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愉快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快速阅读法是指从书面文字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相对于逐字逐句的传统阅读方法来说,快速阅读主要强调阅读速度快,但它同时也要求达到相应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方法能够使读者在极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信息。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题目和书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论点、主要论题或是主要内容等。通过研究题目,可以对文章或书籍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将会帮助读者对文章或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三是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如果经回忆有不够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处,可再作必要的重点补阅。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这种方法最快可以由数行扫读达到一页一页扫读,逐页扫读的方法又称为面式阅读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扫读法阅读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必须经常专门训练,比如经常做一些视力扩展训练,在平时阅读时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有意识地扩大每次眼停的视野范围。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所以,善于运用跳读法阅读,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够很快抓住关键,把握文章要旨。跳读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可以抓住标题、小标题、黑体字等关键处跳读,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内容、中心题旨所在;可以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阅读,有关键词语的地方大都是同阅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可以重点在篇章的开头、结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读,这些常常是议论性文体的主要观点或论据要点的所在;可以沿着情节发展线索跳读,如在记叙文体中情节之外的纯景物、人物的大段静态描写可直接略过;可以根据语法结构的提示跳读,通过结构词语的帮助来把握书中的思路,如“由此看来”、“总之”等就可提示读者很快找到关键性的总结句。
4、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华尔兹,教学法,快乐舞蹈教学
1.前言
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包含摩登舞和拉丁舞。就表现形式而言,前者循规蹈矩,端庄典雅,有如古诗一般;而后者生动活泼,飞扬绮丽,可以新诗比拟,因而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也略有不同。然而华尔兹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教师教给学员的各种各样舞蹈花样,且教学气氛略显沉闷。然后学员学习,模仿、练习,学员只是一味地按固定沉闷的模式被动学习。“快乐舞蹈教学法”是最近几年在华尔兹教学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学、学员充分接受、使全体学员在师生融洽、互动、配合的过程中愉快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融入舞蹈,从中体验乐趣,它强调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员享受舞蹈,掌握技术,引导学员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育思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国家育苗青少年俱乐部青少年华尔兹入门A班对照组学员20人(男女各10人),华尔兹入门B班实验组学员20人(男女各10人)。所有学员均为未接受过华尔兹舞蹈的培训,且年龄均在10岁以下。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青少年”、“华尔兹”、“快乐舞蹈教学法”等为关键词,检索了GOOGLE、中国期刊网、SPOFOR和SPORTDiscus等数据库资料以及其它相关著作,获取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和统计数据。
2.2.2专家访谈法
走访专家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技巧咨询以及交流。
2.2.3教学实验法
实施实验法,分别施以旧的教学方法和快乐舞蹈教学法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实验时长16周。一方面将两个教学方法在同一评定小组的评判下取得的教学成绩进行差异性T检验;另一方面进行小范围的问卷调查,研究快乐教学方法与提高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为了确保接受不同方法教学前的学员是否处于同一标准的身体素质基础,在实施不同教学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个学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了相关的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差异性T检验,结果(表1)表明: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的班级,但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实验比较之前,两个组别成员的身体素质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1学员教学实验前身体素质比较(n=40)
测验内容
班级
成绩
标准差
T
P
100米
对照组
实验组
13.5s
13.54s
0.033s
0.034s
0.77
>0.05
800米
对照组
实验组
147s
146.7s
0.023
0.022
0.33
>0.05
仰卧起坐
对照组
实验组
49个/m
49个/m
0.04
0.052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应用途径
1.暗示教学法的原理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因而亦称“洛扎诺夫教学法”。 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实验证明,此教学法在发掘人的学习潜力方面有着异常功效。
2.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几条有效的应用途径
2.1环境暗示法。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的环境之中,许多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作出的反应。教学中的环境暗示,就是指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广而言之,社会习俗、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都可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暗示。
洛托诺夫指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需要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全部信息总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传递的,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通过教学情境的创立,可以排除学生因教学信息高容量而产生的困难感,又能激发学生掌握教材的动机,能引起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调动认知潜能,形成课堂知识传递的有效心理空间,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动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大多借助于课前的预习、教师的导入语、课前学生的听说读写短时训练等手段来完成。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手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多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更为直观可感,具体可闻的影象、图片等资料来完成,利用实物、图画、音乐、影像、表演、环境布置等学习环境因素,实现“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情境的创设。与传统的情境创设相比,具有更直观、生动、信息量更大、吸引力更强等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的课型的出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必将有更多更新的手段,但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完成学习前生活场景的设置,都必须努力做到:①与课时内容吻合;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③适度而不喧宾夺主;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⑤情境富于变化。
2.2体态暗示法。所谓体态暗示,就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体态暗示手段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 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言语交际的效果。
2.2.1教师的教态是教师品格修养、学识水平、风度气质的外在综合表现,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十分注重“身教”的。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老师就是我们的楷模。他们的教态亲切自然,极富吸引力。他们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眼中总是饱含激励的目光,他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师爱的信息,使学生如坐春风,心旷神怡,因而课堂气氛总是那么愉悦和谐,学生对他们的课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可以巧妙地表达出“弦外之音”,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学生可以把言语信号和具体形式结合起来。
2.2.3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应该注意蕴涵性、针对性、示范性。教师的体态言语具有丰富的蕴涵性,它通过表情、动作、姿势等传递的非语言信息具有隐蔽性。因此,在体态言语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选择最佳手段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促进文内联系和文外联系的生成,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2.3语言暗示法。所谓语言暗示法,就是在课堂上,恰当、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暗示,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例如,胆小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老师就有意识地对他说:“老师知道这个问题你会回答。”“你一定会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大家的。”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胆小的学生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另外,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老师用一些恰当的表扬和激励的语言,如“你表现得很好,再接再厉!”“你是积极动脑的好学生!”“你的回答总会给大家带来惊喜!”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调动学生在学习中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很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含蓄、幽默的语言能起到较好的暗示作用。再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如何写议论文时,对学生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孩儿也会作文。有一次,小孩儿说:“爸爸我喜欢你!”(论点)“爸爸喜欢我,不骂我,买豆奶给我喝,还讲故事给听,教我写字,数数。”(5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爸爸。”(结论与开头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
语言暗示是一种特殊语言表现形式,掌握了它们特点,对引导学生更积极融入课堂,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丰富自己的语言信息量,发挥语言艺术品的特点,加强想象能力培养,对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其分析理解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4人格暗示法。这种暗示,也可称为从教威信暗示。教师的从教威信主要来自于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模糊评价,这个评价是教师本人的师德修养、思想境界、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和成就水平的综合反馈。威信高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往往在课后落实得好,其原因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敬仰,教师的威信越高,给学生的暗示也就越强烈。人格暗示的强弱与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关。同一教师,由于与学生相处的关系不同,暗示效果也会出现明显差别。坐在教室前面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强,坐在后面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弱。因此,不少班主任常把在后位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调到前排,以增强其接受暗示的强度,使纪律意识得到强化。再有,教师在和不在,其人格暗示的强度也有很大区别。教师身在教室时,暗示较强,教室很安静;教师离开教室后,暗示会减弱。当教师再度出现时,其暗示又会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教师的近体距离暗示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在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大功夫,只有做学者型的、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以你为师,从而把更多的健康暗示带给学生。
2.5自我暗示法。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形象就像一部电脑,要由自己来编排数据和输入程序。你的生活环境,你的经历,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你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都会为你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你通过反复编排把自己的形象输入“电脑”,于是,在你心灵深处就出现了一个能够指引你思维方式的自我意向。是谁在为你控制操作?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方式主要有:写名言警句提醒自己、自我形象设计、经验总结、教训启迪、自我激励等。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善于运用暗示手段,给予激励和引导,激发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例如面对考试,我们也不妨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是最棒的!”“只要我保持冷静,我肯定能做好这份答卷。”
总之,教师要及时地、不断地暗示学生坚持与放松,用良性语言激励自己奋进。通过一次次反复地自我暗示,同一思想的不断敲击就会使它铭刻在潜意识中,学生的大脑和行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从开始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到后来的自觉行动,学生将会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奋进。
3.结语
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的桥梁,暗示能使人意识中最有力量的意念转化为潜意识,从而产生有所为或有所不为的行动力。暗示教学中的那种积极暗示,没有命令和强制,因而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潜力,使他们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反之,对学生讥讽、挖苦、侮辱、漠视,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暗示。我们的学生很需要别人的认同,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家长、教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信心,给学生于消极暗示,学生在经历数次失败之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自我否定的后果是严重的,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警惕和注意。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暗示作用主要体现在暗示时机的选择、对象的选择、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傅荣.暗示心理学研究在中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 年
[2](美)唐纳德.H.舒斯特等.《暗示速学法》,新华出版社,1989 年
[3](美)珍妮特.沃斯等.《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
[4]沈开木著.《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出版
[5]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526页
Flash课程是平面设计与动漫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计算机讲解理论、演示操作,学生依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实训,然后教师再进行辅导。这样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往往只会做教师演示的例子,课本上的案例如果不经过教师进一步的讲解和演示,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
中职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1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条件,为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可以兴奋起来,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通常在课前会准备一些趣味性强的Flash动画。比如《K娃系列》、《流氓兔系列》、《小小动画系列》以及一些网上流行的歌曲MV,用这些有趣的动画短片在一上课时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得认真、觉得好玩,立刻对这个动画的制作过程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对Flash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计算机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内容贯穿在任务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设置的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遮罩动画》这一节中,教师先给学生确定任务,制作《静夜思》唐诗赏析动画。布置任务后学生首先要开始构思:从主题的确定、场景的设定、资料的搜集、软件的选择、到最后作品的制作与修改等,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而整个作品如同一部电影一样,学生既要当导演,又要当剧务,还要当美工,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去做,也可以组织小组共同协作。作品完成后全班同学参与评比,甚至可以上传到网站上去,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通过案例掌握原理、概念和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精心设计案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例如,在《引导层动画》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小蜜蜂回家》这样一个案例,先让学生观看有趣的《小蜜蜂》动画,当动画放到一半时暂停下来,我问:“同学们,小蜜蜂们去采蜜,有个蜜蜂很淘气,飞得太远回不了家,大家一起帮帮它。”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当然都非常想知道老师让他们怎么去帮小蜜蜂。此时我把案例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设计小蜜蜂回家的路线、蜂巢的位置,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还会想出在小蜜蜂回家的途中发生了其他有趣好玩的故事情节。由此我将《引导层动画》这一节的知识点一步步引入到《小蜜蜂回家》的故事中去了。
“情境教学法”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要教师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Flash动画制作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注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要有一定的延伸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渐变动画》一课时,根据中职生即将就业的现状,我创设了广告公司来职校招聘设计人员的情境,把课堂变成招聘的考场,学生参加应聘,现场抽取考题:设计《手机大世界》的动态广告。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结合,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往往会融合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中。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的讨论和协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更能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学习,小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现这一面对面的交流,学生还可以在课外利用网站、QQ群、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 参与式教学 主体性
我系自从2007年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以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感觉到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如果按照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话,往往忽略了和学生的交流,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我系从2008年开始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学相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去,创造了师生间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改革的依据
1.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存在与分配,贸易格局的形成与状态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规则等,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综合应用性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既要夯实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又要强化和拓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未来职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及其变化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国际竞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难以满足需要。
(1)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基本上不知道通过网络猎取最新的国际贸易知识。
如商务部开辟了很多服务网,学生可以从中知道中国与他国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情况,中国外资的利用情况等,还有WTO等英文网站都是学生了解国际贸知识的窗口。
(2)教学方法落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学。这种讲授式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它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在考核方式上,手段过于呆板和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出考试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采用的是闭卷笔试形式。在闭卷笔试中客观题太多,案例分析题比重小,虽然也参考平时分数,但由于对平时成绩的把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考试试卷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没有论证,随意性较大。
2.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教学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参与式教学法,学生便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学习效率也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教学的实践
1.课前参与
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利用校内网或公共邮箱公布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案,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向教学内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点评,确定最终教学方案。这样在上课之前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参与做好准备。
2.课中参与
在整个课堂环节中,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学生参与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通过问题或者案例,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案列, 第一种是解释型案例, 即通过案例来解释某个理论知识。这种案例一般比较简单,却构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最基础的知识点,比如用“民用航空器制造市场”的案例来解释什么是战略贸易政策。第二种是综合型案例,它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几个知识点融合起来,需要学生将自身所学结合思考,进一步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通过“中国彩电对美国的倾销案”,让学生对“如何看待倾销和反倾销”进行深入思考。这类型的案列通常难度较大,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让学生在在掌握已知的同时探索未知知识。
(2)指导学生自学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知识时,对简单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通过案例或其他问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解释;对重点概念,原理进行解释,促使学生思考重点,发现疑难。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资料,进行准备。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发言,分组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向,肯定学生的新观点,新想法,帮助修正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比如,教师在讲授“非关税壁垒”时,可以设计问题,进行配额和关税的进一步比较,让学生分组参加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课后参与
(1)学生参与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行小结。这样既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学生不但要吸收知识,更要消化和运用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广东出口型企业较多的特点,到企业或贸易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将实践融入在教学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
传统教学中,往往用考试来评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参与式教学要和学生的成绩考核制度配套起来,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实践调查,课后论文结合起来,适当的采用开卷考试或论文的形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参与式教学法的效果
1.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发言,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也普遍反映收获更大。
2.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相互分工,相互适应,更要相互帮助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合作意思和社交能力往往都得到提高,而且课堂气氛也得到调节。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知识面
参与式教学法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定位中释放出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在教学中只教授学生如何从事进出口贸易某项事务的操作,而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样操作的理由,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是很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工作环境的。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参与式教学中,并不是刻意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寻找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对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益处。参与式作为一种进口的教学方法,能否本土化,能否在素质教育中灿烂成一片,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师要通过平时积累,认真备课,尊重学生,善于归纳,把握好参与式教学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相信我们在解决了许多困难后,思维会更加敏锐,对一些教与学的定位也会改变,这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个飞跃,参与式教学的种子已在头脑中发芽了。
参考文献:
[1]陈 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六期,159-161页
[2]单 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皖西学院》,2006年第四期,160-162页
[3]姚晓燕: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一期,89-91页
关键词:TPR教学法;视听教学法;少儿英语教育
一、TPR教学法: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儿童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是连继的,又可划分为阶段,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3岁前是言语获得时期,既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获得的时期。(2)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3)7—18岁言语提高和完善的时期,即儿童的言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提高,发生质的变化,逐步达到完善的时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语法结构形式的掌握也不断提高,语法结构意识逐渐形成。根据这一现象,美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James Asher)提出了“完全生理反应”理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理论):即儿童时期掌握一门语言,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随着听说产生的。当听说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Asher主编的教材中有22个示例(exhibits),以下几个例子简单列举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
Exhibit 1
1)Touch the table.
2)Write your name.
3)Turn on the light.
4)Pick up the pink flower.
5)Point to the floor.
6)Draw a circle on the chalkboard.
二、视听说教学
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称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纪下半叶,对外语教学界影响至深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
视听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学和实验室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教学按以下方式进行:连续三次放映对话片并伴放声音注释。第一次介绍主题;第二次讲解;第三次复习;第四次放映对话片而不伴放声音注释,由学生进行讲解。此后即进行简短的对话操练,以应用本课的词汇和语法材料。教学的最后阶段是语音练习。内容是对口头言语的体裁、节奏、句型进行操练。操练中要求从含义单位中领会言语的语音,即不脱离语流操练语音。《走遍美国》是典型的听说法教材。
三、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在少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法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少儿英语教师在使用某些教学法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机械化的运用教学法。少儿英语教育不同于成人英语教育,应注意少儿习得第二语言的特点,根据少儿的特点来有效的使用适当的教学法。
2.过度强调“玩儿中学”。很多少儿英语教师坚持着一个想法,那就是,少儿英语课堂一定要活跃,气氛一定要热烈,这些导致少儿英语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学到的,记住的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一。
3.TPR教学法和视听说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证明,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TPR与视听说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TPR教学法适用于少儿英语教育。它不仅激发了少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锻炼,快速的反应训练变得更加聪明、活跃。在教学中学生们与老师建立起的亲密互信的关系也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里面掌握知识。一些内向的害羞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活泼活跃起来。但是TPR教学法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要适当,不要超过一定的“度”,并且行之有效。少儿英语教师必须善于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将TPR教学法有效的穿插其中。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相比,在词汇上,TPR教学法的效果更为明显直接;相反,视听说教学法在刺激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上更加有效果,也就是说,视听说教学法更适用于句子,日常对话等的教授。TPR教学法要求词与动作的对应,大部分的家长很难使用这一方法来辅导孩子复习学习。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要想将“视”与“听”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提高的效果都是缓慢的。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给予学生时间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不要急于求成。
四.结论
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各有优缺点。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优秀的教师,以及教师们对教学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上是分不开的。各种教学法的选择,灵活的应用,是少儿英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James 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chnique of learning.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
[2]Asher,J.(1981)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Theory&Practice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
[3]James 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 Uuidebook)1977一1982.
[4]Diane I,arsen-Freeman·Michael H b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
[6]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新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
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
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
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
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
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论文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学习英语口语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有利于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而长期以来,英语听、说技能,尤其是说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从而导致了“哑巴英语”现象。本文通过对基础外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几点应对策略。
选择针对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源于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去改善这种现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口语教学中的问题,积极的研究应对措施。
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法是语法教学法,即注重规范的书面语,不注重口语,通过系统讲授语言规则和进行大量笔头练习来掌握语法规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用于交流交际的英语语言仅仅是教科书里的串串字符、教师灌输的条条框框和考试卷上的标准答案。如何把“死”的教科书与学生“活”的运用结合起来呢?英语教师是否真正将交际教学法理论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基础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交际法的理念,摸索出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来。怎样在英语基础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大纲及新教材的交际性教学原则意图,组织好课堂英语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谈谈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据教材。新教材是新大纲所规定的交际教学的具体体现,它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新教材不再单纯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既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也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 ,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深刻理解体会教材不同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培养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依据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氛围。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交际教学课堂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参与者、解难者。首先,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语言实践中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活动,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所有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收益,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如果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了解他们所关注且经常谈论的话题、所崇拜的明星,在课堂上一定能更好的沟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姚明,他已经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了,学生对他都有一定的了解。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尝试讲出他的情况,相当多的同学都争着发言。“He is 2.26 meters tall. He is from Shanghai. He is a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in NBA. He is our national hero.”显然,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条件,它为思维活动提供了动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无意识、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使所学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变成自己的东西。 转贴于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模拟情景、扮演角色等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在教学中,声、色、形相结合,寓教于乐,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情景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交际活动的充分体现,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任何有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没有语言的意义,交际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情景。“角色表演”就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交际训练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这些表演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来决定分配给学生角色。例如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内容可以是问候,询问(天气、气候、日期、生活起居),打电话等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或设计一些游戏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匠心独运地设计出紧扣所授语言材料,又为学生所喜爱的游戏。例如,在学习“Is this a…?”“Are there any…?”,“Where is…?”等句型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灵活多变的设计一些猜物、找物、捉迷藏的游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所学内容,并且进行了交际训练。
口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用语言去学和学会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其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相信通过大量的交际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能使用流利、地道、得体而准确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当然交际教学法并不是提高口语教学效率唯一有效的方法,其他的很多教学方法也有其合理有效的成分。交际法本身也接纳了其他教学方法中的不少技巧。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有法,但无定法”。单一教学法不符合英语口语教学实际。事实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场合取得特定效果的方法。各种教学法均有不同的侧重点,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研究交际教学法,并与其他教学法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口语教学情况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张正东 《外语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
论文摘要: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综合考虑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各种教学法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本文从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四种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的介绍入手,指出了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高级英语教学效果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的发展史中,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在不同的时期各领,尽显风采。每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先前的教学法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即使是传统的听说法和翻译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外语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纳各家之长,并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要实现高级英语课程的要求,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在教学方面要从基础阶段的语言形式教学转变到侧重语言意义和功能教学,同时要做到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语言和文学相结合。在新原则的指引下,这门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3种意识,即语篇、文体和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四种能力,即语篇分析、文体分析、文学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法来实现高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呢?
二、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简介
1.听说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结构为纲是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其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2.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手段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发扬了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3.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和挑战的情况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时就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将语言学习和理解过程概括为语言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或运用等几个基本步骤。使得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
4.功能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仅有听、说、读、写技能并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意念和传达思想,因为话语的具体意义受制于使用场合的诸多社会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可能有一种功能。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功能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英语教学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个别语言错误上,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一般不因为语言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功能交际法以功能项目为纲,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
三、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人口头表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当学习者学习上有动力,他就会积极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机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
2.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主,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励学生机械翻译课文,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在语境中练习翻译,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