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知识管理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管理的原则

第1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要做好研发,首先要了解市场,倾听客户的意见,还要识别客户的潜在需求,推断需求的市场价值,才能更好的发展技术、赢得市场。适应客户。消费者需要的是性能好、价格低的产品。从产品设计到工艺实现、再到质量与性能评价过程要不断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性价比,可以增强客户满意度,同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空间和机遇。引领消费。技术的发展应以技术支撑产品的差异、延伸产业发展、拓展产业规模,以技术引领客户需求。“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只要有领先的技术支撑,一定能够取得市场突破和客户的认可,引领客户消费。创新需求。技术的基础作用在于适应不同的产品,技术作用发挥的好,提升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可以利用技术进行产业延伸和集成设计研发,换代产品、扩展市场、创新需求。正如马斯科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和他的载人航天及星级旅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二、要强化标准化原则

下面以产品功能定义、过程实现和结果评价为例,说明专业的发展应以标准化、显性化的过程控制方法满足全过程控制的相关要求。设计可靠。产品的设计定义过程要强化要求的精准、全面、系统和完整,要求的提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强化产品设计流程规范化和设计方法的专业标准化建设,用不断精益优化、规范的设计方法强化和约束设计结果的可靠性。工艺稳定。产品实现的过程控制方法为工艺技术,保证结果的质量,须实现工艺技术知识化、显性化、标准化。按照成组技术,将结构类似、工艺过程相近的产品编组分类,建立工艺流程规范,将专业技术方法提炼总结、形成专业标准,并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价有效。建立健全关键要素指标的有效评价方法并不断完善、形成标准,是目前企业质量保证和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要强调实践性原则

技术的发展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发展。深入现场。技术首先来自于现场,来自于工程,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精益的“现地现物”原则就是要强化现场工作,紧密结合实践,不仅知道怎么去做,还要知道为什么那么做,才能真正理解技术。践行应用。技术的价值在于工程实践和解决问题,还要在实践中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思考升华。技术的积累就是在现场学习、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技术的研究过程是现象和机理的耦合,是参数和结果的解析,通过研究结果数据和表象识别影响其结果的条件与环境参数,解析其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不断地思考、总结才能提炼出真正具有工程价值的好技术。

四、要坚持多元化原则

要追踪了解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知悉自身不足,借好外力,发展自己。应本着互相促进、合作共赢开展合作。内功为主。航天发展的辉煌成就得益于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的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企业要发展技术,首先要自己做好技术规划和技术知识管理,开展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积累、提升技术知识价值和作用。外力为辅。外力为辅不是忽视外力的作用,正相反,要强化外力的作用。如何整合资源,借好外力,是每个组织或企业发展必须深入思考,还要拿出具体办法来解决的问题。内外结合。就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论而言,技术的发展一定是内力为主、外力为辅。要使外因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要做好内外因结合实践研究,二要做好内外双方关系的处理。一般企业对外合作中,甲方需要乙方才能将工作完成的更好,所以甲方应更尊重乙方,借好乙方力量发展自己。甲方、乙方互相信任、尊重,通力合作,才能把技术发展工作做的更好。

五、要适应现实性原则

技术要实用于产品或工程,还要适用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技术的积累和进步需要资金、资源的投入及成本的支出,其回报需要时间,如何投入技术研究资源、把握技术发展的节奏,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性工作,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企业特点。技术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和考虑企业的特点。研发型企业对技术适应性、实践性的要求更高,批生产型企业对技术的稳定性、人的因性要求更高。发展阶段。技术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来定。企业发展的初期,应更侧重于基础的夯实,关注生存问题,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成熟的企业则应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延伸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更关注技术创新。

第2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的其它定义:

1、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基本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的管理,市场化的管理。

2、费根堡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第3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护士;

成本核算;

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逐步转型,许多医院正从医疗事业型向服务企业型转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加快医院的发展,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1],成本效益之比是考核医院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而护士是医院管理的主体,也是物资领取、支出的关键环节,因此,护士参与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经济经营至关重要,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提高了护士综合能力和参与医院建设的意识,我们的体会如下。

1 人员配备

1.1 专人负责 每个护士站(40张床以上)配备1名高年资护士负责管理,要求熟悉科室业务,了解科室运行的基本情况,责任心强,敢于管理。同时掌握本护士站固定资产和流动物资账目;熟悉医疗过程中使用消耗物资的性能、成本、利润;掌握医疗收费及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等情况。

1.2 专项培训 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是护理人员新的职责,护理人员没有经过学习和培训的经历。因此,为她们提供专业培训是必要的。学会运用一些统计学知识、金融术语、计算机管理、建立统计表格等方面的知识。

2 物资管理

2.1 计划领取

根据医院经济指标和科室运行状况,做到计划领取,保证临床正常使用,避免大出大入,造成积压和浪费,或出入不均衡影响职工的利益。及时掌握临床物资支出和成本利润的关系,在确保患者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做到合理支出,正当获利。

2.2 维修保养

对科室固定资产定期清点,杜绝流失或积压。加强医疗仪器安全使用的培训,检测和保养要有记录,抢救仪器做到四固定(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核对消毒、定量供应),时刻保持在备用状态,并有紧急替代预案。

2.3 统计分析

每月对所领物资进行清点,核对帐目,对有异议的项目查找原因,制定管理措施。掌握科室收入与支出情况,及时调整经济指标和领取计划。特别是千元以上贵重医疗消耗品,要做到账物相符,查对及时。

2.4 日常管理

日常消耗品建立基数,定时清点和补充。对更新替换的消耗品应做性能、质量、费用、操作等方面的临床试验比较,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择优使用。

3 绩效管理

3.1 目标管理 结合医院指标,制定科室管理目标,落实到班组。目标管理应是综合性的,不能只强调经济指标,更多考虑科室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效益指标。

3.2 个人量化考核 即:工作数量、质量、安全、服务等综合考评。其中,患者的满意度、参加健康教育、医护合作等,也在考核之列。

转贴于

4 应注意的问题

4.1 保护患者利益,维护医院声誉

4.1.1 尊重患者权利

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患者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忽视患者利益的短期行为将有损于医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尊重患者的医治权、知情权、决定权、申诉权、保密权等。在实施医疗行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阐明检查、治疗的目的、方法、费用等事项,让患者选择决定能接受的项目,尤其是自费项目必须争得患者同意,并签属自费协议后方可执行。

4.1.2 提供人文服务

关心患者的疾苦,主动服务,增强信任度。护士不仅要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内容,也要掌握患者的经济情况,报销途径。主动介绍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用药、检查、申报程序。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入院时与医生及时沟通,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选择患者能接受的检查和药物,减少支出,增加患者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提高和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也维护了医院的声誉。

4.1.3 选择优质产品

选择医疗耗材应优质廉价,在不违反消毒隔离原则的基础上,为患者节省费用,为医院节省支出,同样的消耗品要进行临床比较,择优使用。如:静脉输液针的固定,汗多的病人采用普通输液贴会出现固定不牢,增加更换次数。但如选用透气效果好的输液贴固定,不仅使病人舒适,更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对产品的改进、研发及护理科研提供可靠依据。

4.2 树立节约意识,挖掘内部潜力

勤俭节约在护士中被淡忘了,经常进行传统教育可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强化教育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可逐渐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及时维修公共设施,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在浴室、厕所等处有明显标记,废弃纸张装订成册,重复利用,引入经济管理思路和市场机制,灌输成本控制观念,并适当的与个人经济挂钩。

4.3 严格管理程序,落实审批制度

严格遵守医院物品领取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由科主任审批后报物资管理部门入账并备案,日常消耗品领取需三人签字,每月清理核对1次。贵重物品(千元)建立使用登记,并与领取账目核对等,每季度清理所有库存,避免过期积压。

加快床位周转使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

5 体会

5.1 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对护士赋予了新的职能,参与医院管理,关心医院发展,已成为护士自觉行为。过去护士管理物资不讲效益,使用消耗品不讲成本,造成物品积压浪费,增加患者的支出。成本核算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所以,过去只有护士长操心的事,变成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操心。病人的环境舒适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融洽了,减少因医疗费用不明确引起的纠纷。病人反应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推动了护理工作朝着全面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2 对护士的影响

参与医院经营管理改变了护士的观念,也重新认识护士作为管理者的职能,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做好住院患者的管理,关心科室发展,主动创造条件加快床位周转等等,合理化措施和建议层出不穷,管理型人才在工作中显现出来。同时,也激发护士要求学管理,懂经营的热情,为培养新形势下的护理专业技能综合管理人才探索方法和路径。

6 讨论

英国卫生部已经开始将病房管理和科室预算移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主管护士[2]负责,护士长也称经理或管理(manage),他们能够将护理预算与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控制和审计在物资和设备方面的花费,在缩减开支,有效管理的预算对于过度花费和低花费的监测起关键作用。我国的卫生改革刚刚开始,医院经营管理处于摸索阶段,护士长承担护理学科发展与科室经营管理两方面的任务,管理着科室的财务和设备,工作压力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工作质量,同时,他们也缺乏经营预算和经济管理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因此,设定专人承担此项工作,培养和训练医院管理预算方面技能,将会为护士提供一个控制自己工作环境和发展自己职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黄荔红,林丹.护理部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6-37.

第4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法制视野;治安管理;处罚法定原则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多样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层出不穷,这给立法者和执法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具体的处罚法定原则也并没有出现在2005年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事实为依据原则。尽管如此,在执法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执法者如果严格遵循处罚法定原则则可能导致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出现;如果采用“类比处罚”则可能造成滥用处罚权的现象产生,这就使执法者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不管是立法者的故意为之,还是制度本身的漏洞,这制度的制定都将是维持社会治安的有力武器。接下来就从法制视野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1.执法者的两难境地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3条明文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 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行政处罚无效。此条即是通称的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作为行政处罚的其中一种,治安管理处罚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并没有很明确、很具体的规定。无论立法者出于何种意图,执法者都必须在遵守处罚法定原则或者类比处罚这两者之间进行抉择。这就造成了执法者进退两难的局面,举个例子为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的家中问题是否应该采取治安管理处罚措施的争论。在一栋居民楼里,住着几十户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给彼此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家中无女儿的某中年男子通常为了避暑窗户大开,甚至在屋里乘凉。这就给邻居造成了一定的“视觉污染”,特别是对那些家里有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的家庭影响极其恶劣。这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不得不在炎热的夏天门户紧闭,前去交涉,交涉无果后便向警方求助。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 条的规定,猥亵他人的, 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身体, 情节恶劣的,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虽然该男子的行为对他人的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影响, 但因为不是在公共场所, 警方对此除了说服教育外毫无办法。然而在新加坡,这种对邻居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不管是否是在公众场合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中国和新加坡法律的差异性彰显了我国立法者履行立法职能的不全面性,造成这种不全面性的原因也不确定。这就给执法者的工作带来了难度。还以上述案例为例,该男子经教育后仍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执法者严格遵循处罚法定原则,对该男子的行为听之任之,则邻居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甚至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也将给予中国法律更多的抱怨和不满;如果按照“类比”原则进行处理,则是对行政法治的无视,影响也很恶劣。尽管这个例子只是反映出多面社会的冰山一角,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法律问题的普遍性。由此而见,执法者在维护和践行法律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面对社会、媒体、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质疑,执法者要提高自己的执法效果任重而道远。

2.法律与现实的矛盾

通常来讲,现实的发展要快于法律的步伐,这就使立法者与执法者始终在二者之间徘徊,不断地通过制定法律、调整法律、完善法律来适应当时社会秩序的发展。而且由于立法者和执法者职能分工不同,立法者可以对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回避,而执法者面对现实却不得不迎难而上,因此其工作难度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立法者。在当下,面对时刻在发展的现实世界和 现实问题,立法者必须维护法律稳定性和有效性,还得考虑执法的现实性,面对立法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做出抉择。因此立法者选了以事实为依据原则也是权宜之计。然而,立法者的这种无奈之举也将执法者带入了两难的境地,执法者如果严格遵循处罚法定原则则可能导致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出现;如果采用“类比处罚”则可能造成滥用处罚权的现象产生。同时,这也导致了处罚法定原则渐渐地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和作用,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明显地违反了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在日益提倡法治的今天,立法者仍然忽略法治原则的重要性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反观世界各国立法例, 由于国外没有专门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将类似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内容包含在一般行政处罚或者是专门的违警罚中, 在立法上均明确地规定了处罚法定原则。如1926年奥地利《行政罚法》第1条第1款明确规定: 违反行政义务行为之处罚, 以行为前已有处罚规定者为限; 1968年德国制定的《违反秩序罚法》 第3 条明确规定:违反秩序行为之处罚, 仅在行为前法律规定该行为违反秩序而得处罚者为限; 即使在法治进程相对缓慢的越南, 其1990年《行政违法处罚法》第3条也明确规定:对任何组织、个人的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必须依照法定依据和程序。因此, 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处罚法定原则既是法治原则的要求, 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法治原则不仅要体现在立法者的立法过程中,还必须在执法者的执法过程中得以贯彻落实。治安处罚是一种深刻影响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行政执法手段, 执法者必须遵守处罚法定原则, 才能有效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有利于控制执法者的执法行为, 防范其, 违法行政。

就立法者来讲,应当重视处罚法定原则的重要性,并将其很好地渗透到具体的法律条文中。社会正处在法治初级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群众也应站在立法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积极地配合他们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3.结束语

世界是发展的,现实是多变的。处理好新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所有立法者和执法者共同的奋斗目标。处罚法定原则并不能因此而遭摒弃,而是在法定原则的基础上,及时地修改法律和完善法律,使《治安管理处罚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魏继华.论行政法治视野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足(N).郑州大学学报.2007.(05).

第5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养护 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需要连续的养护和管理。只有通过精心养护与管理才能在保持现有园林绿化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要让园林绿化工程持续的发挥作用,养护工作是关键。绿化工程的养护主要是指针对园林中人工栽种的不同植物品种采取不同方式的并对其生长最适宜的养护方法根据植物具体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需要的主要养分等及时对植物进行修剪或是排水等措施。

一、绿化工程养护的要点

l、浇水

新植的苗木由于是挖苗移植,会受到一定的损伤,造成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为了能让树木尽早恢复自身机能,必须对苗木进行适时浇水。通常对本年份新植树木的浇水次数应在三次以上,苗木栽植当天浇透水一次,15d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如果遇到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土壤干燥,第二次浇水应该提前,可以在第一遍浇水后的一星期内进行第二次浇水,第三次浇水应在第二次浇水后的20d内。如果春早所延续的时间较长,应该有第四遍浇水。保水差的土壤要注意观察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新种植的苗木应视季节降雨量适时补水。

2、排水

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将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是死亡。因此,防止水分过多和及时排水也是园林养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根据树种、树龄、长势及生长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区别。常用的排涝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地表径流,在这种排涝方法中,要将地表坡度控制在0.1%~0.3%,并且不留坑洼死角。其二是明沟排水,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雨之后紧急的抢排积水。其三是暗沟排水,它采用地下排水管线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系统相连接,效果极佳,美中不足的是工程造价较高。

3、修剪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的重要设施,同时还作为城市重要的可观赏风景。因此,其养护和管理工作除了对植物进行浇灌和施加养料工作之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修剪。修剪包括对草坪以及植物的修剪和杂草的清除。草坪的修剪比较简单,就是将长高的草剪短,一般是剪短到6-9cm最佳。其他植物的修剪主要是修剪其杂支,使其线条整齐和轮廓清楚。比如绿篱,就需要每年对凸出来的枝条和叶子修剪干净,使其外观看起来整齐,具有较大的可观性。杂草清除是整个修剪工作的一个重大内容,清除杂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杂草与植物争抢水分和养分,影响新植数树苗的正常生长。但是,除草工作不是要将所有杂草挖除干净,而是单纯将地表上的草给清除,其地下的根茎仍需要保护,主要是避免根茎死亡导致地面形成黄土现象,影响生态平衡。

4、施肥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往往生长着很多地被类植物。在这些地被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各类地被植物的养分需求,及时通过肥料对其进行养分供给,尤其是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带中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应当注重其生长土壤的肥力,保证其正常生长。全部按照一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每年割草10次、绿篱模纹修剪4次、苗木施基肥1次、追肥2次,道路绿化每年分春秋补植两次,确保行道树无缺株。市区建立病虫害钡(报组织,定期编发《园林病虫快报》,苗木的病虫害生物防治率已达60%以上,防治工作已进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新阶段,多年来,市区没有爆发一起大规模病虫害。

二、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措施

1、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一项工程的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因素。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养护与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必要的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还要进行园林植保技术的指导,让员工了解常见的病虫害,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因而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细分,尤其是对一些不良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实现工作经验的有效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管理水平。此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基拙才能有所创新。园林绿化企业定期给绿化养护管理的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养护的新技术、新趋势,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拙,这样才能为具体操作提供保障。在此基拙上,还应当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很好地解决绿化养护中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还应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理念,使得操作人员在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拙上,能够实现安全施工。

2、加强宣传提高市民护绿意识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涉及城市内部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是与整个城市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公益性工程。因此,在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上,必须要与整个城市相协调,将全体市民吸引到养护管理队伍中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以及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这样不仅提高了养护管理工作效率,还调动了城市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心。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宣传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与每一位市民的关系。主要可以通过设立环保标牌或者是开展生态旅游观光、植物种植以及各大谋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提高市民的护绿意识,激发人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唤起全民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尽快参与到绿化美化环境中来,营造绿色家园。

3、强化责任和监督机制

城市绿化建设工程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负责,而是由多个部门,多个科室人员一同完成。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养护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制定出一个有效的责任制度,督促各个单位和科室人员积极配合工作。具体要求每个单位以及每个科室的人员按照职称分派不同的工作,每一个区块均有专门负责,将责任制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为了确保这些单位和个人能够在实际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凭良心做事,认真负责,还需要制定监督制度。监督制度具体还包括园林内部的监察制度和园林外部的社会监督制度。内部监察制度具体指的是园林主要管理单位设置一个监察队,每天分不用时段对园林进行巡逻检查,并详细记录园林树木、道路以及设施等详细情况,一旦发现有人有意破坏园林设施,那么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将被设施破坏事件及时反馈到园林绿化队,要求绿化队尽快到现场处理,保障园林完好叭社会监督制具体指的是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将城市管理工作公开化,接受四方的监督,同时努力听取市民中肯的建议,将城市绿化工程养护和管理工作社会化。

第6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中大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高层建筑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应该把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重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施工单位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一方,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直接承建者,是质量保证体系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1坚持质量第一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2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1.3以人为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

1.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1.5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2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施工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编制时,应认真深入研究施工图纸,调查和分析现场施工条件,针对工程特点、技术关键和施工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经济措施。施工中,将施工组织设计当作一个指导性文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去做,将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对比,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通过调整,选择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建立以项目总工为首,专职质检人员为主,以质检员和施工员为骨干的质量管理队伍,实行逐级检查逐级签字制度,将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2.2抓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培训教育工作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施工人员由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组成。项目部管理人员,是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骨干力量。项目经理确定以后,企业领导要支持、协助项目经理进行技术、质量、材料、计划、成本、安全等方面的人员配备。现场作业的操作人员,目前绝大部分来自农民工,他们的特点是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总体素质不高。从施工中多数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来看,很多与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和技术交底不到位有关。所以我们在工程实践中要重视民工队伍的建设问题,并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选好民工队伍;实行岗前培训;加强管理,协调好内部矛盾,防止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切实关心农民工的利益,要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环保,确保生活条件卫生、健康,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民工队伍。

2.3控制施工工序,把握关键环节,控制工程质量

施工工序质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将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遵守工艺流程,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效果,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使工序质量始终处于良性的受控状态。质量控制要把握好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关键环节,进而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开工前,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除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之外,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材料的采购上,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信息,对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把握材料的质量。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做到人与机械之间的合理搭配,控制好施工机械的使用,更好地控制工程建设质量。

第7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 预算管理 对策

一、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项目的优化,具体说来:

(一)预算管理方法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采用的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多为静态且滞后的,定额单价都是以几年前的材料和人工费为基础的,同时新增补的定额缺乏代表性,这会导致预算会与实际费用产生较大的出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逐渐渗透到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目前采用的预算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此同时,工程项目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的预算管理中,如果采用相同的定额进行预算制定,那么价格上的差异将无法得到体现,这会影响市政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采用的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多为阶段性的管理模式,前期工作比较细致,但在执行与监督阶段缺乏相应的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的意识淡薄。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项目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给市政施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市政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在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划清部门预算和工程预算间的界限,偏重于政策性的预算管理,忽视了技术性和专业性的预算管理,而且很多市政施工企业没有设置预算管理的专门岗位,导致工作中出现问题也无人进行监管和纠正。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市政施工企业没有设置预算管理的专门岗位,往往是等待工程项目施工已经开始才组建项目经理部,这些新组织的人员缺乏足够的预算管理经验,并且对施工中的项目缺乏认识,导致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质量。

(四)施工过程中预算被随意改动

由于很多市政工程都急于开工,事前没有对整体情况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没有对工程项目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没有对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进行严格的分析,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预算进行随意改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混乱,导致预算成本的增加,从而使得大量资金被浪费。

二、加强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解决措施:

(一)开发动态预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预算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由于目前我国采用的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多为静态且滞后的,导致超资超额的现象经常发生。市政工程项目通常周期较长,国家有关政策及市场材料价格等经常性发生变动,这些都会对市政工程项目的预算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就必须开发动态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在市政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预算管理人员要在充分了解市场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程地点、投标方式以及施工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预算管理人员除做好工程计量计价以外,还要对工程变更进行及时的记录,为实际施工中产生的偏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项目预算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超资超额现象的发生。

(二)改变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

通过测算已经竣工的市政工程项目预算数据,能够得出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投资估计数据。预算管理人员通过推行限额规划和加强对投资估算的管理,能够使得市政工程项目的静态投资得到合理估计,并且使得动态投资得到充分预测,以防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竣工验收时,要特别注意同工程项目预算的对照检查,如果在过程中发生对工程项目预算会产生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那么必须在业主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那些没有经过业主认可而随意变更设计的工程项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严格的控制。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项目预算人员的资格要进行严格审核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周期长且涵盖的问题复杂,因此对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他们不仅要能对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还要能够对项目各分项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及对项目预算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必须对市政工程项目预算人员的资格要进行严格审核,对于一些预算管理能力较弱的项目经理部,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努力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四)加大对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审计和监督

在工程项目进行预算时,必须加大对预算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庞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分项目,然后对这些分项目进行严格的审计,并且将位于同一组中的几个分项目进行对比判断,以便减少审计所需的时间。由于市政工程项目大多比较复杂,因此在竣工时通常需要使用摄像器材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这样有助于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 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其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劣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本文对市政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且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国平,张海平.对工程预算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第8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管床;病种;某综合科

责任制护理模式是现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1]。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千人口的护士均数约为4.06人[2],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注册护士达到278.3万,每千人口护士数仅为2.05人[3],因此临床中一位护士有时负责近10位患者。由于社区医院病种繁多,流动性强,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如,每位护士都会分管到各类疾病,他们对每类疾病并不熟知,以致机械的执行医嘱,工作流程,死记硬背"十知道",护理质量往往不太理想。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提高,中国护理必然走向专业化。本文探讨了责任制护理结合病种分管患者模式在社区医院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Y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在某综合科住院的41例患者,年龄为7~71岁,平均年龄(42.21±8.97)岁。其中内科疾病28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内分泌系统疾病6例;外科疾病6例;中医3例;其他疾病种类4例。

1.2方法 我科12名护士,每个平均分管4位患者。前期采用按当班护士轮流分管新入院患者,每位护士负责的病种具有随机性,并对患者满意度、专科护理、患者"十知道"进行调查,总分均为100分计算。然后根据病种及护士分层与特点分管患者,其中7位护士分别负责内科系统疾病,同一系统疾病分给一位护士,经验较浅或新进护士负责单一常见疾病。2位护士负责外科疾病,1位负责中医疾病,其他疾病种类由一位经验丰富或年资长的护士负责。采用新护理模式实施护理3个月。开展前后,科室环境,患者结构,规章制度,护理人力资源等均相同,并再次根据患者满意度、专科护理、患者"十知道"进行考核评分。新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按照病种分管患者,并结合护士性别、个性、能力、经验等特征。

1.2.2针对特定护士加强相应病种知识培训,每月进行理论考核,基础护理知识占比30%,相应病种知识占比70%,并每季度开展相关操作考核。

1.2.3负责某病种责任护士,每月开展相关病种护理查房或业务讲课,以提升自我并以点带面让大家共同进步。

1.2.4结合护理考核成绩,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实行绩效分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统计学水准,P

2 结果

开展责任制护理结合病种分管患者模式后,与开展前相比,患者满意度、专科护理、患者"十知道"等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在开展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4]。传统的以轮流收管新入院患者、连续床号段,如1~5床或病房分管患者,虽然较方便。但是这样导致护士会护理各种类型疾病,不同病种发病机制,治疗,护理措施等各异,因此护士很难掌握患者"十知道"即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等,护士对患者"十知道"掌握不牢,就很难更加主动专业的提供护理。实施新的护理管床模式要求护士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前提,因此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考核。同时会存在分配管床患者不均及疾病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及奖惩制度,实施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次临床观察主在社区医院探讨,通过改进责任制护理-按分病种管床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增加,下一步可在综合医院各科室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玉书.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环球中医药.201 3,06(01):177-17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health report 2006[M].Geneva:Switzerland,2006:209.

第9篇:知识管理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比例原则;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制

一、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渊源及内涵

(一)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渊源。比例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政法原则,可以追溯至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中关于犯罪与处罚应当均衡的有关规范,即公民不得因为犯较轻的罪行而受到不相称的重罚。其是现代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对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内涵。比例原则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内涵的概念,在行政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包括了三个子原则: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法益均衡原则。

1、适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又称为妥当性原则,是指执法机关所采用的手段能够达到所追求或者所预期的目标。倘若执法机关在执法中所使用的手段不能够达到其所追求的目的,则就违反了比例原则。

2、必要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又称为最小侵害原则,是指执法机关在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能够达成行政目标的措施时,应当选择其中对相对人的利益损害最小的措施。

3、法益均衡原则。法益均衡原则又称狭义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限制与侵害应当与行政行为所能实现的社会公共利益相称,使二者符合一定的比例。

二、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及其在行使中的问题

(一)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可以依照自己对行为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或者方法。

(二)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在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管理执法机关执法的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滥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具体来说具有如下的几种情形:

1、城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结果显失公正。公正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涉及城市管理的许多方面,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要注意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城市管理执法中,执法人员难免有理解法律方面的局限性及受一些不良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往往会发生超过一定的标准,造成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显失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违背了立法的目的。

2、城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手段的不正当性。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是否具有正当性对执法的结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加上有些城管执法队员自身的法律素养不高,其所采用的手段单一甚至是粗暴的暴力执法。

3、城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为不符合法定的程序。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受法律程序的规制。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城管执法实践中,过于重实体轻程序,尽量简化程序以图所谓的“高效率”,甚至连最基本的“三公开”,即依据公开、身份公开、处罚公开都省了,这样做的后果不但没有提高行政效率,反而使行政行为因为程序违法归于无效。

三、运用比例原则来规范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并非完全的由城管执法机关“自由”的裁量,不受任何限制。任何权力都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一)比例原则规范城管行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一般规则

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上一个重要的原则,对行政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管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它的行使应当受比例原则的规制。

1、城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城管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也要符合法律法规授权的目的。也就是说其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目的要符合法规的规定,具有适当性。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正确理解授权机关的立法意图和精神实质。反之,即构成滥用自由裁量权。

2、城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要确保法律利益的均衡。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注重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采取的手段应当与期望的目标成比例。正如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权力”与“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两个轴心,是法律特别是宪法上的一对基本范畴和理论支点。

3、城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能够达到行政目标的诸多手段中选择对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措施。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城管执法机关只有在采用非强制手段确实不能达到行政目标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行政强制手段。

(二)采用比例原则制定城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裁量基准

当前我国城管执法裁量权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规章,规定比较的抽象。为保证城管执法自由裁量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度内行使, 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应当制定城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的实施细则。

1、应当明确城市管理中违法行为的层次。在制定城管行政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相对人的主观过错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将违法行为可以划分为不予处罚、轻微、严重、比较严重、特别严重等情形。

2、应当明确不同种类行政处罚适用的条件。不同的行政处罚应当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城管行政执法中可以通过明确不同种类行政处罚适用条件的不同,使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在分析违法行为的基础上确定该违法行为应当适用那种行政处罚。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限制城管执法人员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减少同案不同罚、人情案和态度案情形的发生。

3、应当细化行政处罚罚款的幅度。在城市管理行政处罚罚款中,应当根据违法行为情节轻重,确定不同的罚款幅度并进行合理的分化,明确每个幅度所适用的条件,力求达到科学、合理、准确、详尽,便于执行和操作。

结 语

在现在的行政法治建设的大环境下,为切实贯彻比例原则要求,改进城管的行政执法,努力打造“法治城管”、“诚信城管”,是城管部门执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蒋转明.比例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运用[D].湖南大学,2007.

[2]郝文卿.论城管执法的自由裁量权[D].北方工业大学,2011.

[3]彭云业,张德兴.论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适用[J].山西大学学报,2002(3).

[4]朱广祥.论比例原则及其在规范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中的适用[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4).

[5]吴新中.城管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