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变废为宝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废为宝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废为宝教案

第1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关键词:扇形开发杂交开发反求开发个性开发

一、扇形开发新思维

扇形开发新思维——发散思维,它是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由于它较少受传统观念束缚,不轻易苟同于一种现成的说法或不急于归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所以也称作“开放式思维”。发散思维,使思维从一种事物发散到多种事物,从而跳出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启发经营,创造灵感。一些企业家借助和运用这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思维方法,创造出了一种扇形开发的经营开拓方式,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功效。如美国历经百年风化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地承包了这件苦差事。他把废料进行分类使用,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废铅铝做纪念尺、水泥块整理成小石碑、把朽木泥巴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作为有意义的纪念品选购。这样一来,一文不值、难以处理的垃圾,顿时身价百倍,人们争相选购,200吨垃圾争抢一空,斯塔克也由此大获其利。从这一实例中不难看出,斯塔克就是借助和运用了发散思维,从垃圾这一点,伸展出多向利用的放射线,使开发呈现出扇形状态,从而拓宽了经营开发范围,创出了变废为宝的佳话。

发散思维与扇形开发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不仅仅限于产品开发,在产品营销、人才的多向培养与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可借助和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扇形开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未跳出人们固有的单向思维定势,不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在企业经营中,不能由此及彼,因此,市场难以不断拓展扩大,人才难以不断涌现,企业经济效益难以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要搞好企业各方面的开发,厂长、经理就必须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改造,努力跳出固有的那种狭窄、单向的僵化思维定势,学会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发散思维,在企业经营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到多点,从而培养起由一事物到多事物的由此及彼、扇形开发的多向思维能力。

二、杂交开发新思维

杂交开发新思维——辐合思维,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或命题为起点,遵循传统思维逻辑,沿着归一的或单一的方向进行推导,并找到一种合意的答案,这种呈集中型或直线型的思维模式。由于它是在已知前提下从一些事实中引出惟一的或习俗上可接受的最好的结果,所以也称作“求同思维”。辐合思维使思维主体将多路思维集中向一个中心点,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这种创新思维对于开拓新特色,创出超凡出众的新优势,具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因此,它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青睐,尤其在新产品开发中运用较多,成效卓著。如江苏省宝应市的一些厂家,运用辐合思维进行杂交开发,他们掌握了消费者日益重视自身保健和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两则信息。本来,曾有过利用这两则信息分别研制适销产品的打算,后来,运用辐合思维,将两路思维引向一个交结点,杂交创新,培育出了药膳疗效食品。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这的广泛欢迎,并飘扬过海,出口创汇。此外,如把人们爱香、爱美和服装日趋高档化引出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既香又美的微囊上香剂羽绒服;把富裕起来的人们爱旅游和爱美容两则信息勾起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旅游化妆盒;把城市环境污染亟待清除和建筑材料正朝隔音、保温、抗压方向发展引出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一种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等。

运用辐合思维杂交创新,需要掌握抽象、概括、判断的基本功,还要有能力把遐想千里的各路思维牵引回来,在思维交结点发起攻势。在思维攻势中,还要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度思考,不但在时间上要连续不断,而且在空间上还要组织好“火力网”。不少企业家,善于运用辐合思维,使经营谋划中纷繁复杂的思维资料,得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挥出提纲挈领、收拢梳理、集中使用的功能,进而使思路逐步清晰、理顺,本质渐渐显露,最终在一点上取得突破。

辐合思维对于企业确定营销地域、扩大外引横联、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多角化经营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因此,目前对辐合思维的运用偏狭,影响了企业经营创造性的广度开发和深度延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撼。好在许多企业已看到了这一点。随着创新思维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辐合思维、杂交创新的领域定会越来越宽广,在企业经营的创造性活动中,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摘 要】基于“生成”看课堂,为使教学内容随机、即时地呈现,必须注重以变向、变量、变序为特点的弹性预设,并以板块式教案来操作。这种新型教案确保师生和谐合奏,使课堂不断交响着“切入―展开―互联―聚焦”的四重奏。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弹性预设;汇学;互联;聚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60-03

【作者简介】李仁甫,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5)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其目的性、计划性首先体现在课前预设上。通过预设能够有效地呈现于课堂上的,除了内核性的方面――知识和技能,还有服务性、支架性的方面――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的过程和方法,还有派生性的方面――求知的学生作为生命对象所需累进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呈现者”实际上主要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这样,我们是否可以仿照人们惯常的说法“预设―生成”,把课堂教学简化为“预设―呈现”的过程呢?

一、方式:从再现到生成

“呈现”与“预设”会一致吗?一致,则保持了“同一”;不一致,则产生了“差异”。按照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研究,在时间的传承游戏中,保持同一的世界是再现的世界,产生差异的世界是生成的世界――“生成就是不断产生差异”。即世界的呈现方式有两种:再现和生成。据此,课堂的呈现方式也分两种:再现和生成。于是课堂就可分为“再现课堂”和“生成课堂”。

不过,一提及“生成课堂”,不免有人会质疑其存在的价值。“意外的生成”或“生成精彩的意外”的流行说法,反映出的往往不全是人们对课堂神奇风景的叹为观止,更包含着人们对这种“意外”可遇而不可求的望而生畏――如果课堂上只有一次两次“意外”甚至很难碰到“意外”,有必要如此大力提倡课堂生成吗?而如果致力于不断产生“意外”,还让我们教师如何去上课?这样的质疑,使研究“生成”的人常常陷入困境。

“生成就是不断产生差异”。常识告诉我们,“意外”仅仅是“差异”的一部分。那么另一部分是什么?“生成”在词典中被解释为“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性质、组成、结构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性质”与原来不同,当然产生意外;而“组成、结构”与原来不同,乃是重组、重构,自然带来陌生,比如课前准备好的知识序列不得不发生些微的改变,课前设想好的切入点不得不进行灵活的调整。当然“意外”罕见而难得,而“陌生”常见而易遇。实际上,在“意料”和“意外”之间确实存在一个模糊地带――说它是“意料”却又似乎是“意外”,说它是“意外”却又似乎是“意料”,可谓“熟悉的陌生”。据此可找出“差异”之另一部分――陌生。“意外”和“陌生”正可包括在德勒兹所说的“差异”中。

少量“意外”和大量“陌生”,把“生成”概念的外延向外扩展了一大圈,这就符合课堂“呈现者”以及呈现方式的实际状况,也合理地消释了一堂课通常很少出现“意外”的困惑了。

二、预设:从硬性到弹性

按照“预设―呈现”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无论是“再现”还是“生成”,都需要预设。过去所提“预设―生成”的说法似乎太笼统了,因为很多时候预设了却没有多少“生成”甚至无法“生成”。这说明,不同的呈现方式,需要有不同的预设来对应。那么,“再现”需要什么样的预设?“生成”又需要什么样的预设?

再现课堂下的预设,注重确定性:首先是“定向”,即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的走向,确定有关观点及其解释的倾向,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放胆言说的舞台,少有旁逸斜出;其次是“定量”,确定课堂上教学目标、问题以及其他教学任务的数量,使教师在课堂上走马灯似的赶任务,少有“慢慢走,欣赏啊”的节奏;再次是“定序”,即确定课堂上教学的程序,确定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时的序列,使师生都被裹挟进去,只能向前而不可逆转,常有多米诺骨牌倒塌一般的担忧。教师如此细密地预设,而学生只能配合着完成填鸭式的任务。像这种以定向、定量、定序为特点的预设,可称为“硬性预设”。

生成课堂下的预设,突出变化性: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的走向是可变的,有关观点及其解释的倾向是可变的;教学目标、教学问题以及其他教学任务的数量是可变的;课堂上教学的程序是可变的,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时的序列是可变的。变向、变量、变序表现出一种新的预设。这种基于学情而随时准备变化、具有弹性的预设,可称为“弹性预设”。

由此看来,“预设―生成”的说法虽正确却未免笼统,而真正合理、具体的表述应是“硬性预设―再现”与“弹性预设―生成”。

三、课堂:从传统到新型

目前的课堂实际状况是:既有“再现”的一面,又有“生成”的一面。只是人们往往会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为基点,同时也感受到另一个角度的客观存在――从“再现”角度看课堂,未免会诧异于其“生成”的一面;从生成角度看课堂,也未免会感叹于其“再现”的一面。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得不抓住主要矛盾,立足于某一角度看课堂。

以“再现”为基点,为尽可能地确保“一切在意料之内”,课堂必然会高度重视“硬性预设”,相应地选择传统的工序式教案,多为学生安排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往往对学生进行机械性控制并用单方面制定的纪律来约束学生;以“生成”为基点,为积极应对因变向而引起的“意外”并视因变量、变序而引起的“陌生”为常态,课堂必然会高度重视“弹性预设”,相应地选择板块式教案,多为学生安排内化式、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往往对学生进行生成性控制并用师生双方制定的规约来互相制衡。

立足的基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堂:当预设的东西呈现于课堂而必然产生意外、陌生时,教师严加管控、消极应对而使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结果预设的东西得以如愿、完美地呈现,这样的课堂就是“再现课堂”,即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传统课堂;当预设的东西呈现于课堂而必然产生意外、陌生时,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而使这样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多,结果预设的东西随机、即时地呈现,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成课堂”,即一种不可多得、难以复制的新型课堂。

“生成”是必然会降临的,每一个教师已经踏在“生成”的途中,每一个教师在“生成”的途中都有过高峰体验。尽管过去大家有过“生成经历”,但“生成”往往被视为消极现象,经历往往是不自觉的。从消极走向积极,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减量生成走向增量生成,应当是有志有为的教师不懈的追求;而历练之后,每一个教师都能走向增量生成,使自己的课堂羽化为“生成课堂”。当下,正需要对课堂进行一番颠覆与重构。

四、原因:从物质到关系

课堂即教学现场。说师生在现场,其实是说“关系”在现场。置身于教室里的师生,不是孤立存在着的“物体”,他们彼此构成并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有时是教师与一个特定学生的关系,有时是教师与所有学生的关系,有时是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的关系,有时是小组与小组的关系,有时是一个“舌战”着的学生与“群儒”的关系……

当通过对话、讨论、活动等手段让师生发生各种“关系”时,课堂就会上演一幕幕真实的情景剧。这样,身体有了体验,情感有了交流,思维有了碰撞,知识有了内化。遗憾的是,当下仍有一些教师不习惯于这种“课堂情景剧”,而陶醉于另一种渐次演示,课前预设在教案或课件上的“编程演示剧”之中。当大多数学生像坐在电影院、以旁观者的眼睛观看教师精心导演的“编程演示剧”时,也许并非无效,但由外到内的单向灌输、缺乏互动的教师独白,往往带来低效教学。因此,生成课堂就是适应并尊重“现场感”的课堂。

五、语文:从线性到互联

依据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文本“延异性”的说法,可这样描述学习者学习文本的特点:从时间的延缓、延迟性来看,他是从语言碎片开始,历经无数的语言碎片;在这样的经历之中,他对不同的语言碎片往往进行各种连接;在这样的连接之中,他渐渐地形成语境意识;在语境尚未明确之时,他就开始并且一直对语言碎片作尝试性的理解。从空间的差异性来看,他头脑里的复杂连接,不仅发生于这个语言碎片与那个语言碎片之间、这个语言碎片与那些语言碎片之间、这些语言碎片与那些语言碎片之间,也发生于这个语言碎片与语境之间、这些语言碎片与语境之间,另外还发生于文本自身与其他文本之间。这里显示出文本解读时学生思维上的“互联”现象。

这种现象似乎在非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也存在,但真正复杂的“互联”现象乃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因为语文文本多为文学类文本,主题往往不是明示的,且目前我国语文教科书普遍为文选型,教学目标未直接交代。语文文本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阅读文本时独特的“互联”思维,即学生群体思维的“互联”状况往往要比教师一个人阅读时所体验到的“互联”状况要复杂、麻烦得多,因此教师必须深度备课,要在思维上发生更加复杂的“互联”活动,而这种“互联”思维在课堂上自然灵活地发生、发散时,便会出现教师备课时难以硬性预设的大量的“生成”现象。这说明语文课堂更适用“生成”教学。

六、范式:从汇学到助学

语文课堂应该既重视课前和课上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即“独学”,又重视学生个体带着课前自学的成果集中汇报并交流经验、共同分享,即“汇学”。“汇学”场面不会自动出现,它需要教师作顶层设计――由教师启动模式转变为学生启动模式,这就把教师的权力关进笼子,以确保学生能频繁、深度学习。通常有模式,即提问与讨论、分享与交流、表态与辩论、朗读与议论、主持与讨论、讲课与讨论、批注与交流、观察与表达。课堂起始阶段可选用一种或几种。这些都是空心化预设,具有较大弹性。当然也可安排弹性更大的话题化预设,如教《江南的冬景》时,可设计“全文写了好几幅冬景图,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样的弹性预设实施后,“汇学”便正式开始。就文本学习来看,“汇学”是对文本的切入(学生针对文本选取困惑点、质疑点、兴趣点、关注点、发现点等)与展开(学生围绕切入点在回答、议论、讨论、辩论、小组合作中进行具体应对的过程)。汇学,既显示学生对文本的原初感受,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含自我建构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助学”即“互联”与“聚焦”环节便能有效实施。

“互联”是基于文本而发生的有意义的多维联结。它包括点面之间的互联、彼此之间的互联、内外之间的互联。比如当学生解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时,教者应意识到“假”是多音字,同时是一个主要实词,于是可把预备好的成语“狐假虎威”“久假不归”等联系过来。一系列互联,使教学充满了变化。

第3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要用丰富多彩的亲身经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既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又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角,智力等多种感官得到协调锻炼,怎样把科学课上得有科学味,从而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讲究科学“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佳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动手探究实验的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主动轻松地投入到科学的怀抱,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

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如在做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备实验材料;在教学《土壤》一课时,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取实验材料,同学们兴趣盎然。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充分发挥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2、利用科学游戏激发兴趣

教《二氧化碳》时,先用气枪向澄清的石灰水打气,让学生观察有无现象发生。接着我用嘴通过胶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了。

3、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如教《血液循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省时省事。

二、转变角色,精心准备,注重实验,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彻底改变那种单纯讲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等“师徒”式作法。

1、无论是哪种实验,都要精心准备。曾教《摩擦起电》时,是一个阴雨天气,上课时我信心百信做起实验来,怪了,橡胶棒、玻璃棒、毛皮、丝绸等与我作起对来,无论怎样摆弄就是没反应,只得草草收场。事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再做该实验,灵了。于是茅塞顿开――做这个实验,空气中的湿度大了就做不成功。

2、因漏就简,就地取材,自制器材。如《照镜子》,《热空气》、《降落伞》等器材都可从家中带来。没有烧杯,可用矿泉水瓶制作,也可以到废旧收购站找一些器材,变废为宝。

3、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会失败,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老师要多诱导,多鼓励。如教学《反冲》一课,发现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实验时往塑料瓶倒水后,刚开始瓶子还能沿着喷水的方向倒转,可接下来又沿着喷水的方向正转起来,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原来在铁架台拴塑料瓶用的是两股绳,这样塑料瓶反冲转动后,两根绳子可能会互相绞在一块,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带着绳子往回转。进而使他们改用一股绳子拴瓶子,当学生再次实验成功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些实验不适宜学生直接动手做,需要老师利用实验器材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减少误差,缩短时间。例如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当手推活塞,问学生出现了什么情况时,学生回答:活塞被推了进去,空气变少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立即反问:空气真变少了,逃到外面去了吗?在学生一番探讨后都认为空气没有少而是被压缩了,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养成做实验记录的好习惯,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要认真细致,又要因势利导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启示,收获等记录下来。以便开展讨论验证,形成自己的实验探索小资料库。

三、合理安排,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老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些课文或探究实验要相机而行。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教学调整到更恰当的时间里, 如把《影子》一课安排在阴雨天气进行效果就很差。《花的构造》安排在百花盛开的季节,《观星座》安排在气温暖和的夜晚等效果就佳。

第4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一、建立健全制度,理顺管理体制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为管理提供了准绳,为此,制定科学、可行制度,并做到真正落到实处。从考核奖惩做起,做到工作安排到那里,奖惩考核跟到哪里。先后修订了《教职工日常工作考核方案》、《教职工奖惩制度》、《园长转班制度》、《幼儿安全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依据相应的管理制度制订了详细的常规要求,从细微处到对教职工的言行进行规范,如:对教师接待语言进行了规范,提倡教师讲文明礼貌用语,禁讲忌语;晨检时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并对幼儿一日情况做记录,并及时对家长反馈。成立常规工作检查小组,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教职工考核等。

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一)指导业务园长努力抓好教学细节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幼儿管理来讲,教学工作是核心工作,如何深入展开教学活动,使教学、教研真正的落到实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我们主要是这样做的,由园长、业务园长参与或定期听取年级组长组织的活动或反馈,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设性意见。继续实施以往“集体备课”、“案例交流”、“活动反思”等以往较好地教研做法,推进“推门听课”、“一课三研”等课堂教研模式。以“抓好幼儿的常规培养和主题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研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次外,围绕我们的科研课题“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研究”,指导教师通过写“优秀教案”“课题阶段性小结”“幼儿玩民间游戏的照片”“实施民间游戏课题的反思”多种不同的形式,逐步学习积累科研课题的资料,为今后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区域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学期我们在抓好区域活动方面主要做了2件事:一是区域活动规范化。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确定每个班的区域内容、制定幼儿区域活动的常规要求、区域材料的投放、制作材料摆放标志等。二是继续做好废旧物品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和合理使用。“变废为宝”是我园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在老师和孩子的带动下,家长的节约意识也增强了,有的家长还主动跟孩子一起将自己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让其他幼儿欣赏、学习并制作。

(三)学以致用,让培训活动发挥实效

通过组织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骨干老师及保育人员参加管理局组织的“省十佳幼儿园开放周”的观摩活动,我们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结合本园实际,马上进行了学习和整改:如:①科学发现室:每一个小实验均有记录,并将每一个小实验的材料准备、实验过程打印压膜,这样做便于资料的保存和其他教师的指导和学习。②设计制作大厅“爱心驻我家”的展板。③“图书阅览室”对书橱的摆放重新布局,增加“图书医院”“图书室活动规则”等内容。④设计制作“班级责任卡”和“温馨提示”⑤丰富种植区的内容。(种植易活的种子等,要求有照片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此外,为了增加培训力度,我园还从北京邀请了“情景互动式教学研讨会”的教研员石增波老师来我园调研,以提高教师对情景互动式数学活动的执教能力,为情景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常规管理做精细,日常工作做精致

饮食卫生工作:幼儿园的伙食是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卫生保健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伙食工作从源头上抓起,重点抓了食谱的制定,做到每天的食谱荤素搭配、干稀结合。定期进行营养衡算,幼儿各项营养素的摄入是否均衡,摄入量是否合理。再根据衡算结果,进一步对食谱进行调整。在做到饮食管理的同时,每周将食谱向家长公示,并定期听取家长建议,采用合理化的建议。在学期初,制定好详细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如: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幼儿及教师年度体检、体弱儿等特殊群体定期跟踪观察等,均按月进行落实。

第5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关键词:加强 幼儿 环保道德责任感

一、合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丰富多彩,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不少环保教育的内容与契机,合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好时机。如,平时在走廊、楼梯上行走,要求幼儿轻声说话,轻声走路;在盥洗时,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给他们介绍水的来源以及沙漠地区缺水的情况;吃完水果后,要不乱扔果皮、垃圾等;午餐时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掉饭粒,珍惜成人劳动成果;在户外活动中,组织小朋友在种植园地、饲养角,协同老师种植一些蔬菜、花,饲养一些鱼、鸟等动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木、花卉等植物优化生态环境的功用,明白人和草、木、虫、鱼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1]

1.在教学中挖掘环保教育资源,渗透环保教育意识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制定环保教育目标,精心设计教案,使环保教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实施影响。如在语言方面,可以通过儿歌、故事、表演、游戏等形式将环保知识很好地融进去。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精心设计“认识地球”、“地球妈妈哭了”、“认识水资源”、“城市美容师”、“垃圾分类”、“保护大森林”等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了乌鸦、海鸥、秃鹫、蚯蚓等动物能消除地球垃圾,是地球的保护神,从而萌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2]

2.在游戏中寻找环保教育资源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幼儿接受起来更容易,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如:故事表演《瓜瓜吃瓜》、游戏《鱼儿搬家》、情境表演《公园里的垃圾》等活动,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知道生活中应保护周围环境的清洁;在角色区,请小朋友扮演“小小环保员”的角色,通过游戏来了解环保员的工作情况,掌握环保知识;在手工区,师生共同收集一些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来制作娃娃,布贴画、花篮、机器人等有趣的玩具,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陶冶了心智又减少了垃圾,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3]

二、提高教师环保意识,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园共育

3~6岁幼儿明辨是非能力差,好模仿,因此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无形中在影响着幼儿的学习,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阅读、学习环保文章,了解当前环保的紧迫性及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等有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在室内不大声叫嚷,减少噪音出现;洗毛巾时不浪费水,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先洗毛巾,再拖地板,最后冲厕所);随手关电、关水;变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为多种多样的玩教具,教学工具、纸张总是反复利用等等,幼儿与教师如同一家人,每天生活相处在一个教室里,教师的所有这些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着每个幼儿。[4]

三、注重环境熏陶在幼儿园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在幼儿园内拓宽绿化面积,栽种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幼儿感受花草树木给大家带来的赏心悦目;第二、净化园舍、创建优美校园,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随手扔东西;第三、在教室的楼梯走廊一侧,安放教师和幼儿用废旧材料精心制作的作品,这既美化了环境,又达到无声教育的效果,天天熏陶孩子,提醒孩子和家长平时要注意“变废为宝”。第四、在幼儿活动区域内的墙壁上和草丛中粘贴、放置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语,如:“嘘,轻点儿!”、“请爱护我们的家!”、“摘我会疼的!”等等。[5]

四、在幼儿园特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各项特色环保道德启蒙活动,使幼儿在自觉参与中环保情感得到熏陶,环保道德责任意识得到提高。

各年龄班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在每周一评选出3~4名环保小卫士,并给其佩戴臂章,帮助老师开展环保工作,同时各年龄进行评比。利用环保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利用广播,宣传环境保护。针对捕杀青蛙、乱倒垃圾、浪费等现象,在幼儿园广播里进行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地球妈妈,我爱您”环境保护的宣传。幼儿与教师共同到新建街捡垃圾,呼吁全社区的人们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家园。[6]

总之,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环保道德责任感的过程中,要坚持经常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教师要丰富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努力挖掘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教育因素,与家长一到以身作则、帅先垂范。让环保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时丽.论当前幼儿环保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 中国会议.2002-06-30

[2] 周水.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0

[3] 周兰.浅谈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家教世界.2013-09-23

[4] 姚苗苗.谈谈幼儿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考试周刊.2013-09-27

第6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一、捕捉“不期而遇”的资源,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课堂变化万千,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件”或 “节外生枝”。此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创造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调整数学学习活动,课堂也可以预约精彩。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课堂中,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4、5、8厘米的小木条搭三角形,学生纷纷动手搭建,突然听到有人 “哎呀”叫了一声。我过去一看,原来他把4厘米的木条折成了两段,一量,两段长度分别为2.3和1.7厘米。这下糟了,无论他拿哪一段,都没有办法和原来的木条拼成三角形,急得他直抓耳朵。其他不知情况的同学觉得奇怪:怎么他的三根木条就不能拼成三角形?到底要怎样的三根木条才行?大家产生了疑问,思维状态活跃起来,一时间议论纷纷。几名基础较好的学生便动手搭建其它木条,边做边讨论,思路通向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我原本打算正面讲解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改变了预设流程,加入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探讨这种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通过大家的动手、思考、推理、验证……最后学生们得出了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

整个学习过程,由于捕捉到的“价值不菲”“不期而遇”的资源,激活了所有学生的思维,迸发了他们集体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从而出现了超越教学设计预设的新想法,课堂也因“意外”变得更丰富多彩。

二、善待“插嘴”资源,课堂因“生成”中绽放美丽

课堂是生活,是师生成长的历程,学生们因为积极地参与而表现出与个人经验有关的独特理解,更是应该值得表扬。教师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适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心灵开放一份,就会多一份惊喜。或许“插嘴”就蕴含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此时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捕捉闪光点,放大这些动态生成的瞬间,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调整教案,课堂就会呈现出活力。

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时,我要求全班学生在小组内测量组员的身高,然后计算每组身高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测量工作很快完成,数据汇总后各组结果都出来了,身高平均数最小的只有141厘米,最大的却有172厘米。正要转到另一问题时,坐前排的一位女生嘀咕了一句:“哎!要是姚明在我们组就好了,我们组就不会低人一等了。”我借题发挥,设问:“要是姚明在第一组,第一组的平均身高会如何变化?学生不假思索回答“增大。”“姚明的身高大家知道吗?”“知道,226厘米!”“好,请帮第一组计算一下现在的平均身高?”“老师,我算好了。”“那位女生马上举手,“现在我们平均身高达到168厘米,快赶上最高的男生组,真厉害!”“那么,我再问你:这个平均身高能准确反映你们小组成员的真实情况吗?” “这……”她支吾了。班上另一个学生说“老师,他们组最矮的138厘米,加入姚明,最高的就有2多米高,相差太悬殊了,这个平均数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这样,非常自然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重要结果。在生成中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这效果比起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开小差,不知要好多少倍。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可以提供一片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教师要及时捕捉其中闪动的亮点并加以“激活”,然后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

三、巧用“错误”资源,让课堂因“错误”而生机盎然

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每个学生都会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课堂的调控者,不可轻易给学生的回答判“死刑”,要允许学生出错,教师理解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不容错误在眼前溜走,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开辟一条成功之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让这些错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学生才会更加个性飞扬。

第7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年终总结如下,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提高。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美术教学个人述职工作报告参考文章,欢迎你的参阅。

学校美术教学个人述职工作报告参考一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年过去了。回顾这学年所从事的高一高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完成了任务。工作中我享受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年终总结如下,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提高。

一、教学方面: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书画展和永川区的一些绘画和科技方面的比赛。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在校综合才艺展示周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参加的还是以高一、二的学生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水平进步得很大.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3、在美术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以消除“美盲”为目的,理论知识为主,美术技巧为辅。广泛介绍艺术的几大门类,让学生都能知道些美术方面基础知识,在美术的领域不再是个盲人。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想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积淀一些有用的艺术常识就尽了我的努力与义务了。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网上广泛收集资料,自己制作适合我们乡镇高中的美术课件,分类进行讲解。有空时自己也画了一些画,除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对学生也有一些示范作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二、我的经验与教训方面: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课件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中国画与文学、书法艺术与诗词、点线面与数学等方面的联系。

总之,本学年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学生服好务。

学校美术教学个人述职工作报告参考二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年渐渐尾声。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已经半年之久,一个学期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本学期,我担任的课程是陶瓷工艺美术二班的《工笔花鸟画技法》和陶瓷工艺美术三班的《白描》两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这种正规的美术教学对于我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非师范类毕业生来说,是人生中一种新的挑战。新时期的技工美术教育不能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将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而服务,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本。这是我作为职业教学指导过程中所不容忽视的一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我所教授的主课程是陶美二班的《工笔画鸟画技法》,由于这门课程学生们之前都有所掌握,对于工笔花鸟画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最大的任务就是协调与前任课老师在教学内容中所产生的冲突。为此,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及时收集学生们的课后感。这一学期来,对于陶美二班的新教材,我加大研究力度,通过与之前教材对比,并与其他专业老师共同研讨,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补充一些书本里面没有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以扩充学生们的知识面。为了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我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有关职业教育的书籍,如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和《职业学习与就业指导》,以及更多的与工笔画相结合的专业书,使自己既丰富了知识和见解,又为自己今后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我不仅要教他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么立足社会,怎么应对今后的工作,毕竟学生们来到技工学校学习是为了比同龄人更早的加入到社会,更快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本学期我立足“用快乐贯彻课堂,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担任陶美二、三班两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课前认真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结合二、三班的实际情况,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多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对于上交的作业,我都会进行仔细评价,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二班是有中国画基础的班级,我会对他们要求严格一些;而三班是新生班,对于白描,是刚刚接触的,所以,对他们的日常作业,我所给予的分数相对来说会高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专业的积极性,由此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美术水平。

平时,我还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授课的方法进行改进,得以突破学法。由于我们部门所培养的方向是偏向于陶瓷工艺的,所以在课程中,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狠抓学生们的构图以及配色,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瓷上绘画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陶二班的课程安排是以临摹为主。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为了增加课堂兴趣与加强课程进度,根据不同的学生特性,我使用了不同的教法。而且实施了新的作业要求:交当次作业给下次作业的题目及要求。这样有的放矢,使学生学得有目的,有干劲。学生们尽情在宣纸上展示自己的才华,看着他们的一件件作品,内心甚是欣慰。特别是让一部分对中国画课程没信心的同学重拾了自信,画出了连自己都惊叹的作品,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十六、七岁的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对于我、对于学生、对于学生家长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本学期对于期中美术展览这一特色,我们实施了突破。进过美术展览这一新颖的培养形式,让学生们在美术展中增加了自信心,同事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轻工技校文化艺术节中,我所带的陶美三班和所授课的陶美二班,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和书法中都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对此,我深感成为他们的老师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在学校的校运会、学校“十佳歌手”大赛、期中书画展览等活动中,有很多涉及到美术宣传的工作,有的更需要全程积极参与,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们完成,基本上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得失

对于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所做的教后反思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改正缺点,让学生们有更大的进步。

我们部门的美术教员不少,可是缺少一个正规的美术教研小组。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面,美术教员之间加强研究与讨论,综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今年的教学,我一直在努力。

明年,我将会更加的用心。

学校美术教学个人述职工作报告参考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自 从踏上三尺讲台,我深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沉重。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 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崇高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去感染学生,如同在师范读书时的那句校训: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一、爱岗敬业,忠于教育事业

热爱教师的职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心尽力,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恰恰就是不平凡。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虽说正式走上教育岗位刚满一年,但自己对教师工作已经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也就有了动力。

二、热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老师必须具备的学生观。现在学校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教育观点。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不失师德风范。

但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能不管。我也常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感受自己的所作所 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这样孩子会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从根本上改正错误。其实学生完全能够从你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我想只要你 是善意的,真诚的,真正的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完全能接受你的批评和意见。

三、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精 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其为教师的关键。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 弟。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会逐步丧失。到那时学生对你已没有信心可言,对你所教授的学科也不可能再有兴趣, 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随着美术课程特别是拓展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仍有许多能力目标把握不住,钻研得还不透彻,上起课来有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每个 人都有他不同于其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总之,我认为提高 教学技能和水平,仍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四、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通过回顾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我对教师师德有了 更加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是教师个体成长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其它行业的浓厚的商业气息而使教师这个职业沾染铜臭味儿,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堕落 而放弃自己的追求、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感要加强。

五、本人还存在的问题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今后,我将继续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真诚之心培育人。我相信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刻苦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定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校美术教学个人述职工作报告参考四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任##年级、##x年级和##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 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 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 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 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 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重视简笔画训练

本学期我们美术组在张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简笔画教学,在简笔画教学中,我们按中心校的要求和各年级的要求分别进行了简笔画训练,现在大部分学生能对本年级要求画的简笔画背着画下来,而且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是创造活动之大忌。应该鼓励学生 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 维等。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 们今天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再灌溉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适合于他(她)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也就是能在新的社会发展的情境下,能够不断地发现社会中的或自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学习、寻找有用的 信息,能通过分析和思考作出判断,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评价,不断地进行改进或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

(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 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学校美术教学个人述职工作报告参考五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如。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美术课。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时注重课前的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美术方面的技能和相关的美术知识,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修改学生的美术做品,,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并加注作业评语,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鼓励学生自信给学生创造发展特长的空间,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我设计的鞋子(设计发明课)”、“造型独特的椅子(设计课)”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我负责的变废为宝校本课程,为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课下收集生活中的可再利用的废品,并创新制作成样品给学生观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都十分喜爱上我的校本课程。学生所收获颇多。

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第8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众所周之,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我认为重点在于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合理调控。对于课堂生成的“非预设思路”采取有效的策略,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非预设思路”中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发现问题―― “学贵有疑,疑而出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而出新”。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请学生用28cm长的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能否围出面积等于30cm2的正方形呢?若将这根28cm长的细铁丝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做成两个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能否等于30cm2呢?

师问:如果这根28cm长的细铁丝全部用来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集体回答:49cm2。

师问:如果现在面积等于30cm2,请大家列方程解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引出方程问题)

学生马上列出方程,解出正方形的边长是30cm。

师问:如果围成两个正方形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cm,面积是30cm2,你能解出这个x的值吗?

一会儿就有同学回答是:15cm。

师问:能否围出这两个正方形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28cm分成八条边每条只有3.5cm,小于15cm。

就在师生基本上认可了他的回答时,我班的数学课代表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好像能够围出来”,他的发现让大家都很惊讶,我也奇怪(因为备课时我没有考虑到)。于是就请他把他的方法讲解一下,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让两个正方形有一条公共边,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有4cm(大于15cm),就能围出来了。我当场就表扬了他,同时让大家把他的方法计算一遍,最后鼓励大家寻找另外的围法……师生沉浸在发现的愉悦之中,纷纷动笔开始列方程、解方程。

这个事例说明课堂上教师可以有自己新的独特的发现,但更多时候是学生自己有独特的发现,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打破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思想。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深入生疑,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必定会充满活力和魅力。

二、 顺应出格――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马卡连柯说:教学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刻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运用。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追求完美。一旦出现非预设现象,我们应该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合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

如在上“概率”这一节课前,课间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玩扑克牌。作为班主任的我并未批评他,因为我更明白我同时也是一位数学教师。我即刻顺应学情,改变教学预设,让学生们在他的这些纸牌中做文章(导入新课)。

学生们通过抽牌游戏感受到从一副牌中,任抽一张是红色与抽出一张是黑色的可能性一样大。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如何从数量上去刻画它的大小呢?这些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借助抽牌游戏,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思考问题变得敏锐而深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在学习代数前,学生可能会以为代数是空洞的符号和繁复的计算。为了纠正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想法,真正了解代数具有丰富意义且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经过实践我发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生成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对代数学习的兴趣有着显著的效果。

短斤缺两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时常出现,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就选择了这样一个事例:小明和他妈妈拿着菜篮(菜篮重0.25千克)想去市场买5千克鸡蛋,当往菜篮里放秤好的鸡蛋时,妈妈发现这次买的鸡蛋比上次买的5千克要少一些,于是把鸡蛋装进菜篮再秤了一次,秤得鸡蛋和篮共重5.275千克,问你能帮小明算出应向摊主补多少鸡蛋?假如仍然用他的秤来秤的话应再补多少千克鸡蛋?

问题的生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课堂气氛活跃。

又如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时,我展示2006年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满200减80”顾客损失49元,京城华堂商场被告欺诈(原价618元的羽绒服是打完九五折后才减价的)。展示了这则新闻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知道顾客损失的49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618×0.95-2×80)-(618-3×80)=49.1,(2)你认为顾客与商场谁更有理?

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展示类似的生活情景,从而生成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深刻体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四、 妙用错误―― “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有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材出错,都有可能是一种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倘若教师能巧妙利用错误,选用有效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与犯错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如在讲授a2-b2=(a+b)(a-b)这个公式后,让学生去分解x4-y4。当我在教室里巡视一遍后,宣布只有一半做对时,同学都感到非常吃惊。做对同学的答案是(x2+y2)(x+y)(x-y),两相对照之后,做错的学生发现原来x2-y2还应该继续分解。于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利用学生典型错误进行正确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在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因而,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五、 把握学情―― “因生制宜,因时而化”

把握学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和智能发展。课前尽量地预测学情,做到有的放失;课中,根据学情,及时捕捉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架设新的平台,课堂就会变得更加鲜活。

华师版九年级上的“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新授课时,按照书本顺序我一开始就提出“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问题(部分学生的反应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接下来我就用配方程推导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讲的很顺利也很轻松,但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上,我却发现大部分对我的讲解听不懂,怎么办呢?课堂教学不能再按我预设的计划进行下去了。这时,我意识到学生跟不上公式的推倒过程,是因为那样的推导步子大了些,与学生的基础不相适应。我及时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缩小步伐的策略,生成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如何将x2+2ax=b 变形为形如x2=m的方程?)。由于这一阶梯设计适当,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新课标理念下的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且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组织课堂,随时随地的调整教学思路,从而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化尴尬为精彩。

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的备课。不能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以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殊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所以,课程改革以后不是不要备课,而是给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中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决定行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舍得放弃自己的权威。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会说了,也就得到发展了,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教师还要沉得住起,舍得让学生说,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尚未阐述清楚观点时,切莫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学生发言的背后,他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错了,为错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第9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资源库;构建

一、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结构单一,除了教材以外,其他资源的内容、机制、条件等比较零乱,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不利于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原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开发,构建符合本校实际体育教学需求的体育教学资源库。

(一)课堂教学的需要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广泛而多样,有游戏、音乐、舞蹈、民间体育活动等等,现阶段又没有现成的教材对这些资源进行重新归纳,这些资源就显得杂乱无章。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重新构建一个教学资源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教育科研的需要

体育教科研的开展需要以大量的实践材料为基础,以往都是将一些材料形成文字资料存放,时间长了资源的保管、统计、整理比较麻烦。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后,可将平时掌握的各种数据、材料分类输入电脑存入该资源库,如需要某方面资料时就可及时从资源库中调取,高效实用。

(三)儿童求知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要,选择个人喜欢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基于这个理念,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体育运动常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识放入体育教学资源库中,利用网络学生可自由地进行选择学习。既巩固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又培养了终生体育习惯。

二、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主要是对以往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再利用,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资源

如今的体育课堂教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大量的、全新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特色,体育课上欢快的音

乐、活泼的游戏、优美的舞蹈等都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

1.音乐类资源

体育课上的音乐资源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热身音

乐。这类音乐节奏欢快,主要是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活动开身体,为进一步练习做好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发生。如,在一堂课的开始中,播放音乐《向前冲》,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做动作,不知不觉便完成了热身练习。第二类是练习音乐。这类音乐节奏平稳,主要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增强练习的兴趣。如,学生在进行团队合作练习时,就可配上音乐《团结就是力量》,于是学生练习时就更加投入了。第三类是游戏音乐。这类音乐主要是根据一些游戏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做游戏时,能在音乐的情境中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如,在进行《冲破火力网》游戏练习时,就可播放枪炮声,可以发现学生练习时甭提有多兴奋了。第四类是放松音乐。这类音乐节奏轻缓、抒情,主要是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放松身体、愉悦身心,如,《回家》《感恩的心》等。

2.游戏类资源

体育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练习方式,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室外游戏,另一类是室内游戏。室外游戏按照功能用途可以分成奔跑类、跳跃类、技巧类、投掷类、唱游类、心理训练类、球类等游戏。这类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像游戏《猫抓老鼠》,学生在不断的追逐玩耍中提高了奔跑、躲闪等能力,练习结束时总是觉得玩得不过瘾。室内游戏主要是一些场地要求小、运动量不大的小游戏,如,“猜猜我是谁”“换位接力”“偷渡岗哨”等。

3.舞蹈类资源

目前体育课上的舞蹈主要可分为热身性舞蹈、放松性舞蹈两种。前者是一些节奏比较强烈的韵律体操、节奏操等。如,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兔子舞》练习,学生在节奏强烈的音乐声中模仿小兔蹦蹦跳跳,既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为下一步练习打好了基础。放松性舞蹈主要是一些音乐节奏舒缓的,让学生身心恢复平静的舞蹈练习,如,《幸福拍手歌》《小白船》等。

4.课件类资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运动技能是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

楚的,把这些运动技能制作成一些教学课件,学生看了便一目了

然。如,蹲踞式跳远动作,即便教师讲得很清楚,但学生未必能理解什么是“蹲踞”动作,如果把这个动作做成一个Flash小课件,让学生观看就一清二楚了。笔者认为学校教学资源库中的课件、教程资源应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教学课件,如上面提到的Flash等教学课件;第二种是教学光盘,主要是一些体育运动技能的练习和训练方法,如,《篮球基本技术教程》《跟我学乒乓》等。

(二)课外学习资源

现在的体育课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学生对课堂以外的很多体育知识感兴趣,因此,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就应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学习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运动常识

运动常识方面,首先,资源库应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和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体育运动常识,如一些运动项目锻炼价值、怎样进行自我锻炼、体育运动时的安全措施等。其次,新课程下尤其要注重学生在野外环境中如何获得基本生存的知识及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如何避险、逃生等技能知识。

2.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资料,能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促进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社区资源

学校体育打开校门,走向社区,延伸家庭,是终身体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体育作为社区开展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活动内容五花八门,民间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应有尽有,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到假期,学生可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社区文体活动,为社区文体活动注入了朝气和活力,同时也是自己进行社会实践的最好途径。

4.信息资源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库内容。对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比赛的信息可根据需要,及时提供给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师生观看。体育信息资源库构建,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整理、筛选、利用信息,为自己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或借鉴资料。

(三)教科研资源

体育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实践需要教育科研理论来指导;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又推动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发展。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应加强对相关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如,学生评价系统、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来看,教科研资源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课堂教学科研资源,主要包括:体育论文、教案、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第二类是课余训练科研资源,主要包括:科学训练方法、训练心得体会等。

(四)地方体育特色资源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之一。我校坐落于太湖南岸的溇港地区,这里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如,炒蚬子、丢铜板、大渔网、甩水片、滚铁环、抓柒、单脚踢石子等等。蚬壳、铁环、芦苇秆或是废旧的渔网,都可作为廉价的体育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简单有趣的体育活动,如,旧渔网可以进行排球练习;蚬壳可以进行“跳房子”游戏;将铁环摆成各种图形,进行跳跃练习;将芦苇秆编成垫子可以进行技巧练习。教师还可以把体育教学与环境教学、健康教育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进行“家乡环保”“低碳生活”等活动,变废为宝:木板、草绳、可乐瓶、木桶……所有这些教学资源,我们都可以放入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库中,从而提高了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模式

体育教学资源库建好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为广大师生服务呢?方法虽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好的形式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来完成。

一方面,把体育教学资源库建成专题网站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资源库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网站留言、聊天室、微博等可使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体会,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教师那里获得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体育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教学资源库必将进一步彰显特色,闪耀更加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