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启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时,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果问题过难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
(二)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课堂节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还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关键进行提问
教师在进行特唐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选取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创新提问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盲目地进行,要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过于呆板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还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提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上,要多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知识,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在提问时要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每一个知识点能够延伸出许多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不要把时间用在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纠结于固定模式内容的记忆。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融入到课堂提问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初中地理教
学内容的难点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初中地理的难点,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3)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会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和一些较为模糊的知识点,这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存在盲区,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易疏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联系
初中地理知识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点与旧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通过紧密联系的提问,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点的同时回顾旧知识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注意提问的层次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先提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在思考讨论之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将困难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解决困难的问题,最后对初中地理知识进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本文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新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4):135.
[2]李延玲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技巧 [J].学周刊 ,2015(15):205.
【摘 要】初中地理中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实现初中中考教学大纲的突破和创新,把握教学内容,及时归纳,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和脉络,学会灵活运用,掌握中考知识,科学高效地复习,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特点,分清学习的主次,科学练习,实现多角度思考、掌握讲解、操练和考试的融合,帮助知识消化和吸收,教育学生关注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关键词 方法;策略
科学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这样,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听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讨。
一、实现初中中考教学大纲的突破与创新
初中中考中的知识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些考点,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内容,规定了教学的评价体系,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应该记忆,哪些知识应该领会,哪些知识应该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应该教育学生找准知识的定位,梳理知识的脉络,重视中考知识的总结和梳理、概括,补充没有提到的知识,因此,这样的中考复习方式才是最佳的复习方式。
二、把握内容,及时归纳,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脉络,学会灵活运用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涵盖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实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地理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点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克服地理的缺陷,创造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重视地理位置的、自然等要素的结合。
三、掌握中考知识,科学高效地复习,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特点,分清学习的主次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复印中考说明,重视教育学生进行复习讲解,重视对考点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教育学生查找学习的疏漏,消除学生知识的缺漏区域。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考点,理解知识,教会方法,教育学生掌握地理复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系统拎清楚知识点,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掌握记忆的内容,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差题、偏题、怪题。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掌握考点,理解考点,详略得当地解决问题,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掌握学生复习的要点,教育学生学会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生重视主要的考点,次要的内容简单粗略地看看,做到大致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练习,实现多角度思考、掌握讲解、操练和考试的融合,帮助知识消化和吸收
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考试大纲,选择一些好的地理复习资料给学生练习和掌握,教师定期组织一些复习讲解和检查,帮助学生进行考试练习和考查的活动,教育学生深化地理知识,内化并理解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理解,深化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形成知识结构,教育学生学会训练,拓展知识,选择新颖的知识,涵盖更多的知识面,设计精巧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选择精当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从一些材料,多个知识的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教学练习,重视教学分析,提高学生纠正错误的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在对待主观问题的时候,能够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学习的观点,科学分析问题,提高解答问题的精准性,教育学生科学地解决问题。
五、教育学生关注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热点问题,掌握教材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会科学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节目,多看社会热点话题的节目,多了解书籍和报纸的材料,掌握一些国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学生政治和历史知识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搜集资源,了解环境,理解人口知识和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适应学生中考复习的需要。
六、提高学生地理中考的解题能力,积极鼓动学生主动学习
1.掌握解题技巧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选择题,简单明了地分析,了解涵盖的内容,拨开迷惑性的特征,排除容易混淆的答案,完整地回忆内容,直观地再现知识,综合地分析问题,加强训练,学会归纳和概括,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要点,学会开放性地解决问题,掌握解答问题的要点。
2.专心审题,理解题目
教师要组织学生审清楚题目的含义,掌握好的思维活动,重视从文字和图表,数据材料等方面掌握信息,重视把握词语的含义,理解题目的要求,重视加工、处理和分析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理解图画,掌握含义
学生应该理解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含义,看清楚图像,理解内容,分析图形中的含义,掌握各种条件,教育学生记忆学习内容,全面高效地理解图标,实现图像和文字的结合。
4.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构思解答问题的答案,叙述清楚题目的解题方法,解答的词语要准确,考好每一场试。
因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到了中考阶段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好的方法,重视教学因素的综合,鼓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创造地理学习的条件,提高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实现中考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结合法 地理知识 有机结合 紧密结合
新课标要求创新、知识拓展、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究中,我认为,地理课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结合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但这种升华认知对七年级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对本地区地理环境都有所认识和了解,为了拓展学生认知面,加深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注意在引入新课时,先为学生创设地理情境,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导入地理新课的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多样的地域文化”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区位置、地形、地势、自然资源和本地区自己知道的本民族在建筑、民俗、服饰、饮食、礼仪、信仰和传统节日活动的情形,然后,与课本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在综合复习知识的学习中,注重课文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到综合性地理知识的特点。如在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亚洲和本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归纳总结出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就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分析东西所跨的经度,最后使学生从三个方面知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又如,在亚洲的地形认识中,通过复习地形的类型,并结合本地区的地形和地势、河流流向的特点,然后结合亚洲的地形,引导学生识图、读图、分析图,从亚洲中间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开始,在图中清楚的看到海拔向四周逐渐降低,四周边缘为海拔较低的平原,根据学生知道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本地区的河流从西流向东,说明西高东低,进而让学生分别从青藏高原的北、东、南找到一两条河流,并试说这些河流的流向和流域,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原因。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沟通结合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均可运用,在新授课中可通过提问前面的知识引入新授课;在复习课中可以使不同自然环境下不同的人文环境的知识融合贯通在一起,还可以把学生平日感到枯草无味的地理知识,从课本和课堂中走出来,如每年夏季组织师生夏令营活动时,我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提出一些问题,在登山时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地形知识,让学生选择最佳登山路线――山脊,因为山脊坡缓,达到山顶后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说出山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思考这座山常年盛行什么风?如果以这座山的山脊为分水岭,两边各属于什么河的水系?让学生玩中学,在游中记,在看中想。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了解了家乡的水土资源,教学效果远远好于课堂效果,也使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就在平常社会生活中。
三、地图与课本文字、地理概念的紧密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十分关键和必要,新教材穿插了非常重要的地图,这些地图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地形图,二是政治地图,三是气温、降水图,四是人文图。各种地图都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其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复习过程中,可用地图归纳分类,设计一些相互关联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在回答中找出其中的异同处,可以解除学生死记硬背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增强了知识的新鲜感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读图中让学生讨论图,通过自己分析,教师点拨、引导,使上、中、下的学生各有所获。学生对地图是感兴趣的,只要教师引导好,方法得当,学生喜欢看,获得的知识记得牢,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这样让学生把地图学习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把图解直观地跟地理知识结合,用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区分、记忆知识,在地图中将知识要点与知识整合后用可视化图形表示出来,让图中的色彩、图形与地理概念巧妙结合,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
四、不同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589个知识点中,有约70%的属记忆性知识。因此,依据大纲,加强识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地理考察、模型、录像和图片是帮助学生提高识记能力的有效教学媒介。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根据理解对象与要求的不同,我们将“理解”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认识(认得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出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够用来达到某种意图、目标或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第三层次。领悟到原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有人把这一层次的理解,称为“流动的顿悟”。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大纲中列出的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有140多个,约占知识点总数的24%。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早在本世纪中叶就认识到,“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结构好的框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单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学科结构理论。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因而培养学生这一层次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立足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坝,不仅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还会影响到该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大气温度、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二)生态观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时空观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此,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时空观念包括变迁观念和空间观念。变迁观念是唯物辩证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时要用联系、变化及转换的方法。空间观念,即具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中学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时空概念,一是二维平面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地表的地理事物可以看作分布于一个平面上。二是三维立体空间。实际上地球表面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之中。三是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的一切事物都在沿时间维不断演变。
关键词:初中地理 层次教学 地理知识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列出知识结构)。如教学“中亚概述”一节时,按教材顺序完成教学内容后,小结时可列出下列知识结构:
“中亚概述”知识结构
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例如:学习西亚石油资源时可以“一、二、三、四、五”为线索将有关的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所谓“一”是指一条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带,所谓“二”是指陆上和海上石油运输线,所谓“三”是指1/2、1/4、90%三个数字,所谓“四”是指四大产油国,所谓“五”是指五大输油路线。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如,通过对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环境、技术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它任何一个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
(二)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人口观念正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从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四)评估与预测观念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学习地理应该具有评估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初步知识与能力,并能初步预测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潜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提高兴趣 PPT教学 图解法 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19
地理相对于语文、数学学科来说所占的学习比例较小,同时地理是初中才开设的一门学科,这样就导致许多学生对地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通过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变化、寻找矿产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等等,可以说地理知识是让每一个人终身受益的知识。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地理的重要性,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和主动性。而PPT的使用就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快的理解相关知识,对一些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地理学习的重点是学会看地图,各种的地图基本上就构成了地理所有知识的基本框架,为了让学生记忆的更加准确,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法的方法进行教学和引导学生做题,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做题,能够极大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从而达到高效做题的目的。
地理的学习不仅仅是进行记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和探索,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这样才能进行有趣高效的做题。在做初中地理题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简答题和综合题都有属于它们特定的解题思路和做题技巧,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做题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用到地理做题中,从而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高效的记忆相关的知识,才能把地理的学习变得轻松并充满乐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水资源这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看一段有关水资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相关状况,让学生知道水资源分布在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百分之96以上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保护水资源的主要途径,包括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学生通过看一些有关的视频和纪录片,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理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内容,同时让他们理解的更加透彻,分析更加准确。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方面的内容时,如果只是靠老师在黑板上讲课,并不能充分的讲授全部的知识,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这就使得他们可能很难理解将要学到的内容。而运用PPT课件的形式进行讲解,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来看,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就是晨线,如果是从昼进入夜就是昏线,同时在课件上还能看出晨昏线的特点。通过PPT课件进行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的乐趣,对地理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
三、图解法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认识的更加深刻,运用图解法进行授课是很有必要的。运用图解法就是老师在日常课堂讲课中就能把相关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就不用在脑海里直接进行图形的想象,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渐形成清晰地思维逻辑,加深学生的地理印象。在地理做题中应用图解法也是不错的,在做地图地球这一类的题型时,可以把用到的图或者是地球的简易图画出来,然后标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这样就能比较快的找到做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和做题效率,从而达到高效做题的目的。
四、积极传授相关的学习方法
老师在进行授课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点,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有趣的学习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总结法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在学习日本这个国家相关知识时,可以先了解它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富士山是其中最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备海洋性特征,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通过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出相关的社会人文方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全方面的知识。
五、传授相关答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地理 构建 营造 开展 注重 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高中地理本来对学生而言就难以理解,上课时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就此情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原则。新课程改革要求公平地面向每一个学生,然而课堂时间有限,班级容量较大,在开展合作探究环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单纯追求教学形式,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探究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设计合作探究环节时,教师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座位或者兴趣爱好形成讨论小组,由组员确定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并具有层次性,既有适用于普通学生的中等题,又有适用于学优生的难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应该走到学生们中间,参与小组讨论,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考方向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互动学习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标改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说一就一、说二就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创新意识,也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发展。
所以,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及学生情绪非常重要。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心灵与人格上的平等。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利用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生动的话语、微笑的面容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的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教师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
例如,可以看树叶的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三、练习要到位
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下去,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几点来回顾、总结、加深。
1.做练习时,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过“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够举一反三,找寻同类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2.养成善于总结和归纳的习惯,将重点知识整理归纳形成提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就是把已学知识在脑海中浓缩。
四、课后一定要注重复习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兴趣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一门科学。初中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础课程。它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带着兴趣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只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另外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生学习地理才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新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定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2.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3.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4.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精练,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5.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评讲。
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所答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三、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免费)
1.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2.要认真读懂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3.多动手勾画和绘制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4.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并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图册,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以此来加强和提升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注重和加强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6):35-36.
[2]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 基本环节 使用地图
一、带着兴趣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只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另外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生学习地理才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新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定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2.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3.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4.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精练,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5.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所答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三、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1.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2.要认真读懂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3.多动手勾画和绘制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4.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并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图册,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