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长与成功范文

成长与成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长与成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长与成功

第1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人人都想成功,想一夜暴富,但却总是忽视了成长的过程。一个有成长经历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有非比寻常的成长经历。

张海迪,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个拥有非同常人的成长经历,所以注定她一定成功。

张海迪5岁因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因随父母下放到了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但是她丝毫没有惧怕艰难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在那个小山村里给孩子们教书习字,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那小山村的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赞誉。

她非常人一般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遥不可及的成功。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与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文学制作,执着的为文学而战,皇天不负有心人,迄今为止,海迪出版的文学作品也有十多余部,相继获得了各类的奖项。

也许有人会惊羡于海迪的成功,倾心于海迪所获得的奖项,但是有多少人是真心关注过她那曲折的成长经历呢?

成长与成功相辅相成,孟轲的“天将降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大概所说的就是成功的关键在于经历了非同平常的成长吧!

第2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在这样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中,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载体,对公司的长远发展甚至胜败存亡有着决定性影响。新奥科技的知识产权部主管公司所有知识产权事务,主要涉及无形资产权利获得、专利检索分析以及风险预防、技术交易等方面。而带领整个知识产权团队直面新时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正是新奥科技知识产权部主任张德志。

十四载风雨不改

2012年5月,张德志作为知识产权部主任正式加入新奥科技。对于公司来说,这无疑是新鲜注入的血液,而对于张德志个人而言,他其实已经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打拼了十余年。

初识知识产权是在2001年。彼时供职于联想集团的张德志,为顺应集团以专利分析指导研发并进行专利布局的整体发展思路,开始由专业研发逐渐转型,摸索专利检索分析事务,进入了知识产权领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2002年以后,一些专利的NPE组织开始跟联想谈专利许可的事情,我在合理应对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感觉到专利原来可以这么玩,很有意思;另外,我做出了联想第一份专利分析报告,对研发部门有很大的帮助,于是致力于从事知识产权。”

2005年7月,张德志进入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任职知识产权与标准化部部门经理。正是在这段时期,他在一点一滴地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支持公司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知识产权经理人的意识。他曾指出,走向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必经之路就是“如何从只关注知识产权本身到综合考虑各个业务,更好地释放知识产权价值”。调整看待知识产权业务的角度问题是他在转型蜕变时期领悟到的关键。

到如今,已经是张德志进入知识产权行业的第十四个年头了。这十四年的职场磨砺,使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愈加成熟稳健。这十四年以来,张德志也亲身体会了中国知识产权行业的变化发展,从原来很少有公司设置知识产权部门到知识产权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体现价值,很多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更是纷纷涌现。在这十四年的知识产权风雨路上,张德志陪伴着中国的知识产权行业共同成长,起起伏伏间却从来没有一刻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分阶段地感悟知识产权

张德志将自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把知识产权当作事情、把知识产权当作业务以及关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不同的认识阶段也为他带来了不同意义上的成就感。

把知识产权当作事情去做时,只要相关工作上有了进展,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张德志曾提到:“在联想时,看到做的专利分析报告对研发有帮助,有成就感;成功地应对了NPE,感觉有成就感。总的来说,只要看到自己的工作有好的结果,就觉得骄傲。”这种内在的成就感,正是促使他进一步深入知识产权行业的重要动力。

而当把知识产权当作业务去研究时,在单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以期获得效果最佳的部署方案。就职于握奇时,张德志就曾积极思考如何推动知识产权使其更好地支持业务开展。“在某项产品的市场推广前,提前预判专利对业务的影响,作好相关的预处理,无论是针对专利无效,还是业务开展中各种专利纠缠,均做了非常有效的准备,有效地保证了产品在全球的销售。我想,这个事情是我在具体的专利事务处理方面最有成就感的”。进入新奥集团后,张德志开始专注研究不同的技术交易方式,例如技术服务、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如何进行知识产权部署,这些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对知识产权行业认识的加深,张德志开始尝试突破自身局限,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正如他说过的“独厉害,不如众厉害”,要发展壮大一个行业,只依靠少数精英是不可行的,而是要绝大多数从业者共同进步,知识产权行业尤其如此。他坚信“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国际化以及法制中国的推进,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必然是众多企业的必备良药”。对于他个人而言,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凭借自己多年的行业内经验,尽最大努力帮助新一代从业者更全面地掌握行业相关知识以及行业工作方式,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产权与业务之前的内在关系。每当他看到自己的同事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或者感受到新人的成长壮大,都会倍感骄傲。

谦恭束腰 自信满满

张德志在采访中对记者提到,他的老领导曾赠予他一幅字――“谦恭束腰,自信满满”。这句话他尤为欣赏。用谦卑、恭谨的心态考虑每件事情,这就像腰带一样,是发力前进的源推动力;而用满满的自信去做事情,又是获得成功的另一关键。其实,这同样也是张德志自身的写照。

第3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我的教学足迹——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历程

记得1993年毕业时分在一个乡村中学,凭着刚从学校毕业的热情,我认真地对待教学,但欠缺经验,不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闹了一些笑话。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上初一上册“春秋战国”的内容时,按照教参的教法教学生记战国七雄的名字和方位,当时我说:在地图上这七个国家可以联成一个字母,同学们画一下看是什么字母?是“S”,学生高兴地告诉我,我也很高兴地表扬了他们。到期末考试时刚好有这么一道题“请列举战国七雄的名字。”当时我就想学生肯定会答,改试卷时可让我傻眼了,试卷上几乎都画了一个大大的“S”。我只突出说明国家名称连成的形状,而忘了突出让他们记国家的名称了。这段经历让我知道了教学不能照搬教参,教学理论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两年后调到县城一所中学任教,一开始就接任初二年级的历史课,而这一届的学生因为对原来的年轻历史老师有看法,并发生过冲突,所以对历史课没一点兴趣,都不愿意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耐心、细心地给学生上课,多鼓励、少批评,课后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慢慢地学生接受了我,改变了对历史课的看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到期末考试时及格人数达到了70%,这让我感到欣喜。这段经历让我知道了耐心、细心和爱心在教学中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2002年我调到南宁市北湖北路学校,在此任教以来,接受到更多的教学理念,视野开阔了,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一边继续认真钻研教材,一边把学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同时更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反馈,并不断改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05年到2012年带了六届参加历史科中考的学生(政史合卷),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全南宁市中考排名情况如下:2006年第8名,2007年第15名,2008年和2010年都是第5名。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我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是分不开的。

我的教书育人工作——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育好人,因而要为“育人”而学习,学习新的教法,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与时俱进

时代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他对教师提出了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严格要求,教师更有责任力求上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当我们一些老师还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却已经欣然接受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有的地方不如学生,那么就要虚心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2.修养性情

磨炼性格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做教师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不良的性格。在这一点上我有深切的体会,有一次期末考试后,我任班主任的班级综合成绩不如其他班级,当时我告诫自己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教室,可是情不自禁地还是将情绪带到了教室,无形中表现得神情沮丧,并在一些话语中表现出对学生的不满,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课后来到办公室安慰我说:“老师,你不要老盯住这次的成绩不放,我们班不是每次都这样的。”这位学生开阔的胸襟使我感到汗颜。确实人的一生都面临着性格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完善人格,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终身学习为人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心得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历史教材的内容涉及上下五千年,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素材和主题可以挖掘。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充满高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所以,我在这方面的心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多读书,拓宽视野

新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是拥有专业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这种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确立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的。”这种“内在养成”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可读的书很多,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读。(1)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帮助自己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书:《今天怎样做教师》《走进新教程》《有效备课——初中历史》《中学历史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教学参考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等,博采众长,从中汲取适合我们的教学艺术,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增强做一个学者型教师的底气。(2)读艺术性强的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毛佩琦的《明十七帝疑难案》、袁腾飞的《历史是什么玩意》等,既能增加自己的学识,又能和学生多个话题。如果我们不读书,就很难在知识拥有量上超过学生,也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学的本质实际就是一种沟通。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我们与众不同,才能适合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

2.多钻研,技高为师

教师要教出成绩,要教活学生,有特色,才有成绩。为此,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意蕴,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与古人对话,深入领会课文的丰富内容。如上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讲述奴隶的悲惨生活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读道:“我是被主人用一匹马加一束丝买回来的五个奴隶中的一个,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却从来都没有吃饱过,还经常受到主人的鞭笞,白天,我累了一整天,晚上,我还带着枷锁休息。到了祭祀祖先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伴可能被杀死来当祭品,主人死了我可能会被杀死去为他陪葬……”低沉、缓慢而苍凉的语言再现了奴隶的悲惨命运,学生在深受感染的同时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和野蛮的本质;并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2)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的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有哪些求知的欲望,教师必须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文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马卡连科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只有两条:最多的去要求学生,最多地去尊重学生。(3)课前备好课,采用适当的教法。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深浅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多积累,海纳百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教育观念”等,为此,我努力去积累,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每次学生考试后我都反思和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想办法改正;同时自己多做习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习题给学生练或在讲课中引用;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和城区等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向其他老师学习,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如在2010年的中考复习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他校老师对八年级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的复习课后,很有感触,于是就结合我的学生情况,借用他的方法给学生复习,解决了这单元内容的繁杂问题,取得了好的效果,并且学生在中考中基本答对了这一单元的相关题目。

学史可以明智,历史科的社会功能在于鉴古察今,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但是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这也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实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第4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回想5年前,当我还是个小不点的时候,我便被爸爸妈妈寄予厚望。当我踏入体育路小学的那一瞬间,我就注定与体小结下不解之缘。我望着眼前这陌生的一切,望着那高大整洁的教学楼,望着那摆放整齐的桌椅,望着那群天真无邪的伙伴与和蔼可亲的老师,心中就充满了激动与喜悦。

如今,5年的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匆匆流去的5年时光里,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性无知的小孩,取而代之的是一为博览群书的少年。体小,是你改变了我,是你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体小,一个孕育了无数株幼苗的摇篮,它辛勤地把我们哺育成参天大树,祖国未来的栋梁。有多少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你为同学和家长们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体小,你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式自我的舞台。你让含苞的花蕾在美丽的花坛里尽情开放,你让展翅的雄鹰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

体小,在这里,有我朝夕相处的学习伙伴,在这里有我尊敬的各位老师。每天,任劳任怨的粉笔,在黑板上留下了它的辛勤;老师又为我们传授着我们日益渴望学到的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的尽情遨游,探索未知的奥秘。

第5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五(七)班

余振华

迈着时间的步伐,我紧跟着它,可又追不上它。一晃五年,我从那无知的幼儿成长成了懂事的少年了。五年,一切都在变,可有一点唯独没有变——七班,我们永远忘不了培育我们的七班。

我,惦记着,我这一生还能看七班多少眼?想着想着,却想不起小事做错的一点点。

一年级时,不懂事的小孩进入课堂,望着身边的一切,都非常奇怪。

伴随着五年,老师用血汗和乳汁滋润着我们。从点横竖撇,到加减乘除,从天上星座到海底世界,老师用微笑和关怀传送着信念和力量。老师是勤勤恳恳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春蚕,是英雄身后的英雄,是巨人脚下的巨人!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既温和又威严,既谦逊又清高,既平凡又伟大。老师用满腔热血教我们懂得了淳朴,自然,充实,高尚。苍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浩荡江河忘记不了源头,我们又怎能忘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恩师呢?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

在七班生活了五年,写完了一张张白纸,做完了一册册练习题,用心刻苦攻读,埋头奋力拼搏。但我们不觉得累与苦,无怨也无悔。我们懂得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晨”。有了蓬蓬勃勃的春,才会有郁郁葱葱的夏,果实累累的秋,白雪一片的冬。我们要一天天舒展,一天天成长。我们深深懂得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不再叹息,我们不再犹豫。我们会昂起头,挺起胸,去迎风浪,搏急流,斗风雪,登高山,即使跌倒也会爬起来继续走。

第6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母校真新小学于1999年创建,是一所由区教育局直属的中型科技现代化小学。坐落于嘉定区东南首,与市区的长宁区普陀区两区接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一九九九年学校独立建制,现有建筑面积6861平方米, 20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教职工52人,平均年龄35岁。在专职教师46人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24人,专科学历17人。

学校确定了求真、求新、求实的校风,严谨、刻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勤思、主动的学风。真新小学的园丁们以新字当头,在新上做出教育的新篇章,培养新世纪的新一代人才。

回想起五年前的2001年,我才刚刚入学,只是一名懵懂的新生。当爸爸妈妈牵着我那稚嫩的小手,把我带进校园时,我便被母校里所有的一草一木吸引住了。在母校,一位又一位可敬的老师,带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欢畅的遨游……从拼音到英文、从日记到作文、从加减乘除到几何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是您,亲爱的母校,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第7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在苏州生活的人们,不管是新苏州人还是老苏州人,他们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在我小时候,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去观前街,天还不是很热,刮着小风。我们在路上谈笑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在我们的前面有一个看上去比我们小一点的的男孩,把吃完东西的包装袋随手一扔。我看见,在他的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桶,可他却……

我正想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去捡那包垃圾时,妈妈一个眼神示意我多管闲事,随后便拉着我离开那里,进了一家服装店……30分钟过后,我和妈妈从服装店走了出来,缺见方才那包垃圾还静静地躺在地上呢,从刚才那垃圾被扔到现在足足过了30分钟,却没有人去捡那垃圾。

看见有一个人正好走到那垃圾前,那人停了一下,但他毫不犹豫地从垃圾上跨了过去,像是地上任何东西东没有,视若无睹。在最后,终于有一位环卫工人走到那把垃圾扫进了垃圾桶。看到那,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像前一位人看到垃圾视若无睹的,那世界将会怎样?

日月如梭,几年过去了,我真正看到苏州成长到文明的那一天,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不经意地露出来的。

在喧闹的马路间,有许多穿着黄色制服的忙碌身影。他们头顶着烈日,摇着红旗,指挥着要过马路的人们。人们站在他们的身后,听从着他们的指挥。

这些在人群中默默无闻地帮助人们维持交通秩序的人,就是可敬的志愿者。他们有些是学生,有些是老人,有些是企业员工。他们利用宝贵的个人时间来替他人维持交通秩序,顶着烈日站在马路旁,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可是谁也没见过他们喊过苦,喊过累。甚至连水都没有喝。他们口渴吗?当然。但是为了交通秩序,他们从来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去喝水。

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让苏州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变成一个文明城市,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一点小小的改善,虽不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每个人文明一小步,整个社会就文明一大步。

文明,不是为了做给人们看,然后得到别人的赞扬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做文明的事,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文明的人。

第8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大家好!

我来自金堂县邮政局,我叫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企业同成长——企业,我成长的舞台!

很多人总是认为:“我为企业工作,企业发给我薪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企业如何发展则与我没有多大的关系。”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从来没有认识到企业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不知道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企业是船,你就是水手,让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遇到风雨、礁石、海浪,你都不能逃避,而应该努力使这艘船安全靠岸。对每个职工来说,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的职责,因为企业的命运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程。

企业就如同是一艘驶向成功码头的大型油轮,操作这艘船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为了保证这艘船能够正常的前行,船长(也就是企业决策人)需要无数的人来充当他的助手(你就是其中的一位),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和目的:“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到最好、最正确,并且尽力帮助同伴,共同协助船长,努力将这艘船安全平稳地驶到目的地。”如果你对工作不负责任,那么这艘船些许会因为你的失职而沉入大海,所有的人都将因为你而葬身鱼腹。因此,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和船上的每个人同舟共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应该有责任心,与企业共命运,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

XX年的春天,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自信走进了金堂县邮政局这个大家庭,成为了邮政企业的一名员工,我感到无比自豪。刚开始工作,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新的起点,我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和不太熟悉的工作流程,使我不知所措。后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了这个我成长的大家庭。刚开始工作,企业受金堂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职工思想观念等的多方因素影响,企业的很多业务发展比较缓慢,当时职工工资还不到500元。可是企业在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时,主动融入到了地方经济浪潮中,企业内部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强化经营意识,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经营方式,提高职工素质等措施来努力拓展业务市场,最终寻求到了新的突破口。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质的变化,量的飞跃,业务收入一年一个台阶,业务总量更是在XX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职工工资也从以前的500元,涨到了现在的XX元左右。为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企业在条件艰苦的几个支局所建立了职工小家,让职工时时刻刻都感觉到家的温暖。而我,经过这几年的脱变,已经成为了企业中的一名佼佼者,在各项业务劳动竞赛中名列前茅,在每次业务练兵、技能达标考试中成绩优异,在每次文艺表演中大方异彩,在每次职工运动中成绩突出,是企业见证了我成长的脚步。工作几年来,我到过5个网点,工作环境在变,身边的同事在变,但我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结下深深的情谊,他们有的时候像长者一样帮助我,有的时候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有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听我诉说,有的时候像儿时的玩伴一样给我欢乐,有的时候,太多的有时侯,今天,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对他们中的每一位都说声“谢谢”!是他们让我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逐渐成熟,慢慢地成长,懂得了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还是一样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人生就要不断的去挑战自我、经营自我,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干劲,这样才会感到生活的真实,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无限潜力。

第9篇:成长与成功范文

岳云霞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

岳云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组长,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任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通用技术学科组组长;被地质出版社聘为教材培训专家。主持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实践模式的课堂应用》,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并撰写了《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下的项目选择》等文章。主编出版了《通用技术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集》一书。

通用技术课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课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技术课教师,我感到非常兴奋、备受鼓舞:我们的教育终于正式关注学生的技术素养,开始有了专门的技术课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有一门课是专门关注学生分数之外的动手能力的。虽然开课伊始,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还并不清楚,但是我们都对这一门新课程有着积极的设想和期望。

不过,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忐忑和紧张,我一直从事劳动技术教学,当我看到通用技术教材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要体验技术的一般过程,又要在科学严谨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技术试验,我困惑了:这课如何上呢?作为通用技术教研组长的我能否带领其他教师上好这门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我开始了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实践。

一、认识课程,探寻“难点”

通用技术开课之初教学资源匮乏,几乎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教师只能小心翼翼地进行摸索尝试,按部就班,生怕把路走歪,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采取了紧抓教材,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虽有实践活动,但活动的设置不系统,学科特点不明显。尽管为如何上好课费尽了心思,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充分展现出技术课程的魅力。这时,我们意识到通用技术课程综合性特别强,实践性也强,无教学经验可借鉴使其成了“难点”。我也从一开始的兴奋逐渐冷静下来并深入思考:如何才能突破难点,使这门课真正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二、实践创新,变“难”为“亮”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不能在黑板上种庄稼、教室里讲技术,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又不能为了热闹而搞活动,要把通用技术作为课程来研究,形成课程体系,从而让学生感受技术的魅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何让通用技术课堂变得更高效?如何形成课程体系,落实课程标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带领全组教师思考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启了《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课题研究,还原技术课程本色,落实“学中做,做中学”理念,把通用技术课的难点变为亮点!

(一)深研课程标准,重组教材

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于通用技术的界定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是通识性的技术教育,不同于专业技术教育,并非要培养专业的木工、钳工、车工人员,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即让学生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使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升,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只有理解了它,才能为学科建设和课程研究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二)统筹知识,创新教学模式

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时,我始终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全体学生技术素养的共同提高;所有学生共同经历项目中的各环节;将全部课程内容集中到几个大的项目之中,使知识得到统筹和重组。

经过反复的研究、调研、走访专家,我们决定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完成一项创作”“设计一件产品”的形式承载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相关技术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技术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在每一个具体的、精心设置的项目中,在每一次动手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断被巩固,创造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技术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1.体现学习梯度与学科整合的项目选择。

项目的合理选择是项目实践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在项目的选择上,我们注意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项目选择的层次性。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分解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即“初次接触”“加深印象”“深入了解”“总结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2)课程整合。以“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一课为例,其中涉及美术中的绘画基础知识、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及绘图知识等。所以在项目设计时,应当注意与这些学科的联系。(3)项目的关联性。每一个项目的选择都承载着下一个项目的内容,为下一个项目的落实打下基础。

同时,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选择项目:项目能够合理承载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项目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项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综合性;项目的设置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后期项目能合理结合前期项目所学内容;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师生可共同总结、评价。

2.基于学生生活的项目规划。

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应是解决问题,问题应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边环境,我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和反思,从而学会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针对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我们分别设置了项目。“技术与设计1”的项目有:“工艺表的设计与制作”“瓶起子的设计与制作”“螺栓螺母的加工与制作”“书架的设计与制作”。“技术与设计2”的项目主要是以“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来承载本模块的全部内容。分别包括:“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下面,我举两个例子说明项目所承载的知识点及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所学到的技能。

例如,“工艺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承载的知识点有:产品的造型和美感设计、设计方案的制订过程、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学生通过该项目学习到的技能有:表面涂覆处理工艺、木工工艺、锯割操作。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如下制作流程:明确设计要求一收集和处理信息—构思设计方案—草图表达构思—评价与选择方案—加工制作(绘图—锯割—打磨—表面涂覆—组装调试)。由此可见,学生在完成这一项目时,经历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设计方案的制订方法,学会了使用木工工具及设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引用“奥运火炬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经历的这一过程正是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再如,“瓶起子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主要承载的知识是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技术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些既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又是评价设计作品的基本标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钳工工具及设备、钳工工艺。设计完成后,学生又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师生共成长,让“亮点”更有“魅力”

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往往能从实际的动手和操作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但是作为一门正式的国家课程,让学生乐于参与并不是终极目标,学生应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技术素养的提升,并在不知不觉中应用技术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技术课的魅力所在。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不能只有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只有思想没有行为的能力;不能仅仅靠技术演示,学生只会熟练使用工具,却没有科学的思想。教师作为引导者,一方面应该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鼓励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动手实践者;另一方面也应当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及时讲授每一个步骤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边做边学,既有技能的提升,又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思想的增长。

我们教研组的10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有从其他学科转岗过来的,有原来的劳动技术教师,也有刚毕业的研究生。要展示技术课程的内在魅力,就要求所有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通识类的技术课程,涉及的学科种类和操作技能繁多,为了让学生从开始就接触到专业、规范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练习,才能有知识可教、有技能可传授。但是仅仅提高技术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本身的技术素养就要先提升。教师的技术操作熟练规范,更应该建立在思想科学、方法正确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技术课程的独特性,在探索新型的、能够适应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形式的道路上,需要所有教师积极尝试,不惧困难,共同努力,一起进步,逐渐丰富、完善这门全新的课程,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体会与同事、学生分享,在课程实践中欣赏学生的发展,同时自己获得成长。

在项目完成以后,及时做出反思和总结:项目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学生在一次完整的经历之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提高的除了规范、熟练使用工具的能力外,是否在思想、方法、态度等更高的层面上得到了提升?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技术课程展现了本质“魅力”。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从开课之初我们毫无经验,到现在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着手,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备课,却发现教学效果和一开始的设想相距甚远。我也有过迷茫,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才是最正确的。但是我从来都不曾怀疑过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课开好,开成精品课、亮点课,要达到让学生在学习过通用技术课后能终身受益。因此,所有遇到的困难都不能阻挡我前进。通过反复地挖掘课程标准的内在含义,研读和分析教材,走访专家与学者,寻找新的途径。在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每一轮的教学尝试后,都要经历自我改进,甚至完全推翻重新建立的过程。一路走来,虽然从来都不平坦,但是因为我的终极目标和信念是坚定的,所以从来没有却步,只有永不停歇地往前探索。

五、成果汇总,专家鼓励

通过探索、实践,我带领全组教师将课题研究成果汇总成书,变成可推广的经验,让更多的通用技术教师和专家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指导和把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