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模拟电子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中职院校学习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很难入门,要掌握好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及电路的分析计算谈何容易,要记住电路模型相近电路就更难。实践发现,利用比较记忆法,能有效促进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比较记忆法;放大电路;电路计算
模拟电子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介绍了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着重分析了由学生作为主要元器件所涉及到的各类典型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及电路计算。学好模拟电子这门课,对以后学好其他专业课程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1同类型电路,抓好第一个电路
放大电路中,第一个典型放大电路是共射极低频电压放大器,如图1所示。着重从电路的输入端到输出端有层次地分析图中各元件的作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构成一个基本放大器的必备元件是:三极管、基极偏置电阻RB、集电极电阻RC、直流电源UCC及在输入端、输出端起隔直通交作用的电容C1、C2。在此基础上,对紧接着要学习的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的分析就显得比较简单,如图2所示的电压偏置电路,只要将其与图1比较,它与图1电路的区别只在于其基极静态信号IB来自于集电极,由此而产生了负反馈,并因此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而图3所示的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与图1相比,增加了适当大小的基极下偏电阻,以达到使基极电位UB不受三极管影响的目的,增加发射极电阻RE,连通了输入、输出端,形成了负反馈,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而旁路电容CE使RE电阻只对直流信号起作用以稳定静态工作点,而对交流信号不起作用。有了前面学习基本共射极放大器的基础,这样短短几句话就能将图2及图3两个偏置电路的结构、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非常清楚。接下来的负反馈放大器的内容,只是在基本放大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网络,由于学生对第二章基本电路掌握较好,所以能很轻松地在电路中找到反馈元件,接下来对反馈类型的分析就显得顺理成章。
2同样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不同于前面所学的单立元件电路,但所有的集成运算电路有着共同之处:相同的电路符号、都有同相和反相两个输入端。不同之处在于线性应用的电路特点是工作在深度负反馈时,而非线性应用的电路是工作在开环或正反馈状态时,根据此特征可区分线性应用的集成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的集成电路。而在线性应用的电路中,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作用于反相端,同相端接地;同相比例运算器的特点与反相比例运算器相比较,输入信号作用于同相端,而反相端接地;反相加法运算器与反相比例运算器相比只是在反相比例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反相比例输入端及输入信号;减法运算器一种是有反相比例运算器与反相加法运算器组合形成的,另一种则是差动输入法实现的,而差动输入法又是由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与同相比例运算器叠加而成的。
3比较记忆应用于电路计算
以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为例,不同的电路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可总结为:不论是哪一个电路的静态点的计算,总是计算三个量,IBQ、ICQ、UCEQ这是必求的三个量,而一般情况电路的电流放大系数β是已知的,由于ICQ=βIBQ,只要计算出IBQ、UCEQ或ICQ、UCEQ即可。根据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若电路没有下偏电阻,从直流电源到地之间经过输入端可以列出一个电压计算式,经过输出端可以列出另一个电压计算式,即可计算出静态工作点;若电路有下偏电阻,则根据具有上、下偏置电阻电路的特点,先计算出基极电位UB,从基极到地之间经输入端列出一个电压计算式,从直流电源到地之间经过输出端可以列出另一个电压计算式,即可计算出静态工作点。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主线贯穿法;层次教学法;教学互动
1基本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才能掌握和应用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的特点是器件多、电路杂,理论不系统,分析方法不统一,内容显得凌乱,这给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模拟电子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①系统性:即基本原理应具有系统性。模拟电子技术难点在于基本原理凌乱,涉及的内容杂,如对单级放大电路的分析,包括晶体管放大原理、放大电路的工作过程、静态工作点、各点的波形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和小信号等效电路等内容。内容虽多,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及其等效电路。不仅仅单极放大电路要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集成电路构成的各种运算电路也涉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内容。比如在单电源供电的情况下,集成运算放大器也有设置工作点的问题,不然会发生波形失真。因此,可以说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内容就是直流分析、交流分析;基本原理就是工作点原理、图解法原理和等效电路原理;核心内容是放大电路,包括单极电压放大、功率放大和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掌握了这些内容,就掌握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②内容归纳:即找出共性的内容。如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对BJT、JFET和MOSFET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分析,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只因使用器件的不同,因而等效电路有所差异,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相同的。集成运放构成的各种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即运用虚断和需短的概念。内容相近的电路集中在一起讲解,分析方法统一,有利于学生理解。通过不同电路的分析,可以看出电路在性能方面的差异,在共性之中找到个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找到共性,就找到了捷径,使教材的内容更简洁,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③分清主次:由于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中分辨教材的核心内容和一般内容,核心内容就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根本内容,就是模拟电子技术从始至终的、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对核心内容的讲解,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内容,即使学生快速入门。这样学生才能对本门课的学习产生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措施:①主线贯穿法:即将教材内容按照原理分别归类,概括为几条主线,然后把教材内容在主线上串联起来讲解。把教学内容按照原理分类,使得教学有条理,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比如把模M电子技术内容划分为放大电路部分:其中包括单级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放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发生和处理电路部分;直流电源部分;负反馈部分,每个部分内容按照电路原理依次展开,使得课程条理清晰、目标明确。②中心教学法:即教师在授课时,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老师要说明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或解决什么问题,即讲课要指出哪里是重点。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图解法分析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点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工作点,这是图解分析法的重点,各点波形的产生是动态分析的重点。对放大器动态指标的分析方法是单级放大器的重点。③教学互动:教师在授课中适当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或者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如为什么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电位和反相输入端电位相等?有反馈时相等,无反馈时相等吗?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电源电压12V,要想使其输出最大功率,静态电压VCE应该为多少。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授课质量。④电路仿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电路仿真内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适当讲解电路的仿真分析、仿真电路各点电压波形以及电路参数对波形的影响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2层次化教学
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层面,如单极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信号产生和信号处理;反馈放大;直流稳压。半导体基础、二极管、三极管原理、单级放大器和运放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是第一层面;负反馈放大电路和频率特性是第二层;信号和波形产生电路是第三层面的内容;直流稳压电源是第四层内容。把教材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层面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内容。第一层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否则,无法学习电子技术。第二层是对第一层的补充,主要介绍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可以适当讲解。第三层是知识的扩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可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能力适当删减。
3技能培养
电子技术不但是一门理论基础课,还是一门技术课,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实践技能。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基本原理;同时技能的提高,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技能的培养主要形式是实验教学,实验学时不应低于理论课学时的30%。实验教学的目标:①掌握仪器的使用;②学习测量方法;③检验电子电路;④电路创新。在确定实验题目和实验内容上,应按照教材核心内容选择,这样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如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射极输出器实验、正弦波发生器实验,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加设计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措施,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在课程考核中实验考核应占较大的比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可以克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进行仿真,完成仿真设计后,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调试。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学习了电子技术自动化设计的方法,为其今后设计电子电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和促进作用。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这门技术的唯一途径是实践。实践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理论,二是通过实践能够发展理论。电子技术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实践的一种有效途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课程设计的选题既要有实用性,又要和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这样让学生用课堂学过的内容、学过的电路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题目要选择和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设计题目:如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声光控制照明灯等设计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自己熟悉的电路形式,完成电路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对电路进行补充和修改,使电路更完善,最后进行安装调试,完成设计任务。
4结论
模拟电子技术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学不懂。我们做老师的也经常思考如何把这门课程教好,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我们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改变教学观念,把复杂的内容变成简单几个环节,从而使问题简单化。老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通过改革使老师知道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哪些是必须教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使老师能够灵活掌握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才能生动灵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辅助多媒体教学和仿真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与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深理课堂内容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增加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教学充满活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秀玲“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112-113.
[2] 于兰“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06-108.
[3] 沈佐湘实验教学与人才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3):90-91.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注重理论又强调实践。实验教学作为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当前模式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实验部分不仅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不足。第一,教学方式简单,形式单一。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多采用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和方法,甚至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数据的测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使学生完成了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却不能完全掌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反映的理论知识,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第二,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设置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有的实验内容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已失去先进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电路构建和数据测量,缺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长久以往,当学生真正面对综合性电路时就无所适从,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第三,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而实验报告不能反映出学生实验的过程,仅仅只能从文字上看到学生的实验结果。同时,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而编造、抄袭数据,缺少了对实验现象、数据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灌输式的实验方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所以,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设计多级放大电路实验,先回顾各种单级放大电路的特点,然后提出如何获得同相输出、反向输出,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输入输出阻抗等问题,做到实验内容相互独立而又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习每个单元电路的同时,也了解了综合性电路设计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革新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应删减掉落后的部分,增加前沿的内容。同时,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堂课布置大型作业,即涵盖模拟电子技术大部分内容的系统电路,如“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这个题目。完成大型作业由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组成。课内部分:每次教学内容涉及到“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师讲解下电路的要求、方法等。课外部分:根据课堂讲解的要求、方法,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电路设计、制板、安装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疑惑进行解答,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虽然这种综合性实验有一定难度,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考核
仅凭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采取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的熟练程度,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表现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一:每次实验就是一次考核。每次实验,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定等级,包括实验方法的熟练程度、理论掌握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等;考核方式二:以问答形式进行考核。教师讲解某个问题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存在的不足、解决方案等。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以便在后续实验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实验的质量;考核方式三:大型作业。大型作业是综合检验学生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掌握情况的重要措施,重点考核学生在设计电路时有无改进、创新,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对理论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检验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模式,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晓艳,谢子殿,郭明良,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249.
[2]张小林,周美华,李茂康.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94-96.
[3]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235-237.
【关键词】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教学实践与创新
1.引言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研究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建立与邻近课程的联系;建立本课程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板块;构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生作业。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实践教师的讲课内容,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重现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变成教师与学生探讨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实践讲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思维跳跃等能力,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公关与礼仪这门课中,在前期的理论学习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讲案例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推荐一人出来做总结发言,在总结发言过程中,教师与其他组同学可对内容进行讨论,整合成最科学合理的答案。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方法;实践;思考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在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中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能够对其他的专业课有理论方面的理解。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研究和探讨,在教学内容和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考,这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有借鉴作用。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内容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结合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这两方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以集成技术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但在教学方面,该课程的内容明显滞后于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这需要该课程不断更新、充实,在教学方面实现更多的成果。原有的教学体系方面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理论研究和普及程度过深,而忽视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方面的教育。现在的改革应在内容上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解难度,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概念在实际中的操作和应用,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落实实践课程和实验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
2项目化教学方法
2.1理论课时安排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学时多、影响面很宽的技术基础课。电子信息不同子专业中,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的要求程度有所不同,其之后在职业、岗位上的应用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学教师方面依据专业需求程度的不同来安排该课程的学时。在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专业重要基础的子专业,学校方面应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其理论的课时多设置,保证一周三次以上的教学课程,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计划和考试大纲,确定相应教学定位等,保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在理论教学方面课时安排的灵活性,教师应对其专业需求进行调整,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2.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调统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由任课教师担任,实验方面由专门的实验课教师担任,互相之间的联系较少,教师之间也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导致学生的对于理论课和实验课所学习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对应,不能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实验教学的器材和内容的更新,不能够和课本上的理论内容相对应,往往实验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生动的还原,使学生难以明白实验所验证的理论;实验课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超过或者滞后课程教学内容的情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化教学方法提出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批次教学任务的落实,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统一。每一个项目周期内,实验课由任课教师承担,实验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由任课教师安排,根据项目内容掌握进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灵活调整实验内容,做到理论和实验教学协调统一。
2.3通过电子设计活动强化理论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方法实现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在实验课上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子设计的方式理解理论知识,学校提供电路板和电子元件,让学生动手焊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分析主要元件的功能,以及这些构成电路的作用。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挖掘在模拟电子技术有潜质、有天赋的学生,通过相关竞赛的开展,一方面鼓励所有学生参加竞赛的勇气,加深专业知识理解;另一方面选拔潜质优秀的学生去参加高级别的大型电子设计比赛,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有机会参加国家比赛,在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给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
2.4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
在项目化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分配一个自主完成的任务。通过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学生通过实习、网上查阅资料等手段完成一份报告;并让学生们进行报告的分享和经验的互相学习,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2.5完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的最后考核中,学生养成靠突击复习出成绩的坏习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平时学习不认真;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教师对学生素质培养处于被动状态。现在,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校方面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添加了考勤、上课表现的积分制度,这就提高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紧迫感,降低了考试成绩说明一切的考核标准,达到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潜能的机会,组织他们参加专业性较强的课外兴趣小组制作活动,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2.6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分层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要从鼓励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在课堂评价中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应用
在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学内容有限等问题的出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制作好课程的演示过程存储在投影片或计算机内,并且可以反复取出,不断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电路清晰的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顺基本理论知识,再利用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动态效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升感性认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
4总结
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采用项目化管理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断的强化我们现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理解进行帮助。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高职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兴趣,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洁,李文杰.浅谈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J].民营科技,2009(7):55-55.
[2]张涌萍,金浩宇,肖波.建设一流高职院校背景下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最初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所选用的教材,按章节授课,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理论教学中过多地进行繁琐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训练,使学生片面的追求理论计算的精确性,忽略了对相关工程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法据调查获知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但一接触到工程实际却不知所措。实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很多实验教材沿用多年,且具体的实验实训内容和实验实训的能力目标制定上,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实验实训课为验证性的内容,或是由老师引导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上事先写好的内容来实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思路
(一)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针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以及教材理论多、应用少的矛盾。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况,重新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的电子产品为项目,将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分散到项目中,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合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构建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及基本理念。该课程是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十分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且具有工程性质,对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理论知识为支撑”。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国家职业技能的要求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在确定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技能要求后,再以各类电子电路为载体精选教学内容。
2.课程内容设计。首先深入企业调研,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定位专业岗位,明确专业培养技能。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况,为此我们打破了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将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分散到项目中,本课程的所有项目均来自于实际的电子产品,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易于接受。
3.教材建设。采用实际的电子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采用项目导向的编写模式,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与整合,精简和优化了经典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将各知识点融入到各项目中,合理安排学科所需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处理重点和难点内容。使完成工作任务和讲授相关知识同步进行,有助于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基本原理和公式采用板书推导,以便学生思考与分析;对于复杂的动态过程采用动画来演示,如PN结中电子和空穴的扩散与复合,三级管内部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运动等,采用flas演示学生可以清楚的理解其工作原理。
2.仿真教学与实物装调相结合。仿真教学与实物装调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仿真教学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手段,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课程讲授中,针对项目首先进行仿真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到项目功能,对于项目中各单元电路功能进行分块演示,学生对于电路的结构和功能有直观的认识。如讲授助听器项目,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仿真能看到调整时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电子电路的设计过程先进行仿真,然后进行实物测试,仿真教学与实物测试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与今后的工作过程联系在一起,也为加强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行”中获得“知”。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课程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的电子产品为项目,学生容易接受,课程选择整流器、助听器、扩音机、楼道感应灯、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稳压器六个项目。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以4节课为教学单位,每一项目均自己设计、加工制作了实验用电路板,为“教、学、做”一体化打下了基础。在教学中,以项目的实施作为教学顺序,项目由浅入深,教学内容在实践场所进行,学生边学边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如讲授整流器项目时,由项目的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设计,然后进行的电路仿真、调试,进行实物的装调。教学时分组教学,每组2人,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去了解、熟悉和掌握元件和应用。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项目组成员通过讨论来解决,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应用电子、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很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而且发展迅速。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为了突出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精品课程建设,几年来,我们开始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法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不符合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和老化;“黑板+粉笔+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和只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形式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学”与“用”严重脱节,有些内容“学了用不上”,有些内容“学了不会用”,而有些要用的内容却没有学。
1.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体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方向性原则,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和巩固性等教学原则,实现由“学科系统式”向“应用系统式”的转变。现代技术教育提出“由科学向技术回归”,强调科技服务于工程实际和社会。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偏重理论化、学科化。忽视技术应用的内容,就必然造成理论和工程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也就违背了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般本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工程技术型人才,必须进行“工程思维”训练,只强调外部特性,不过多追求内部是什么,只强调近似的分析,不追究理论计算的精确,因此,完全可以忽略一些“局部细节”,更多地关注“系统整体”,实现“微观局部式”向“宏观整体式”的转变。
2、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从而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抽象,涉及到的概念多、符号多、电路形式多,采用课堂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在吸取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经验和优点后,要深入、完善该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就必须依据课程的特点,全面、有机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
首先,在制作课件时,应针对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开发出方便、实用、适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要避免知识的罗列,应该将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明了简单、事半功倍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如在PN结的形成过程及其单向导电性的分析中,在传统的“黑板一粉笔一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下,学生对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方便的实现动画,动态地展示载流子的运动过程以及空间电荷区的变化情况.将抽象的内容以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更易于理解掌握。
另外,基于高等教育教改的现状,为了促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开发研制能使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课程的预习、自学、复习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网络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课程信息”中,提供课程学习所必需的信息,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等信息;在“基础课程”中以树型目录方式提供该课程的知识点:在“测试园地”中提供各章多种题型的测试题,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等等。当然,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需要各种软、硬件条件的支持和保障,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
3、虚拟电子实验室在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电路制作、分析和设计的能力。长期以来,国内同类学校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主要是以实验板的方式为主。学生在实验时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插拔连接线、改变一下可调电阻或可调电容、测试一些电压和电流参数,传统的实验教学多在实验室进行。它虽然具有具体、真实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空间有限、耗材耗时等问题。这样的实验方式无法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而随着计算机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s Workbench虚拟电子工作平台简称EWB)等仿真软件的出现,用仿真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已日益显现出其优势。
虚拟电子实验室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运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出能够替代电子实验室中的多种传统仪器的虚拟电子实验室,此系统可集多种测试功能于一身。虚拟电子实验室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和实验电路或实验箱;软件部分包括虚拟信号发生器、虚拟万用表、虚拟存储示波器等模块。这种虚拟实验室具有操作灵活、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可以解决传统电子实验室设备繁多、仪器重复购置、损坏率高等问题,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深化和补充第一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达到普及创新教育的目标。近几年来,我们结合课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感情教学
作者简介:刘洪利(1977-),女,山东德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讲师;赵萍(1979-),女,吉林长春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讲师。(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82-02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由于理论性很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较多,在课堂讲解时,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致使学生入门难。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说教,学生很难掌握这些器件的应用。而且这门课程自始至终都围绕非线性元件展开,比如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运算放大器等,核心元件的非线性致使再用以前的线性分析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分析手段和方法的彻底改变,增加了学习和分析难度。[1]另外,随着现在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某些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等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出现,学生那原本纯洁平静的心开始躁动起来,学习态度也潜移默化开始受到影响。具体的表现为:部分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开始放在挣钱上面,上课看手机,或者把学生会的工作作为重心等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在学了这门课后,仅仅了解了一些模电的专业术语,即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在遇到实际的模拟电路时,也感到束手无策。这对于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学效果较差,因此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为了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控制类等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都非常强。仅凭教师在讲台上空讲,已经不能把学生躁动的心牢牢吸引在课堂上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上,引入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2]EDA(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有“电脑上的实验室”之称。EDA仿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入到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中,以图形、数字或曲线的形式来较形象逼真地演示出单管放大、半波整流以及电容滤波的作用等。半波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半波整流的输入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理论课程中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或难以理解的现象及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EDA的仿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EDA技术加深了学生对电子电路本质的理解,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有效地解决了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难以走进理论课堂的难题,较好地突出了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授课方式的改变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控制类等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以板书为主,板书的最大缺点是教学速度较慢。由于“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电路图较多且较复杂,所以板书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这让本已非常紧张的教学安排更雪上加霜。另外教师在板书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高低,是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了多媒体幻灯片辅助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将电路图制成精美的幻灯片,辅以声音、文字等多种元素。多媒体课件将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融于一体,[3]把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思维紧紧地联合在一起,图文并茂,将学生的吸引力紧紧锁定在课堂上,大大提高了抬头率和课堂教学效率。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后,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学习变成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课堂享受盛宴。多媒体教学的进度较快,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因此适当的板书是必要的。实践证明,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不但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解决了内容较多与课时相对较少的难题。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它的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4]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接着会安排与该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学以致用,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完BJT三极管后,接着安排单管放大实验。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试验台上连接电路,学生会遇到什么是电阻、BJT三极管长什么样子以及如何确定BJT的电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会向老师求助,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借助工具自己得到答案。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缓解目前学生普遍急功近利,想不劳而获的心态,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积极性。
4.引入感情教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一个语调讲到底,没有与学生眼神交流,也不管下面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这样一堂课下来,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收获很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感情教学。所谓的感情教学,是指对学生要倾注一定的心血,要在他们身上花一些心思。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抬头率和对笔者提出问题的回应情况。如果学生的抬头率较低,笔者会暂停讲课,通过注视或用黑板擦敲击黑板的方式提醒大家注意听课。如果笔者提出问题,学生几乎没有反应,就说明他们大多可能没有听懂,需要再重复讲一遍。另外在上课时,笔者会注意哪些学生在讲话,哪些学生在低头看手机,把他们的长相有意识地记一下,等下次点名的时候留意一下。这样几次下来,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就几乎都被认识了,只要他们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笔者就随时随地点他们的大名,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好意思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了。他们也会因此认为老师格外关爱他们,喜欢他们,也就慢慢开始对这门课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如果好好学习,抬头率和及格率就上去了,教学质量自然得到提高。
5.引导式思维教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上课时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不顾及学生感受,比如学生是否可以消化吸收、他们的注意力是否在课堂上以及学生是否在听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效率,笔者经常用反问、提问以及疑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看到问题或任务后,独立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笔者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探索式地逐步分析问题,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反而觉得课堂就像是一个很有趣的迷宫游戏,通过思考最终可以找到答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6.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这门课的成绩取决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这30%取决于平时的考勤和作业。在笔者平时批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非常严重,几乎如出一辙。另外有些学生虽然来上课了,可是上课并未认真听课。为了解决抄袭作业和来上课却不听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过程考核方式。所谓过程考核就是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安排一个习题课,把这一章节的典型例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接着利用30~40分钟时间让他们做几道题目,下课时交上来作为本章的成绩。这样一来,只有来上课且认真听课的学生才有成绩,解决了考勤的问题。另外因为时间有限,学生来不及抄写,也解决了作业抄袭的难题。同时,教师通过批改他们的题目可以很清楚知道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没有掌握,哪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好,哪个概念学生还掌握得比较含糊等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安排下一次教学任务。
二、教学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内容较多,涉及面广,且理论较为抽象,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沉重的任务。在进行了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有了改善,且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明显减少了,而且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找老师答疑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细心观察,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同时还要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批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有理想的创新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王瑾.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7,(3).
[2]黄跃华, 张钰玲.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陈仲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改研究,
首先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堂理论教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辅助教学和实践教学。其次,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则贯穿于大二(下)到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如大二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三的综合电子系统设计,大四的毕业设计等。其三,除了这些必修科目以外,在一些选修类项目,如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设计竞赛、社团组织中也体现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运用。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可以行之有效的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模拟电子的相关知识,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使学生在反复学习实践中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手段不断改革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有效的改进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仿真技术的使用,使教师在原有电子课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过程,使得教学生动直观,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仿真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并且可以使其深刻理解在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对电路的影响。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通过仿真直观的了解本课程研究中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探索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完相关理论后,引导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自行设计波形信号发生器、多路输出的直流稳压电源、心电图信号放大器、低频功率放大器、光电报警器等。学生通过这样一些模拟电路的实际应用,了解了课程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标,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进行自发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处于探索研究、再探索研究到最终验证的良性循环过程。
第二,开放实验室,提供探究和创新的良好环境。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面向工程的课程,基本的应用电路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后,都需要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发现问题结合理论修正问题再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螺旋式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均不断拓展。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差异,在实践中切实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院系面向电子信息类学生开放电子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场所,更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自主学习平台,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除集中实验外,课后及其他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时间安排,自行登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和研究。电子技术实验室安排值班教师为实验学生答疑,帮助学生探究和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在建校级资源共享课程。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研究型学习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和教学相关的资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探索式研究式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延伸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而且学习起来更加自主、高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教学是一个获取知识、启迪思想、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设计一种教学策略,通过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精彩而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在课后进一步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指导下,我们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1.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承担主导作用。在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在保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部分重点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电路,引入知识点。通过课堂讨论、仿真软件演示、习题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的教学后,布置两到三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形成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通过查阅资料完成题目的分析、方案选择、电路仿真设计、结果分析,并制作出一份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文档说明原理、分析过程、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由课题组选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中领会自学的思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即讲解之后还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检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学生反映出的兴趣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在教与学的位置互换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教”,这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2.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
课堂教学无论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是有限的,除了课堂教学,课后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多。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如在初期给出参考书目,让学生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给出优秀的模拟电子技术学习网站或电子论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订好答疑时间,定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及校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优选学生参与省及国家的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大赛;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等。参与以上活动的优秀学生,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均奖励相应的学分,旨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反映出学生普遍对面向实际、有挑战性的课题比较感兴趣。而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强大的兴趣驱动下,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学生自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近年来,电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中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三)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时压缩的客观条件下,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保证本课程基础及关键知识点完整的前提下进行了合适的优选。在电子教案中增加了本学科领域的技术前沿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介绍,在不多占用课时的基础上扩展了知识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