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护理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关键词] 学习;科研;服务;社区;实践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0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Methods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0-2013 nursing junior colle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The practice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wer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in nursing students and evaluated by the peers, students and social. Results ①Teach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developed in practice. ②The nursing student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were improved in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③Employ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was 55.60% for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good rate was 44.40%; 44.60% of the employer units thought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were qualified for the post work, 55.60% were competent for the job.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are useful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ommunity nurs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Learning; Scientific; Service; Community; Practice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为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是适应时展和满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必然趋势。《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1]指出,到2015年,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30 万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社区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而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不仅在数量上显著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很多正在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护士自身也存在社区综合护理知识与技能、社区护理管理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欠缺[2-3]。构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社区护理人才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地方培养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是当前地方护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4-5]。社区护理是融合实践性、独立性、合作性为一体的学科体系,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走出学校,深入社区,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6-9]。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护理教育理念和方法[10-19],构建了“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并在湖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大专2010~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实施“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系列社区实践项目。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面试挑选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社区实践项目选取30~50名护生。
1.2 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研究假设、目标和设计调查问卷。
1.2.2 调查研究法
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制健康调查问卷,在实践活动中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1.2.3 实证研究法
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一系列“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项目,评价教学效果。
1.2.4 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带教老师、护生和用人单位多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价。
1.3 设计思路
1.3.1 在实践项目中的融入“学习-科研-服务”能力培养
1.3.1.1 学习方面 提前2~4周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制作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单、PPT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社区中应用学的知识和技能,对社区重点人群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评估期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社区健康宣教。学生在真正的社区和现实社会中体会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护理专业技能等的重要性,体会社区护士的责任感和社区护理工作的意义。
1.3.1.2 科研方面 活动前1个月,让学生广泛查阅文献,确定研究问题,制作调查问卷,开展社区调研,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并开展了“老年公寓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的调查问卷”等,并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可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课题标书或学术论文,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名护生主持或参与了湖南医药学院“大挑杯”课外科技作品10项,完成了课题的设计、实施、分析和总结,撰写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1.3.1.3 社会服务 怀化市部分中小学没有专业的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学生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怀化市老年公寓尽管物理环境较好,电视、空调等设施齐全,但是居住的老年人还是非常希望有社会上更多的人来看望他们、关心他们。为此,我校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宏宇小学、老年公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技能,给老年人送温暖。
1.3.2 项目设计
针对怀化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我们构建了针对不同人群、家庭的社区实践项目,如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中小学、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访视、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1.3.2.1 怀化市老年公寓社区实践项目 全体护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45名优秀的护生,前往怀化市老年公寓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前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自制健康宣传册、调查问卷,进行社区评估、诊断、制订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健康宣教,并完成问卷调查、心得体会等。
1.3.2.2 怀化市宏宇小学社区实践项目 全体护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39名优秀的护生,前往怀化市宏宇小学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前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自制健康教育PPT和讲稿,活动内容主要有护生以社区护士的身份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课、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等,活动完成后上交问卷调查、心得体会等。
1.3.2.3 以我校校园为社区的家庭访视实践项目 要求大专社区护理方向学生利用周末,以我校校园作为社区,以我校的退休教师作为方式对象,3~5人为一组,自主选择1名退休教师家庭开展社区家庭访视,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等。对于有健康问题的家庭,不仅开展评估性家访,还定期实施连续性家访,不断发现问题、修订和完善护理计划,评价效果。
2 结果
自2011年起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融“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培养科研意识,感受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体会社区护士的重大责任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提高。
2.1 同行评价
通过对带教老师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教师评价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建议这种实践活动项目可以多开展,在普通护理专业学生中推广。
2.2 社会评价
2013年通过对长沙、重庆、广州、广西、怀化等5个方向就业学生较多的就业单位进行跟踪问卷调查。实发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18家单位均表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等方面较优秀,会继续录用我们的学生;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优秀率为55.60%,良好率为44.40%;44.60%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均能胜任岗位工作,55.60%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大部分能胜任岗位工作。见表1。
2.3 学生评价
一系列融“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培养科研意识,感受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体会社区护士的重大责任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提高。学生评教评学每位带教老师均为优秀(90分以上)。
2.4 学生感受
通过分析、整理学生上交的心得体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的学生说:“我第一次战胜了我自己,克服了自己站在讲台上不紧张,我还懂得了和小学生交流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有的学生在活动刚结束,就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宏宇小学啊?这些小学生真是太可爱、太热情了,我真舍不得他们,希望还有机会再来!”在老年公寓实践活动中,有2名学生因为太投入,甚至错过了集体返校的时间,她们后来说:“老师,养老院的老年人,真的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温暖,您不知道,老奶奶把她的一大把水果糖给我们的时候,紧紧拉住我们的手,说欢迎我们常去坐坐,我们真是很感动!”
2.5 撰写及
近3年来,护生每人都撰写了护理综述或调研报告,其中每年有5~10名学生撰写的学术于《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杂志上。
2.6 获奖情况
近3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护理专业学生共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湖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及金奖、铜奖等。
3 讨论
“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的构建与实施,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我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的人,是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最后保障,其专业特性要求护士必须懂得理解人、关怀人,而这正是当前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的重要问题。社区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为护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走出学校来到社区,接触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在服务中体会护理的价值,体会护理服务对象不应该局限于患者,更重要的是维系社区居民的健康。
在社区实践活动中,护生需要与社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评估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 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也开阔了护理教育教学思路与理念,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护理人才,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改革护理教学的方法、内容甚至教学体系。
3.2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通过社区实践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护理研究的初步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护理研究调查表格的设计、项目的申报、开题与结题报告的书写等,培养了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3年来,学生针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多项课题项目和问卷调查。2013年我系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2014年度护理专业学生主持的6项课题获得湖南医药学院“大挑杯” 课外科技作品立项,其中1项已被选送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并在《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中华护理教育》等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3.3 培养了学生“社会服务”的意识
“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构建与实施,突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创新了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护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实现了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培养了护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生深入到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和老年人亲切交谈,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和问卷调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区护理技能,也更深刻体会到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制订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迫切需要[10-19]。经过多次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生既能适应医院临床护理的工作,也能很快适应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2] 王俊杰,马小琴,谷娟娟.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68-270.
[3] 吴亚君,王亚红,宋亚琴,等.社区团队式服务模式中社区护士角色功能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382-385.
[4] 林梅.校地共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48-150.
[5] 王莉莉,安秋月,黄双丽.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359-361.
[6] 苗秀欣,黄美萍,刘翠萍.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1,(5):345-346.
[7] 李旎,张伟.国内外《社区护理》教学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22(1):24-27.
[8] 赵文婷,唐四元,张锋,等.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8):1056-1057.
[9] 杨玲,王永利,杜雪平,等.社区护士师资培训方法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24):65-67.
[10] 陈红.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贯穿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尝试[J].护理学报,2013,20(10):10-12.
[11] 霍淑平,柯云霞,李娟,等.社区护士专业综合能力量表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报,2013,20(12):71-74.
[12] 胡伟玲,黄芳.团队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3):2195-2196.
[13] Callen B,Smith CM,Joyce B,et al.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r entry-level community/public health nursing [J]. Public Health Nurs,2013,30(6):537-547.
[14] Thompson CW,Bucher JA. Meeting baccalaureate public/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 nurse-managed wellness center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3):155-162.
[15] 刘俊香,杨术兰,丁洪琼.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4):4-6.
[16] 胡静超,章雅青.美国护理研究领域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5,30(3):85-88.
[17] 谢红.护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3(5):527-528.
[18] 王娟,李华义,时建瑞.任务驱动法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3):365-366.
[19] 吕颖,潘红宁,郑丹.基于OSCE模式的社区护理课程改革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2):3974-3975.
[20] 王黎.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资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285-1288.
[21] 黄金月,王少玲,周家仪.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320-322.
[关键词]“海门模式”;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54 — 02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海门的敬老院、福利院、托老院等养老机构只有3942张床位,仅占老龄人口数的1.78%,机构养老明显不足,供求矛盾突出,而绝大多数老龄人又希望能在家里养老,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使得居家养老服务在海门应运而生。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海门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由大连市首创,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海门市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三年以来,按照“党政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门模式”。建立了市、乡镇(园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村级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实行家政服务津贴,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等六方面有偿或无偿服务。
1.以政策意见为保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站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居家养老工作的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快实现“9073”养老模式。为90%的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在原来19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又新建了125个,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2.以政府财政为支持,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津贴
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出台政策,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施分类服务,发放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津贴。其实这也是居家养老最初步的服务项目。对象分A、B、C三类。
其中A类,7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85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10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到每人每月60元的免费服务;B类,7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特困老人、7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老人、重点优抚老人享受每人每月40元的免费服务,并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探索各具特色的养老模式。虽然服务津贴的数额很少,但也为不少老年人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难,接受津贴的老年人数量也在逐渐上升。
3.以老年协会为平台,依托民办托老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海门工业园区永富村通过村老年协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服务人员以就近、子女、邻里互助为主要形式,服务项目涉及上门烧饭、理发、洗衣、维修等36项,其中14项免费。利用民办托老院专业服务人员的优势,为周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4.利用多元化服务人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站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专业服务队。如选择中介公司、保洁公司、餐馆、商店、理发店、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与居家养老服务站签订协议,定期为服务对象服务。同时选择低保户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顾服务。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收多元化人群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比如说大学生群体,党员干部以及在家闲置人员等等。
二、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全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一方面老年人数急剧增加,机构养老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老年人还是会首选传统的居家养老,却又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目前不管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都陷入供养矛盾的窘境。面临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站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很多居家养老服务站没有收入,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和民政部门的投入,有限的投入对居家养老工作的全面开展犹如“杯水车薪”。投资渠道不顺畅,鼓励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不足,发展缓慢的瓶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居家养老面前的一大难题。
2.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不够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大多是“4050”人员,还有一些低保与社会失业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了解不够,影响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专业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低,参与度不高。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处在试行阶段,志愿者队伍缺乏明确的组织机制和管理规范。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3.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服务到位有待时日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对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够了解。因此,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还不够细化,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更难以高效便捷地提供服务。比如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的快餐店,所提供的餐品选择面小,过于油腻等,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进一步的落实、协调并加以改进。
4.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缺乏综合性和整合力
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运作机制主要是靠政府推动,财政支持。无论是建设服务设施还是成立服务机构、设立服务项目,都主要由政府来完成,这种政府积极参与、强力推动的模式,短期内效果明显。从长远看,政府过度介入,缺乏市场化导向,借助和利用社会资源不足,缺乏广大社会力量的呼应,不利于居家养老市场的培育。形成了居家养老工作推进的快慢、覆盖面的宽广与政府的资金投入成正比。削弱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自我造血功能,不利于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保持长久的活力。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
我形象的把居家养老比作“走进去”和“走出来”,老人既可以在家享受服务,也可以到社区养老服务站或者日间活动中心享受居家服务。当前,人们往往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视为单纯的慈善事业,有的更局限于把它视为一种对老年人,尤其是特困高龄老人的的贫困救济。而实际上,居家养老服务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全方位的服务。政府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居家养老,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的认知率、接受率及覆盖率。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居家养老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
2.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将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到实处
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广大老年人过上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学习其他地方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经验,比如“安吉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一键通”平安钟,代替养老服务券的社区服务卡,真正将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到实处。
3.统筹社会资源,拓宽投入渠道,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后勤保障
首先建立高效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互通有无、互相补充,运用市场经营机制,依托社区已有资源,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开展对社区老年人的日间照顾和上门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其次增加社区老年福利设施。新建和改建一批老年人福利服务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最后拓宽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为保障居家养老的长效发展,各方应该筹措资金,多元化拓展经费渠道,充分挖掘慈善资源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4.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为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高效发展,人才是关键。定期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人培训,联合相关部门对服务人员进行家政服务、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等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推行专业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建立规范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5.多管齐下,充分发挥民间社区组织的作用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系统工程。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放手让民间社区组织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多管齐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建立健全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发挥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更好的为养老服务。
6.多渠道征求意见,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
居家养老服务说到底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够幸福生活,安享晚年。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多给老年人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卡等形式多渠道征求意见,真正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了解老年人的困难和需求,前期居家养老工作开展的具体实效以及现阶段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为下一步的工作的开展和政策的制定起到良好的铺垫和重要依据。
7.确立考评体系,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效果
老年人需求的满足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需要客观公正的评估。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中介组织,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效果评估办法》,设定评估标准和细则,对居家养老服务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为下一步政策制定和整改措施提供数据和资料,切实保障资金用到实处,服务到位,老人满意。
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严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要成为当务之急。十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要遵循以人为本、依托社区、因地制宜、社会化方向的原则,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参 考 文 献〕
〔1〕陈军.居家养老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社会,2011,(09).
〔2〕马春波.城市新型居家养老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4).
〔3〕王树新.中国养老保障研究〔M〕. 北京: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
〔4〕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
〔5〕王宗延.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J〕.理论月刊,2000,(03).
〔6〕破解居家养老难题〔N〕. 南通日报,2009-04.
〔7〕刘维.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学分析〔J〕.前沿,2010,(09).
〔8〕陈友华.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改善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J〕.红旗文稿,2007,(11).
根据《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和学会工作要求,结合中山市实际情况,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卫生局的领导下,以学会宗旨为核心,《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为依据,发展专科护理、繁荣学术、服务会员。
二、工作计划
(一)依据《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各项护理工作。20XX年将重点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教学、专科护理,组织护理教学比赛,组织专科护士到各医院指导,以进一步落实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二)建立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广东省十一个专科的十大安全目标为依据,利用各专科会员会统一制订十一个专科的质量标准,全市以此标准规范各专科管理,以保证专科质量和临床安全。
(三)加强专科护士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能有利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护理水平。目前,我市的部分赴港专科护士及部分医院的专科骨干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学会将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和专科护理骨干的作用,建立专科培训基地,形成专科人才的培训机制,培养各专科人才,以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四)繁荣学术。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20XX年学会组织了我市各医院共100余人外出学习参观,收到很好的反响。20XX年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骨干外出学习的同时,邀请专家来我市指导工作,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将继续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积极推广新项目和科研成果。
(五)根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全市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并引入患者参与的评价机制,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和优质服务之星活动,树立标杆,广泛宣传。
(六)加强护士继续教育。20XX年将继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加大与省护理学会的联系,邀请更多的国内、省内专家来中山授课;
(2)发挥各专业委员会作用,组织各专科培训;
(3)利用护理学会网络平台,不断更新新知识、新理念,加强护理专家在网络平台中的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多元化、更多形式的学习机会。
(七)做好护士注册工作,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继续做好20XX年护士注册工作,健全护士准入管理制度,加大对护士执业资格的审核力度,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人员不予注册,保证护士队伍的质量,维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护理学会工作计划【二】
中华护理学会20XX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适应现代高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求实、务实的精神,努力创新,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完成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给的各项任务,树立“三主一家”的鲜明社会形象,强化服务意识,走出学术团体发展的新路。具体计划如下。
1、加强组织建设
1.1积极发展中华护理学会会员(主管护师以上的护理科技工作者)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会员,并加强两级会员管理。
1.2坚持民主办会宗旨,进一步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报道其办会经验、信息等,听取建议和意见,共同努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1.3加强护理专科委员会建设,促进专科护理业务发展,申报成立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骨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社区护理、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委员会。
1.4为适应现代科学和护理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并合理组合学会各层人才结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潜能,特别注重发挥护理专家的作用,依靠护理专家和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民主办会。
1.5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热爱护理专业。根据国际护士会20XX年护理主题和国家卫生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的方案组织庆祝活动。
1.6根据中华护理学会章程规定,继续完善学会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符合现代学会自我发展、自行约束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并能充分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
1.7申报中华护理学会恢复国际护士会席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国际护士会主席考察。
2、繁荣护理学术
2.1组织召开全国性护理学术会议:各专业委员会拟订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学术会议,安排20个全国性护理学术交流及专题讲座会议。会议的重点:以增强护理服务意识,深化认识整体护理理念,扎扎实实落实护理程序,吸纳专科护理进展新业务、新技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护理科研,展望新世纪护理等诸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有计划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组织有关的学术活动专题讲座。努力创造条件,达到繁荣护理学术的目的。
2.2加强国际与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我国护理学术水平,吸纳国际与地区间护理学术、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开展国际与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宣传我国护理的发展成就,达到共同促进与发展。
(1)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与往来:
①20XX年在珠海召开第七届护理学术交流会。主题是老年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等。将特邀稿与征稿相结合,保证学术会议达到新水平,在20XX年做好筹备工作。
②20XX年9月11~16日,组5人团访日本看护协会,商榷第七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有关事宜,参观及参加国际护理学术交流会等。
(2)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①韩国看护学会于XX年12月8~13日在汉城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护理联盟创立总会纪念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作为重要国家代表参加会议,并报告中国护理的现状与展望、老年社区护理,共同研究确定2002年在中国召开亚太地区护理学术交流会,组织筹备学术交流会议的各项工作。
②韩国庆熙大学东西方护理研究所与中华护理学会合作研究中医护理、疼痛、褥疮、心理、护理管理专题。支持韩方继续努力争取资金资助,完成20XX年有关研究内容。
③20XX年10月在深圳召开第四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主要专题为老年与社区护理。
(3)与其他国家举行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①20XX年7月30日至8月3日,国际肿瘤学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第11届癌症护理学术交流会,主题是:建起未来的桥梁。中华护理学会是会员国,派天津肿瘤医院姜永亲参加这次学术会议。
②组织筹备2001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23届国际儿科医学学术交流会和第二届国际儿科护理学术会议,主题:21世纪儿童健康。
2.3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往来
(1)20XX年10月中旬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及医疗科学系协办、南京市护理学会承办,在南京市召开国际与地区间学术交流会。主题:步入新世纪——护理前瞻。主要交流专题有护理专科研究、社区护理、老年护理、21世纪护理教育等。
(2)积极参加港、澳、台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进一步促进护理学术发展,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
3大力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
3.1组织20XX年国家级护理项目的培训工作,主要项目:母婴现代保健护理学习班;心理学与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与精神卫生学习班(中华护理学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共同举办);护理健康教育讲习班;老年护理培训班。
3.2完成国家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在职处关于《毕业后临床护理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选定医院临床试用验证其可行性,为进一步完善《毕业后临床护理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加强中华护理学会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军医学院、珠海卫生学校作为中华护理学会教育基地的作用。担负起中华护理学会赋予的多层次多方面护理教育项目及护理学术交流等任务。
3.4中华护理学会与中国金卫远程教育中心合作,开展护理远程网络教育,20XX年将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达到多培养护理人才的目的。
3.5中华护理学会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建立姐妹学校)合作,进行毕业后护士和继续护理学教育。主要项目:社区护理——社区家庭访视;老年护理——老年痴呆护理研究;护理新技术——激素代替疗法;吸烟问题;小儿护理等研究。培养师资骨干力量,逐渐扩大上述护理项目,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通过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护士社区护理水平,促进现代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及制度的建立。
3.620XX年5月与强生(中国)公司组织婴儿抚触竞赛,通过竞赛达到进一步规范婴儿抚触技术并以资鼓励,富有成效地将这项技术开展下去。
4提高《中华护理杂志》质量,办好学会各种刊物
4.1加强杂志的学术导向作用:通过选题和栏目两个环节,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和编委的协作作用。
4.2全面提高杂志质量,重点抓好学术、编辑、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执行国家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办刊宗旨。提高装帧质量。
4.3继续改进审稿流程,努力提高一年内刊出率,论证《中华护理杂志》改为半月刊的可行性。
4.4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编辑工作现代化进程。在用计算机排版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引入编辑工作、稿件流程管理及办公现代化等项工作中,全面提高《中华护理杂志》质量。
4.5扩大宣传,开拓经营。发挥《中华护理杂志》优势,扩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论文写作学习班及会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杂志信誉。通过刊登广告,多角度宣传护理事业的发展。
4.6办好《中华护理学会会刊》,力争全面报道护理信息与发展,满足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求知与获得新信息的需要,大力宣传会刊的指导与获取信息的效绩作用。办好《华护信息》,为临床护理提供护理用品信息。
5大力开展护理科普与健康教育工作
5.1组织编写科普宣传册与录像:肿瘤病人饮食护理:手术期间饮食、化疗期间饮食、放疗期间饮食、恢复期间饮食、每讲10-15分钟,20XX年底完成,为广大患者提供有利于恢复健康的饮食护理。
5.2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第一期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①预防流感;②小儿呼吸疾病感染的预防;③预防接种应注意的事项。第二期内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分别于第一季度、第三季度组织宣传活动。
5.3广泛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认识健康教育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造福于病人的意义,将“健康世纪行”持续开展下去。通过饮食、心理、运动调护知识宣传与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科学知识健身与养护。继续向护理科技工作者、人民群众推荐行之有效的“百病百问沙龙丛书”,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及中华护理学会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护理健康教育丛书(4本),华护课堂丛书(11本)。达到提高护理科技工作者健康教育水平、保证健康教育确有成效的目的。
5.4“健康世纪行——饮食、心理、运动调护知识”竞赛活动,将于“5·12”国际护士节期间组织大赛,宣传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绩,鼓励全国护理科技工作者为护理事业奉献力量。
6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工作
6.1加强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力度,组织参观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评估与论证社区护理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6.2建立社区护理规章制度,规范社区管理。结合国情制订可行的统一的社区护理操作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护理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6.3举办不同形式培训班,进行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20XX年7月在北京召开社区护理与康复护理学术研讨会。
6.4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健康教育观摩演讲会,使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方法、方式及内容的信息,增强教育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6.5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培训试点单位,评估与论证培训效果,为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培训工作找出有效方法。
7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走出科技开发工作新路
7.1科技开发部努力开发护理新业务,让信息、新技术、新产品为临床护理、管理、教育服务。为保证护理用品质量及开发,发挥其职能作用。
7.2发挥华护公司的作用,保证医院所需求的护理用品并及时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创造展示推广护理新产品的机会,通力合作为实现护理用品现代化而奋斗。
关键词: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
Abstract:Through the hospital ICU specialty nurses four roles in clin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including direct caregivers and nursing instructors, researchers, educators, collaborators and clinical adviser, the specialist nurses discusses the confusion and the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junior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Key words:ICU; Specialist nurses; Clinical practice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ICU专科护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我院综合ICU有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3名。通过实行专科护士与护理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医院及科室危重症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培训、带动护理科研和创新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实践
1.1直接护理者和护理指导者 专科护士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利用专科护士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教育。我院综合ICU实行专科护士与护理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专科护士亲自参与病情复杂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如严重多发伤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罕见病种、新开展的大手术等。对其他护士遇到的护理难题予以指导和解决,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专家的优势。护理组长的身份使得专科护士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1.2教育者 专科护士的教育对象不仅仅限于本科室范围,还包括全院各科临床护士乃至市级或院级专科护士。有研究表明[1]:实施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专科护士有帮助,其急救和重症各项理论技能综合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大为提高。在护理部的组织下,2013年ICU作为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一份子共同参与南通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临床教学;2014年完成第一批院级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科室内部实施分层培训,全科护士根据资历和学历层次、ICU工作能力分为N1-N4共5个阶段,其中N2又分为N2-1和N2-2。专科护士承担了主要的培训和考核任务。N1级护士是培训的重点,培训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通过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对比,年轻护士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掌握专科护理的程度、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步等方面,专科护士均显著优于普通护士培训。
1.3协作者和临床顾问 护理会诊是发挥专科护士作用的重要途径[2]。全院各科凡遇到危重疑难病例、专科不能独立解决的健康问题和需求、高难度的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新型仪器的使用等均列入会诊范围。对会诊结果均书面填写护理会诊单,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留在会诊科室,一份交给护理部。目前已成功指导CCU开展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参与妇产科进行羊水栓塞的救治、协助兄弟医院及其他病区对病情危重的肾衰患者进行床边肾脏替代治疗、帮助临床科室解决机械通气方面的困惑等。
1.4研究者 专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接受过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本专业是专科护士必须完成也是有能力完成的一项任务。我院2010年开始实行护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综合ICU 3名专科护士被列入首批培养对象,为专科护士进行护理科研、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分别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预防、腹泻患者造口袋的应用、PiCCO导管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护理临床研究,撰写论文6篇,参与科室的市级课题申报工作。打造学习型科室、科研型科室。培养科内成员科研意识及进行科研基础知识的培训。带动护士姐妹根据个人的工作兴趣和潜能,选择某一专科作为学习和研究方向,并把学习体会和研究结果与全院护士共享。
1.5管理者 护理部成立危重症质控小组,危重症专科护士为核心成员,各临床科室选出1~2名护士为网络成员。质控小组核心成员定期对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汇总、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指责错误,而是改进程序。针对全院护士在中心静脉导管和气管切开护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新修订了护理质量标准、优化了工作流程,并组织网络成员学习和实施这些流程和标准,大大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2体会
2.1专科护士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护理的发展和转变,护理角色和功能性日趋复杂。专科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培养专科护士不仅是医学发展和患者的需求,更是落实国家卫生部"十一五"护理发展规划的要求。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对治疗的遵从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2.2实践过程中的困惑
2.2.1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 ICU作为一种专业在我国仅有20多年的历史,ICU专科护士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学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护理质量管理、研究课题、人员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3]。专科护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其专业地位的认可,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我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2.2.2专科护士的实践方向 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和使用尚未规范化,大部分医院存在重培养、轻使用的现象。专科护士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很少专职从事专科工作,很大程度影响了专科护理的发展。危重症患者大多数局限在监护病房和病区抢救室内,也决定了危重症专科护士不能象糖尿病、造口专科护士那样开展护理门诊和社区咨询等工作。如何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找准专科护士的定位?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专业活动?就成了摆在危重症专科护士目前的难题,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探索。
2.2.3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咨询能力3个方面达标率较高,科研能力水平相对较低[4-5]。导师制的实施有望弥补专科护士科研方面的薄弱点,使护理科研更具前瞻性、可行性。要转变落后观念、提高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使护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总结
专科护士的发展在中国可谓欣欣向荣,全国各地不断组织专科护士培训班,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输送了大量护理人才。但专科护士培训完成后回到各自医疗单位,如何开展专业护理活动、如何进行护理科研,还缺乏有力的后续跟踪和支持。这有赖于医疗行政部门、专业学术部门、医疗单位、专科护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玲.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70-71.
[2]刘云,田付丽,霍孝蓉,等.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15-18.
[3]夏华安,黄美凌,涂红梅,等.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差异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93-94.
3.现代生命科技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张海燕,ZHANGHai-Yan
4.医德社会教育的媒介背景及其对策分析游小留,YOUXiao-Liu
5.伦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读《中国伦理学60年》时统君
6.医院知识共享的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陈洁,黎华,黄辉,CHENJie,LIHua,HUANGHui
7.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陈丞,钱东福,张晓阳,朱根明,沈国民,陈家应,CHENCheng,QIANDong-fu,ZHANGXian-yang,ZHUGen-ming,SHENGuo-min,CHENJia-ying
8.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近况朱小刚,邓弋雁,张前德,ZHUXiao-gang,DENGYi-yan,ZHANGQian-de
9.浅谈新形势下医院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杨正文
10.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张艳,伏延新,ZHANGYan,FUYan-xin
11.护理依赖等级鉴定与定残后护理费的计算孙之智
12.导医护士在门诊公共区域安全隐患中的应对刘龙秀,LIULong-xiu
1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探析丁新农,雒敏,沈洪清,王宝乾,朱万青,皋霜枫,陆美娟,DINGXin-nong,LUOMin,SHENHong-qing,WANGBao-qian,ZHUWan-qing,GAOShuang-feng,LUMei-juan
14.从独立学院发展谈财务建设管国红
15.高校校办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郑春雷,张前德,ZHENGChun-lei,ZHANGQian-de
16.某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黄琴,孟国祥,HUANGQin,MENGGuo-Xiang
17.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加强法制观念与实践能力的探讨祖勤,ZUQin
18.附属医院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研究赵霞,杨亚萍,ZHAOXia,YANGYa-ping
19.关于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构想仓伟,徐济达,CANGWei,XUJi-da
20.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及对策——以莆田学院为例周岚峰,ZHOULan-feng
21.党内民主视角下协调人际关系探讨戴荣寿
2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究赵迎欢,ZHAOYing-huan
23.医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实践与思考孙敏,李晓南,范俭雄,孟虓,曹国凡,王锦帆,SUNMin,LIXiao-nan,FANJian-xiong,MENGXiao,CAOGuo-fan,WANGJin-fan
24.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培育的体会王守安,车艳,钟震亚,田国忠,WANGShou-an,CHEyan,ZHONGZhen-ya,TIANGuo-zhong
3.关于侵权责任法在医疗侵权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田侃,吴颖雄,喻小勇,TIANKan,WUYing-xiong,YUXiao-yong
4.侵权责任法与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相关问题顾加栋,巢敏
5.《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之管见时善全,张超,高也陶,SHIShan-quan,ZHANGChao,GAOYe-tao
6.从诉讼时效立法变化视角谈《药品管理法》强化保护基本人权邵蓉,许丹丹,蒋正华,SHAORong,XUDan-dan,JIANGZheng-hua
7.试论医患纠纷中的医疗信息公开问题喻小勇,田侃,YUXiao-yong,TIANKan
8.电子病历的三个法律问题探讨郭婷,王晓东,王启辉,汤建平,GUOTing,WANGXiao-dong,WANGQi-hui,TANGJian-ping
9.关于电子病历法律效力及应用的思考廖晨歌,LIAOChen-ge
10.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张柯庆,ZHANGKe-qing
11.西方国家医院成本管理发展与最新成果评述汪丹梅,唐宝国,郭建军,WANGDan-mei,TANGBao-guo,GUOJian-jun
12.再析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现象顾丽萍,GULi-ping
13.权变思维: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周俊森,ZHOUJun-sen
14.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师人格现状研究殷忠勇,车玮
15.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与分析——以莆田学院为例周岚峰,ZHOULan-feng
16.大学生"偷菜"热的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张叶云,ZHANGYe-yun
17.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祝娇娇,卢建华,ZHUJiao-jiao,LUJian-hua
18.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张敏坚,张桥,ZHANGMin-jian,ZAHNGQiao
19.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思考达建,刘明捷,DAJian,LIUMing-jie
20.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探析孙兆秀
21.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肇毅,沈历宗,王水,史京萍,凌立君,徐皓,黄华兴,宋兵
22."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黄华兴,沈历宗,凌立君,肇毅,史京萍,徐皓,吴蔚,王水,HUANGHua-xing,SHENLi-zong,LINGLi-jun,ZHAOYi,SHIJing-ping,XUHao,WUWei,WANGShui
23.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孔祥,陈牧,黄谦,张育,KONGXiang,CHENMu,HUANGQian,ZHANGYu
1.论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之现实价值张晓敏,ZHANGXiao-min
2."关怀伦理"的公民道德价值研究——基于女性志愿者服务经验的视角郑碧强,ZHENGBi-qiang
3.论端午节中的卫生防疫理念王俊杰,张玉贤,WANGJun-jie,ZHANGYu-xian
4.医疗纠纷防范机制的构建途径祝彬,鲁静,ZHUBin,LUJing
5.民法视野下的人体医疗废物初探王晓东,王启辉,曹炎
6.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法律制度比较秦晴,田侃,QINQing,TIANKan
7.药品经营监督的法律适用与药品安全监管卢军锋,田侃,王大壮,LUJun-feng,TIANKan,WANGDa-zhuang
8.护理工作中要融入辩证思维朱姝芹,许勤
9.论新医改形势下护理发展对策李杨
10.国内外哮喘临床研究现状比较——基于SCI论文的计量分析朱毅,刘利,ZHUYi,LIULi
11.大学教学学术思想及大学教师的成长熊小燕,华党生,XIONGXiao-yan,HUADang-sheng
12.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董选时,王磊,DONGXuan-shi,WANGLei
13.两种对应王庆廷
1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陈培涵,CHENPei-han
15.团体心理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研究薛新力,郑建盛,林志萍,XUEXin-li,ZHENGJian-sheng,LINZhi-ping
16.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思考傅骏蕃,吴汪,FUJun-fan,WUWang
17.应用教育测量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部分试卷质量韩春红,季晓辉,HANChun-hong,JIXiao-hui
18.护理本科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张磊,孙晓晶,谷芳秋,张林,ZHANGLei,SUNXiao-jing,GUFang-qiu,ZHANGLin
19."理"与"力"王庆廷
20.关于提高外科实习质量的探索宋兵,吴峻立,徐皓,曹晓建,肇毅,苗毅
21.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改革研究洪汛宁,施海彬,王德杭,祝英苏,娄鉴娟
22."五字诀"优化骨髓穿刺培训体系郑潇潇,郑维扬,江千里,徐波儿,何美蓉,孟卫东,ZHENGXiao-xiao,ZHENGWei-yang,JIANGQian-li,XUBo-er,HEMei-rong,MENGWei-dong
23.本科生科研实践的体会李维娜,刘丽芳,陈奕匀,马思瑶,邱丽芳,邱昌翠,刘扣英,LIWei-na,LIULi-fang,CHENYi-yun,MASi-yao,QIULi-fang,QIUChang-cui,LIUKou-ying
24.当前我国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教材改革刍议沈一平
5.侵犯著作权犯罪中"以营利为目的"问题研究黄斯蓓,张敏
6.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深圳龙岗为例杨梅,甄峰,杜文平,YANGMei,ZHENFeng,DUWen-Ping
7.电子病历应用在病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研究刘云,汤建平,冯源,陈玉华,顾民
8.环境中的法律
9.构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路径探析鞠永和
10.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讨顾民,王启辉,GUMin,WANGQi-hui
11.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刘明捷,张前德,LIUMing-jie,ZHANGQian-de
12.科学发展观教育与提高大学生哲学素养赵燕斌
13.加强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探讨汤懿,TANGYi
14.读书知人论世——浅析《朱子家训》的时代背景及其人文意蕴苏文娟,张爱林
15.P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胡志斌,彭志行,沈红兵,HUZhi-bin,PENGZhi-hang,SHENHong-bing
16.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与管理的探索王书智,顾建平,杨春霞,谢光辉,殷信道,卢铃铨,WANGShu-zhi,GUJian-ping,YANGChu-xia,XIEGuang-hui,YINXin-dao,LULing-quan
17.司法独立
18.在医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培训的探索与研究周卫红,何忠正
19.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探索郑珏,汤先忻,ZHENGJue,TANGXian-xin
20.加强医学生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及规范带教过程的研究与探讨凌立君,沈历宗,黄华兴,胡恺轩,吴蔚,肇毅,史京萍,徐皓,王水,LINGLi-jun,SHENLi-zong,HUANGHua-xing,HUKai-xuan,WUWei,ZHAOYi,SHIJing-ping,XUHao,WANGShui
21.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初探顾爱华,齐泓,王守林,GUAi-hua,QIHong,WANGShou-lin
22.高校管理视角下学生欠费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王春晖,王长青,WANGChun-hui,WANGChang-qing
23.5.12汶川地震援建人员生活质量状况的初步研究刘静,孟殿怀,LIUJing,MENGDian-huai
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亦已悄然出现。面对这一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医疗保健事业的加强,人口死亡率在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在延长,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老龄化过程中。
如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同样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尤为显著。我国有部分城市,特别是老城市,将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传统观念在变化,一些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职能将逐步转移到社会,其中老年人问题将首当其冲。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任务。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基广,将影响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副利政策、退休制度、劳保制度、医疗保健及保险事业等,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现实生活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规划设计者考虑,诸如:
1.住房问题。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传统家庭的逐渐消失,居住建筑的户型将产生变革。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结构演变具有的“分而不离”的特点,要求两代人的住房距离不宜太远,出现了小户型住户比重将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居住水平逐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住宅设计与居住区规划应较多考虑这种需求。与此同时,对一部分缺少亲人照顾而又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则需要安排具
有较高服务水平的专用住房——老年公寓。
2.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迫切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西方社会学家预言:“寿命的延长与经济的富裕将会带来一个余暇时代。”今天我们可以在许多城市的街头绿地里看到有众多的老人在练气功、打太极拳、跳舞;一些“茶馆”或的文化娱乐场所又受到青眯;社会上各种“老年大学”及绘画、书法、养花、烹调学习班应运而生。凡此种种,说明“银发文化现象已成为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一些分布于居住区内的城市基层医疗保健设施(保健站、门诊所等)深受老年人欢迎,使体质较弱但病情不严重的老人不必前往距离较远的医院,可在社区内就近得到治疗。
4.现在我国城市中,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院(敬老院)、康复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少得可怜,要进入这
些设施条件十分苛刻、费用昂贵,致使相当数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又无人照顾的老人处境困难。
5.在规划图上明确表示、而在现实中常被忽视的街头绿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再次受冲击,殊不知它已日益成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的休憩活动场所。这类绿地具有投资不多、分布均匀、利用率高、易于管理等特点,是城市生活环境优劣的标志之一,街头绿地的用地在规划和管理中远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从全市角度考虑设置市一级老年服务设施,如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养老院、康复中心等,为这些设施及相应管理机构落实建设用地。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则要更细致地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如老人公寓、老人之家、老人活动中心、门诊部、老年人服务中心,以及安排更多的室外活动休憩场所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加细致,从住宅层数、住宅类型、户型比例到建筑细致处理,均应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此形成一个从全市到期层,从大到小配套的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服务系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上能相对独立、丰富多彩的内外环境。体现国家、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弘扬祖国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老年人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比,尚有差距。根据具体条件,应当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实施以下几项基本的老年设施:
1是老人公寓。适用于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具有一定室外活动能力的老人。由低层公寓楼、公共活动中心及医疗设施组成建筑群。公寓以二、三层为宜,低层每户出入口直接连接室外绿地。楼与楼之间用楼梯及走廊联系。楼内可设小俱乐部、公共浴室、洗衣房等。公寓户型设一室户和二室户两种,二室户供老年夫妇居住。每套住房均设卫生间及小厨房、壁柜。公共活动中心包括:餐厅、电视室、图书室、活动室、门诊室、理发店、理疗室等。
2是老人之家。适用于生活自理程度较低的需照顾的老人。一般为1~2层建筑,有公共起居室、餐厅、男女活动室、健身房等。老人居室应带卫生间,房内有电炉、洗池,可自己烧煮简单食物,并有客房供来探望的亲人居住。
3是托老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晚间由家属自行照顾的老人,可在白天寄放在托老所,其设施内容可相对简化,但需教研室到一定服务水平。
4.养老院(敬老院)及康复中心。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可安置在养老院及康复中心,长期由人护理。后者应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此类设施服务范围可在居住区以上或从全市范围考虑。
5.人服务中心。生活上有自理能力、愿意住在自己家中的老人,中心可为其提供多种服务:雇人到老人家中料理家条及个人卫生,用专车送饭到家,安排文娱活动及旅游,家庭医疗护理,陪同外出等。
老年人由于行运不便,与健全人相比对生活居住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在无障碍设计中“安全”和“方便”是主要原则,应把避免失误和灾害放在首位。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人十分重视的私密性对他们显得不太重要,老年人更需要外界的关怀和人际交往,住房布置宜具有一定开放性。洗澡间、厕所、厨房是事故多发区,在建筑设计中应重点考虑。
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
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
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99、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
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148、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