种人与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都隐藏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当中。比如在关仁山的小说《麦河》中,就将“土地流转”的问题写入小说当中,作为一次资本介入的经营,对于农民来讲,却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在进步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小说中,将乡土文化与人性的美丑都融合到一体,通过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乡土是一种回归,这需要从道德的层面去理解,而处在不同的年代,理性的批判总是要与当时的生存环境相对应。在自然与社会互动之下,人性从乡土小说中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关仁山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价值
在乡土小说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当人们在某一环境中生存的时候,其对于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力,给自然环境增添了人的气息。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中,那种浓厚的乡土文虎,从字里行间中呈现出来,就犹如一幅风情画卷,将地域之美,通过民间文化而展示了出来。比如在关仁山创作的小说《落魂天》中,就将“捞尸”这一行业的性质以及工作的状态表达了出来。从民俗的角度来看,在北方的渤海湾地区确实有“捞尸”的风俗,而在小说中,将这一风俗体现出来,是对于极具地方代表性的特色的一种展示。渤海湾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独特的风景吸引了八方游客,而恰恰是这一点,带动了本地的“捞尸”行业的兴起。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中,用自然景物来体现民俗习惯的描写已经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在《风潮如诉》中,关于大海的描写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也许正是汹涌的波涛锻炼了主人公的性格,使福林更为强悍无比,将男人顶天立地的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人物的性格以及精神境界通过自然界的崇高表达出来,那种刚毅、那种勇猛,谱写了雪莲湾的英雄形象。
乡土小说本质上属于民俗社会性。阅读乡土小说,从中不难看出其内容中充满了地域的风俗习惯,以及村落群体的文化特色。在中国,民俗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周作人,作为乡土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对于民俗学也很有研究。然而在当时,民俗学的研究者多数都是对文学有兴趣的人。他们对于中国民俗的关注,只局限于文学创作的需要,或者仅仅是从兴趣出发。可见,民俗学与文学创作存在着不解之缘。当文学创作在民俗文化的指导下完成的时候,那么,在乡土文学创作就形成了。在许多乡土小说中,民俗不仅仅是作为叙事的背景而表现出来,而是采用了以民俗为主体的叙事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乡土小说充分地将民俗价值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似乎风俗与宗教总是形影不离。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雪莲湾》中,就将雪莲湾独特的文化氛围渲染出来。风俗习惯怪异,其中饱含着原始宗教的痕迹。这里的习俗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是继续稳定地延续着,并成为地方特色。在“雪莲湾系列”中,《天高地厚》所展示的是一幅农村在几十年的经历中风雨沧桑画。其中主要描写的是中国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名为“蝙蝠村”的故事。居住在村里的人对于蝙蝠理论有一种特有的痴迷,并因此而出现了各种传说,不乏诡秘的色彩。蝙蝠村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也步入了转型的行列,而蝙蝠村的风俗也因此而受到了打击。在关云山的众多作品中,各种独特的民间风俗都被描绘出来,也正是因为关仁山对于地域民俗的准确把握,而使其创作更具有文学况味。
民俗是乡土小说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往往是以叙事的方式将风土人情表达出来的。在小说叙事中,情节贯穿整个故事脉络的始终。对于小说叙事主题的叙述,则是将真实的我与想象中的我相结合。故事中叙事的主题在两者游离,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在现代的小说作品当中,将散文的写法应用其中,使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飘逸之感。直观的描写,转变为间接的表达,在景物描写、情感宣泄中,将主题的瞬间感触融入其中。作者的情感与写作目的,也就充分地被发挥了出来。读者再阅读小说的时候,不再具有距离感,而是充分体会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关仁山的小说,一些专家所给予的评价是,平淡的故事情节,读起来却不会感到乏味。相反,内容的趣味性,令人感到兴味盎然。加之其中风土人情的描写,将人性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塑造了一种另类的审美境界。
总结
综上所述,乡土小说来源于生活,其所散发出来的文学魅力,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其将中国文学的优秀秉性传承了下来,但是与传统文学的风格又大相径庭。那种开放的心态,那种理性的批判,会令人有一种朦胧之感,而又觉得清爽自然。乡土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将人与自然进行完美结合,使乡土成为了精神向往。
【参考文献】
[1]范亮亮,南志刚.乡土小说在新世纪的“物化"表现及价值重构[J].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02).
[2]席建彬.论现代乡土小说田园抒写的历史形态与审美特征[J].齐鲁学刊,2009(01).
[3]李静.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和叙事价值[J].学术研究,2013(01).
[4]韩蜜蜜.论阎连科乡土小说的寓言化创作的表现[J].文教资料,2012(12).
论文摘要: 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强化图书馆功能,优化藏书结构,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科教师的重视,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其中,学校图书馆工作就不能忽视。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图书馆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进行学校图书馆改革呢?
一、学校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及作用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体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身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课程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自主构建者和开发者,图书馆也由原先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机构,变成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认识并利用图书馆,是新课程改革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符合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
二、优化馆藏文献资料,配合新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中学图书馆在文献型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重教辅类书、轻学生课外读物,收藏重于利用,结果很多图书处于“雪藏”状态,读者很少问津,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为了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构建适合新课程的高质量的馆藏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满足中学生读者渴望通过图书馆了解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的需求,树立精品意识,严把质量关,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任务、科研项目的实际,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购置广受师生欢迎的热门书籍,既可保证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利用,减少浪费,全面提高学校图书馆资料的流通率,利用率。图书馆除了及时补充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外,还要重视藏数剔旧,做好吐故纳新工作,将长期滞留书库,读者少用、不用或无用的图书,从藏书中分离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新课程中教材的概念,已不局限于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是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成为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因此,各个学科教学都应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做好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优质的服务
多年来,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技术单一,采用的是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即进书、借书、还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是做些日常的借还工作,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图书馆的工作非常简单。随着新课程改革,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
单纯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显得狭窄,而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所储存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围,对于那些具有强烈求知欲而又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学校图书馆就是他们补充养料的基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这个基地,要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分类、编目、索书号的组成、图书排架,了解工具书的特点、适用范围、查找方法和各种信息的传递渠道,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知识。
2.开展阅读指导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学校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予学生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地用课外阅读加以补充。”怎样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理想、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效果,实现阅读过程的最优化,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新课题。要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意识,使他们懂得读书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证古今中外名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事例来启发教育学生,激励他们进学校图书馆阅读。学生的阅读倾向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指导学生“阅读要选择,阅读要鉴别。”学校图书馆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为培养全新合格的人才做贡献。
3.全面提高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许多人看来,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借还还,除了不识字的人以外,谁都能从事这份工作,结果图书馆成了学校的“收容所”,闲散人员全部安排到了图书馆工作,如此做法造成了馆员文化素养的低下,直接影响到学校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新课改对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准,掌握计算机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衡量整个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有图书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成为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为教材的配套、拓展、延伸做好基础工作。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新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所以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服务意识、业务水平等方面也应该要有更大地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学图书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其教育职能蕴含着无限潜力,是中学师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最佳场所。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中学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学图书馆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快图书馆现代化步伐,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新课程改革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桂芳.中学图书馆如何应对课程改革.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
[2]高熔.图书馆工作概论(上)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统计分析;图书管理
学校图书的日常流通工作就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是学校图书图书管理的工作中心与重心。紧密服务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与流通工作密不可分的便是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统计分析的概念是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以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客观实际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并将这些个体资料通过汇总、整理,形成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体现象。没有统计分析工作,图书馆的正常业务工作就会失去依据,所以统计分析工作对于学校图书馆工作来说不可或缺。
一、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要规范标准
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当中。因此图书馆工作必须有完善的统计分析工作制度,做到程序化、标准化和程序化,从而为学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依据。在规范的统计分析指标中,应该确立三项核心指标:第一,藏书的指标。其中包括藏书综合统计分析和藏书分类统计分析。第二,读者的指标。学校图书馆读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读者指标主要是括读者综合统计分析,诸如读者数量、阅读册数、阅读人数等等。第三,流通的指标。主要有借阅综合统计分析和借阅分类统计分析。以上三类指标就是学校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方面。切实建立好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的指标体系,并且形成一套相对全面的、固定的统计分析的图表数据等。经过统计分析的数据资料是图书馆具体工作的具体化、条理化和形象化,它对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全面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充分运用科学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图书馆的统计分析工作
随着学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除了纸质馆藏图书还有大量的电子图书越来越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同时更多的目光注视到图书馆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就会让学校图书馆的统计分析工作指标分类越来越细致,统计分析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些方面就需要学校图书馆工作尽早进行全面自动化、数据化等形式管理,收集统计更加详尽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处理生成不同的图表、数据和资料等,实现统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真正做到准确、高效、规范,切实为学校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在对大量的统计资料审核、计算、分析后,需要形成诊断性的结论,科学准确的第一手分析会指导当前学校图书馆工作,从而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三、重视统计分析工作的反馈、进而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工作
学校图书馆的统计分析工作完成后,应该主要针对反馈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把相关工作查漏补缺、落到实处。例如――读者借阅方面的统计分析工作:学校的师生是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读者主体,师生借阅的种类、册数、甚至意见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及时总结汇总,及时发现问题把数据的反馈落到实效上,不要让科学得出的数据在那睡大觉;反之如果我们真正利用好读者借阅的统计分析数据,我们的图书馆工作就会有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着切实际、贴地气的发展目标,让学校的图书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总之,统计分析的作用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重视反馈与落实改进,那些统计分析数据只能是空中楼阁,所有辛苦的、繁杂的统计分析工作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学校图书馆应坚持细致做好各项统计分析工作的同时,让学校图书馆更重视后期的反馈,把统计分析的反馈结果进行加工成具体的工作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指导前面的工作,相辅相成地开展图书馆全面整体的工作。
通过个人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些了解,意识到统计分析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化、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基础及前提。做好学校图书馆统计分析工作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真实准确的数据反馈,制定合理的指导方针和落实措施,让统计分析工作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学校图书馆统计分析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于海燕.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 提高图书馆科学管理水平.甘肃科技.2013.
[2] 黄志勇.浅谈如何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企业导报.2009.
[3] 孙玉汉.浅谈图书馆的业务统计工作.2004.
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新形式,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个人数字图书馆呢?
总体来说就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为实现读书治学的目的,使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变成有组织的信息集合,通过免费的或基本免费的软件,将网上的有关信息资源,通过该管理软件进行存取,在软件内完成编辑管理,根据个人需求,供其有效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软件系统,对于个人知识储备的数字化整合可以顺利完成,用户能够自己创建、维护、使用该软件系统。
这一新形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数字化。使纸质资料的文献形态改变,使其数字化。曾经的纸质图书存放时间较长后,其一、积少成多,体积增大,内容增多,越来越不利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资料由于保管不善肯定会发生丢失损毁,旧资料查找时也是一个大工程,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破旧书刊纸质资料?去粗存精选择性保管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那么使其数字化可以妥善保存,不遗失资料的同时更加能够便于查找。
(2)数据库化。当今,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下载的数字资源日益增多,大家将自己感兴趣的文件和资料下载到本地电脑的文件夹中,供日后查阅或使用。但是文件夹不具有数据库结构,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检索文件,当我们下载的文件日益增多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管理这些下载的文件,那么,就可以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需要时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目标文件,无论文档文件还是图片文件或是视频文件,均可自动识别并打开后台运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检索功能增强化。因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们并不是专业的情报学工作人员,无法精确的对于所需检索的内容进行输入,所以,要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文献资料,在检索功能的设置上要加强,即使是模糊的搜索关键词也一样能迅速的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基本的检索功能中至少具有字段检索、单项检索、截词检索、全库扫描检索等,并且,各种类型的文件要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使用方便查找快捷,检索历史随时保存便于随时调用。
2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在高校设立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不仅为学生读者带来很大方便,同时在系统设计初期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中得出其具有很多的优势,下面将通过3个方面详述分析。
(1)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合校园内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电子文献资料较全,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点,面向高校大学生,购买了种类丰富的各类论文数据库供学生学习查阅,同时自建论文数据资料库,为学生查阅下载论文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高校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完善,如学生宿舍的高速网络、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校园全网无线覆盖等,这些设施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实保障。
(2)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曾成功开发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My liberty。用户可以自行通过该平台搜集电子资源,既可以来自公共网络的任何地方,也可以来自校园网络的内部门户,在这个平台上管理、编辑、下载,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在国内,浙江大学也曾成功开发“我的图书馆”,系统功能如:新书通告、数字资源定制、搜索引擎、书签功能、个人信息保护等。虽然开发项目不是完全相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3)数量稳定的受众用户群。高校庞大的用户群体都具有高学识、高素质,比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讯知识、文献检索知识等,他们无论是论文创作还是课题研发,都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料支持,这一软件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相信广大师生都能够广泛的参与其中,构成稳定的软件系统的受众群体。
3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构想
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研究发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数据库化特点,以及高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以及推广使用面向的目标群体,非常便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系统初步设计按照功能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管理模块、新闻栏目管理模块、多媒体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1)论文管理。作为本软件最主要的模块,用户可以对本地论文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web server技术访问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库的接口,对类别数据进行绑定,通过类别选择,分页加载该类别下对应的论文,论文打开后可在线浏览或下载,下载后的论文按类别分类管理,可对论文进行分类,重命名等操作。集下载、管理、检索于一体,用户随时查阅,实现个性化的分类管理。(2)多媒体管理。作为特色模块开发,添加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共享的个性化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自行上传下载视频、音频、图片到软件中,方便同学们在使用论文管理软件学习的同时寓教于乐,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3)新闻栏目管理。这一模块的设计主要服务于在校的大学生,用户在这里可以得到关于学术资源的最新消息和校园动态,以及优秀论文推荐等,自己也可申请上传消息,经管理员批准核实后可自行上传。(4)系统管理。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内容、信息反馈、系统设置、修改参数等项目,主要用于后台管理工作。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规划;特色馆藏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图书馆作为支撑中职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柱之一,其资源的有效规划和合理配置尤其重要。但是,综观当前中职图书馆的发展,其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依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勿谈深入的信息资源规划。本文在分析其具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1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罔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都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一个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采购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以应付评估为目的,有上级领导来学校评估时,学校罔书馆就一次性购买几干上万册图书,无上级领导来学校评估时,一年买不了几册图书。这种没有科学合理计划的信息资源建设逐渐造成:购置文献多的当年,文献信息资源较泛滥,数量上较大,但是质量不高,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而购置文献少的当年,新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或者说更新慢。这种现象在很多的中职学校图书馆较为普遍,不利于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1.2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我国中职学校起步较晚,规模化发展也较晚,此图书馆建设起步也较晚,发挥学校信息中心的作用也有限;另一方面,藏书体系上不健全,难以役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书籍的质量和更新速度较差。据笔者专研发现,当前大多数中职图书馆馆藏过于陈旧,一些技术性和运用性强的书籍占馆藏比例过低,且年更新牢远远落后于文学类和通俗类读物。
1.3信息资源载体单一化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受限于管理员知识结构、服务意识、馆藏经费和设备投入等素,种类单一,有效获取率较低。据调查,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冈书馆的馆藏中只有印刷型文献,少数图书馆配置了非常有限的数据库资源。少数罔书馆购买的也只是某一数据库镜像站使用权.除此之外,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智能型数据库几乎为零,根本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1.4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目前图书馆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管理、发展规划等,往往取决于中职学校领导层的认可度,大多图书馆南于未受足够重视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机构存存。受此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缺乏明确的配置比例,时多时少,没有一个保障机制.这给资源采访和管理等丁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礼会需求的角度看,职业技能素养成为决定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业、软件专业、电箅化财会专业、电子商务擘业、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电脑美术孥业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应重点加强这些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参考用书.专业期刊和电子读物,了解学生需求,丰富教学设施,开展多媒体运用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学生的一技之长,以从事一线工作或运用相关技能完成实践任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训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进行合理规划,既要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书刊,也要有实践性、技术技巧介绍方面的书刊,既要注重日常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维护,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服务、指导功能。如定期收集师生们的意见,为学生开展培训、检索及相关辅导工作。利用导渎、讲座、活动等彤式引导学生主动利用馆藏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已为中职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信息资源规划应该相应的考虑学生的冉教育需求,提供更多样化及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另外,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已成为新的办学模式。如:我校就与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因此,图书馆应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在馆藏建设上既要体现中职学生使用的书刊,也要体现适应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书刊。
2.4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首先,学科建设的不断丰富,学科知识的发展变化.需要根据学科的调整和发展方向进行资源的采集、组织、配置、服务;其次,义献情报知识的剧增.专业图书更新加快,同书半衰期缩短,这些都要求罔书馆存馆藏建设时应紧跟时代,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馆藏;最后,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变化,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应该兼顾业和社会双重需求。正如雷莉指,中职学校发展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动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
3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
3.1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体系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罔书馆规程》的精神,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本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本学校的信息资源化建设标准政策体系,并研究和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制度,使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有据可依。
3.2科学合理地规划信息资源建设
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确保每年的购书经费。存经费充足的前提下,网书馆管理人员要做好科学的计划,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每年年初和月初应做好当年和当月的采编计划,在计划内应科学、全面地进行采编。文献信息采访要全面进行,突山重点,即应涉及所有的主题,所有的专业,但要侧重重点专业义献的采访。
3.3加强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建设
图书、期刊等印刷型文献具有的携带方便、阅读条件限制少等优点是电子文献无法取代的。今后印刷型文献仍然会得到大力发展,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是渎者的主体,南于经济上和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他们吸取知识,主要还是通过印刷型文献,因此,中职学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时,应加大图书、期刊等印刷型义献的采访力度,在经费使州方面向印刷型义献信息资源倾斜。存经费分配上,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的购置经费应达到总经费的70%以上;适当增加期刊在印刷型文献中的经费比例,其经费不应少于图书的40%。通过快速发展罔书馆义献信息资源,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比例协调、实用性强的中职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结构。
3.4合理配置数字资源
迅猛发展的电子出版物和各种大型数据库等数字资源,涵盖了大部分的最新文献信息,它具有范围广、容量大、高度共享而且价格相比纸质文献低的特点,逐渐受到图书馆和读者的青睐。另外,中职学校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要远比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强,他们在利用计箅机获取知识方面的兴趣也较高,此,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时要采购一定比例的数字资源,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新的高质量的数字义献资源;存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时,要合理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同时要向学校师生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大力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3.5建立特色馆藏
面对大量的印刷型义献、电子义献和网络信息,建设特色化馆藏对中职学校图书馆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专业性强.而且每所中职学校都有一两个重点业,如我校网络技术、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此建设重点业的数据库可以为学校打响专业品牌,为教学、科研提供理论和文献资源基础。另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管理平下整合各种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教材库、课件库等,为各擘业教师备课、网络课程建设、网上辅导练习提供信息资源。
3.6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报道,中国国民阅读图书的情况令人堪忧。据悉(201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2011年国民全年阅读图书的调查所消息来看,2011年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纵向观察,在2010年是4.25本,2009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几乎都在3-4本范围内,而没有超过5本的阅读量。横向观察,2011年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尽管这组数据是否完全真实,但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读书数量的确偏低。
如此状况,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是受到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的冲击?因为4.35本书特指纸质书籍,那是不是在读电子书籍呢?我们可以理解互联网对于我们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影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外的互联网也是相当发达或并不比我们低的。就以韩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例,他们或也上网阅读,但他们为什么乐于捧着图书孜孜不倦地阅读,其阅读图书的数量会远远高于我们?
(一)从国民的年龄层面上来看
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曾经工作操劳辛苦一辈子,退休后要么成为"空巢老人",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自己动手,有空余的时间,或就跳一跳"广场舞"或就看一看电视,搞得不好,还要看管孙儿孙女,能够清闲下来安度晚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抽空清清静静坐在那里读书的人,实为少数。
25岁到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人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为自己的事业和前途疲于奔波,不仅上有老,而且下有小,自身工作也"亚历山大",据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北京地铁的人潮,犹如"天天是中国的春运",上下车人潮的拥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就已经感受到人们生活的辛苦与劳作的艰辛。在来去匆匆每天上千万的奔波人群中,下班回到被调侃为5.9环或6.1环的家中,就这一天的疲惫后,能够有多少人再静下心来,翻阅一下图书?
再看6岁到25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一部分的人群,一是在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学习阶段,他们基本上是在进行知识与文化的基础学习阶段,众所周知,他们面临的同样是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除了在学校内完成的学业任务外,许多学校都给学生布置了不少的课外作业,许多孩子周末还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二)从阅读的功利性上来看
从古至今阅读在中国并非大众化的习惯。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仍占很大的比例,约为50.32%。在科举制度的强大推动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阅读早已被打上了深刻的"功利性"烙印,这种烙印至今未曾磨灭。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是学习成绩好,将来才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希望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唯一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的就是发愤读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始终只有采取筛选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所有课本[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知识都变成了考试的分数,而这些分数,成为了选拔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一切为了学习,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即使学生考入了大学,不排除一部分人还将继续考研、读博。即便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还得考各种繁多的资格证、职称证……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图书,恐怕也为数不多。而这类"急功近利"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与家庭中是极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现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真正的阅读被抛弃是可想而知的。
(三)从人们的休闲方式来看
当今时代,大家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有了空闲的时间,人们可以寻找各种自己喜好的方式去休闲,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去释放大脑的紧张与身体的疲惫。诸如电影、电视;上网唱歌;琴棋书画;品茗交友;游戏打牌;户外旅游……人们在寻求着轻松愉悦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甚至将这种方式结合在社交活动之中,剩下能够独自静心品味阅读图书的时间或人数也已经不多了。另外,如今许多年轻人,走路、吃饭、躺在床上都在玩手机耍游戏,自然不会更多地去认真读书了。
(四)从出版商、书商和著书者几方面来看
当今社会一些出版商对市场把握得非常清楚,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能够赚钱,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会倒贴亏损。书商也是如此,什么书籍销量好价格高就销售什么书籍。一些"著书立说"的所谓"专家学者",也同样在迎合读者群与市场的需求,要么写的大多是"营销学""成功学"类读物,要么就是针对学生的教材教辅类书籍。据统计,教材教辅出版物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实,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在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在于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真正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他们那些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而且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却要作者自己掏钱出版。另外,许多纯文学艺术类的杂志,订阅量也呈逐年锐减趋势,甚至濒临倒闭的危险。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学生的阅读现状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全国全民阅读现状的普遍性,经过调查、分析和统计发现,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的阅读情况并不乐观。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众所周知,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从而对待阅读积极性也不高。他们比普通高中生提前三年进行专业学科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因而,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图书不是很乐观。
(二)中职学校的学目的,主要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创造力的能力和任务策划、管理组织的能力;具有明智、宽容、坚毅、自立和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各类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而对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少得多。
(三)学校和老师对于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方面的引导和宣传,也 相对重视不够。
(四)受经济和地区差异的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办馆条件相对落后,图书馆建设面积不大,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平衡,资金短缺,藏书量少,新书不足,设施较差等,都制约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挫伤了学校师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要将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真正的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那么,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应该怎么去做呢?
三、中职学校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思考
(一)借助我国即将出台的《全民阅读法》的强劲东风,推动学校图书馆阅读热潮
目前,针对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未成年人"功利性"阅读的状况,国民阅读的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以及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及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不足等现象,为此,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了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2013年8月5日《新华网》)。据相关信息显示,国外关于阅读,已经早有立法。在美国,1998年有了《卓越阅读法》,2002年有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在日本,2001年有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有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在韩国,1994年,就有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2009年有了《读书文化振兴法》;在俄罗斯,2012年,政府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等。当今中国全民阅读正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能够在近期有此法律的出台,无疑对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热情,是一剂极有效的"强心针",对于在全国推动全民阅读,也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这样,中职学校图书馆,可以乘着我国《全民阅读法》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即将诞生的强劲东风,来推动和掀起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潮。
(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于阅读的龙头示范作用
中职学校要推动学校师生阅读的工作,要掀起师生到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情,学校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努力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和学校中层干部的学习机制,充分[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发挥领导干部的龙头示范作用,以引导、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之中来,为增强师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师生阅读的良好风尚,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师生高雅的阅读品质,引导师生健康地阅读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推进全校的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的考评机制,以评价、检验和督促师生阅读的效果
学校图书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统筹安排下,将学校师生的阅读情况纳入到学校各级各班、各部门的文化建设和目标考核中。学校校长带头、各部门负责人层层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定期评选出阅读优秀部门、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以起到模范标兵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添加图书馆的藏书总量,为阅读提供最佳服务
学校图书馆一定要努力加强其硬件建设,在学校高度关心和重视下,改变图书馆的办公条件,完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应该注入大量资金,购买最新图书,扩大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另外,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健全电子书籍的文档库,以满足学校师生阅读的需要。并且,积极配合我国国家图书馆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密切关注,紧密联系,争取尽快与各省市图书馆搭建起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五)借助或创造各种"读书日"活动,掀起校内外读书热潮
1、借助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仅让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读书日的宣传活动中,也让此活动的宗旨传播到每一个社会大众成员之中,使社会各界和大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让社会更多的成员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之中。
2、据有识之士建议,欲将我国孔子诞生日——9月28日,确立成我国的"全国阅读节"。学校可以借助这个日子,作为推动和加快全民阅读的良好契机,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一个学校内部师生与学校外部社会良好的读书环境。
3、可以定期在学校内,开展"读书月"的演讲、比赛、交流和创办阅读宣传栏等形式的活动,让学校师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图片展示、语音表达、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既培养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音、文学等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体现到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人生价值。
(六)"走出去",肩负责任为社会服务;"请进来",接收熏陶提高自身素质
1、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学校师生"走出去", 到工厂、到社区、到军营、到农村、到偏远山区学校去参观、学习、交流;去为他们送文化、送图书;尤其是到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校,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文化结构的现状,去了解他们对阅读的认知与渴望,去给他们送图书,去给他们引导、讲解阅读的意义,去推动当地阅读和文明的新进程。学生身临其境,也让自身体会到知识与阅读的重要性。
2、学校图书馆可以将当地社会中的文化精英"请进来", 请作家进来、请诗人进来、请书画家进来、请学者专家进[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来,用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能量"来引导师生;用他们的艺术才华来感染师生;用他们亲自撰写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师生;用他们亲身演绎的艺术人生来熏陶师生;用他们亲笔点染描绘的书画艺术作品来影响师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中国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如今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全民阅读的热情还没有形成,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也因为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未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一定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中职学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职学校阅读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全民阅读的春天也必然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卢子博,《中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2008.3.
一、精心规划,建是基础
学校图书馆馆舍和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图书馆最根本性的建设。要做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工作,就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建设抓起,有了稳固的基础,才能构建图书馆事业的高楼大厦。
1.主动介入,抓馆舍建设。
当今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是学校标志性的建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装备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建设中小学图书馆。我县明文规定各校凡涉及图书馆建设、改建工程,必须报装备室审核,有了这个程序能确保规划到位,布局合理。中小学馆在设计上有不同要求,小学图书馆要注重童趣,色彩鲜艳,书架、书橱、阅览桌椅可以卡通化一点。中学馆色彩应端庄、稳重,环境优雅,要有学术研究氛围。在工作实践中,笔者遇到一个案例,我县一所完中欲把老食堂改建成学校图书馆,原来食堂层高在5.8米左右,学校考虑改建成二层,以拓展空间,并请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可设计师的理念跟图书馆界提倡的“大空间、大跨梁、高通透”的建馆思想大相径庭,设计师把大空间分成一个个封闭的小空间,偌大的大空间硬是被隔得七零八落,不仅增加了建筑成本,还浪费了宝贵的空间,更不便于管理。后来在笔者的建议下去掉所有隔墙,保留原来大开间的格局,加盖的二楼全部设为学生阅览室,沿窗台下设计一排矮书柜,可以放学生常用书籍和杂志,既增加了藏书空间,又便于学生查阅。在必须分隔的地方,以书柜或书橱的形式软隔,改建完的图书馆视野开阔,环境优雅,富有时代气息。
有的学校藏书室、阅览室不在一起,改建时要统筹安排,尽量集中在一起。
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装备人员要坚持“四到场”:设计图纸到场、具体施工到场、竣工验收到场、馆内布置到场,同时,应该全程跟踪,这样才能确保规划落实到位,确保工程的质量。
2.组织招标,抓配备规范。
学校需要添置的书架、阅览桌椅、图书等设施设备,学校报计划,装备室汇总后采用统一招投标,分校签约,分校结算的方式,这样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为了采购到优质图书,图书招标采取定书目、出版社招标,可以预先请全县图书馆中心研究组成员到新华书店、各大销书中心现场挑书制定书目,摒弃使用书商提供的书目,这样既能保证图书质量,又能大大节约经费,增强文献资源的科学配置性。
二、细心指导,管是关键
1.专业培训,抓队伍素质。
要抓好图书馆员业务培训,以队伍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员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并且人员结构非常不稳定,流动性很大,严重制约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装备部门必须首先抓好图书管理队伍的建设,明确图书馆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可以联合人事部门给予图书馆员适当的待遇,实行馆长负责制,从而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讲学、到先进图书馆参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掌握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结束发合格证,实现持证上岗。
2.统一规章,抓管理规范。
近年来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投入不断加大,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使用效益,教育装备部门必须抓好图书馆的科学管理。通过多年的实践,制定出科学的、规范的、符合中小学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各类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有了规范的依据。
3.深化技术,抓科学应用。
装备部门要在学校图书馆完成局域网基础上实现图书馆城域网管理,这样师生随时随地可以查阅馆藏、借还情况,还可进行馆际互借;装备部门能实时掌握各校图书馆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全县的资源信息中心。
三、热心服务,用是目的
1.强化意识,提高流通率。
装备部门要强化全县图书馆员“读者至上”的观点,把读者服务工作放到整个图书馆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图书馆开放时间上必须提出要求,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师生借阅时间,图书馆员可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在中午或下午放学后,甚至在节假日延长开放时间,让师生在合理安排好学习、生活后,能到馆阅读或借阅图书。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图书流通率。
2.开展活动,营造学术氛围。
装备部门通过举办教师读书活动、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演讲会、读后感评比、教师图书馆工作论文评比、阅读指导课评比等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图书馆理论研究水平。在一次图书馆阅读指导课评比活动中,一开始图书馆员无从下手,这既不是语文课,又没有教材,怎么上?大家都感到很为难,这时我们从内容上给予提示,可以侧重介绍馆藏文献、书目检索、读书卫生、阅读方法指导、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得到启示后,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各校踊跃参加,效果非常好,既教给了学生阅读知识,推荐了一大批好书,又挖掘了教师理论研究的潜力。后来我们推荐《爱国主义图书推介》这节课到市参评,获得了市一等奖。
3.典型引路,提高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