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李白名诗范文

李白名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李白名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李白名诗范文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4月18日,智能数字广告营销领军企业AdTime的品牌会,及旗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时间营销策略、XAD视频广告增值服务、网络广告投放研判与分析等全新互联网广告服务,恰好是对大数据环境下品牌营销的重新定义。

时间即需求

“大数据”承载了广告主有史以来的“精准”梦,但是如何从庞大的数据信息中,精确推算出目标受众的兴趣点并以恰当的形式与之交流,是不少致力于数字营销服务的公司依然存在的困惑。

“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AdTime CTO雷永华如是说。

鉴于此,AdTime于今年3月成立的创新研究院提出“时间营销”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RDE(Realtime Decision Engine)广告决策投放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将广告主与媒介进行智能化匹配及联接,主张实时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不单纯依赖以往的需求预估和判断并保持一成不变。

AdTime运营副总裁李麒对此有一个形象的诠释:“一位驴友,长期关注天文望远镜的相关信息,在某个时间却突然转向了旅游类网站,此时该用户的‘真实需求’就是旅游类信息,而传统的广告推送模式做不到瞬时精确把握,只会继续向用户推送天文望远镜产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用户需求的‘黄金时期’推送旅游类广告。”

调查发现,网民的上网行为和轨迹往往是随机、杂乱无章且多变的,媒体内容干扰、用户本身意向的改变,都会导致兴趣点发生变化。据悉,AdTime的数据量庞大,并且5分钟更新一次,能够精确把握用户有价值的瞬时需求,通过对所流经互联网的信息加以调配,优化信息到达传播对象的时间,使其合理地匹配用户需求,进而提升品牌营销效果。

AdTime主张,以技术驱动未来,以效果量化广告。AdTime运营中心副总裁李麒告诉《广告主》杂志,公司现有的近200位员工中,一半以上都是技术出身,其技术团队由来自雅虎、阿里巴巴、微软、华为、百度等行业的资深专家领衔,汇聚了广告营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互动创意等领域的精英,开发出了CCM(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手指客(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XAD(网络化视频广告云平台)等核心产品,力争在硬广告效果逐年下滑的大环境下,通过用户需求和品牌传播的精准追踪与把控,帮助企业客户提升投资回报率。

“传统广告公司的盈利模式依赖于售卖媒体资源,我们认为,在如今媒体碎片化、用户注意力分散的现实下,单纯倒卖资源仅仅是初级的工作,没有意义,技术才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李麒说。

植入广告新规:后期、动态、互动

21岁的刘靖康稚气未脱,目前却已经是AdTime XAD事业部的技术总监,他正是去年凭借南京大学各院系“标准脸”和破解周鸿祎手机号等事件轰动一时的技术天才。会上,他借助AdTime的XAD视频植入技术,轻松将目标品牌的logo、产品等放到《中国好声音》以往节目中导师刘欢的椅背、那英的桌身,甚至是在既有影片的特定场景中作为道具出现。

植入式广告凭借品牌信息的软性展示以及形式的多变已经获得国内大多数品牌广告主的认可。然而,为赢得在春晚中备受瞩目的刘谦魔术表演节目中植入的机会,汇源的付出达6000万之巨。除了门槛高,在不少热门影视作品中植入的品牌还不得不面对被观众忽视的风险,植入式广告这种热门营销手段的效果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前置贴片的广告形式单一且时间越来越长的背景下,广告主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视频广告方式。后期植入,是XAD技术的一大特点。在这个网络化视频广告云平台上,XAD同时面向视频内容提供者、广告主双方,可实现在互联网视频播放中进行logo、海报、视频、虚拟产品的一站式植入。

“后期植入给了品牌极大的自由和自主,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视频的热度选择是否要投放,防止了传统影视植入广告无法预估收视情况的弊端。”刘靖康告诉《广告主》杂志。

据刘靖康介绍,XAD视频植入技术在实现广告后期植入的同时,还能实现用户个体差异化投放。一种是根据广告主的投放策略,按照不同地域进行投放,不同地域的人会在同一个视频中看到不同的广告;另一种则根据RDE(全新互联网广告服务系统)捕捉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针对不同用户个体投放不同的广告。“比如两位用户分别关注的是衣服和鞋子,通过XAD视频植入技术,能够实现两位用户在同一时间观看的视频中的广告分别是各自关注的产品,这样更能精准捕捉潜在的用户。”刘靖康解释说。

在效果评估方面,AdTime通过后台技术以及绘制的网民关注热点图(heat map),不仅可以提前选择出高关注度的广告位,后期还能够为每家在视频中做后期植入投放的品牌单独生成传播报告,避免了广告主对实际观看情况无法精确掌控的结果。

李麒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进一步阐释道:“拿前段时间大热的娱乐节目《我是歌手》为例,节目时刻,观众会有强烈的参与欲望,但是用手机发短信互动的方式依然较慢,如果能有一款app,观众轻轻一点就可以支持某位喜欢的歌手,会极大提升节目效果、优化观看体验。”

第2篇:李白名诗范文

1、白丹

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白起

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

3、白建

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4、白鍠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至河南府巩县令。

5、白朴

第3篇:李白名诗范文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哲学家死之前终于明白,聪明的狐狸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场了,因为他们经常“聪明反被”。

聪明人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太自负太依赖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动,比如他人。有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叫“傻瓜力量大”,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那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着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傻瓜是一种天分,有傻瓜的地方才会发生奇迹。

要把“聪明”转化为“智慧”

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诸行动却很难。聪明人喜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潇洒,但是,他们往往只限于“头脑风暴”,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刚愎自用,结果聪明反被。历史上的周瑜何等聪明,但结局却是悲剧。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事实却真的如此。 有人这么界定“聪明”的含义——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差生。有个统计数字显示,他们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络,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拨人,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时至今日,这些聪明人又在哪里?有的失败了,有的很失意。

聪明人机会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够,最后一个个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他们很容易自负、浮躁、急于求成,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聪明本不是坏东西,但它可能坏事,它只是初步的,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才能够事半功倍。转变的前提是,你必须身体力行才可以。

成功需要阿甘精神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甘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甚至爱情,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聪明的同学、战友却活得并不成功。这是对聪明的一种嘲弄。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这部电影表达了美国人的一种成功理念: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形体素质、智商、情商(心理素质)三个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居核心与决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学历不高的人总是当上了老板,而高学历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备高学历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它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简单坚持,认真地做、傻傻地执行。很多时候企业里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这样的傻子。聪明人遇到问题总是怨公司、骂上司,算计着要有一分收获才肯一分耕耘,没多少收获便不肯耕耘了。每个决策,每个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损失,如果不划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获,后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获。阿甘并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负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计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单纯”或者说“执着”。

第4篇:李白名诗范文

关键词: 李白 古诗 明月 意象

一、 唐诗意象艺术的成熟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意象”一次首次出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后世对意象的说法不一,纷繁复杂,本文择取其中较为浅显易懂的说法: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即是通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文学离不开意象,诗歌作为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更是离不开意象对情感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中国诗歌的意象艺术从起步至成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到唐代以后日臻完善,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在所谓的“盛唐气象”中,意象的艺术愈发生机勃发,走过了初唐的探索期,在盛唐大放异彩。

成熟的意象能在诗篇中连缀成完整的诗歌意境。早在《诗经》的诗篇中,已有意象的出现,但其中的物象多用来直接表达情感,因而在物象和诗人的情感之间,界限是分明的,两者是独立存在的主体和客体。到汉魏古诗,诗中的物象开始同诗中的感情相结合而形成情境,但是还是多从属于情意的抒发,因而不能自立。后来的晋宋之交山水诗兴起,“景”成了诗篇的重要内容,山水诗人多采纳谢灵运“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观,最终组织完成一幅全景图。但是六朝人写景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写景虽然灵动有余,但诗中的物象与诗人的情感难以达到“神合”,让人感觉堆砌过密不甚流畅,刻画得细致入微却没有源远流长的韵味,也很难感受到诗人倾注其中的感情――这是唐人力图改进的。

唐诗中的意象构成和谐的情境,这种构成无需用定式加以规范,而是灵动的,其根本的要义在于要相融而且相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整体的美感,构成情感统摄下的完整意境,让人能从有限的画面中走向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得到审美的高峰体验,这是人们常说的“境生象外”,这是唐诗意象构成意境的艺术手法真正成熟的表现。唐诗意象艺术的成熟在于其超越了简单的意象组合,致力于从单独的意象打造情感充盈的审美意境。

二、李白与“明月”的渊源

意象艺术在唐朝日益成熟,不难想象,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典范,对意象的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明月是文学中的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是我国古典诗词当中运用最多的意象之一。在李白选用的众多意象中,“明月”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根据杨义先生统计,在50836首《全唐诗》的作品中,月出现了11055次;在李白的1166首诗中,月出现了523次。明月虽然不是李白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却是其作品众多意象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令人印象深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白独此钟爱“明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李白从小便钟爱明月,这在他回忆童年的诗作《古郎月行》中能够明显看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在李白的儿时记忆中,明亮的月是多么美好而令人遐思翩翩。洁白的月亮又圆又大,像极了白玉做的盘子,又像是悬挂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明镜。月亮里有什么呢?李白不禁遐想,有桂树,更有仙人,当月亮升起的时候,还能看见仙人的两只脚。不仅如此,还有捣药的白兔,它不停地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短短的八句话,我们便能感受到其中透露出来的童真及诗人对月亮的憧憬和向往。

其次,李白喜爱明月,这也是他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气质所决定的。他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气魄,也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乐观,更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豪情。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怀直至现今,也仍然深深打动着我们,这体现了李白对光明和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明月这个意象,恰恰能够表达世人对美好事物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首诗中的诗人是孤独的,但并不落寞。自斟自酌无亲无友,他是孤独的;但他胸怀明月,愿与月为友,“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他的内心是充实的,他享受这孤独的时光,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在他心中,只要夜有月光相伴,就足矣,月代表了他的情怀,也表达了他的态度。

最后,唐代盛世的时代精神影响。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文化的大熔炉,不仅对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对于中外文化也能够进行广泛的交流。在这个朝代诞生的李白是幸运的,他的气场与这种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磨合成了千古传唱的经典。“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正是当时的人们在唐代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积极进取、自信自尊的精神。这种积极的态度需要用美好的意象来表达和反映,明月作为清雅高洁的代表,不仅符合了这种精神的需要,而且给了人一种诗意的美和朦胧感,这恰恰是盛唐诗人所追求的。李白笔下的明月,更是灵气逼人,他高歌圣唐之音,寄情明月,抒发或悲或喜的感情,使得明月诗真正走向了成熟,丰富了古典诗歌意象的表达。

三、李白诗中明月意象的含义

李白笔下的月,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翻阅这些诗歌,结合李白的个人境遇,我们不难总结出李白咏月诗中明月意象的几种含义。

(一)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着思乡、怀友之情。说起李白的思乡诗,最广为传颂的当属《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抒发远客思乡之情的诗,短短的二十字,却勾画出了宁静醉人的秋夜之景,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流落他乡之人。静谧的夜晚,一轮明月映在天幕上,柔和而纯白的月光温柔地洒在地面上,就好像是蒙上了薄薄的一层霜。诗人坐在床边,眺望窗外的明月,想起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生涯,月是故乡明,却不知道何时能再回到故乡,再见到远方的亲人。

诗的开头“床前明月光”并无特别之处,可以说是朴素平实至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人感受到四周环境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若非身处静谧无人之处,怎么会留意到窗外头顶的月光呢?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下,“疑是地上霜”一句更加勾勒出月光的皎洁,这里的“疑”字用得很好。在月黑风高之夜,诗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很容易产生错觉,再加上思乡之情的浓烈,因而误以为月光是地上的霜,由此想起遥远的故乡和亲人。“低头思故乡”这一句则是完全沉浸在自己思念之情中的诗人的落魄背影。

李白的咏月诗除了写思乡之情外,还寄托着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感情真挚,饱含着关心忧虑的感情。诗人不能亲自为王昌龄送行,只能从远道寄去这首诗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短短的四句诗,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通过寄愁心与明月,让明月护送好友平平安安地抵达夜郎,这里的明月其实也是诗人的化身,寄托着诗人对友人沉重的感情。

(二)明月作为知音,是诗人倾诉内心的孤独和仕途不畅的苦闷的挚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首千古传颂的《月下独酌》(其一)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旷达,同时诗中的“月”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一角。诗人在月夜下独酌,无人亲近,诗人是孤独的,但他同时并不寂寞,因为有明月作为举杯共饮的挚友,他向明月倾诉着自己的孤独和忧伤。他与明月好似天生一对的好友,彼此默契,心照不宣,这是李白聊以慰藉的一种方式,但无不透露出豁达之情。

当然,李白是狂放的,天生孤傲、蔑视权贵,但这注定了他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他的抱负与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因此,他只能“借酒消愁愁更愁”,对着明月感慨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诗人内心是明亮豁达的,可是不免透露出无奈之情,只有明月才能带给他些许安慰。在《九日龙山饮》中,登山之际,联想起龙山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李白以“逐臣”自比,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诗的最后一句就是以“月留人”来收尾的,在这里,明月好似诗人的挚友,在挽留仕途失意的诗人,想让他在这忘却尘俗之地将心中的悲伤治愈。

(三)通过咏月,李白展开了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想必是诸位耳熟能详的佳作,之中对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发人深省;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人顿感胸中畅达。可见,月一向都是引人沉思的一种物象,常常能够触发诗人对于人生的哲理上的思考。作为唐代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在《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首诗描写诗人举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以饮酒问月始,以邀月临酒作为尾声,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和不解之情。诗人以恣肆的笔触,从多个层次描摹了高洁孤傲的明月形象,通过描绘海天景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促的慨叹。

李白诗中吟咏的明月,蕴含月亮对人生的启迪,既是歌颂月亮,又是通过明月展开关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这就使得李白笔下的明月主题多了一重境界。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2012年7月第9次印刷.

[2]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3]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第5篇:李白名诗范文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生存哲学。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在向天下人施爱时“兼以易别”,即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兼爱”天下人。他通过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分析,认为“察乱自起,起自不相爱。”也就是说,天下大乱发端于极端自利主义,损人利己。

学生希望得到高分,争取进入更好大学是要竞争,但竞争过程中也应该“兼相爱”。墨子指出:“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双方是互动的。只有先爱人、利人,然后自己才能被爱和获利。别人的进步可以推动自身的努力,自己的进步必须在与他人的交互中实现。“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这都明确表明,墨子提倡的兼爱不是无偿的,以爱利于天下,最终收获天下人之回报,亦即是“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的兼爱以谋求利益为出发,“爱”或许并非发自真心,但人非草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呢?与其为眼前利益而损害双方或多方的长远发展,不如以“兼爱”追求利益共享,调和紧张的竞争,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由此可见,“兼相爱,交相利”是符合人之本性,对我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实际可行的指导作用。

学生为了成绩的提高,更为了未来的发展,必须调和和重建人与人的和谐友爱关系,必须协调与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使得人人相爱,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从儒家思想中认识处理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一些班干部学生应该怎样管理班级呢?

道家的管理主张是无为而治,那只适合战乱后的百废俱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管理主张——德治,重点是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教化下属。他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个班级的风气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班上的班干部影响的,只有全心全意为班集体服务,以身作则的班干,才能让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拥护班委,一个班才能和谐发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干部若能端正思想和规范行为,以为同学造福为宗旨,协助老师制定有利于同学和谐发展的纪律和规定,做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不王者,未之有也”。学生便自觉执行支持班委的决策,从而实现班级内部团结稳定。

三、从道家思想中认识处理人与环境和谐关系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阴阳两面,阴阳相互配合谓之和。人与自然作为地球两对相互依赖的物质,恰如老子提出的阴阳两面,是相互相成的。由此之故,人应辅助万物,或至少是协调万物自然发展,而不能做违背自然发展的事。

老子还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强调了自然是天地万物的衣食父母和发源地,人只是丰富的自然界中一份子,我们能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是大自然的馈赠给予,所以我们不但不能破坏大自然母亲,反而要像尊敬、孝顺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大自然。

第6篇:李白名诗范文

一、借月寄乡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在心头泛起波澜。诗人李白也不例外,因此,诗史上就留下了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明月诗中“妙绝古今”的经典之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并不是真的地上有霜,而是诗人产生的一种错觉,这正是诗的巧妙之处。在一个寂寥的庭院里,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照射到诗人的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料峭寒意,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当空,秋月是明亮的,又是清冷的,孤身在外的诗人,此时不禁触动旅思秋怀,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产生万千遐想,他想到了故乡,想到了故乡的一切,禁不住乡情涌动,感慨万千。全诗语言简炼,却十分形象地揭示了李白此刻内心的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因此,“望明月思故乡”也成了当今他乡游子的心理寄托,说明李白这首诗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力!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李白不仅思念故乡,更思念故乡的人。他的《峨眉山月歌》就是一首这样的诗。诗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轮山月从娥眉山冉冉升起,照在泛江出游的诗人身上,使他那长长的影子倒映在清冷的江水之中,随着江水的流淌而随波逐流,夜色笼罩着清溪,月色也被乌云吞食了半轮,孤身站在船头的诗人仍然决定向“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进发,明月、山影、孤舟、江流,更加激起了诗人的一片思乡“思君”之情。但“思君不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乡思怀人之情,使他决计“下渝州”去看看他的好友。因此,他哪里顾得上考虑什么孤独与凶险。可见,他这被山月点燃的乡情友情是何等的浓烈。

二、邀月遣孤独。

李白虽然一生放荡不羁、豪迈飘逸,但也深感人生旅途多艰,常有“行路难”的孤独感袭上心头,他的《月下独酌》就是这类诗的代表作品。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一开始,诗人就突发奇想把天上的明月邀请下来,陪伴自己喝酒,在诗人的眼中,天边的明月、自己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一起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尽管诗人如此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这说明诗人已渐入醉乡,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月光、身影与自己相互欢欣,直到大醉;当诗人醉躺在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离。在诗人的感觉中,月光和身影仿佛也有了人的情感,对诗人一往情深,对酒当歌,直到诗人醉卧之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最后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是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诗人这种孤独凄冷之感在《把酒问月》一诗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一开头劈头就问“青天有月来几时”,体现了诗人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写出明月于诗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诗中穿插月中白兔嫦娥的传说故事:“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诗人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流露出诗人自己清冷孤苦的情怀。接着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最后“月光长照金樽里”再一次流露出诗人的寂寞、孤独之情。凄清冷落,意味隽永!

三、托月叹怀才不遇。

李白遭权奸谗毁,受到朝廷排挤离开长安之后,开始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是一首感慨诗人怀才不遇的诗。诗中这样写道:“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在常人看来,诗中的“白露垂珠滴秋月”一句,似乎有些费解,月亮怎么会“滴”露珠呢?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象露珠是从月亮上掉下似的,好象又合情合理。使人感到古城夜空的神奇之美。然而“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表达的思想却与上句描写的古城之夜的美截然相反。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他苦苦思索什么?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一个“稀”字,吐露出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

李白还有一首《夜泊牛渚怀古》与以上那首诗所表达思想内容相同。诗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其中也提到了“明月”,诗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诗人由“望秋月”而引起自己的“空忆”,尽管自己也像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像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谓。

李白明月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除上述以外,还有借月寄托思妇情怀的。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有借月表达思妇闺怨的,如“却上水帘珠,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有借月表达友情的,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借月赞江山之美的,如“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客王主簿》)。

第7篇:李白名诗范文

问:作为中国创新浪潮的早期参与者,百度在中国用户中扮演了在线门户的角色。百度如何利用这样的角色来影响中国社会?

郭怡广:在最基本的层面,百度的存在是为了扩大中国普通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视野。这并不完美,有时也达不到我们期望的结果,但公司的工作有一定的规则。百度的高级管理层非常认真地对待自身的使命,即提供最佳、最公平的方式,帮助人们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他们尽自己的一切可能。

信息获取的公平性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优先级。例如,我们正在开发最自然、最直观的界面。近期,我们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一技术能识别口音很重的中文。此外,我们也在将北京和上海最优秀学校中的教学材料普及给乡村教师和学生。

第8篇:李白名诗范文

关键词: 柏格森生命哲学 非理性德育 生命教育

20世纪初的著名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用他丰富而又充满生机的思想――生命哲学,让人类从传统哲学的机械论和决定论中走了出来,当理智主义开始禁锢生命之时,柏格森试图用一种动态的流动的生命观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本质,重新赋予了生命以活力与能动性,他的“直觉”“绵延”“创造”“生命冲动”理论不仅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困境,而且为高校进行非理性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当前高校非理性德育的状况

在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认为人是一维的理性存在物,只有通过理性的、科学的理论灌输,才能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在这种观念下,高校的德育教育大多以老师为中心,德育的课程内容也以书本为主,知识从书本到老师再到学生单向的流动,学生只能被迫接受和无条件服从。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受益甚微。

正是由于传统的理性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于是非理性德育应运而生,他们试图通过学生的内心情绪、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体验,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这些体验中不断地发掘自我和成长,从而弥补了传统德育的缺陷,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非理性德育并没有让学生达到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统一,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德育教育不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总是站在政治的角度而非“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回归“人”成了非理性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柏格森对于生命的看法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我们的非理性德育打开了一扇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观,而且有助于非理性德育从政治角度转变为生命角度,即很好地帮助非理性德育回归到“人”本身去思考问题。柏格森认为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在“绵延”中理解人生的本质,在“创造”中感悟人生的意义,用直觉去体验“生命冲动”。

(一)直觉

在柏格森看来,理性只能是外在的认知,表面化的东西,它并不能从内去把握生命的本质,而直觉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本能,不仅与生命息息相关,而且直接结合在一起,只有直觉才能感受到生命之流,帮助我们探索生命最深处的东西。

直觉的提出,一方面让我们明白心中陆续出现的各种情感、情绪和观念无法用理性机械地进行定义,一方面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理性对于人生的作用和意义。而且直觉也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灵感,它像科学探求真理一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因为我们在通往内心深处的时候,要不停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无休止地去解决那些掩盖住生命真谛的困惑,才能与自我的心灵达到契合。

(二)绵延

对于绵延的理解,柏格森是这样说的:“所谓绵延,不过是过去的连续进展。”[1]生命不是一个瞬间代替另一个瞬间,而是如同河流一般连续着、流动着,或者说绵延就是真正的时间,我们任何时刻的某一个生命状态都伴随着过去和未来。因此,“我们的人格由每一瞬间的经历积蓄而成,因而处在不断变化中。”[1]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都是流动的、变化的、连续的,每一个瞬间我们的生命都是全新的,无法停止也不能预测,就大学生而言应该认真对待人生的每一个瞬间,不应该把一时的挫折当成永恒静止,从而放弃自我,应该在绵延中把握人生的本质。

(三)创造

柏格森说:“生命就如同意识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东西。我的精神、意识存在时间世界里,它是不断创新,变化无穷的。”[1]这就是说,创造并非只是一项科学发明,也并非是你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在绵延的生命之流中,自我本身就是创造,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自我创造是生命的内在本质,我们只要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提高了生命质量,体验到了生命的乐趣,就是创造,因为在绵延中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是全新的。

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高校非理性德育的启示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不仅能够让我们正确地看待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关系,而且对于如何去把握非理性因素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启示,这些对于突破当前非理性德育的局限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用“直觉”的方法来体验非理性德育

首先“直觉”这种方法摆脱了理性思维的束缚,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否认“直觉”对于解决情感、情绪、感觉等非理性问题时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否认理性对于认知科学、自然规律的作用。实际上人应该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这一点与非理性德育的出发点不谋而合。

其次“直觉”也并非是一时的灵感,我们在进行非理性德育的时候,并非仅仅只是处理一时的情感、情绪,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非理性因素,排除内心的种种困惑和干扰,不断去体验生命之流,从而达到自我与心灵的交流,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是需要持续不断付出努力,而并非一时顿悟。

(二)用“绵延”的观点来理解非理性德育

对于非理性德育而言,常常会机械地、静止地去看待学生每一阶段的问题,错把学生瞬间的情感认知或者人生体验当做是学生本身。忘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学生是变化的、流动的、成长的,学生过去的情感体验会积累成现在的道德认知,同样,现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也会在未来中消融。

我们必须在学生成长的“绵延”中去把握学生的内心、情感、情绪等非理性因素,从而进行情感道德教育,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变化中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三)用“创造”的理念来看待非理性德育

既然生命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和创造中,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亦是如此。我们在从事非理性德育的时候,理想、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并不能够真正灌输给学生,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创造出来的。

非理性德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命的绵延中去体验人生,使身处社会之中受到大众道德约束的“外我”,与存在于心灵深处不断变化和创新而又无法预测的“内我”达到和谐统一,对于学生而言这便是自由,而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之中,便存在和创造着学生的理想信念。

总而言之,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非理性德育教育提供了一条道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可以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只要在绵延中把握住每一瞬间,努力使不断变化之中的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契合,就可以让我们的德育由压力变为召唤,唤醒人们内心的情感、情绪,冲破现存的社会道德要求对于人的内心的限制。

参考文献:

[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法]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王珍丽,余习广,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3][法]柏格森.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M].王作虹、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第9篇:李白名诗范文

优势产品展现岛津实力

据悉,此次论坛,岛津主要推介的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新产品ICPMS-2030。岛津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地方成功召开一系列推广ICPMS-2030的会,而且在此次论坛的主会场也推出了ICPMS-2030的宣传展板、样本资料等,同时在展台上安排资深产品负责人向用户介绍该产品性能特点。采访中梁志莹介绍,ICPMS-2030主要的优势在于完全从客户需求角度进行设计,推出了智能化的软件,使专业的方法开发和数据结果判定实现全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客户将不再为方法的建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判定而苦恼。同时,ICPMS-2030使用纯氩即可稳定运行,无需高纯氩气;加上Mini炬管及Eco模式的设计使其氩气成本比同类仪器降低至少70%,减少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LCMS-8045液相色谱质谱仪是岛津在展台上展出的另一款重量级全新产品,它是岛津超快速质谱家族的新成员。据梁志莹介绍,LCMS-8045具备超快速的扫描速度和正负极切换时间,同时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也得到提升,是同类产品中唯一一款提供全中文软件操作的产品。高性能、超快速、中文软件,齐聚于岛津LCMS-8045。而GCMS-QP2020成为本次论坛上岛津的气质产品代表。GCMS-QP2020集成高灵敏度和低实验成本依托全新强劲真空系统兼容多种载气类型(He、H2、N2),降低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并具有针对中国创建并基于保留指数的农药残留、药物筛查、毒物分析领域的各类数据库。

明晰客户期待的方向

当本刊记者提到岛津在参加上一届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论坛有什么收获时,梁志莹说道:“我们更多的是能够从中了解到客户的诸多需求。”他表示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仪器性能稳定性的要求,由于大多数第三方实验室都希望仪器能够长期平稳的运行,如果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就会给实验室带来巨大的成本损失;第二是对售后服务及时性的要求,仪器出现故障,售后服务工程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上门解决问题,把影响降到最低是企业的希望;第三是对检测手段创新性的要求,在前处理简化、数据筛查等方面,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真正全面应对客户的需求。

梁志莹表示,针对这三方面,岛津正在不断地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努力。例如开发新产品、提升仪器性能的稳定性、满足客户对仪器性能的要求;另外,“24小时响应,48小时到位”是岛津对技术工程师的要求;为提高服务质量,岛津积极安排技术部专门人员对用户回访,确认服务质量,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在应对快速检测、快速筛查方面岛津稳步更新以适应中国法规,并通过与食品安全相关权威机构的全面合作,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库,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多方合作创造未来

岛津自创业至今已经走过141年的时间,这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难以企及的,对一家分析仪器生产厂商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经历百余年的发展,今日的岛津仍然能够在分析检测仪器供应商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它的合作理念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