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

第1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2006年11月,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子辅导功课的过程中,由于他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而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给孩子们看。没想到传到网上的视频的点击率直线上升。在家初试成功后,他想让更多有兴趣的学习者能免费使用这一辅导资源,于是他便开始制作各种教学视频并传到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并得到了比尔·盖茨的资助,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在国内称其为“可汗学院”。

如果说“可汗学院”主要还是针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的话,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最初他们为解决因路程远而耽误上课的学生补课问题,让他们能够随时将错过的课补上而制作了课堂内容视频讲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两位教师很快就意识到,用视频来复习和加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所有孩子受益。这种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节省出课堂时间来帮助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之后二人就合作创造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伯格曼和萨姆斯觉得这套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个别关注,建立更好、更紧密的师生关系,而这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他们说:“颠倒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自他们率先开始翻转课堂后,这种方法不胫而走,现在全球数以千计的学校在使用。

美国底特律柯林顿戴尔高中用两个班进行了两年的翻转课堂实验后,校长格雷格·格林大胆地在全校实现了翻转模式。学生在家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会重讲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学校还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家上不了网的问题,课前课后分别提供校园电脑一个小时的访问,或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在实施翻转课堂一年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165名新生中,只有19%英语不及格,而原来一直在50%以上;数学课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结果,不及格率从44%降至13%;科学和社会研究的不及格率也下降了。另外学生们的挫败感减少,自信心增强,违纪的事件也大幅下降。曾经,这所底特律的郊区学校是本区声誉最差的学校之一,现在正發生着巨大变化。目前,在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的布里斯学校、密歇根州的一所大学预备走读学校东大急流城高中、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地区的生活学校、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市圣托马斯·阿奎那天主教学校、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等地区的学校已经在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理念、方式变化中得到了学生能力和成绩巨大提高的结果。

二、翻转课堂的理念模式

在目前课堂上的所谓师生互动只是那些外向的、能够进行主动学习的学生提问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便是小组活动,参与活动次数多、层次深,进行小组汇报交流的仍然是这些学生。而那些程度较低、学习是被动类型的学生仍然被排除在外。故翻转教学的提出初衷就是针对学生差异这一教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探索。

这种“翻转”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控制学习的进度,如学生可以选择多次、反复观看视频,调节观看速度等。而翻转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则贯穿各种类型师生、生生互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式学习,解决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产生的问题。同时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应用和能力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發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等。在充分的互动中,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进行指导,以实现个别化教学。乔纳森·伯格曼认为翻转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翻转课堂增加了课堂中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和情感的發展;翻转课堂上学生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并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再是“圣坛上的圣人”,而是“随手可及的指导者”;翻转教学是直接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产物;翻转课堂使那些由于生病或其他课外活动不能听课的学生不落下功课;课堂里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技术工具进行反复学习并反复订正得以明确理解,保证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充分学习;翻转课堂里所有学生都可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保证了学习的全员参与。

三、翻转课堂的引入

在我国,翻转课堂已经悄然落地并生根。2011年12月,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主持下开设了两个实验班,进行颠倒课堂的实践。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然后教师通过服务器搭建的数字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自动化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并即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实验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中学中也在使用翻转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图。

2012年学期开学初,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实验校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的实验探索。截至12月,杨庄中学共进行了包括语文、物理、生物三个学科共6节翻转课堂公开展示课。虽是初步尝试,但是教师们在经过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视频制作、反复磨课等环节的实施和实践中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与思考后,杨庄中学语文组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初一语文翻转课堂,内容是《济南冬天》。

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一段几分钟的教学视频,首先为学生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背景和内容,然后介绍了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的学习方法,最后留了三个思考问题,第一个是让学生根据介绍的学习方法找关键词进行赏析,第二个是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济南冬天的美,第三个是让学生在阅读赏析后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家观看,然后带着问题到学校解决。由于这是教师和学生初次使用这一教学模式,并且对于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在家使用电脑和上网还没有条件,所以杨庄中学的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前组织学生在学校机房自主观看了视频,然后进行了小组讨论。

在这节课上,学生先在全班交流了小组赏析的结果,如一个小组分享的是对第三段的赏析:“请大家看第三段,‘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个‘顶’字用的是拟人的写作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护士和她戴的帽子,感觉很生动形象并且优美。”此时教师继续追问“怎么生动优美”,并且通过示范读的方式让学生继续体验课文创造的意境,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对于第二个思考问题,学生进行了如下展示:“我认为作者把冬天想象成了很久没见的朋友,使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方式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美,因为作者对济南有感情,再加上容易使人产生联想的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冬天的美。”对于第三个思考问题,学生提出了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冬天是慈善的”“如何理解‘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为什么用‘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来描写”等问题,均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回答完学生的问题后,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资源,如《济南的秋天》,让学生对写景的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试写一段景物并提交在数字教学平台上。

本节课教师没有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品读课文,而是在教授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然后教师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思考,最后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来促进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本节课看似在解决课文学习的问题,实际上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还了解了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四、翻转课堂的引入意义

在翻转教学课堂中,技术的使用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翻转课堂在中国的落地,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也是最直接的,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直接呈现形式,如何制作一个画面简洁、清晰且有吸引力的视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对于杨庄中学的语文教师米说,第一个技术关是把现有的幻灯片录制成视频。上公开课的教师说:“以前不知道幻灯片还有录制成视频的功能,现在通过上翻转课堂才發现并学会了这项技术,原来幻灯片里就自带这个功能,我做好幻灯片后把音乐或我的讲解录进去,一合成转成视频格式存储就行了。”随着现代技术的發展,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亟待提高,而借助翻转课堂前期准备这一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对技术的思考、学习和实践,为教师在21世纪数字环境的發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制作一个4~6分钟的教学视频对教师来说极具挑战性,因为教师必须慎重地思考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问里清晰、简明、到位地解释清楚一个新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反复研读教材,并思考每个教学细节,如视频讲授的节奏、选取的例子、视觉呈现效果以及相关的评价活动的问题等。教师在备课准备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只有大量地参考教辅材料,对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进行合理的内容衔接的设计,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精华的内容进行浓缩,让学生真正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知识和技能。

再次,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师有效问题的设计水平。对于一节传统的课堂来说,教师为了达到其教学目的,会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以帮助学生逐步走向问题的关键和知识的核心。当教学设计预设到位时,学生可根据一定数量的问题达到学习目的。但当预设不合适时,会误导学生甚至将学生引向错误的方向。虽然在面对面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适当压缩或增加问题的数量和阶梯度,但如何设置有效问题仍是目前大部分教师的努力方向。翻转课堂视频中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时间短、数量少的情况下为学生指引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反复推敲问题设置的效度、梯度,实现了高效地既备知识又备学生的目的。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前教师录好的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如看 视频的速度、次数等,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已经明白的部分就快进甚至跳过,而没有看懂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同时学生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跟不上课堂的脚步落下笔记,学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做好笔记后再继续观看,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其次,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于学生是在自己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后参与课堂教学,故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有一定的答案和自己的看法,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环节,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旁观者。

再次,翻转课堂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可以自定观看教学视频的步调,根据学到的知识联系已有的知识模型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等方式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了能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教师进行讨论,学生会将问题反复斟酌后再行提出。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更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翻转课堂在中国發展的思考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它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主人,而是身边的导师,它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让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不落下功课,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指导,特别是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广度和深度等。

第2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摘 要】语文是一门开发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整合教学内容才能驱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体验中来,进而全面认知知识,生成运用能力。本文站在一线教学的角度优选比较契合广大初中生认知的三个提高课堂效率的环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合作学习;问题启发

有过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肯定听学生抱怨过语文知识不好捉摸,短时间内不好提高,甚至会对学习方法产生怀疑。确实,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需要我们长久坚持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也分享了很多高效教育心得,但是我们能在课堂上随手拿来用吗?肯定不能,因为这些教学方法未必适合自己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互动参与知识生成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鉴于此,笔者总结一线教学工作和学习经验,归纳三个比较比较契合广大初中生认知的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环节,以期抛砖引玉:

一、阅读环节

作为信息的输入手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一方面我们通过阅读初步认知生词的用法,掌握基本的表达句式;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体味语言到情感的微妙表达,从而熟能生巧产生语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将语文学习上升到“学以致用”的境界。下面我们以教学苏教版选录的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春》为例来分析如何展开阅读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体味语感。

师:大家结合预习对课文的初步掌握,思考一下应该以怎样的情感来阅读《春》这篇散文呢?然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生1:这篇课文以欢快的语气表达春天的朝气蓬勃,阅读的时候要节奏明快、愉悦。

生2:我认为该文写的非常优美,需要我们以舒缓的节奏边阅读边感受,所以应该轻轻地、柔和地饱含感情地朗读,如此方能读出春的柔和美。

……

师:同学们说都的非常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对本文的理解和感触,确实像“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样的句子我们应该以明快的节奏来读,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样的优美描写要以舒缓的语气边读边“享受”春的气息。

生齐读,完毕。

师:大家读完后,想一想作者都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春天的美呢?

生3: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生4:分别从视觉、感觉、听觉等不同的角度来引导我们感受春天的气息。

师:非常好,作者不惜运用这么多方式和方法来谱写春天的美,让我们学到什么呢?

生5: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描写景物要从多感官、多角度描写。

生6: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

这样引导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有思考地进行阅读,有效消除了滥竽充数的消极现象,同时让大家通过思考和感受,真正学习到经典的描物达情的手法,它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

二、合作环节

开放性的话题离不开合作探究,只有通过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互动交流,知识才能得到发扬和扩散,这正契合了语文开放的学科性质,所以语文高效课堂一定离不开合作探究。通常我们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成3-5人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他们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以期通过明确分工实现有限时间内通过互助交流和交叉体验实现学习内容扩大化。

例如,我们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时,就根据文言文知识密度大,许多同学理解困难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预习基础设置合作学习来谋求高效课堂。

1.布置小组任务:(1)通过工具书理解基本的文言词汇含义,然后朗读全文。(2)能复述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合作事项。(1)组长参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任务分工;(2)合作学习过程中先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再换角色进行交叉体验,然后进行相互辅导与启发;(3)笔记员记录学习成果。

3.学习成果展示,师生互动评价。

合作学习非常适合课堂知识密度大, 难度高的教学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在体验知识生成过程中以互动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三、问题启发环节

问题是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原理的准绳。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能抓住知识衔接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拓展学生思路,转化知识,生成能力。

比如我们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学大纲给出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和学习描物状景的写作技巧,笔者就设置下面三个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启发学生迁移知识: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济南的冬天?2.济南冬天有怎样典型的特点?3.反复体味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写“家乡的某个季节”的话题习作,以“描红”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如此设问启发,同学们通过再次深入阅读和学习,对文本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懂得景物描写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表达,从而连贯了基础学习到表达运用的知识生成过程。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和学习经验对初中语文三个环节的分析与总结。总而言之,无论怎样的教学环节,我们一定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认知来整合教学内容,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非但不能达成高效课堂,还要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之厄。

参考文献

第3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一、注重导语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对一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奇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导。每当上课开始时,学生若能首先听到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呼之欲出。激发学生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

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冬天的诗,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充满遐想关于冬天的场景,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导入中除了诗词导入,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脑海中逐渐扩大,并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因此要特别注重导语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设问,让学生勤思考、勤总结,多积累、多练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老师讲话要高、低、快、慢适中,讲究抑扬顿挫。要善于设问,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就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结果这个学生很紧张,其他同学也等着看笑话;老师如果对这个学生和发笑的同学进行批评,这样就扰乱了教学计划,又怎么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更不能谈学习知识了。所以教师要善于设问,注意提问艺术。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当他一旦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总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关于想什么、练什么,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累是一个过程,比如“一日一句”,要求学生备一个笔记本,将每天读到的文章或作品中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这样注重积累,就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了。所谓多练,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练兵,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农村初中,孩子们是比较单纯的,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出现了许多性格上的缺陷,农村初中教师只有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对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一。

第4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氛围营造来熏陶语感 

众所周知,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来,而通过这种良好的情境氛围自然也有利于熏陶学生的语感。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将静态、晦涩的文本资料转化为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立体画面,形成动静合宜、视听一体的动态图,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学习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并且通过音频所播放的文字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所建构的声光色形背景里,让学生来熏陶语感。比如,我们在讲授《风筝》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播放PPT以展示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剪切的一小段放风筝的视频资料,并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有意识地控制掌握阅读的语调、语气和频率),让学生在视听一体的声光色形背景里活跃语感思维,熏陶语感。 

二、推敲咀嚼精彩词句,通过读写结合来锤炼语感 

一般而言,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词句往往包含两个层次意思:一是词句本来的含义;二是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小学生要想对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有较深刻的把握,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语感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对这些重点词句的推敲和咀嚼。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应经常朗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寻找语感信息,进而激发起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应当以喜悦并充满神秘的语气,提高轻柔缓慢的语音来进行朗读,这种融入感情的朗读,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他们想象大树的样子,想象群鸟的景象特征,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优美,最终激发其朗读乐趣,逐渐实现较好地把握语感。另外,教师需明白,不同的文章因感情基调的差异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进行朗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感情基调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二是,教师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感。以我们所教授的《济南的冬天》为例,我们可以用这篇课文中“秀气”、“澄清”、“空灵”、“水墨画”等词,让学生写一段描写性的话;仿照《济南的冬天》第一段中“对于??,像我,??”的句式,请学生用把自己家乡的特点写出来??在一次次的片断式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积累的优秀的文本语言吸收、内化,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来锤炼学生的语感。 

三、重视知识储备积淀,通过体验巩固来内化语感 

不容置疑,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做“根基”,语感能力极难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储备,为语感作“有米之炊”。具体来说: 

一是,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这样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也能为语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储备“养料”。比如,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种是与语文课堂相关的延展性阅读;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通过多读作品,必然能训练语感,进而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标记或摘抄经典词句和段落,另外阅读完后还可以写一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在思考体悟中感知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思想内容、布局结构等等,为语感能力的提升积淀宽泛的文学知识素养。二是,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课本所学。对此,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丰富对所学文章内容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地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通过以上努力,无不有利于学生们积淀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将课堂所学进一步体验巩固,进而使他们的语感能力在实践的磨砺中逐步提升。 

总之,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它需要日积月累之功,需要從多方面来施力,但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懂得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氛围营造来熏陶语感;推敲咀嚼精彩词句,通过读写结合来锤炼语感;重视知识储备积淀,通过体验巩固来内化语感,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定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定能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唤起更多的理论大家以及一线教师重视学生语感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永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J].山西教育,1998(6):30. 

[2] 刘建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3(8):45. 

第5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

1.阅读多方面的作品。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告诫。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将方方面面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如利用寒、暑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将好书推荐给不同年段的学生;借每年举办“科技节”的契机,开展“读科普书,走科技路”的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为收获信息,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性的阅读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等方方面面,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2.阅读多个人的作品。小学生的膜拜心理较强,整日抱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放,这也是有的。指引学生博采众长的最好办法,是结合课内的阅读教学引荐众多的名家名品。如学习了《趵突泉的欣赏》,指引学生读老舍《济南的冬天》;学习了《再寄小读者》,指引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学习了《凡卡》,指引学生读俄国作家契坷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指引学生读现代作家贾平凹的同一题目的作品等。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中、低年级。因此,学校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现代作家的小说《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坏小子》等;郭沫若、冰心、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二、课外阅读方式多元

1.主题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这对于从众心理较强的小学生来非常必要。如学习了《鹌鹑》一课,以“母爱”为主题,开展读书周活动,让学生从书刊、网上查阅大量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不仅读、诵、记,而且还要在“佳文欣赏”课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此外,开展科普读书月、走近名人读书月、经典诵读活动周等都会大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亲子阅读。在低、中年级开展亲子阅读,对于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亲子阅读,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尤要学校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因为,我们是个缺少阅读习惯的国家,身边不买书、不读书、读不进去书的家长比比皆是。学校除了召开家长会进行动员外,还需要教师及时提供亲子阅读的目录,乃至具体读书内容。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予以评估。

3.休闲阅读。主题阅读和亲子阅读是有明确指向性的任务性阅读,而休闲阅读则是在轻松状态下的一种自由阅读方式。学生在进行休闲阅读活动中,可以参考老师、同学的推荐书目,也可以自己选择读书内容及方法。

三、课外阅读方法多样

1.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2.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3.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四、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1.评价主体多层。课外阅读突出的个性化倾向,决定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多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可以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同时,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第6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激情 理解体验 语言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52-01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根据对新课标的解读和自己近18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营造氛围,激活兴趣

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的冲击阅读率下降,根据实际调查不阅读占46.3%,不习惯阅读占30.5%.面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每天三十分钟阅读方案。时间自由选择,不占用讲课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在每节课前利用3分钟让学生谈体会。学生为了早交流午餐过后,就坐在座位上安静阅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改变以往教学中所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方法,培养习惯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阅读的方法,有利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十法: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中,最为实效的是精读、写读。

精读是读的深化。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写读是读的升华。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三、重视积累,探究语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增厚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形成一种无形的积累。这种无形积累是阅读经历的初级阶段,能对学生的人格、各方面修养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但这种随意性、消遣性的积累,较难快速地深入学生的大脑,并通过大脑分析理解吸引力,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迫切需要阅读的主体在无形积累的基础上加强有形的积累。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以朗读比赛的形式完成,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探究本课语言环节学生发言踊跃,准确透彻领会语言的精妙。我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当堂练笔,成功的完成积累与探究环节。

第7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一、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会针对课文花大力气研究资料、备课、做课件,作文却几乎不讲。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教学与分数关系密切,只要是平时老师上课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考场作文阅卷中教师个人偏好的影响,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也削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二、重技巧,轻素质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不少老师养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不良习惯,于是,不少教师开始研究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接着七段论、八段论就相继出现,第一段怎么写,主体部分分几段,每段怎么安排,最后一段如何点题、如何深化。新时代的“八股文”就此诞生。我认为,适当地教一些不会写作文的孩子谋篇布局无可厚非,但将它变成一种程式教给每一个孩子,并用高分诱使有写作天分的孩子也这样去写,无异于摧残,或许一个有灵气的作家就在教师这样的训练中消失了,孩子们真正应该去激发的东西就没有了。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把“田野研究”这一概念引到中学的写作教学中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田野作文教学”就是关注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的思维模型。具体做法如下: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田野研究注重学生的原初生活体验。有的人写作文,抓耳挠腮,痛苦不堪;有的人写作文,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就在素材储备。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物、身边人、身边事,比如每个班的窗台上都有很多植物,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的形状、颜色、味道、长势都不一样。让学生写写日记,记录身边小事,谈谈生活感悟。间接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说要博览群书,多读书多做笔记,慢慢地,就建立起自己的积累小仓库,自然也就下笔千言了。

2.学好范文,积累方法

“田野作文教学”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能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好文章,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写作技巧、语言表达都值得借鉴。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契机,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短小的写作训练。

比如学《端午日》时,我发现作者在“划龙船”部分花了大量笔墨,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大大渲染了龙舟赛的紧张激烈。而“捉鸭子”部分很简略,只有一句话,但很多学生对捉鸭子这一情节很感兴趣。所以,在赏析了“划龙舟”部分,探讨作者是怎样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总结了写作方法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同样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写写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捉鸭子”場面,学生兴致高昂,写出不少出彩的语句。我选了一些全班朗读,学生听到自己写的精彩语句都特别高兴。

学《春》《济南的冬天》时让同学们也学着用各种修辞、多角度描绘自然之美;学《童年的朋友》时,我就让学生写写身边的同学,当堂读,让其他同学猜写的是谁,猜对了就说明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这样短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既巩固了课文所学,又激发了写作兴趣,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真是一举三得。

3.多元评价,提高兴趣

“田野作文教学研究”注重多元评价。作文批改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于是不少教师每篇认真圈画、每处认真修改、最后再洋洋洒洒来几段总评,教师批得很辛苦,学生看得触目惊心,下次该犯的错还犯。

当然学生的批改也不能放羊,头几次是要做指导的,教学生如何批、从哪些方面评判。比如文章看三遍,第一遍找病句和错别字、中心是否明确、主题立意如何、有无偏题现象;第二遍精读,写眉批,找值得赞赏的好语句品析一下,能引发共鸣的谈谈感受,发现不足就提出,最好能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第三遍再读,并写出恰当的总评。在这样的实践中,我发现同样的话,由同学说出来,孩子们更重视,更在意,作文水平有明显提高,同时,批改的过程让赏析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评讲作文也很重要。除了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外,也要展示学生自己的好文章。我会先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现自己变成小老师,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评价中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亮点和不足,而老师的评价则更多带着发展性眼光和悦纳性视角去看待和评价学生作品,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第8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传统做法;新理念主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88-1

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努力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师生应互相尊重,多一点感情交流,多一点思想碰撞,多一点人性的关爱。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民主气氛,运用多种手段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当处理好其中的五对关系。

一、讲析与诵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比较重视诵读的,只是诵读时间大多安排在课外,诵读的内容仅是应付考试,对诵读的指导很少,在课内更多的是进行内容的讲析,其实,讲析永远代替不下了诵读,而诵读很多时候能够完成讲析的任务。笔者认为,诵读不是一般的熟读背诵,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的、有讲究的吟诵。指导的第一步便是准确、流利地朗读,读准字音,要求字正腔圆,不添字少字,不读错字;第二便是引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之美,把握节奏,注意语速,分清重音,读出停顿、对偶句,排比名处读出那种排出例海的气势,整散结合的句子,读出其轻重缓疾的错落之美;第三便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每段每句的感情,当然不是靠讲析和肢解,而重在学生主动参与诵读实践。

那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诵读往往能深深地感染诵读者自己,使人不知不觉沉醉于其中。要真是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少说也已成功了一半。另外,在指导诵读中,范读的功效是很大的。

二、教师的自我鉴赏与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般而言,文章的欣赏最基本的技术层面,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知人论世;②理清思路;③明确主旨;④体会技法;⑤品味语言。作为基本的鉴赏要领,我们只要有意识地多引导几次,学生便能掌握。课堂上教师应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探究。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致因课堂教学的局限而陷入一个狭小的思维谷,学生人人开动脑筋,个个踊跃发言,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射。多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学生便能文思敏捷、语言鲜活,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说教与个性解读

学生或因知识储备的欠缺,或因人生经历的单薄或因性格品质的幼稚,对一些文章的理解不可能很深入,有时甚至很肤浅、很片面。 我们不能一开始便作过高的要求,硬把学生引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中来,这会让学生很难接受。长此以往,要么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要么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失去自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文章的理解往往是多层面的,教师不可作唯一标准的解释,而应对学生不同层次的理解给予更多的包容和肯定。因其理解的多元,就应强调学生会学,而非学会,看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个体性,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去感悟,让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行动起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改变过去教师定目标、定内容、定教学方法的全定式,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通过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产生面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合作解释、共同提高的效果,这样每一个同学都是参与者,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课外练习与阅读积累

在教学中,题海战术还是被许多人视作法宝。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的练习还是必要的,但打题海战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上,大量阅读的效果是题海战术难以企及的。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高度概括,课外阅读为学生开展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了语文信息量。它既是自读课文中“自读能力”的延伸,又可以弥补课内不足,提高自学能力,紧张的学习之余,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指导他们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如: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写读书笔记,教师定期组织交流,让学生们推荐自己认为最佳的段落或文章,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辩论会,交流收获,评判看法等。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阅读水平越来越高,自读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插上腾飞的双翼,会结语文学习引进源头活水。

五、教师传授与学生感悟

1.让学生发现文中美的现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选文都文质兼美,塑造了一系列彪炳千秋、光彩照人的形象。如总理、等形象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第9篇: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反思 备课 教学 课堂 内容 注意的问题

新学期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全部是现代诗,我满以为学生会对此有极大的兴趣,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备课,什么文章背景、作者介绍、诗歌流派、诗作分析、练习检测等等,不一而足。然后信心满满地走进课堂。可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大多数学生反映现代诗缺乏意境美,内容浅显,没有意思。我设想中的学生情绪高涨的一堂课在学生平淡的反应中草草地收了场。下了课,我不由陷入了思考:我原本以为学生会喜欢现代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二节课,我做了调整,一开始,我就出了一道英译汉,学生一听语文课要做英语题,兴趣大增。于是,我把《静夜思》的英文版抄在了黑板上,让学生翻译,然后再引入当堂课的教学。这节课,终于激发起学生的一点兴趣。下课后,我又想,这是在讲现代诗啊,怎样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这上面来呢?当时正好学济慈的《蝈蝈与蛐蛐》,而且教参上还附了这首诗的英文原文。课上,我先把原文念给学生听,大家听完以后,都在尝试着翻译,虽然译得都有缺漏,但是,明显可见他们极高的兴致。这堂课成功的引入,终于取得了我预先设想的教学效果。这次一波三折的授课经历,让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反思本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语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内省,本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道德修养。通过时常的内省,教人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而今,这种内省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又不断地促进着现代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针对备课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备课,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为此,教师都努力地专研教学大纲、阅读参考资料、熟悉教材、探寻教学方法,以期备好每一堂课。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即使思考得再缜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这样,集体备课就成为我们进行合作探究,以便发挥集团整体的最大优势,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集体备课后对个人备课的反思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会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个案。集体备课时,教师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大家的努力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集体教案。这时,比照集体教案,及时的反思自己的个案,会发现个案中的不足之处、考虑不全面的地方,从而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对集体备课的反思,对个案的改进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集体备课后跟进课堂的反思

经过集体备课、经过反思改进后的个案是否适合自己的课堂呢?这还需要教案定型后跟进课堂的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失败处进行修改、反思,作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因此,只有通过跟进课堂后的反思、体会、感悟,才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现在教学的、能够驾驭现在课堂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二、针对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简单地说,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后研究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的过程。这其中,有对自己教学策略的评判,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衡量,更有对学生深层次的教学关怀。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淀,成为进一步教学的背景,新的思想开始抽穗,逐渐拔节,蓬勃生长。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课后反思能帮教师及时认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教学反思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呢?

1.要反思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否得当,对重难点的把握、突破是否有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等。还要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有效的完成了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并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在教授《海燕》时,教学任务之一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许是学生有些害羞吧,或许是我并没有创设好合适的情境,总之,朗读的学生并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能力目标没有完成。在第一个班结束授课后,我在第二个班立刻调整了教学方式,先放了朗读录音,然后又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并且低声的播放一些激昂的背景音乐,之后又采用比读、分段朗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那堂课比起前一节来,真是有不小的进步。我的反思是,要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争取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要反思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记录下来,这是对该学生的一种莫大鼓舞,也是对其他学生一种很大的正面促进。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好见解、好思路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所谓“教学相长”嘛!此外,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资料。

(3)要反思当堂训练。现在的课堂早已经不提倡满堂灌,学生已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对一堂课教学实绩的检测,还得由老师来安排相关的练习。记得是在听斯老师的语文课。那节课讲的是《济南的冬天》,课上分析了写景的层次及方法。授课结束,老师安排了字词的练习。听课老师一致认为,既然这节课讲的是写景的方法,不妨让学生们做一些写景的片段练习,这样也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我的反思是,课堂练习最好和课堂授课内容相结合,以巩固当堂所学,检测教学效果。

2.要反思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也是一样。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究竟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检测,经过教师的反思不断改进,才能找到最好的那一条路。带第一轮学生时,我教的是学情较差的学生。第一次讲文言文《论语》,我没有估计到学生的情况,讲的快了一些,重点字词虽然有板书,可是,学生却反映有些句子还是不懂。于是,我放慢了教学速度,将整句话都做了板书,并通过板书指导学生做笔记。这样,学生终于跟上了。第二轮教初一的时候,我想,学生刚从小学毕业,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还是应该放慢速度。但是我忽略了这次是一些学情较好的学生。那种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教学过后,学生又反映教得太慢了,一堂课学不了多少东西,于是,我又改变了教学策略。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让我明白:在教学中,过程或者方法的选择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关键要看针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3.要反思教学细节

实践证明,再完美的教学设计、经验再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或处理不妥的细枝末节存在,如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对违纪现象的处理,对个别知识点的误解等等。细细思考,这些细枝末节也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或经验积累欠缺的一面。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缺憾及时记录下来,对其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疏理,定能“吃一堑,长一智”,变缺憾为经验,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相反,有时候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偶尔的灵光一闪,也就成就了一堂课的精彩。一次,我校语文教师董老师讲公开课。临近尾声了,董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是一道造句题,用原文中重点词语造句。被提问到的学生也没有事先准备,可是,他们一个个的竟前后相继地把自己的句子和前一位同学的句子串联了起来,最后竟连成了一段情景片段。这不由得叫听课的老师都暗暗叫好。我反思的结论是,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情况应因势利导,让这些瞬间产生的灵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经常学习,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如果说一个教师的课堂机智可以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甚至出彩,那么课后的顿悟与反省则更加可贵,这种反思是指向未来的,它使今后的教学更完善。这些课堂机智的灵感火花经过储蓄后将积淀成经验,积淀成素养。它将促进教师的预见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使教师在往后遭遇意外事件时能驾轻就熟,巧妙处理。

其实,在教学中出现疏漏需要教学反思,往往是由于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当然,这也是正常并且难以避免的。有了课后的反思,就等于心中有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在以后的授课中更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