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高效工作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工作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工作的方法

第1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五融通;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在学校里班主任既要扮演学生任课老师的角色,又要扮演管理班级照顾学生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这么说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是最容易影响学生的人。

既然班主任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呢?对于这个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最应该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义务,处理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协调好每个工作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总结出班主任工作的“五融通”工作法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

1融会贯通自身的身份

在学校里,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的双重身份:既是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学人员(或者教学管理人员)又是学生的班主任。应该知道自己应尽的所有义务,了解自己的职责是什么?首先作为教学人员,应该做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好实验、辅导学生以及认真监考的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然后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知道自己应当具备的班主任素质,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工作对象是全班的学生,因此需要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促进全班的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明确自己的身份之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自己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融会贯通知识结构

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有三个方面:班主任知识结构、自身专业结构、学生知识结构。

2.1班主任知识结构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学校的教育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有着超出一般教师的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程式正直、严谨求实的良好美德。另外,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应该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班主任需要知道学生的思想、生活以及学习,如果没有相关的教育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是无法担任学生班主任的。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掌握学生管理方面的知识,拥有一定的科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加有效的展开管理班级的工作。

班主任的知识结构是多层面的,涉及的非常广泛,以上述的管理知识为例。班级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想有效的管理学生就需要学习法律知识、教育知识以及文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加深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关系融洽。

2.2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位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具备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自己应当精通任教教材的基础知识,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以及这门学科与学生其他的专业知识的练习。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内存充足了,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如果教师连自己的专业知识都不懂,又怎么能培养出杰出的学生呢?另外,考虑到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炼升华,通过先构建知识框架再逐步细讲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3学生知识结构

班主任融通知识结构不仅仅是将班主任知识结构和自身专业知识结构融通,还需要注意将学生的知识结构融通。因为学校的教育是以学为中心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够对知识了解,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在融通知识结构的时候需要着重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动作,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来观察了解学生是不是理解吸收了课堂上的知识,在课后的时间里,班主任也应当多多和学生交流,通过与学生交流学习中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问题来了解学生,并且从学生的这些反馈中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帮助班主任进一步制定教学计划。

3融会贯通课堂内外

如今的学校教育都讲究课堂的高效率,追求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高程度,而作为班主任就可以采用“课堂内外融通”工作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用简洁的方法花费更少的时间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课堂内我们是老师,传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将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诀窍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快速有效的学习。在课堂外是班主任,负责给学生贯彻学习思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时也可以互换自己的教师班主任身份,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自己班级班级管理者的身份来管理学生,来让他们学会认真听课,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之外,也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在学生向班主任提问的时候向其讲解相关专业的知识,帮助他们课后巩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融会贯通自己的工作方法

作为一个工作者需要掌握自己的工作方法,在明确自己身份的同时掌握每一个身份的工作方法,应该清楚自己作为教师的时候应当掌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时候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工作方法,以及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将这些工作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4.1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因此班主任作为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制定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整个课堂的效率提高,可以将这些教学方法称之为教学手段,笔者常用的教学手段有4种。

直接讲解法:直接讲解法是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笔者都是直接将重要的知识理论讲授给学生的,因为这样直接快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知识点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课堂的注意力,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打好知识基础。

举例教学法:笔者在讲某些抽象概念时会采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将抽象化的东西转换成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将教学内容放置在设置好的情境中让学生演练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下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团队讨论教学法: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常常让学生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各种电子,促进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的头脑更灵活。另外,分组讨论强调的是集体『生的任务,学生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负责到个人的责任感。

4.2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班级活动的决策者,作为班主任需要掌握好的工作方法来帮助我么完成好自己的工作,笔者我总结了如下工作方法:

4.2.1充分的了解学生

班主任主要的工作对象就是全班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当想办法了解学生,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以及同寝室学生的谈话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同学交往、学习情况等,通过这些谈话来知道班级存在的问题,帮助班主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完成工作。

4.2.2选拔班干部

在一个班级中只有一个班主任,但是却有着很多的学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班主任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好整个偌大的班级,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中选拔出能力出众的学生来帮助自己管理班级,这些选的学生就是班级的班干部。班主任要注意选拔的班干部的质量,他们要是班级中杰出的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起到好的引导作用,能给别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这样子才能让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的轻松,要是自己选出的班干部不但不能带头学习,还带动学生一起触犯课堂纪律,那么班主任的工作会更加沉重,这样反而不利于工作。

4.2.3因人而异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因此班主任不能够用同一种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比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在鼓励他继续认真学习的同时告诫他不要骄傲,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够一味的责备,学会让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追赶成绩好的学生。

4.3班级的管理方法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工作中都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管理班级的办法很多,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除了选拔班干部协助管理外还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则,通过这种法律形式的规则条例来更好地管理班级。比如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违反了条例要受到什么处罚等。

5融会贯通自己的工作内涵

所谓的融通工作内涵就是班主任要融会贯通自身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和自身工作的共同点都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和文化得到共同的发展,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在课堂内外都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爱岗敬业、真心诚信待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班主任,实现自身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融通。

第2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摘要:本文将“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到基层团组织的日常管理建设中,结合支持关系理论实现基层团组织人才培养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的目的,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工作 基层团建

一、“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基层团建可行性分析

(一)“小组工作”方法特点

“小组工作”方法作为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之一,全美小组工作协会在进行了大量的小组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小组工作是指经过训练的指导者应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的交流,帮助小组成员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完成小组的既定目标。{1}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小组工作强调将特点相似的服务对象组合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扰。

(二)应用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可行性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凝聚团员力量,在教育团员青年、培养团员青年的过程中实现组织建设目标,夯实基层团组织的基础,实现对于青年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提升。基于既定目标的相似性这一特点,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将小组工作模式的原理运用于基层团建实务工作中,激发团员青年参与意识,通过集体活动环境的创造诸如团校、拓展训练等形式提供人际交往机会,在活动中实现理念的灌输和问题的解决。在团组织建设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具有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应用研究

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已经初步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取得成功。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标方向实现对小组成员的培养。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的小组大致可以分为治疗小组、自我成长小组、训练小组、自助小组、分享小组、教育性小组、讨论性小组、任务性小组、家族性小组等。{2}本文采取自我成长小组的小组工作方法,侧重对小组成员人生阶段的转变,实现其个人内在能力和人格的改变。

(一)以团校活动划分工作小组

以项目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设定小组活动目标,进行分阶段的活动安排,采取激励措施实现小组设定目标。

1.小组活动准备阶段

按照兴趣为划分标准,进行小组成员的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对于小组负责人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其了解小组领导者的作用和具体工作方式,与小组组员见面并告知小组活动目标以及对于整个小组活动的安排。

2.小组实施阶段

在本阶段,结合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吸纳各基层团支部的骨干同学参加到以小组为单位的培训活动中,在形成的各小组中开展活动。第一阶段是:发挥小组领导者的作用,首先实现团队成员的熟悉和了解,建立一种互信体系。同时,小组领导者除了要对于小组成员关心、尊重、包容外,要注意运用倾听、整合等沟通技巧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团队的共同意志。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培训团建理论知识,并按照小组为单位布置项目任务。将形成的小组活动方案按照既定步骤进行,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必要时引入社会咨询机构进行性格分析实现小组成员高效配置,实现互补和互动。在此过程中,小组领导者注重引导作用的发挥,通过发动团队成员的见积极性,鼓励创新意识和新的想法、新思路的提出,以便充实团队整体策划方案的内容和实现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是:将小组活动方案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以成果形式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增强小组活动和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成果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了解团队活动的目标,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

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对成果展示的内容,以综合评分形式予以评价,结合颁奖仪式表彰优秀团队,实现激励的效果。在团队活动和展示的过程中,重视凝练团队精神的口号的征集,以此作为凝聚团队成员引起团队共鸣的重要方法。

(二)常规小组工作效率培养

在高校基层团建过程中,除了开展团校和素质拓展等形式的小组工作形式之外,将基层分团委部门视为工作小组,以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开展小组工作。据国外专家研究表明,关心和意图归属的程度越高,积极的效果越多,最成功的小组领导者应当表现出高度的关心和意图归属以及适度的情感激励和执行功能。在部门工作中引入绩效考评的评价机制,对团队工作的效度运用评分形式展现出来,结合表彰会等形式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工作能力,在相互配合中实现经验的积累和传播,有针对性地结合小组成员的各自特点进行培训,实现小组工作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团队的归属感认同感的加强。

(三)以支持关系理论完善管理、激励机制

在小组工作管理系统中,组织成员的态度极为重要,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团队目标实现与否。在小组中表现为一种支持关系,支持关系理论是合作系统的核心指导期在实践中的应用。“支持关系理论”具体表述为:“领导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背景、价值准则和期望所形成的视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确认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支持性的,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受到重视,都有自己的价值。”成员亲身经历和体验,不是个人式经验,而是在组织氛围中的群体式经验。即通过群体实现个体价值,也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形成个体价值的意义。

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而言,实现支持关系的重点在于要正确对待组织成员,要对组织成员的人格、态度予以充分的尊重,在群体中实现个体的价值。只有从群体角度来理解,才能体会到“支持关系”的实质。这种“支持关系”有助于组织成员认识到自己在组织当中承担的使命和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感受到在群体中自身存在的价值。通过价值认同的教育,激发团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实现团队整体的管理中的激励效果,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组工作方法的效果评估

基于上文的论述,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基层团建运用过程中,重点强调积极性的调动和集体认同感的塑造。但是,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的进行团队建设时,不能认为小组活动的过程就是简单的游戏,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界定为游戏是否气氛热烈等片面化、简单化的误区。小组工作实质是强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小组成员的思想沟通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在小组成员中传达一种共同的理念和精神内涵。小组工作的灵魂是小组成员见坦诚的沟通和经验分享的过程。同时,要避免领导中心论的情况发生。在小组工作中,小组领导者通过对于小组成员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实现小组工作的高效率。但是,不能因此认为小组工作成果归功于小组领导者,如此小组工作方法的研究将毫无价值可言。在成长小组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小组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领者和协调者,不能混淆地位。

通过在高校基层团建中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对于实现团组织整体的工作效度,实现对于团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任何新开展的事务都有其缺点和不完善之处,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期实现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等.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七版)【M】.晏凤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2(增订三版).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2007(3).

[5]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6).

[6]黄耀明. 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杨竹.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介入及其困境.【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专刊),2002

[8]黄耀明.社会工作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3). [9].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3)

[10]时堪等.小组工作及其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11]魏爽.“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12]王竹换.分析社会交换理论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2009(8).

第3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收费;财务管理;高校信息化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三个五年计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纲领性作用。是我国会计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径引导,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收费管理部门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和学生管理双重角色的职能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工作需求做好高校会计改革工作是高校收费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收费搭建“互联网+”平台促进创新发展

在信息化技术告诉发展的当今世界大潮中,我国也提出了“互联网+”技术战略。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也在逐步引进更多先进财务管理手段,搭建信息化财务平台。各大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纷纷引入了网上缴费与网上查询系统,方便高校师生进行网上资金管理。在“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后,高校管理应积极思考如何在收费管理中落实创新发展。

近年来,各高校利用贯彻“互联网+”理念推进智慧校园,移动课堂建设。高校收费管理工作也从当初的排队柜面缴费,发展到网络缴费和批量代扣等各种信息化手段多渠道缴费,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收费管理效率,方便师生缴费。各大高校正积极研发支付宝缴费、微信转账、自助缴费机等手段,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构想下的信息化高校收费系统网络。

二、高校收费配合职能管理部门协调发展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收费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一系列职能部门长期合作、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的发展,必须在与各部门积极沟通,共同配合的情况下协调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复杂繁琐,收费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业务复杂。结合这种业务特点,高校收费管理部门更应该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沟通,在坚持政策原则,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与各部门协调发展。高校收费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完成现有工作无差错的满足感中,应积极思考如何用学生管理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树立将收费管理放到学生管理的大体系中的宏观意识。努力配合各部门更好更高效的完成收费管理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体贴更优质的服务,是高校收费工作的目标,也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在高校收费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三、高校收费和谐管理绿色发展

“绿色管理”是指在实现企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将节约能源融入管理的各个层面中,实现企事业的生态经济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企业管理中“绿色管理”理念被不断强化,已经超越简单的环境保护概念,更多的强调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高校收费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上都应积极发展绿色管理模式。首先,高校收费作为财务管理的部门,应当积极做好信息化财务改革,实现无纸化管理模式,减少纸质内部单据的传递,和各职能部门做好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实现学生工作网络一体化管理。部分高校引入电子发票,也是实现收费管理绿色改革的一大举措,实现“绿色管理”。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管理部门,高校收费部门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绿色和谐管理理念,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何老师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求,协调各部门工作实现“人性化”学生绿色和谐管理。

四、高校收费结合制度改革开放发展

2012《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开启了新一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紧接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 号)于2014 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系列会计制度的颁布是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的完善。在事业单位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模式和双基础会计核算,在高校会计中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这样的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收费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这一时期,也应思考在改革浪潮中如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现金的资金管理方式。收费管理更多的是对高校资金收入的管理,配合预算管理改革做好资金往来账期管理,做好高校收入预算的精准化提升,是高校收费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大背景下应当实现的管理优化。同时为方便资金管理,许多高校与商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建立“银校通”资金统一管理系统。总之,积极配合高校会计改革,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开放发展”在高校收费管理中落实的具体表现。

五、高校收费信息透明化共享发展

黄世忠(2016)在“五大理念推动的会计解释”一文中提到,共享发展是指会计人员要更好的服务社会收入分配改革,将目光从微观利润转移到宏观利润上。强调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为社会发展前进输送原动力,所以高校财务更应该关注社会效益和宏观利润。

高校收费虽然是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高校收费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更不能为了扩大收入而违反相关法规制度。高校收费管理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同时,还应监督其他部门做好信息透明化工作。由于高校在收费时,往往存在大量代管费用,如教材费、军训费用、医疗保险等费用,应积极做好结算工作,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实际价格向学生清算,不得从中谋取利润。添加财务查询系统,将高校收费情况、资金用途、经费流向社会大众公布,最大程度的保障社会利益,达到高校与社会共享发展的目的。

六、多种手段共同保障高校收费管理五大发展理念落实

可以看出“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收费管理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高校收费管理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使高校收费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需要高校财务管理手段革新和人员素质培养的保证。

(一)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可以看出,高校“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与高校信息化发展速度密切相关。高校收费手段的革新与发展也必须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做好与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工作是高校收费管理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但是,在收费手段不断创新的同时,高校收费管理也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注意风险控制,一方面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财务专网,校园网,银行专网的监督管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高校收费系统服务器加强保护,注意防火墙的升级更新,全力保障收费信息化网络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在搭建高校收费网络平台时,要做好岗位设置工作保证财务安全,既要起到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管,又要做到各业务部门、各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保证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健全。

(二)加强交流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和新《高校会计制度》的颁布,我国高校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从以往的单纯实务会计人员逐渐转变为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校收费管理人员作为财务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意识。在学习财务知识的同时,也要打开视角,与各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了解新的资讯和技术革新。从而才能准确掌握未来高校财务发展的新方向,思考在高校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做好收费管理工作。各高校财务部门也应定时安排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业务培训,还应该加强思想建设和时事分析,了解社会动态,紧跟社会大潮,这样才能在高校会计改革中始终拥有较强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七、总结

在“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后,高校收费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在财务管理的“纵向链条”中,高校收费管理工作应该与事业单位和高校会计及改革同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吸收企事业国内外先进制度和手段,做好收费管理工作“开放”发展。在学生管理的“纵向链条”中,高校收费工作应该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做好收费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协调”发展。在“互联网+”移动校园平台搭建过程中,改革收费手段“创新”发展。加强网络缴费系统与职能部门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无纸化“绿色会计”。加强与广大师生沟通,追求更“以人为本”的和谐“绿色管理”。最后,高效收费工作应接受社会监督,做到财务信息透明化的“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世忠.黄世忠:五大理念推动的会计解释[J].新理财,2016(1):46-47.

[2]沈宏益,毛阳海.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2,21:33-35.

[3]张江涛.浅析网络财务在高校收费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1(6):38-40.

[4]丁海萍,张蕾.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的创新[J].会计之友,2011(11):110-112.

[5]孙琪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12):78-79.

第4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德育现状

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那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现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学校德育的现实问题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

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的负面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要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望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其次,当今社会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利和言论自由。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一切用“三个有利于”来做为判断标准。这需要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青少年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

2、“上位人”的 权威管理对学生强制行为过多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上位人”和“下位人”的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学习上、生活上的不完全独立,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上位人”。同时,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望子成龙意识,我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家长在培养子女的目标上有较强的功利意识。这种功利意识表现为相当多数家长过于重视智育,特别是重视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上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能挣更多的钱,就有好的物质享受。家长在子女的管理上往往采用限制性管理或强制性管理,家长属于“上位人”的权威地位。当前,各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较多地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是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不得不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也较多的采用“上位人”的管理方式。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全威”的强制,长期顺从的结果使他们的心理逐渐被扭曲,眼中只有“上位人”。

3、学生在校与社会表现不一致,形成了双重人格

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不同步或要求不一致甚至脱节,显示出学生的双重人格。例如:有的孩子在家连洗袜子、洗衣服等小事也是父母长辈包办代替,当然不是孩子不想干,而是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干。在校,按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生),而在家你让我也不干,因为不需要,我“不会”干。于是心灵上的迷惑使孩子形成了双重人格。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劳动当成是一种惩罚而不认为是光荣,甚至发展到有的家长到校帮孩子干活,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再谈“劳动光荣”,德育教育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

4、青少年学生选择能力差,犯罪率上升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涌入国门,成人与青少年 同时接受新信息,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亚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作为成人,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可以有选择的接受信息。而青少年的身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是非、美丑、好坏面前的判断能力较差,且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统统接受,因而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迷茫,整日昏昏然而无所事事,追求享受,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德育脱离实际,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下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孩子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因此,他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现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现实。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德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下,脱离了实际。目标订的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2、德育目的和收到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中学生德育是要通过内化来把社会意识和良好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行为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接受一定的思想道德的标准并使之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再作用于社会。这样,只有社会要求,学校要求与学生个体自我设计之间的矛盾统一时,才能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即;使说教的大道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社会化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指导行动。在当今社会,这种价值观、道德观是要经过学生自觉自愿的选择的,任何外力都无济于事。国门开放了,社会多元化了,因而选择也出现了多元化。德育工作者把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和人共同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讲给我们的学生,而学生在选择上还没有达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统一。

三、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净化德育环境,确定实际有效的德育目标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确定实际有效的德育目标,要歌颂人间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热爱,使德育内容分层合理,从小到大,便于内化;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2、树立大德育观,加速学生的社会化

德育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观察各种德育现状,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在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进行德育教育,使说教的大道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社会化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指导行动。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使学生能在选择上达到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统一。

3、实践同伴与品德的认同

同伴的认同是学生的第一期望,品德的认同是学生的第一需要。学生在意同伴的认同,同伴之间互相鼓励,竞争,监督,能有效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伴的认同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交往、文体活动、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寻找到自己的被欣赏点,学生能更多地被同伴关注,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欣赏,感受到幸福,从而获得成功;品德认同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实现自身价值,能发挥自己的德育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实践与德育建设活动中,形成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个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功效。因此,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德教育,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当前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学校也可与社会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大环境,使学生在校与在家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第5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方法

前言

高校负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的重任,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管理既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又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在高校扩招、网络化和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探索和研究,应该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入手,对高校、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在新时期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这是高校教师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1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高校学生多样性明显

首先,随着高校扩招,独生子女、贫困家庭和离异家庭等背景学生大量进入高校,这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其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和时代意识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诉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是崭新的工作方向。最后,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存在这不同的期许,对不同的问题看法和做法差异非常大,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1.2网络化带来的双面效应

网络技术在给大学生带来新的知识、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对其学习、生活和意识也带来了影响,一些大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导致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社交困难甚至价值观念的偏离,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首先,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不到位,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不足。其次,学生管理工作重心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其三,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学生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和差异化,不适合新形式的要求。最后,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出现脱节,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全方位的,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脱节,对学生的发展会有负面的影响。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2.1确定“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重心

高校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阵地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重心,将学生真正看做是可发展、可教育的主体,将管理工作转化为学生发展服务,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树立关心和服务学生的思想,改变以往不适合学生特点的管理方式,增强大学生自信心、自主、独立和民主意识,真正将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向“以学生为本”。

2.2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校、院(系)、班三级共同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院(系)层面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2.3突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学生工作应突出学风建设的主旋律,努力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一方面,积极发挥教师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在进一步提倡每位教职工在各自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坚持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坚持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发挥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作用,建立较完整的激励导向和纪律约束机制,以市场需要、择业需要、成才需要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把学习―增知―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学习―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在一起。

2.4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人的培养。教育、管理、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主题。传统的学生工作大多以管理为主,教育、服务功能相对薄弱。学生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自觉为学生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从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来看,学生工作中必须突出服务的地位,构建起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后记

综上所述,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高校本身、教师和学生意义重大,新形势下应该从社会、高校、学生和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出发,结合高校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将管理工作做实做好,有力地保证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本文只对其中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简单探讨,相信还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对此有选择借鉴,共同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玮.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与对策[J]. 社科纵横, 2008,6.

[2] 黄国英.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7,7.

[3] 王迎丰.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J]. 乐山师院学报 ,2003.6.

[4] 赫连华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24.

第6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学生工作中能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学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政策进行调整,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方法,对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实效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特点、新问题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受到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课程、选择任课教师、选择学习年限,使学生自由度增大,思想观念容易多元化,而大学鼓励实现自我独立人格,强调个性张扬,强调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发挥,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团体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为了某些利益表现极端低下的道德素质。授课班级载体淡化,说教方式面临尴尬局面。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生活的阵地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区和生活区。由于高校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班级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点接受授课过程,使自然班的结构被打破,弱化了自然班的功能,将实际授课班级的概念推广到全校范围。以上种种都增加了辅导员日常管理和教育的难度。

2.学生思想不稳定,理解难

现高校学生多为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素质较差,在进入高校后常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无所适从。生活习惯与家庭背景的差异、价值观的不同使同辈群体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很多学生面对着“独立安排时间和生活”、“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现实竞争”等问题,思想上处于一种焦虑、矛盾的不稳定状态。不成熟的思想指导着大学生的行为,加上高年级同学的引导,致使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形成偏颇,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

3.社会期望值高,担子重

学生家长希望子女学业所成,学校强调就业率,强调学生质量,社会希望高校输送出栋梁之才,毕业就上岗,上岗就工作,创造出高额利润,所有的期望都转化为沉甸甸的重担压在辅导员的肩头,辅导员每天在“问题——解决问题——新问题”的循环中奔走,致使身心压力大,工作难以实施。

二、辅导员工作策略的调整

1.个人知识面和信息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几乎涵盖了和学生相关的所有方面,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如果学生工作不稳定,那么,高校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空谈。“有困难,找导员”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句名言,而辅导员在高校中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日益重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师生的配备比例是1:200,那么,辅导员每天要面对200个学生的问题,个人的有限知识面和信息就很可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参加相关的培训,从而不断提升业务理论水平。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营销的能力,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适当下放权利给学生干部,辅导员从旁引导,既锻炼了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辅导员要有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急学生之所急,尊重、理解、关爱、体谅、引导学生,最大的满足学生的成长和成材要求。当然,我们的服务理念是一种手段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事无巨细,更不是服务人员,因此,辅导员自身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需要高校中其他岗位的教师给予辅导员职位的认可。

2.教化权威淡化——开展感恩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想。这使得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再单一,而辅导员很多教育的方法可能学生在网络上早已熟知。这一事实严重的削弱了教师的教化权威。学生“尊师重道”意识严重滑坡。学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认为缴费上学天经地义,从某种意义上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消费与服务的关系。这些现象对辅导员的工作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对策也相应的进行调整,构建人情化的管理方式,将感恩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尽量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交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关心的切实问题,如个人发展和志向选择等等,对学生错误的指出也由一味的指责转变为引导的方式,建立合理的期待,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养成自我反思、宽带他人的品质。这种非强制性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识转变为人的自觉行为。

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层出不穷——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辨别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大学群体是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敏感人群。来自学业、情感、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部分受挫能力较差的学生情绪焦虑、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冷漠,不利于人格的正常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虽然很多高校中都存在着心理咨询室,但是学生的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同学对于心理咨询心存疑虑,不主动寻求帮助,拖延治疗最佳时间,最终造成不良后果。辅导员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辨别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端倪,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不经意间化解矛盾,从而消除或减少发生问题的隐患,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和深入。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方法的探索

“走动式管理”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体现: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与辅导员工作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辅导员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到学生寝室、教师、食堂中走走、看看、问问,在走动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困难,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辅导员的亲和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树立辅导员身体力行的个人魅力。“走动式管理”突出的是现场管理,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在走动中,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偶发事件、减少中间环节,将问题消灭于初始状态。“走动式管理”是一种互动式管理,有利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和全程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引导,创立上下联系、内外结合的互动机制,扩大管理时空,使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真正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辅导员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需要用青春和热情来成就的事业,是需要构筑用爱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更需要用心指引学生实现人生的梦想。辅导员的工作是与时俱进的,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开拓创新,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雷伟.学分制条件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5.

[2]阮佳佳.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的调整[J].高教高职研究,2007,5.

第7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三大通识能力,这三大通识能力集中表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

众所周知,要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于教学,更在于管理。那么,班主任就成为了教育管理工作中,联系学校和学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枢纽。优秀的班主任,不应仅仅是整个班集体的管理者,还应该是学生端正学生思想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指导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里大学生也在不断变化,他们的个性变得自主、独立,他们既是在校学生,同时也准备走上竞争激烈的社会,面临就业压力。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现在社会中大学生的管理办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

一、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

先进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班级的主人意识,调动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积极性,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帮助,和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1.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如图一所示),往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向周围同学单向辐射管理。班主任一个人不仅要关注整个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面对每一个班级成员进行管理,工作是繁复的。但由于班主任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同时,学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圆圈管理结构,使得学生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所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往往很收到良好的效果。

2.改革后的班级管理模式

结合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和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对现在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如图二所示)。

将企业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来,不仅让他们较早的意识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发扬优秀学生的才能,以先进带动落后群体,增强班集体的整体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尽早的接触有关企业的管理机制,使之毕业后能更早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

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由于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不够坚强,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物质激励制度

在高的层次的需求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也就是说,物质奖励在激励机制中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不可缺少的。班级激励机制中必须有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是一个本子,一支笔,小小的奖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上进心的一种激发。

2.成就意识激励

由于现在的许多学生对自身认识的不足,以及受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表现出了一些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消极的对待一些事情,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等。

班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帮助这部分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树立信心,消除自卑心理。一是要在班规中规定对取得成绩,表现优秀的学生的奖励,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考试成绩,积极挖掘学生潜在的长处,不断利用“你能行”的鼓励话语来规劝、激励学生,并在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加以精神上的表彰和激励。

总的来说,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全面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这样学生才愿意与你深入交流。另外,班主任还应该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样才能在你发现问题的时候,让学生信服你的管理。所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蕾.《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创新方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宣传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是用来记录高校发展历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档案,是对高校建设发展、思想发展的一种直接记录,体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进行科学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更长久地保存一些档案资料,还能够作为高校发展的一种证据为高校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过程,促进高校进一步的发展。

1.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思想陈旧,管理意识不强。现在有许多高校仍然没有意识到高校档案的重要性,把高校发展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校园建设、人才招收、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等方面,而基本忽视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将档案存放起来,有的高校甚至只有一个档案管理员。许多高校管理者没有看到高校档案的重要价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许多重要的高校档案资料因为管理不当而遭到损坏。这种传统老旧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必须得到改变。

1.2管理方法落后。高校档案通常信息量较大,资料繁多,管理工作很辛苦,只是依靠人工整理档案的话非常消耗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许多高校至今仍然主要采用纸质档案形式进行管理,电脑管理也仅限于查询、记录等简单的管理功能,主要的档案分类、记录、存放等工作都需要依靠管理员人工操作。这些落后的管理方法导致了管理工作效率低,并且极容易出现管理失误,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情况。

1.3管理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都没有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的薪酬等普遍都较低,人员素质也较差,而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薪酬制度、奖金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标准,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缺乏活力、缺少激励和竞争机制,这也就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就不能更好地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造成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落后。

2.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2.1提高管理意识,建立管理体系。高校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发挥档案作用,首先就应该提高对高校档案的重视度。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府就对高校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处处有体现。其次还要提高管理意识,即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的保存、发挥档案的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然后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划出专门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改善档案存放条件,制定档案分类、存放的标准,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措施。通过规范的管理措施的制定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然后再严格执行并进行细化,就能首先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根本上的改变。

2.2创新人员管理办法。进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改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首先,要为档案管理工作职位制定合适的薪酬标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管理人员合适的报酬,同时可以建立具有具体标准的奖金制度;其次,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经验的管理者可以优先选用,对于缺少经验的管理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素质和管理意识;最后,要建立合适的工作审查机制,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考核来对管理人员做出合适的奖励或者处罚,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审查工作适当激励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建立比较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挖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潜力,才能够帮助高校进行更加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

2.3结合计算机技术管理高校档案。我国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时展趋势,利用更加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系统简化管理流程,减少人工消耗,用更简便、更科学、更有效、更安全的管理方式来进行高校档案的管理。高校可以自主开发或者购买比较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资料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管理。这种管理系统除了具有基本的查询、录入、修改等功能以外,还能够实时监控档案流入流出的全部信息,并且能够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立体化地进行档案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对一些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备份,在查看时可以直接使用电子档案从而避免对纸质档案造成损坏。运用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档案的管理效率。

2.4加强信息资源共享。高校档案想要发挥作用不能只是进行保存管理工作,更需要进行交流共享。档案信息的交流共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可以在校内举办档案展示活动,全校的师生都可以参加,这样能够很好地加强校内师生对于本校历史发展的了解,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此外,还可以进行和其他高校的信息共享,这种共享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或者进行网上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这样的高校档案信息公开和共享,能有效地起到宣传交流的作用,发挥高校档案的价值。

结束语:档案是一种文化,高校档案也是高校文化的一部分,是高校历史发展的一种记录和见证,蕴含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为了更好地保持档案资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出高校档案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的发展历程,加强宣传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去掉传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新思想、新技术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的管理办法发挥出高校档案的价值,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本身的对外宣传工作,可以帮助高校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促进高校整体的发展。高校档案的管理也是对历史、对文化的一种记录,档案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是宝贵的文献资料,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才能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第9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乡镇卫生院;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176-02

Approach and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ownship hospital

WANG Xing

WANG Jiajing Township Hospital of Zhuji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Zhuji 3118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roach and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ownship hospital.Methods 20 000 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of residence within our town from March 2010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who were carried out with normaliz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observe their effects.Results Through normaliz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2000 people were tested and definitely diagnosed as hypertension,which grea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900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fore.The awareness rate,control rate,and rate of taking medicin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whole townspeople after preventive treatment was 92.3%,93.7%,and 96.5% respectively,which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76.4%,81.5%,and 71.4% in turn befor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Township hospital;Preventive treatment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管收缩性差、脆性增强,如果由于精神因素或其他因素,血压突然升高,会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2];而且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或血压控制不稳定,会出现慢性肾病,对患者有一定的危害。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控制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研究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王家井镇管辖区内不同人群、不同居住地的2万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万例,女性1万例,年龄35~92岁,平均(45.0±0.4)岁。防治前检测确诊高血压患者900例,男性400例,女性500例,年龄35~92岁,平均(48±0.5)岁;防治后检测确诊高血压患者2000例,男性800例,女性1200例,年龄35~92岁,平均(49±0.5)岁。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根据血压水平升高,又进一步分为1、2、3级,1级:收缩压在140~159 mm Hg,舒张压在90~99 mm Hg;2级:收缩压在160~179 mm Hg,舒张压在100~109 mm Hg;3级: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

1.3 方法

落实全镇高血压防治的计划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人群进行建康教育,提高全镇人民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识和功能。对≥35岁的患者进行免费血压测量,测量确定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症状既往史、生活方式和有无并发症等,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健康的处方,嘱咐其定时检查。做好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筛查、登记、诊断、治疗、随访管理以及转诊等。嘱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规律服药,并且指导其合理的膳食,嘱咐患者运动,指导患者定期测量和记录血压,分析血压变化,密切注意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病情发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定期化验检查,并且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心、肾功能的检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最大可能地发挥社区医生的优势。对于初次就诊社区不能确诊的患者,出现临床上严重症状者,患者降压效果不好者,特殊患者如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情况转到上一级综合医院进行就诊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对全镇人民的综合防治,检测确诊高血压患者2000例,与防治前的900例比较显著增加,防治前2万例中知晓高血压疾病的有15 280例,知晓率为76.4%,在控制范围内的为16 300例,控制率为81.5%,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人数为643例,占高血压患者的71.4%;防治后知晓高血压疾病的有18 460例,知晓率为92.3%,在控制范围内的人数为18 740例,控制率为93.7%,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人数为1930例,占高血压患者的96.5%;防治后知晓率、控制率和服药率均显著高于防治前,与防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疾病本身以及并发症对患者危害极大,轻者患者头昏重者晕厥,甚至出现死亡。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迅速增高,甚至会高于男性[3]。此病与饮食习惯有关,饱和脂肪酸和盐的摄入量越高,平均的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相对越高。在我国,北方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应该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率,控制吸烟、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4-5]。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疾病的负担,高血压的危害性还与同时存在其他血管危害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有关[6]。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综合防治、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农村地区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城市人民明显增多,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并且喜食腌制食品,因此高血压患者也相对较多。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大多数患者对自身情况不了解,对自己健康状况也不关心,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和知晓情况都相对较低。由于高血压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加上基层人民定时检查身体的比较少,只有发现自己出现明显不适时才去医院就诊,此时血压已经很高甚至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存在,因此高血压已经被称为基层的“无形杀手”。基层脑出血、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也较多,很多是死于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对全镇≥35岁的人群进行筛查,对全镇人民普及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增加患者的从医依从性[7-8]。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合理规律的用药。让患者从思想上和知识上对高血压的发病、起因和转归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定期复查,及时治疗。综合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综合防治后人们对高血压有了很好的认识,能够从生活点滴中注意高血压危险因素,并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养生。本来患有高血压而不知情的患者也已被检测出来,并且能够按时服药和定期检查,其无高血压存在的亲属也注意预防,改善生活中的危险因素。以前不能够按时服药,对自己的病情发展不了解的患者经综合防治后能够清楚明白定时服药、合理服药的重要性。而且很多患者能够主动从医,自己每天进行血压测量并且记录血压值,绘制血压变化表给医生,及时向医生了解自身的情况,并且有许多患者自己制订运动计划和合理的食谱。防治后,无论从高血压的确诊人数还是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服药率都显著增加。

总之,乡镇卫生院对全镇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的疗效,而且防治效果较好,对其他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有指导性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文庆,江英,陈柳风,等.汕头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高血压知晓率调查[J].当代医学,2012,19(11):159-160.

[2] 胡腾,唐焕君,张大勇,等.高血压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因素研究[J].西部医学,2013,11(3):363-365.

[3] 刘莹.高血压病与社区健康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9):64-66.

[4] 刘福生.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4):120-121.

[5] 陈小梅,欧丽萍,王登峰,等.健康管理团队在农村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7(6):538-539.

[6] 李泽林,江厚勤,丁长城.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与管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34-135.

[7] 应朝佩.社区居民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2,19(4):4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