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生产管理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管理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管理流程

第1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 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日益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物流成本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输送、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流通企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在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生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管理实践中,物流成本衡量的计算体系尚未确立,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费用,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变得十分困难。

(一)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没有物流业务外包的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三)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提升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企业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研究制定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坚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方案,最终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

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一)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拖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 In 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企业在保证物资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免去为防止残次品和不按期到货而多储备物资,节省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物资存储费用。

(三)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与流程再造相配套的还包括将原有的基于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到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恰当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以及流程各节点部门之间的运营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工作流高效流动,实现整个物流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四)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从产权角度看,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五)系统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由于各种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六)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七)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尽量减少“中间层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减少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

(八)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3.丁俊发.中国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键.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5

5.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成本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第2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汽车生产企业; 物流成本; 成本控制;

从2009年开始,中国汽车的产量超过1000万辆,成为继美日后第三个产量超过千万的汽车生产大国。但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低,成本及价格无优势,成为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中汽车物流成本问题尤为严重。

一、我国汽车物流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分析

1.地区保护主义严重。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商大多依靠本省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自建物流公司。其特种运输车辆和物流基地多重复购置和建设,运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整车运输要使用专用的运输车辆,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整车的运送过程中,普遍存在单向载货问题,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各省的保护政策使国内第三方汽车物流服务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很多汽车企业无法通过公开招投标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而是只能选择本省的汽车物流公司。地区保护主义又使得第三方物流无法获得其他省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订单,在跨区域运输时也会出现单向载货现象,成本无法降低。这些情况都直接或间接地使得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汽车物流工作非标准化。汽车物流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产业,虽然发展形势迅猛,但行业通行标准制定工作进展缓慢,在汽车物流的运输工具和物流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级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设备相互不兼容,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幅增加了物流成本。例如汽车零部件的物流工作中,发达国家早已推行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物料容器具,这样可以实现搬运技术和仓储的机械化,运输装卸的合理化,同时保证物流中产品质量。而在我国,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造成汽车物流混乱无序,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加大了各企业的物流成本。

3.汽车企业缺乏物流专业人才。汽车物流是包括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和组织方式,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过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工作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有专业技术的领域。而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一线工作人员多数是从其他专业改行做物流工作的,他们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工作中无谓失误多,工作效率低,返工比例大,直接增加了物流的成本。

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为缺乏,高级汽车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经济学、物流学和管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汽车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汽车生产企业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缺失,使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整体控制水平无法提高。

4.汽车生产企业没有建立网络物流信息平台。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信息交换方式还比较原始,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的交流仅靠人工手段,如用手机沟通。物流信息传导的路线都是上下级纵向联系的模式,这种联系模式容易因为某个点的无法接通,而使整个物流信息链断裂,使信息无法传导。物流信息传递的延误,不仅降低了整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还增大了物流成本。由于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业务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物流工作流程复杂,物流信息传递的延误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要想降低物流信息传导中风险,必须建立新型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建议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完善的汽车物流市场。地方保护主义是汽车物流发展的重大障碍,它是汽车生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瓶颈。汽车生产企业,要依靠各级政府,打破各省的物流服务壁垒,积极推动建立全国的汽车物流服务大市场。我国汽车主要消费区在东部,有利于进行区域间汽车物流对流。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应加强企业间合作,通过销售时企业间运输的对流,共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把物流服务外包的汽车生产企业,在招投标时要保证公开、公正和公平,要面向全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招标,要通过服务外包,降低本企业物流成本。

2.加快制定汽车物流工作的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是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首要问题。汽车和物流的行业协会应该在汽车物流工作的标准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依据发达国家汽车物流工作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依托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推动汽车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汽车物流工作标准化主要内容包括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汽车物流技术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以及计量和专业术语的标准化等。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物流工作标准将会有助于降低各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

3.加快汽车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汽车生产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汽车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当前汽车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汽车生产企业应立足本企业,自主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可以灵活多样,要把长期培养和短期集训相结合,高校系统培养和企业在职培训相结合,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和物流一线工作人员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中还要注意未来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注重与国际化汽车物流标准接轨,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

4.逐步建立汽车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发达国家的汽车物流要依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横向和纵向相交叉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把汽车物流中的各个部门连接在一起,信息共享度非常高,为各个部门提供高效,准确的物流信息。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汽车物流信息平台,把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等部门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后,会使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降低总体物流成本,减少物流工作中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魏霜.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财会研究,2011(22)

[2]陈领会.浅析制造业物流成本控制.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7)

第3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工时物量管理;生产效率;生产流程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hipbuilding is a huge and complicated systemic project. By us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the working hours and capacity management can be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to facilitate the calculation of ship manufacturing costs, preparation of production plan, improvement 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tion of production cost an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al benefit of shipyards.

Keywords: Working hours and capacity managem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1 引言

造船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造船模式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对产品作业任务进行分解和组合,生产作业要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从而达到壳、舾、涂作业的精确协调,实现一体化造船。因此,要对劳动力、生产能力、工程量分割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建立船舶建造工时物量管理系统,可以为造船工程管理合理安排中间产品的进度计划,指导现场生产,做到计划可控。并通过对造船的工程物量、所需计划工时和实动工时的分析,了解船企造船生产效率高低,为造船成本、经营估价、全面预算等管理提供依据。

工时物量管理,日、韩的船企较早开始应用,上世纪90年代也引进到国内,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不过,国内部分船企在应用工时物量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单船工时总量及分解的来源和依据不合理;工时/物量原始数据采集点分布不完善;实动工时填写和收集不完全准确;完成物量与实动工时不真实等。导致形成的工时/物量数据不实,不具可操作性、指令性与可比性,使工时物量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真正起到指导生产、辅助船企决策的作用。

究其原因如下:(1)意图用一套工时物量管理系统复盖所有工种的实动工时采集、管理,忽视了各工种之间的差异性;(2)不能针对各工种的工作内容算出定额工时,只是采集实动工时,无法在具体工作内容上实现定额工时与实动工时的对比;(3)缺乏管理监督手段,船企员工填写实动工时过于随意;(4)相当多的专业根本不使用工时物量管理系统,仅以工作日作为计算工作和薪酬的依据。

因此,要真正应用工时物量管理系统,使之起到提高生产效率、辅助船企决策的作用,建议分专业设立各自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使之更贴近专业生产实际。文船的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实践,对工时物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对文船的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作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

应用该系统的前提:管子加工要以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为基础,根据相似性原理将管子族细化、分类,采用虚似化生产流水线组织生产。

2.1系统设计

2.1.1 生产流程图

见图1。

2.1.2 生产流程简介

(1)资材准备

设计部:按计划将管子加工所需的生产物资预估清单提交物资部;

管子加工车间工艺组:,将设计部数据库中管子加工图纸数据导入系统数据库,。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管理表格,提出经细化的资材纳期汇总交物资部,由其准备生产资材。

(2)生产环节

管子加工车间:根据管子生产计划、批次,按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表单安排各工序生产――下料、 弯管、较焊、焊接、打磨、报验分组 、表面处理分拣、管子表面处理、管子表面处理后分拣、入托、进库等。

(3)管子安装部门领用

管子安装部门按需求计划,办理管子领用出库手续。

数据库库间关系图 ,见图2。流程及数据来源步骤图,见图3。

3 工时物量数据收集与分析

(1)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管子加工生产单元内场作业日报表,已经有了管子加工所有工序的定额工时和物量,并随管子加工单元按工序向前滚动。每个工序完工,作业员工必须要填写该工序的实动工时。完成作业后,将填好实动工时的管子加工生产单元内场作业日报表交给工班长,同时领取下一个工作任务。

(2)管子加工单元所有工序完成后,由专人将各工序的实动工时输入电脑,进行实动工时与定额工时、工时与物量等分析、储存。

(3)通过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将管子加工生产与工时收集有机结合起来,使实动工时收集的准确性接近真实工时消耗。这样的工时物量数据,可以用作生产计划编制、预算新船的工时预算和人工成本,起到作为估价、报价依据等辅助船企决策的作用。

文船应用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较大作用,人均生产效率较高。与对标的日本水岛船厂相比:文船2014年6月为151根/月/人,约为水岛船厂的1/2。

4 结束语

船企分专业编写各自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有利于解决本专业的生产计划、生产前准备、工时定额、实动工时收集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要求工人每天必须填报实动工时记录表,如实记录当天实际工作情况,并由专人按作业区域、作业阶段、作业内容等录入工时物量系统数据库。各管理层可以调用数据作为生产计划编制、平衡劳动力等依据;经营部门调用数据来预算新船的工时定额预算和人工成本,作为估价、报价依据。

如果各专业都有自己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船企就能够完善各工种、工序的原始工时收集,真正有效地建立和应用工时物量管理系统,实现船企间的纵向和横向对标。便于船企计算制造成本和制定生产计划,进一步提高船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东,马晓平,蒋志勇.船舶制造中的工时/物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研究[J].造船技术,2003(2):8.

第4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危化品即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物品、易爆物品、有毒物品、有害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危化品的运输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的法律条例对危化品的运输进行管理。

在危化品生产企业在物流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危化品仓储环节的相关问题

在危化品流通之前,要在仓库内完成货物的摆放、装卸、搬运、堆垛上架、拆垛取货等工作,仓库的工作流程繁多,环境较为杂乱,工作人员也比较多,危化品的仓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堆放环节容易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

我国危化品专门仓库极少,大多数的仓库都是堆放各种物品,物品的种类繁多,规格复杂,工作人员和所需机械数量多,容易造成场面混乱无秩序,出现问题时,场面难以控制。

1.2 危化品作业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仓库作业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其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仓储中危化品的种类繁多,数量较多,流动性极快,难以实时掌握危化品的状况。其次,危化品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仓储事故的波及能力及强。再次,危化品作业中会涉及大量的工作人员和操作机械。纷繁复杂的环境给危化品的仓储带来一定的困难。

1.3 危化品人机结合程度低

目前,我国危化品仓储作业的“人机结合”程度较低,仓库作业过程中,机械的稳定性较差,而人力又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伤害,因此在危化品仓储环节中选择何种作业方式,也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2.危化品运输环节存在的问题

2.1低成本运输能力缺乏,运输方式选择出现矛盾

我国的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原料产业多集中于中西部,却要输出到遥远的东南沿海地区,增加物流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危险隐患。各种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是最节约成本的,但是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能够进行水运危化品的河段和有能力进行水运的企业较少,因此,相对灵活的公路运输又有较高的运输成本,风险性较高。

2.2物流效率低下

危化品在运输装配环节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如,危化品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选用的机械,操作流程与标准,通过审核和备案的专用车辆等,因此,在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协调运输时间与客户要求的矛盾等方面,容易造成运力的浪费,扩大了成本,降低了效率。

3.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统一监管

目前我国危化品生产企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工作状态良莠不齐,为增加经济利益,仅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最基本的要求,甚至私自违反规则,物流安全不能很好地得到保障。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部门众多,衔接工作不到位,加之不同地区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标准不尽相同,整个监管工作难以系统运作。

4.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4.1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危化品的物流管理因为危险系数高,更应该形成明确的规定,国家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条例,保证行业秩序,加大监督力度,防止企业投机取巧。例如国家在2013年根据颁布了《危化品运输管理条例》,应该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逐年对其进行修缮,使之更具约束力。

4.2发展以物联网物流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危化品物流管理创造了新途径。利用RFID、GPS和GIS等技术,从生产抓起给危化品贴RFID标签来展现危化品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将标签与导航相结合,实现危化品物流的及时跟踪定位、监控管理,预见和控制事故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一直追踪定位危化品,方便掌握其物流信息,还能够主动智能干预安全事故。

4.3完善危化品储存基地建设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下、油罐容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危险品仓库约占总数的45%,这些仓库多数属于生产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储存基地。因此,可以对各地区的危化品储存仓库进行规划与整合,不断完善危化品储存基地,使之与原料、消费市场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物流体系,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运输难度,保证运输安全。例如,上海市金山区建设的漕泾化工业物流园区,已建成为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配套物流仓储区,与上海本地的公司以及巴斯夫、拜耳等一些公司的相关项目进行配套,与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成功衔接,现在已成为上海西部的化工仓储物流基地,为我国的危化品物流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结语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危化品流通可以依靠现代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进一步发展,现代的理论和技术能够为危化品物流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第三方物流理论的指导下将部分危化品生产企业有机整合,并建立专业的物流公司,统一管理危化品企业的物流,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物流工作的质量,一改现阶段危化品企业量多质少的尴尬局面,促进危化品物流朝集约方向发展,实现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危化品生产企业在新的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能够慢慢步入正轨,工作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减轻了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赵新欣.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纪鹏飞.危化品运输企业:国家应建立统一的危化品运输的培训体系[J].专用汽车,2014,09:72-74.

[3]沈哲,金文姬.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控制创新研究――基于宁波危化品企业的调研[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02:9-13.

第5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突出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目前由于世界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各国都加强了对国际贸易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订单数量锐减,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下,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矛盾越来越激烈,所以需要加强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改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目标,从而对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加快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优化,使企业能够更好的与当前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

1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是以企业各种要素资源为基础,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高擀质量、低成本及快速及时的转化,从而形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系统化的指导和控制方法,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控制,并针对市场的需要求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同时提供能够满足顾客满意的各项服务。虽然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性的生产管理模式,但这种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还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加快企业的发展。

1.1 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企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健全的生产管理机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当中,企业组织机构还不健全,没有形成企业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及产品生产等一系列完善的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而且企业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配合,而且权责不明,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管理无法达到协调、及时,极易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从而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企业经济损失的发生。

1.2 生产管理水平落后

部分企业为了有效的提高产品的生产量,则一味的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却较为忽视,这就导致大规模的进行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质量不过关,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无法实现。另外还有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生产管理流程,企业在采购流程、订单流程和生产线管理流程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没有一套健全的体系,生产管理较为混乱,对企业的正常运行生产运营带来较大的影响。

1.3 质量控制不够到位

质量是企业产品的生命,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对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来确保产品的质量。但在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对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必要的控制,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由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产品滞销或是被退货的情况屡屡发生,给企业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在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在检验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即出厂,给企业的信誉带来较大的影响。

2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2.1 完善生产管理机构

改进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转型发展以及遇到重大制约瓶颈的企业来说,完善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显得更为重要。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首先必须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聚消、精简和合并不必要或者功能重叠的部门,优化组织体系,强化部门职能,建立联系制度。牢固树立“精益生产”理念,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分布,将人力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效利用,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完善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还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决策层、管理层、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就企业生产管理计划以及一些突出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强化企业生产管理的“协同性”。

2.2 完善生产管理流程

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而要落实好制度就必须完善工作流程。改进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着力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大力加强采购、订单评审、库存清理、生产线、质量检验等流程建设,比如对于质量检验管理,应当建立原材料采购流程来保证原材料的可靠性,建立生产环节检验流程来确保质量检验到位,真正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生产管理流程,保证企业生产管理落到实处。完善生产管理流程,还必须根据品质、质量、价格、时间、服务等企业竞争力“五大要素”来完善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将“五大要素”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各个方面,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科学性。

2.3 完善生产管理机制

健全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机制,是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执行力”、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生产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因而现代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全体员工遵照执行。建立企业生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落实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和员工应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那些破坏管理制度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惩处。把提升员工素质作为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来强化生产管理水平。全力打造一流的企业生产管理队伍,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员工公认的生产管理队伍。

3 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和运行过程中,离不开生产管理,这是企业的重要基础,而企业要想实现生产的有效管理,提供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能力,则需要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模式开始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开始转变,这就需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并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确保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走向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加快推动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煜.精准生产模式及其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3).

第6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炼化企业 生产流程模型 生产管理模型 集成平台

炼化企业生产是复杂的连续流程性过程。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企业一方面要能够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追求效益,另一方面又需要根据原油品种的变化和企业已有装置的能力,包括加工量的能力和对不同品种原油的适应能力等,灵活、合理的安排加工路线和各个装置的生产方案,因此,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是助推各项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炼化企业已经形成了从过程控制PCS层、生产执行MES层到经营管理ERP层的三层架构。在三个层面内的信息系统在经营、生产、操作管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7]。

但是,炼化企业信息化在前期的工作过程中偏重于解决各专业的管理者和业务人员面临的迫切又具体的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建立了很多系统。各系统中,要么业务领域存在重复内容,要么业务数据即使形式上放在一起但业务含义相互抵触无法共享,达不到提高效率、优化生产、效益最大化、持续改进的目的。因此,将各系统的核心功能集成、统一为一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而建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集成系统的基础是建立统一的企业生产流程模型,以便提供统一的数据和功能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炼化企业生产流程模型是企业生产流程管理、基础生产单元情况的反映和提炼。其主要内容包括:从计划、调度、执行到反馈分析、持续改进的管理流程模型,以及从原油进厂、生产到产品出厂的物料生产流程模型。

1. 炼化生产管理模型

以原油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合理安排从原油到产品的全生产流程对炼油生产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利润至关重要。生产管理主流程就是计划制定、计划执行、分析改进的业务流程。首先以月为单位制定优化的生产计划,然后通过生产排产、操作管理等下达到装置、罐区等各生产车间单元,各生产单位按计划和工艺要求执行生产,通过物流跟踪、生产统计平衡获得生产运行数据,分析是否满足控制范围或计划进度,并通过运行数据对计划优化做出分析改进。

上述业务流程可抽提出生产管理模型,包括计划优化管理、调度排产优化管理、装置操作优化管理三个层次(见图1)。各层模块按业务进行关联管理,按管理流程指导炼化企业实际生产工作。

1.1 计划优化管理

计划优化管理统筹考虑市场行情、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全厂装置的加工能力等诸多因素,利用PIMS软件制定时间周期较长的优化的生产计划,包括原油的选购、生产方案和销售计划等。计划优化管理模块将原油的选购、生产方案和销售计划等传递给调度排产优化管理模块。

1.2 调度排产管理

调度排产管理在满足计划优化管理模块提供的原油、生产方案、销售计划的基础上,保证全厂装置单元运行正常、物料罐不满罐也不空罐,进而利用ORION软件制定更加细致的安排,即产生调度指令。指令包括装置指标、罐区操作、油品调和和进出厂操作等。调度排产管理模块将这些指令下发给装置操作优化管理模块。

1.3 装置操作优化管理

装置操作优化管理按照调度排产下发的指令执行生产,并从厂、装置、罐区(仓储)等层面对物流进行跟踪和生产统计平衡管理,从而获得实际生产运行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装置操作优化管理模块将判断实际生产是否满足控制范围或计划进度,并进一步分析不满足的条件是否须通过优化装置操作条件来使其满足。最后,将仍然无法满足的条件反馈给计划优化管理模块,便于其分析改进,并重新制定优化的计划。

图1 炼化生产管理流程模型

2.炼化物料生产流程模型

为了优化使用企业资源(生产装置、设备、能源等),对生产加工计划的制定、生产物资的调度和分配都是围绕物流进行的。炼化企业的流程化特性也决定了在从进厂、加工到出厂的连续过程中,物料流动的检测和管理对生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物料生产流程模型的建立须充分反映炼化厂进厂、厂内及出厂物流在单元间的走向。

物料生产流程模型在层次上由上至下可分为:装置生产单元、物理节点和逻辑节点(物料)。装置生产单元以装置为研究对象,抽提出与进出物料量、物料流动相关的内容;物理节点挂靠在装置生产单元上,描述物料流动的管道或通道;逻辑节点则描述真实流动的物料,与物理节点是多对一的关系。

2.1 装置生产单元

装置生产单元是整个生产流程模型的细化和支撑,其构建基于装置特性、投入物料种类、物料(原料)比例、物料性质、产出产品种类、产品分布、产品性质、工艺参数等,以及装置单元、设备种类、设备属性(设计、施工单位、设备尺寸、结构等),并集成了所有装置层面的生产要素。装置生产单元按其内部物料、能源等介质的流向组织起来,反应了各物流在装置间的生产流动。

2.2 物理节点

物理节点的组成包括进出厂节点(包括装卸台)、物料罐节点、装置侧线节点、计量节点等部分。物料罐的安全库位、装置的加工能力、装置的投入产出侧线即是对物料量、物料流向或物料连接关系约束的描述。

2.3 逻辑节点

逻辑节点的组成包括原油(品种)、中间物料、装置进出料、产品、库存等部分。每个节点描述一股真实物料的流量(和物性)、价格等因素。

3. 炼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集成平台

炼化企业生产流程模型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主要数据等内容,为解决整体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和管理等不一致的问题,进而判断计划是否合理提供了的途径,有利于实现生产利润优化的目标。

在企业生产流程模型的基础上,生产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集成:业务集成,即按合理规范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业务重构,统一各基层运行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即主要数据的统一以及业务数据共享;个人工作平台集成,包括一体化不同岗位的工作界面,明晰岗位的职责和绩效,以及建立岗位间的有效沟通与协商。

3.1 业务集成

业务集成是以生产管理模型中计划优化管理、调度排产管理和装置操作优化管理三个模块为核心的多系统集成(见图2)。以计划优化管理、调度排产管理和装置操作优化管理为主业务流程,进行生产计划优化、调度排产和调和优化、MES系统、生产经营分析、技术分析等多系统的集成。

3.2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管理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实时数据采集的集成,提供统一的接口和部署;企业主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即一个企业只使用一套主数据,包括装置、侧线、罐、物料、仪表等;各系统动态数据的共享,主要包括MES调度和统计数据、LIMS化验分析数据等在各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3.3 平台集成

一方面,运用单点登录和域用户技术将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管理,使用户权限登陆的系统都能方便操作;另一方面,在个人工作平台上逐步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使各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体现在各自岗位的标准、工作任务中。平台的集成将使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更有效地使用系统功能,同时也利用了前期的信息化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4.结语

结合目前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建立了管理流程模型和物料生产流程模型。生产流程模型的建立和实施能支撑生产层面上的业务管理和数据分析,达到生产管理优化运行的效果。

基于生产流程模型的企业生产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可以实现业务集成、数据集成和岗位工作平台集成等三个方面的集成。通过实施、应用企业生产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将促进企业管理更科学、运作更规范、信息更通畅,从而达到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益炯. MES与炼化企业信息集成和生产优化[C]. 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暨中国mes年会论文集. 杭州,2009:47-50.

[2] 武铁峰. 炼化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0):54-55.

[3] 钱惠斌. 浅谈炼化企业如何开展生产经营优化工作[J]. 国际石油经济,2012(7):78-80.

[4] 曹江辉,王宁生,解放. 制造执行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J]. 高技术通讯,2003(6):100-105.

[5] 冯冬芹. 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数字化工,2004(12):9-12.

[6] 王有远, 席永明,冯雪飞,等. 流程型企业SCM/ERP/MES/PCS集成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60-62.

第7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精益生产管理;应用模式;探究

精益来自于成语“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意为在好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精益生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精确、精准的生产管理方式达到更佳的生产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更新,以求在竞争中生存。精益生产管理是反复研究企业管理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发现管理中影响效益提升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改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企业开始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水平还较低,在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下,各个地区面临的竞争开始日益激烈,我国企业要向获取到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一、精益生产管理的特点

企业一般生产管理模式为考察市场需求、技术研发、车间生产、业务销售。从以往的管理经验看这个几个环节是非常合理的,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纪,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好的发展项目会有太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相差悬殊或卖不出去堆积在库房,是十分常见的。精益生产管理就是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对各生产、管理环节精细化思考,缩短生产过程、减少库存、降低浪费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二、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生产管理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般手段即为缩短生产时间,精减人工用量,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因此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讨论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益生产管理之缩短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总的用时,这既包括原料进库、产品生产,还包括产品运输等等环节。精益生产管理是通过合理筹划,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凑安排减少时间浪费。以一般作业流程来说,各种原料进库,要考虑哪种原料先使用,在仓库中放哪个位置会适当减少重复搬运次数。有些原料待用时间较长,一定不能妨碍先采用原料的运输,甚至可以适当晚些采购。每种产品各道工序之间也要精确分析时间安排,保证产品按生产流程顺序进行,不出现局部半成品堆积,重复搬运等时间和人工的浪费。

影响生产时间的另一个因素还有生产设备的维修。精益生产管理没有大量的产品预留,订单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出了问题会大大延误工期。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出故障。同时,各种机械配件尤其是关键易损的配件要留有备用,出现异常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尽量降低因机械故障造成的工期延长。

(二)精益生产管理之精减人工用量

近几年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甚至用工荒的事情屡有发生。在企业生产中精减人工用量既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经之路,也是应对用工荒的手段之一。精减人工用量不是盲目的按比例减少各部门人员安排,而是提高工人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中人工费用所占比例。

首先,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车间管理,车间生产具体每一步都进行量化管理。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通过专家和工人的研究、岗位竞赛等方式,确定出规范、高效的具体标准,制定出每道工序的最高用时,并通过计工作总量等方法进行有效监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培养多面手,减少人工浪费。普通的管理方式下,按工种的需要每个岗位都设有固定的人数,产品按流程进行制作。市场经济下,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商品,没有足够的订单,总有工序上有闲置的工人。这不仅会提高产品的成本,而且企业效益受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人的收入。培B多面手,一个工人可以胜任几道工序的制作,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大大提高。

(三)精益生产管理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

精益生产管理是先向客户了解需求,根据客户提供的数量来进行生产。这样,原料的采购以客户需求为准,产品数量也与市场需求较为一致,不会造成原料过多和产品滞销等情况。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产品的附加成本大大降低,企业效益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精益生产管理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激烈竞争的产物。目前的研究成果只是精益生产管理的一小步,各个企业管理者对精益生产管理将会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王茂荣,周云.用精益擦亮眼睛(1)--兼谈英惠尔公司的精益生产案例[J].材料广角.2010(1).

[2]达世亮.关于精益生产方式的再思考[J].汽车与配件.2010(37).

[3]刘伟光,姚嗣群,付强.装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模式导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05).

第8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第一,关键节点控制未能突出xx公司的核心战略。由于作为引入管理技术和理念,存在适应性过程,其在引入过程中未能就相关的组织发展问题和对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有效的分解分层,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层次化解决方案,进而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步骤筹划,从而失去企业战略目标导引作用。第二,xx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的应用过于冗杂。不仅在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生产运行中呈现出数量繁多的弊端,而且实施过于深入细致,却未能就总体宏观原则进行恰当的把握与实施,从而反而成为企业系统运行的累赘。

2.提升xx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效率对策建议

2.1强化技术生产管理第一的管理定位

xx公司系统作为行业重要组成部门,各种形式的技术生产管理管理活动也经常在组织开展,其中技术生产管理反思、大检查等活动也是经常形式,其目的便是以各种活动来敲响技术生产管理警钟,并要求xx公司系统员工引以为戒,时刻树立技术生产管理控制意识。在学习中本人积累了以下心得,仅供参考:首先树立技术生产管理为首的思想,并在全系统中始终坚持贯彻,形成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现。而有部分人认为活动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形式,真正的实效需要紧抓才能搞上去。这就反映出部分重效益、清苗头的技术生产管理意识隐患。试下如果员工在技术生产管理工作方面思想认知不全面,或不贴切,不到位,在日常xx公司运营作业中往往会形成小情况,小细节的忽略,而往往就是这小细节部分容易造成管理疏松和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再加之一定程度的制度缺位,则容易造成xx公司技术生产管理管理工作失范,从而为事故埋下隐患。

2.2推进技术生产管理、检查管理高效与人性化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必争经常发现系统员工的临时个别的紧张应对现象相当普遍,也就是说往往在面临xx公司系统相关检查时,只要检察人员一到现场,所有员工便开始进行整顿,具体动作主要包括信号传递、信息沟通、甚至佯装避免监督等,而一旦检察人员离去,则如释重负,各种细节问题败露无疑。

2.3技术生产管理的流程化管理内部融合应用

作为xx公司的技术生产管理应该积极融入内部流程化管理,首先,系统内部使用通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员工引以为戒,形成更广面覆盖的技术生产管理责任意识。而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中,部分员工往往只是按惯例履行签字,或者在记名式传达中随意复核,这就造成了原先事故通报或内部处分效应的削弱,甚至缺失。为此,建议首先应在系统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间树立“技术生产管理”的基本认知意识,从日常管理中严把控制关,不仅鼓励xx公司系统广大员工积极吸取他人教训,将他人过失详实学习,当做自己行为规范的“警钟”、“防火墙”,促使关键节点控制在xx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并有效利用好技术生产管理事故及其处理事例,使其对于xx公司系统技术生产管理管理的教育价值有所提升。

3.结论

综合而言,技术生产管理作为xx公司运输系统及百姓民众的头等大事,不仅是xx公司系统赖以生存的质量生命线,也是每一名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生产管理线。做好xx公司运输系统的技术生产管理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xx公司运输的形象与面貌,更有助于推动xx公司事业技术生产管理、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阳碧玉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我国企业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实施现状

第一,关键节点控制未能突出xx公司的核心战略。由于作为引入管理技术和理念,存在适应性过程,其在引入过程中未能就相关的组织发展问题和对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有效的分解分层,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层次化解决方案,进而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步骤筹划,从而失去企业战略目标导引作用。第二,xx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的应用过于冗杂。不仅在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生产运行中呈现出数量繁多的弊端,而且实施过于深入细致,却未能就总体宏观原则进行恰当的把握与实施,从而反而成为企业系统运行的累赘。

2.提升xx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效率对策建议

2.1强化技术生产管理第一的管理定位

xx公司系统作为行业重要组成部门,各种形式的技术生产管理管理活动也经常在组织开展,其中技术生产管理反思、大检查等活动也是经常形式,其目的便是以各种活动来敲响技术生产管理警钟,并要求xx公司系统员工引以为戒,时刻树立技术生产管理控制意识。在学习中本人积累了以下心得,仅供参考:首先树立技术生产管理为首的思想,并在全系统中始终坚持贯彻,形成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现。而有部分人认为活动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形式,真正的实效需要紧抓才能搞上去。这就反映出部分重效益、清苗头的技术生产管理意识隐患。试下如果员工在技术生产管理工作方面思想认知不全面,或不贴切,不到位,在日常xx公司运营作业中往往会形成小情况,小细节的忽略,而往往就是这小细节部分容易造成管理疏松和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再加之一定程度的制度缺位,则容易造成xx公司技术生产管理管理工作失范,从而为事故埋下隐患。

2.2推进技术生产管理、检查管理高效与人性化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必争经常发现系统员工的临时个别的紧张应对现象相当普遍,也就是说往往在面临xx公司系统相关检查时,只要检察人员一到现场,所有员工便开始进行整顿,具体动作主要包括信号传递、信息沟通、甚至佯装避免监督等,而一旦检察人员离去,则如释重负,各种细节问题败露无疑。

2.3技术生产管理的流程化管理内部融合应用

作为xx公司的技术生产管理应该积极融入内部流程化管理,首先,系统内部使用通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员工引以为戒,形成更广面覆盖的技术生产管理责任意识。而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中,部分员工往往只是按惯例履行签字,或者在记名式传达中随意复核,这就造成了原先事故通报或内部处分效应的削弱,甚至缺失。为此,建议首先应在系统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间树立“技术生产管理”的基本认知意识,从日常管理中严把控制关,不仅鼓励xx公司系统广大员工积极吸取他人教训,将他人过失详实学习,当做自己行为规范的“警钟”、“防火墙”,促使关键节点控制在xx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并有效利用好技术生产管理事故及其处理事例,使其对于xx公司系统技术生产管理管理的教育价值有所提升。

3.结论

第9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生产管理;实时数据;规划设计

目前中国拥有化工企业四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9%,化工大致分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几大类,其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占总数的98%以上。这些企业对资源、行业技术依赖性较,多数企业属连续型大规模生产,生产流程特殊、工艺复杂。企业的生产管理较困难,很难即时有效的掌握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和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计划与调度。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特进行研究。

1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化工是一个高消耗、高能耗、高危险的行业,对于如何稳定生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有效进行生产调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生产管理需求:

1.1生产工艺监控

化工生产装置的数据仅能在现场和DCS查看,其它非操作人员要想查看生产工艺数据必须到DCS或现场看,如果查看历史数据则更难,超过一个月的数据就没有系统记录,只能查看纸质记录,且只有主要操作参数的记录。这对生产工艺异常分析、故障和原因查找不利,工作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建立生产工艺监控系统能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监控生产系统,能浏览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现多数据和多曲线对比等功能。通过相关图表、数据,能够实时获得充分的生产信息,即时处理异常,为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

1.2生产计划和调度

很多化工企业生产计划也需要根据市场总的需求状况进行制定和调节。销售人员首先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市场的需求计划,报企业审批,然后再流转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现有库存情况、在途量、销售计划、设备状况、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交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再根据物料需求进行招标采购,入库后生产部门再领料组织生产,产品入库后销售人员再进行销售签约、发货。这个过程较长,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偏差,客户需求着急时难以及时发货,市场发生波动时生产调整缓慢。

2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生产工艺监控

通过系统流程图和实时趋势图实时观测生产现场的各项数据,监视生产状态,了解实时生产情况,即时处理报警信息。通过系统流程图、实时趋势、实时报警等内容,能够在同一画面看到不同分厂、装置、工段DCS的信息,掌握生产现场的最新动态,从而消除管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对不同DCS、PLC、智能仪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调度,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4]。各个生产场所,各套生产装置、各储罐实时工艺数据和历史数据一目了然。生产监控时一旦数据发生异常,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操作人员和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管理人员。提醒中的高、低、高高、低低的数值来源有二个方面,一是工艺设计时的规定,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所得。

2.2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计划:提供生产计划、作业计划、需求计划等全面管理,包括多种生产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跟踪、和归档。生产计划包括中长期(年/季)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信息可以由ERP系统转入,也可以由生产调度中心录入/维护。作业计划分解成厂级计划、装置级计划和工序级计划,并落实到位。作业计划级别包括:厂级、装置级、工序级;层次包括:生产作业计划、装置作业计划、工序作业计划。系统包括对人员、设备、物料、能源、进度、安全、环保、健康、质量、成本、绩效等环节的全面管理。生产调度:根据人员、设备、物料、能源等资源和生产计划以及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的要素排定生产计划,并对过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督促,系统自动记录各类信息,发现偏差立即纠正,确保按计划执行。主要功能包括:调度信息的生成、保持与;重大调度事件管理,提供生产装置协调,公用工程协调,重大调度事件记录;对升降负荷、开停车操作给予建设性指导;管理调度任务,并监控调度执行情况。

3实际应用效果

3.1生产工艺监控

工艺流程图含实时监控、趋势分析功能,用户只要在窗口新建流程图、点位、设备和图线显示窗,这个组建类似DCS组态。开启监控时可以显示工艺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提醒功能。

3.2工艺数据和曲线对比

在一个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功能页下完整掌握全部生产相关信息,对于制造流程管理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当遇到制造异常时,也能实时报警,并利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快速判定发生原因并排除异常。

3.3趋势分析和监控管理

系统运用后服务器将不断记录数据,数据记录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来分析各类型数据的未来趋势。一年的数据统计生成曲线后,并预计了未来一定时期的数据。生产工艺监控包括系统流程图实时监控、实时报警、实时趋势。生产管可以根据趋势图判断生产各参数是否在正常运行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走势提前判断是否会发生生产异常,可以提前报警,自动语音报警,并记录,并根据报警等级自动发短信或邮件给不同等级的生产管理者,最高直接发给总经理。这个功能尤其在危化企业和联锁性强的企业非常实用,可以提前调整生产参数,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

3.4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本功能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以某装置计划调整为例。考虑到此模型运算会涉及企业部分商业信息,故部分数据和关系不准确,但不影响理论运算和验证。

4结语

本文设计了可适用于国内化工企业的实时生产管理方案,可以使企业更规范、更高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做到数据实时、快速、安全的采集,实现系统集成。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本方案稍做修改即可在新企业应用。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考虑到企业已经处在大数据时代中,要做好数据基础架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建设以适应在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报表报告、敏捷分析、自助分析、多维分析、交互分析、挖掘预测,向数据全员利用化、数据价值最大化、经营决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者:张健 单位: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健.RTPMS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在氯碱经营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6.

[2]金炼.基于OPC技术的实时数据服务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