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病人护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精神病人; 自杀原因; 对策; 防自杀
[中图分类号] R7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205-01
精神病人自杀是精神病人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住院精神病人自杀与精神病症状有关。住院期间安全问题是医护质量的重要方面,标志医护质量的,也关系病人治疗成败。因此,研究自杀形成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提高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能力,提高治疗和安全护理水平,加强精神病的后续巩固治疗机制,减少精神病人自杀情况的发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跟踪近几年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自杀行为。其中男性48例,女性 33例;精神分裂症 49例,抑郁症 24例,其他 8例;年龄 19~63岁,平均年龄 4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9例,中学 34例,小学 24例,文盲 4例,其中自杀未遂 76例,自杀死亡 5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问卷式的调查方式,对发生自杀行为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自杀的方式以撞墙为多 男性常见,占比为42%,具突发性,多发生在白天。
2.2 自杀中自缢也比较多 占比 24%,死亡率比较高,此种自杀行为大多为有计划,时间多在夜间,护理工作人员比较少。 2.3 溺水 4例,多为病人出逃后,跳河致死, 1例死亡。
2.4 跳楼 3例,多为外出活动时,冲破防护,跳楼死亡,此种方式死亡率较高。
3讨论
精神科的自杀是最危险的症状,如不能及时发现,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根据经验,节、假日或者夜班的工作人员较少时是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多发的时间。黎明,值班人少或疲倦疏于监控,也容易让精神病人有可乘之机。综合分析精神病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3.1意念影响 有罪恶妄想症的精神病人,意念里认为自己是罪孽深重的和不配活在世上的。
3.2外力迫害 患有严重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病人,总是认为与其被外力迫害致死,不如自己让自己先死。
3.3幻觉支配 患有命令性听幻觉的精神病病人,往往能受幻觉的支配而完成自杀。
3.4弄假成真 患有某些癔病的病人,往往想以自杀的行为来威胁他人,却有的时候弄假成真,最终造成自杀的后果。
3.5抑郁焦虑 在治疗过程中,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所致的副反应,如焦虑或抑郁等,也可以使病人难于忍受而自杀。
3.6病情复发 因为治疗过程中,多次治疗后病情又复发的,由于对治疗丧失了信心而自杀。
4防范对策
4.1 细致掌握住院病人的状况 自杀往往是事先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的,当病人说“不想活”或“要死了”的内容或表达暗示性言语,应引起重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动态,做好护理。
4.2加强病房和管护工作 护理人员应执行预防自杀护理常规和岗位责任制度、病房的安全检查的制度以及重点病人的管护交接班制度。对自杀企图比较严重的病人尽可能要有家属的陪护,重点病人要安排在容易观察的房间,使其处于工作人员的重点看护。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重点,有的放矢,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4.3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要关心病人饮食和起居,督促和帮助拒食病人,搞好病人的个人卫生,高标准的完成基础护理,让病人体会人间温暖,对新入院、返院的病人,应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让病人参加一些简单安全的劳动和娱乐,分散注意力,激发对生活兴趣和信心。
4.4防止节假日病员自杀 病员长期住院,节日里往往有亲属来院探视,而无探视和无望出院的病员,易产生厌烦、厌世的消极情绪。在这种特殊的时间,医护人员要特别细心观察其心态,做心理疏导和安慰工作,使病员能适当的镇静,从而防止自杀的发生。
4.5加强心理工作的进行 关心病人,多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帮助树立疾病斗争的信心,正确引导病人,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做好教育对社会、家庭的宣传工作,减轻病人的压力,减少自杀情况的发生。
4.6提高应变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 随时在病房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工作人员要果断快速的进行抢救,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和带班领导,维持病房秩序,避免事件在其他病人中造成更多不良的影响。
4.7加强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要调整治疗工作。
在具体治疗工作中,要明确治疗第一,护理监护第二的原则。在强调管护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从医疗工作的角度控制引起自杀的症状源头。对此应该强调在治疗层面尽可能的控制能够引起自杀的精神症状。首先要,尽早用药,快速控制症状。对住院病人有幻觉妄想,消极焦虑等常见精神症状引起自杀念头者,应尽早足量用药,迅速控制引起自杀的精神症状或焦虑情绪,才能有效控制自杀行为。其次,要通过调整治疗计划,减少药源性焦虑引起的自杀行为,在工作中,应对药源性焦虑的急性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且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联用,或者更换药物,解除焦虑,减少因此而产生的自杀行为。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自杀征象,坚守岗位,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以预防为主,切实有效的阻止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防自杀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精神病病人的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慢性精神病人;护理;管理
我院于1999年2月建立康复科,设病床40张。2005年审批为“大理市精神残疾康复治疗工作站”。主要收治慢性精神病人。这些病人大多精神衰退较明显,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衰退等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他们大多长期住院,年纪偏大,躯体情况欠佳,行动不便、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对躯体疾病常常缺乏主诉能力。针对以上特点,在病人的护理管理方面,着重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病房的设置
针对病员的特点,将病房设置在本院原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势宽阔的半山坡上,此处便于开展养殖、种植等工疗。由于离市区两公里远,有利于开展半开放式管理,使病员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自由出入病房,以医院为家。
2病人的组织管理
慢性精神病人,因精神活动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因此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同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2.1组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组织安排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操、广播操、慢跑、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电视、读书、看报、下棋及各种球类等。除躯体方面受限不便参加外,都鼓励积极参加。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使病人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联系,这样有利于活跃病人情绪,消除孤独感,改善接触。病情稳定,躯体情况允许的病员,每日早晚可结伴到院外散步、休闲;衰退严重的病员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活动,家庭条件允许的给周末度假1~2天,使病人有自由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2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慢性精神病人大多懒散、喜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强。因此我们力求患者个人卫生自理,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则给以细心的督促料理、反复的示范和手把手的教导。并建立严格的作息制度,使患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3劳动技能训练: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让病人参与病区日常工作,安排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鼓励患者参加我们在病区内开展的工疗活动。如种花草、绿化环境,种菜、种水果,体验收获时的喜悦;养殖兔子、鸡、猪等。一旦患者做出了一点成绩,就给于表扬,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加其对生活的信心。这些活动开展以来,病员的活动性、灵活性普遍提高,充实和丰富了住院生活,不再觉得空虚无聊,退缩和懒散症状有改善。
2.4由于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大多病员能接触劳动工具,故增加了潜在危险性,应做好安全护理。在做好平时的防范工作的同时,每个工作人员要熟悉应急流程。
3加强基础护理
3.1创造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绿化美化周围环境。根据季节为病员更换衣服、被褥,做好晨晚间护理,病人活动时注意活动场所的清洁、防滑,消除室内一切不安全因素,以防意外。
3.2饮食护理:慢性精神病人,大都体质较差,需加强营养,在保证患者每日三餐正常摄入的前提下,必要时给于加餐,主动为患者购买副食及营养品,并以工疗所得费用中抽出大部分来改善伙食,有时与家属联系,送一些开胃营养的食物。家属送来的食物由在班护士调配加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3.3尽量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如注意室内光线暗淡、温度适宜,床铺整洁等,保证充足的睡眠。
4加强病情观察
4.1一般精神病人往往缺乏对躯体疾病的主诉能力,康复期精神病人尤为突出,他们往往以“正常的”、“没什么”来应付医护的询问,若不精心观察和护理,常可导致严重后果。如有一病员,面色萎黄,活动后气喘,但患者无任何体诉,无论怎么诱导都无法引出,总回答“好的,舒服的”。经过密切观察和全面检查,发现患者患有肝炎、哮喘、心动过速等多种疾病。对康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要十分细致,勤于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病员的每一细小变化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发现问题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为治疗提供依据。
4.2由于长期住院导致体质差,耐受能力和抵抗能力都比一般病员弱,故应严密观察药物副反应和治疗效果。
4.3注意观察病员的睡眠、语言及活动情况,如突然有改变,提示病情可能波动,慢性精神病人当其病情波动或间歇性兴奋时,可出现自伤、自杀、毁物、外逃等情况,故需仔细观察,勿麻痹大意。
5心理护理
慢性精神病人长期住院,常对生活失去信心,易产生悲观厌世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要理解他们,多给于同情和关怀,尽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需求。
5.1经常与病员谈心,注意观察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及时给于解答和安慰。
5.2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让病员畅所欲言,为患者解决问题,每月开一次工休座谈会,护患同乐,促膝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3尊重病员,征求病员的意见和需求,让病员做病区的主人,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休养员。
5.4长期住院患者易产生被遗弃感,特别盼望家人及单位来探望。针对这一心理,我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家属及单位联系,尤其在节日期间或患者躯体情况欠佳时,要求他们来探望,患者感到十分满足和欣慰。增强了生活的信心,消除了思想上的顾虑。
6社会康复
【关键词】 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疾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5-01
1 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1.1 集体指导[4] 由责任护士授课,按计划拟定,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针对问题可反复讲,尽量使病人明白、理解。讲解速度宜慢。时间安排每月2次,每次半小时,因为时间过长患者会不耐烦,造成精神不集中。
1.2 小组指导 目的是给病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交流解决病人的生活、心理问题。由责任护士选择自知力部分恢复的恢复期患者5-6名。首先由护士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但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病人一个个讲出自己的内心体验与不解的问题。其他病人开展讨论,对当事者的态度表示赞同与不赞同。最后由护士总结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1.3 个别指导 护士可在日常工作中或巡视中,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或不良行为等。给予个别指导。方式可以通过谈话、问题解析、说理、安慰、解释等,使病人解决问题。
1.4 强化方法 发放资料、小卡片、病区宣传栏等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强化一些简单、实用的健康问题。
2 健康教育在精神疾病各期的应用
2.1 急性期 由于病人进入封闭式的病房,对环境不熟悉;再由于病人受兴奋、躁动、妄想等症状的支配不配合;对住院环境恐惧。因此此阶段的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稳定情绪、面对现实,督促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2.2 治疗期 此时病人情绪开始稳定,各种幻觉妄想症状开始动摇,症状逐渐消失。此时病人对疾病有认识的渴望。因此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的病因、诊断、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了解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3 恢复期 此时病人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渴望出院,重返社会。此时教育病人如何防止疾病的复发[2];如何定时复诊;如何合理用药、坚持用药、规律生活;如何面对现实等
3 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精神病人大多反复多次发病,大量照顾的工作都由家属完成。如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常导致患者回家后短期内,又疾病复发。因此通过健康教育要提高家属对病人的正确态度,不歧视、不害怕。还要教会家属在家中的护理与观察,避免疾病的复发,使得精神病人能真正意义的重返社会,延缓衰退。
4 讨 论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了精神病人对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健康的心理指导。教会他们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如何掌握情绪的释放等。提高了精神病人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缩短了病程[3],延缓了衰退。
参考文献
[1] 陈红英,徐胜凤,万世艳,等.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谈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6-797.
[2]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02-01
【摘 要】通过采取各种精神康复措施,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情的复发,改善患者情绪,激励病人对生活、工作产生兴趣、信心和勇气,防止或减轻精神缺损,使病人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关键词】精神病人 康复 护理 措施
精神康复是指协调地联合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侧重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调节,调整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使精神病患者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使他们重新返回社会生活,完成他们应担负的责任。通过精神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防止精神衰退,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我院于2004年1月成立康复科,开始对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提供精神康复指导和训练,在精神疾病的院外康复和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降低了精神病的复发率和社会肇事率,提高了慢性精神病人的社会和劳动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1 康复对象和目标
精神康复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及精神(病)残疾者,经过院内治疗,精神症状稳定,有一定自知力,病情稳定,部分系慢性患者。康复治疗的目标是防止复发,防止和减缓精神衰退,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
和职业能力方面尽量恢复到病前水平,促使他们回归社会。
2 康复措施
2.1 建立康复病人档案康复病人都建立有详细的康复治疗档案,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与训练,随访情况和康复指导、训练的内容及效果都有记录,还定期对病人进行心理量表测评,做到对病人的情况心中有数。
2.2 建立社区康复医疗站,培训基层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我科和一些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办事处、民政部门合作设立社区康复医疗站,为社区培训精神卫生康复督导人员,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医疗站负责对辖区内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病人及精神发育迟滞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
2.3 设立家庭康复病床,开展以家庭为系统的康复治疗 家庭康复病床是指精神病人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利因素,促使病情好转及社会适应和康复,主要措施如下:
2.3.1 定期访视 通过定期访视,观察和记录病情,按照病情轻重,划分若干等级,病情稳定者一周一次,病情不稳定者,经常访视;病情复发或恶化者,及时访视。
2.3.2 督促服药和就医 精神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且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精神残疾的程度也就越重,因此,即使病情已经治愈,患者和家属也必须与医生保持固定联系,长期维持治疗,进行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等监测患者服药情况,督促其定期到医院做辅助检查,病情复发者督促到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
2.3.3 开展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过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面对歧视与偏见,如何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疾病康复,还可能使疾病复发。通过经常和病人接触交流,使病人感到有人在关心他们,心理上得到安慰,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感,在其面临生活中的危机时给予疏导,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2.3.4 开展家庭心理教育 心理社会性干预尤其家庭干预对精神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干预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项心理与社会康复手段,我们积极开展各种家庭干预措施,动员家庭成员支持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活动。
2.4 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 我们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技能训练:
2.4.1 生活行为的技能训练 对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我们有针对性地训练其个人卫生、饮食、衣着、管理个人物品等,以矫正其仪表不整、生活懒散等行为退缩的表现。
2.4.2 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在工作人员的参与下,让患者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由易到难,然后和患者一起来评价扮演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鼓励患者投入到角色中,最后潜移默化到现实中。
2.4.3 职业技能的康复指导和训练 主要是鼓励病人尽早参加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安排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量保持或恢复其职业技能,以达到重返社会恢复工作的目的。
2.5 开展精神卫生宣教
2.5.1 大力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定期组织病人及家庭成员的疾病防治知识活动,以此增进家庭成员与病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2.5.2 提高病人的家庭满意度应从关怀、支持、疏导和鼓励等方面入手。这样有助于增加家庭亲密度,减少彼此间的不满意度,使家庭环境更为和谐,利于病人康复。
2.5.3 提高对精神病人及家庭的关爱程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由于精神病病程长,耗资高,常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加之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多存在“谱系障碍”,在处理家庭问题上,解决家庭危机时多显示出手段僵硬,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希望国家能尽快制订《精神卫生法》,以保障精神病人及家庭的合法权益。
精神病人的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与健康行为再建的过程。开展院外康复护理后,护士、家属、病人融为一体,家属能够随时与病人沟通,护士可通过家属的支持系统,更全面了解病人病情,有利于为其提供全心身服务,满足病人需求。同时病人能够自由活动,心身得到放松,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医院的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7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81-02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任务是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并遵循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护理质量[2]。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不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常发生伤害自身与他人的行为,因此精神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护理,更要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安全、心理护理,这就要求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育、促护理观念转变
理念是指导人们思考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信念。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信仰[3]。让全体护理人员达成有助于病人健康恢复的共识和共同信念,是高标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医院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院在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选派护理管理人员与护士到行风建设先进医院跟班学习,促观念转变。二是邀请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等典型模范人物来院进行先进事迹报告,强化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信念。三是组织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如果我是病人”、“如果我是病人家属”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换位思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患者至上”、“患者是衣食父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全体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四是开展星级护士评比,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2.建章立制、着力抓好落实
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职责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以及工作流程,如开放病房病人功能、放射检查、治疗流程封闭病房病人外出病房检查、治疗流程等,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明确精神科临床各班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相互支持。三是狠抓制度的落实,抓好经常性的评比检查,对查对制度、查房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坚持周查月评,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的现象。四是病房的管理必须坚持做到“四化”“八字”(病房管理制度化、物品放置规格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护理管理人性化。安静、整洁、舒适、安全)。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六是护士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模范执行。
3.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护士长在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是第一线管理者,是护理队伍的骨干,是完成各任务和实施划的具体组织者和承担者,在护理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护士长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业务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艺术。一是按照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好护士长。二是教育护士长要忠诚于病人的利益,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三是引导护士长从忙乱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护理管理上。即基础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管理,业务技术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等。四是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艺术水平。在工作中能妥善处理好上级与下级、医与护、护与护、护与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德感人,以情感人,以实带人,以能育人,以信服人,善于运用激励、沟通等方法,使科室人员认同总体工作的目标与计划,并充分地发挥科室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有效地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为护士长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轮换安排护士长到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六是建立公正、公平、客观评价护士长工作业绩的标准体系,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4.抓住重点、提高专科护理特色水平
由于精神疾病的性质对专科护理要求有其特殊的内涵要求,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其特殊性重点抓好以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精神科安全护理制度和安全护理工作程序,重点做好防止精神病人自杀、外走、冲动伤人、毁物的工作,严格执行“四防”病人的护理常规,协助医生加强药物治疗,对“四防”病人,坚持做到入院时查,住院天天查,外出返回时查,严防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导致意外。二是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灵魂,有道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精神病人大多伴有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化解精神病人的心理症结,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特别重视以病人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出院前期三个阶段不同的接触方法和内容,分层次地开展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此外还要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意伤人六月寒”。三是注重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的能力,防止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伴发躯体疾患后往往不会主动自诉,而精神科护士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又较缺乏且注意力放在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上,对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常有忽略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对躯体疾患的识别能力,一方面要经常提醒护士注意观察躯体疾患的症状与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四是教育护理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重病人的生命,切实地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的怪异行为不嘲笑不讥讽,严禁将病人的病态表现作为谈笑资料。五是防止滥用对病人的干涉权。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权,对某些拒绝治疗护理的精神病病人,医护人可行使干涉权,甚至实行迫治疗或保护性约束。但干涉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或康复,不伤害病人,决不允许变相体罚病人。六是充分发挥病人自我管理的作用。由于精神病人具有思维、感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且住院时间较长,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对病人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病房要安排专职护理人员按照“以病人为中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的要求负责做好病人的自我管理工作,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兴趣、爱好,在病友中的威信度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分别选出大组长、小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等等,使他们各尽其职,发挥一技之长,通过各种类型的工娱活动,康复治疗,为他们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夯实基础护理、促进医患和谐
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在60天左右,没有家属陪伴,所以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基础护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而且对其今后的需继续住院的依从性以及和谐医患关系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一是要明确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二是要增加护士配置,使病床护士比达到1:0.4,以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切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解晨,李香,祝筠.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5.
【摘要】:目的是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相关因素,增加对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发生的预见性。方法是将4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精神病护理常规; 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MMPI测试。结果为对照组200例住院患者与同期给予护理常规护理的200例观察组的患者比较,观察组出现危机事件48例,发生率24%; 对照组发生危机事件24例,发生率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护理;危机
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400例,男226例,年龄18~63岁。女174例,年龄16~65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2、 方法
①由专业人员采用邹义壮编制的MMPI计算机诊断系统(MMPI、2002)在患者住院10天左右进行测查。完成项目数566个条目。MMPI量表(T)正常分界值40~60,将所测量表中D(抑郁)、Pa(偏执)、Pd(精神病态)、Ma(轻躁狂)、Sc(精神分裂)因子分>60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②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200例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集中在一级病室,专人监护,按照“四防”护理措施(即防外走、防冲动、防自杀、伤人、防躯体疾病)。对照组在给予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危机状态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 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既往攻击行为、诊断、精神病症状(如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延迟满足困难、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再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对比。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MMPI)给予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并与观察组的200例进行对照,对有关资料进行X2检验。
二、 结果
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率分布。
两组危机事件发生率比例。
三、 护理
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由疾病类型对比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危机事件发生率最高( 48. 83%) ,酒依赖患者发生率次之( 37. 5%) 。精神分裂症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发人群,另外,年龄 20 ~40 岁的患者发生率也高。提示危机事件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应针对MMPI 测试结果,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及心理应对方式、因人而异,给予针对性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及学会延迟满足、疏泄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的应对方法。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可能导致的危险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监护,这是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关键。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因情绪不稳定、对行为的控制力减弱、易发生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幻听、妄想的影响,易导致自杀、自伤的发生。护士应了解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严重程度,增强预见和防护能力,认识患者危机状态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如:怒视对方、高声说话、不配合治疗护理、易激惹等,应即使给予劝说、安慰、隔离、把先兆表现控制在萌芽之中。
新入院患者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新的人际关系,使其感到陌生,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常常转移到病友及工作人员身上发泄,而发生冲突。护士要做好入院新病人的护理,对患者的行为给予评判,使用阳性强化法,对表现好的行为给以奖励。给患者目标激励,让患者有一种努力方向。
为患者创造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易激惹、爱挑剔的患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激惹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缺少自制力,不愿意接受治疗,特别是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将工作人员涉入精神症状中,因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敌意,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与不同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关心、尊重、体贴患者,使患者安心住院,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倾向时应与医生联系,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四、 讨论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可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国内多数资料表明精神病人发病与其个性特点、既往暴力行为和精神病态有关。MMPI 提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有关系。有效预测分析和及时护理干预可预防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掌握 MMPI 的测查用途及方法,根据每例患者测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维珍,MMPI 使用指导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1: 1 -17.
[2] 董荣.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伤害因素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16( 7) :424 -425.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 意外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38-02
意外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人身危险及损伤破坏行为[1]。精神科护理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患的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及拒绝住院等因素的影响,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它无论对患者自身还是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均构成威胁。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和高度的责任心,将预防意外事件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我院1998~2008年共发生30起护理意外,现分析如下,并对防护对策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发生意外的均为1998年7月至2009年7月住我院的精神病人,其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病分裂诊断标准。
1.1护理意外发生的病种,按CCMD3分类,精神分裂症15例占意外发生数的50%,情感性精神障碍10例占33%,癔症、神经症各1例,反应性精神病3例占1%。
1.2护理意外发生的方式。30起护理意外发生方式中走失18例,占意外发生数的60%,自杀、自伤6例占20%,伤人3例占10%,滑倒3例占10%。
1.3护理意外发生地点、时间。30起发生地点中,厕所15起占50%,洗刷间6起,餐厅3起,外出占6起,30起护理意外发生事件中0:00~8:00 21起占70%,18:00~0:00 9起占30% ,8:00~18:00占6起。
护理意外发生方式中患者走失占首位,表现为弄坏门窗出逃,外出检查或工娱疗时逃跑,甚至窃取工作人员钥匙走失;自杀自伤居第二位,其中自杀2例,自伤4例,伤人和滑倒居第三位,为打伤头部1例,咬伤胳膊2例。滑倒均为老年病人。
2 意外发生的原因分析
2.1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紊乱或受被害妄想支配想逃避他人的加害;情感性精神病自护能力差,特别是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易出现自杀自伤;癔症患者性格暴躁,整个精神活动易受情感影响趋向极端;强迫性神经症及反应性精神病,由于精神症状及不良刺激内心极为痛苦而至异常行为;癫痫患者为引起他人的关注,而自残;由于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不愿意住院,或受精神症状支配,认为生不如死,或受幻觉妄想影响,把病友和工作人员看成是怪物及仇恨的对象。
2.2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分析原因:(1)医院管理不善,病房门窗设施简陋。(2)有章不循,危险物品保管不当或随意乱放,给病人以可乘之机;满足于表面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异常变化;个别护士警惕性不高,自护意识不强。
2.3责任心不强,防范措施不得力。护理意外0:00~8:00发生率最高,此时是人生理代谢最低潮,对于值班护士来说,也是精力最疲劳之际,加之白天忙碌家务休息不好,所以易出现问题。(1)病人深夜不眠,未予重视,也未行处理。(2)对病人曾流露的自弃言语未予重视,却认为越是口头要死的越不会去死;虽然看到了病人的反常行为,确视同一般情况未予重视;(3)对病人保护约束后,值班者疏忽大意久不巡视,约束带被病人解开成了自杀的工具。(4)对恢复期的病人工作人员放松了警惕,外出时趁机逃跑。
四 常年住院的老年病人生理机能衰退,腿脚不灵便,潜藏着摔伤的危机。加之病区内地面为光滑地砖,发药、开饭有油滴或水迹撒落是增大了老年体弱病人滑倒摔伤的机会,工作人员有时防不胜防。
3 对策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精神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精神科护士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精神分裂症是重型精神病,对其高危病群严加看护;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自护能力差,护士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抑郁症及癔症患者在用药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对于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应消除不良刺激,脱离环境也不失是一种良药。护士应提高自护意识,依法施护,在保护好患者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培养良好的责任感,提高其适应能力;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引导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对情绪不稳容易激惹的患者,应避免直面触及病理体验,尊重患者,保持镇静,鼓励患者尽量用语言方式表达或体力活动等方式宣泄,转移起暴力意图。
3.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能力,随时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特别是培养一种“忠诚、审慎和慎独”的美德。[2]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将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在前,将意外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善于从病人的言行、姿态、表情、眼神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如有自杀观念的抑郁患者,为了达到自杀目的表面装得很正常,似乎病好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而且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提高业务水平,以便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3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增加病房安全设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护士对新患者及严防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安排离办公室近、易观察的病房。对有暴力冲动危险的患者分室居住,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必须随时注意这些患者的动态,一定不要脱离视线,力争将暴力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经常检查门窗设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严格检查病人携带的物品,对新入院及假出院返回的病人要认真检查,防止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带入病房;对病房的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不定时的检查床铺、身上是否有危险物品;发药时,要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吞服[3],尤其是夜班,对于睡眠差行为异常的患者,除按医嘱用药外必要时给予保护,满足生活需求,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稳定情绪;护士应仔细检查并使得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厕所、单房间,最好安监控设施,以利于护士对患者的观察。对老年及腿脚不灵便的病人加强护理,行走及入厕时有人跟随。
3.4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指导病人学会控制情绪的变化,对病人的合理要求给与满足,组织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工娱疗活动,分散注意力。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帮助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心,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减少护理意外发生的有力措施之一。
3.5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地计划好护理人员编配结构,保障护理人员不超负荷运转,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提高护理人员抗风险的技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的发生[4]
总之,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我们防护在前,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消除盲目性,加强责任心,提高风险意识,可以将意外事件减少到最低限度或消灭于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2
[2] 丰宗珍.精神科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探讨[J].山东精神医学杂志,1999,12(3):55
**月**日——**日,我和小潘医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精神疾病平衡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培训班二期。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本期培训班是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办,北大六院协办。特邀外方讲员波士顿大学harding教授和哈佛大学good教授,共有学员44人,来自全国各地精神卫生研究所及专科医院。
针对686项目举办的这个培训班已是第二期,所讲授的内容有: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有关迷信进行挑战;精神疾病最新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与精神病人权利相关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患者与家属专家——意大利特伦多模式感悟;态度、知识和技能:结合临床专业技能和康复技术;康复:帮助重获生活有效途径;在复原过程中重新评估患者状况;个体服务计划方案设计等等。以上课程内容新颖,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强,专家和导师们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幽默使授课生动有趣,而且中英对译让我能专心一致富有学习动力,令我感受甚深。
我感到最新颖的一堂课程是:患者与家属专家(userandfamilyexpert,ufe)——意大利特伦多模式感悟。这个课程由北大六院的姚贵忠教授讲授,内容讲的是:意大利特伦多市因1978年精神病院被全部关闭,只在综合医院开放少量精神科病床,精神科工作人员难以接受。最终成立了精神卫生中心,10个日间照料机构,15个住宿机构。这些机构是由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组成各个治疗小组,重要的是还有“ufe”。“ufe”的意译是“患者和家属专家”。称之为专家毫不为过,因为他们是曾经的精神病患者或家属,他们有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是一般工作人员不可替代的。“ufe”的身影几乎遍及每个精神卫生服务部门。他们开始值夜班、当前台接待、接电话,在日间活动中心、住院部、患者公寓为其他患者服务,与家属联系、帮助患者就业等。“ufe”成为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伙伴。所以管理“ufe”的管理者说“与管理工作人员相比,管理ufe时的问题要少得多”。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37-02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而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病人群体,往往是自知力缺乏,受精神症状支配的影响,常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又无陪护陪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无处不在,易引起法律问题。
我科为精神科封闭病区,为提高护理质量,特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讨论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1护理安全问题
1.1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活动紊乱,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患者入院时,未能将其病情,治疗风险,疾病预后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告知家属。如我科一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房走廊散步时,不小心摔倒,造成股骨经骨折,而引发纠纷。
1.2对交接班不重视:有部分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一般只有情感障碍,行为紊乱等症状,无躯体疾病,所以认为病人的交接班工作无所谓,由此造成交接班工作疏忽大意,而导致病人出现意外事故。
1.3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有自杀企图的患者未及时发现,发药时未检查患者的药物是否服下,使患者将药物聚积后一次服下,使病人药物中毒。
1.4病情观察不到位
1.4.1精神病人感冒,发热及其他躯体疾患等不舒服,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告诉护理人员,主要靠护士的认真观察及检查。如生命体症的监测、病人痛苦表情的观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则延误病情。
1.4.2精神科患者的意外行为往往具有实发性,冲动性,隐蔽性及难以预测等特点。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而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可发生流涎、低血压、吞咽困难、四肢震颤等不能反应,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则延误抢救,则引起患者休克,窒息等意外事故,引发医疗纠纷。
1.5医嘱执行不到位:精神科病人往往是自知力缺乏,认为自己没有病,经常拒绝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不想方设法说服病人接受治疗,或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是因省事,以病人不合作为理由,听之任之,未能按医嘱及时用药,延误病人的治疗,使精神症状得不到控制。
1.6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时是最关键的举证依据。如果护理记录字迹不清,陈述杂乱,随意涂改和签名,重抄护理记录等使护理记录失去了真实性,在出现纠纷时,造成举证失败。
2防范措施
2.1认真履行告知程序:患者在入院时,告知家属及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意外等如实、反复地向家属告知,以取得家属的同意与支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家属签名。以免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
2.2强化交接班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1]。特别重视护理安全知识的教育,确保护理安全。交接班时,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士交接班的情况,组织护士不断学习交接班制度,以保证交接班的制度化。建立交接班登记本,在完成的项目上护士签名。
2.3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对一些危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护士条例》等,使护理人员真正做到依法执业,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能够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2].
2.4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3].要求护士认真仔细地检查护理文书,关键内容要认真反复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要求质控护士把好记录关,尽可能减少护理记录错误,防止引起纠纷。
2.5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奖优罚劣,以强化护士的责任心。
3小结
通过本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本科安全问题的分析及采取的相关的防范措施,使我科的护理差错明显减少,在精神科病房,只有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叶贞.基层医院的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