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范化社区创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卫生局:
为了扎实做好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36月儿童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规范儿童保健服务工作,我区严格按照《宝鸡市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实施方案》和《宝鸡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认真组织实施,从功能任务、人员资质、诊室设置、房屋面积、设施设备、诊疗技术、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八个方面开展创建工作,积极规范儿童保健门诊。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区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的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初步验收,从结果看,基本符合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现申请市卫生局对我区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达标验收。
申请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医疗机构名单如下:
清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烽火社区卫生服务站
经一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金山社区卫生服务站
晁峪乡卫生院
晁峪卫生院固川分院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进一步巩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成果,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农村药品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平安屠甸”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二、目标内容
通过药品安全示范镇创建,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药品监管网、供应网更加完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药品市场秩序全面规范有序。到2013年底,市级药品安全示范村创建率达到100%,到2012年底全面达标。创建内容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药品监督网与供应网的建设及运行、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药品市场秩序、长效机制建设及宣传教育等。
三、工作步骤
(一)全面实施动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1月)
在其它镇(街道)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镇政府召开药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全镇创建工作。
(二)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12月)
对开展药品安全示范镇、村社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长效监管工作机制。
四、申报与评定
(一)申报资格条件
申报药品安全示范镇、村(社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本辖区三年内无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事故);
2.辖区内70%的村(社区)创建为药品安全示范村(社区);
3.自评分达到90分以上。
(二)评定方法、奖励及管理
开展创建活动的村(社区)和各单位要逐条对照申报条件和考核标准,形成自评报告,于10月底前向镇药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考核验收申请。经初审,对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11月开始由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评,考评结果报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审定。
对创建活动中通过市级考核验收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镇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药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复评,期间如发生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等一票否决事项的,予以摘牌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市药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负责人、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宣传办、财政办、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计生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由镇食品药品监管站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一、跨江争位次、全国争百强”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创建“大仪”的进程,为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二、工作目标
规范化司法所、规范化调委会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均达上级要求,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司法所”,各项司法行政业务居于全市上游。三、工作任务
(一)抓普法,推进依法治镇工作深入开展
200X年是全面实施“四五”普法和开展创建活动的决战之年。法制宣传工作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镇规划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改革发展的法治氛围。
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今年我们将以广播、橱窗、电视、横幅、戗牌、标语等媒体为主渠道,法制宣传咨询台为依托,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社会法制宣传模式,突破就普法而普法的浅层次运作,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学法培训、学法笔记本、学法考试和学法登记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继续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法制培训,组织好外来务工人员学习相关法律。
3、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巩固拓展宣传阵地。严格按照市法治办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工作重点示范点的数量和质量均符合有关要求。强力推进“平安大仪”的创建工作和依法治镇的工作,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调动城乡基层干群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抓基础,加强网络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按照市政法委、市局的有关部署,成立由党政统一领导、镇综治委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为主、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会同周边秦楠、天山、公道、甘泉、刘集、陈集等乡镇成立我市北片联合调委会,构建并完善“大调解”机制。规范化镇调委会、规范化村级调委会的建设始终贯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态运行的理念。加强对村级调委会的工作指导力度,加强基层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坚持重大纠纷快报制度和社情分析制度,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从行政执法的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确保年内无上访、集访,矛盾纠纷调解率98%,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
2、强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司法厅规范化司法所“六有”的要求,立足我镇实际,在市级规范化司法所的基础上,争取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筹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争创“人民满意司法所”。
3、落实各项安置帮教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刑释解教人员回归衔接和管理力度,定期召开例会,明确职责,各项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及时向上汇报情况。探索并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4、做好信息调研工作。时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重点,及时报送反映我镇司法行政服务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动态的信息,力争圆满完成年初市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三)抓业务,全力推进“平安大仪”创建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我镇关于开展“创建最地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三年创建”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六个不发生”、“七个较低水平”的工作目标,确保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诚信的发展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等五大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为大仪镇继续保持“社会治安先进乡镇”荣誉称号进一步夯实基础。
(四)抓队伍,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干警素质
狠抓本所工作人员思想素质的提高,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总要求,抓好反腐倡廉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落实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服务性质,促进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妇幼卫生体系建设为契机,优化功能布局、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满足群众妇幼保健需求的服务体系,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能力,增强服务公益性。建立妇幼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整体服务能力,使群众能就近享受到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
二、推进三级预防,积极推动新“两纲”实施
争取政府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妇幼重点指标落实。重点加强一级预防,积极推进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推动由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建设;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婚检工作流程,落实免费婚检的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自觉婚检。
贯彻落实《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规范产前诊断(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加强服务监管,强化质量控制,提高筛查率和确诊率,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开展听力筛查工作,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县级达95%以上,乡镇达85%以。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和加强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新方法,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三、加强机构建设,深入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创建
进一步完善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妇幼保健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等级保健机构创建和评审工作。市妇幼保健院要积极争创二级妇幼保健院,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创建工作。
积极推进规范化儿保、妇保门诊创建活动,统一全市妇保、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和流程,做到分区明确、功能适用、流程合理、环境温馨,确保2012年全市100%的妇保、儿保门诊达到规范门诊建设标准。积极开展规范化产科创建活动。
四、完善核心制度,构建产科质量安全精细化管理模式
深入开展“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子安康”活动,围绕“控制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剖宫产率”,认真落实“目标责任管理、手术资格准入、剖宫产手术评估审核、孕产妇保健全程跟踪服务、高危孕产妇会转诊管理、剖宫产率信息通告、产科质量督查评审、产科专业人员定期培训”等八项措施。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将产科质量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产科质量自查评估、疑难病例讨论、转诊会诊、危重孕产妇报告等相关制度,畅通绿色通道,完善孕产妇急救网络细化岗位职责、标化工作流程,实行全员、全程、全面的控制;通过体系化构建、精细化的管理打造规范化的产科服务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产科服务能力,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五、狠抓项目实施,不断提升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降消”项目、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市妇幼保健院要完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切实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努力提高保健管理率。
要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做好妇幼保健人员“三基培训”、农村住院分娩“一站式”补助,健康教育、孕产妇、儿童死亡评审等重点工作,确保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推动妇幼卫生管理水平上台阶。
六、规范服务行为,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监管
继续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整治活动,将宣传教育、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开展打非行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查处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各发证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落实专门人员,确保《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及时、准确,并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要认真贯彻省厅、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相城后发崛起大局,扎实开展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继续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不断开创全区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相城打造苏州新门户、产业新高地、城市新家园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重点要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推进法制宣传工作。1.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围绕争创省级先进,做好“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全区各地、各部门“六五”普法考核验收。2.深化“法律六进”。抓好组织实施,增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针对性。加强部门联动协作,落实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实现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率、公务员任职法律知识考试率两个100%。推进“企业法律宣传年”活动,形成企业法律服务需求调研报告,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3.普治结合,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效果。联合协调各行业部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带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争取省级创建达标率达到25%。4.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一镇(街)一品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协调各地普遍建有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固定法治文化场所。在机关、中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区等各个条线建立10个法治文化示范点,积极配合建设区法治文化公园。设计制作法治微电影、宣传片,增强法治文化影响力。
(二)加强法律服务工作。1.服务民生保障。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法律服务窗口在新成立、合并村(社区)的进驻工作,实现村(社区)法律服务覆盖率100%;推进法律援助示范工作站创建,争取年内市级法律援助示范站建成率80%以上。扩大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协调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站和监狱法律援助站,试点在1-2个派出所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畅通特殊人群权利救济途径。组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开通区法律援助官方微博,扩大相城法律援助影响力。实现法律援助年办案量同比增长10%;创新公证便民举措,规范公证办理流程,加强卷宗质量检查,提高群众满意率,确保公证工作无纠纷、零投诉。2.服务经济发展。组织引导广大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参与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实现2013年走访企业900家。会同区经信局建立全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数达90%以上,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法律顾问团考核管理机制,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方面的智囊作用。3.服务和谐稳定。加大律师公益活动力度,注重在外来务工人员、特殊人群中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律师积极参与“苏州市律师志愿服务团”活动。探索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方法新途径,发挥律师在涉法涉诉接访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全市领军型律师2名,骨干型律师5名,成长型律师10名。加强规模大、品牌好优秀律所的引进工作,争取2013年全区执业律师总数达100人以上。开展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创建,力争创建2-3家省级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
(三)规范社矫安帮工作。1.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活动。加强协调沟通,推进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认真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严格调查评估、审批管理、行政奖惩、收监执行等重点执法行为,深入开展业务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以及争创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专项活动,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高危人员的排查、帮教,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确保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筹划在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内设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2.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对两类人员信息系统的规范使用,确保各项应用指标全市领先。借助全市政法信息平台作用,实现运用信息系统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调查、交付衔接和收监执行等活动。通过手机GPS定位系统,随时掌握社 区服刑人员活动状态。推广运用执法记录仪信息技术手段,规范执法行为。3.运用社会资源。加大请示汇报力度,争取设立特困刑释解教人员应急救助资金。协调推进区、镇两级安置帮教就业基地建设进程,主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就业困难“两类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确保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100%,帮教率100%,安置率96%,重点帮教对象接回率100%,一般帮教对象接回率达到20%以上,当年度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5%以下,确保不发生和个人极端事件。
1、加强街道工会身建设,及时做好替、增补工作,并按规定设置经审组织和女职工组织。
2、开展了创市级“示范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活动。
3、坚持和完善“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按照党建带工建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联席会议。在工会干部中发展新党员2名,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4、做好建会和会员发展工作,今年新建工会组织 13家,发展会员873人。
5、街道工会严格按照区委XX年84号文件精神继续做好“八有”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对建立工会委员会的企业严格按“六有”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6、今年,有2家社区工会联合会争创区级规范化建设达标。
7、今年,有2家企业申报达创建“区示范企业工会”
8、广泛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和深入开展“双爱双评”活动。
9、做好了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变更工作。
二、民主管理
1、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有10家企业参与创建活动,4家达标。
2、进一步抓好非公企业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面。已建会的企业建立厂事务公开制度达80%,建立区域性职代会的企业覆盖面达80%。
3、已建工会的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率达70%。
4、已建立职代会的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0%。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达75%。
三、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保护
1、围绕“五区金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继续做好“技师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工作,今年培养技师、技工各2名。积极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区第七届职工技能比赛。
2、开展技术革新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合理化议30条,完成、技术攻关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2项。
3、积极引导企业和职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
4、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认真做好“金牛区工人先锋号”创建和推荐工作。
5、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第十二届“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企业10家。认真开展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工作,今年,开展了安全消防培训一次,集中性检查两次。
6、深入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和“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围绕两项工程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检查、有总结。今年,为女职工开展了《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性健康专题讲座,配合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还组织了烹饪、家政、电脑等技能培训。报送“女职工技能竞赛、比武、女职工标兵岗、女职工就业示范点”活动信息两篇。
7、新增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10家。
四、工会帮扶
社区多措并举保障文明创建工作简报
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雨润社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措并举确保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推进。
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辖区内各生活小区比较突出的问题,除小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外,还根据日常巡查和交叉检查结果进行剖析,社区统筹规划,深入开展乱停车整治、公共秩序整治。社区合理规划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500余处,还组织人员现场劝导、发放整改通知,对辖区内车辆乱停放问题开展整治,成效显著,显著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本次活动将在在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各确定一个街道、一个乡镇劳动保障所,作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将试点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成立组织,制定试点方案和统一、规范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建设标准。第二阶段是根据建设标准,督促、指导试点单位加强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统一硬件建设,统一网络建设,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招聘人员,统一经费标准,统一工作考核。第三阶段是组织检查评估,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全面推开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的全覆盖。
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七项措施,全力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京口、润州、镇江新区三区劳动保障局局长为副组长。
2、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一是召开由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和试点街道(乡镇)分管领导、劳动保障所所长参加的座谈会,征求试点意见。二是召开局有关处室、单位会议,征求有关部门延伸劳动保障办事项目,并由各职能部门对延伸办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操作程序、考核标准、激励措施、资金来源和拨付方式等。三是召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基层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3、制定标准,统一建设。一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和建设标准,制订基层平台业务工作操作手册。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评估标准。二是强化硬件建设,督促试点单位在场地、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争取市财政和有关处室、单位根据延伸下移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三是在目前所有街道和部分社区实现就业信息系统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将“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全面延伸到街道和所有社区。
4、增配人员,明确分工。根据目前街道(乡镇)、社区人员配备情况,结合劳动保障功能全覆盖要求,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配备4-5人,社区劳动保障配备3名工作人员,增配人员逐步招聘到位。街道增配人员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待遇工资参照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工资水平,社会保险缴纳标准参照公益性岗位,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安排。乡镇增配人员由各辖市、区自行招聘。增配人员为网格化管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实行统一分工,主要从事社保扩面、劳动监察和维权等工作。
5、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加强对现有街道、社区平台工作人员和新增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全覆盖要求,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开展新增延伸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计算机操作培训。
6、星级评比,创建品牌。制定统一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展街道(乡镇)、社区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评比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1.落实活动载体,激发统战人士创业能动性。一是积极开展“同德、同向、同行、同担”为主题的“同心”活动,不断加强教育引导。按照全区统战工作要求,组织各界人士开展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提升素质服务发展大讨论,着力提高党外人士服务大局、服务民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为街道如何提升居民素质、整治城市环境、提高居民文明幸福感建言献策。二是以“敬业、爱乡”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评选,树立典型、展示风采,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团结联合,勤勉敬业、奉献社会、同心奋进的良好氛围。2.推动参政功能,调动统战人士议政积极性。一是进一步落实街道班子成员与各界人士谈心交友、协商通报、走访慰问等制度,积极为我街道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参政议政制度化、民主监督有效化、社会服务经常化、自身建设规范化。二是鼓励引导派和无党派人士多搞实地调查,多做深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合作共事的水平。三是认真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发掘、推荐工作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夯实创建凝聚力,确保民族宗教活动安全有序。
1.抓制度,落实各项管理。一是继续推行“互查制”。通过各宗教场所交错检查、相互纠错形式,做到信息互通、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非通常性宗教活动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和谐宗教场所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宗教场所规范化建设,重点做好宗教场所档案管理和深化财务委托制工作。三是加强宗教场所管理组织班子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抓活动,提升管理效率。一是坚持每月走访活动,定期开展“宗教同心工程”活动,进一步密切与宗教场所、宗教人士的联系。二是开展民族和宗教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发掘优秀民族宗教文化。3.抓时效,强化安全管理。一是认真做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开展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培训和演习,做好重要节假日期间香火和香客的有序管理。二是全力做好宗教维稳工作,及时调处各类宗教矛盾,杜绝一切有关宗教问题的事件发生。
激发服务鲜活力,促进非公经济协调发展。
1.加强基层商会规范建设。通过“抓制度、抓组织、抓服务、抓活动、抓硬件”等多方面努力,进一步规范商会运作,不断推进基层商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服务功能。通过专家座谈、专题研讨等方式,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企业发展把好脉。2.开展服务企业走访活动。开展“送专家助创新、送服务助和谐”走访服务活动,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和统战成员走进非公企业,上门提供咨询服务和政策讲解,引导非公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竭尽所能做好服务。
推进侨联平台建设,打造特色统战创品牌。
1.完善机制,推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规范化。一是继续做好涉侨人员的细致调查摸底工作,社区侨联组织做到一套制度上墙、一个阵地完善、一个平台运转。二是加强街道侨联日常管理,创新为社会服务模式,在侨务资源比较多的社区继续成立2个街道侨联社区分会,在其它社区全面铺开侨务工作小组,在侨务资源比较丰富的商贸区搭建1个新阶层人士服务工作平台。三是继续推进一镇一品创建工作,争创更多的社区侨法宣传示范点,打造出2—3个侨务工作新亮点。2.打造特色,推进为侨服务工作常态化。一是以侨务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侨务工作新方式、新方法、新思路,创新打造1—2个侨务工作特色品牌,提升社区侨务星级创建水平。二是社区侨联、社区侨务工作小组等基层侨联组织实行每日侨情联系、每周下户走访、每月召开侨务工作例会、每季度进行侨法的宣传学习、每年侨界人士联谊等制度,做好侨情更新、服务信息上报、挖掘侨为社区服务资源等工作。三是引导社区、企事业单位倡导共办、共享、共建侨务工作,构建组织联动、属地联络、分层联系的街道、社区两级侨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为侨服务品质。
拓展文化统战渠道,增进服务民生新作为。
1.发挥平台阵地作用,促进统战文化影响力。一是围绕城厢2013年度文化主题活动,引导统战人士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加第三届社区特色文化艺术节活动。二是继续发挥民族团体的号召力,搭建各统战社团的展示舞台,深化“民族特色”、“温馨和美”等社区宣传文化品牌。2.积极组织惠民活动,促动统战人士服务社会。一是深入开展统战文化服务活动。通过“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和统战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加大统一战线服务文化发展的力度。二是深入持久开展统战爱心工程。做好各类慈善捐助主题活动,发挥各统战团体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组织统战人士参与爱心助学行动、扶困济贫、春风送岗位、医疗义诊、助学助教、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