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

第1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平台;中小学数学;有效衔接;桥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80-04

小学与中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虽有其各自的独立性,但更有它相辅相成的一面,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过渡期,过渡期衔接得好与坏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多处体现了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如:“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1]“在第二学段讨论过的方法是基于四则运算,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于模型的理解。”[2]然而,在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教材编写各自为政,导致教学内容出现断层、脱节、重复等现象;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衔接”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彼此的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知识的关联度、教学资源等情况缺乏必要了解;中小学数学教师之间、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沟通的渠道不通畅,缺少正常的交流平台。天津师范大学崔一心教授指出:“中小学教师互不了解对方教学,是教学衔接的一个盲区。”[3]为此,我们于2011年开始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区域性支撑平台(简称“支撑平台”)建设,对“支撑平台”的架构、建设策略与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为中小学数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等方面的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帮助,区域内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构建“支撑平台”的意义

近年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氛围不浓,部分教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研究者中初中教师比较多,小学教师比较少;二是宏观谈“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衔接”的比较多,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三是中小学处于封闭状态,以个体研究为主,在区域内缺少研讨、交流、反思、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互通平台,通过“支撑平台”建设,营造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氛围,引导中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衔接”的意识,使“衔接”研究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机制;开展以专家引领、交流研讨、课堂教学、总结反思、教学资源开发等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活动;形成“衔接”研究的“学习场”、“对话场”、“文化场”、“研究场”;使有志于“衔接”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有归宿感和成就感。这样,就能整体提升区域内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水平,提高区域内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支撑平台”的架构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要使衔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要关注“四不能”与“四要”:一是不能只在义务教育第二或第三学段内进行封闭研究,而要把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综合起来进行研究;二是不能只是单一的个体研究,而要注重专业化团队的打造;三是不能完全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驱动,而要构筑研究活动的平台,激活教师主动研究的意识,形成衔接研究的“场”;四是不能只使用传统研训平台,而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取“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共存的混合式研究方式。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以“衔接感悟场”、“衔接实践场”、“衔接QQ群”、“衔接微信”为基础的“支撑平台”建设。

四大“支撑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引导中小学数学教师强化个体研究意识和群体研究欲望,形成研究的习惯和常态化的研究状态,使“衔接”研究成为自觉行为;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瞻前顾后”,整体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准确把握“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师间“有效互动”、“合作共进”,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有利于挖掘“衔接”的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为“衔接”教学出谋划策,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得到家长的更多关注、协助和支持。

三、“支撑平台”的建设策略及作用

由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具有跨学段、跨学校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对衔接感悟场、衔接实践场、衔接QQ群、衔接微信四大“支撑平台”要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并赋予不同的功能。

(一)衔接感悟场

“衔接感悟场”是以“沙龙”的形式,为一批有志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善于思考、勇于钻研、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人”搭建的平台,它分为衔接学习园、衔接研究园和衔接反思园三个“园地”。

1.衔接学习园

“衔接学习园”主要开展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学习活动。一是邀请专家开设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讲座,从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二是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帮助中小学数学教师整体把握、全面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学段课程内容,明晰不同学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树立“大课程观”。

2.衔接研究园

“衔接研究园”主要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活动,我们重点开展了对比性研究,主要涉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版两个版本的对比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相同知识点的对比研究、小学与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的对比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对比研究等。通过研究,使中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认识义务教育数学的本质,明确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的整体性和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不同学段教材间的内在联系,切实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使不同学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准确定位,做到“到位但不越位”。

3.衔接反思园

“衔接反思园”主要开展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思索”的写、评、展活动,可以是记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故事,可以是对有关衔接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根据所写内容的典型性、反思的深刻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定期进行评比,并将优秀的“衔接教学思索”装订成册,提供给区域内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和借鉴。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反思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让中小学数学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习某一数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实现“衔接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改进教学提供经验和帮助。

(二)衔接体验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的提升基本在课堂内完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课标、教材研究的深度有关,更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关联。

“衔接体验场”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开展的“同题异构”活动,它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同一话题为载体而开展的“双向”上课、听课、议课系列活动,是一种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研究模式。活动的组织经历“选题―备课―上课―议课”等环节。

选题。一般由中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协商,选择中小学数学中相同或相近的课题,每次活动一般选一个课题。如小学教材中的“简易方程”与初中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中小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小学教材中的“平行四边形”等。

备课。中小学教师就选定的课题分别进行备课,备课不是上课教师写一份教案,而是备课组在对课标和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教学方案,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中小学各安排一位教师上课。上课时让中小学数学教师走进彼此的课堂,感受不同的学习气氛,领悟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初中数学体会“瞻前”、小学教师体会“顾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听课教师做好记录,重点关注课题是如何引入的,重点是如何突出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问题是如何呈现的,学法是如何指导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渗透的,学生是如何合作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学生的思维深度如何。

议课。听课后及时开展议课活动,先由上课教师说课,说课内容除了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过程外,小学教师还要说“顾后”(这节与初中的哪些内容有关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提供哪些帮助?这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听初中的课得到了什么启发?),中学教师还要说“瞻前”(这节课是建立在小学哪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之前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知识、能力和经验?这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听小学的课得到了什么启发?)。在说课的基础上,听课教师进行议课,议课围绕“一个主题―两个维度―若干思考”来展开。“一个主题”就是“衔接”做得怎样,“两个维度”就是“学”和“教”,“若干思考”就是从“学生”和“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双向”系列活动,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各自教学特点,使中小学数学教学更符合自身规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衔接QQ群

由于中学和小学的学生、老师分别处在不同的校园,所以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往往会受地域时空的限制,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受到极大制约。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方式也正在被更多的人熟悉、接受并利用。QQ是一款即时通信软件,QQ群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方便快捷。为此,我们建立了“中小学数学衔接研究”QQ群,拓展了“衔接”研究的空间,丰富了“衔接”研究的形式,扩大了“衔接”研究的群体,转变了“衔接”研究的方式和行为。“衔接QQ群”平台有如下特点:

专业性:“中小学数学衔接研究”QQ群首先表现为很强的专业性,群成员所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涉及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问题。

远程性: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团队是由区域内不同学校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组成,他们通过加入“中小学数学衔接研究”QQ群,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方面的对话和研究,没有地域的限制,大家所进行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跨地域性和远程性。

交互性:利用QQ群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每位群成员不再是信息的单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群成员之间可以交互、共享“衔接”资源,实现了教师话语权的回归。

自发性:“中小学数学衔接研究”QQ群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形成的,教师参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不是因为要应付领导或学校的检查,而是自己的需要所在、兴趣所在,是“我要做研究”,而不是“要我做研究”。

利用“中小学数学衔接研究”QQ群,除了部分群成员之间及时进行问题探讨、资源共享外,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主题研讨活动。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通过“群活动”活动信息,活动信息包括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集中研讨的时间等;第二,群成员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精心准备,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研讨;第三,指定专人对本次研讨的内容进行整理,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形成总结材料;第四,通过“群文件”,将总结材料上传,供群成员学习、思考。对暂时还没有搞明白的问题,可以作为下期的研讨内容或在其他平台上进行研究。

(四)衔接微信

微信全新的功能带来全新的互动模式和体验,人们的生活已是无“微”不至,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可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微信公众号”就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而打造的又一“支撑平台”。第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微信平台可以为学生的“学”提供帮助。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推送与中小学数学“衔接”有关的“微课”等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推送与中小学数学“衔接”关联性比较大的问题,供大家进行讨论。第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微信平台是面向全社会的,学生、老师、家长、教育专家都可以关注,可以实现多方位的互动。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提出数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初中学生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参与讨论,使小学生倍感亲切,从中可以了解数学学习的注意点,初中数学学什么,怎么学,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家长可以交流做法,谈谈体会,即使不能在知识上辅导孩子,也可以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取长补短,支持学校教育。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区域性支撑平台建设不仅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研究提供了多种途径,更为建立中小学平等、互助的教研文化提供了保障,对转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改进教和学的方式,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自然衔接、良好过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103.

[3]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德州学院学报,2005(3).

第2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12

随着当前数学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作为农村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学数学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课题组的研究和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效性。

一、必须处理好生活和数学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数学与生活得到了良好的融合,在数学课本中,很多内容都融入了生活化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把生活中的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中。然而,假如选取的材料不适合,就容易让学生对生活产生依赖,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搭配中的学问”相关知识点时,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将鱼肉、鸡肉同土豆、白菜、香菜进行搭配,可以搭配出几种组合?标准答案为6种,而一些学生认为鸡肉不可以同白菜进行搭配,因为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此种搭配。教师所选取的材料不适合,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处理好生活和数学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成长。

二、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重要方式。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多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探寻、经历、总结数学知识,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从而更深入地掌握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梯形,然后将其进行拼装,学生就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之前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为“底×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就应该为“(上底+下底)×高÷2”。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能够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因势利导

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善于利用设定疑问、捕捉课堂精彩瞬间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约分”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一道3个分数比大小的习题:比较“3/4、6/8、9/12”三个分数的大小。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三个数的大小进行讨论。一些学生把三个数分别转化成小数,都为0.75,之后得出结论:三个数相等。而部分学生认为此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如果一些分数不能变成小数,则需要怎样对比其大小。还有的学生利用以前分数同除数的关系方法,将两个数相除,得到结果为1,证明三个数大小相同。当学生表述完自身的观念后,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在课件上出示三个大小相同的圆。将第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将其中一份涂上颜色,然后把第二个圆平均分成八份,将其中两份涂上颜色,将第三个圆平均分成十二份,其中三份涂上颜色,让学生观看其颜色涂的大小。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约分方法,从而记忆相关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四、防止课堂活动的片面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指的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其中,数学活动包含推理、试验、观察、交流等,并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但是,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误将数学活动理解为肢体活动,一味进行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时,询问学生是否愿意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参与兴趣十分浓厚,一起拥上讲台,最后被两个学生抢到皮尺。剩下的学生抱怨教师不公平。之后因为误差,测量的结果也不精确,此种教学活动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动仅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却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没有活动就无法开展高效的教学,所以,不管是哪种教学课程,都设计相应的活动,严重浪费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质量。其实,对于一些较为简单、偏理论的知识,教师也需要采用传统的讲解方法,唯有使多种方法配合教学,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五、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调控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控制自身的行为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锥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它的体积。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致马上就高涨起来了,经过思考后,有的说捏成正方体、长方体,也有的说捏成圆柱体,还有人说出了用排水法来计算。在肯定了学生各种有效的方法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求出老师旁边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吗?”这时,学生感到刚才的体积变形和放入水中的方法都不管用了,从而感悟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自己的体积公式。我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行领悟,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同时,建立了积极健康的数学情感,其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好自身的教学语言,防止出现教学混乱,缺少重点的情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互动过程,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更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处理好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改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国峰.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

与研究,2010(2).

[2]陈贤亮.浅谈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第4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

一、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彝族地区小学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倾向。笔者调查研究中发现师资水平低下地彝族地区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教师在表面上都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资质,应该具备应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但是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教师大多是民转公教师,个别的小学数学教师仅仅自身仅仅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历,他们通过函授或者成人教育方式取得大专学历,然后开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这些教师往往不能呈现出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比如说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只是积累欠缺、普通话不过关,如果遇到学生听不懂的问题或者思维出现困惑的时候,这些教师往往不会用普通话进行耐心地讲解,而是用彝语直接给学生讲解,长此下来学生的汉语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升。笔者曾经去彝族地区小学参加过教学工作,负责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这个班级里有十几名小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在刚刚接手这部分学生的时候,笔者叫他们站起和坐下,他们都听不懂,笔者问的问题他们都难以回应,后来笔者发现他们根本听不懂普通话,导致教学进展出现严重困难。另外,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老龄化倾向严重,新的教师受到地理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很难有积极性去彝族农村地区教学,而支教的大学生往往教学时间很短,刚刚熟悉教学流程离开了,这导致了彝族农村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相脱节。

第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落后已经成为一个既定事实,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就是加减乘除的运算,所以教师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小学生去计算,但是却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毫无看法和建树。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得数学教学完全沦为工具教学,上述子啊彝族地区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农村数学教师的重视。

第三,彝族地区小学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也不充分。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彝族地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最原始的:一本数学课本、一本教参、几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和手段。学生除了学习数学课本之外,也没有机会基础到课外读物和补充的数学学习材料。有一些小学校配备了远教接收设备和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年龄偏大,不会操作这样的设备,导致这些资源和设备都成为摆设,没有发挥用武之地。

二、边远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首先,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边远彝族地区的小学数学家教育要提升教育质量,首要问题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该地区小学应该充分挖掘现有师资力量,将现有师资的优势发挥到最优,为其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发挥良好的能力创设良好的环节;第二,要注重对教师力量的在职教育和培训,让小学数学教师具备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其有能力将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的教学结合到一起,从整体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加强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能够更深入、更精确地对教材进行挖掘,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最丰富的教学内容。

其次,边远彝族地区小学应该注重普通话的教育。普通话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因为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小学生正式进入学生生涯的一个欠揍,但是边远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着幼儿园缺失的现象,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就直接进入到小学学习,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培养这些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力量,让小学生在入学前三年就能够接受普通话的学习和,那么这些孩子在上学之后就能最起码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否则小学数学学习对他们非常吃力。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中应该展示彝族语言特色和文化特色。彝族地区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较少,相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相对落后,在理解教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境和偏差,导致一些原本可以很快理解的问题和概念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把握。笔者认为为了改善这样的局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教材和彝族特色结合到一处,使得数学教学能够自然地达到最佳的状态。

再次,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因为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容易形成以一定的思维定式,长此以往课堂形式就会显得无趣呆板,缺乏活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力求教学方法的创新,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把握灵活性,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教师的提问也要随之具有灵活性,笔者在整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一道习题:8-(4+ ),有一些小学生存在着思维误区,直接将整数部分相减得到结果为4 ;有的学生则从记得从8里借一个1转化成 来计算但是在整数加减的时候却忘记了8里边已经接了一个,从而得出4 的错误结果。为什么学生处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为了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想要得出以上两位同学的结果,这道题应该怎么修改一下比较好呢?这样的提问使得全班的同学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两名同学也认识到错误的源泉,感受到了思维上的误区;第二,边远彝族地区小学应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该地区的教学硬件设备还远远不足,有的小学校20几个教学班却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机会,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这些小学进行硬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直观地将大量的信息传递下去,还能通过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刺激加深知识的印象。

边远彝族地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不是孩子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客观环境所致的。所以,教师不应该气馁,更不能对学生失望,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让自身成为孩子们的希望和榜样。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高效课堂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率,更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益,才能有效提高n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进步。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主要阵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完成。新课标下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的课堂。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学科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的高效课堂,让小学数学的教学焕发活力,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首先就要充分有效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写教案,要研究材料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备教材、备学生,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使得教学设计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备课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源动力。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根据生活中的例子来开展数学题目,情景设计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玩的同时也能较正确的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课前导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有很大作用。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要通过小游戏、小故事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引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小黑板,把教学的要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教学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如何检测学习成果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新形势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增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相的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通过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进而合作找出问题的解答办法,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好的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检查反馈,精讲点拨。数学教师要通过检查反馈,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讲,点拨学生,对学生解答不了的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启发学生的思路。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有效促进各层次学生进步和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得优等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

(5)巧设练习,巩固提高。课堂上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巩固提高。课堂作业的设置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习题的难易程度和量要适中,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促进学生有效将所学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内化为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灵魂

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素养,需要能够在课堂上用激情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数学教师的激发是来自于自身对数学教学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全心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轻松、活泼的课堂,促进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5.给学生留一点时间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教师要在课堂设计的时候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时间自己去探索和消化数学知识,教师千万不要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为学生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发散思维,把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数学教师不断积累和探索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用激情的态度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备好每一节课,做好教学设计。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要把握不同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学习和发散思维,进而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

[2]冯天云.课题引领 合作共进――小学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02期

第6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64-05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最初认为人类具有七种基本相互独立的智能――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省,后来又提出了另外两种智能――自然探索、存在探究。根据他的理论,一些人可能在某种或某些智能方面水平较高,而在其它智能方面则一般或较弱。人在某方面智能水平较低,并不意味着其它智能水平也必然低。多元智能理论提示人们,尤其是教师,不能以某科目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也不能由此形成对学生个体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具有某种或某些智能优势,而在其它智能方面水平也不差,往往能获得较大成就,没有突出智能优势或者存在较多智能短板,则会影响人的工作成效。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不应使学生在人生之初就有明显的智能短板,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很多国家,心理与教育专家与小学教师都已经开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我国部分中小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有人已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适宜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1]但是,如何通^数学学科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小学数学老师提供参考。

一、确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引领数学教学设计与过程改革

目标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有相应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学生通过这些经历和经验形成一定的观念和能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编制是数学专家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制定的,考虑的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而对语言、自省等其他方面的目标考虑较少。小学数学对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语言、空间、自省、人际等方面有很多空间与机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就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科目标,应当树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不仅发展数理逻辑智能,而且使每一位学生的多种智能在小学阶段都能达到均衡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敏锐地识别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活动,并有意识地组织安排相应的活动,来提高教学的多元价值与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计算与描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解题的思路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可以通过学生互批作业、自批作业来发展学生的自省智能。

确立多元智能发展目标,并不是要求每节数学课都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9种智能,而是希望教师能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与顺序,在每个年级、每个教学单元中都有相应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与计划,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下,教师还应加深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与顺序的理解,挖掘不同教学内容对数理逻辑智能之外的其它智能的发展价值,设计相应的环节和活动。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二、设计与组织多种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美国课程理论与教育评价专家泰勒教授很早就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行为变化、情感态度的转变,才能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2]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的“智力观”,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多种智能的组合。确定了小学数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相应的学习经验,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需要有特定的学习活动和经验来促进。有的活动与经验只能促进一种能力的发展,而有的学习活动和经验则可以促进多个智能发展。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下面这些活动的组织,会有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一)适当增加语言表达活动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数学课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数学课堂中应增加语言表达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准备发言、回答问题、小组交流、两两结对互相提问、汇报作业解题思路、专题作业展示交流、小组作业汇报交流等,并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语言表达。

(二)适当增加学生评价实践活动

学生自省能力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评价实践中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增加学生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增强质疑能力,与自我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使学生掌握作业评价方法,从而学会评价自己的数学作业,逐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慢慢做到自批自改,发展自省能力。

(三)适当安排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包括项目讨论、组织与计划、交流与沟通、形成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等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通过分工合作环节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发展,可通过小组内独立制定项目计划来发展学生的规划能力,可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沟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感受他人的心情。这种互动能够在学生间建立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他人与自己,从而促进学生自省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手工绘图、制表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图形、图表呈现可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让学生手工绘图、制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同时绘图、制表作为一种精细动作,需要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使之熟练、灵活,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一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单元图表或类似树状的概念地图;在新课教授完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利用颜色、图像、符号、连接线等完成艺术卡片,并运用它们来展示自己的数学知识,将视觉和机械记忆结合。

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以一种滴水穿石的方式产生作用的。人的行为的一些重大变化,是由于经验的累积,而不是在一夜间发生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累各种数学学习经验,使它们相互迁移与强化。

三、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数学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

小学是个人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数学更是决定学生今后学习和职业选择的基础。小学生数学学得不好,对数学缺乏信心,会直接导致中学阶段数学学习落后。而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将会影响升学。许多中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不能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学校、专业或职业,留下终身遗憾。事实表明:进入985、211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成绩都比较高且均衡。而某一学科特别是数学成绩偏差,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升学、职业选择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数学在学生生活与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达到较理想水平,特别要为后进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数学学习达到平均水平甚至较高水平,以免成为今后数学学习、其他学科学习与今后人生发展的障碍。根据布R姆的观点,“掌握水平”意味着在一项反映课程标准的测验中获得80%-85%的分数。[3]

有学者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方式不同。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可以愉快而能干。[4]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特质和兴趣,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加强个别化指导,尽最大可能去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多种活动与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够自由自在地探索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动手,多思考,多发言,体验共同积极参与和交流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形式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便充满了乐趣。[5]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音像、计算机等多元教学媒体来展现具体形象的内容,使学生尽快进入知识情景状态,构建合作、探究的多元智能环境。[6]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还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能特征来设计个性化作业,同时注重对作业的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关注每个学生多元智能中的短板,加以指导并创造机会,消除短板效应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少数人因为某种特殊才能成为了明星或特殊人才,但是也有很多人却因为自己的某种智能短板或学科短板,影响了升学,不能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学校、专业或职业,留下终身遗憾。事实上,很多人的智能短板和学科短板在小学阶段就有具体的表现――偏科。根据对南京市某小学三到六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我们发现,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Z分数(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差距在2.0以上的占11.1%,差距在1.5以上的占1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就已开始出现偏科现象,一些学生某学科成绩很好,但在其他学科上则表现平平,甚至很差。如不重视,这些学生将会为偏科所害。

作为数学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短板和其它较落后学科学情,给予学生指导,并创造机会借助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其智能短板。例如:某位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那么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该生的语言表达智能,慢慢地使其语文学科水平提高。在语文学科上的进步会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其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数学教师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从自身水平出发去选择自己能够圆满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7]同时,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将平时的作业、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8]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精细批改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最新进展,提供及时的指导,以个性化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其智能短板。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际有趣的专题实践活动来消除学生的智能短板。在专题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往往跨越了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9]在专题学习活动中,从确定专题到展示交流再到回答师生问题,学生有机会将各种智能组合起来,从而使多种智能得到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学习了解学生的智能特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宜智能短板发展的条件。

五、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善于发现与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点滴进步与闪光点的及时的肯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数学教师不仅对数学学科表现进行肯定与表扬,对其他学科的进步也给予积极的评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利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智能优势,积累经验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学习评价中去,可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在表扬与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10]教师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了多少,以及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要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去评价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多元智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赏识教育在具体实施时有六大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要做到这六点,就要关注十二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请教、学会反思、学会等待、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学会感激、学会陪伴、学会发掘、学会分享、学会批评、学会分担。作为教师,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亚于家长,我们对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声“你真棒”就可能创造出奇迹。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没有人能精通所有的知识,也没有人在所有智能上都达到最优。但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清醒认识到,小学生在某些智能上的短板会影响到其它智能价值的充分实现。教育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具有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空间与机会。数学教师若能跨越单纯的数学学科目标观,树立“一个都不能差”“一科都不能差”“一个方面都不能差”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观,关注学生的智能短板,善于发现有助于各种智能发展的机会,善于设计与组织各种智能发展所需的学习实践,进行赏识教育,创新新时代的因材施教方法与措施,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才会超越传统数学教育的范畴,上升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高学虎.多元智能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2(2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9.

[3][美]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王钢,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7:91.

[4]徐宝龙.小学数学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2(5).

[5]邵华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0(8).

[6]周爱萍.新课程呼唤全新的数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4).

[7]闫立伟.试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4).

第7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师生关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Z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95-1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人本”观念的生动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构建数学乐园,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呢?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老师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漠视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肯定不会热情地去学你的这一科。所以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主动思维,乐于学习。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手势即能渲染课堂气氛,又能成为教具。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潜能。

二、设计情感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激活思维

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生活现实、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通过情感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的展示,消除了学生“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动为主

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动式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的提高学生的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等。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激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荣誉感,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得到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课外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8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一、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大本营”,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中,教师应该格外关注课堂教学的氛围和环境。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整好课堂的节奏,激活课堂氛围,让所有小学生都可以融入教学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神奇,并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要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策略,本着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育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发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取新颖的教学设备和模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例如,数学入门知识的教学引导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里切实存在的数学现象来说明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教室里面桌椅的数量、形状和图案,都是数学知识的范畴,让学生自己看到这些现象引发思考,就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兴趣的第一步。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环境,设置不同的气氛,调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和热情。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可谓一举两得。

二、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的思想水平、个性特点和日常喜好完全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追逐和喜爱是很多中年教师无法理解的,这就容易造成教学上的误区。也就是说,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完全按照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能效果会很一般,这时就需要采取更加与时俱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旧思维,重新整合教学材料 ,大胆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层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例如,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辅助、引导,用多媒体帮助数学教学,并吸引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数学课。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是对教师的解放,而且可以大幅度增加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效率,也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技术是高科技的教学产品,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和能量激发出来,让他们意识到数学课原来是如此有趣,绝不是死板的课堂授课。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巧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顺序等方法来更新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其前提和原则不违反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最终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的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不断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促进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快乐

数学教学是不能和生活、实践、社会脱离的,即使是小学的数学教学,也应该强调生活化的概念。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强化数学意识和现象,才能时刻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并体会数学的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系统、完整的数学教学,很多数学知识和概念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就更需要生活和实践的辅助。其次,小学生大都有贪玩的天性,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中,他们更能找到玩耍、游戏的乐趣,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也是培育数学思维的良好途径。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年、月、日的教学内容,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在本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和提示生硬地讲授,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倘若教师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引入生活中,让小学生自己回家找到关于年、月、日的现象和物品,第二天拿到课堂上做展示和交流,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年、月、日等时间存在的感觉,而且可以牢固地掌握本节的知识点。类似的,按照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原理,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内容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印记和反映,所以,只要教师、学生认真思考,努力挖掘,一定可以把更多的数学知识融汇到生活、实践中去,这不仅是对数学教学的提升,也是培养数学乐趣、塑造数学品格的重要途径。

四、教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第9篇: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我市小学数学研训工作,要坚持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继续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校本研训机制,理论积淀,厚实底蕴。

1.各校要建立校本研训机制,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同时建议各校可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人民教育》编辑部编)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校内骨干教师的讲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真正用于督促和反馈教师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个体化的学习经验确实成为进行课改实践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师在理论指引下去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是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2.各校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依托理论学习,首先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可以根据面上的问题,充分考虑教师们的需求,整体规划学期理论学习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市“小数会”年论文评优活动,主题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含“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截稿时间10月10日)。

(二)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课程实施基石

1.各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确保基本学习要求的有效落实,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各校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常州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常州市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同时可以组织教师讨论制定切合本校数学教学实际的常规,以让“常规”真正做到校本化。

3.抓常规,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中心,要以“备课、上课”为重点,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教师间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在贯彻落实“减负”精神要求下,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追求质朴而真实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开展好“课题+教研”的研讨形式,即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提倡教研与科研有机整合,做好专题研究。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考虑,组织积累性常规活动,如:每节课前五分钟,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诸如“口算、对口诀”等专题训练,要求活动节奏恰当、点面结合灵活、活动方式有趣。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确保常规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的日常调研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生活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当然,数学又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课必须具有浓厚的“数学味——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故,针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针对当前教师们普遍反映对现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的状况,建议各校在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新教材为依托,深入地对教材进行钻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是如何看待数学教材内容的,哪些是难点,哪些表述不容易理解?要研究“针对具体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什么?”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2.为更好地彰显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凸显研究的重点,转变研训方式,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与发展的平台。本学期对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部分内容将继续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要对教材中“整数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工作,在总结计算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围绕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等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年级单元具 体 内 容页码连续

课时研究

时间

二9《时、分、秒》》P88-93311月

三7《乘法》P70-75310月

四1《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二)》P8-1029月

五6《解决问题的策略》P63-6739月

说明:另《数学探究我快乐》中的六年级《近似值和估算》(P33-36)与四年级《有趣的数阵》(P51-54)的各1课时材料作为本学期特别的研究内容。11月

对以上专题研究的内容,望其他校的教研组老师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在本校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并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以追求区域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有效提升。

3.继续维护和充实“金坛市小学数学交流中心”网站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整理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资源进行共享。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深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育科研应是先导。首先,全体数学教师都应“聚焦课堂、研究教学”,努力实现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并力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再次,各校数学教师要形成“教、学、研”的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营造具有浓浓教研文化的氛围,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力之举。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各校已备案或立项的各级各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要继续扎实抓好研究过程的落实,不搞课题研究的花架子,要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年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⑴在新的平台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追求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组领衔研究的省教研第七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将从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策略、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评价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长要继续从各自研究的重点进行开创性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多践行,深思考,要为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在本学期组织人员继续编写《数学探究 我快乐》上册书稿,以拓宽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提高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各校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实验小学的学校要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提高教师教学预设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探索实现师生主体性张扬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同时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1.各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常州市级、金坛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青年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要求指导下,本学期小学数学学科将充分发挥兼职研训员在学科领域方面的引领作用,将组织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协进会”与“学科中心组”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沙龙”、“读书沙龙”等小型研讨活动,注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