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大型的企业网络中不同的子网各有特点,对于网络安全防护有不同的等级要求和侧重点。因此,网络安全域的“同构性简化”思路就显得非常适合安徽中烟网络安全防护的需求,下面将具体介绍安徽中烟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思路。
网络安全域是使网络满足等级保护要求的关键技术,每一个逻辑区域有相同的安全保护需求,具有相同的安全访问控制和边界控制策略,区域间具有相互信任关系,而且相同的网络安全域共享同样的安全防护手段。通过建设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的目标:通过对系统进行分区域划分和防护,构建起有效的纵深防护体系;明确各区域的防护重点,有效抵御潜在威胁,降低风险;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保证业务服务的持续、有效提供。
1安全域划分
由于安徽中烟网络在网络的不同层次和区域所关注的角度不同,因此进行安全域划分时,必须兼顾网络的管理和业务属性,既保证现有业务的正常运行,又要考虑划分方案是否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应用任何一种安全域划分方式都不能实现网络安全域的合理划分,需要多种方式综合应用,互相取长补短,根据网络承载的业务和企业的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安全域划分方式。
1.1安全域划分原则
业务保障原则安全域划分应结合烟草业务系统的现状,建立持续保障机制,能够更好的保障网络上承载的业务。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运行效率。结构化原则安全域划分的粒度可以从系统、设备到服务、进程、会话等不断细化,在进行安全域划分时应合理把握划分粒度,只要利于使用、利于防护、利于管理即可,不可过繁或过简。等级保护原则属于同一安全域内的系统应互相信任,即保护需求相同。建立评估与监控机制,设计防护机制的强度和保护等级。要做到每个安全域的信息资产价值相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安全等级、安全环境、安全策略等。生命周期原则安全域的划分不应只考虑到静态设计,还要考虑因需求、环境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安全域的变化,所以需考虑到工程化管理。
1.2安全域划分方式
1.2.1安全域划分模型根据安徽中烟网络和业务现状,安徽中烟提出了如下安全域划分模型,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互联网接口区、内部网络接口区,核心交换区,核心生产区四部分:核心生产区本区域仅和该业务系统其它安全子域直接互联,不与任何外部网络直接互联。该业务系统中资产价值最高的设备位于本区域,如服务器群、数据库以及重要存储设备,外部不能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该区域内设备。内部互联接口区本区域放置的设备和公司内部网络,包括与国家局,商烟以及分支烟草连接的网络。互联网接口区本区域和互联网直接连接,主要放置互联网直接访问的设备。该区域的设备具备实现互联网与内部核心生产区数据的转接作用。核心交换区负责连接核心生产区、内部互联接口区和外部互联接口区等安全域。
1.2.2安全域边界整合1)整合原则边界整合原则是主要依据分等级保护的原则和同类安全域合并。分等级防护是安全域方法的基本思想,这自然不必多说,同类安全域合并原则在落实时应以一下思想为指导:集中化: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同一业务系统应归并为一个大的安全域;次之,在每个机房的属于同一数据业务系统的节点应归并为一个大的安全域。跨系统整合:不同的数据业务系统之间的同类安全域应在保证域间互联安全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整合,以减小边界和进行防护。最小化:应将与外部、内部互联的接口数量最小化,以便于集中、重点防护。2)整合方法为了指导边界整合,安徽中烟提出了两种边界整合方法、适用场景。这些边界整合方法都侧重于跨系统或同一系统不同节点间的边界整合,侧重于数据业务系统与互联网、外部系统间的接口的整合。(1)单一传输出口的边界整合此种整个方法适用于:具备传输条件和网络容灾能力,将现有数据业务系统和互联网的传输接口整合至单一或几个互备接口。(2)多个传输出口的边界整合此种整个方法适用于:数据业务系统和互联网之间有多个物理位置不同的接口,并且尚不具备传输条件整合各接口。
2安全防护策略
2.1安全防护原则
集中防护通过安全域划分及边界整合后,可以形成所谓的“大院”,减少了边界,进而可以在安全域的边界和内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探头、异常流量检测和过滤设备、网络安全管控平台的采集设备、防病毒系统的客户端等基础安全技术防护手段,集中部署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对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的安全子域进行防护,共享其提供的安全服务。分等级防护根据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不同的数据业务系统、不同的安全子域,按照其保护等级进行相应的防护。对于各系统共享的边界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防护。纵深防护从外部网络到核心生产域,以及沿用户(或其他系统)访问(或入侵)系统的数据流形成纵深的安全防护体系,对关键的信息资产进行有效保护。
2.2系统安全防护
为适应安全防护需求,统一、规范和提升网络和业务的安全防护水平,安徽中烟制定了由安全域划分和边界整合、设备自身安全、基础安全技术防护手段、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四层构成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架构。其中,安全域划分和边界整合是防护体系架构的基础。
2.2.1设备自身安全功能和配置一旦确定了设备所在的安全域,就可以根据其落入的安全域防护策略对设备进行安全功能设置和策略部署。针对设备的安全配置,安徽中烟后期会制定《安徽中烟设备安全功能和配置系列规范》提供指导。
2.2.2基础安全技术防护手段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应以安全域划分和边界整合为基础,通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异常流量检测和过滤、网络安全管控平台等5类通用的基础安全技术防护手段进行防护。在通用手段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业务系统面临的威胁种类和特点部署专用的基础安全技术防护手段,如网页防篡改、垃圾邮件过滤手段等。
防火墙部署防火墙要部署在各种互联边界之处:
–在互联网接口区和互联网的边界必须部署防火墙;
–在核心交换区部署防火墙防护互联网接口区、内部互联接口区和核心生产区的边界;
–在内部互联接口区和内部网络的边界也需部署防火墙。考虑到内部互联风险较互联网低,内部互联接口区防火墙可复用核心交换区部署的防火墙。另外,对于同一安全域内的不同安全子域,可采用路由或交换设备进行隔离和部署访问控制策略,或者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并设置访问控制策略。入侵检测设备的部署应在互联网接口区、内部互联接口区必须部署入侵检测探头,并统一接受网管网集中部署的入侵检测中央服务器的控制。在经济许可或相应合理要求下,也可在核心交换区部署入侵检测探头,实现对系统间互访的监控。防病毒系统的部署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必须安装防病毒客户端,并统一接受网管网集中部署的防病毒中央控制服务器的统一管理。同时,为了提高可用性和便于防护,可在内部互联接口区部署二级防病毒服务器。异常流量检测和过滤可在数据业务系统互联网接口子域的互联网边界防火墙外侧部署异常流量检测和过滤设备,防范和过滤来自互联网的各类异常流量。
网络安全管控平台网络安全管控平台应部署在网管网侧,但为了简化边界和便于防护,建议:
–在内部互联接口区部署帐号口令采集设备以实现帐号同步等功能。
–在内部互联接口区必须部署日志采集设备,采集业务系统各设备的操作日志。
2.2.3应用层安全防护数据业务系统应用安全防护主要是防范因业务流程、协议在设计或实现方面存在的漏洞而发生安全事件。其安全防护与系统架构、业务逻辑及其实现等系统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安徽中烟通过参考IAARC模型,提出鉴别和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内容安全、审计、代码安全五个防护方面。
2.2.4安全域的管理除了实施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控制外,加强安全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域管理主要包括:从安全域边界的角度考虑,应提高维护、加强对边界的监控,对业务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及实施安全加固;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应规范帐号口令的分配,对服务器应严格帐号口令管理,加强补丁的管理等;人员安全培训。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工业行业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工业安全、稳定、可持续竞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从工业控制系统相关概述出发,对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当今工业控制系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计的优化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0引言
工业控制系统是我国工业领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工业生产与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创新与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并在我国工业领域各行业控制机制中,如能源开发、水文建设、机械制作生产、工业产品运输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网络安全隐患频发的背景下,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1工业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ControlSystem,ICS)是由一定的计算机设备与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工业信息数据采集、生产与监管过程控制部件共同构成且广泛应用与工业生产与管理建设中的一种控制系统总称[1]。工业控制系统体系在通常情况下,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工业基础设施控制系统部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远程控制终端系统部分(PLC/RTU)”、“分布式控制系统部分(DCS)”、“数据采集与监管系统部分(SCADA)”以及“企业整体信息控制系统(EIS)”[2]。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不断创新与广泛应用的推动下,工业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机械操作控制到网络化控制模式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的结构核心由最初的“计算机集约控制系统(CCS)”转换为“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并逐渐趋向于“生产现场一体化控制系统(FCS)”的创新与改革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高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水利建设行业、钢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交通建设行业、城市电气工程建设行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与行业中,其安全性、稳定性、优化性运行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2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
2.1工业控制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控制系统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复杂性的控制体系,且应用领域相对较广。因此,在设计与应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导致系统本身在设计或操作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2.2外界网络风险渗透问题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设计与应用,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在各领域中应用工业控制系统时,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管理,需要工业控制系统与公共网络系统进行一定的链接或远程操控。在这一过程中,工业控制系统的部分结构暴露在公共网络环境中,而目前公共网络环境仍存在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工业控制系统受到来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以及人为恶意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问题。例如,“百度百科”网站,通过利用SHODAN引擎进行OpenDirectory搜索时,将会获得八千多个处于公共网络环境下与“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信息,一旦出现黑客或人为恶意攻击,将为网站管理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3]。
2.3OPC接口开放性以及协议漏洞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控制系统中,其网络框架多是基于“以太网”进行构建的,因此,在既定环境下,工业过程控制标准OPC(Ob-jectLinkingandEmbeddingforProcessControl)具有较强的开放性[4]。当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时,基于OPC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接口有效网络信息保护举措的缺失,加之OPC协议、TCP/IP协议以及其他专属代码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且其漏洞易受外界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攻击与干扰,从而形成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风险。
2.4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工业控制系统内部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工业控制系统具有“脆弱性”特征,例如,网络配置问题、网络设备硬件问题、网络通信问题、无线连接问题、网络边界问题、网络监管问题等等[5]。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信息风险因素的发生提供了可行性,从而形成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问题。
3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议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利用,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如,设备生产厂家、政府结构、用户等)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与优势加以辅助,从而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多元化、全方位的构建。
3.1强化工业控制系统用户使用安全防护能力
首先,构建科学且完善的网络防护安全策略:安全策略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与执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结合当今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脆弱性”问题,在依据传统网络安全系统构建策略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网络防护安全策略,用以保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设计、操作、管理、养护维修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标准化施行。例如,基于传统网络安全策略——补丁管理,结合工业控制系统实际需求,对工业控制系统核心系统进行“补丁升级”,用以弥补工业控制系统在公共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各项漏洞危机[6]。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者应通过“试验测验”的方式,为工业控制系统营造仿真应用环境,并在此试验环境中对系统进行反复测验、审核、评价,并对系统核心配置、代码进行备份处理,在保证补丁的全面化升级的同时,降低升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其次,注重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隔离防护体系的构建:网络隔离防护的构建与执行,对降低工业控制系统外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相关设计与工作人员应在明确认知与掌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网络隔离防护方案,并给予有效应用。通常情况下,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人员应依据不同领域中工业控制系统类型与应用需求,对系统所需设备进行整理,并依据整理内容进行具体测评与调试,用以保证各结构设备作用与性能的有效发挥,避免出现设备之间搭配与连接不和谐等问题的产生;根据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关键点对隔离防护区域进行分类与规划(包括工业控制系统内网区域、工业控制系统外部区域、工业控制系统生产操作区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隔离区域等),并针对不同区域情况与待保护程度要求,采用相应的举措进行改善,实现不同风险的不同控制[7]。与此同时,构建合理、有效的物理层防护体系:实践证明,物理层防护体系的构建(物理保护),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网络安全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也是核心项目,对工业控制和系统网络防护体系整体效果的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进行工业控制防护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优化设计时,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企业应注重对工业控制系统物理层的完善与优化。例如,通过配置企业门禁体系,用以避免外来人员对工业现场的侵害;依据企业特色,配设相应的生产应急设备,如备用发电机、备用操作工具、备用电线、备用油库等,用以避免突发现象导致设计或生产出现问题;通过配置一定的监测管理方案或设施,对系统进行一体化监管,用以及时发现问题(包括自然风险因素、设备生产安全风险因素等)并解决问题,保证工业控制系统运行的优化性。此外,加强互联网渗透与分析防治:设计工作人员为避免工业控制系统互联网渗透安全威胁问题,可通过换位思考的形式,对已经设计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进行测评,并从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制定防护对策,用以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性。
3.2强化工业控制系统生产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工业控制系统生产企业,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研发者与生产者,应提升自身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设计的重视程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的质量。与此同时,系统生产企业在引进先进设计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与开发水平,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紧跟时展需求,推动工业控制系统不断创新,从根源上降低工业控制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风险。
3.3加大政府扶持与监管力度
由上述分析可知,工业控制系统在我国各领域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安全性、稳定性、创新性、优化性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体系创新建设问题,政府以及社会等外部体系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政府以及其他第三方结构应注重自身社会责任的执行,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环境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外部体系的构建。例如,通过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运行规范与行为惩罚措施,用以避免互联网恶意破坏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定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机制与准则,严格控制工业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性,加大自身维权效益。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当今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计的基础上,提供了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计的优化对策,以期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具有更明确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促进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栋,陈传鹏,颜佳,郭靓,来风刚.新一代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2):6-11.
[2]薛训明,杨波,汪飞,郭磊,唐皓辰.烟草行业制丝生产线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设计[J].科技展望,2016(14):264-265.
[3]刘凯俊,钱秀槟,刘海峰,赵章界,李智林.首都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5):81-86.
[4]罗常.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6(12):97-100.
[5]刘秋红.关于构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思考——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J].技术与市场,2013(6):314.
[6]孟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J].保密科学技术,2013(4):16-21.
关键词:通信网络;安全隐患;管理体系;安全与防护
中图分类号:TN91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Thinking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Li Jian
(Qinhuangdao Branch of China Tietong Group Ltd.,Qinhuangdao06610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turally led to the rapid rise of the communications network,both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 provide r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but also inevitable to th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 bring some security risk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urity threats that currently exist o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in-depth thinking o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and protection,protec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Keywords:Communication network;Security risks;Management system;Safety and Protection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计算机是信源或者终端,通信网络则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它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通信网络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通信网络系统覆盖地域广阔,设备复杂多样,针对各种特定类型的通信设备,很多的网管系统基本实现了使用专用的接口协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而然就带动了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信息技术得到普及,而各行业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通常,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一方面给通信网络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给通信网络的安全造成一定的挑战。当前,通信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如病毒,黑客等等窃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计其数,所以如何应对这些通信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是目前通信工程需要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维护网络通信的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预防网络安全事故以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防范猖狂的网络犯罪。需要制定相关的网络通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
二、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现状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包括:网络安全的等级保护、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网络安全的灾难备份等,这些都以事前防护和准备为主的,最终通过技术和管理落实和改进通信网络安全的维护和管理,并且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潜在的威胁相适应,以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水平,降低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以“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为指导方针,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关键是进行事前预防保护。
通信网络安全是根据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以防止通信网络中泄露、破坏或更改了操作系统、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预防非法用户窃取服务,以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通信安全包括设备安全、用户识别安全以及数据传输安全等内容。
国内外对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国外很早就进行信息网络安全研究,研究全面而广泛。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在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计算机保密模型”的基础上,制定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TCSEC),之后又制定了网络系统数据库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释,形成了安全信息体系结构的准则[3]。安全协议对信息安全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基于状态机、代数工具和模态逻辑三种分析方法。而今密码学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举办信息学及安全密码学术会议。当前研究的热点是密钥密码,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受到极大关注,目前处于研究和发展的阶段,加快了密钥管理及论证理论的研究步伐。国内的信息网络安全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通信保密和数据保护。目前主要从安全体系结构、现代密码结论、安全协议、信息分析和监控等方面提出的系统完整和协同的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的方案。2009年开始,国家的信息化部及工业计划每年对通信网络进行安全等级保护、通信风险评估,网络通信的灾难备份等相关防护工作。
三、探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随着通信网络的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以及共享资源步伐的加快,通信的安全和保密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关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网络安全机构不够健全,网络安全维护队伍还不充实。目前,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增加,而企业在进行人员素质培养、人员的配备及机构的设置未能很好地适应管理工作。其次,未能很好的统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性不足。虽然在业务发展中,各运营企业相继建设了不少的网络和系统,但没有统筹谋划和监督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运营企业各自管理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因此,必然存在安全隐患。再者,由于缺乏安全技术手段。网络的应急处置、预警监控、安全防护和审计等技术水平不高。最后,网络安全制度未完善,未能涉及每个环节。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行维护环节而忽略其他环节,最近几年企业建设了不少IT系统,但上线前未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测,同样带来安全隐患。
(二)关于适应形势的发展
运营企业未能深入认识到通信网络的基础性以及全局性作用,随着通信网络移动化、IP化、智能化的发展,网络安全观念相对滞后,传统的网络通信安全意识仍停在设备可靠性等物理安全层面上,而对网络攻击、非法远程控制和病毒传播等威胁意识仍然不够,对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的投入很少,对网络安全存在侥幸心理。
(三)关于规范第三方服务的管理
运营企业在信息和网络系统的安全的保障、规划的设计、建设集成和网络的运行维护等环节基本都依赖第三方服务。但是由于缺乏规程规范和制度,运营企业对第三方服务的管控力度不够,致使服务过程存在较大风险。
(四)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目前,网络通信防护内容主要是防病毒、防攻击、防入侵。但是,防护措施落实不够,未能防范和抵御网络系统的内外部安全风险,DDOS攻击堵塞城域网和IDC的事件时有发生;未能及时升级软件,漏洞管理不及时,被保护主机或系统会因为漏洞遭到黑客的攻击;如果没做好不同安全域之间和内外网隔离及其访问控制工作,就可能导致不同系统间的非授权访问;服务器或者系统开放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就会给黑客有机可乘,通过远程攻击和入侵;没有启用安全日志或者没做好日志审计工作就会对故障的排查及处理,安全事件的还原工作带来困难。
(五)关于网络的安全意识
目前,运营企业的网络和系统本身安全性不足,存在很多安全漏洞,而运营企业本身的内部网络防范措施不足,太过依赖边界安全,因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关于远程维护管控措施
有的远程维护管理网络平台本身就有漏洞,而远程维护管理控制的审批的管理、平台的管理、日志的审计以及实时的监控等措施也不足,因此业务系统同时存在内外部的安全隐患。
(七)灾难备份工作不够完善
随着网络的集中管控程度的提高,在部分网络单元中,还存在同管道、单节点、单路由等问题。
四、关于网络安全的防护
(一)关于网络安全维护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及随时研究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为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应及时提出相关的措施。
(二)关于安全防护的检查力度
在传统的安全防护检查的基础上,需要制订和完善安全防护标准以针对非传统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风险和安全评测。
(三)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标准
电信监管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安全防护工作。
(四)对应急事件的处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将越来越高,电信监管部门应及时通报网络安全信息,重视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
(五)关于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配置方案
基于Intranet体系结构的运营企业的网络系统,同时兼备广域网和局域网的特性,是一个范围覆盖广且充分利用了Intranet技术的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隐患很多,应安装核心防护产品在需要保护的核心服务器上,部署中央管理控制台在中央安全管理平台上,以对全部的核心防护产品进行统一管理。
(六)关于网络的安全技术水平
监管部门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应重视技术手段建设,随时关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运营企业的抗击能力。一直以来,运营企业的安身立命需要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已经渗透到国家社会、政治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网络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通信运营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五、结语
当今是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战争的对抗,信息就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追赶信息时代的步伐,为的就是及时追随时代的步伐,走在信息时代的最前沿才能掌握发言权。
参考文献:
[1]杨朝军.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的几点思考[J].应用科学
[2]丁全文.浅谈通信网络的安全与防护[J].信息与电脑,2011,5
[3]冯登国.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1:8-13
[4]姜滨,于湛.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J].甘肃科技,2006,12,2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特点,由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计算机网络难免存在安全问题,因此,要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内网防护:
1计算机内部网络的常见安全问题及成因
计算机内部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客户端存在系统漏洞,没有及时更新补丁,缺乏统一的内部网络安全策略;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随意接入计算机内部网络,导致内部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缺乏对计算机内部网络的点对点监控,对于网络客户端的应用软件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无法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的响应。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最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也即: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e(响应)、Recovery(恢复),如下图所示:防护是预先阻止网络攻击事件的发生,是网络安全的首道屏障;检测是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和工具,及早检测出网络入侵问题,是第二道安全屏障;响应是在发生网络攻击(入侵)事件后进行处理,恢复到安全状态,包括系统恢复和信息恢复。
2.1计算机内网终端安全防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管理系统之中,主要采用三级结构,即:探测器主要监听网络动态变化情况;管理中心主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存储安全管理;控制台中枢则通过管理界面、事件查看系统和报表查看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负责网络数据的转换、交互和策略分发等工作,并依据报警等级进行安全事件的自动响应、安全检测、监视。
2.1.1安全防护管理系统接入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要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进行扫描、认证和安全检测,判定接入网络终端的合法性,查询其是否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绑定IP地址、MAC地址,合格后方可接入内网,并对其进行监测和审计。(1)终端接入控制。基于802.1X协议实施终端访问控制和认证,在认证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用户认证交换机、用户终端的支持下,通过不同的通道开展认证业务。同时,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合理选取不同的认证组网方式,如:集中式组网、分布式组网、本地认证组网等。(2)地址绑定。主要采用TCP/IP协议进行地址绑定,IP协议对应网络层,使网络主机的IP地址与其物理地址相对应,能够采用对应的IP地址访问网络资源。(3)终端监控。由监视服务器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终端桌面的监视,并生成终端屏幕监控视图,还利用Windows系统消息处理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的监控,及时获悉和判断计算机网络终端用户的行为。(4)补丁分发。通常由网络管理员进行补丁分发工作,主要是通过内网部署WSUS服务器,再利用WSUS服务器从网站下载系统补丁,由内网WSUS服务器将该补丁信息传送至内网终端用户,实现统一的安全设置,避免内网管理的人为漏洞,提高计算机内部网络终端的更新效率。
2.1.2日志审计平台的应用在日志审计平台之中包括各级模块,即:日志采集模块、日志采集中心模块、日志审计中心模块和日志存储中心模块。具体来说,由日志采集模块采集计算机网络数据,使之具有高可靠性、高准确性和高效性,能够帮助审计系统通过匹配关键词来检测网络攻击或入侵。由日志采集中心模块接收并缓存各类日志数据,体现出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由日志审计中心模块采集日志采集中心转发的系统日志数据,进行关键词匹配检测和响应处理。由日志存储中心进行日志数据的分类检索、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存储。
2.1.3安全联动技术的应用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全联动技术,通过开放式接口实现安全联动,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嵌入到防火墙之中,形成嵌入式的安全联动防护,防止伪造地址实施身份替代攻击,并有效防止攻击者化身为入侵检测系统而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
2.1.4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1)防火墙系统的应用。利用防火墙审查通信的IP源地址、目的地址及端口号,实现对路由器、主机网关、子网的屏蔽,较好地控制网络进出行为。(2)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从系统内部和网络资源中采集各种信息数据,进行计算机网络入侵或攻击行为分析和预测。(3)硬件加密机。采用TCP/IP协议进行硬件加密机和主机之间的通信,能够支持RSA、DES、SDHI、MD5等多种密码算法,包括三层密钥体系,即:本地主密钥、传输主密钥、工作密钥等,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保密的数据通信服务。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配置开源、分布式的Snort入侵检测系统,通过调用外部捕包程序库来抓包,捕获发往计算机网络主机的数据包,再由包解码器进行解码,按照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进行逐层解析,再进入预处理程序,由检测引擎对每个包进行入侵检测。
2.2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
要构建针对网络行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在对网络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前提下,进行及时快速的预警和响应,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下图2所示。
2.2.1数据采集模块的应用该模块实时采集受监控子网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流信息的预处理、统计查询和分析预测,最后将其存储于NetFlow数据库之中。
2.2.2网络行为分析模块的应用依据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数据包数量等基础特征值数据,进行网络行为特征的提取、统计和分析处理。同时,要构建网络行为分析功能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的方法,构建网络使用行为序列和模式,进行网络行为特征分析、检测,以此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2.2.3网络行为预测模块的应用在挖掘获悉计算机网络使用行为模式之后,要生成网络使用行为带权有向图,获悉不同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再利用系统模型进行网络使用行为预测,进行网络使用行为权值的实时调整,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精准性。
2.2.4网络预警及响应模块的应用在网络预警模块的应用之中,该模块主要鉴定和识别网络用户行为,判定其是否属于攻击行为,对攻击行为的类别、企图、对象、范围、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生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报告表。在策略响应模块中,主要在发现或预测攻击行为时采取对应的应急处置和响应,并生成记录日志,快速高效地拟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2.2.5信息模块的应用该模块提供直接面向用户的交互性界面,向网络管理员直观展示检测到的网络使用行为特征信息,为其提供数据库和状态监控功能,分类存储于不同的数据库,如:用户行为模式数据库、特征值数据库、有向图数据库等。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烟草公司;互联网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网络安全威胁频繁地出现在互联网中。近年来,网络攻击的目的逐渐转变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在此种情况下,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已成为各个企业的迫切需要。烟草公司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和安全技术是确保其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防护体系建设和创新安全技术,才能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烟草公司的发展。
1县级烟草公司网络现面临的威胁
目前,烟草公司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从主体上可分为对网络信息的威胁、对网络设备的威胁。
1.1人为无意的失误
如果网络的安全配置不合理,则可能会出现安全漏洞,加之用户选择口令时不谨慎,甚至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给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进而为网络埋下了安全隐患。
1.2人为恶意的攻击
人为恶意的攻击可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这两种攻击都会对烟草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造成较大的破坏,导致机密数据存在泄露的风险。比如,相关操作者未及时控制来自Internet的电子邮件中携带的病毒、Web浏览器可能存在的恶意Java控件等,进而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巨大的影响。
1.3网络软件的漏洞
对于网络软件而言,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而这些缺陷和漏洞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1.4自然灾害和恶性事件
该种网络威胁主要是指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恶性事件。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等,人为恶性事件包括恶意破坏、人为纵火等。虽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异常严重的后果,必须严以防范。
2构建烟草公司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要想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必须在基于用户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对于安全体系的构建,除了要建立安全理论和研发安全技术外,还要将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等各项内容囊括其中。总体来看,构建安全体系是一项跨学科、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工程,应从设施、技术、管理、经营、操作等方面整体把握。安全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安全系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安全管理框架和安全技术框架。这两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安全管理框架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管理和安全运作管理三个层面;安全技术框架包括鉴别与认证、访问控制、内容安全、冗余与恢复、审计响应五个层面。由此可见,根据烟草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提出的对安全服务的需求,可将整个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分为安全技术防护、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
2.1安全技术防护机制
在此环节中,旨在将安全策略中的各个要素转化成为可行的技术。对于内容层面而言,必须明确安全策略的保护方向、保护内容,如何实施保护、处理发生的问题等。在此情况下,一旦整体的安全策略形成,经实践检验后,便可大幅推广,这有利于烟草公司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此外,安全技术防护体系也可划分为1个基础平台和4个子系统。在这个技术防护体系中,结合网络管理等功能,可对安全事件等实现全程监控,并与各项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网络设备、信息安全的综合管理,确保系统的持续可用性。
2.2安全管理机制
依据ISO/IEC17700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思路及其相关内容,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内容包括制订安全管理策略、制订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等。基于该项内容涉及的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需各方面资源的大力支持,通过技术工人与管理者的无隙合作,建立烟草公司内部的信息安全防范责任体系。2.3安全服务机制安全服务需结合人、管理、产品与技术等各方面,其首要内容是定期评估整个网络的风险,了解网络当前的安全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网络安全策略,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可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促进烟草公司员工安全意识的增强。
3烟草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3.1访问控制技术
在烟草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访问控制技术是最重要的一项,其由主体、客体、访问控制策略三个要素组成。烟草公司访问用户的种类多、数量大、常变化,进而增加了授权管理工作的负担。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直接将访问权限授予了主体,从而便于管理。此外,还应革新并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3.2数字签名技术
在烟草公司,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很普遍。数字签名属于一种实现认证、非否认的方法。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数字签名技术仍然是确认身份的关键技术之一,可完全代替亲笔签名,其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技术上均有严格的保证。在烟草公司的网络安全中应用数字签名技术,可更快地获得发送者公钥。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对发送者私钥严格保密。
3.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指在计算机与网络系统这一虚拟数字环境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在网络系统中,用户的所有信息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如何确保这两种身份的对应性,已成为相关工作者遇到的难题。而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可很好地解决该难题。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随机口令的双因素认证和基于RKI体制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等。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具有使用灵活、投入小等特点,在一些封闭的小型系统或安全性要求较低的系统中非常适用;基于PKI体制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可有效保证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烟草公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网络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在网络中交换的数据信息不会被删除、篡改、泄露甚至破坏,从而提高系统应用的可控性和保密性。因此,烟草公司必须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增强自身网络的整体防御能力,研发网络安全立体防护技术。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才能使烟草公司内部的重要信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珏,田建学.网络安全新技术[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2).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安全与防护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式。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巨大的应用市场的带动下,计算机以其独有的优势,正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全球互联与分享已经让世界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在领略与享受这种由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巨大的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以及黑客与病毒的攻击而带来的一系列困扰,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在几年前的我国网上传播的一个“熊猫烧香”的网络病毒,直接导致很多网站无法正常打开与运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这为我们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防护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与提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水平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从计算机安全的相关概念入手,在分析我国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网络安全防护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基本组成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的传播过程中,能够避免或保证信息的丢失、泄漏与篡改等方面。最为计算机安全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针对计算机安全中的信息安全而界定的。我们平常所熟悉的计算机安全主要涉及计算机的两个层面,一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硬件层面,也就是关于计算机的相关硬件一设备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人为的损害。另一种是计算机的软件层面,主要包括对计算机内部主要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有效保护,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的恶意攻击而造成操作系统的无法正常运行等。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我们还会将计算机安全进一步划分为物理层面的安全,这与上文所提到的计算机的硬件安全,内涵基本趋同。另一点就是计算机在逻辑层面的安全,这也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主要是涉及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它一方面包含着具体的网络安全所需要的相关数据与设备支持,另一方面,还包括一系列的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与管理。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中,首先是要确保网络硬件的安全,也就是要确保信息传递过程中所经由的基本物理实体要安全保密,保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高效与无误,在确保包括传输线路等一系列的网络实体的安全过程中,还要确保包括文件传输协议在内的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安全传输,从而避免由于不正当的入侵而造成信息的丢失,复制与篡改。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还需要一系列的预警与防护机制来更好地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防护。这其中包括对计算机网络运营安全的监管,以及相关制度与法规的设立。
2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未来的10到20年,我国的与计算机有关的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将会为整个经济技术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推动力。目前据世界计算机应用机构的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每年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关的销售将会突破近千亿大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国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就,互联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了我国社会发展与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在如此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的背后,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来自系统的设计本身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数据与安全隐患与缺陷,另一方面,是来自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可能的病毒的攻击,因此安全问题不可以轻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安全是大众普遍的也是必然的需求,只有不断地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才会更好的服务与满足越来越多样的大众需求。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待提升
我国已经成了计算机网络大国,但是与计算机网络强国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比较注重量的覆盖,在质的方面留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尖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性不足,甚至一些领域的应用软件还对国外计算机技术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独立发展。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在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特别是最近比较火爆的电子商务等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与预警机制,在日常的网络维护的过程中,缺乏高标准的防火墙体系,这些都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我国虽然设立了包括实名上网的制度,但是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等方面还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
2.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法规的不健全
我国正在经历一个经济、政治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立法与执法方面的体系与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这种由于法规监管的缺失,每年因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上亿元。因此,加强相关法规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监管与防护是下一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主要方向。
3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的对策分析
从计算机安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防护计算机的安全应该从物理与逻辑两个层面来入手。具体来说:
3.1 物理层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从物理层面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就是在一些涉及国家民生与关键领域的计算机网络中。要从物理层面与公共网络进行一定的隔离或者是保密处理,对与网站机相关数据的访问设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最大限度的保持网络的相对独立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硬件进行性能的提升,提高其抗病毒机黑客入侵的干扰的与防护的水平与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作为网络运行的主要载体,要不断地对其主要的系统进行不断地升级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技术要求。争取在计算机物理系统运用之前,测试并诊断,从而保证其呈现出最佳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在物理系统的具体运用的阶段,要不断的根据生产与生活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来不断的进行系统的调试与更新,不断保持其物理系统的先进性。
3.2 逻辑层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逻辑层面的防护主要是指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那个的网络安全。目前比较常用的就是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的阻止不明身份的登录以及对网络相关信息的读取,从而在源头上为网络信息的安全构筑一个屏障。具体来说,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升级,对于信息的加密传输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领域。通过这种信息的加密处理可以有助于网络传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的准确传递。同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部门应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发与检测阶段,将系统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最大程度的改良与提升。特别是在测试方面要不断丰富测试的相关数据指标与内容,不断钻研测试的信度与可靠性,为逻辑层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3.3 开展全球网络安全防护应对机制
在当今的网络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真正地跨越了国家与地区,成为人类交流信息的共有资源与平台,在全球互联的今天,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网络的这种传播性,一些具有较强的攻击力的计算机网络病毒极易造成大面积乃至全球范围的影响与破环。因此,在国际上建立网络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防护平台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将计算机病毒的全球破坏性降到最低。这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的世界互联为一体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的严峻形势所必须要采取的举措。
3.4 继续推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法规的建设
在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法制的建设应该是先行的,至少应该与其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发挥保驾护航的价值与作用。可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因此,一些法律与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地修订与完善。特别是关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监管,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法律规范的效力。由于计算机网络带有很大的匿名性,很多的计算机网络黑客会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对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破环。这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需要借助法律的手段来进行严厉的打击。由于我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法规等方面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规与制度还无法适应与满足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需要。因此,我国立法机关,应该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法规,从而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保驾护航。
3.5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硬件到软件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构筑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实体,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地提升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领域的技术水平。当然这需要一大批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不懈努力,所以,培养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人才是未来我国计算机教育培养的重点方向。
3.6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
在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的对策中,除了技术手段的更新与升级以外,应该从计算机网络整体发展考虑进一步地提升大家在网络使用时的安全防护意识。从信息的输入到相关文件与程序的打开要主要进行病毒的扫描与清除。只有提高每一位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的使用意识,才会进一步减少网络安全受到破坏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者应该积极的举报发现的计算机网络病毒,为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供必要的支持,形成一个全民反计算机病毒的氛围,构筑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的环境。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让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发展的便捷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从计算机网络的防护的主要层面进行了剖析,并从立法与全球合作与技术创新等维度对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官有保,晋国卿.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J].科技广场,2011(09):45-46.
[2]马睿.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控[J].北方经贸,2011(11):125-127.
[3]陈祖新.谈现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防范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1):110-111.
[4]黎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47-49.
[5]郑怀宇,王建烽.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安全防范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2):60-61.
作者简介
李玉辉(1993-),男,辽宁省锦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
通信网络是指将各个孤立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应用通信网络信息可以为各个领域的管理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持。主要针对通信网络信息应用意义及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通信网络信息;应用意义;安全防护
0引言
所谓的通信网络信息就是指由网络和通信技术组合而成的综合信息系统,这为建设现代化科学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水平也日益提高,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也成为了当前网络发展的首要问题,有关单位、部门要重视通信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通信网络环境。
1通信网络信息的应用意义
1.1在电力系统领域
在通信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通信网络技术在电力线路通信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和使用,为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以电力线路为基础下的PLC网络通信技术,具备快速、方便等多元化的特点。为了保障PLC网络通信技术得到广泛使用,需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频带的方式完成,通常会采用调制技术和信号两种方式实现。①需要进行数据信息的调制。②将合成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③通过特定的接受设备接收信号。在对相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接收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信号进行还原,对有效信息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在数据信号传送时,普遍采用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提升信息传送效率,在电力系统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意义。
1.2企业管理方面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通信网络信息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TCP/IP套接字技术的应用,此类技术可以及时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在TCP/IP网络通信技术中最为基础的单元就是套接字,通过套接字技术能够将网际与主机之间构成一个有效的编程界面,建成每个相连主机的通信节点。TCP/IP套接字技术普遍需要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同时要在每一个节点都构建相对应的套接字,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1.3航海导航方面
在海舰船舶中最为关键核心的部分当属导航仪,导航仪能够为船舶提供准确的位置、落点和发射等数据。随着海舰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对导航仪的精准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导航仪中加入通信网路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海舰船舶作战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海舰船舶导航仪在数据信息传送中通常采用串行口技术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技术虽然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但是在进行庞大信息交流时,传输效率与质量并不高,很容易出现信息延误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CAN通信网络信息技术应运而生。CAN通信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具有传统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具有了良好的创新力,满足了信息数据传输的高效、快速、低成本与远距离需求。
2通信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信息安全构建管理
通信网络信息技术虽然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也有着一些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信息安全性问题。一旦信息安全性受到影响,必然会给使用者带来损失。根据现阶段国家的相关规范,相关企业在设计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制和流程时,必须要首先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制订出完善的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控方案,利用权限约束和监管方式,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管和约束。此外,还要以国家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规章制度为中心,大力展开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对通信网络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突出重点问题,实现全员参加、专人监管的战略目标。
2.2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人员的管理
政府和网络信息安全相关部门、单位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不同级别的网络信息安全常设领导单位,完善我国通信网络信息安全专门监管组织,对通信网络信息相关安全事宜作出明确的规定与监管。在通信网络信息监管职能的设定上,要因地制宜,发挥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才能,将工作职能进行有效的划分。在对通信网络信息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做好保密培训工作。在通信网络信息客户的筛选工作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在实施第三方信息数据搜索时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利用危害解析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通信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结语
在对国内外通信网络信息监管措施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还要依据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情况和政府要求,从宏观大局到微观控制上构建通信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系统,保证地区划分、IP专网接入和产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安全性,不断完善通信网络信息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管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运营体制。只有采取这种多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通信网络信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如先姑力•阿布都热西提.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6).
[2]刘忻.基于信息安全的移动APP开发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1).
[3]刘国庆,闫桂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信息化、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为教育模式的创新、先进教育理念提供了可靠的实现方法。
高校信息化主要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校园一卡通、网络安全体系等;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通常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然后分阶段实施。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1教育信息化中的安全体系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体系是保障教育信息系统的信息完整、系统可用和信息保密的重要支撑体系,对各级学校、职业教育、教育主管机构的正常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也是由于教育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异构性和应用环境的开放性,给整个信息系统带来了巨大安全威胁。以高校数字校园信息系统为例,高校数字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由高校业务需求驱动的,初始的建设大多没有统一规划,有些系统是独立的网络,有些系统又是共用一个网络。而这些系统的业务特性、安全需求和等级、使用的对象、面对的威胁和风险各不相同。当前高校网络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支撑高校业务运营、发展的同时,信息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长、被发现的脆弱性或弱点越来越多、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曾发生不少信息安全事件,如某高校数据中心一台服务器被黑客入侵,成为肉鸡,被植入僵尸木马程序,受黑客控制疯狂往外网发包,导致学校网络出口瘫痪;某高校在高招中发现网站被挂马、篡改,并且学校内部也曾经发现学生成绩的数据库,有被恶意篡改的痕迹。
2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1)高校网站的安全威胁,包括高校门户网站、高校招生网站、二级各院系等网站,由于高考、招生、学生就业等敏感时期,聚集了大量的学生及家长访问流量,也引起黑客的关注,高校网站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网页被挂马、被篡改,黑客通过SQL注入、跨站脚本等攻击方式,可以轻松的拿到高校网站的管理权限,进而篡改网页代码;部分攻击者将高校网站替换成黄色网站,影响极其恶劣。每年高考招生及高校重要节日期间,高校门户网站极易被DDOS攻击,这种由互联网上发起的大量同时访问会话,导致高校网站负载加剧,无法提供正常的访问。入侵者成功获取WEB服务器的控制权限后,以该服务器为跳板,对内网进行探测扫描,发起攻击,对内网核心数据造成影响。(2)随着校园网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业务系统众多,“一卡通”、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等信息化业务系统均普遍的被各大高校采用,而这些系统由于管理及防护不到位,面临着较严重的安全威胁:业务系统缺乏必要的入侵防护手段,高校网络规模扩张迅速,网络带宽及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管理和维护人员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条件管理和维护数万台计算机的安全,一旦受到黑客攻击,无法阻断攻击并发现攻击源;部分高校“一卡通”充值系统与银行互联,边界缺乏必要的隔离和审计措施,出现问题不方便定位,难以追查取证;校园网数据中心内的系统应用众多、服务器众多,管理及维护方式也不尽相同,无法做到所有的系统实施统一的漏洞管理政策。同时,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配置检查,也缺乏自动化的高效检查工具和控制手段;业务系统权限控制不合理,有安全隐患。
3需求分析
根据对高校校园网络的威胁分析,得出在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中,各个网络区域和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如下:
(1)校园网络出口应对可能发生的拒绝服务攻击进行有效识别、过滤、清洗,保证网络出口的畅通,保证骨干链路的负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2)网络出口链路应有相应措施,对来源于公网或内网的黑客入侵、病毒传播等安全威胁进行实时识别与阻断。(3)DMZ区及内网服务器区出口链路上,应对针对WEB应用的7层攻击,如SQL注入、XSS、HTTP GET FLOOD等威胁进行全面深入的防护。(4)应对流经核心交换区域的所有流量进行深入的检测,以识别内部各网络区域之间发生的入侵事件和可疑行为。(5)应对内网用户的网络行为,如公网访问、数据库访问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审计,以满足违规事件发生后的追查取证。(6)应在不同校区之间的链路接口进行访问控制、病毒检测、入侵防护等安全控制措施。
应对全网的网络节点进行漏洞风险管理,实现漏洞预警、漏洞加固和漏洞审计的全程风险控制。(7)应对全网的网络节点进行配置合规管理,实现违规配置及时识别、配置整改全面深入、配置风险全程可控。(8)应对运维管理人员进行详细严格的权限划分,并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运维行为权限,对运维行为进行全程审计,对违规运维操作进行实时告警。
4遵循等保要求
2009年11月,教育部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由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教办厅函[2009]80号),决定在教育系统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等级保护不仅是对信息安全产品或系统的检测、评估以及定级,更重要的是,等级保护是围绕信息安全保障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和制度性的工作。通过等级化方法和高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有效结合,设计一套符合高校需求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适合我国国情、系统化地解决高校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5网络安全建设方案
(1)在校园网出口处旁路部署抗拒绝服务攻击系统(ADS)对拒绝服务攻击流量进行清洗,并且旁路部署网络流量分析系统(NTA)对网络流量组成和DDOS攻击成分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正常环境下,旁路部署的ADS不参与网络出口流量的路由和交换,边界路由器通过NETFLOW等技术将流量信息发送给NTA,由NTA分析流量特征,判断是否遭受DDOS攻击。当发现遭受DDOS攻击时,NTA将激活ADS,由ADS向边界路由器发送针对特定防护目标IP的路由,将所有去往被攻击目标IP的流量牵引至ADS设备。ADS系统进行恶意流量的识别和清洗,将不含有攻击成分的合法流量回注至边界路由器,按正常路由路径发送至目标IP。(2)在出口链路部署入侵防护系统,对接入互联网的访问流量进行深入过滤,有效抵御源自公网的入侵威胁,消除安全风险。(3)在DMZ区和内网服务器出口处部署WEB应用防火墙,对服务器区的WEB服务器进行全方面的防护,对针对WEB站点的黑客攻击,恶意扫描、SQL注入、跨站脚本、病毒木马传播、暴力口令破解、网页篡改等攻击手段进行深入防护。保障网站、电子教务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4)在核心交换区旁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通过将核心交换机上各端口的流量镜像到安全审计系统的监听链路,实现对流经核心交换机的网络数据进行全程的审计和过滤。通过制定详细的安全审计策略,对违反审计策略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告警。此外,安全审计系统由部署在网络运维区的安全中心进行统一监控与策略下发,并实时收集网络时间日志和告警信息。(5)在核心交换区域的出口链路部署下一代防火墙,实现出口链路的流量检测和安全过滤,保护内部网络安全。建议在核心交换区域与各个校区的网络边界处部署下一代防火墙,通过下一代防火墙对应用层攻击、病毒进行全面阻断,可实现基于源/目的IP地址、协议/端口、时间、用户、VLAN、VPN、安全区的访问控制,保证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安全防护边界完整。同时,通过安全管理区的安全管理服务器上安装安全中心对该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
关键词:信息管理;网络安全;存在隐患;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网络安全出现问题不但会给个人或者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安全,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方面的意识。在网络运用的过程中,病毒以及各种黑客攻击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不断的进行技术的更新,利用各种技术进行防御,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避免出现人为泄密的情况,保证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维护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一、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
如果谈到网络安全技术,就必须提到网络安全技术的三大主流那就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防病毒技术。我们任何一个用户,在刚刚开始面对安全问题的时候,考虑的往往就是这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三种网络安全技术为整个网络安全建设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安全问题或者说是以其为主的安全产品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安全最麻烦的问题所在是“复杂性”,也可以说网络的安全问题是组织管理和决策的问题。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虽然系统中安装了防火墙,但是仍避免不了蠕虫泛滥、垃圾邮件、病毒传播以及拒绝服务的侵扰。其次,未经大规模部署的入侵检测单个产品在提前预警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且在精确定位和全局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再次,虽然很多用户在单机、终端上都安装了防病毒产品,但是内网的安全并不仅仅是防病毒的问题,还包括安全策略的执行、外来非法侵入、补丁管理以及合规管理等方面。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
1、计算机软件漏洞
无论多强大的软件都存在缺陷以及漏洞,攻击者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造成主机瘫痪、重要资料丢失等,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黑客攻击
这是一种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攻击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系统脆弱点或系统漏洞,由于网络系统同构冗余环境的弱点是相同的,多个系统同时故障的概率虽小,但被攻破可能性却大,通过拦截、窃取等多种方式,向系统实施攻击,破坏系统重要数据,甚至系统瘫痪,给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病毒的危害
网络病毒发病和传播速度极快,不仅严重地危害了用户计算机安全,而且极大的消耗了网络资源,造成网络拥塞,给每一个用户都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外来攻击和内部用户的攻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网络的正常使用。
4、网络自身的安全缺陷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TCP/IP是一个通用的协议,即通过IP地址作为网络节点的唯一标识,基于IP地址进行多用户的认证和授权,并根据IP包中源IP地址判断数据的真实和安全性,但该协议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对IP地址的保护,缺乏对源IP地址真实性的认证机制,这就是TCP/IP协议不安全的根本所在。通过TCP/IP协议缺陷进行的常见攻击有:源地址欺骗、IP欺骗、源路由选择欺骗、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攻击、SYN攻击等等。
三、对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1、物理安全策略的防范
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在于:第一,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第二,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第三,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第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等活动的发生。所以,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一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
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第一,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它们都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第二,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为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在选择计算机机房场地时,要注意其外部环境的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口和入口的管理;第三,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
为保障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通过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必须限定访问者的活动范围;第三,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置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2、访问控制策略的防范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以下是常用的访问控制策略:
2.1入网访问控制
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控制着哪些用户能够登录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还能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以及允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分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这三个步骤。只有用户通过全部关卡,才能进入该网络,任何一关没有通过,便不能进入该网络。
2.2网络的权限控制
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而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也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哪些操作。
2.3目录级安全控制
网络应允许控制用户对目录、文件、设备的访问。用户在目录一级指一个网络系统管理员应当为用户指定适当的访问权限,这些访问权限控制着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
2.4属性安全控制
当使用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网络系统管理员应给文件、目录等指定访问属性。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对应一张访问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能力。
2.5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网络管理员应对网络实施监控,服务器应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以及非法网络的访问,服务器应以图形、文字或声音等形式报警,以引起网络管理员的注意。如果不法之徒试图进入网络,网络服务器就会自动记录企图进入网络的次数,如果非法访问的次数达到设定的数值,那么该账户将被自动锁定。
2.6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网络允许在服务器控制台上执行一系列操作,用户使用控制台可以装载和卸载模块,也可以安装和删除软件等操作。
2.7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
网络中服务器的端口往往使用自动回呼设备和静默调制解调器加以保护,并以加密的形式来识别节点的身份。自动回呼设备用于防止假冒合法用户,静默调制解调器用以防范黑客的自动拨号程序对计算机造成的攻击。
2.8防火墙控制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降低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安全性增强措施与技术方案,旨在进一步的推动技术的创新,完善信息安全技术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尧新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软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